4-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四章【备注:已完成】
合集下载
马工程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阎文喜《延安文艺座谈会》
古元《减租会》
案例(供参考) “一带一路”艺术交流
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中国 艺术家蔡国强策展的“艺术 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 术”于2016年3月在卡塔尔 多哈开幕。15位中国艺术家 围绕“艺术表现方法、方法 论,艺术态度及其观念的创 造力”的学术课题,用作品 呈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 代艺术多样化和中国本土艺 术国际传播的新面貌。
调艺术创作与历史文脉的关联性,多元文化存在的合理 性,推动艺术与社 会产生联系,依靠数字媒体等技术 进步拓展艺术创作形态,凸显艺术的媒体属性, 并在 一定程度上回归艺术的审美价值。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和艺术状况 第二节 创意产业和艺术市场 第三节 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艺术 第四节 当代媒介与和艺术传播
• 第四,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典型的城市文化特点。 • 第五,具有鲜明的产业链形态特征。 • 第六,跨界合作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常态及趋势。
二、艺术市场与艺术营销
艺术市场是艺术品交易和交换的领域和场所。 艺术营销是以获取效益为目的,围绕交换进行的一系列 市场策略及行为。 艺术市场和艺术营销具有与其他类型商品市场交换和市 场营销不尽相同的特点: 第一,艺术商品具有文化与商业的特殊双重属性。 第二,艺术商品有特殊的定价、评估机制。 第三,艺术市场具有鲜明的层级特征。 第四,价格能否代表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一个有争议的问 题。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和艺 术状况
一、艺术中的多样化与本土化 二、高雅艺术与大众艺术
一、艺术中的多样化与本土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多样化 艺术本土化的意义与作用
凡·高《自画像》
现代主义艺术以形式主义、个人主义和观念性为主要特征。
毕加索《格尔尼卡》
艺术学概论(全套课件152P)

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雅典学院
最后的晚餐
耶稣十字架
耶稣1
耶稣2
基督下架
基督
基督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四、 艺术与道德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非、
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 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1,把艺术完全当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否认艺术与道德的根本区别。 2,却截然相反,完全否定艺术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认为表现道德内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二节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 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一、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 术人才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艺术是无尽的精神财富。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三、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 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 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作品,使身心得到愉 快和休息。
恩格斯在论述民间故事书作用时曾说:“民间故事书的 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后,在晚上拖着疲倦 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记自己 的劳累。把他弱瘠的土地变成馥郁的花园。”
容会损害艺术。 3,则承认艺术与道德的紧密关系。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道德与艺术的这种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
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 意蕴等体现出来。
雅典学院
最后的晚餐
耶稣十字架
耶稣1
耶稣2
基督下架
基督
基督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四、 艺术与道德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非、
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 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1,把艺术完全当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否认艺术与道德的根本区别。 2,却截然相反,完全否定艺术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认为表现道德内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二节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 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一、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 术人才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艺术是无尽的精神财富。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三、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 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 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作品,使身心得到愉 快和休息。
恩格斯在论述民间故事书作用时曾说:“民间故事书的 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后,在晚上拖着疲倦 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记自己 的劳累。把他弱瘠的土地变成馥郁的花园。”
容会损害艺术。 3,则承认艺术与道德的紧密关系。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道德与艺术的这种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
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 意蕴等体现出来。
艺术概论课件优选全文

这个理论至今仍然占据优势,成为西方在艺术起源问题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代表者有:20世纪初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得华泰勤,他认为万物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都可以与人交感。如史前洞穴中动物的遗骨,都被堆积得整齐叠置有序。代表者还有英国慕名人类学家弗雷泽。
将军崖壁画
三、艺术起源于“表现” 这种说法是 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理论, 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以理论的方式提出来的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他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来源是情感,直觉也就是表现.因而,艺术的根源是情感的表现.
四、艺术起源于“巫术”
四、中国园林
北方大型皇家园林 江南小型私家园林 诗情画意 自然美 建筑美 文化美
匾额 书画 碑刻
艺术的起源
一、艺术起源于“模枋” 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枋”. 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他指出: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所用媒介、对象、方式的不同)
模仿所用媒介的不同:如画家和雕塑家用颜色和线条来模仿
五、建筑艺术的特征
通过空间 形体 比例 节奏 色彩 均衡 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才形成了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并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的内涵。
古罗马建筑的杰作—— 罗马角斗士竞技场
特点:拱券结构 长轴188米,短轴15米, 中央的“表演区”长轴 86米,短轴54米。
Hale Waihona Puke 三、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但是,一般来讲,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就是供人 们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使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 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
将军崖壁画
三、艺术起源于“表现” 这种说法是 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理论, 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强调艺术应当“表现自我”。以理论的方式提出来的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他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来源是情感,直觉也就是表现.因而,艺术的根源是情感的表现.
四、艺术起源于“巫术”
四、中国园林
北方大型皇家园林 江南小型私家园林 诗情画意 自然美 建筑美 文化美
匾额 书画 碑刻
艺术的起源
一、艺术起源于“模枋” 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枋”. 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他指出: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所用媒介、对象、方式的不同)
模仿所用媒介的不同:如画家和雕塑家用颜色和线条来模仿
五、建筑艺术的特征
通过空间 形体 比例 节奏 色彩 均衡 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才形成了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并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的内涵。
古罗马建筑的杰作—— 罗马角斗士竞技场
特点:拱券结构 长轴188米,短轴15米, 中央的“表演区”长轴 86米,短轴54米。
Hale Waihona Puke 三、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但是,一般来讲,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就是供人 们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使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 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
(完整)3-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三章 - (2019.3.20.修改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艺术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章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
主体
特点
过程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
一、社会角色 二、人文修养 三、心理机制 四、创作个性
艺术创作的主体,泛指艺术作品的创造者、生产者。从理论上说, 任何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只要他开展了艺术创作活动,他就是 艺术创作的主体。因此,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个极其庞杂的存在。
(一) 艺术创作
(二) 艺术制作
(一)艺术创作
1. 原创性 2. 基础性 3. 纯粹性
1. 原创性
所谓“原创”,指世间本 无这件精神产品,甚至连 这件艺术作品的构成要素 (如人物、形象、题旨、 故事等)也都是全新的。 一般说来,在综合性较强 的艺术作品的创作团队中, 编剧、作曲、设计的工作 更具原创性,因为他们从 事的工作,大多是无中生 有、从无到有的。
一、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
在传统的、经典的艺术创作论中,理论家只谈创作不讨论制作 问题。因为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古老的艺术品种的创作, 一般都是艺术家独自构思、一气呵成完成的,通常不需要后期 制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新的艺术门类出现了,如电影、电视剧、 多媒体艺术等,这些现代艺术门类的创作,需要众人参与,需 要多个部门合作,需要程序复杂的后期制作。于是,便有了艺 术创作与艺术制作的分工与区别。
小说《林海雪原》和京剧《智取威虎山》
2.再创性
演员或演奏员的呈现, 虽然是依据剧本、曲谱 进行的。但人们之所以 把这一行为称为“二度 创作”,是因为其中蕴 含着丰富的创造性,或 者说,个中预留了开阔 的创造空间。
曹禺剧本《原野》以及话剧演员的再创作
3.多样性
依据同一个剧本、同一 首曲谱,不同的演员、 演奏员、歌唱家的处理 往往是不一样的,甚至 会出现很大的差别。高 水平的艺术表演,一定 会体现艺术家对于文本 的独特理解,一定会融 入艺术家自身鲜明的艺 术个性。因此,二度创 作的又一个特点就是多 样性。
艺术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章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
主体
特点
过程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
一、社会角色 二、人文修养 三、心理机制 四、创作个性
艺术创作的主体,泛指艺术作品的创造者、生产者。从理论上说, 任何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只要他开展了艺术创作活动,他就是 艺术创作的主体。因此,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个极其庞杂的存在。
(一) 艺术创作
(二) 艺术制作
(一)艺术创作
1. 原创性 2. 基础性 3. 纯粹性
1. 原创性
所谓“原创”,指世间本 无这件精神产品,甚至连 这件艺术作品的构成要素 (如人物、形象、题旨、 故事等)也都是全新的。 一般说来,在综合性较强 的艺术作品的创作团队中, 编剧、作曲、设计的工作 更具原创性,因为他们从 事的工作,大多是无中生 有、从无到有的。
一、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
在传统的、经典的艺术创作论中,理论家只谈创作不讨论制作 问题。因为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古老的艺术品种的创作, 一般都是艺术家独自构思、一气呵成完成的,通常不需要后期 制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新的艺术门类出现了,如电影、电视剧、 多媒体艺术等,这些现代艺术门类的创作,需要众人参与,需 要多个部门合作,需要程序复杂的后期制作。于是,便有了艺 术创作与艺术制作的分工与区别。
小说《林海雪原》和京剧《智取威虎山》
2.再创性
演员或演奏员的呈现, 虽然是依据剧本、曲谱 进行的。但人们之所以 把这一行为称为“二度 创作”,是因为其中蕴 含着丰富的创造性,或 者说,个中预留了开阔 的创造空间。
曹禺剧本《原野》以及话剧演员的再创作
3.多样性
依据同一个剧本、同一 首曲谱,不同的演员、 演奏员、歌唱家的处理 往往是不一样的,甚至 会出现很大的差别。高 水平的艺术表演,一定 会体现艺术家对于文本 的独特理解,一定会融 入艺术家自身鲜明的艺 术个性。因此,二度创 作的又一个特点就是多 样性。
(完整)3-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三章 - (2019.3.20.修改版)

评弹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三、物化
(一)深入认知艺术媒介 (二)熟练驾御语言系统 (三)灵活运用表达规范
思考题
1.艺术创作的主体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2.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个体创作与集体
创作、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主要特点是 什么? 3.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4.艺术创作的主要环节是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
在传统的、经典的艺术创作论中,理论家只谈创作不讨论制作 问题。因为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古老的艺术品种的创作, 一般都是艺术家独自构思、一气呵成完成的,通常不需要后期 制作。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新的艺术门类出现了,如电影、电视剧、 多媒体艺术等,这些现代艺术门类的创作,需要众人参与,需 要多个部门合作,需要程序复杂的后期制作。于是,便有了艺 术创作与艺术制作的分工与区别。
1. 更加个性化 2. 更加风格化 3. 更具独创性
1.更加个性化
所谓“个性化”,是指 艺术家的审美追求、艺 术观念、个人气质等在 个体创作中得到充分地 发挥与彰显。 艺术创作的个性化,首 先体现在“创作什么” 上。 艺术创作的个性化,还 体现在“如何创作”上。
朱自清和俞平伯分别创作了独具个性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艺术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章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
主体
特点
过程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
一、社会角色 二、人文修养 三、心理机制 四、创作个性
艺术创作的主体,泛指艺术作品的创造者、生产者。从理论上说, 任何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只要他开展了艺术创作活动,他就是 艺术创作的主体。因此,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个极其庞杂的存在。
艺术学概论全套ppt课件

二、主体法: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 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要用形象来反 映社会生活,但不是单纯反映“模仿”“再 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 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作性和创新性。 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 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得到精神享受和审 美愉悦愉心悦目、精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 赏演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第二节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 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 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 “审美教育”),由18世纪法国美学家席勒 正式提示。《美育书简》中首次提示了“美 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科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提出的“艺 术生产”理论。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 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 特点;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 产的“不平衡”的关系。 第三、艺术:艺术特征
一、形象形: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 式,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 来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 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 想情感。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三、审美性: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任何艺 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 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 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 体现;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 一。
(完整)2-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二章【备注:不知道怎么删,还是专业人员删比较妥当】

• 自启蒙时代以来,艺术的独立性得以确认,从此对其功能 的描述和概括也就更多地环绕艺术的本质特性展开。德国 理论家莱辛把艺术的功能几乎强调到了一种极点:“特别 是造型艺术,除掉它们能对民族性格发生不可避免的影响 之外,还可以产生一种效果,是必须由法律严格监视的。 美的人物产生美的雕像,而美的雕像也可以反转过来影响 美的人物,国家有美的人物,要感谢的是美的雕像。”
•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功能观则更多地从“掌握世界”的方式 上加以展开。马克思对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高 度评价,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推崇,都说明他们是深刻意
识到艺术的认识作用的,而他们在意的美的规律、诗意的 裁判等,则表明他们深入到了艺术功能的核心。
许布纳尔《西里西亚织工》
第二节 艺术的主要功能
• 孔子明确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其用意就在于让艺术发挥积极的作用,让人 认识社会与历史,同时增强对自然的认识。当然,更为根 本的目的则使外在、他律的社会规范更加自然地内化为个 人内心的自律的诉求,从而,社会与个人之间的联系就有 了最为根本的契合。
• 二、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论述
• 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 格拉底等哲人都程度不同地表达过对艺术的肯定性意见。
•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里表达了对艺术的深刻忧虑。首先, 艺术有可能是虚假的,不能提供真理。其次,艺术家有可 能模仿人性中的“卑劣部分”,而如果人们通过艺术作品 模仿其中的人物的言行,就有可能产生伤风败俗、戕害心 灵的严重问题。但是,柏拉图也并非一味地排斥艺术,而 是相信艺术的美可以滋润人的心灵,要求艺术接近包含真 与善的理想形式,从而拒斥丑恶的东西,最终为其“理想 国”服务。
•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功能观则更多地从“掌握世界”的方式 上加以展开。马克思对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高 度评价,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推崇,都说明他们是深刻意
识到艺术的认识作用的,而他们在意的美的规律、诗意的 裁判等,则表明他们深入到了艺术功能的核心。
许布纳尔《西里西亚织工》
第二节 艺术的主要功能
• 孔子明确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其用意就在于让艺术发挥积极的作用,让人 认识社会与历史,同时增强对自然的认识。当然,更为根 本的目的则使外在、他律的社会规范更加自然地内化为个 人内心的自律的诉求,从而,社会与个人之间的联系就有 了最为根本的契合。
• 二、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论述
• 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 格拉底等哲人都程度不同地表达过对艺术的肯定性意见。
•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里表达了对艺术的深刻忧虑。首先, 艺术有可能是虚假的,不能提供真理。其次,艺术家有可 能模仿人性中的“卑劣部分”,而如果人们通过艺术作品 模仿其中的人物的言行,就有可能产生伤风败俗、戕害心 灵的严重问题。但是,柏拉图也并非一味地排斥艺术,而 是相信艺术的美可以滋润人的心灵,要求艺术接近包含真 与善的理想形式,从而拒斥丑恶的东西,最终为其“理想 国”服务。
艺术概论 第四章

3.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十九世纪末以来西方各种文艺新潮和艺术流派的总称,包 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后期印象主义、 超现实主义等等。以反传统为宗旨。 重要艺术特征:主观性、内向性。
第四节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二、 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艺术流派 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
2、在抽象思维中爆发的灵感
第三节
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
艺术灵感的产生条件:
1.业已形成并比较巩固的艺术心理定势。 在艺术家头脑中要储存着大量的文化知识信息、专业知识 信息和社会生活表象等以供回顾和寻找。 2.大脑皮质中必须建立解决艺术创作问题的优势兴奋中心,
只要一触机,便会立即爆发艺术灵感。
第三节
(2)结合各种人于一身,或各种事于一物
(3)在构思中运用幻想、虚构、夸张的方法创作生活中 没有的幻想、虚构的艺术意象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三、艺术表现(意象物化)
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 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 艺术作品。 1.条件:物质媒介和艺术技巧 2.追求:完整性和独特性
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 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或大或小的艺术家群;
2、这些艺术家彼此有着相近的思想倾向、审美主张,在艺术创 作的题材处理、表现手段和方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有相似之处。
第四节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第一节
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的修养 1.进步的世界观与深刻的见解 世界观:哲学观、社会观、伦理观、美学观、人生观、 自然观等。 (1)先进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 机,影响着作品的格调和品位。 (2)只有具备正确而深刻的见解,才能把握和揭示 出生活深层中的本质和规律来,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艺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认知,一般认为,经历了 三个重要阶段:形式与内容二元对立,以内容压倒形 式;形式统摄内容的形式本体论;形式与内容不分的 形式结构层次论。如果单就形式而言,则可以说形成 了形式重于内容或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两个方面的观念, 虽然各个类型的艺术作品形式多样、不胜枚举,但这 两方面的观念却可看作艺术形式的概括性特征。
艺术媒介
艺术媒介,是指在艺术活动的总体过程中,艺 术家将内在艺术构思外化为艺术作品并对其进 行展示、传播的具有独特性的承载物质、材料 以及符号体系。如果从艺术学的角度进行划分, 艺术作品的媒介又可分为物质材料媒介与艺术 语言媒介。
一、艺术媒介的类别
(一)物质材料媒介 (二)艺术语言媒介
(一)物质材料媒介
一、艺术作品的题材与主题
(二) 主 题
• 艺术作品的主题,是透过题材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 涵,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思与题材的客观价值相碰撞 所生发出的具有某种社会、历史意义的思想概括。
二、艺术作品的形象与情境
(一)艺术作品的形象 (二)艺术作品的情境
(一)艺术作品的形象
其一,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眼睛能够直接感受到的艺术 形象,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 其二,听觉形象是指由人的耳朵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且听觉形象的构成方式是时间性的。 其三,文学形象是指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 作品中,依靠文字语言为媒介所塑造的形象。 其四,综合形象是指话剧、戏曲、电影、电视等综合艺 术中的艺术形象,是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 综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杜尚《泉》
2.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媒介
物质材料,在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更是发挥着 重要的媒介作用。其实,从原始艺术发展的初期 开始,人类就在不断拓展着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 媒介。
距今约两万年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画以及其他许多 史前的岩洞壁画,就都是原始人运用色彩持久的多种矿物质绘制 而成的。
二、艺术媒介的作用
• (一)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类型区分 • (二)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形式建构 • (三)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内容生成
(古希腊)《拉奥孔》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式
一、艺术形式的特征
(一)相对独立性 (二)必然共生性
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一)艺术语言组合 (二)结构
一、艺术形式的特征
罗丹《巴尔扎克像》
正是因为罗丹的《巴尔扎克像》以如此朴实、简练的艺术手法,来突出这位伟 大作家内在的精神气质,以形式最大限度的简化,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 一,所以才使得这座雕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一)艺术语言组合
事实上,中外美学家、艺术家早就已经注意到艺术语言组合在艺术作 品中的重要形式作用。尤其是20世纪,随着各类型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艺术语言的组合方式更是越来越引起人文学者和艺术理论家们的注意。 如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之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 1913),即曾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的结构主义模式”, 并提出应当将“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语言是社会性的符号系 统,而言语则是个人的表达方式。其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波及 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晚近发展起来的艺术符号学,作为艺术学 的一个分支,即以揭示艺术符号的特征、构成方式、意义传达等方面 的特殊规律为主,成为当代艺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南宋马远的画惯取一角之景,并善用空白,因此常被戏称为“马一角”,他的《寒 江独钓图》,更是运用大片空白突出了“寒”与“独”的意境。
在郑君里导演的《林则徐》中,林则 徐送别邓廷桢的一场戏,有意将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的意境融入画面。
《城南旧事》的片头,镜头摇过秋日中随风摇曳的枯草,然后由巍峨古老 的长城化出。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镜头,充分显示出意境 的感人的艺术魅力。
2.意境
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第二,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 第三,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在中国传统艺术境界里,更多地将其分为虚与实两个部 分。虚与实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对构成审美对象的两 大要素的区分,意与象、神与形、心与物、情与景等, 大体上讲,前者为虚,后者为实。
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宗白华指出:“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划分了两 个阶段。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 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 蓉’比之于‘错采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这 是美学思想上的一个大的解放。诗、书、画开始成为活 泼泼的生活的表现,独立的自我表现。”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
一、艺术作品的题材与主题
(一)题材 (二)主题
二、艺术作品的形象与情境
(一)艺术作品的形象 (二)艺术作品的情境
三、艺术作品的意蕴
一、艺术作品的题材与主题
(一) 题 材
• 艺术作品的题材,广义上是指艺术作品中所描绘与 展现的客观事物或主观情感,一般也被称为“取材 范围”;狭义来看,艺术的题材则是指作品中具体 的生活与情感形态,即绘画、戏剧与影视艺术作品 中所叙述与描绘的具体事件和景物等。
3.艺术传播的物质材料媒介
• 第一种是保存性物质材料媒介。 • 第二种是展示性物质材料媒介。
(二)艺术语言媒介
所谓艺术语言,其实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 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表情达意作用的一 种艺术媒介。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 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 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 学特征和艺术特征,而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 表现手段,被称为“艺术语言”。
媒介
媒介,意指使二者发生关联的人或事物,如《旧唐 书·张行成传》中即有“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 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的用法。在英文 中,媒介则多用源于拉丁文的medium一词表示,具 有“中间物”以及“中介机构”之义。20世纪,它 的复数形式media开始被广泛应用,用以指称报纸、 广播、影视等大众传播方式。然而,正如加拿大学 者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所说,“媒介 即是讯息”,并指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广义的 媒介几乎无所不在。
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
相传宋徽宗时,北宋画院多以命题画方式来招考画师, 主要意图就是考察画师运用绘画意境来表达诗意的能力。 例如,人们熟悉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画师 就仅画一舟人卧于船头,手横一支竹笛,而诗意全出。 “深山藏古寺”,则根本看不见崇山峻岭之中的庙宇, 只画一个小和尚在山下的小溪边舀水足矣。还有“踏花 归去马蹄香”,这一诗意本来是很难用绘画形象来表现 的,结果中选的画以奔驰的马蹄后,一群蝴蝶正翻飞追 逐的画面,唤起了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可见,在意境中, 境是基础,如果没有境,就无法塑造丰满鲜活的艺术形 象,这样一来,情与意也就无从产生,更无所寄托。
三、艺术作品的意蕴
所谓艺术作品的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品中的内在意味 或含义,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的特点,大多时 候体现为一种诗情、神韵或哲理,往往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需要接受者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可以说, 意蕴正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魅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一,艺术的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 中所蕴藏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
第二,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由于具有多义性 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纭、解读不一,有时甚 至创作者自己也难于说明。
第三,艺术的意蕴,并不能简单等同于艺术作品的题 材或主题。比起艺术作品的题材与主题来,艺术意蕴 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内容。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在艺术作品的内容构成中, 大部分作品一般都能够具有主题、题材以及形象、情 境,但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艺术的意蕴。
1. 艺术感兴的物质材料媒介 2. 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媒介 3. 艺术传播的物质材料媒介
1. 艺术感兴的物质材料媒介
• 其一,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有时会因为 一定的物质材料而起兴,这些物质材料与构成艺 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其二,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又会对形形 色色的物质材料进行取舍,并最终制成可以感知 的艺术作品,受众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时,最先 接触到的其实并非艺术符号或艺术形象,而是某 种可以生发感兴的物质材料媒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艺术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章 艺术作品
•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式 •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
媒介
形式
内容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一、艺术媒介的类别
(一)物质材料媒介 (二)艺术语言媒介
二、艺术媒介的作用
(一)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类型区分 (二)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形式建构 (三)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内容生成
思考题
1.艺术作品一般具有哪些媒介?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 品说明。 2.什么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 情境?请结合具体的 艺术形象,论述艺术典型的审美特征。 3.为什么说“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 畴?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论述艺术意境的特点。
(二)结构
结构在一部艺术作品中是处于统摄地位的重要形式,如 果一部作品结构欠佳,就将一损俱损,即使具有完美无 缺的艺术语言组合或艺术符号,也难于传达出艺术作品 真正的思想与情感内涵。正如苏珊·朗格所说:“你愈 是深入地研究艺术品的结构,你就会愈加清楚地发现艺 术结构与生命结构的相似之处……正是由于这两种结构 之间的相似性,才使得一幅画,一支歌或一首诗与一件 普通的事物区别开来——使它们看上去像是一种生命的 形式。”
(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局部)
(二)艺术作品的情境
1. 典型 2. 意境
1. 典型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 狭义来说,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塑造出的成功人物形象, 而广义来说,典型又被认为应包括典型人物、典型事件、 典型环境等。但无论如何界定,可以说,典型的核心是 在特定的情境中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一点是 为大多数人所公认的。
艺术媒介
艺术媒介,是指在艺术活动的总体过程中,艺 术家将内在艺术构思外化为艺术作品并对其进 行展示、传播的具有独特性的承载物质、材料 以及符号体系。如果从艺术学的角度进行划分, 艺术作品的媒介又可分为物质材料媒介与艺术 语言媒介。
一、艺术媒介的类别
(一)物质材料媒介 (二)艺术语言媒介
(一)物质材料媒介
一、艺术作品的题材与主题
(二) 主 题
• 艺术作品的主题,是透过题材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 涵,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思与题材的客观价值相碰撞 所生发出的具有某种社会、历史意义的思想概括。
二、艺术作品的形象与情境
(一)艺术作品的形象 (二)艺术作品的情境
(一)艺术作品的形象
其一,视觉形象是指由人的眼睛能够直接感受到的艺术 形象,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 其二,听觉形象是指由人的耳朵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且听觉形象的构成方式是时间性的。 其三,文学形象是指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 作品中,依靠文字语言为媒介所塑造的形象。 其四,综合形象是指话剧、戏曲、电影、电视等综合艺 术中的艺术形象,是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文学形象 综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杜尚《泉》
2.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媒介
物质材料,在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更是发挥着 重要的媒介作用。其实,从原始艺术发展的初期 开始,人类就在不断拓展着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 媒介。
距今约两万年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画以及其他许多 史前的岩洞壁画,就都是原始人运用色彩持久的多种矿物质绘制 而成的。
二、艺术媒介的作用
• (一)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类型区分 • (二)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形式建构 • (三)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内容生成
(古希腊)《拉奥孔》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式
一、艺术形式的特征
(一)相对独立性 (二)必然共生性
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一)艺术语言组合 (二)结构
一、艺术形式的特征
罗丹《巴尔扎克像》
正是因为罗丹的《巴尔扎克像》以如此朴实、简练的艺术手法,来突出这位伟 大作家内在的精神气质,以形式最大限度的简化,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 一,所以才使得这座雕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一)艺术语言组合
事实上,中外美学家、艺术家早就已经注意到艺术语言组合在艺术作 品中的重要形式作用。尤其是20世纪,随着各类型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艺术语言的组合方式更是越来越引起人文学者和艺术理论家们的注意。 如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之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 1913),即曾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的结构主义模式”, 并提出应当将“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语言是社会性的符号系 统,而言语则是个人的表达方式。其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波及 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晚近发展起来的艺术符号学,作为艺术学 的一个分支,即以揭示艺术符号的特征、构成方式、意义传达等方面 的特殊规律为主,成为当代艺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南宋马远的画惯取一角之景,并善用空白,因此常被戏称为“马一角”,他的《寒 江独钓图》,更是运用大片空白突出了“寒”与“独”的意境。
在郑君里导演的《林则徐》中,林则 徐送别邓廷桢的一场戏,有意将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的意境融入画面。
《城南旧事》的片头,镜头摇过秋日中随风摇曳的枯草,然后由巍峨古老 的长城化出。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镜头,充分显示出意境 的感人的艺术魅力。
2.意境
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第二,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 第三,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在中国传统艺术境界里,更多地将其分为虚与实两个部 分。虚与实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对构成审美对象的两 大要素的区分,意与象、神与形、心与物、情与景等, 大体上讲,前者为虚,后者为实。
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宗白华指出:“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划分了两 个阶段。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 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 蓉’比之于‘错采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这 是美学思想上的一个大的解放。诗、书、画开始成为活 泼泼的生活的表现,独立的自我表现。”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
一、艺术作品的题材与主题
(一)题材 (二)主题
二、艺术作品的形象与情境
(一)艺术作品的形象 (二)艺术作品的情境
三、艺术作品的意蕴
一、艺术作品的题材与主题
(一) 题 材
• 艺术作品的题材,广义上是指艺术作品中所描绘与 展现的客观事物或主观情感,一般也被称为“取材 范围”;狭义来看,艺术的题材则是指作品中具体 的生活与情感形态,即绘画、戏剧与影视艺术作品 中所叙述与描绘的具体事件和景物等。
3.艺术传播的物质材料媒介
• 第一种是保存性物质材料媒介。 • 第二种是展示性物质材料媒介。
(二)艺术语言媒介
所谓艺术语言,其实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 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表情达意作用的一 种艺术媒介。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 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 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 学特征和艺术特征,而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 表现手段,被称为“艺术语言”。
媒介
媒介,意指使二者发生关联的人或事物,如《旧唐 书·张行成传》中即有“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 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的用法。在英文 中,媒介则多用源于拉丁文的medium一词表示,具 有“中间物”以及“中介机构”之义。20世纪,它 的复数形式media开始被广泛应用,用以指称报纸、 广播、影视等大众传播方式。然而,正如加拿大学 者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所说,“媒介 即是讯息”,并指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广义的 媒介几乎无所不在。
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
相传宋徽宗时,北宋画院多以命题画方式来招考画师, 主要意图就是考察画师运用绘画意境来表达诗意的能力。 例如,人们熟悉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画师 就仅画一舟人卧于船头,手横一支竹笛,而诗意全出。 “深山藏古寺”,则根本看不见崇山峻岭之中的庙宇, 只画一个小和尚在山下的小溪边舀水足矣。还有“踏花 归去马蹄香”,这一诗意本来是很难用绘画形象来表现 的,结果中选的画以奔驰的马蹄后,一群蝴蝶正翻飞追 逐的画面,唤起了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可见,在意境中, 境是基础,如果没有境,就无法塑造丰满鲜活的艺术形 象,这样一来,情与意也就无从产生,更无所寄托。
三、艺术作品的意蕴
所谓艺术作品的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品中的内在意味 或含义,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的特点,大多时 候体现为一种诗情、神韵或哲理,往往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需要接受者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可以说, 意蕴正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魅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一,艺术的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 中所蕴藏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
第二,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由于具有多义性 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纭、解读不一,有时甚 至创作者自己也难于说明。
第三,艺术的意蕴,并不能简单等同于艺术作品的题 材或主题。比起艺术作品的题材与主题来,艺术意蕴 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内容。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在艺术作品的内容构成中, 大部分作品一般都能够具有主题、题材以及形象、情 境,但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艺术的意蕴。
1. 艺术感兴的物质材料媒介 2. 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媒介 3. 艺术传播的物质材料媒介
1. 艺术感兴的物质材料媒介
• 其一,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有时会因为 一定的物质材料而起兴,这些物质材料与构成艺 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其二,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又会对形形 色色的物质材料进行取舍,并最终制成可以感知 的艺术作品,受众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时,最先 接触到的其实并非艺术符号或艺术形象,而是某 种可以生发感兴的物质材料媒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艺术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章 艺术作品
•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式 •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
媒介
形式
内容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一、艺术媒介的类别
(一)物质材料媒介 (二)艺术语言媒介
二、艺术媒介的作用
(一)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类型区分 (二)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形式建构 (三)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内容生成
思考题
1.艺术作品一般具有哪些媒介?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 品说明。 2.什么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 情境?请结合具体的 艺术形象,论述艺术典型的审美特征。 3.为什么说“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 畴?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论述艺术意境的特点。
(二)结构
结构在一部艺术作品中是处于统摄地位的重要形式,如 果一部作品结构欠佳,就将一损俱损,即使具有完美无 缺的艺术语言组合或艺术符号,也难于传达出艺术作品 真正的思想与情感内涵。正如苏珊·朗格所说:“你愈 是深入地研究艺术品的结构,你就会愈加清楚地发现艺 术结构与生命结构的相似之处……正是由于这两种结构 之间的相似性,才使得一幅画,一支歌或一首诗与一件 普通的事物区别开来——使它们看上去像是一种生命的 形式。”
(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局部)
(二)艺术作品的情境
1. 典型 2. 意境
1. 典型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 狭义来说,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塑造出的成功人物形象, 而广义来说,典型又被认为应包括典型人物、典型事件、 典型环境等。但无论如何界定,可以说,典型的核心是 在特定的情境中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一点是 为大多数人所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