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发源地_参考资料

长江黄河发源地_参考资料
长江黄河发源地_参考资料

长江黄河发源地

参考资料一:

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重要的地理位置

青海省位于中国中部偏西。青藏高原北部,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39′—39°19′之间。北、东与甘肃省比邻,东南接四川省,南、西与西藏自治区相连,西北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联结西藏、新疆与内地的纽带。养蚕记

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13,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4位。

青海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因此而得名青海省,简称青。

山和水的故乡

青海会省均属高原地区。全省地势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点海拔6860米,最低海拔为1650米。总体来说,北部为山地,中部为盆地,南部为山原和山地。各地地貌差异较大,东部多为高山深谷,西部为山原宽谷或宽广的盆地。超拽女生网名

青海多山。昆仑山是青海高山的主体,平均海拔5500米,富有神秘色彩。古代人把它称为“神山”、“仙山”。唐古拉山横亘在青海西南部,是青海与西藏的自然分界线。青海西北部的阿尔金山与新疆相望,盛产石油。祁连山位于青海与甘肃之间。青海省有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等。山上草木葱茏,山下宜于农牧。此外,还有号称“江河摇篮”的巴颜喀拉山和号称“雪山之父”的阿尼玛卿山等高山。

青海水也多。人称青海是“山和水”的故乡。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和第二大河—黄河的源头,都在青海省。长江源于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姜根迪如大冰川,青海省内流长1200多公里,横贯青南高原,流域内山川壮丽,牧场肥沃。黄河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青海省内流长近2000公里,上游河段峡谷很深,落差集中,河水清澈湍急,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澜沧江也发源于青海,经四川、云南流入印度,是一条国际河流由于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且处于高原,因此有“江河源”和“中华水塔”的美誉。

青海湖泊众多,湖泊面积仅次于西藏居中国第二。全省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458个,湖水总面积12855。8平方公里。最大的湖是青海湖,面积457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5米,比著名的泰山顶峰还高一倍,湖水最深处32米。

青海冰川广布,主要分布于昆仑山、祁连山和唐古拉山。冰川面积为4620。71平方公里,总储量3988亿立方米。

作为全国主要的水源地,青海区域涵养功能显著,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方法要地之一。

高原大陆性气候

青海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南北低,中部较高。南北地区一般在0℃以下,最低-4℃以下,中部地带一般在0—8℃之间。月平均气温7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无霜期最高为185天(循化县),许多地区只有几十天。

青海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明显,气候不一。青海农谚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一样天”。

青海是中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地势很高,干燥少云,日照时刻长,年日照时数2328到

3575小时,较国内同纬度地区多400到600小时。

行政区划

青海省现辖1个地级市,1个地区,6个民族自治州,30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2个州属市,4个市辖区,3个行政区。

青海地处内陆腹地,自然环境特殊,县级行区划辖地面积大,但人口密度小。全省46个县(市区)中,15万人以下的37个,其中56万人以下的23个,到多县仅万余人。

较少的人口

青海是中国人口最少省份之一。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人口148万,2000年增到517万(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46万人增加了7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47?。青海省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7。19人,仅高于西藏全省人口分布很不平衡,西宁市和东部农业区面积仅占全省的2。84?,人口却占全省的67。2?。

省会西宁市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市区平均海拔2275米,属大陆高原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6。5℃,年均降水量327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避暑胜地。西宁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个区和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总面积7665平方公里,2000年常住人口197。92万,其中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人口71。1万,同汉、回、土、藏、蒙、撒拉等35个民族组成。是黄河上游百万以上人口的中心城市之一。

西宁有丰富的地表资源和地下资源,湟水河贯穿全市区,全年河流量18。94亿立方米。耕地面积14。

4万公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西宁是沟通青海省与外地联系以及全省各地相互联系的交通枢纽中心,兰青(甘肃兰州市—青海)、青藏(青海—西藏)公路和铁路贯通全市。10余条干线公路透过西宁联接省内外。客货列车可通达北京、上海、西安等到城市。西宁机场航线分虽达北京、上海、广州、拉萨等地。

西宁作为中心省会城市,近年来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开工建设和完成了高速公路、出口道路、公园、体育活动中心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项目,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改造等一批新项目正在启动。1999年全市电话交换机装机总容量23。2万门,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系统配套成网。

西宁工业以机械、轻纺、化工、建材、冶金、皮革皮毛、食品为主体,是工业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中心城市之一。机床、工程机械及各种工具产品的生产具有必须规模和水平。结合西宁地方特色,还大力发展了绿色食品、乳制品系列,部分产品已销往国外。

西宁市近郊以蔬菜为主,是城市的重要“菜篮子”生产基地,所辖三县以粮油生产为主。西宁市的农村经济构成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菜、粮、油、奶、蛋、肉、鱼等副食为重点的城郊型经济格局。

西宁地处古“丝绸之”之南路,是古代东西往来的必经之路。壮丽的高原风光、悠久的河湟文化,为西宁市留下了众多旅游名胜。湟中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寺内藏有超多珍重文物和善本藏经。西宁西临日月山和青海湖,北有风景优美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互助北山林场等旅游胜地。

西宁市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之一的中心城市,重视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用心改善投资环境,并先后与韩国、日本一些城市建立了经济、文化协作关联。

参考资料二:

长江黄河发源地

黄河长江发源地

1:黄河长度5464千米

源头海拔4800米

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

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

源头青海省

注入渤海

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旧孟津

别称:塞上江南

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自古以来也被人们视为中华礼貌的

摇篮。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为: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2长江发源地长江发源于西藏康区格拉丹东雪峰西南侧的冰川,藏语称之为“治曲”,犁牛河之意,盖因长江源头的两股源流仿佛从犁牛鼻孔中流出。

长江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文化发祥地。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海拔6621米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雪山。各拉丹冬雪山与它周围的20座海拔6千米以上的雪山组成了南北长50余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的雪山群。海拔5800米以上终年积雪,积雪面积在600平方千米以上。雪山群中有近40条现代冰川沿山谷向下移动,有的构成冰舌,冰舌末端海拔约5400米。晶莹夺目的雪山和冰川,储存着超多的、用之不竭的固体水源。雪山群西南部的姜根迪如雪山,海拔6548米,有南北各1条冰川围绕,形似螃蟹的两只前螯,南冰川长12。6千米,宽1。6千米;北冰川长10。1千米,宽1。3千米。冰川末端的冰舌,因融溶作用构成许多奇特的冰峰,组成瑰丽的冰塔林和冰瀑布。冰舌两侧和末端接近岩石和砾石裸露区,吸热较多,融溶剧烈,一串串冰凌下的一滴滴融水构成一股股小瀑布,水声潺潺,奔流向前。这就是万里长江的发源地,这两条冰川的融水就是长江源头的最初水流。?

长江,我国古代称作“江”,也叫“大江”。在不一样的地区,有不一样的名称。很早以来,人们就一向在寻觅它的源头,限于当时的各种条件,始终无法弄清、我国著名古籍《尚书。禹贡》曾把发源于岷山的嘉陵江、岷江当作长江上源,因此有着“岷山导江”、“江源于岷”的说法。

直到明代,公元1641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溯金沙江而上,到川、青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并写了《江源考》一书,推翻了过去“岷山导江”、“江源于岷”的错误说法,把长江的发源地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但他未能继续沿金沙江上溯,也没有找到长江的真正发源地。到了清代,即17世纪中叶,人们对长江上源的水系有了进一步认识,当时实地查看绘制的地图中,已绘出通天河、木鲁乌苏等河流,但对江源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公元1720年,清朝皇帝康熙派专使探查黄河上源的同时,顺便考察了通天河上游。看到巴颜喀拉山南麓河流众多,密如蛛网,无法肯定哪一条河是正源,只好笼统地说:“江源如帚,分散甚阔”。

真正认识长江源头,还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8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人力到长江源头的曲麻莱等地实地查勘,发现长江分南北二源:南源为木鲁乌苏河,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北源为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山南麓。虽比过去大大前进了一步,但仍未找到真正的发源地。1977年,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等单位组织的江源考察队,再次来到长江源头地区,结果发现长江的真正源头是在青海省唐古拉山北麓的各拉丹冬冰峰下,它的正源是沱沱河。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查明长江的真正发源地。

在各拉丹冬雪山群西南侧的姜根迪如雪山(海拔6548米)南北两侧,有两条现代山谷冰川呈钳形环绕。南侧冰川长12。8千米,冰舌长8。5千米,宽1。7千米,北侧冰川长10。3千米,冰舌长6千米,宽1。4千米。规模最大的南侧冰川即为长江源头所在。

姜根迪如南侧冰川起始点位于东经91度07分、北纬33度28分,海拔高度6543米,属格尔木市辖区—唐古拉山区,在世界大河流中是源头起点最高的。雪线高程约5820米,冰舌末端海拔5400米。冰舌两侧和末端因接近砾石裸露区,吸热较多,融溶剧烈,涓涓细流漫溢于砾石之间,构成了万里长江滔滔巨流

的最初水源。

壶口瀑布及在长江源头课后练习答案

《壶口瀑布》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参考答案: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是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沸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真的是瀑布,景观丰富多样,有雄浑壮阔,有陡峭奇绝,有多姿多彩。 作者之所以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又写“脚下的石”,其原因大致有四:第一,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写水为主,但不宜对石不置一词;第二,从观景的角度来看,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非常自然;第三,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因而接下来描写“脚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第四,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这样就改变了前面描写河水在石壁的阻遏挤压下“各自流淌”所有可能带来的片面印象,将文章的境界翻上一层,也为后面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了景物描写上的基础。 二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观察角度与景物特征之间的关系,理解游记选择写景角度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观察角度在游记写作中的作用。一方面,采用什么角度观景是一种事实,游记的描写是对事实的反映;另一方面,观察角度是景物描写的基础,本文如果不是采用在河心俯仰四顾的多重视角,就无从写出上述的景物特征,也就无从产生多样化的审美体验。 参考答案: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雄”;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以上三个观察角度所见的景物特点都属于阳刚、崇高一类。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最后,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文中描写的多个画面呈现出多种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相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这样就使得《壶口瀑布》展现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立体感。 三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试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感想与思考,理解游记以“所感”为灵魂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作者在文中的感受大致包括三个类型,一是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二是由景物引发的感想,三是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不同的感受,理解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主要是作者观赏雨季壶口瀑布时“可怕的警觉”和枯水期看河水急坠跌入深沟时“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前者重在描写雨季时壶口瀑布水势之大,后者重在突出瀑布本身的“险”,心理感受有相似之处,但前者偏重“可怕”,后者偏重“震撼”。 由景物引发的感想,主要是作者观赏了河水在壶口前的种种形态后发出的感叹:“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作者由自然联想到人本身,巧妙地把水的多样与人的多情联系起来,文章的意蕴也顿时变得丰富起来———水的种种形态,不正是人生百态的象征吗?作者进而又自设一问:“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毋庸作答,哲理意味油然而生。 理性的思考主要是由脚下的巨石引出的对黄河个性的解读。作者在发议论时使用拟人手法,用“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这样写人的语言来诠释黄河的个性,准确生动,易于理解。作者的思考有两个层次:第一,黄河的个性是柔中带刚的,蕴蓄着无

长江 黄河(区域地理新型教学案)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 (1)发源地:A. 注入海B. (2)干流沿岸重要城市:C. D. E. F. G. H. (3)主要支流:①②③④⑤ ⑥⑦ (4)水利枢纽:㈠㈡(5)湖泊㈢ 2.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高原、山脉、高原、盆地、山、平原 3.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11个) 4.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流域面积,水量。 5..别称有哪些?“”、“” 6.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 7.为什么长江航运量巨大?自然:(1)。(2),。 (3)。人文:(1)。(2)。 8. 为什么要治理川江?9.治理川江采取了什么措施? 10.为什么要治理荆江?11.治理荆江采取了什么措施? 12.沿江地带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上游:。中下游: 13.上游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14.上游水土流失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15. 为什么洪涝灾害多发?(1)(2)(3) 16. 怎样应对中下游的水污染?17.三峡工程首要的作用是什么? 18.为什么三峡河段能建大型水电站?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读图:(1)发源地:A. .注入海B. (2)上中下游划分城市:C. D. (3)冲击成的平原E. F. (4)主要支流: ①②③ (5)重要水利枢纽:㈠㈡㈢ 2.上游冲击成的平原有哪些?别称是什么?平原、平原。“” 3. 为什么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4. 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高原、高原、平原 5. 流经省级行政区有哪些?、、、、、、、、(9个) 6.凌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7.黄河凌汛产生时间、河段及对策是什么? 1

时间:。河段:、、境内对策:。 8.黄河上中下游忧患的表现、原因、对策各是什么? (1)上游。表现:。原因:对策: (2)中游。表现:原因:①② ③ (④ ⑤对策:①②③。 (3)下游。表现:“”。原因:对策: 9.小浪底水利枢纽首要的作用是什么? 10.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中游 下游 11.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采取了哪些措施?(1)。 (2)。(3)。 12.为什么黄河流经宁夏、内蒙古河段水量减少?(1)(2)(3) 13.黄河为所流经的地区作出了哪些贡献? (1)(2)(3) 14.长江、黄河发源于哪个省?共同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 (1)发源地:A.唐古拉山.注入海B.东海 (2)干流沿岸重要城市:C.上海 D.南京 E. 湖口 F.武 汉G.宜昌H.重庆 (3)主要支流:①赣江②汉江③湘江④乌江⑤嘉陵江 ⑥岷江⑦雅砻江 (4)水利枢纽:㈠三峡㈡葛洲坝(5)湖泊㈢鄱阳湖 2.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3.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 4.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 5.别称有哪些?“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6.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上游 7.为什么长江航运量巨大?自然:(1)无结冰期,四季通航。(2)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降水多,河流水量大。(3)流经长江中下流平原,水流平稳。人文:(1)流经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货运量大。(2)与多条铁路干线联通。 8.为什么要治理川江?滩多流急。9.治理川江采取了什么措施?兴建了三峡水利工程。 10.为什么要治理荆江?河道弯曲,地势低洼。11.治理荆江采取了什么措施?裁弯取直。 12.沿江地带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上游: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 2

教学设计长江与黄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的源头、入海口、全长、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等源流情况 2. 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3. 了解对黄河不同河段相应的治理措施,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黄河的主要特点,黄河产生的水患及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黄河组图——壶口瀑布、滚滚黄河水、黄河源头、黄土高原 [提问]你能根据画面来判断这是哪条河流吗? [复习提问]提到黄河同学们并不陌生,请你说一说你所了解的黄河。 [导入新课]看来,同学们对黄河确实知道的不少。那么,黄河到底为中华民族立过哪些功,又带来了哪些灾难?我们该怎样开发治理黄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河[板书]二黄河的治理 1.源流概况 [过渡]要了解黄河,必须先了解黄河概况,首先我们来看看黄河的形状。 [学生活动]照课本画出黄河干流图。并归纳黄河形状为“几”字型。 [提问]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这里的“天上”指的是哪里?“海”又指的是哪个海呢? [提问]黄河自源头到人海口全长5500千米,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能说黄河是

我国第二大河吗?为什么? 不能。河流大小按流量划分。黄河虽然长度第二,但流量还不到我国南方地区的一条大河珠江的1/7。因此,不能说黄河是第二大河,而只能说是第二长河。 [提问]黄河自西向东共流经了我国哪些省区呢? (演示课件或出示黄河水系图,让学生抢答省名或简称,课件显示或在图中明确省、区名称。) 读图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并标注在黄河干流图上,强调其位置特征。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强调其流经省。(视频连接:黄河) [承转]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讲都有哪些贡献呢? (此处可由学生在黄河供献的角度充分回答) [板书]2.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教师小结]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录像]黄河冲积的平原、蕴藏的水能、著名的水电站和具有灌溉之利的“塞上江南”。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的高原地区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提问]黄河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归纳小结] 1.黄河上中游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建国前,黄河上没有一座大坝。新中国成立后,已陆续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说明位置特点),并对黄河水能实行梯级开发。(板画示意梯级开发,并指出龙羊峡到青铜峡之间是梯级开发集中地段,建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大峡、黑山峡、青铜峡等水电站,让学生知道梯级开发成串分市的特点。)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江与黄河的基本概况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河流(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及河流特征; 2、了解并能在图中找出长江和黄河主要支流和湖泊; 3、了解长江和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4、了解长江和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 学习重难点:长江和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3分钟)说起河流,不得不提到我国两条最重要的河流。同学们知道是哪两条吗?(长江和黄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条河流。(播放《长江和黄河》视频)长江和黄河是我国两条最重要的河流,它们不仅塑造了平原,滋润了土地,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而且还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概况。【读图导学自主学习】:预习课本P45和P49页的第一段,完成填空(10分钟)1、长江发源于高原的山脉,东流注入海,全长约千米, 是我国第长河。汛期,水量,(有或无)结冰期;黄河发源于高原的山脉,东流注入海,全长约千米,呈“”字形,是我国第长河。水量,含沙量,(有或无)结冰期,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易形成汛。 2、读P45页的“长江流域水系”图,找一找长江主要的支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 。读P50页的“黄河流域水系”图,找一找黄河主要的支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 。 3、长江、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是,中下游的分界点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中下游的分界点是。 【合作探究收获展示】(15分钟) 合作探究一:长江、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依次是哪些?二者共同流经的省区有哪些? 合作探究二:长江、黄河干流流经地形区主要有哪些?就流经的地形区而言,二者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总结归纳教师点拨】(2分钟) 【练习巩固当堂训练】(10分钟) 1、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分别是()

黄河和长江的朗诵稿

黄河和长江的朗诵稿 导读:黄河和长江的朗诵稿1 现在就想一口气喝干黄河长江 让南水北调托起伟大祖国明天鲜红的太阳 让心灵的沙漠青山绿水从此谦卑不再趾高气扬 让人造的风暴偃旗息鼓永远张不开黄金的`翅膀让牢骚的山洪满腹诗书找到和谐幸福荡气回肠 明天更想一口气举起黄河长江 让鞭炮声欢迎衣冠禽兽全部如吃草的羔羊 让牛郎织女比翼齐飞共铸爱情永恒的喜鹊桥梁 让蚯蚓驮着地狱攀登云梯上天堂播种绿色希望 让神州一条巨龙环抱所有信仰去太空自由翱翔黄河和长江的朗诵稿2 朝发昆仑兮 暮会诸东海 长江蛟纵 黄河龙腾 奔腾长江十八省 九曲黄河万里沙 挟三山挽五岳 黄河之水天上来

闯千峡跨万谷 长江之涛人间雪 楚辞馥香郁郁长江上 诗经火焰熊熊黄河边 黄河染就肤颜色 长江澎湃心脉搏 甭说那咫尺天涯 诗流的黄河是你永动的左心房 尽休提那顺逆沉浮 韵唱的长江是我不歇的右心房 长江心醉 黄河魂牵 你我合成一颗炎黄红心 长江蛟纵 黄河龙腾 你我共建一番中华伟业 长江韵唱 黄河诗流 你我同谱一曲华夏新歌 黄河和长江的朗诵稿3 一排排一排排长桨

一排排奋力划的长桨 在黄河长江漂流 就要划着黄河长江 两条巨大龙舟 劈渤海斩东海 敖游四大洋 浪遏五大洲 比一场壮观的龙舟赛 一排排一排排长桨 一排排搏击长空的翅膀 在黄河长江漂流 就要驾着黄河长江 两条巨大彩龙 腾飞浩瀚宇宙 披挂横空飘舞的云霓 日戏太阳、夜戏月亮 演一场精彩的双龙戏珠【黄河和长江的朗诵稿】 1.有关黄河和长江的诗歌 2.黄河的朗诵稿 3.关于黄河和长江的诗句

4.保护黄河的朗诵稿 5.黄河颂朗诵稿 6.歌颂黄河的朗诵稿 7.描写黄河和长江的诗句 8.赞颂黄河和长江的诗歌 9.黄河与长江的神话故事欣赏 上文是关于黄河和长江的朗诵稿,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无答案)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编写者:黄琼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识记文中生字生词。 2、默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根据情感变化梳理文章结构。 【相关链接】 1、地理位置:各拉丹东冰川位于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境内。各拉丹冬,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0 米,姜根迪如海拔6548 米,有南北两条呈半孤形的大冰川,南支冰川长12.8公里,宽1.6公里,冰川尾部有两公里的冰塔林。这高耸入云的冰雪山体和晶宝皎洁的大冰川,是万里长江的源泉。冰塔林中,有玲珑剔透的冰笋,有高高耸起的冰柱,有形如彩虹的冰桥,有神秘莫测的冰洞,冰清玉洁,是一座奇美无比的艺术长廊,周围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有藏野驴、藏野牛、藏羚、雪鸡等珍禽异兽,是探险旅游、登山、猎奇、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 2、气候特点:高寒是这个地区的基本特点。全州气候只有冷暖之别,无四季之分,全年冷季7─8个月,全年暖季4─5个月,没有绝对无霜期,气候寒冷而干湿不均,年平均气温-0.8℃,年最低气温-42℃,最高气温28℃。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扛()棱角()虔诚()蠕动() 凄凉()懈怠()蜿蜒() (2)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安营扎寨: 风云变幻: 接踵而至: 历历在目: 漫不经心: 2、再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的句子,复述作者在各拉丹东的所见所感。 导航:重点关注描写雪域高原美景的段落。 3、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1、对学,群学,小组质疑解难

2、作者在各拉丹东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概括。 3、在课文中圈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语句,以此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伴随这些情感变化,梳理文章结构。 【拓展提升】 文本阅读: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长江和黄河同属中国的母亲河。长江全长6380公里,流域面积180.7万平方千米,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是中国第一大河,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支流纵多,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和黄浦江等支流。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有48条;5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雅砻江、岷江及其支流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9条。其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超过10万平方公里,以嘉陵江流域面积最大,约16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湖泊也很多,中国大部分的淡水湖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面积较大的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和巢湖。 那么,长江发源在哪里呢?长江发源于中国西部唐古拉山脉,它的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东大冰峰。 “各拉丹东”是藏语里“高高尖尖的山峰”的意思,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汇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地理坐标为91.0°E,33.5°N,南北长达5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终年积雪,雪线高度5800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公里,有冰川130条。各拉丹冬峰周边地区有藏野驴、藏羚羊等野生动物。1986年8月,日本登山队首次登上各拉丹冬峰。 各拉丹冬峰西南侧的两道姜根迪如弧形冰川,像两把大钳子夹住了江根迪如雪峰。北支冰川长10.1公里,宽1.3公里。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厘米,宽1.6厘米,尾部有5公里,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 这里孕育出了长江的正源——沱沱河,此名来源于蒙古语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意为缓慢的红江)。长江源头,明代以前一般皆沿用了2000年前战国时代的一部地理书籍《禹贡》,说“岷山导江”,这所说的岷山,不是四川的岷山,而是指甘肃省天水县境内的一座山,当然这个说法跟实际情况差之千里,因为这个地方只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源头而已。明代徐霞客写下“江源考”,指出江源应属金沙江,但按照「河源唯远,水流顺直」的原则,沱沱河才是真正的源头。

长江、黄河的练习题

练习题 1. 读“长江、黄河图”,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A__________山,注入_________。长江发源于B___________山,注入__________。 (2)流经地形区: C___________高原,D_________盆地,E_________高原,F__________湖,G__________平原。 (3)黄河流经E地区___________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在下游形成“______”,易决堤泛滥。长江也成为“黄河”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是我国第_________大河,发源于_____________高原,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___________(上游、下游)河段水能丰富。图中A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__水利工程。(2)长江支流众多,干支流通航里程_________,航运价值大。位于长江入实现江海运的城市是____________市。请你从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角度,说明长江被称其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3)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__________________与沿海经济带,是承东启西的纽带。沿江地带的四个特大城市中位于上游的是____________市(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3.读“黄河略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黄河发源于山脉,注入海.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和。 (3)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高原,这里的植被长期遭到破坏,地表失去保护,使这里出现严重的现象。下游大量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 。 4.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河。读下图,回答问题。(7分) (1)长江、黄河都发源于A地形区,都流经我国的省和省;从河流流向可以看出我国地势总 的特征是。 (2)图中B地区是黄土高原,该地区地表千沟万壑,主要是由于严重的 造成的。 (3)图中C是在长江干流上建成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图中两条河流, 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4)长江沿江地带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至少举两个) (5)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素有“中华水塔”美誉。建立三江源自然保 护区对于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有何意义?(2分) 5. 读和两城市的气温变化图,回答:(每空2分,共10分)

初中地理关于黄河与长江的练习题

关于黄河与长江的练习题及答案分析 长江1.《长江之歌》中有“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的歌词。你能从这几句歌词中体会到长江的哪些基本特点() ①发源地地势高②春季水量上涨③向东流入东海④支流众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从歌词中的“雪山”、“春潮”、“向东海奔去”,可体会到长江的发源地地势高,春季水量上涨,向东流入海洋。 2.关于长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和水量最大的河流 B.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运输量居各河之首 C.长江是我国水能蕴藏量最大的河流 D.长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解析】选D。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上游的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有“水能宝库”之称,流域内有巨大的航运价值,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冬季不结冰。 3.下列省区长江没有流经的是() A.四川省 B.江西省 C.河南省 D.重庆市 【解析】选C。长江自源头至入海口依次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河南省不属于长江流经的省区。 4.“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石油”这句话说明了长江有丰富的() A.太阳能资源 B.水能资源 C.煤、石油资源 D.森林资源 【解析】选B。长江水量大,在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5.兼跨长江中、下游的省区是() A.四川 B.江苏 C.湖北 D.江西 【解析】选D。江西省的湖口是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因此,江西省兼跨长江的中、下游。 6.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②青藏高原③四川盆地④横断山区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解析】选B。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自上游往下游依次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

2018高中地理每日一题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 ①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形成水灾 ②上中游地区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河道淤塞 ③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分洪能力减小 ④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 ①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 ②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 ③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④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参考答案】1.C 2.D

解题必备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长江黄河 利用①巨大的水能。分布:集中在上游源头 到宜宾段。原因:位于第一、二级阶梯 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流经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 ②航运便利;黄金水道 ③灌溉 ①灌溉: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 ②发电: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存在问题①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 荆江段 ②泥沙含量增多 ①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②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 威胁;断流;水污染严重 综合治理①加固大堤;②修建水库;③营造防护 林工程;④建设三峡工程 ①建蓄洪调水工程;②植树种草,保持水 土;③加固大堤;④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 源利用率 重要水利枢纽 三峡工程小浪底 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 其次是灌溉、水产养殖、旅游 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发电 学霸推荐 随着2015年7月8日调水调沙下泄水流在山东全部入海,第9次黄河调水调沙圆满结束。据此回答1—2题。 1.黄河调沙调水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A.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 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量大,有利于冲沙减淤 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的冲沙减淤 D.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长江黄河对比知识点

对比长江、黄河 1、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源头沱沱河约古宗列渠 2、长江流经省区: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黄河: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3、长江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主要支流:长江嘉陵江、汉江、赣江等黄河:洮河、湟水、渭河等 5、长江:流域范围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 黄河: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 黄河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2、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 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慢,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床,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4、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5、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 河段划分界限: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线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桃花裕。 上游:荒漠化凌汛原因:气候干旱草地退化受纬度位置影响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河 水挟冰块而下水势凶猛导致水位猛涨可采取措施:多植树造林等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原因:人为自然原因可采取措施:保持水土植树造林 下游:地上河原因:书p49最后一段可采取措施:疏通河道修建大坝等 长江 1、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

高考地理长江 黄河(区域地理新型教学案)

(2)干流沿岸重要城市:C. D. E. F. G. H. (3)主要支流:①②③④⑤ ⑥⑦ (4)水利枢纽:㈠㈡(5)湖泊㈢ 2.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高原、山脉、高 原、盆地、山、平原 3.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11个) 4.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流域面积,水量。 5..别称有哪些?“”、“” 6.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 7.为什么长江航运量巨大?自然:(1)。(2),。 (3)。人文:(1)。(2)。 8. 为什么要治理川江?9.治理川江采取了什么措施? 10.为什么要治理荆江?11.治理荆江采取了什么措施? 12.沿江地带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上游:。中下游: 13.上游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14.上游水土流失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15. 为什么洪涝灾害多发?(1)(2)(3) 16. 怎样应对中下游的水污染?17.三峡工程首要的作用是什么? 18.为什么三峡河段能建大型水电站?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读图:(1)发源地:A. .注入海B. (2)上中下游划分城市:C. D. (3)冲击成的平原E. F. (4)主要支流: ①②③ (5)重要水利枢纽:㈠㈡㈢ 2.上游冲击成的平原有哪些?别称是什么?平原、 平原。“” 3. 为什么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4. 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高原、高原、平原 5. 流经省级行政区有哪些?、、、、、、、、(9个) 6.凌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7.黄河凌汛产生时间、河段及对策是什么? 时间:。河段:、、境内对策:。 8.黄河上中下游忧患的表现、原因、对策各是什么? (1)上游。表现:。原因:对策: (2)中游。表现:原因:①② ③ (④ ⑤对策:①②③。 (3)下游。表现:“”。原因:对策: 9.小浪底水利枢纽首要的作用是什么? 10.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中游 下游 11.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采取了哪些措施?(1)。 (2)。(3)。 12.为什么黄河流经宁夏、内蒙古河段水量减少?(1)(2)(3) 13.黄河为所流经的地区作出了哪些贡献? (1)(2)(3) 14.长江、黄河发源于哪个省?共同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稿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稿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稿1 国庆节朗诵稿—祖国在我心中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给我肤色的祖国,给我智慧与胆略的祖国。尽管在乡村,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在城镇,还有下岗女工无奈地诉说,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的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迎来新世纪磅礴的日出! 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我的话语多得成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说得最多最动情的一句,便是——腾飞吧祖国、祖国吉祥,吉祥祖国。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稿2 戈壁滩吹蚀千里的.河谷清风 珠穆朗玛峰上豪情万丈的雪崩 大兴安岭茫茫林海波涛汹涌 长江黄河逶迤到海难觅影踪 万里长城蜿蜒盘旋变成飞天的巨龙 浩瀚南疆富饶美丽气势恢宏 彩云之南丽江古城的暮鼓晨钟 峨眉云海难掩祖国妈妈迷人的笑容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 整理by Shelly Zhou 2010-12-19 长江忧患: ①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②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

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③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长江治理措施: ①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蓄) ②整治河道,退耕还林。(导) ③加固江防大堤。(防) 黄河忧患: ①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宁夏、内蒙古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②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③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洪水威胁严重,水污染加重。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黄河治理措施: ①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水库、水电站。 ②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③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 湖泊: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咸水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治理水资源措施: ①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

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 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 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 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全长达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黄河和长江的作用

黄河和长江的作用 长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97公里(以沱沱河为源),一般称6300公里。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以干流长度和入海水量论,长江均居世界第三位。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大河之一,干流全长六千三百多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北纬33°28′,东经91°08′)。干流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10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公里(若以当曲为源头,长江全长应为6403公里),居世界第3位。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年均入海水量达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古时简称江,六朝以后才有大江和长江之称。 长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洞庭两湖最大);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冲积而成的崇明岛。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昌。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二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集的河流。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 黄河: 中国第二大河。上游有3源:西源玛曲,又称约古宗列渠,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中部的雅拉达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西南缘;中源卡日曲,又称喀喇渠,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中部的各姿各雅山北麓;南源多曲,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日吉山附近。在这3条源流中,玛曲为黄河正源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若依据“河源唯远”的原则,在3条源流中以卡日曲最长(千米),它比玛曲(千米)长千米,因此也有主张以卡日曲作为黄河正源。中国水利部及黄河水利委员会仍以玛曲为黄河正源。从青海省的玛曲为源头,东流经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黄河因含泥沙多,水浑而色黄得名。干流可分三段:从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口镇至河南省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 上游穿行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河长3472中游从河口镇至河南桃花峪。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河长1206千米。流经黄土高

长江与黄河流域的自然人文情况对比研究

长江与黄河流域的自然人文情况对比研究 摘要: 长江和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两河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养育着不用的人,形成着不同种类的城市,发展着不同类型的经济。这些人文现象差异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是息息相关的,而在这些自然地理内部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涵,因此对长江、黄河流域进行对比研究是相当有必要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象的本质,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刻原理。 关键词:长江;黄河;人文;自然;对比 一、长江、黄河流域自然地理情况对比 基本概况和地形地貌对比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全长6300余km,总落差5400m左右,横跨中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75%。 由河源至河口,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巨大台阶:第一级阶梯由青南、川西高原和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组成,一般高程在3500—5000m;二级阶梯为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一般高程在500—2000m;三级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高程均在500m以下。流域内的地貌类型众多,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和平原。据统计,流域的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84.7%,平原占11.3%,河流、湖泊等水面占4%。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干流河道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4.2万km2)。与其他江河不同,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之上,流域面积只占3%。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差别很大。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四个地貌单元。 气候水文情况的对比 长江流域气分别属于青藏高寒区、西南热带季风区和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面积约占流域的2/3。青藏高寒区大部分地区风大、气温低、空气稀薄、垂直差异大;西南热带季风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明显交替,四季分明。流域内的降水,大都以降雨为主。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100mm,降雨空间分布趋势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时间分布多集中在5-10月;约占全年70%--90%以上。 长江流域水文与降水相适应,青藏区径流补给有一半左右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西南区与华中区径流补给主要来自降水。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616亿m3,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长江干流悬移质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自直门达971万t,沿程递增至宜昌为53000万t。宜昌以下有所减少,大通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7200万t。

(完整word版)初二地理黄河长江练习题

初二地理黄河练习题 1、源头a_____________发源于1____________山北麓,注入 2 。 2、支流5为 __ ____河6为 _______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以3_______4________为界 3、黄河流经省的简称a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f____g____h ____i_____ 4、黄河上游流经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游_____________下游_________ 黄河上游流径我国地势第 __、_ 级阶梯交界处,河流____大,是黄河______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建有水电站 7 _____ 。中游流径我国地势第 __、__ 级阶梯交界处,已建成的水利枢纽8是___________ 9是_______属于 _________省。 5、利用黄河水灌溉使中游的A________、B__________被称为“塞上江南” 黄河的价值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6、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的来源是中游流经,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植被,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入河。 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游的地区,河道变,坡度变,流速变_____,泥沙大量的沉积,河床逐渐,成为“地上河”。河床升高,被迫一遇暴雨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 7、黄河在下游形成地上河是怎么形成的? 8、下游流域面积小,无支流因为: 9、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分别有哪些表现? 上游:中游: 下游: 10、想一想,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上游:中游:下游: 11、黄河凌汛多发生在____、____河段;水能丰富的河段____、____ 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段_______;易泛滥的河段_______;地上河_________

八年级地理上黄河、长江练习试卷

八年级地理上黄河、长江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30分) 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A.季风区为水田,非季风区为旱地 B. 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C. 西部高原及山地 D.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准确的是() A.耕地、林地比重小 B. 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大 C. 土地资源类型单一 D. 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比较合理 3、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既有利于生态平衡,又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①在江南丘陵修筑梯田②在太湖平原退耕还林 ③在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④在黄土高原垦荒种粮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4、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 A.夏春多、冬秋少 B. 夏秋多、冬春少 C. 夏春少、冬秋多 D. 夏秋少、冬春多 5、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最缺乏的地区分别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C.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6、下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紧张的是()

A.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成都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7、为了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兴修跨流域调水工程 B. 治理水污染 C. 兴修水库 D. 节约用水 8、从北京开始,我国许多地区大幅度提高水价,其目的是()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 提高人们消费水平 C. 提倡居民节约用水 D. 加快水资源的利用 9、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煤炭、石油、天然气 B. 水能、风能、核能 C. 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D. 太阳能和森林资源 10.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这是因为它( ) A.航运价值巨大 B.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C.地理位置重要 D.水能资源丰富,建了许多大型水电站 13.“滚滚长江向东流,滚的都是煤和油”这句话说明长江有丰富的() A.石油资源 B.森林资源 C.水能资源 D.金属矿产 14.关于长江水文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沙江河段河谷宽阔,流速缓慢 B. 宜昌以下河段流速锐减,河道蜿蜒

七年级地理上册长江与黄河知识点

长江黄河 概况 源头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注入海洋东海渤海 流经省区 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 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 河南、山东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主要支流 水文特征 上游 起止点源头-宜昌(湖北)源头-河口(内蒙古) 特征多支流、多峡谷、流速快、水能丰富落差大,水能丰富 中游 起止点宜昌-湖口(江西)河口-桃花峪(河南) 特征多支流、多湖泊、河道弯曲落差大,含沙量大 下游 起止点湖口-入海口桃花峪-入海口 特征水流平稳、江阔水深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地上河” 开发治理 上游中游下游上游中游下游 问题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 草地退化,荒漠 化严重、凌汛 水土流失严 重 “地上河”、洪灾、 凌汛 原因 植被破坏 严重 洪涝灾害的原因:①流域面积广,流域内降 水多;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中上游水 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④围湖造田,降低了 湖泊的蓄洪能力了。 荒漠化原因:① 气候干旱,降水 少;②过度放 牧,过度开垦 ①中游多支 流;②土质疏 松、千沟万 壑;③夏季多 暴雨;④植被 破坏严重 “地上河”成因:① 黄河中游流经水土 流失严重的黄土高 原,河流含沙量大; ②黄河进入下游平 原,河道变宽,河床 坡度变缓,水流速度 变缓,泥沙沉积下来 治理 措施 植树造林 退耕还湖、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工程、防治 水污染 退耕还草,禁止 过度放牧,炸冰 泄洪 植树造林,修 筑梯田、修建 大型水利枢 纽 加高加固提防、炸冰 泄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