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李煜)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1、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原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就要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匆,无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风!春花雨,美人泪,给人留下多少醉,如今何时再重逢人生本长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东!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2024年《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翻译

沈际飞在《草堂诗余续集》中评价说:“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李煜的相见欢全文及赏析

李煜的相见欢全文及赏析歌德| 楼主|2013-08-07 13:34:30 共有2个回复37387次阅读1.李煜的相见欢全文及赏析2.Re:李煜的相见欢全文及赏析3.Re:李煜的相见欢全文及赏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①。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②。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③。
注释①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②离愁:指去国之愁。
③别是一般:也作“别是一番”,另有一种意味。
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2]英译Silence, are lonely, alone on the empty slowly west wing.Looked up days, only one curved like the hook of the company.Lower the head to look, see buttonwood isolated and lonely in the yard, deep courtyard was enveloped in the autumn cold and desolate.That cut cut constantly, also the principle, reason not clear, let a person afflicted with, it is of national subjugation.The long melancholy wrapped around the heart, but is another kind of an ineffable painful.标题:李煜的相见欢全文及赏析网址:/subject/1022591.html沙发回目录Re:李煜的相见欢全文及赏析歌德| 2013-08-07 13:34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十首《相见欢》

十首《相见欢》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今天诗词君为您搜集整理十首《相见欢》,与君共赏。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作为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名花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
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世局动荡,生在渺小世间的我们,岂能安然度日?《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清】纳兰性德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
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
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身在远方,停宿黄茅野店,耳畔是西风猎猎,又怎能不凄迟伤感,孤清寂寞呢!《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清】纳兰性德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夕阳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飘零,心中愁思点点。
日复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阳中积累着,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说不清也道不明。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清】张惠言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美景总是稍纵即逝,让人留恋不己。
此种体验,人人习而不觉,一经词人拈出,顿成名句。
《相见欢·小鬟衫着轻罗》【清】周稚廉小鬟衫着轻罗,发如螺,睡起钗偏髻倒唤娘梳。
心上事,春前景,闷中过,打叠闲情别绪教鹦哥。
《相见欢》全诗赏析大全

《相见欢》全诗赏析《相见欢》全诗赏析大全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相见欢》全诗赏析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相见欢》全诗赏析1[出自]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译文1: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凄惨的秋色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它却还乱的是离别之愁。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译文2: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赏析: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
【诗词阅读及答案】李煜《相见欢》鉴赏赏析阅读试题答案解析高考中考初中诗歌鉴赏

【诗词阅读及答案】李煜《相见欢》鉴赏赏析阅读试题答案解析高考中考初中诗歌鉴赏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独梧桐深院门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存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8.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是▲。
(2分)9.“抠不断,理还乱”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存有什么新意?(3分后)8.亡国哀思凄婉9.用难理的麻丝比喻纷繁复杂的往昔(以麻丝喻往昔也可以),把抽象化的情感形象化,现在常用去比喻事情难以处置或心情特别彷徨。
简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初恋恨。
此词文学创作时期难定。
例如系李煜早之并作,词中的番外篇往昔不过属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例如写于归属于宋以后,此词所整体表现的则应就是他居无定所去国的锥心怆苦。
起至句“无言楼记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法者,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楼记”的滞重步履和肃穆神情,可知其寂寞之甚、忧伤之甚。
本来,作者深明“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可以刺痛心中愁思,而今他却冒著其“保险”,又可知他对故国(或故人)想念之甚、留恋之甚。
“月例如钩”,就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角残月映衬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衬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发他多少玩味、多少回忆起?而俯瞰楼下,但见到深院为萧飒秋色所弥漫。
“孤独梧桐深院门锁清秋”,这里,“孤独”者究竟就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辨别,因为情与景已精合浩瀚。
过片后“抠不断”三句,以麻丝喻往昔,将抽象化的情感予以解构,历年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更见到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就是通常滋味在心头”。
词家利用独特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整体表现往昔时,或写下愁之深,例如李白《靠近别》:“海水直下万里浅,谁人不言此恨和古”;或写下愁之长,例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轻,例如李清照《武陵春》:“山壳双溪艋舟,有载一动许多恨”;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相见欢李煜

相见欢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作者:李煜[五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仍乱,是分离的悲哀。
不要把一般的口味放在心上。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注释:① 本文对《华安词集》中的“悲与悲”进行了评述。
虽然前一部电影中描绘了这一场景,但下一部电影中抒情而凄凉的气氛融入了整篇文章。
例如,“独自去西楼,不用语言”这句话就显得很悲伤。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③ 剪刀,一把剑。
④离愁:指去国之愁。
⑤ “别做一个普通人”也是一种分离的悲哀。
不断切割,原因依然混乱,形状也不好说。
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写作方法。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意思:他沉默着,独自一人,慢慢地爬上空无一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往下看,我看到梧桐树的孤寂院落里有一棵孤零零的树,深深的院落笼罩在凉爽凄凉的秋景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种长久的忧郁交织在我的心里,但它是另一种无名的痛苦。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写作背景:975年开封八年,宋朝摧毁了南唐。
李宇失去了家人和国家。
他的肉体裸露出来,被囚禁在汴京。
宋太祖赵匡胤拒绝了李渔对这座城市的防御,并称他为“违抗命令的侯爵”。
李渔在服刑三年后,被宋太宗赵炯的酒毒死。
李渔不是一位好皇帝,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诗人。
李渔的词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关于被俘虏的,第二个时期是关于宫廷生活和男女之间的爱情,芳香细腻,才华横溢;后世词多抒发亡国之痛和离乡之思,阴郁、哀伤、感人。
《邂逅与享受》是后期最具代表性的词作之一。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鉴赏:第一句话“独自上西楼,不用语言”将人物介绍到了画面中。
“无言”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悲伤的表情,“孤独”一词勾勒出了作者独自爬楼梯的形象。
孤独的诗人独自一人默默地爬上西楼。
对表达和行动的描述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隐藏的许多孤独和悲伤。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

《相见欢》原文及翻译《相见欢》原文及翻译这是一首惜春词,采用的是直抒胸臆、借物抒情的手法。
首句“年年”二字透露出一种自责的心情,由于错过美好春光,因而每每满怀愁绪,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相见欢》原文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相见欢》原文及翻译篇1【作者资料阅读】: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
天祚三年七月初七(相传),李煜出生于金陵,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
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
被誉为“千古词帝”。
【原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简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句巧用比喻,把“愁”比作奔流的 江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满腹的愁恨 。不但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 了愁恨的汹涌翻腾。
拓 虞美人 展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
训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赏析
词的上下阙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 方式?
上阕——(描写)写景 下阕——抒情
赏 析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上阙写景
上阕写了什么样的景?有什么作用?
上阕写了西楼、残月、梧桐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冷落凄清的秋 夜之景。烘托了一位亡国之君孤 寂愁苦的心境。
赏 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头。
练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写了李煜的亡国哀思。
再次体悟
诗歌,诗歌,是诗就可以歌唱, 让我们一起聆听邓丽君演绎的 《相见欢》,再次感受后主那份 浓重的离愁。
诵读感知
生自读——个别学生读——听录音 范读——师范读——生再读
(注意节奏、语速、语调)
相见欢
--【南唐】李煜 -- 节奏
语速
无言 /独上/ 西楼, 月 /如钩,
语调
寂寞 /梧桐 /深院 /锁 /清秋。
剪 /不断,
理 /还乱,
是 /离愁,
别是/ 一般 /滋味 /在心头。
缓慢 低沉
反复诵读全词
相见欢
达标训练
阅读《相见欢》回答下列问题。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历来为人 称道,请简析其妙在何处?
词句巧用比喻,将离愁形象化。把“ 离愁”当作“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缕来 写。使人仿佛看到离愁像一团转动的乱丝 紧紧缠绕,却无法摆脱。
拓 虞美人 展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
训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南唐】李煜 --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节奏 语速 语调
翻译词句
没有言语,独自一人登上西楼, 天上寒月残缺如钩。梧桐遮蔽着寂寞 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 的秋色。
剪也剪不断,理了仍是乱,是紧 紧将人缠绕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 味压在我的心头。
李煜的词以南 唐亡国分界分为 前后两期:
前期主要写奢侈 豪华的宫庭生活;
后期主要是回忆 往事,怀念故国, 描述被囚禁后的 苦闷生活。
写 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 作 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
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
背 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 景 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
《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 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 为词牌名。
赏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析 别是一般滋味在头。
这几句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抽象的离愁当作剪不断,理还 乱的丝缕来写,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愁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使人 仿佛看到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 丝,紧紧盘绕着人,而无法摆脱。
探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到底是 究 一般什么滋味?请结合全词及写
相见欢
——南唐 李煜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李煜的生平以及写 作背景。
2.理解《相见欢》将“抽象的 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3、体味词人在词作中传达出的 情感。
了解作者
李煜 ,初名从嘉,字重光, 号钟隐。史称 李后主 。即 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 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 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 袒出降,虽封作违命侯, 实已沦为阶下囚。他精于 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 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后 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 为 《南唐。二主词》
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1、思念故国之“苦” 2、深锁庭院之“愁” 3、寄人篱下之“悲” 4、灭家亡国之“痛”
自由朗诵
慢速
体会感情
低沉
哀痛
达标训练
阅读《相见欢》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要赏析“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
字的妙处。
“独”字有“独自、孤独”之意,在句中 表明词人是独自一人登上西楼,突显了词人 此时孤寂凄凉的心境。
下阙抒情
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采用 的是什么抒情方式?
下阕直抒胸臆,抒写了词人难 以言说的亡国哀愁。
赏 结合全词,请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无 言独上西楼”中的“无言”和“独上
析 ”的? “无言”是后主的痛苦无人与说, 说也无用,没有人能够理解;“独 上”是无人相伴,独自一人。“无 言”加上“独上”仿佛使人看到一 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更 显后主的孤寂之态,为全词染上一 层凄凉暗淡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