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李煜ppt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翻译、注释、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五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翻译: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点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一个“太”字,责怨甚也。
在后主看来,好端端的一个“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南唐之匆匆衰败,顷刻灭亡,不正象林花之突然凋谢吗?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托着失家亡国的悲伤。
《相见欢》ppt课件(28页)

2024/3/18
浣溪 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秋色之中。
译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 苦。 2024/3/18
• “无言独上西楼〞,直接浮现出词人 的孤独身影,不见一丝帝王气象。后 主失国后,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 人诉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 “无言〞加上“独上〞仿佛使人看到 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西 楼见月,夜已深沉,顾影徘徊,不能 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
2024/3/18古 诗 源自 赏2024/3/18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古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诗 翻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
语言 晓畅
意蕴 深广
上
怀旧
感伤 年华
片
易逝
悼惜 下 惜春 春光 片
难留
无疑而问
几时回
新
对
比
旧
去
对
比
来
细节描写
独徘徊
这是晏殊的名篇 之一,其内容为悼惜 春残,感伤年华。
其实作者是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
他的愁闷伤感并非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 也非动乱时代亡国丧家的愁苦,只不过 是富贵闲人的一种淡淡的花月之愁罢了。 这首词之所以传诵久远,主要是因为诗 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文情并 茂,音调和谐,创造了情致缠绵,凄婉 隽丽的意境。
(完整版)《相见欢》李煜ppt.ppt

也没有家人团聚,孤零零地呆在那里,心中十分 空虚、痛苦,就像月亮一样。 • 3、梧桐---------隐含了家国之悲。 • 梧桐是一种表现愁情的物象,秋景所引起的是一 种凄切、悲伤的情绪。处在这样的秋色深锁的梧 桐深院中一般都会产生凄寒孤独之感。 • 4、深院---------体现了寂寞、孤单之身世。
思之切。 • 上阕:囚禁生活 环境烘托 亡国之思 • 下阕:愁绪深重 比喻抒怀
演示课件
• 5、赏析“月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
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
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 6、“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 离愁怎样的特点?
• “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 “理还乱”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 特点。
• 1.诗人徘徊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 • 归燕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图。把自然
• 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 叹时光的易逝。
• 一二句以重复错综的句式,轻快 流利的语调,写出诗人安逸闲适的意 态。然流年似水,感时的哀伤渐袭心 头。
• “夕阳西下”句即景兴感,惆怅悲哀 之情顿时倾泻而出。
演示课件
下片紧承上片,“无可奈 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中的“花落”。“燕归”是眼 前景,“无可奈何”、“似曾 相识”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无可奈何”表达了悼惜的情 感,“似曾相识”表达了对时 光流逝的感伤。
诗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词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
翻 译
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 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南唐后主李煜(共15张PPT)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 歌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归 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人生经历对创作的影响
三、宗教信仰对其创作的影响
李煜是一个极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从幼年时代起就 生活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帝王之家。先主李昪、中主李璟 皆信仰佛教,这对李煜的佛教信仰也就产生了深远而强 烈的影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 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词的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风月。以婉约的 表达手法,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 心活动。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床密室、歌筵 酒席、芳园曲径。此外虽也写郊游中的男女邂逅,女道 士的春怀,宫女的幽怨等,但心中仍是男女情爱。
花间词派的词,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 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 境。
人生经历对创作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对李煜创作的影响 三、宗教信仰对其创作的影响
音乐造诣,弥补缺憾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李璟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外虽也写郊游中的男女邂逅,女道士的春怀,宫女的幽怨等,但心中仍是男女情爱。 李煜的词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愁苦和离恨,不仅是一种个人的情绪和感触,更是用血泪书写成的不朽的生命之作。
自号钟隐,别号钟山隐士、钟峰隐居、莲峰居士、钟峰 隐者、钟峰白莲居士等。用以表明自己不问政事的心迹。 在李煜当时的心目中最理想的人生应该是散漫洒脱的、自 由放荡的、恬淡自适的。
(1)对真我的追求
其词在题材内容上前后期虽有所不同, 但无论前期后期,又有其一贯特点,那就是 “真”。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在词中任 真实情感倾泻,而较少有理性的节制。 正如佛陀发现的八正道中“正念”所说:要注 重自己的苦乐感受。他的后期词写亡国之痛 ,血泪深情,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 ,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也不加掩饰。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月儿如钩。
深院里长着寂寞的梧桐,锁着寂寞的清秋。
那剪不断梳理却又乱了的是离愁。
唉!是一种别样的滋味在心头。
【赏析】
以“无言”起首,寂寞孤独感醒人眼目,再加以“独”字强调之,非孤独寂寞至极者难以道出。
孤独者偏欲登楼,正因伤心人别有怀抱,不可与人者,只可面对自然也。
“月如钩”三字如画,背景为一片明朗的夜空,正与词人之心互为观照也。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寂寞”关照上文之“无言独上”,总是宇宙之内,只我一人而已之意,并以“寂寞”提领下片之意象:深院中的梧桐,深院中关锁的清秋,“梧桐”、“深院”为实,“清秋”为虚,虚实相映,实以象之,虚以广之,正见一切言外之象也。
下片写心境,写离愁,写上片反复强调了的寂寞感、悲哀感。
人类的感受是抽象的,特别是一种心绪的感受,很难道出。
词人将这种抽象化为具象的丝缕,纷乱如麻,剪也剪不断,欲要梳理好却又霍然散乱。
这是以具象说抽象;“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则是以人类的某一种感受来说另一种感味,并且说这种离愁的感受,是不同于人们已经表述过的能够以词汇表达出的滋味,譬如酸、甜、苦、辣、咸、淡等等,也不同于疼、痒、麻、胀等的生理感受,词人指出,这是截然不同的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滋味。
这是以抽象说抽象。
李煜介绍 上课ppt课件

➢ 动乱年代
❖ 李煜出生的时代,正逢中国政治大混乱的局面, 历史上称它为五代十国。
❖ 在中原一带承递唐朝这一正统的是,梁、唐、 晋、汉、周五代,环绕外围是,则是十国。
6
❖ 嗣位的时候,苟安于江南一 隅。
❖ 宋开宝七年,宋太祖屡次遣 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 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 侯。
29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亦大。
❖ 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 的传统,通过具体可感的个 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 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
❖ 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 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30
在四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艺术的 光华与精神融化了李煜的生命,他用 自己的生命铸成了一座艺术的丰碑。
❖ 父亲李璟是位“神采精 粹”、“器宇高迈”的 人,在文学艺术上他是 极有素养的君主,宫中 藏有丰富的墨宝典籍。
❖ 李后主潜移默化,终于
塑造了多采多姿的艺术
情调。
15
词帝辉煌
❖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不在沈默中灭亡,就 在沈默中爆发。
❖ 李煜——这位忍辱偷生的亡国之主终亦有 所感愤,有所爆发。只是,他选择的抗争 方式不是帝王武力式的,而是文人式的。
的春水来比喻满腹 的愁恨,极为贴切
形象,不仅显示了 愁恨的悠长深远。
❖ 而且显示了愁恨的
汹涌翻腾,充分体
现出奔腾中的感情
所具有的力度和深
度。
27
人 生 无 奈
28
聚散《相见欢》
❖ 表现的是对人生无常、世事 多变、年华易逝的无可奈何 的种种复杂情绪。
❖ 这种情绪远远超出了自己的 “身世之戚”,有着更普遍、 更广泛的内容,好象包容了 人类所有的悲哀。
李煜《相见欢》优秀课件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21/3/17
•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哪 一句?划线处),相传七夕之夜命歌 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 酒将他毒死。时年42岁。一首《虞美 人》的春花秋月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 人,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这个悲剧词 帝的万古流传。
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
写 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 作 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
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
背 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 景 《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
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 为词牌名。。
2021/3/17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不好。他没人可以说。他也不能 说,他不敢说。他无话可说。
• 如果可以让他说,他会说什么?
2021/3/17
• 欲哭无泪,欲言又止,大悲无言,当你某一种情绪 到达极点时,你会发觉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无 语也许是最好的表达。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 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 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 在心底。这种难以说破、又无法说破的情感正说明 了作者愁情之深。
2021/3/17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三千里山 河”,“雕栏玉砌 ”的怀念;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国破家亡的 悔恨;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昔日春光融 融,莺歌燕舞的追忆;
•这 2021/3/17 离愁,饱含的是对自己命运的
赏析“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一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别是一番滋 味”?换成“亡国之痛在心头”好不好?
中国风李煜介绍PPT模板

(二)小周后&李煜
开宝元年(968年)十一月,立为国后,南唐亡国后,随后主被 俘入北宋京师(今开封)。太平兴 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 死于汴京,小周后不久亦与世长辞。小周后容貌美丽,神彩端静, 有才情,曾创作《击蒙小叶子格》一卷,是叶子戏规则的早期记 录。
“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 而为士大夫之词。”
• 译文
•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 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 的欢娱。
•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 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 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 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为了增强娥皇战胜疾病的信
心,他将自己写的《后庭花
破子》书赠娥皇,祝愿她能 和自己青春常在:
玉树后庭前
玉树后庭前, 瑶草妆镜边。 去年花不老, 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 和月和花, 天教长少年。
在词作中,李煜衷心地希望自己和大周后能白头偕老,岁岁长圆。 然而大周后不久就得了重病。就在这时候,她和李煜最钟爱的小儿子, 四岁的仲宣也死去了。大周后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伤心,病得更加厉 害了。李煜朝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饮食他都要亲自照顾,汤药也一定要 亲口尝过才喂给妻子,衣不解带的照顾着。但这一切都不能挽救大周后 的生命。大周后于乾德二年的十二月去世,时年二十九岁,谥“昭惠”, 下葬懿yì陵。
• 绝代双雄(最忠于史实) • 情剑山河 • 问君能有几多愁
• 邵氏电影《封神劫》 • 粤剧电影《李后主》 • 叶青的歌仔戏电视剧《玉楼春》 • 邓丽君的歌曲
二、人物生平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感情:
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 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 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 惆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下片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
四五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 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 的感慨,感情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 了人生易逝,轮回沉思。 “香径”照应“花落去”。
• 2、怎么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锁” 字?
• 字面上是写清秋,其实是被锁者,是深院中的人, 写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悲愁无尽。
• 3、怎么理解“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用白描的手法,道出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 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
•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么的感情? • 表达了词人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 思之切。 • 上阕:囚禁生活 环境烘托 亡国之思 • 下阕:愁绪深重 比喻抒怀
结句写诗人看到眼前花落、 燕归的暮春景色之后惆怅的感情 更为强烈了, 于是在小小的庭 院内、有落花余香的小路上独自 徘徊,流连忘返。“香径”与上 句“落花”相呼应,小路上到处 是落花的幽香,可见花落之多。 “独”字突出了形影相吊,孤寂 冷落。“徘徊”一词通过人物的 动作,又强调了诗人伤感惆怅的 情绪。
• 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 叹时光的易逝。 • 一二句以重复错综的句式,轻快 流利的语调,写出诗人安逸闲适的意 态。然流年似水,感时的哀伤渐袭心 头。 • “夕阳西下”句即景兴感,惆怅悲哀 之情顿时倾泻而出。
下片紧承上片,“无可奈 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中的“花落”。“燕归”是眼 前景,“无可奈何”、“似曾 相识”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无可奈何”表达了悼惜的情 感,“似曾相识”表达了对时 光流逝的感伤。 这两句对仗工巧,意致缠 绵,语辞流利,语调谐婉,为 后世传诵的名句。
• 5、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 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 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 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 6、“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 离愁怎样的特点? • “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 “理还乱”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 特点。
写 作 背 景
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 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 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 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 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 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 味。《相见欢》是词牌名,又名 乌夜啼,这首词表达作者亡国哀 思的情感。 其感情基调是凄婉的。
相见欢 李煜
• 1.诗人徘徊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夕阳、落花 、 和 • 归燕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图。把自然 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 • 了感时伤春 情怀,这是运用了 以景传情 的表 现手法。 •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 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 (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 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2)抒发了对青春易 逝的感慨,感情浓郁,(3)寓意深刻,发人深 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 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千古奇偶)。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 味在心头。
古 诗 词 翻 译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 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 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 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 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 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 一、这首词中选择了那些意象向我们传达 出他的愁?
• 1、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 • 一座空荡荡的、孤独冷清的楼。,一处派遣忧伤 或遥望故乡的伤心地。并非位于西面的楼 • 2、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 • 明月是惹人秋思之物,残月就是他自己,亡了国, 也没有家人团聚,孤零零地呆在那里,心中十分 空虚、痛苦,就像月亮一样。 • 3、梧桐---------隐含了家国之悲。 • 梧桐是一种表现愁情的物象,秋景所引起的是一 种凄切、悲伤的情绪。处在这样的秋色深锁的梧 桐深院中一般都会产生凄寒孤独之感。 • 4、深院---------体现了寂寞、孤单之身世。
相见欢
李煜
走近作者
•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的国主,字重光, 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灭南唐,李煜亡家 败国,身囚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 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辱负重过了三年,被宋太宗 赐死。李煜不是一位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
•
李煜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词多描写奢侈豪华 的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 后期的词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风格沉郁 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感人至深。 《相见欢》就是后期代表作中的一篇。
晏殊,字同叔,他是北宋初期的主 要词人。晏殊在政治上是一个志得意满 的达官贵人。他的词往往是结合宴游之 余的消遣之作,抒写春花秋月的闲愁。 含情凄婉,音调和谐,词风和婉明丽, 风流蕴藉。著有《珠玉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 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开头“一曲新词酒一杯”,歌咏 的是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他是一位 达官贵人,诗酒是其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曲新词”表明诗人尤喜填词,而 且常常饮酒助诗兴。可此刻,他感受 到的是欢乐吗?
• 此刻他感受到的并不是欢乐, 而是怅惘,而且是经年以来 就埋藏在心底的一种寂寞与 惆怅。自吟自饮,借酒消愁。
• “去年天气旧亭台” • 写词人由今思昔,对去年 一次欢聚的的追忆。天气依然 是暮春,地点依然是亭台。可 好景不常,欢聚难再。词人从 人事的变迁,想到时光的易逝。
“夕阳西下几时 回”,是就眼前之 景来抒写情怀。在 落日的余晖中,常 常使人产生暮年之 慨,“几时回”是 无疑而问的设问句, 抒发了诗人感慨年 华将逝之情。
• 3、“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 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 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 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 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 思。
• 4、词人通过什么时节哪些景物的描写抒 发了怎样的情感? • 通过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 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 之情。 • (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 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 二、上下阙写愁的最大不同在哪? • 上片借助意象来写愁。深秋的冷清和 如勾的新月增添了词人心中的凄凉之 感。 • 下片直接写愁。
• 课堂练习
双关 • 1、“剪不断、理还乱”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 的手法,把 纷繁的离愁 比作 难理的麻丝 ,表达了作 者 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烦乱心绪 。 • 这两句后人多用来比喻 事情难以处理,心情特别烦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