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合集下载

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课件

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课件

D.由亮变暗,观察到的细胞多
8、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 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玉米 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 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__A__和_C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____C__,颜 色较深的原因是___淀粉酶在40℃时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_糖__多;不 变色的试管是___E_,不变色的原因是___酶__失__活__。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 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剩__余__的__淀__粉_遇__碘_。变蓝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 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A、产生气泡 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 2、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还原糖的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的 存在,在医学上,还常用上述两种试剂进行疾病的诊断。能够诊断的 疾病是(D ) A、糖尿病、肠炎 B、糖尿病、胃炎 C、肾炎、胃炎 D、糖尿病、肾炎 3、鉴定脱脂奶粉是否为伪劣产品,不需要用的化学试剂是( D )
A 斐林试剂 B苏丹IV染液 C 双缩脲试剂 D红墨水
4、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是( D)
①甘蔗的茎 ②油菜籽 ③花生种子 ④梨 ⑤甜菜的块根 ⑥豆浆 ⑦鸡蛋清
A、 ④ ② ⑥ B 、⑤ ③ ⑦
C、 ① ② ⑥ D、 ④ ③ ⑥

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高一生物ppt课件

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高一生物ppt课件
紫红色 蓝色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 1 还原糖的鉴定 实验步骤 加样液 向样液中加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 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 1 还原糖的鉴定 思考 斐林试剂的配置
0.1g/mL NaOH溶液和0.05g/mL CuSO4溶液等体积混匀 必须现配现用,不能长时间保存 必须水浴加热
实验:+ 反应试剂
特殊的颜色反应
如何检测溶液中有Ba2+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
实验原理: 待测液 + 反应试剂
特殊的颜色反应
物质 还原糖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试剂 斐林试剂 苏丹Ⅲ液 苏丹Ⅳ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颜色 砖红色沉淀
橘黄色 红色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 1 还原糖的鉴定 思考 实验选材的要求
白色或近乎白色 富含还原糖 苹果或梨匀浆 不能选甘蔗、西瓜、淀粉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 2 脂肪的鉴定 实验步骤 取材切片 制片(染色后用酒精洗去浮色) 高倍镜下观察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成分
鉴定物质 添加顺序
甲液
乙液
A液
B液
0.1g/mL 0.05g/mL 0.1g/mL 0.01g/mL NaOH溶液 CuSO4溶液 NaOH溶液 CuSO4溶液
还原糠
蛋白质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 先加入A液1mL,摇匀,再
使用
加入B液4滴,摇匀
反应条件 水浴50~65℃加热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
反应现象 样液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样液变紫色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实验原理:该实验中,对三类化合物的鉴定都是根据它们的特定颜色反应进行的。

当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亦可)与质量浓度为0.05g/m1的硫酸铜溶液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葡萄糖等可溶性还原糖共热,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因此,利用该反应,可证明样液中含可溶性还原糖。

苏丹Ⅲ是可以对脂肪染色的试剂,因此,当含有大量油滴的植物细胞用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内橘黄色的颗粒。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因而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合物。

若在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有紫色反应,则证明其中含有蛋白质。

二、实验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还原糖的含量、生物组织中有色素会影响实验结果及其观察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要选用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其中以苹果、梨最好。

也可用白色的甘蓝叶、白萝卜替代(不能选西瓜)。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所用材料一要脂肪含量高,二要有一定大小才能做徒手切片,花生种子符合该实验的要求。

将花生种子经过3~4小时的浸泡使其变软,有利于切成薄片;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切片时易碎裂,切不成薄片。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一般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大豆(豆浆)或鸡蛋清。

四、试剂配制:1、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10克的氢氧化钠加水至100ml即成);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5g硫酸铜加水至100m1充分溶解即成)。

甲、乙试剂千万要分开放,不可混合。

在实验过程中,将4~5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现混现用。

2、苏丹Ⅲ溶液:将0.1g苏丹Ⅲ干粉溶于100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待全部溶解后即成。

3、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使用斐林试剂甲液)。

(讲课)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

(讲课)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

(2)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富含脂肪且体积
比较大的种子,才有利于徒手切片,如花生种子。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 织,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大豆,动物材料常用的是鸡蛋的蛋清 (一定要稀释
思 考?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能相互替代吗?为什么?
二、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分析
三、课堂练习:
1、(2007年江苏生物,19)若以鸡蛋蛋白液为材料进行蛋
白质鉴定实验,发现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 试管壁上。下列关于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B.只添加了双缩脲试剂A,未添加双缩脲试剂B )
A
C.
D.
课堂练习2:
A
课堂练习
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 的圆形小颗粒 C.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
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 断实验步骤中划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 结果。 与双缩脲试剂作 用产生紫色反应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 (1)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______ 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 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 的蛋白质制备液;
比较项目 浓 度 斐林试剂 乙液CuSO4浓度0.05g/mL 还原糖中的醛基被 Cu(OH)2氧化, Cu(OH)2被还原为Cu2O 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 使用,且现配现用 双缩脲试剂
B液CuSO4浓度为0.01g/mL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沭阳中学陈卫东
关于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选材非常重要,将直接决定实验的成败。

选材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不要有颜色影响实验现象,如不选有颜色的黄桃、菠萝、胡萝卜等做还原糖实验,也不能用来做脂肪、蛋白质鉴定实验;二是应该含有待测物质,实验才能成功。

如不选用甘蔗做还原糖实验也是因为其主要含非还原糖,小麦种子中脂肪含量很低,也不适合用来做脂肪鉴定等;三是有利于检验或操作,如脂肪鉴定选用的材料要较大,易于做切片,像芝麻、葵花籽等虽然脂肪含量高,但并不适合做鉴定材料。

生物实验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生物实验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观察到染色的脂肪颗粒。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该反应基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的特性。
02
实验原理
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 淀:还原糖中含有醛基,能与斐林试 剂中的铜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 成氧化亚铜的砖红色沉淀。
双缩脲试剂由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而成, 使用时需先加A液(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B液(硫 酸铜溶液)。
03
实验步骤
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制备组织样液
将生物组织研磨成匀浆,然后 过滤制成组织样液。
加入斐林试剂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组织样 液和斐林试剂,混合均匀。
加热
将试管放入沸水中加热一段时 间,观察颜色变化。
脂肪鉴定
通过苏丹Ⅲ染色,待测组织中的脂肪颗粒被染成 橘黄色,说明组织中存在脂肪。
蛋白质鉴定
待测组织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呈现紫色反应, 说明组织中存在蛋白质。
分析实验结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01
还原糖鉴定在实际应用中可用于食品质量检测,判 断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02
脂肪鉴定可用于食品营养成分标注和营养学研究。
03
蛋白质鉴定在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如蛋白质纯度检测、药物研发等。
对实验过程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反思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试 剂的新鲜度和准确性,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 靠性。
改进建议
建议在实验前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洁,避免交 叉污染;在脂肪鉴定的过程中,应掌握好苏 丹Ⅲ染色的时间,以获得最佳染色效果;在 蛋白质鉴定的双缩脲试剂使用中,应控制好 试剂的浓度和pH值,以确保紫色反应的明 显性。

教学蛋白质还原糖脂肪的鉴定实验

教学蛋白质还原糖脂肪的鉴定实验

教学蛋白质还原糖脂肪的鉴定实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

在各行各业中,生物学、化学学科的学习和应用都已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辅助师生们进行课程学习,本文将介绍一项实验,即教学蛋白质、还原糖、脂肪的鉴定实验。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采用三种鉴定试剂,其中苏丹三是用来鉴定脂肪,碘液是用来鉴定淀粉和由其水解产生的还原糖,铜离子是用来鉴定氨基酸。

实验材料:(一)实验器材试剂瓶、移液管、滴定管、试管、恒温水浴器、计时器、显微镜等;(二)试剂1、苏丹三试剂。

2、钠碳酸。

3、一定浓度的氯化亚铜。

4、碘液。

5、95%乙醇。

6、硝酸银。

7、钨酸钠。

实验步骤:一、鉴定蛋白质1、将一小部分蛋白质样品放置在试管中;2、滴加几滴铜离子,在试管中形成的深蓝色沉淀即为蛋白质。

二、鉴定还原糖1、将一小部分淀粉样品和几滴碘液混合;2、将样品倒入滴定管中添加10%的硝酸银,稍加静置;3、观察样品的颜色变化,如果变成黑色,则为还原糖。

三、鉴定脂肪1、将一小部分油脂样品和2~3滴苏丹三试剂混合;2、将混合后的样品倒入刚刚蘸过95%乙醇药棉的试管中;3、颜色变红即表示检测结果为阳性。

实验结果分析: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检测鉴定蛋白质、还原糖和脂肪。

在实验中添加三种不同的试剂,通过颜色变化以及试剂与待检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来判定所检测的物质是否存在。

在鉴定蛋白质时,若滴加铜离子后,出现深蓝色沉淀,则确定该样品中含有蛋白质。

如果样品呈白色,则为阴性鉴定结果。

在鉴定还原糖时,将碘液与淀粉混合,观察是否变黑。

如果发生变黑,说明样品中含有还原糖;反之,则为阴性结果。

在鉴定脂肪时,加入苏丹三试剂的样品,如果出现了红色,即可认为检测结果为阳性;如果颜色变为黄色,则为阴性鉴定结果。

实验小结: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可以了解到蛋白质、还原糖和脂肪的化学反应特性,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化学反应来鉴定样品中是否含有这些分子。

同时,本实验也有利于培养师生们的实验技巧和数据分析能力。

2.1还原糖、脂质、蛋白质鉴定

2.1还原糖、脂质、蛋白质鉴定

斐林试剂 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的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g/mL的CuSO4溶液 甲液、乙液混合均匀 后,再加入样液 加热(水浴50~65℃)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双缩脲试剂 A液:质量浓度为0.1g/mL 的NaOH溶液;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 的CuSO4溶液 先加A液造成碱性 环境,再加B液 不加热,摇匀即可 紫色
先混合再加入糖中 ( NaOH+CuSO4)
实验流程(步骤)
1.可溶性还原糖
选材:含糖量较高的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排除色素对 显色的干扰),苹果、梨最好 。 制浆:去皮、切块、研磨, 制备组织样液: 过滤:(用单层纱布) 显色反应 取液:(2mL) 50~65.C水浴 加热2min
(用前混匀)
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3、为什么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放置太久? 时间太长,Cu(OH)2悬浊液就沉淀在试管底部而 无法参与反应。
(1)实验材料的选择 由于本实验是利用颜色反应鉴定不同的物质,
因此在 实验的选材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材料本身应无色,以免对结果产生干扰; ②材料应富含相关物质,使现象更显著。
(5)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
1.(2008· 广东理基)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是由于 蛋白质有 ( A.肽键 C.羧基 ) B.氨基酸 D.氨基
解析: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 Cu2+作用,形成紫色的络合物。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 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 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从而用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答案:A
结论:花生种子中有脂肪存在
脂肪微粒
脂肪的鉴定中,实验用的花生种子需提前浸泡 3~4 h, 浸泡时间太短,不易切片;浸泡时间太 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教学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
1.可溶性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浅蓝-棕-)砖红色沉淀
呈色反应 2.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实验程序
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选材:含糖类较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制浆
制备组织液过滤(用一层纱布)
取液




结论:可溶性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在加热煮沸的过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

关键步骤:水浴加热。

二、脂肪的鉴定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小时)将子叶削成薄片
(1)最理想的薄片
(2)在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2-3min)
制片(3)去浮色
(4)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在低倍镜下寻找已着色的圆形小颗粒,然后用高倍镜观察。

结论: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关键步骤:子叶削成理想薄片。

三、蛋白质的鉴定
选材与制备组织样液:卵清或黄豆(浸泡1-2d)




结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关键步骤:先加试剂A再加试剂B。

实验的注意事项
1.还原性糖:分子中含有醛基的糖。

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但是蔗糖不是。

2.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A(0.1g/ml的NaOH溶液),造成碱性的的反应环境后,再加试剂B(0.01g/ml的CuSO4溶液)。

否则,紫色会被Cu(OH)2的蓝色遮蔽。

实验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班级姓名
【同类题库】
1.在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是
①甘蔗的茎②油菜子③花生种子④梨⑤甜菜的块根⑥豆浆⑦鸡蛋清
A.④⑦⑥ B.⑤①⑦ C.①②⑥ D.④③⑥
2.从某生物体细胞中提取出物质A和B,分析其化学元素组成:A中主要含有C、H、O、N 等元素,B 中主要含有C、H、O、N、P等元素。

A与双缩脲试剂会产生颜色反应,B则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由此推断:A物质是,B物质是。

3.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B.无色→浅蓝色→棕色
C.砖红色→浅蓝色→棕色 D.棕色→绿色→无色
4.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5.鉴定脱脂奶粉是否为伪劣产品,需用的化学试剂是
A.本尼迪特试剂 B.苏丹Ⅲ溶液 C.双缩脲试剂 D.红墨水6.(多选)鉴定脱脂淡.奶粉是否为伪劣产品,需用的化学试剂是
A.本尼迪特试剂 B.苏丹Ⅲ溶液 C.双缩脲试剂 D.红墨水
7.下列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①葡萄糖②果糖③蔗糖④麦芽糖⑤淀粉⑥纤维素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①②④
8.下列物质中,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最明显的是
A.苹果组织样液 B.豆浆 C.浸软的油葵种子 D.马铃薯组织样液9.根据“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鉴定”的实验原理,设计一个鉴定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俱全)
10.实验可知,在尿素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也能产生紫色反应,根据鉴定蛋白质的原理说明之。

11.某商场所卖脱脂奶粉被坏疑为假冒伪劣产品。

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想把调查脱脂奶粉的合格率作为研究课题,假如你是成员之一,请你鉴定真假脱脂奶粉。

(1)资料收集:a.全脂奶粉含有蛋白质、脂肪和乳糖等成分,脱脂奶粉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

b.假冒脱脂奶粉有两种:一是用全脂奶粉冒充脱脂奶粉,二是用淀粉冒充。

(2)鉴定是否用淀粉冒充:。

(3)鉴定是否用全脂奶粉冒充:。

(4)结果分析:。

(5)通过以上鉴定,我们并不能完全肯定是正宗的脱脂奶粉,还必须对其含量进行鉴定。

12.某学生为了验证唾液淀粉酶的特性,设计了以下6组实验。

6组试管振荡混合后,都作了如下处理:恒温(37℃)处理15分钟;各加入2ml本尼迪特试剂,并振荡使之混合;再将6组试管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分钟。

注:出现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证明有还原糖(麦芽
(1)几号试管会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2)1号和3号试管能否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能证明什么?
(3)若要证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受PH的影响,则最好选择哪两号试管作对照?
(4)本实验能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吗?为什么?
9.[(1)取两支试管编号1、2,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向1号试管内加入2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2号试管内加入2ml蒸馏水,摇匀,并恒温水浴(37℃)10min。

(3)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刚配制的本尼迪特试剂,混匀,并沸水浴2 min,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结果:1号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2号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10.[蛋白质鉴定实验中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的是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CO-NH-),在尿素分子中也有这样的键(NH2-CO-NH2)。

]
11.[(2)将采样来的“脱脂奶粉”少许配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向其中滴加1-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3)将采样来的“脱脂奶粉”和全脂奶粉各少许配成溶液,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向两试管中各加入2-3滴苏丹Ⅲ染液;比较A、B试管内的颜色变化。

(4)如果(2)中试管内溶液变蓝色,证明是用淀粉冒充的,不变蓝则证明不是用淀粉冒充的;如果(3)中A、B两试管橘黄色(或红色)对比不明显,证明是用全脂奶粉冒充;如果A试管颜色比B试管明显淡了,则证明不是全脂奶粉冒充的。

(5)蛋白质]
12.[(1)3号和6号试管会出现砖红色沉淀(2)能,实验结果能证明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形成还原糖(麦芽糖)(3)5号和6号试管作对照(4)能,判断依据是:1号和3号试管对照实验的结果证明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而2号和4号试管对照实验的结果证明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因此能说明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