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抗栓治疗的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

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

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王姝瑶【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伴有心房颤动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168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例数均为84例,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实验组预后效果(95.24%)优于对照组(76.1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NIHSS评分(2.54±0.63)分优于对照组(6.35±2.17)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ssociated with atrial ifbrillation.Methods 168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8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ro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clinical effcacy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better prognosis (95.24%)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6.19%),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ifcant (P<0.05). The NIHSS score (2.54 ± 0.63)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6.35 ± 2.17)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ifcant (P<0.05). 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ssociated with atrial ifbrillat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the effect is signiifcant.【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32【总页数】3页(P136-138)【关键词】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作者】王姝瑶【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医院神经内2科,内蒙古通辽 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2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脑卒中的发病患者中占据60%~80%,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复杂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1]。

临床药师参与1例房颤患者继发急性脑梗塞抗凝治疗的药学实践

临床药师参与1例房颤患者继发急性脑梗塞抗凝治疗的药学实践

临床药师参与1例房颤患者继发急性脑梗塞抗凝治疗的药学实践邱正国1李晋2陈薇2 杨小娟1(1.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药剂科深圳 51808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药剂科广州 510010)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房颤患者继发急性脑梗塞抗凝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提供药学服务的方法。

方法:临床药师根据患者自身疾病特点,从抗凝治疗的必要性、时机、药物的选择进行分析,优化治疗方案。

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参与调整抗凝治疗方案后,使国际标准化比值达到了目标抗凝范围,抗凝期间未发生严重的出血或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

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实践,协助医师制定抗凝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临床药师房颤脑梗塞抗凝治疗药学实践中图分类号:R541.75; R45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22)15-0047-04引用本文邱正国, 李晋, 陈薇, 等. 临床药师参与1例房颤患者继发急性脑梗塞抗凝治疗的药学实践[J]. 上海医药, 2022, 43(15): 47-50.Pharmaceutical practice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participating in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of a patient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secondary to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QIU Zhengguo1, LI Jin2, CHEN Wei2, YANG Xiaojuan1(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antian District, Shenzhen 518081,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armacy,General Hospital of Southern Theater Command,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uangzhou 51001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for clinical pharmacis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formulation of anticoagulant drug therapy for a patient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secondary to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o provide pharmaceutical service. Methods: Clinical pharmacists analyzed the necessity, timing and drug selection of anticoagulant drug 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 and optimized the treatment plan. Results: After the individualized anticoagulant therapy, the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of the patient turned to the normal range and there were no severe adverse events such as bleeding or thromboembolism during anticoagulant therapy. Conclusion: Clinical pharmacists can assist physicians in formulating and optimizing anticoagulant drug regimens by particip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drug treatment.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ist; atrial fibril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pharmaceutical practice近数十年来,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 AF)患病率不断增高,AF可发生多种并发病,最严重是体循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占80%。

房颤致脑栓塞52例临床分析参考模板

房颤致脑栓塞52例临床分析参考模板

房颤致脑栓塞52例临床分析作者:贾百全范波胜孙巧丽【关键词】房颤;脑栓塞现将我院200401~200812的房颤致脑栓塞 52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5例,女17 例,年龄42~85岁,平均62岁,所有病例均有心脏病伴持续性心房纤颤史。

动态下发病44例,静态下发病 8例。

1.2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40例,抽搐19例,偏瘫46例,偏盲15例,延髓性麻痹4例,失语29例。

1.3 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栓塞的诊断标准:(1)突然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迅速达高峰。

(2)有心源性栓子来源,经心脏体检、心电图证实为房颤。

(3)脑栓塞经 CT证实。

(4)身体其他脏器有栓塞证据。

1.4 治疗与转归原则上与一般脑梗死相同,特别注意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除脑梗死后出血行中性治疗外,其余病人均行抗凝、扩血管、改善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等治疗,对于高颅压患者行脱水降颅压,并发癫者给予抗癫治疗,合并各种并发症者行对症处理。

结果:本组痊愈19例,好转25例,死亡8例,其中死于大面积脑栓塞合并脑疝形成者4例,合并心脏衰竭及肺部感染2例,基底动脉主干栓塞2例。

2 讨论心源性脑栓塞临床很常见,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房颤动时,心房特别是心耳处的肌肉几乎无收缩,心房内血流淤滞,容易形成附壁血栓,这种血栓脱落后形成栓子,进入脑血管则发生脑栓塞[1]。

房颤引起脑栓塞特点:(1)栓塞最常见于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以左侧多见,因此患者失语多见。

(2)房颤致脑栓塞时,栓塞面积大,脑功能缺损严重,后遗症重。

(3)并发症严重,以上消化道出血、脑疝形成、心衰、肺部感染最常见,有时是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

(4)并发梗死后出血者多,出血的原因是由于闭塞血管再灌注[2]。

本病的治疗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基本相同,采取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神经细胞活化剂应用、改善脑循环、挽救缺血半暗带、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此外还应注意原发心脏病的处理,改善心功能和(或)纠正心律失常,同时还应注意老年人的用药特点和生理特点[3]。

老年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分析

老年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分析
3- e rflo y a ol w-u p.te i ie eo e e a mb ls fra pi n a ih o h ncd nc fc rbr le oim o s r nt r mboi o p wa 5% a rai n— i t t g u s1 er 2. nd wa frn a
ia t i ee c >0 0 . n l so s Usn r r e rn eo . . t t c s n f N i l e l e n f r n eJ d p .5 Co cu i n ig wa f i i t g f 0 t 30 wi sr t e t go R i ed r annh a 2 o h i t i I nn y
f i go p w s et ga tho b t N a d ac rigt I R a js n e d s f af n s l A t a n r a sn ni rm oi I R, n c odn N du t gt o eo r r . ut r u t i t c o i h w a Re s i fr e
t h o oi g o p wa .% . h n i e c fc r b a e oi i s i n a t h o oi r u a in f a t i r mb t u s2 0 t cr T e i cd n e o ee r mb l m n a p r n i r mb t g o p w s s i c n l l s i t c g i y hg e a a a fr n i r mb t o p a d t edf r n ewa i ic n , < .5 T ei cd n eo le ig ih r h n t t n w r i a t h o oi g u n i e e c ss f a t P 0 0 . h i e c f e d n t h i an t cr h n g i n b

一例房颤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房颤患者的病例分析

一例房颤患者的病例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姓名:张性别:男年龄:65岁现居地:北京市通州区主诉:心悸、气短、乏力既往病史: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无病史回顾:患者张,男性,65岁,因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到我院就诊。

患者平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史,未曾患有其他重大疾病,家族史无心血管病相关疾病。

患者此次症状开始于两个月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

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较好,面色微黄,体重70kg,身高170cm。

血压140/92mmHg,脉搏130次/分钟,不规则,肢体暖和,皮肤湿润。

心率听诊显示心律不齐,而且其中很大部分是无规则波群,心音低弱。

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

辅助检查发现血红蛋白11.5 g/dL,白细胞计数7,600 /mm³,PT-INR为1.2(正常范围0.8-1.2),高敏肌钙蛋白T (hs-cTnT) < 10ng/L,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扩大。

诊断:根据上述病史和体格检查,经过进一步检查与评估,患者被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诊断情况,治疗方案如下:1.药物治疗:患者处于房颤,需要恢复窦性心律。

对于较新诊断的房颤患者,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是华法林,可预防血栓栓塞并减少脑卒中的风险。

此外,还进行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此外,还配合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用以加强心肌收缩力。

2.非药物治疗: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控制的房颤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电复律治疗,即心脏电击复律术。

电复律是通过电击心脏使其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选择适当的电能给予患者电击,进行电复律术。

3.防治并发症:房颤患者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导致脑卒中等并发症。

因此,需要采取抗凝治疗措施,以预防血栓形成。

此外,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体育运动和良好的饮食,以控制血压和心脏病。

随访及效果评估:患者定期进行随访,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房颤情况。

经过治疗和调整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率稳定在70-80次/分钟,心律更加有规律。

30例房颤合并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30例房颤合并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30例房颤合并脑栓塞的临床分析作者:郭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4期【摘要】目的提高临床上房颤与脑栓塞关系的认识。

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3年本院30例房颤合并脑栓塞病例(所有病例均不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用食道超声探查左心房血栓及左房大小,用CT对脑梗死部位定位。

结果所有病例多为老年人,房颤发生时间均在半年以上,左心房均可见云雾状血栓,梗死部位多为颞额顶部,面积较大。

结论老年人房颤无高血压、高血糖等中风高危因素,却易发生脑栓塞,临床上加以重视,房颤患者早期食道超声检测左心房有无血栓、早期抗凝为预防中风关键。

【关键词】房颤;脑栓塞;心房结构重构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0例房颤合并脑栓塞均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中风高危因素,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55~75岁,平均年龄(65±5)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5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冠心病2例,无甲亢及器质性心脏病20例。

房颤发生时间6个月~1年6例,持续一年以上24例。

1. 2 方法所有30例病例均用食道超声检查左心房有无血栓及左房大小,用CT对脑梗死部位定位。

2 结果所有病例年龄均较大,平均年龄(65±5)岁,房颤发生时间均在半年以上, 10例左心房前后径3.6~4.0 cm, 20例左心房前后径>4.0 cm, 30例均有左心房血栓,其中5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为左心房云雾状血栓, 25例无瓣膜病为左心耳血栓;额颞部梗死7例,额顶部梗死10例,顶叶并颞叶梗死10例,小脑及脑干梗死3例,其中小脑及脑干梗死占10%,额颞叶梗死占23.3%,额顶叶并颞叶梗死占66.7%。

3 讨论随着年龄增长,房颤发生呈上升趋势,多数老年人房颤无器质性心脏病,可能为心房肌退行性变,心肌纤维化,或三尖瓣峡部折返,肺静脉入口异位节律点有关。

老年人房颤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中风高危因素,却易发生脑栓塞,房颤成为影响脑卒中发生率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1],慢性房颤引起左心房电重构与结构重构,心房部位不规则收缩,左心房扩大,血液淤积在左心房形成血栓,房颤形成血栓与房颤发生时间、左房大小、心功能成正相关,房颤时间大于半年,左房内径大于4.0 cm,易形成血栓。

老年房颤及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抗栓治疗现状分析

老年房颤及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抗栓治疗现状分析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病症之一,对患者肢体功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影响了骨组织结构的功能状态。

随着现代治疗技术不断发展,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采用抗栓治疗方案,利用抗栓治疗方式,对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进行综合控制,确保临床症状达到预期的效果。

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128例,对其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128例。

年龄58~85岁,平均(63±2.6)岁。

其中男88例,平均年龄(65±3.6)岁;女40例,平均年龄(60±1.8)岁。

患者以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均有2种以上症状。

住院时间1~12个月,平均(6±2.5)个月。

对其采用分组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按照患者实际治疗要求,采取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采用抗栓治疗。

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差异。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显效、有效、无效等3种结果,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具体标准:①显效: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基本消失;②有效: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明显消失;③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50例,总有效率78.1%;观察组总有效61例,总有效率95.3%。

见表1。

讨论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已成为当前心血管疾病中的一大病种,其患病率日益增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房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治疗分析

房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治疗分析

内各 支动 脉 ,多数 情况 下病 来得 急而 且病情 重 ,临床 上最 常见 的症 状 是患者 头痛 、失 语 、偏瘫 或者 是意 识产 生障碍 。脑 栓塞 是引起 心 房 颤动 致残致 死 的重要 原 因。心 源性 脑栓塞 不仅 是心 脏病 常见 的并
观察 比较两组治疗 前 、治疗 后的生命 体征及肺康 复情况 ,具体包 括呼 吸频率 ( R R ) 、F E V 1 / F V C 及血 气分析 ( P a O 2 、P a C O 2 、p H)的 指标 变化情 况 。所 有选择 的患者 在治疗 前均先 进行 评估 ,在 治疗 1 个 月后进行相 同项 目评估 。 1 . 4统计学分 析 采用S p s s l 3 . 0 统计学软件 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率 ( %)表示 ,
取 对 房 颤并脑 栓 塞 患者进 行脱 水 降颅压 , 脑 细 胞保护 剂 , 改善血 液 循环 , 抗凝 , 扩血管, 转 入脑外 科手 术 等方 案治疗 。结果 l 2例痊 愈 ( 其
中 3例 为转 入脑 外科 开 瓣手 术 治疗 ) ,6例好 转 ,无 效 6 例 ,其 中 4例 家属放 弃 治疗 。结 论 房 颤 患者 发生脑 栓 塞 多为活 动时 急性起 病 ,病 情很 快达 高峰 ,神 经 系统 功 能损 伤 严重 ,并发 症多 ,预后 差 ,应 积极预 防 。
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 P <O . 0 5 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表 l两 组患者 治疗 前 、 治疗后 肺康 复效 果情 况
放,又能符合呼吸的生理过程,使治疗的依从性增加。通过无创机械
通气进行 治疗 控制呼 吸衰竭 ,能减 少气管插管或切开 的必要 ,降低 了 因有创通气所 引发 的严重 并发症 发病 率。 通过 本文的研究 结果显示 ,经无创机械通 气治疗后 ,4 2 例研究组 C O P D 合并慢性 吸 呼衰竭的患者 ,其血气 分析 ( P a O 、P a C O : 、p H) 相 较与治疗前 及观察组 均有 明显改变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具有 可 比性 , P <O . 0 5 。肺部功能情 况也 改善明显 ,喘息、咳嗽 、胸 闷、呼吸 困难等 现象均有 好转 。结果 提示 ,采用无创机 械通气 用于C O P D 合 并 慢性呼 吸竭 患者的治疗 比常规的呼 吸康 复治疗更 能改 善患者体症及肺 功 能,促进肺康复 。 综上 所述 ,采用无创 机械通 气对C O P D合并慢性 呼吸衰竭 患者进 行 治疗 ,操作 灵活且简便安 全 ,能更好 的辅助患者进行 呼吸 .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治疗C O P D 合并急性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抗栓治疗的病例分析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会出现不规律的快速心跳情况,这容易导致
血液在心脏内部滞留,形成血栓。

而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并流向脑部,则可能导致急性脑梗死,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需要进行抗栓治疗,以尽早溶解血栓,减少脑部的损伤。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一位患有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的病例分析。

这位患者是一名60岁的男性,因头痛、视力模糊、言语不清等症状被送到急诊。

经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等),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发合并房颤。

这意味着患者需要立即接受抗栓治疗,以减少脑部损伤,并预防未来的血栓再次发生。

针对这位患者的病情,我们给予了以下的抗栓治疗方案:
1. 溶栓治疗:患者首先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以尽快溶解脑部血栓。

溶栓药物可以
迅速起效,帮助患者恢复脑部供血,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以及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情况。

2. 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后,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抗凝治疗,以预防新的血栓形成。

对于合并房颤的患者来说,抗凝治疗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减少脑卒
中的再发。

3. 脑血管扩张药物:为了帮助脑部血液循环的恢复,患者还接受了脑血管扩张药物
的治疗。

这些药物可以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脑血液供应,有助于减轻脑组织的
缺血和缺氧情况。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症状逐渐得到了缓解,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明显减轻。


们也注意到患者的心律得到了控制,房颤的发作次数和频率明显减少。

这表明抗栓治疗方
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患者的病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我们还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康复训练可以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和语言功能,减少残疾的发生。

患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
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疲劳,注意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