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合集下载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作者:曲秀来源:《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3年第10期蛋鸡在育成期间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育成,都将决定其后的产蛋成绩。

获得高品质的青年母鸡,是实现青年母鸡高产的第一步。

蛋母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控制体重育成期的体重是评价其品质的最适指标。

雏鸡开食后7~10天间,随机抽测100只鸡每天进行个体体重测定,其结果与标准体重经常进行比较与研究,再决定日常饲养管理工作。

所测体重的平均值,若在标准体重的中间值和上限值之间,其后的产蛋成绩就是良好的。

测定的体重常常在标准体重以下时,就必须查明其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相反,常常在标准体重上限值时,就要限制饲料的喂量等来维持与控制适宜的体重。

作为鸡群发育是否整齐的判定标准为:要有70%以上的个体,其体重在鸡群平均体重 10%以内,就算鸡群的体重整齐一致。

正确断喙在育成期,必须实施正确的断喙。

断喙较容易失败,有时过分切割嘴喙,有时则断喙不足,还有的烧坏舌头,在断喙时必须注意。

断喙时下喙比上喙留得长,成功的断喙其后不会过分伸长。

饲养密度育成鸡的饲养密度,随着雏鸡日龄增加则越趋重要。

因为雏鸡每天生长,所以饲养密度对青年母鸡品质的影响很大。

在密集饲养的环境条件下育成的雏鸡,在育成后期最容易出现问题。

例如,通风换气不良、不均等、采食困难、发生呼吸道病、舍内噪音、氨气等。

每只鸡占有的饲养面积狭小,发育时体重的整齐度当然受到影响。

通常,鸡群饲养密度夏天要小,冬季可以稍大,春秋天则介于两者之间。

加强光照育成鸡的光照管理,其目的是控制鸡在适宜日龄达到性成熟。

鸡的性成熟若过早,则初产蛋重就小,因为在达到适宜体重之前就开始产蛋,体质差,到产蛋后半期容易导致部分换羽和停产。

关于光照程序有各种方法,究竟哪种好,要根据鸡舍是开放式的,还是密闭式的;或者是春雏还是秋雏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即要由各鸡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关键的一点是育成鸡舍的光照时间与产蛋鸡舍的光照要协调。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畜牧生产17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徐晓静张刚张健王俊卿王瑞云烟台市兽医卫生监督所2640001分群饲养在鸡群转入育成鸡舍的同时按大小个体分群饲养采取不同的饲喂方式要按标准给料体重小的鸡要采取一切办法刺激其采食让其尽快生长2育成期的体重达标育成期饲料的营养浓度有所下降一般能量为27502850大卡/kg蛋白质16%但饲养管理不可放松特别是18周龄的体重决定了以后的产蛋量高低和整个产蛋期的蛋重大小体重达标的鸡以后即使喂营养差的饲料也比体重小的鸡喂营养高的饲料产蛋多决定育成鸡体重大小的关键是能量而不是蛋白质的采饲多少在蛋白质满足的基础上以能量进行调整3胫骨长度的测定在掌握体重过程中要求测量胫骨的长度要时刻注意胫骨的长度是否与体重发育基本一致最后能否达到标准长度一般8283mm4育成鸡选择第1次选择在68周龄第2次在1720周龄可结合转群进行蛋用鸡的要求是体重适中羽毛紧凑体质结实采食量强活泼好动一般在平均体重10%以下的鸡应考虑淘汰5给予合理的光照制度育成期光照的具体方案为1234周龄光照时间每d分别为22201816h光照强度分别为10555勒克司516周龄或17周龄若密闭式鸡舍每d为1012h光照强度为5勒克司若开放式鸡舍以517周龄自然光照最长的日照时间为固定光照时间在育成后期或开产前期当体重达到标准时开始增加光照时间以刺激产蛋当性成熟较体成熟快体重未达到标准须马上改换蛋鸡料换料12周后开始光照刺激当性成熟较体成熟慢时在达到标准体重后应进行光照刺激6育成鸡的限饲育成鸡的限饲不可过早由于鸡在12周龄以前骨架还未发育完全所以育成鸡在85日龄后应根据鸡群生长状况慎重考虑限饲一般采用量的限制即喂给鸡群自由采食量的80%左右7开产前适时更换蛋鸡料育成母鸡在100日龄左右卵巢发育比较迅速生殖机能旺盛18周龄就有部分母鸡开始产蛋此时要提高营养水平以满足鸡体的营养需要一般能量要求为28502900大卡/kg蛋白质为17%18%特别是钙的供给量增加体内钙的储备要满足蛋壳形成的需要为此适时更换蛋鸡料十分重要具体方法如下118周龄当体重达到标准全群见第1枚蛋前时马上更换蛋鸡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提高鸡体内钙的贮留能力2鸡群在1617周龄时喂2%的钙料当鸡群产蛋率达到5%时马上更换蛋鸡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使鸡体内钙有一个从小到多的蓄积过程缺点是达5%产蛋率更换蛋鸡料若更换不及时会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3当体重达到标准时直接更换蛋鸡料其生理原因从16周龄起小母鸡逐渐性成熟肝脏及生殖器官增大体内对钙的贮备增加此时成熟的卵泡不断释放雌激素诱导骨髓在骨腔中形成小母鸡则在开产前10d开始沉积骨髓其作用是储备钙质上述3种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体重和性发育情况较早时间更换蛋鸡料对将来产蛋有利但过晚的使用钙料会出现瘫痪产软壳蛋的现象收稿日期2006―02―21。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育成期(7周龄~18周龄)的饲养管理目标要求为各周龄体重至少要在标准范围内,且整齐度良好;最好能将11周龄~12周龄体重控制在标准下限,15周龄达标准上限,15周龄~18周龄按标准上限增重。

关注的管理要点为喂料量、密度、光照时间、防疫和转群时间。

1.转群。

7周龄初雏鸡转入育成鸡舍,到18周龄末转到产蛋鸡舍;夏季秋冬春季转群最好在清晨进行,夏季转群最好在晚上进行。

转群前2天~3天和入舍后3天,饲料中维生素增加1倍~2倍,并给予充足的电解质溶液,转群前6小时停料。

晚上转群时多增加2小时~3小时光照,让鸡熟悉环境,并有足够时间采食和饮水。

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两舍间的温差要小。

结合转群对鸡群进行分群,淘汰不合格的次劣鸡,清点鸡只数量。

2.雏鸡向育成鸡的过渡。

(1)逐步脱温,视天气情况给温,保证其温度在15℃~22℃。

(2)逐渐换料,在育雏料中按比例每天增加15%~20%育成料,直到全部换成育成料,过渡期5天左右。

(3)调整饲养密度,平养10只~15只/平方米,笼养不超过25只/平方米。

3.生长控制。

育成期的饲养关键是培育符合标准体重的鸡群,以使其骨架充实,发育良好。

因此从7周龄开始,每周随机抽取10%的鸡只进行称重,用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较。

如体重低于标准,就应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中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如体重超过标准,可减少饲料喂量。

同时,应根据体重大小进行分群饲喂,保证其均匀度。

4.光照。

育成期光照宜减不宜增,宜短不宜长,以免开产过早影响蛋重和产蛋全期的产蛋量。

封闭式鸡舍最好控制在8小时,开放式鸡舍不必补充光照。

育成期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

育成期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

正 常饲喂活动不受限制为界 。这种饲养方式使育成 鸡 的粪便直接落于网下 , 鸡与粪便不直接接触 , 增大
了饲养密度, 每平方米可养 l O — l 2只育成鸡 , 有效地 防止了通过粪便交叉感染的途径 ,是值得推广的育 成方式 。网的材料可因地制宜 , 有条件者可采用 1 . 5
厘米 x 1 . 5厘 米 的铁 丝 网 , 也 可用 竹 片或木 杆 钉 成 相
的限制饲养 , 可根据各 自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饲养标准 。不同蛋鸡育种公司对各 自品种的育
来划定 , 是 以鸡的体重来确定 , 不同蛋鸡品种对育成 期有各 自的规定 。如海兰褐蛋鸡规定 6 9 0克以下为 雏鸡 , 6 9 0 ~ 1 5 5 0克之间为育成鸡 , 1 5 5 0 克 以上为产
鸡, l 5 4 0 克 以上为产蛋鸡 。罗曼褐蛋鸡规定 6 0 0克 以下 为雏 鸡 , 6 0 0 ~ l 5 7 0克 之间 为育 成 鸡 , 1 5 7 0克 以 上 为 产蛋 鸡 。按 相应 的体重 标 准 , 海 兰褐 蛋 鸡 、 迪 卡
褐 蛋 鸡 与 罗 曼 褐 蛋 鸡 大 约 需 8星 期 左 右 的育 雏 期 , 伊 萨褐 蛋鸡 则 大 约需 1 O星期左 右 的育雏 期 , 而 产蛋
生 “ 吊鸡 或卡 鸡 ” 现象。
1育成期的界定及变化
过去对育成期的划定 以鸡龄为界 ,一般 6 周龄 后, 鸡 的 羽 毛 已 日渐 丰 满 , 脱离供温后 , 便 可 定 为 育 成期 , 从 此 改换 育成 料 。而现代 蛋鸡 育成 期不 以 时间
3 饲 喂 对 现代中型蛋鸡 ( 褐壳蛋鸡 ) 不提倡进 行严格


} 数 占抽 样 码 数 的 9 0 % 以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

一、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1、育雏方式①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普通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时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②网上育雏:这种育雏方法较易管理、干净、卫生,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③雏鸡笼育雏:这种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育雏方式,非但便于管理,减少疾病发生,而且可增加育雏数量,提高育雏率。

建议采用网上育雏,条件好的用3-4 层重叠式育雏笼育雏。

2、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 )育雏室的准备:①大小要满足育雏需要,检查维修育雏舍的门窗、电路、供暖设备等。

如果采用煤炉或者坑道保温,必须将煤烟排出鸡舍外;②打扫干净(一周前准备好);③育雏室消毒(地面可用3%烧碱,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腐蚀烧伤鸡的腿部,也可用消毒药进行喷雾;空间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按每立方米 21g 高锰酸钾+42mL 福尔马林( 40% 甲醛溶液)对鸡舍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24 小时后,应通风换气。

)(2)育雏用具、饲料药品的准备饲料、料槽、水槽、药品、加温设备、燃料等;在育雏前一周,鸡笼、用具等彻底消毒,用消毒液对饮水器、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

按照雏鸡的营养需要准备好育雏料,料要新鲜,防止霉变。

同时准备好药品和疫苗。

( 3)预热(试温)在育雏前 1 ~ 2 日内,将舍内温度提升到35℃摆布,相对湿度保持在 70%摆布。

3、初生雏的选择和运输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品种要求且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好,脐部愈合良好的健雏。

按照出壳的时间和体质强弱 严格挑选, 要求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雏鸡仰翻 能很快站起。

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眼瞎、歪头等弱雏,坚 决淘汰。

雏鸡运输时间最多不应超过 48 小时,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雏鸡脱 水,应补充水分。

运输时鸡盒内温度应保持18℃以上,并注意通风。

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温。

4、雏鸡的饲养管理( 1)开水、开食①尽快将雏鸡均匀地放在饮水器附近,在开始的2 ~ 3 小时内让 雏鸡先自由饮水,水温 30℃,加 5%的红糖或者白糖, 1-4 天的饮水中 添加环丙沙星或者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以预防雏鸡白痢。

育成鸡的饲养与管理课件.ppt

育成鸡的饲养与管理课件.ppt

25
2.12 1.46 1.50 1.03
40
2.68 1.85 1.84 1.30
60
3.28 2.26 2.32 1.60
100
4.24
2.92
3.00
2.06
② 适度限饲
☺ 限饲的意义
通过限饲可以控制鸡的生长,防止体重超标,抑制性 成熟,从而使小母鸡在比较合适的、比较一致的时间 开产
同时可节约约10-15%的饲料。 培育出体质稍瘦而强健的青年母鸡,使母鸡开产期能
减少产蛋量
使蛋变大
提高公鸡繁殖力
降低公鸡繁殖力
+
+
+
+
+
+
+
+
+
+
+
育成期光照的原则
在育成期内严禁光照时间太长(<11hrs) 严禁光照时间逐渐延长 光照强度宜低(5lx)
某褐壳蛋鸡光照制度
周龄
0-1 2-7 8-17 18-68 69-72
出雏时间
每年4月8日-8月25日 光照时间
品种 使用阶段
蛋雏鸡 0-6周 青年鸡 7-14周
15-20周 产蛋鸡 产蛋率65%
产蛋率65-80% 产蛋率>80%
推荐配方(%)
玉 豆 麸 米鱼 贝 产 米 粕 皮 糠粉 壳 品

62 28 5
5
66 20 9
5
62 8 17 8
67 17 6
5
5
60.5 20 9
5.5 5
64 22
36
4.严格控制性成熟
限饲从8-12周龄开始,至18周转群上笼前结束;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作者:孟海霞来源:《科学种养》2012年第09期蛋鸡育成期是指7周龄到产蛋前这一时期。

育成前期(7~12周龄)是骨骼、肌肉、内脏生长的关键时期,在12周龄前大约95%的骨骼完成生长,这也决定了成年母鸡体型的大小;育成后期是腹腔脂肪增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期间腹脂增长了9.5倍,如果体内脂肪沉积过多,将直接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

现将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介绍如下:一、控制育成期母鸡的体重育成期母鸡的体重是充分发挥遗传潜力、提高生产性能的先决条件,同时也直接影响母鸡的开产日龄、产蛋量、蛋重和产蛋高峰维持期。

育成期体重如果低于或高于标准体重,都会无产蛋高峰或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

育成期由于受转群和免疫等影响,鸡群采食量减少,增重停止或减慢,可适当提高日粮营养浓度,也可喷少量清水于饲料表面或每天增加饲喂、匀料次数,刺激鸡群采食,增加采食量,确保体重的增长。

在育成后期,饲料中的能量不应过高,冬季鸡群食欲好时,要注意适当控制喂料量。

16周龄以后就应注意供给营养平衡的蛋白质,让育成期母鸡的卵巢能顺利发育,适时开产。

二、重视育成期母鸡骨骼发育情况育成期母鸡跖骨长度的大小对于日后母鸡产蛋成绩的影响程度大于育成期母鸡体重的影响程度,所以,在育成期一定要高度重视母鸡的骨骼发育情况。

跖骨长度均匀度的调整必须在14周龄之前,重点调整跖骨长度小的母鸡。

具体措施如下:降低饲养密度,增加日粮中氨基酸、钙、磷、维生素D的浓度,满足料位和水位,增加户外运动量,加强通风,保证鸡舍内的空气质量。

三、提高育成期母鸡的均匀度后备母鸡的均匀度是指体重和跖骨长度两个方面,无论是体重均匀度或跖骨长度均匀度每提高1%,可使每只母鸡在1个产蛋周期内平均多产4枚蛋。

后备母鸡体重均匀度的具体要求是10周龄时≥70%,15周龄时≥75%,鸡群的体重平均数与标准体重的差异≤5%;后备母鸡跖骨长度均匀度的具体要求是7周龄时≥75%,10周龄时≥80%,13周龄时≥90%,14周龄时≥95%。

蛋鸡生产育成期课件(共35张PPT)《家禽生产技术》

蛋鸡生产育成期课件(共35张PPT)《家禽生产技术》
10
限质法 即限制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 平,主要适用于轻型蛋用育成鸡。可采 用低能、低蛋白质日粮,进行自由采食。 例如,代谢能11.72MJ/㎏、粗蛋白质 14%的日粮,对育成鸡群及其以后的产 蛋性能无不良影响。另外,还可采取限 制日粮中氨基酸含量的办法限制饲养。
11
(3) 限制饲养应该注意的事项
– 8~12周龄开始,至18周转群上笼前结 束 。限饲过程中,饲料营养水平和喂料 量应根据体重、发育情况进行调整。
13
二、育成鸡的管理
1.转入育成舍初期管理 从雏鸡舍转入育成舍之前,育成鸡舍的设备
必须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在熏蒸消毒 后,密闭空置3~5d后进行转群。转入初期 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4
蛋鸡生产
育成期饲养管理
1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成鸡一般是指7~18周龄的鸡。育成期的目标是 要培育出鸡体健康、体重达标、群体整齐,性成 熟一致、符合正常生长曲线的后备母鸡。从而使 产蛋期生产潜力得以发挥。
2
一、育成鸡的饲养
1.饲养方式及密度
育成期不同饲养方式的饲养密度
品种 周龄
中型蛋鸡
7~12 13~18
16
(3)整理鸡群 转入育成舍后,要检查每笼 的鸡数,多则捉出,少则补入,使每笼鸡 数符合饲养密度要求;同时要清点鸡数, 以便管理。在清点时,可将体小、伤残、 发育差的鸡捉出另行饲养或处理。
17
2.环境控制
最佳生长温度为21℃左右,一般控制在15~25℃。 夏天要做好防暑工作,冬季要做好保温工作; 育成鸡所处的环境以干燥为宜,要防止环境过于潮 湿;要加强育成鸡的通风管理,在深秋、冬季和 初春,由于天气较冷,为了鸡舍保温往往忽视通 风换气,而这期间,因为育成鸡活泼好动,空气 中的灰尘多,造成鸡舍环境差,很容易引起呼吸 道疾病的暴发。所以,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应 随着季节的变换,保证鸡舍一定的通风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1.环境管理:
-温度:鸡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育雏期的温度要高于育成期。

刚进入育成期的蛋鸡逐渐适应舍内环境,鸡舍温度可以逐渐降低。

一般来说,温度在18-24摄氏度之间为宜,温度波动应尽量减小。

-通风:适当的通风能够帮助排除鸡舍内的湿气和有害气体,并保持空气新鲜。

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鸡舍通风量要达到每小时2-6立方米/只。

-光照:控制适当的光照时间可以促进蛋鸡成长和下蛋。

蛋鸡育成期的光照时间一般为14-16小时,可以通过人工照明来实现。

2.饲料管理:
-饲料配方:蛋鸡育成期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

饲料中要包含适当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的粉碎细度也要适中,以便鸡只能充分消化吸收。

-饲料供应:要按时、定量、定期地供应饲料,避免浪费和饥饿。

饲喂的次数要根据饲养密度和饲料消耗量来确定,一般每天分2-3次饲喂。

-饮水管理:保证饮水的干净和新鲜,每天都要清洗饮水设备。

水源要保持流畅,避免水池中的水变浑浊。

3.疫病预防:
-疫苗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对蛋鸡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如新城疫、口腔热等。

接种时要注意疫苗的储存和注射方法。

-预防寄生虫:定期进行寄生虫检测和药物驱虫。

常见的寄生虫有蛔虫、绦虫和跳蚤等,严重感染会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率。

-防止交叉感染:严禁外人进入鸡舍,减少病原菌传播的机会。

鸡舍、饮水设备和饲料器具要定期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4.群体管理:
-合理饲养密度:根据鸡舍的面积和鸡只的数量,确定适当的饲养密度。

过高的密度会增加蛋鸡之间的争斗现象,影响鸡只的生长和健康。

-定期体重测量:每周测量一次蛋鸡的体重,以了解鸡只的生长情况。

体重的变化可以作为调整饲料供应和质量的依据。

-疾病监测:定期观察蛋鸡的精神状态、食欲和大小便等,发现异常
时要及时处理。

如发现鸡只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
病菌扩散。

以上是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的要点,良好的管理和细致的照顾对于蛋
鸡健康成长和高产蛋至关重要,饲养人员应密切关注鸡只的需求,并采取
适当的措施来保障鸡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