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0的突破》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

合集下载

《“0”的突破》教案

《“0”的突破》教案

《“0”的突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0”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对“0”在数学运算中的特殊地位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运用“0”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0”的定义和性质2. “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殊作用3. “0”在数学问题中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0”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0”在数学运算中的特殊地位。

2. 教学难点:运用“0”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四则运算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0”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0”在数学问题中的实际应用。

3.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0”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练习题和相关问题案例。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0”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0”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0”的特殊地位。

3. 案例分析:分析“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殊作用,让学生掌握“0”在运算中的运用。

4.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0”的理解和运用。

5. 实际应用: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0”解决问题。

七、课堂小结2. 强调“0”在数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0”解决。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0”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十、课后评价1.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2. 难点解析:培养学生对“0”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特别是运用“0”解决四则运算中的问题。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的突破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的突破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的突破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字词、句子和篇章内容;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4.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和篇章内容;2.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词语整理知识点及习题练习: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进行词语整理和记忆;2.阅读理解与写作: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回答问题,并进行相关写作联系;3.语法知识点解析:通过课堂教学和小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语法要点;4.口语表达练习:通过课堂模仿和角色扮演,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的示范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5分钟)•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及习题,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2. 词语整理知识点及习题练习(15分钟)•课前预习内容,让学生整理并背诵本课中的生词和词组;•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重要词语,并进行解释和造句练习。

3. 阅读理解与写作(20分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各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口头回答;•引导学生回答课文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和个人理解进行写作。

4. 语法知识点解析(20分钟)•讲解本节课的语法要点,通过例句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进行小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法练习。

5. 口语表达练习(20分钟)•进行课堂模仿活动,教师示范搭配句子,学生进行模仿并进行角色扮演;•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对话练习。

6. 小结与巩固(10分钟)•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0”的突破》教案

《“0”的突破》教案

《“0”的突破》名师教案深度解教材《“0”的突破》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许海峰在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自选手枪比赛中获得金牌的故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许海峰比赛的经过,感受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人在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采用正叙的方式,运用了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体现许海峰沉着冷静、自信昂扬的心态。

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将许海峰不畏强手、沉着冷静的特点展现了出来,易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因此,这部分需要学生在朗读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教师可引入更多为国争光的实例,提高学生的认识。

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的练习,重点讲解课文最后一句话“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的意思。

知识与能力1、会认“辱、憋、券、牌、徐、颁”6个生字,积累“庄严、屈辱、胜券在握、颁发”等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以及实现中国人在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突破重难点重点: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感受许海峰的沉着冷静和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

突破方法:找出文中描写许海峰两次射击的语句,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体会;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述我国奧运史,让学生深刻了解“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

难点:理解“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的意思。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教师拓展相关资料,点出此次得金牌不仅仅是简单的夺冠,而是中国的骄傲,也证明了中国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实力。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利用引导阅读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出示相关的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法:通过反复朗读法熟悉课文内容;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体会主人公的心理,进而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8 “0”的突破_教案

28 “0”的突破_教案

课前准备:
1. 查找资料、录像。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激情导入
(一)2008 年夏天,在北京、在“鸟巢”、在“水
这一引入目的在引导学生
立方”,世人见证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在此届 就自己了解的有关奥运的知识
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和中国奥运健儿荣获冠军的情
出示文段练习:
身穿绣着“中国”两个大字运动服的许海峰紧握
手枪,神色庄严地站在 40 号靶位上。在他的眼前,
靶心上最小的圆圈就像 52 年来那个令人“屈辱”的
“0”字。“击碎它.!击碎它.!”许海峰决心为祖国
争光。
①交流:“它”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也是
指_______
____。
②指导朗读
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二)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审题入手,运用“逻辑引
(三)过渡:课题为什么叫《“0”的突破》, 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它跟许海峰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读读文章的第 2 自
然段就知道了。
(展示课件第四屏)
一天”?
人在奥运会上夺得第一块金牌
五、拓展活动
的历史意义。
(展示课件第九屏)
(一)你还知道我国哪些运动员获得过奥运会冠
引导学生对我国运动员在
军?能说出他们参加的运动项目吗?把你知道的讲 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成绩有更
给大家听听。
多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展示课件第十屏)
(二)放映奥运会部分冠军及项目图片,拓展延

《“0”的突破》教案

《“0”的突破》教案

《“0”的突破》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0”的概念及其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0”的起源和历史。

解释“0”作为数字的意义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0”的概念。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二章:数字“0”的运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0”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数字“0”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举例说明数字“0”在运算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运算规律。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理解运算规律的内在逻辑。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运算能力。

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分析他们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数字“0”在几何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字“0”在几何图形中的特殊性质。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数字“0”在几何图形中的特殊性质,如圆的半径为0的情况。

举例说明数字“0”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通过几何图形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数字“0”的特殊性质。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几何图形观察和问题解决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解题答案,分析他们的应用能力。

第四章:数字“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字“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举例说明数字“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数、计时等。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数字“0”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4.3 教学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字“0”的实际应用。

四年级语文上册《“0”的突破》教案3

四年级语文上册《“0”的突破》教案3

“0”的突破【教学理念】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性阅读。

【教学特色】自读自悟,在读、悟中体会人物内心,学习人物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说说你们喜欢看什么项目的比赛?2.前不久举行的第47届世界乒乓球赛,大家看了吗?你们知道2022年咱们中国有一件大喜事是什么吗?3.咱们中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这么辉煌的成绩,荣誉的背后,是几代人共同努力拼搏的结晶。

打开中国体育史册,我们不能忘记,1984年7月29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中国体育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因为这一天,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

板书:1984年7月29日伟大的一天4.(师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984年7月29日,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

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板书:1.“0”的突破2.齐读课题3.解题:什么是“0”?“突破”什么意思?(可以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来谈)三、自读自悟过渡语: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来当小摄影师,让我们一起回到当年的比赛现场,你会拍下哪些精彩的镜头呢?等一会儿我们比比谁拍的镜头最精彩,谁是班上的摄影大师?1.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去拍摄最精彩的镜头吧!2.同桌两位小摄影师互相交流你们各自拍下的精彩镜头,告诉他你为什么拍下这个镜头?3.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阅读课文2、3、5自然段。

在学生交流反馈的过程中,进行朗读指导,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情境体会读、做动作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力求在朗读中激发情感,感悟课文。

4.许海峰凭着高超的技术和比赛场上的沉着、冷静,实现了“0”的突破。

让我们跟着当年的大摄影师,回到那一天,分享胜利的喜悦吧!(播放录像)5.当你听到嘹亮的国歌响彻赛场,当你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四年级上册0的突破教案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案

四年级上册0的突破教案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案

四年级上册0的突破教案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案1、练习数字0的读音和书写方法;2、学习0的大小,了解0的特殊性质;3、掌握0的加减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4、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个写有0的卡片,让学生读出数字零,并请学生跟随老师说几遍。

Step 2: 概念讲解a. 通过幼儿故事《零精灵》来让学生了解零的特殊性质。

从而让学生明白零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而是一个特殊的数,有着独特的定义。

b. 给学生出示几个卡片,分别写有0、10、100、1000,等数字,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数字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零的大小是没有限制的,它可以成为任何数字的一部分,通过学习这点,让学生理解数字的进位规则。

Step 3: 加减法教学a. 让学生用竖式算法完成以下的零加法:0 + 0 = ________0 + 1 = ________0 + 2 = ________0 + 3 = ________0 + 4 = ________0 + 5 = ________0 + 6 = ________0 + 7 = ________0 + 8 = ________0 + 9 = ________b. 给学生出示几个加减零的口算题,让学生用心算完成:2 + 0 = ________5 + 0 = ________8 + 0 = ________0 + 4 = ________0 + 7 = ________0 + 9 = ________9 - 0 = ________4 - 0 = ________7 - 0 = ________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零的加减运算规律。

Step 4: 练习写零老师给学生出示一张画有1~10的数字答案卡片,让学生画出相应的数字,并请学生多次练习0的写法。

Step 5: 拓展a. 老师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学公式,例如:0+1=1,1-1=0,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公式掌握零的加减运算规律。

《“0”的突破》教案

《“0”的突破》教案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本课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认识体育竞赛的激烈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分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会吗?你知道新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派选手参加奥运会的吗?你知道有哪些人夺得了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①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②交流读懂的地方,解决不懂的问题。
xxxxxx学校小学部语文科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12.01
主备人:xxx
大组长审核:
课题章节名称
略读课文:28.“0”的突破
目标
定位
知识与 技能
1、认读6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课文中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体会许海峰比赛时的心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说说对“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会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一天?”
教法
讲授法、点拔法、朗读法、实践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练习法、自学法
教 学 过 程
课时
时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5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的突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6个会认字,理解新词.2、过程与方法: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会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学前准备查找资料、录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你对中国奥运史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有关奥运的知识和中国奥运健儿荣获冠军的情况进行交流,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在课文中画出词语花篮中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2、再读课文,(自由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自读课文,感悟理解1、放录像(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任命共和国国歌声中学学上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情学习兴趣。

2、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①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两次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可写出简单的批注.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指导朗读有关描写许海峰设射击时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他的心情。

)3、你对“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

”这句话怎样理解?(有必要时可重放录像,让学生体会在奥运赛场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民族自豪感。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巩固练习1、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的花篮上.五、作业1、生字、写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办小报活动。

题目为“我与祖国的奥运"。

渔夫的故事课时目标1.认识8个生字。

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

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从图人手:(播放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渔夫此时怎样?你推测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呢?2.导语: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

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二、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1.读准生字和多音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反而要杀害渔夫,这是为什么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多音字。

2.交流思考的问题。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点拨归纳:①假装不相信魔鬼能住在胆瓶里。

②魔鬼中计,入瓶。

(2)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了什么?①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②智慧的力量是巨大的,智慧能战胜邪恶。

四、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情境(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制服了魔鬼的渔夫把打鱼的人都叫到一起,会怎样跟他们讲遇到麾鬼并制服魔鬼的事呢?渔夫们又会说什么?2.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傍晚,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

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海边的故事吧。

”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先在小组里讲,再请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讲。

五、布置作业.1.以“假如渔夫在第三世纪救了魔鬼”为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2.读读记记本课要求读记的词语。

板书设计谢谢观看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第一组 21。

看拼音,写词语。

yōnɡjǐj iānɡzhèwān yán tūwùsēn yù()( ) ()()shāo wēiéjiǎo tún bù y uán tóu() ( ) ()()2。

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铜( )折()族()桐()浙( ) 簇( )殿( ) 农( )消( )臀( )浓( ) 稍(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仿佛—-()观赏—- ( )明艳—- ()依据——( )反义词:拥挤——()昏暗——( )蜿蜒——()聚集—-()4.按课文内容排序。

( )游览外洞的情景。

( )游览内洞的情景。

( )在路上的见闻。

()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

( )乘船出洞。

5。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蜿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段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3)把文段中具体说明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的句子画上“~~~~"。

(4)石钟乳和石笋还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洞内看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

6.请填字成词.花好( )圆明()黄花()高水低车( )马龙()后春笋 ( )上加霜如( )贯耳饱经风()( )里看花谈笑()生气贯长( ) ( )阔天空答案1.拥挤江浙蜿蜒突兀森郁稍微额角臀部源头3。

近义词:好像欣赏艳丽根据反义词: 宽松明亮笔直分散4。

2 4 1 3 55.(1)(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颜色多,各不相同。

(2)首先其次(3)其次是些……四十多。

(4)颜色各异(5)双龙、石钟乳、石笋6.花好月圆明日黄花山高水低车水马龙雨后春笋雪上加霜如雷贯耳饱经风霜雾里看花谈笑风生气贯长虹海阔天空12《夜莺的歌声》老师:上节课,同学们交流了在课外收集来的有关资料,并且已经做了认真的自学。

这节课,我们就在大家自学的基础上交流认识,品读欣赏。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自由速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评析:开门见山,交待清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的,使学生明白本节课要走的“路”,而不是盲然地跟着教师跑。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发言)老师:下面谈谈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小夜写的形象活学生学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谁来说说文章的思路?学生(甲):这篇课文是按照事倍的发展顺序记叙的,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共分为四段。

第一段讲了军官让小夜莺去苏蒙塔斯村;第二段就是讲小夜莺把敌人带进了游击队的埋伏圈;第三段写小夜莺用暗号向游击队报告敌人的憎况;第四段讲游击队歼灭了敌人,小夜莺正在等待着新的任务.学生(乙):这篇课文是按照叙事写人的方法来记叙的.学生(丙):我也分四段,和他的分段一样。

第一段是说小夜莺被一个军官盘问,军官让小夜莺给他们带路,小夜莺一边学夜莺叫,一边带军官去苏蒙塔斯村;第二段讲军官产学生了疑问,小孩子装作不懂,军官就不再问了;第三段讲了小夜房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为暗号把敌人引入了游击队的埋伏圈;第四段讲德国军队被打败了,小夜莺仍是坐在河边唱着夜莺的歌声等待新的任务.学生(丁):王灿(学生丙)第一段有一点说得不正确,他说:“小夜莺边吹着口哨,边带着军官到苏蒙塔斯村"而这一段还没有讲到带军官到苏蒙斯村呢。

老师:你的耳朵非常灵!对了,第一段还没有讲呢,是吧?咱们就比比谁的耳朵最灵。

(一学生举手)你有什么要讲的?(评析:间接地提示学生要注意听别人的发言。

)学生(甲):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是因为它出现了好几次。

在第一段中,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夜的沉寂,这就是说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来引诱敌人;而第二段中,小孩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这是文章为给游击队员报告情况做铺垫,他开始学夜莺唱,后来他用夜莺的歌声报告情况,敌人就不起疑心了;第三大段;小夜莺还是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员报告借报,使游击队员了解敌情;最后小男孩又是用夜莺的歌声来完成新的任务。

师;大家同意吗?学生(乙):老师,我同意。

我也认为是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来记叙的.首先是写夜莺用歌声吸引敌人;然后是小夜莺用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情况;最后写完成任务以后,他又用夜莺的歌声来继续完成新的任务。

老师:好,请坐。

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两种情况符合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一种是叙事的顺序;第二种是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先讲了孩子用夜莺的歌声来接近敌人;然后讲孩子又借此来麻痹敌人,为报告敌情做准备;接着写孩子用夜莺、杜鹃的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敌情;最后写孩子唱着婉转的夜莺的歌声执行新的任务。

思路非常清晰。

下面,同学们,请结合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和你认为最精彩的内容来品读欣赏,畅谈你的体会和感受,谁愿意先说一说呀?(评析:认为哪部分内容精彩就欣赏哪部分,有什么样的体会感受,就谈什么样的体会感受,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然的学习氛围。

)学生(甲):我认为课文第一段写得好,我来读一读你们听(学生读第一段)。

从文中的“黑色的碎瓦"、“烧焦的批垂头丧气"也可以看出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残酷和敌人的野蛮;再联系下文“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

”就更突出了德国兵的野蛮。

学生(乙):我觉得第一小节不仅表现了德国兵的野蛮,也可以反衬出小夜莺是十分勇敢的。

联系后文,小夜莺很自然地和德国兵对话,很巧妙地去讽刺德国兵,都表明了这一点。

学生(丙):这段环境描写和文章的后文可以反衬出法西斯战争的残酷.敌人的凶残,也表现了小夜莺的勇敢,机智。

老师:这三个同学有个共同的认识,他们欣赏了第一段,这一段是对什么的描写?学生(齐答):环境描写。

老师:可见任何环境的描写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评析:画龙点睛)学生:我认为第五自然段中,从小孩的动作──“赶紧放”、“抖抖”、“走”这些词语可以充分表现出小孩当时十分镇定,一点儿也不慌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