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英文)
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障碍ppt课件

新增躯体症状障碍
DSM-5更好地认识到精神病学与医学之间的复杂性。 拥有躯体症状的个体,加上异常的思维,情感和行 为可以有或者没有一个既已诊断的躯体疾病。
躯体症状与精神病理之间存在一个连续谱,而 DSM-4 人为地限定躯体化障碍诊断需要高数量的躯 体症状并不适合这个谱系。躯体化障碍的诊断基本 上依赖于长期的而且复杂的对于医学难以解释的躯 体症状的计数。
最常见的是:
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返酸、呕吐、恶心等) 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 酸痛等) 泌尿生殖症状 呼吸循环系症状 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 (2组6项)
未发现任何恰当的躯体疾病来解释上述症状 慢性波动性病程,并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
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很少能够完全缓 解。 女性远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 病程≥2年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心理社会因素 幼时受到父母过度的照顾,儿童期患病经
历、创伤、长期与慢性疾病患者共同生活、 生活中存在的现实冲突等因素,可能是易 患因素。继发性获益可能是另一个重要因 素。 社会文化环境 “神经质”的个性
生物学因素 可有家族聚集性 患者可能存在脑干网状结构滤过功能失调
躯体症状及其他相关障碍
DSM-4躯体症状相关问题(两章内容)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化障碍
DSM-5躯体症状及其他相关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
人为障碍
未分化型躯体障碍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转换障碍
转换障碍(功能神经性症状障碍)
疼痛障碍
疑病障碍
疾病焦虑障碍
躯体变形障碍
其他未注明的躯体障碍
主要为心理病症及症状
心理因素影响的其他医学状况
临床表现(教科书)
(一)临床特点 1.症状复杂、多样、未能找到明确的器 质性依据 2.反复检查和治疗、疗效不好、影响医 患关系
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

精神病学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陈壮飞
• 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 势观念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 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未 发现异常,医生的反复解释仍不能打消其疑 虑
• 即使有躯体疾病,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 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
• 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病人常否认心理 因素的存在
– 未发现恰当的躯体疾病来解释上述症状 – 慢性波动性病程,并伴有社会、人际及
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很 少能够完全缓解
– 女性远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 – 病程≥2年
Clinical Features
消化道症状
恶心 腹胀 腹泻
呼吸循环症状
胸闷 呼吸困难 胸痛 心慌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尿频 月经紊乱 性功能障碍
异常的皮肤感觉
痒、烧灼感 刺痛 酸痛 麻木感
•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undifferentiated
somatoform disorder)
– 病程在半年以上,但不足2年
– 临床表现符合躯体化障碍或者不典 型,均应诊断本型
• 疑病障碍(hypochondriasis)
• 病程多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 躯体化(somatization)障碍 • 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 疑病障碍 • 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 其它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化障碍
躯体形式的 疼痛障碍
疑病障碍
躯体形式的植物 神经功能紊乱
未分化躯体 形式障碍
流行病学情况
• 躯体化障碍
– 可采用暗示性技术、催眠疗法、支 持性心理疗法、行为治疗、家庭治 疗、电刺激等
分离性障碍

分离性遗忘
部分性遗忘、选择性遗忘可能不涉及定 向障碍或身份识别障碍; 广泛性遗忘、延续性遗忘和系统性遗忘 则存在定向和身份识别障碍 情节记忆 语义记忆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分离性遗忘
治疗 绝大多数患者自行缓解 提供安全环境 催眠:催眠性的时间退行 如果回忆起的内容是创伤性的,需要心 理治疗
案例
最后有一天,在珍妮做完深度放松后,心 理学家又一次把电话机给她,让她随便拨一个 号码。她这样做了,而且过了一会,她不断地 拨同一个区号和 号码,只是她不等电话铃响就 挂了。但是心理学家把它记下了下来,他从珍 妮手中拿过电话,自己拨了这个号码并且把电 话交还给珍妮。电话那头竟然是她母亲,远在 400英里以外的底特律,珍妮和母亲交谈了起 来。
分类
焦虑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分离性出神障碍(dissociative trance disorder) 跨文化综合征
分类
ICD-10 F44 分离[转换]性障碍 F44.0 分离性遗忘 F44.1 分离性漫游 F44.2 分离性木僵 F44.3 出神与附体障碍
鉴定过程:
P:你和肯一样吗?或者你有什么不同的地 方吗? B:我不是他。 P:你不是他,那你是谁?你有名字吗? B:我不是肯。 P:你不是他?好的。那你是谁?跟我说说 你是自己。你有我可以称呼的名字吗? B:史蒂夫。你可以叫我史蒂夫。
理论和治疗:认知理论
分离性症状是基本的记忆障碍 状态依赖记忆:如果人们处在与事件发 生时相同的心境状态,那他们就更容易 回忆起这件事。 治疗:改善记忆提取
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 (转换障碍)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第十章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ICD-11中采用了一组新的诊断类别,即躯体不适或躯体体验障碍(bodily distress disorder,BDD或bodily experience disorder,BED),取代了ICD-10中的躯体形式障碍类别。
这个诊断类别下包括躯体不适障碍或躯体体验障碍、身体一致性烦恼两个特征类型。
这一变化的内涵与2013年发布的DSM-5相似。
由于ICD-11尚未公开发布疾病描述和操作性诊断标准,故本章疾病类别名称和诊断标准内容以DSM-5作为基本依据。
第一节躯体症状障碍一、概述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描述的是当患者有一个或多个躯体症状时,产生对这些躯体症状的过度困扰,出现过度的情绪激活和(或)过度的疾病相关行为,并由此导致显著的痛苦和(或)功能受损。
患者的躯体症状既可以用一个已识别的医学疾病解释,也可以不符合任何医学疾病的诊断。
也就是说,躯体症状障碍的识别和诊断并不强调躯体症状本身能否由器质性或功能性躯体疾病解释,而是强调当身体出现症状后个体的认知、情绪、行为等精神症状的特征、规律和后果。
关于躯体症状障碍发生率的研究资料较少,据之前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研究推测,躯体症状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4%~6%,在初级诊疗中的发生率为5%~35%。
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更多,生活质量更差,使用医疗资源更多。
躯体症状障碍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女性、低受教育水平、低社会经济水平,童年慢性疾病史、虐待或其他创伤、共病躯体疾病(尤其老年患者)、共病精神障碍(尤其抑郁或焦虑障碍)、慢性病家族史等。
二、病因因素及心理病理机制躯体症状障碍的病因和心理病理机制仍不清楚。
已知人对躯体症状的感知会受到态度、信念和心理压力的影响。
尤其当个人对躯体健康存在不切实际的观念、错误假设以及对躯体症状的过分关注、灾难化想象时,容易在出现躯体症状时激活过度的焦虑,这又令患者对躯体症状的感受更加敏感,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精神病学PPT课件:躯体症状障碍及分离障碍

假装身边的人患病(通常是儿童),85% 为受害者母亲,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往往 有医疗从业史或自身有很丰富的疾病体验史等,虚构者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引起他人对 自己的关注。甚至通过各种手段制造症状,包括投毒、窒息、饥饿及引发感染,甚至 对儿童施加伤害,且儿童预后不佳,病死率达 6%~10%,预后不佳及死亡多由于过 度检查及治疗所致。
躯体症状障碍及分离障碍
Somatic Symptoms Disorder or Dissociative Disorder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1
躯体症状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Somatoform Disorder
一类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 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符合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并对其过
做 作代 性理 障人 碍
①缺乏合理解释的持续或反复的疾病状态,且疾病的所有描述均来自监护人; ②受害者被迫长期奔波于各级医院就诊; ③虚构者无法提供受害者的病因,对受害者的疾病并不担心,反而很注重医师的感受; ④隔离虚构者与受害者后,后者的症状和体征迅速缓解或消失。
做作性障碍的鉴别诊断
诈病:不是为了获取经济或权利利益 躯体症状障碍:明知道自己或他人没病, 故意装病或制造疾病
皮肤感觉
瘙痒、刺痛 烧灼、麻木 酸痛、异物
疾 病 焦 虑 障 碍
Illness Anxiety disorder
一类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疾病的优势观念为特 征的精神障碍。患者无相应的躯体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对疾病 和健康的关注程度不适当的、过分的。患者可四处求医,但是对 阴性的医学检查和解释均怀疑,反复在各大医院就诊,被称为 “医生杀手”、“高医疗资源消费者”。部分患者回避求医,认 为医学检查不出自己的疾病。
第六章:转换障碍和分离障碍

大多数被诊断为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患者已 经被诊断出至少三种其他精神障碍。 其他障碍中有一些是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继 发症或结果。例如以135宁分离性身份障碍 患者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其中97%患有重性 抑郁;90%患有某种焦虑障碍,绝大多数 是创伤后应激障碍;65%存在滥用药物的 行为;38%有饮食障碍。 此外,大多数分离性身份障碍也被诊断出 患有某种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的区别?)
13
其他研究发现,一些被麻醉的外科手 术病人在手术后接受催眠可以回想起 手术进行时播放的某些音乐片段。
同样,仿佛有一个“隐藏的观察者” 在病人麻醉后完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 记录了手术中发生的事情(2001)。
14
对大多数人而言,意识的活跃模式和 接受模式将我们的经历自然地交织在 一起,我们不会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分 别。分离性障碍患者可能在整合这两 种模式上长期存在问题(2001)。即 患者意识中的不同方面不能正常地交 流,而是互相脱离,独立运作。
23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通常报告有显著 的遗忘或记忆空白。患者称自己对其他人 格控制的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没有印象, 或存在单向遗忘的情况,即一个人格能够 意识到另一个人格的行为,但是另一个人 格则对前一人格的行为完全没有意识。 他们报告的遗忘很难验证是否属实,但是 认知心理学家进行的某些研究暗示信息和 记忆大多会在不同人格间传递。
9
20世纪,科学家对分离体验的兴趣时高时 低。19世纪法国美国的神经学家和心理学 家如詹尼特、沙科、弗洛伊德、荣格和詹 姆斯对分离症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詹尼 特把分离视为想法和意识分离、但又通过 梦和催眠相互接触的过程。他研究的个案 是一位名叫艾琳的女性,她不记得母亲已 经去世。但是在梦中她真实地经历了和她 母亲去世有关的事件。
躯体形式障碍

基层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躯体形式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2
共随机筛查1673例病人,其中576例完成诊 断性检查。
符合ICD-10心理障碍的加权总患病率为 9.7%,其中重症抑郁患病率最高(4.0%)。
目前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已将躯 体化障碍、持续性疼痛障碍、躯体形式 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类形式命名为躯 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 。
躯体形式障碍分类(ICD-10)
F45.0躯体化障碍 F45.1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F45.2疑病性障碍 F45.3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紊乱 F45.4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F45.8其他躯体形式障碍
内科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为15.9%。
1673例连续门诊病人中性别患病率及总患病率 (%)估计患病率
诊断
男性
女性
合计
酒精依赖
9(3.0)
0(0.0) 9(1.1)
伤害性饮酒
11(4.3)
0(0.0) 11(1.6)
重症抑郁
16(3.3) 37(4.4) 53(4.0)
抑郁性神经症
3(0.9)
4(0.4) 7(0.6)
3.4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F45.4)
3.5 其它躯体形式障碍(F45.8)含“癔症 球”、感觉异常等。
基层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躯体形式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1
用标准化的方法和工具研究了两所基层 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病人中符合诊断标 准的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以及心理障碍 对病人的影响及内科医生的识别和处理 能力。
10列为分离性障碍 CCMD-II-R列入癔症,和ICD-10基本一致 DSM-IV则将转换性障碍列入躯体形式障碍 (300.11)。
【精神病学】6.20-神经症性障碍、分离转换障碍

Epidemiology
• 1982年,在我国12个地区的15-59岁的人群中,神 经症的患病率为22.21‰
• 2001-2005年,调查覆盖了中国山东、浙江、青海、 甘肃4省的1.13亿成年人群,通过多级随机分层取 样的方法选出63004人,焦虑障碍的现患率5.6%
• 国际上焦虑障碍终身患病率13.6%-28.8% • 对2000-2015年21项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我国焦 虑障碍现患率/终身患病率为24.47‰/41.12‰
• 女性多于男性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neurosis
• 有一定人格和素质基础 • 发病有一定社会心理因素 • 症状多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 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 一般无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 一般自知力完整,有求治欲望
Classification of neurosis
Therapy
• 心理治疗
•
各种流派的整合
• 药物治疗
•
对症治疗
Case
• 患者,女性,34岁,职员。因 发作性心悸、胸 闷伴濒死感1月余 来诊入院。 • 1月余来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发作心悸、胸闷、乏 力、大汗伴强烈恐惧感和濒死感,反复发作,每 次发作数十分钟至半小时后缓解,发作间歇期无 明显不适,但时常担心再次发作。1月余来共发 作4次,最近1发作时送急诊室,查心电图示窦性 心动过速,血压168/90mmHg。
Anxiety disorders
• 生理性焦虑 • 有一定原因 • 可以理解 • 反应适度 • 病理性焦虑 • 焦虑情绪的强度并无现实的基础或与现实的威胁明显不相
称(程度) • 持续存在,超过所处群体面对同样刺激所出现反应的持续
时间(时间) • 个体感到自身焦虑出现的不合理性,感到缺乏应对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症
张亚林
Zhang Ya-lin M.D & Ph.D
History 历史沿革
W.Cullen , 1769 H.Bernheim, 1884
S.Freud
The Modern View for Neuroses
五个共同特征
1. The stress is related to the onset of neuroses
广泛性焦虑症
Treatment
1. drugs 药物 2. relaxation training 放松训练
Obsessive-compulsive neurosis
强迫症
Clinical picture
1. obsessive thoughts 强迫观念 2. obsessive mood 强迫情绪 3. obsessive impulses & behavior
3. psychophysiological symptoms
心理生理症状: 失眠/疼痛/食欲/性欲
Treatment
1. drugs: valium 2. psychotherapyl picture 1. somatic disorder: 躯体障碍 motor disorder , sensory disorder 2. psychological disorder: 精神障碍 amnesia, fugue, identity disorder
教学相长《礼记﹒学记》
疑病症
Clinical picture pain---head, lower lumbar region worries about “medical students’ illness”
“医学生病”
Treatment
?
Neurasthenia
神经衰弱
Clinical picture
1. mental and physical fatigue 心身疲劳 2. irritability 易激惹/烦恼/紧张
Treatment 治疗 1. behavior therapy 2. drugs 药物
行为疗法
Anxiety neurosis 焦虑症
Clinical picture
1. feeling of anxiety 焦虑的体验 2. physical symptoms 运动/植物神经症状 Panic attack 惊恐发作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id
原我
ego
自我
superego
超我
Etiology?/Theories!
相关学说
Behavior theories
stress-response
行为科学理论
刺激-反应
Cognitive theories 认知学说
S C R
认知
Phobia
恐惧症
Clinical picture 临床表现 1. agoraphobia 广场恐惧 2. simple phobia 单一恐惧 3. social phobia 社交恐惧
强迫冲动/行为
Personality features
人格特征
scrupulousness 小心多虑, rigidity 严谨规矩僵化, perfectionism 追求完美, insecurity 不安全感 Treatment 1. drugs; 2. behavior therapy
Hypochondriasis
遗忘 神游 多重人格
Personality features suggestion, self-centred, dramatization, fantasy
暗示性 自我中心 戏剧性 幻想
Treatment
induced therapy 诱导疗法
Men learn while they teach
无相应的器质病变;
4. The social function is normal on the whole
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5. The neurotic patients do not lose insight
自知力充分.
The Classification of Neuroses
分类
Phobia 恐惧症 Anxiety disorder 焦虑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Hypochondriasis 疑病症 Neurasthenia 神经衰弱 Hysteria 癔症 Other 其他
发病与心理因素相关;
2. The personality is an importance although it is not grossly abnormal
个性特征突出;
The Modern View for Neuroses 五个共同特征
3. Neuroses are not caused by any kind of organic brain disorders
强迫症
The epidemiology
患病率
22.21%0
Etiology?/Theories!
相关学说
Psychoanalytic theories 精神分析学说
unconsciousness
潜意识
dream
梦
wrong
错误
neurotic symptoms
神经症症状
人格构成
personality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