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莱坞影片看美国文化霸权
好莱坞电影中的意识形态侵略

好莱坞电影中的意识形态侵略好莱坞电影与意识形态霸权:1, 意识形态霸权解释:意识形态霸权就是文化霸权、文化入侵,将本国的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等通过强制货非强制的手段输入他国,削弱他国民族文化的力量和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例如日本的动漫、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复活节、西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西方进行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入侵的表现,都属于文化霸权主义。
再例如当年日本占领台湾,在台湾消灭汉语,教受日本文化,目的就在于磨灭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这也是意识形态霸权的早期表现。
简言之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搞霸权主义。
2, 好莱坞介绍好莱坞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是一个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
最早是由摄影师寻找外景地时发现的,大约在20世纪初,这里便吸引了许多拍摄者,而后是一些为了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们纷纷涌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电影中心好莱坞中著名的电影公司有:米高梅公司(Metro Goldwyn Mayer,简称MGM、派拉蒙公司(Paramount)、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 、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雷电华公司(Radio Keith Orpheum ,简称RKO)环球公司(Universal)、联美公司(United Artists) 、哥伦比亚公司(Columbia Pictures) 。
好莱坞不仅是全球时尚的发源地,也是全球音乐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拥有着世界顶级的娱乐产业和奢侈品牌,引领并代表着全球时尚的最高水平,比如梦工厂、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索尼公司、环球影片公司、WB (华纳兄弟)派拉蒙等等这些电影巨头,还有像RCAJIV E In terscope Records这样的顶级唱片公司都汇集在好莱坞的范畴之内,这里的时尚与科技互相牵制发展,自然是不造作的,拥有着深厚的时尚底蕴和雄壮的科技做支持,一直被全球各地争相模仿。
美国电影中的文化霸权

美国电影中的文化霸权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指出文化具有社会作用,是文化具有统治功能的理论。
美国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霸权表现形式,其实质是美国价值观的传播工具,是美国文化霸权的载体。
美国电影以洗脑的方式扰乱他者的文化认同,贬低矮化东方,并用特效等手段掩盖其思想的乏味,侵蚀着他者的本土文化。
标签:文化霸权;主题价值观;矮化东方;思想贫乏文化霸权是由安东尼奥·葛兰西根据其自身的政治阅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在特定的时期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社会领导权和文化领导权,就需要通过赢得被统治人民的同意,通过被统治阶级的自愿的赞同来获得,而不是通过压制或暴力来获得。
通过这种方式管理和控制被统治阶级要远比使用暴力达到这一目标有效得多。
问题的关键不是统治阶级使用暴力强迫被统治阶级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是他们通过市民社会的各种机构,如教育、家庭、教会以及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等社会机制来使被统治阶级主动、乐意接受其道德理念、政治觀念和社会价值观念。
一、美国电影中的主题价值观1.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是大部分美国人崇尚的重要价值观,也是好莱坞电影的主旋律之一,成就并标榜了好莱坞电影。
就像《007》的主角邦德,总是独来独往,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胆识打败对手,可以说以“邦德”为代表的美国式的英雄是一位集智慧、胆识与浪漫气质于一身的人物。
古往今来,无论历史如何演变,人们始终有一种不变的心理,那就是崇尚英雄。
美国大片中这种英雄的塑造,将我们对英雄的幻想实体化,同时借此提升美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影片中的邦德在面对看似绝对小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仍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潇洒地拯救人质完成任务。
貌似邦德就是一位无所小能的“超人”。
个人主义、进攻性和绝对的自信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特质,这也在邦德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正如自由民主是美国精神的符号,个人英雄主义已成为美国电影的精髓和灵魂。
比如影片Transformer,面对机器人的攻击,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而仿佛只有美国的科技和军事才能与之抗衡。
从漫威英雄电影 看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doc

从漫威英雄电影看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漫威电影作为典型的美国式英雄电影,表面上是让中国观众享受科技大国制作的视觉盛宴,但实际上电影中无处不在宣传着美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这也让它沦为美国向中国推行文化霸权的工具。
纵观XX年漫威在中国上映的电影,主要是通过漫威的金字招牌和本身的高质量,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扩大影响范围;再以其他英雄系列影片轮翻轰炸,使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最大限度的影响中国观众,以实现“文化同化”的目的。
一、文化帝国主义概述1、文化帝国主义的来源和发展文化帝国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分支。
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通过反帝反殖民斗争,纷纷获得了独立,但长时间的压迫使这些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上大大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迫使它们不得不依附于以前的殖民统治者,这就孕育了文化帝国主义的诞生。
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利用发达的传播手段向不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包括宣传意识形态和倾销文化产品,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受众国民众的思想和行为,逐渐接受并被同化,西方国家也从中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①。
而“全球化”这股东风则带来了频繁的文化产品贸易,加速了这一进程。
文化帝国主义作为一种全新侵略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2、文化帝国主义的特征霸权性。
同军事和政治霸权一样,文化也具有霸权性的特征。
发达国家凭借更多的资源筹码在国际机制中能够制订出更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条款,通过各种霸王条款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隐蔽性。
同以前通本过直接传教或推行奴化教育相比,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则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依附在自己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当中,通过正当合法的国际贸易推销到目标受众国家,由赤裸裸地强制性侵略变成了隐秘性地传播。
渗透性。
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攫取更大的经济利润,通过大批量的生产文化产品并销往海外,受众频繁的接触这些产品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其价值观念甚至被同化。
可以说这种渗透作用是由内至外的,它以看似友好平和的姿态,将帝国主义的触角伸得更远更深。
从战争中看美国文化个人主义,霸权主义,人道与假人道主义

从战争中看美国文化——个人主义,霸权主义,人道与假人道主义摘要:美国人的信条是:尽可能不欠别人,也不让别人欠他们;在交友上,他们喜欢掌握主动权。
从美国人的信条里可以透露出美国人的个人主义,就是这个人主义导致了整个国家都形成了一种自我意识,从而衍生出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这也就是美国文化最直接,最深层的表现——个人主义,霸权主义。
关键词:美国文化个人主义霸权主义人道主义正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有着宽广的文化包容姿态,造就了一群自立乐观务实的人民,尤其在外国人眼里,那里是自由民主的天堂。
历史的车轮让这样的民族发展壮大,从19世纪的创新,勤劳到之后的功利主义,纯粹工具主义,自负观念,再接着一种天赋的优越感、使命感,使得美国人眼中容不得他人,它物,只有自己。
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叫做自助者天助,英语原文是: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 selves。
美国文化中,与“自我”( self , ego)相关的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无所不在的。
因而,美语中自然就出现了许多表达自我意识( the consciousness of self ) 的词语。
如:selfabsorption (自我专注),selfadmirati- on (自我赞赏),egocent ric (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的),egotrip (追名逐利;自我表现)等。
美语中有大量的词项(lexical term)表达与自我价值、自身利益、个人自由、自我支配和自我约束相关的观念,这正是个人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美国电影充斥着全球电影市场。
那么,在美国电影,尤其是战争电影中,好莱坞大师们是怎么表现其独特的美国文化的呢?在人道主义,霸权主义之间,他们作何取舍?在表现其文化时,又是怎么克服个人主义,已达到表现其人道主义一面的呢?下面我就我看过的一些美国战争电影做一些剖析。
个人主义和反战思想从一开始就是美国战争电影的主题,尽管后来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美国国内一直信奉孤立主义,不愿意参与旧大陆的纷争,这使得美国在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自然选取了人道主义而非英雄主义的视角。
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霸权

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霸权作者:于园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04期摘要:文章以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强势地位和其中宣传的理念和价值观,指出了隐藏其中的文化霸权,提出对待好莱坞电影应批判接受,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霸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传播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
如闲暇时间看一部好莱坞电影,醉于电影所构造的场景中已成为生活的日常。
然而好莱坞电影中隐藏的美国文化霸权却鲜有人知。
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更凭借强大的经济,借助电影的传播,强力侵占世界文化市场,形成其文化霸权。
一、文化霸权的概念意大利思想家葛兰西在他的著作《狱中札记》中最早提出了“文化霸权”的概念。
葛兰西认为,“文化霸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思想文化统治形式。
在当前的民族文化交往中,文化霸权是指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强加行为,是一种文化强权、文化殖民,只要拥有经济强势而又企图把自己的思想文化意识强加于人的国家和民族,就会产生文化霸权,就会使其他民族文化受到伤害。
”约翰·斯道雷在《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中对葛兰西的文化霸权作了进一步说明:“一种正在进行中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某个居支配地位的阶级不仅统治着一个社会而且还通过其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领导地位引导着这个社会。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于我们现在审视好莱坞电影中所传递的信息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霸权载体《世界电影发展报告》指出:好莱坞每年生产的影片量占全世界的10%左右,但放映时间却占了全球的一半以上,票房收入占全球票房总收入的75%以上。
在1997-2018年间,全球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影片如《阿凡达》、《泰坦尼克》、《复仇者联盟》等都是出自好莱坞。
好莱坞电影凭借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势覆盖,为美国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已经成为美国全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当文化渗透的利器,向全世界推销美国观念,影响他国的思想。
论美国的文化霸权思想——基于好莱坞影视

论美国的文化霸权思想——基于好莱坞影视
肖诗逸
【期刊名称】《现代商贸工业》
【年(卷),期】2012(024)004
【摘要】葛兰西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他的“文化霸权理论”。
当代美国的文化霸权在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冷战的胜利让美国更加确信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理念,它积极推行文化霸权对他国的渗透和入侵,企图使其他国家都认可美国的意识形态。
【总页数】3页(P82-84)
【作者】肖诗逸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4
【相关文献】
1.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霸权的介质 [J], 吴华
2.浅议美国影视霸权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 [J], 朱子娟
3.从文化霸权到媒介霸权:论葛兰西思想的美国之旅 [J], 周昱含;胡翼青;
4.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霸权 [J], 于园[1]
5.好莱坞明星制度下的中国明星:美国电影产业的全球化霸权与文化逻辑 [J], 罗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电影中的文化霸权——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为例

2016年3月号上圆园美国电影中的文化霸权——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为例张 楠“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一词最早引自希腊语,其希腊文是egemon。
最早它是指来自于别的国家的统治,而当今的含义则是指一个阶级主宰另一个阶级的意识型态及文化,通过控制文化内容和建立重要习俗以统一意见来达到支配目的美国的文化霸权就是美国把本国的社会价值观作为真理,推广并普及到全世界。
美国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强势地位,强势推广其价值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以好莱坞大片、美剧、流行音乐及互联网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借助商业手段,对世界各国在价值观念上进行渗透。
好莱坞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而好莱坞电影更是美国文化产业的支柱之一。
纵观当今全球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电影霸主。
全世界的电影85%都由好莱坞制作,票房收入占到了全球电影票房总收入的75%。
美国借助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热映,加剧了其文化理念、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大片已成为美国实施文化扩张、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文化霸权的得力工具。
勇敢的木兰不愿年老的父亲上战场杀敌,就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花家祖宗派神物“木须”帮助木兰,木兰最终克服了“女儿身”的困扰和军营里的伙伴一同打败侵入皇城的匈奴的故事《花木兰》是迪斯尼公司于1998出品的一部动画故事片,取材自中国古代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该片讲述了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其影片梗概大致为,勇敢的女儿木兰不愿年老的父亲上战场杀敌,就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花家祖宗派神物“木须”帮助木兰,木兰最终克服了“女儿身”的困扰和军营里的伙伴一同打败侵入皇城的匈奴的故事。
该影片中有着大量的中国元素,描述了与中国木兰事迹大致类似的故事情节,但是它却对木兰进行了改写,在其身上注入了美国文化价值观并使这一理念全球范围内传播。
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建立奇功的经典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为每个中国人所津津乐道。
从好莱坞影片看美国文化霸权

Hollywood Movie
何为美国文化霸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美国的文化霸权:就是要以美国的 价值观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 理”,推广并普及到整个世界。 奥斯卡电影是美国文化传输的典 型窗口之一,美国文化霸权正是借助 这一艺术形式大肆向全世界行销文化 霸权。
奥斯卡影片的风靡
奥斯卡奖座 -小金人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 已深入全球的每个角落, 非洲土著只认可可口可乐 和小金人。
启示
抵制外界思想入侵,最好的 方式就是加强自己思想的健 身,我们应该在保持自己文 化边疆的同时,不忘以人之 长,补己之短,促进中国电 影业早日“站起来”和“走 出去”。
反思:
为什么他们会做的这么好?
1.自由思考和冒险精神 2.发达的资本市场 3.好的思维方式 4.丰富的想象力 5. 政治文化
谢谢观看
Past: $35
Now: $350
传输美国视角的意识形态
第78界《撞车》
表现了美国的种族主义
《星球大战》
《指环王》
表现了美国人的优越感
表现了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
72界《美国丽人》 表现美国人倡导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
• 最佳影片:《为奴十二年》 最佳男主角:马修· 麦康纳《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最佳男配角:杰瑞德· 莱托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最佳原创剧本:《她》斯派克· 琼斯 最佳配乐:《地心引力》 最佳视觉效果:《地心引力》 最佳电影剪辑:《地心引力》 最佳美术指导:《了不起的盖茨比》 最佳外语片:《绝美之城》(意大利) 最佳纪录长片:《离巨星二十英尺》 最佳纪录短片:《6号小姐:音乐把我拯救》 最佳真人短片:《氦》 •
第八十六届奥斯卡金像奖 完全获奖名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讲者:闫增秀 班级:11级历史一班
启示
抵制外界思想入侵,最好的 方式就是加强自己思想的健 身,我们应该在保持自己文 化边疆的同时,不忘以人之 长,补己之短,促进中国电 影业早日“站起来”和“走 出去”。
反思:
为什么他们会做的这么好?
1.自由思考和冒险精神 2.发达的资本市场 3.好的思维方式 4.丰富的想象力 5. 政治文化
谢谢观看
第八十六届奥斯卡金像奖 完全获奖名单
奥斯卡影片如何传 输美国文化霸权
1.从全球化中“共性”的地方入手,赢 得受众的共鸣后,再不动声色的推行 美国文化“共性”。 2.利用高科技创造的恢弘,炫目的场 景来吸引全球受众,以此来助推美国 梦想。 3.随着好莱坞国际化的发展,美国电 影开始以国际多元化拼贴为幌子,来 包装美国内核。 这些电影无疑都深深的打上了美国的
Past: $35
Now: 78界《撞车》
表现了美国的种族主义
《星球大战》
《指环王》
表现了美国人的优越感
表现了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
72界《美国丽人》 表现美国人倡导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
• 最佳影片:《为奴十二年》 最佳男主角:马修· 麦康纳《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最佳男配角:杰瑞德· 莱托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最佳原创剧本:《她》斯派克· 琼斯 最佳配乐:《地心引力》 最佳视觉效果:《地心引力》 最佳电影剪辑:《地心引力》 最佳美术指导:《了不起的盖茨比》 最佳外语片:《绝美之城》(意大利) 最佳纪录长片:《离巨星二十英尺》 最佳纪录短片:《6号小姐:音乐把我拯救》 最佳真人短片:《氦》 •
从奥斯卡影片看美国文化霸权主义
Hollywood Movie
何为美国文化霸权
美国的文化霸权:就是要以美国的 价值观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 理”,推广并普及到整个世界。 奥斯卡电影是美国文化传输的典 型窗口之一,美国文化霸权正是借助 这一艺术形式大肆向全世界行销文化 霸权。
奥斯卡影片的风靡
奥斯卡奖座 -小金人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 已深入全球的每个角落, 非洲土著只认可可口可乐 和小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