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7课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课。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对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回答的出来,是因为地球在自转.但是不是只有地球的自转才能造成昼夜的交替实际上,引起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可能性有好几种,虽然结合生活的实际,一些昼夜交替的解释是不合理的,但只从地球自转这个角度来阐述昼夜的交替显然也是不客观,不科学的.但要清楚地解释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还要运用到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
《昼夜交替的解释》中的"解释"是指学生要根据自己对各种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不同运动方式可能引起昼夜交替的不同假设,设计模拟实验对自己假设进行验证后,根据验证结果做出的解释.这样目的是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地球运动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对地球上昼夜交替的解释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地球自转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历小学五年系统化的学习后,思维发展开始逐步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经过两年多的科学探究学习后,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可以进行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
对地球运动也有初步的认识,大多数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但如果让学生说出自转或公转的证据,那就很少,甚至会有错误的观点:如,认为月球的运动也会使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不清楚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等。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证据;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含全册备课,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备课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主题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小岛》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来表达情感。
2.本单元重点(1)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
本单元的4篇文章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古诗三首》中,陆游、林升、龚自珍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介绍中国与少年的关系以及少年前途光明、远大来点明中国也一定会在少年的建设中变得更强大的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则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小岛》通过将军与守岛战士的之间的故事,展现了将军对战士的关爱,以及将军和战士祖国的热爱。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喑、擞”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设计导入()分钟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出示课件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教科版四上《声音》单元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案

-制作弦乐器: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弦乐器,并能演奏简单的旋律,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弦振动与声音高低关系的原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弦的长度、松紧、粗细等因素如何影响声音的高低。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弦的振动与声音高低的关系。我发现,当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时,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他们通过调整弦的长度、松紧和粗细,观察到音调的变化,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无疑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弦的长度与音调关系时遇到了困难。为了帮助他们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图示和类比的方法,尽量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更多元的讲解方式,比如引入视频资料或者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弦乐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3.实践能力:通过制作弦乐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增强对科学学习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弦的振动与声音高低的关系:讲解弦的长度、松紧、粗细对声音高低的影响,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这一核心内容。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7课时 解决问题》精品教案

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例7。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解决“能穿几串”类型的问题,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数学知识解决“能穿几串”类型问题的方法。
突破方法(A案)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游戏体验。
(B案)自主探究,练习巩固。
难点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突破方法(A案)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B案)小组交流,自主探索。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和引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和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A案)多媒体课件。
(B案)多媒体课件、小棒。
A案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7。
1.观察图片,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信息?2.学生观察汇报。
(1)有很多的珠子,题目中告诉我们有58个。
(2)要10个穿一串。
(3)问题:能穿几串?(板书课题)探究新知1.先在小组内讨论,看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1)圈一圈,每10个圈一起,能穿5串。
(2)用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
(3)1串是10个,2串是20个……5串就是50个,还剩下8个。
……(有人能够用其他方法解决,教师也要给予肯定)教师追问: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学生自由汇报,教师不要急着做出选择。
2.小组合作,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学生汇报,谈感受。
(1)有喜欢用圈的,因为这样看得清楚。
(2)有喜欢用数的组成的,因为这样更快。
……小结:刚才大家用了这么多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觉得大家的方法都有道理,我们在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3.想一想,比一比。
如果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大家想一想,比比谁的方法能更快、更准确地解决这个问题。
2020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1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案 新人教版(1)

师生活动:
(一)无法治不自由
1.课件播放古诗一首,学生聆听古词吟诵后,说一说你会有着怎样的心灵感触?
归纳:追求自由的意义:增强个人幸福感,激发个人活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2.学生阅读P91《探究与分享》1,学生交流: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归纳:自由不是为 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而,导致混乱与伤害。
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律和自由相互联系。
掌握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提高对“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的辩证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 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与法治相互联系。
图片
J
I
升华感情
2分钟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在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内容:(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 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P95
SJ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 上册(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全单元分课时)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体验计算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和估算能力。
3.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突出口算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计算:1. 40÷5=(),读作:()。
被除数是( ),除数是(),商是()。
2.24÷3= 45÷9= 72÷8=56÷8= 12÷4= 36÷9=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批改,结合24÷3= 说说口算方法。
3.小熊猫挖了12个竹笋,想把这些竹笋平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个小伙伴。
每人送给几个?二、自学例1。
(15分钟左右)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用小棒分一分。
(3)尝试用语言表达解答思路。
(你遇到什么问题?)(4)对照书本第48页例1的口算方法,你用的是哪一种?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口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交流。
导学要点:结合学生回答,借助小棒演示算理。
重点说清60支铅笔分的时候,60是6个十,六捆小棒平均分三份。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同桌口算的方法。
(2)在用口算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4.试一试 600÷3=思路表述清楚:(1)想乘法(2)6个百除以3,得2个百,是200(3)类比推理5、自学例2。
根据题意写出算式 120÷3=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13 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虑、折”等生字,规范书写“贪、职”等生字。
(2)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描写猫的古怪和淘气可爱的特点的。
2.过程与方法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3.情感与价值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先生及其作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们喜欢哪些动物呢?它们都很可爱,猫就是其中的一个。
你们喜欢猫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非常喜爱猫,他还专门为猫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老舍先生家的猫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老师先来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
谁来介绍一下作者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我国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老舍先生一生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两大爱好:养猫和养花。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贪玩、尽职、屏息、稿纸、踩印、丰富多腔、变化多端、解闷、淘气、花盆、遭殃、生气勃勃。
多音字:“屏”在课文里面读“bǐng”,组词“屏息”;还有个读音是“píng”,组词“屏幕”。
多音字:“闷”在课文里面读“mèn”,组词“解闷”;还有个读音是“mēn”,组词“闷热”。
多音字:“折”在课文里面读“shé”,组词“枝折”;还有个读音是“zhé”,组词“折断”。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七课《谁选择了它们》(教案)

《谁选择了它们》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资料和探究问题,能够寻求有关问题的合理解释。
(2)通过演示实验,能够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的科学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人类之间的关系,意识到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会有所不同。
【教学难点】大自然和人类选择并改变着生物的演示实验和科学结论。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实验演示法【课前准备】动物图片、球形烧瓶、玻璃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动画片:《恐龙世界》。
恐龙曾经在地球上称霸一时,可是为什么恐龙会在地球上消失呢?是什么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呢?这节课,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二、新课讲授(一)青蛙的去与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只青蛙,你们认为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大家知道小猫吧?那么青蛙是不是如同猫妈妈和猫爸爸生出不同花色的小猫一样,生出的青蛙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呢?(青蛙的后代体色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继续通过图片资料来分析一下。
课件展示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变化图第一排:两只生活在绿色田野中的皮肤上带有条纹的绿色青蛙雌雄交配,生育后代,它们后代的肤色一般表现出四种不同的性状。
第二排:一只鸟在吃它们后代中的黄色青蛙,描述的是由于生活在绿色的田野中,黄色与周围的绿色有较大的差别,很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
第三排:不同肤色的后代青蛙,一只鸟在吃绿色青蛙,表示环境由田野变成沙漠,绿色青蛙很容易被天敌发现,留下的多是黄色青蛙。
说明:由于环境的变化,青蛙的体色也在变化,与环境相适应。
(二)大自然选择了它们青蛙的选择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地方生活着不同长相的狐狸,也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提供一些因为乱开采而带来生态破坏的场景图片或录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总结
说说岩石与矿物在家庭和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岩石与矿物在其它生产领域中的应用。
分类标准
岩石或矿物名称
冶炼金属
建筑材料
生活用品
医药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由介绍,主动讨论,教师的角色应该仅仅“主持人”的身份。
4、保护我们的岩石与矿物
你知道岩石与矿物是怎么开采出来的吗?
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说,教师适当也能够出示矿石开采的图片,协助学生了解。
教学准备
相关采矿、用岩石与矿物制成的物品等图片资料或实物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初备
1、课前调查研究活动。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结果
生活、学习用品
所用岩石、矿物
2、课堂实行资料整理活动。
3、科学讨论会开始。
“猜一猜”Leabharlann 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岩石与矿物,请你介绍一块最感兴趣的岩石或矿物,请大家猜猜它的名称。
教学内容
7、岩石、矿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让孩子经历调查研究活动,探究生活中、身边的岩石和矿物。
过程与方法:让孩子在经历查阅资料的活动过程中,增加对岩石、矿物用途的进一步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孩子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
难点
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作用。
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