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几种方法(案例解析) (2)

合集下载

会计实务所有折旧计提方法汇总(公式+例题)

会计实务所有折旧计提方法汇总(公式+例题)

会计实务所有折旧计提方法汇总(公式+例题)A.双倍余额递减法1、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若干年(当采用直线法的折旧额大于等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额时),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例题:某企业于1998年12月20日购置并投入使用一项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生产用固定资产,原价为4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12000元,在2001年12月30日按规定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元,在2003年12月28日将该固定资产变价处置,收到变价收入11000元(假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该固定资产经税务部门批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33%,要求:计算该固定资产每年的折旧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注:年折旧率=2÷5×100%=40%会计分录:①1999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160000贷:累计折旧160000②2000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96000贷:累计折旧96000③2001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57600贷:累计折旧57600④2001年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⑤2001年纳税调整时20000×33%=6600元借:递延税款66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6600⑥2002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27200贷:累计折旧27200⑦2002年纳税调整时10000×33%=3300元借:所得税3300贷:递延税款3300⑧2003年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27200贷:累计折旧27200⑨2003年纳税调整时借:所得税3300贷:递延税款3300⑩变价处置固定资产A、转入固定资产清理时借:固定资产清理12000累计折旧36800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贷:固定资产400000B、收到变价收入时借:银行存款11000贷:固定资产清理11000C、结转固定资产净捐益时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1000贷:固定资产清理1000B.直线法公式: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额÷12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

【会计实操经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解析

【会计实操经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解析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解析
(1)年限平均法——直线法年折旧率=(1一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直线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直线法折旧率的双倍去乘固定资产在每一会计期间开始时的账面净值,计算各期折旧额的折旧方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月折旧率注意:使用这一方法,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要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预计净残值)÷2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4)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这种方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每年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公式和实例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公式和实例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公式和实例固定资产折旧的公式:固定资产折旧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或直线法进行计算。

1.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按照资产使用年限的比例,每年计提相应的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其中,固定资产原值是指购置固定资产时付出的全部成本,预计残值是指固定资产在被报废或抛售后的估计价值,预计使用年限是指资产的使用寿命,通常以年为单位。

例如,公司购买了一台价值10,000元的机器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1,000元。

根据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固定资产折旧=(10,000-1,000)/5=1,800元因此,每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为1,800元。

2.直线法: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平均分摊到每年的使用期限内。

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例如,公司购买了一辆价值30,000元的车辆,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残值为5,000元。

根据直线法计算折旧:固定资产折旧=(30,000-5,000)/10=2,500元因此,每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为2,500元。

在实际操作中,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残值;2.根据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或直线法)计算每年的折旧金额;3.每年末将折旧金额计提到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账户中;4.根据折旧金额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在会计核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价值变化,帮助企业合理衡量固定资产的价值,并为企业的资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也是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必要操作,有助于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总结起来,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公式可以通过平均年限法或直线法进行计算,具体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残值来确定。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和会计要求,计提适当的固定资产折旧,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和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的几种折旧方法以及举例

固定资产的几种折旧方法以及举例

固定资产的几种折旧方法以及举例固定资产是指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长期资产,其价值在一定时期内会逐渐减少。

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减少过程,在会计核算中需要采用折旧方法来计算和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以及相应的举例。

1.直线法折旧直线法折旧是最常见的折旧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固定资产成本均衡地分摊到其预定使用寿命的各个会计期间。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举例:企业购买了一台机器,原值为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2万元。

根据直线法折旧方法,每年折旧费用为(10万元-2万元)/5年=1.6万元。

2.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认为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使用初期会快速减少,而后期减少速度会减缓。

常用的加速折旧方法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倍数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已计提折旧累计额)*2/预计使用年限举例:企业购买了一台设备,原值为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根据双倍余额递减法,第一年折旧费用为(20万元-0万元)*2/5年=8万元;第二年折旧费用为(20万元-8万元)*2/5年=4.8万元,以此类推。

年数倍数递减法: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已计提折旧累计额)*(年数倍数/预计使用年限)举例:企业购买了一辆车,原值为3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根据年数倍数递减法,第一年折旧费用为(30万元-0万元)*(5/15)=10万元;第二年折旧费用为(30万元-10万元)*(4/15)=6.67万元,以此类推。

3.存货量法折旧存货量法折旧是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或工作量计算折旧费用。

它适用于使用寿命不均匀或固定资产使用量有明显波动的情况。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每个计提周期的折旧费用=(单位数量的折旧费用×使用数量)/总量举例:企业购买了一套生产设备,以标准产能计算,使用寿命为5年,每年产能为5000件产品。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例题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例题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例题:折旧方法计算工式年限平均法①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原价×年折旧率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折旧率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年数总和法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率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的核心区别:双倍余额递减法=不断下降的余额×固定折旧率年数总和法=固定不变的金额×不断下降的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与尚可使用年限的区别:预计使用年限是指总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是指还可以使用多少年.比如一项固定资产总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0年,已使用3年,那么,他的尚可使用年限就是7年(10-3)小提示:1、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每期折旧额时,均需要考虑预计净残值;双倍余额递减法仅在计算最后两年的折旧额时考虑预计净残值。

2、上述工式均假设固定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

已计提的,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注①:平均年限法是直线法的一种直线法还有工作量法等只要是按照一定标准平均计提折旧就是直线法如果题目中出现用直线法算折旧,就等于是年限平均法。

例题:1、2011年1月1日购入一套设备,该设备成本为33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1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是( )元A、33B、27.5C、30D、362、某公司有汽车一辆,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该汽车原值为20万元,预计使用10年,每年行驶里程8000公里,净残值率为10%,当月行驶里程2000公里,该汽车的当月折旧额是()A 、0.45B 、0.56 C、0.5 D 、0.43、某企业2012年6月15日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37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为100万,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2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A、1200B、700C、600D、7404、某企业2010年12月4日购入一台设备,入账价值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0万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公式和实例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公式和实例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公式和实例固定资产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长期使用价值较高的资产,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年限的增加、技术的陈旧与设备的磨损而逐渐失去价值。

为了反映这种价值的流失,企业需要计提折旧费用,以平均分摊固定资产的原值。

1.直线折旧法直线折旧法是最常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根据这种方法计算折旧费用,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使用年限其中,固定资产原值是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时支付的直接费用,不包括与将来的维护费用相关的成本。

预计残值是企业估计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结束时,该资产的经济价值。

使用年限是企业估计固定资产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

举例来说,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设备,设备价格为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2万元。

那么,每年的折旧费用为:(20-2)/5=3.6万元这样,在5年的使用过程中,每年将计提3.6万元的折旧费用。

2.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一种递减法。

根据这种方法计算折旧费用,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率%+1)其中,折旧率是根据资产使用年限来确定的,折旧率是每年递减的。

举例来说,公司购买了一台车辆,车辆价格为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

折旧率为20%,那么,每年的折旧费用为:10×(20%+1)=12万元在5年的使用过程中,每年将计提12万元的折旧费用。

3.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适用于生产或商业设备这类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折旧费用与产量或产值之间存在明显关系的方法。

根据这种方法计算折旧费用,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总产量×实际产量其中,预计残值和预计总产量是预估的数值,实际产量则是实际生产情况下的数值。

举例来说,公司购买了一个生产设备,设备价格为30万元,预计总产量为10万件,预计残值为2万元。

2024年度实际产量为3万件,那么,该年度的折旧费用为:(30-2)/10×3=8.4万元以上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三种常见公式和实例。

会计实务:固定资产折旧四大方法详解

会计实务:固定资产折旧四大方法详解

固定资产折旧四大方法详解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四大类,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下面跟着小K一起来看看吧!一、直线折旧法,(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二、加速折旧法(1)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n*(n+1)/2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2)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月折旧率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扣除预计净残值,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净值降低到其预计净残值以下,即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分摊。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大全及例题解释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大全及例题解释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有四种方法:即直线法分(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分(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

就是说,在四种折旧方法中,企业可以自主选择。

不同的固定资产,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但是按照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种资产,一旦选定了某种方法,就不可以随意改变了。

确需变更,应视为会计政策变更。

企业为某一固定资产选择的折旧方法如与税法所许可的折旧方法不一致,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进行纳税调整。

1、年限平均法:(直线法)定义: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其中:予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100%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100%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年折旧额÷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优点: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各个时期使用程度和使用效率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

(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年度或月份提取的折旧额相等,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缺点:由于平均年限法只着重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长短,不考虑固定资产使用的强度和效率,因此,每期折旧费用总是相等的。

如果某一年使用率高,生产的产品产量增多,那么每一单位的产品分摊的折旧费用势必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就下降:反之,则上升。

所以用平均年限法分摊固定资产成本,看似各年平均其实并不均匀需要的满足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尤其忽略了折现因素,会给人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

二、、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所以优缺点一样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目的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固计使用寿命期内加快得到补偿2、年数总和法:定义:又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几种方法(案例解析)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x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月折旧率
 【例1】甲公司有一幢厂房,原价为5000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2%。

该厂房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1-2%)/20=4.9%
 月折旧率=4.9%/12=0.41%
 月折旧额=5000000x0.41%=20500(元)
 本例采用的是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特点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