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中国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汽车消费者,汽车市场需求量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576万辆,年增长3.4%。

虽然近年来汽车市场增速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其次,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动汽车产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汽车不断涌现,如吉利、长城等,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

同时,中国正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再次,中国汽车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从汽车整车制造到零部件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已经构建了规模庞大的汽车产业链。

中国不仅拥有数量庞大的汽车制造企业,还有大量的零部件企业,为整车制造提供支持。

同时,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也日益完善,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中国汽车行业加速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中国汽车企业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汽车出口大国。

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上逐渐受到认可,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然而,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加,中国汽车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在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之间实现平衡,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仍需加大力度。

同时,汽车技术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行业在规模扩大、产业发展、完整的产业链和与国际市场的对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

然而,仍需要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环保发展,推动中国汽车行业迈向更高水平。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分析【摘要】中国汽车产业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领域之一,研发国际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对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进行了全面分析。

首先介绍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研发国际化的必要性,并探讨了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的进展情况。

还分析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展望了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的前景,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强调了研发国际化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化领域的发展情况,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现状、发展、必要性、进展、挑战、应对策略、前景、建议、重要性1. 引言1.1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分析是对中国汽车产业在研发领域国际化趋势的深入探讨和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国际化研发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地。

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研发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急需加强国际化合作和创新能力。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的必要性凸显出来,只有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吸收国际研发理念和技术,才能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目前已取得一定进展,不少中国汽车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并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需要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

2. 正文2.1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国汽车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量和销量连续多年保持在世界第一的位置。

2019年,中国汽车产量超过了2500万辆,销量超过了2400万辆。

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令人瞩目。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主要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政府的支持政策。

汽车公告数据分析报告(3篇)

汽车公告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公告作为汽车行业的重要数据来源,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汽车公告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汽车行业及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我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汽车公告,包括汽车产品公告、企业公告、召回公告等。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汽车公告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以揭示汽车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汽车市场现状分析1. 汽车产销量根据汽车公告数据,我国汽车产销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增长5.4%和8.2%。

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201.9万辆和2203.7万辆,同比增长4.9%和8.3%。

2. 汽车产品类型从汽车产品类型来看,乘用车、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是市场的主力。

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占比最高,达到85.6%。

商用车产销量占比为12.4%,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比为2.0%。

3. 汽车品牌集中度汽车品牌集中度方面,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一定的集中度。

根据汽车公告数据,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分别为大众、丰田、本田、日产、吉利、长安、通用、上汽、福特和比亚迪。

这些品牌的市场份额之和达到75.4%。

四、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 汽车市场持续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2700万辆。

2.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

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占汽车市场总量的20%以上。

3.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明显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日益明显。

未来,汽车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中国汽车主力

中国汽车主力

中国汽车主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汽车消费、生产和技术创新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情况、相关政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情况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汽车工业逐渐发展壮大,逐步摆脱了对进口汽车的依赖。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了2520万辆,销量达到2550万辆,分别占全球总量的28%和30%。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外汽车厂商的积极参与。

大量跨国汽车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在当地设立生产基地,同时与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合作。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也提升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二、相关政策的推动中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就是《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旨在促进技术创新、提高汽车能源效率和环保性能。

该政策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

此外,中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鼓励车辆消费的政策,如汽车购置税减免、新能源汽车补贴等。

这些政策不仅刺激了汽车市场的需求,也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升级与转型。

三、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变革,中国汽车工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鼓励汽车企业投资研发与生产。

预计未来几年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不断增加,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2. 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中国汽车企业已经开始投资研发智能网联技术,并与科技公司合作推动行业发展。

3. 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中国汽车企业正积极推动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战略,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与判定标准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与判定标准

QBJW 001-01汽车产品质量检验与判定标准发布日期: 2019年月日实施日期:2019年月日工厂Plant更改记录1.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规范整车产品出厂质量检验项目、标准和检验方式,为编制检验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提供依据,保障出厂整车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和完善工厂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特制定本标准。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生产企业整车装配过程、质量监督抽查和整车出厂质量检验。

2.引用文件QBJW 201-01《汽车产品关键质量特性检验标准》。

QBJW 202-01《汽车产品重要质量特性检验标准》。

GFJW 901-01《汽车产品故障分类标准及故障汇编》。

GFJW 902-01《汽车产品缺陷分级标准及缺陷汇编》。

GFJW 903-01《汽车产品装调质量特性检验方法》。

3.术语与定义缺陷:不符合要求。

故障:指零部件或总成完全或部分失去了工作能力。

合格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不合格品: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关键质量特性:GB7258标准和其它国家强制执行标准要求的质量技术要求。

重要质量特性:GB7258标准未包含,但对汽车产品功性能和可靠性有影响的质量特性。

一般质量特性:关键和重要质量特性之外,企业内部在质量检验过程和市场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识别的质量特性。

4.标准内容4.1质量检验标准4.1.1关键质量特性检验标准关键质量特性检验标准执行QBJW 201-01《汽车产品关键质量特性检验标准》。

4.1.2重要质量特性检验标准重要质量特性检验标准执行QBJW 202-01《汽车产品重要质量特性检验标准》。

4.1.3一般质量特性检验标准关键和重要质量特性检验标准中未涉及的检验项目,由质量部门在相关的质量检验作业指导书中补充完善。

4.2建立质量检验流程由质量部门根据企业内部汽车产品生产制造工艺布局和产品特点,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质量检验流程。

4.3出厂产品质量检验4.3.1编制出厂产品质量检验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检验记录卡质量检验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检验记录卡(或流程卡)由质量部门依据本标准编制,其检验项目应包含QBJW 201-01《汽车产品关键质量特性检验标准》和QBJW 202-01《汽车产品重要质量特性检验标准》中涉及企业生产的所有车型相应的出厂检验项目;质量要求不得低于本标准。

汽车内饰塑料件质量提升及改善

汽车内饰塑料件质量提升及改善

汽车内饰塑料件质量提升及改善作者:黄宜广黄庆婷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04期[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持续壮大,我国汽车产业已日渐成熟,人们对汽车的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

同时,随着塑料产业日益发展,塑料制品不断增多,被广泛运用到汽车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汽车内饰注塑件生产存在质量问题。

需要通过不同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加以解决,提高汽车内饰注塑件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提升乘车人员舒适感及视觉感。

[关键词]汽车内饰注塑件;产品质量;质量缺陷;解决措施;PDCA。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4-0084-0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

除了传统功能标准外,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了汽车的乘坐体验、视觉效果等。

汽车内饰件具有耐油耐污、价格低等特点,是其它装饰材料无法比拟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汽车的商品价值乃至市场竞争力,在车型竞争、开拓市场方面占据核心地位。

为此,需要综合分析汽车内饰件注塑生质量问题,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质量缺陷,提高汽车内饰注塑件表现质量,不断增强汽车行业的竞争力。

通常所述的汽车内饰注塑件主要包括主副仪表板、车门内饰板、转向柱护罩、立柱饰板、侧围饰板等其他相关装饰部件等。

一般内饰件质量问题有缺料、毛边、缩印、变形、表面刮花、错漏装等。

一、针对经常出现的注塑缺陷主要可以实行以下解决措施1、缺料缺料是指料流末端出现部分不完整或一模多腔中某部分没有被填满,引发的原因较多。

原材料不具备较好的流动性,注射温度、压力也达不到相关要求,加上注射速度又不快,造成料流无法充满对应的型腔。

同时,熔料要在料筒加热作用下才能获取温度,预塑过程和熔料在进入浇口、型腔的时候,会产生摩擦,并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熔料温度也会不断升高。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选用那些流动性较好和性价比较高的塑料,也可以在塑料中添加适量的润滑剂,比如,硬脂酸,保证料流末端完整,一模多腔被充满。

中国汽车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汽车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汽车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我国汽车出口的发展现状1. 我国汽车出口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额为454.7亿美元,同比增长1.4。

我国汽车出口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已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主要出口国家与地区我国汽车出口地区主要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等地区。

其中,亚洲地区占据了我国汽车出口的绝大部分份额,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重要目的地。

3. 出口汽车品牌和类型我国汽车出口主要品牌包括一汽大众、上汽通用、长城汽车等国内知名品牌,同时还有一些国际知名车企在我国设厂生产后进行出口。

出口车型以乘用车和商用车为主,涵盖了轿车、SUV、客车、货车等多种类型。

4. 面临的挑战我国汽车出口面临着外部市场需求波动、贸易摩擦加剧、技术壁垒等多方面挑战。

另外,我国汽车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仍然相对较弱。

二、我国汽车出口的对策研究1. 加强市场调研,拓展出口市场针对外部市场需求波动的挑战,我国汽车出口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和政策环境,以便抓住市场机遇,拓展出口市场。

2. 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为了提高我国汽车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推动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

3. 优化出口政策,降低贸易壁垒面对贸易摩擦加剧的挑战,我国汽车出口企业需要积极争取有利的出口政策支持,同时与国际贸易组织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合作,降低贸易壁垒,为出口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4. 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营销推广,提升我国汽车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帮助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结语我国汽车出口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市场调研、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优化出口政策、强化品牌建设等对策的实施,我国汽车出口有望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实现全球布局,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中国汽车工业自从上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和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国之一。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了约 2569 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巨大,其中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购买汽车的经济能力,这进一步推动了汽车销售的增长。

其次,中国汽车制造技术日益提升。

中国汽车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许多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已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并将中国作为其全球研发中心之一。

中国汽车企业也在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提升汽车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

一些自主品牌如长城、吉利等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以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已开始在市场上推出,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再次,中国汽车工业的外贸出口也在增长。

中国汽车制造业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在汽车出口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汽车出口市场逐渐扩大,产品出口地区不断增加。

一方面,中国的汽车成本相对较低,具备一定的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的汽车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拉美等地区,同时还加大了对非洲、北美等市场的开拓力度。

最后,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随着汽车市场的饱和和竞争加剧,一些传统汽车企业面临着盈利能力下降的困境,需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转型升级。

另外,环保和安全问题也是中国汽车工业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控制尾气排放,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汽车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汽车的节能环保性能和整体安全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China Automotive Quality Research凯睿赛驰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目录CONTENTS质量表现排名Part 4项目输出&未来计划Part 5汽车质量调研结果Part 2项目介绍Part 1质量提升方向Part 3项目介绍问题敏感度低随机调研普通汽车消费者,该类消费者对车辆了解有限,对质量问题敏感度较低、质量问题发现能力不足,导致调研质量问题数量较少,无法暴露更多的质量问题,调研结果与车辆实际质量表现差距较大。

问题浮于表面仅对质量问题的“有/无”进行调研,并不对质量问题的发生背景进行深入询问,质量问题无法深入挖掘,对主机厂解决质量问题帮助较小。

问题数量导向对调研的质量问题数量进行简单的累加计算,并未对问题严重程度进行区分。

“行驶中爆胎”与“顶衬易脏”在质量问题数中均增加1个。

传统研究方法质量问题易感知对已发生投诉行为的用户进行调研。

该类消费者对汽车质量问题十分敏感,除投诉问题外,也更能暴露出其他质量问题。

问题深入分析对消费者反馈的质量问题,进行问题发生里程、问题发生位置、供应商等维度的深入挖掘及分析。

问题抱怨程度导向对受访者提出的质量问题进行抱怨态度的追加询问,可以更好的反应出消费者对于质量问题的态度。

问题导向性研究优势调研内容分析车辆质量现状,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

进行横向纵向质量对比,分析质量趋势,给予产品质量目标。

分析用户画像,挖掘用户需求,给予新车型开发建议。

收集车辆质量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质量问题收集车辆里程、油耗等使用参数,进行市场对比客观参数收集收入、学历、地区等用户属性,挖掘用户需求用户属性收集路况、乘员等用户使用习惯,并进行对比分析使用习惯收集用户购前性能需求,以及对本品的好感度,分析满意度用户喜好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CAQR )调研样本☐调研对象:车质网投诉车主☐抽样方法:车质网投诉平台定位车型,随机选取☐调查方法:电话访谈,平均访谈时间21分钟☐样本数量:超过2万个成功样本☐覆盖城市:261个城市(约占全国地级市的77%)☐品牌车型:涉及18个细分市场,53个品牌,共128个车型☐车辆版型:选择目前在售的一代车型进行调研研究(含中期改款FL、年度款)研究车型细分市场自主合资MPV轿车SUV皮卡小型轿车紧凑型轿车中型轿车中大型轿车小型SUV紧凑型SUV中型SUV中大型SUV新能源研究品牌及国别日系品牌——11个一汽丰田广汽本田一汽马自达广汽丰田东风本田广汽三菱东风日产江西五十铃东风英菲尼迪郑州日产长安马自达自主品牌——28个吉利汽车众泰汽车奇瑞汽车哈弗汽车SWM 斯威比亚迪汽车长安汽车北汽绅宝猎豹汽车上汽荣威北汽幻速东南汽车上汽名爵北汽威旺长城风骏上汽通用五菱北汽新能源江铃汽车上汽通用宝骏东风风光中兴汽车上汽MAXUS 东风风行黄海汽车广汽传祺东风启辰华晨中华江淮汽车韩系品牌——2个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欧系品牌——1个沃尔沃亚太德系品牌——6个一汽-大众北京奔驰一汽-大众奥迪华晨宝马上汽大众上汽斯柯达美系品牌——5个上汽通用雪佛兰长安福特上汽通用别克广汽菲克JEEP上汽通用凯迪拉克研究车型小型轿车自主吉利金刚上汽名爵3上汽通用宝骏310合资广汽本田飞度上汽大众Polo上汽通用雪佛兰赛欧一汽丰田威驰紧凑型轿车自主北汽绅宝D50比亚迪F3长安逸动东风启辰D60广汽传祺GA4吉利帝豪奇瑞艾瑞泽5上汽名爵6上汽荣威i6华晨中华H530合资北京现代领动长安福特福克斯长安福特福睿斯长安马自达昂克赛拉东风本田思域东风日产轩逸东风悦达起亚K3上汽大众朗逸上汽通用别克英朗上汽通用雪佛兰科沃兹一汽丰田卡罗拉中型轿车合资长安福特蒙迪欧东风日产天籁广汽本田雅阁广汽丰田凯美瑞上汽斯柯达速派上汽通用别克君威上汽通用雪佛兰迈锐宝XL一汽-大众迈腾一汽马自达阿特兹豪华北京奔驰C级东风英菲尼迪Q50L华晨宝马3系上汽通用凯迪拉克ATS-L一汽奥迪A4L中型SUV自主SWM斯威X7长安欧尚CX70东风风光580广汽传祺GS8哈弗H7众泰T600合资长安福特锐界广汽本田冠道广汽菲克Jeep自由光广汽丰田汉兰达上汽通用别克昂科威上汽通用雪佛兰探界者豪华北京奔驰GLC上汽通用凯迪拉克XT5沃尔沃亚太XC60一汽奥迪Q5中大型轿车豪华北京奔驰E级华晨宝马5系上汽通用凯迪拉克XTS沃尔沃亚太S90一汽奥迪A6L小型SUV自主北汽绅宝X35长安CS35PLUS东南DX3哈弗H2吉利远景X3江淮瑞风S3奇瑞瑞虎3上汽名爵ZS上汽通用宝骏510华晨中华V3紧凑型SUV自主北汽幻速S3比亚迪宋长安CS75东风风行景逸X5广汽传祺GS4哈弗H6吉利博越长丰猎豹CS10上汽荣威RX5上汽通用宝骏560合资北京现代途胜长安福特翼虎东风本田CR-V东风日产奇骏东风悦达起亚智跑广汽菲克Jeep指南者广汽三菱欧蓝德上汽大众途观L一汽丰田RAV4荣放一汽马自达CX-4MPV自主上汽通用宝骏730北汽幻速H3北汽威旺M20比亚迪宋MAX东风风行菱智广汽本田奥德赛合资上汽大众途安上汽通用别克GL6上汽通用别克GL8上汽通用五菱宏光皮卡—长城风骏5长城风骏6江淮帅铃江铃宝典江铃域虎7江西五十铃D-MAX江西五十铃瑞迈上汽大通MAXUS T60曙光黄海N2郑州日产锐骐中兴威虎新能源—北汽新能源EC系列北汽新能源EU系列北汽新能源EX系列比亚迪秦Pro新能源比亚迪宋新能源比亚迪唐新能源比亚迪元新能源奇瑞eQ1上汽荣威RX5新能源中大型SUV自主长安CS95哈弗H9众泰T700合资一汽丰田普拉多上汽大众途昂车辆信息质量问题性能关注用户信息使用问题交车问题外观内饰座椅配置影音娱乐发动机变速箱驾驶系统空调车门车灯外饰件内饰件玻璃车内气味座椅功能座椅本体安全带娱乐系统语音蓝牙刹车系统三踏板转向系统行驶系统轮胎噪声空调功能空调性能除霜除雾空调噪声三/四级问题点总数:本次调研问卷共计28个底层调研维度。

其中使用问题维度共涉及422个质量问题点,受访者回复质量问题点为339个,回复比例为80.3%。

静态部位动态部位一级二级故障类感知类故障问题:部件损坏、变形,或影响该部件正常使用的问题。

一般为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的问题。

-零件损坏-无法使用-功能失效-……感知问题:不影响正常使用,但会造成用户不好情绪的问题,例如异响、抖动等。

该类问题大多与车辆使用时间无关,可在上市前发现并改进。

-设计/标定-异响/声音大-装配/工艺-……核心定义直接调研质量问题数Numbers of Quality Issues车型出现的所有质量问题的数量,包含九大问题维度,以及两大问题分类。

单一车型质量问题数由该车型所有受访者提供的问题数平均得来。

计算结果质量负面表现Negative Quality受访者对于车辆全部质量问题的看法。

车型质量负面表现是该车辆发生的质量问题数,与用户对于其所有问题的抱怨系数综合得到的结论。

抱怨系数Complaint Coefficient将质量负面表现与质量问题数计算得来。

抱怨系数可以反应出消费者对车型全部质量问题的态度。

问题抱怨度Complaint Degree对受访者提出的质量问题进行关于该问题抱怨态度的追加询问打分。

打分区间为0到10分,0表示无抱怨,10表示极度抱怨。

同一问题、不同车型的问题抱怨度并不一致,计算时独立进行。

计算方法质量负面表现NQ质量问题数NQI÷=抱怨系数CC最终表现问题多少问题大小外观问题数……用户二质量问题数用户一质量问题数用户三质量问题数……求和均值外观抱怨系数×内饰问题数内饰抱怨系数×发动机问题数发动机抱怨系数×汽车质量调研结果【全市场】Top质量问题序号问题部位问题项问题分类选择占比1变速箱变速箱异响感知16.82%2变速箱换挡顿挫感知11.31% 3内饰车内异味感知9.89% 4发动机开空调后发动机没动力感知9.34%5驾驶系统轮胎缺陷(开裂/起皮/鼓包/爆胎等)故障7.69% 6驾驶系统转向系统异响感知7.66% 7外观前大灯不够明亮感知7.66% 8驾驶系统刹车异响感知7.43% 9发动机发动机异响感知7.09% 10驾驶系统车辆跑偏感知 6.15%序号问题部位问题项问题分类选择占比11驾驶系统减震异响感知 6.13% 12变速箱手动挡不易入挡/齿轮摩擦感知 5.97% 13外观车身锈蚀故障 5.94% 14发动机机油变化异常故障 5.78% 15发动机液体渗漏故障 5.64% 16驾驶系统底盘异响感知 5.55% 17内饰中控台异响感知 4.66% 18影音娱乐蓝牙无法连接故障 4.57% 19驾驶系统转向系统抖动感知 4.54% 20空调空调冷风不能达到期望温度故障 4.38%静态问题动态问题1.82 1.64 1.892.33 2.492.282.302.022.442.962.744.96行业平均轿车SUV MPV 新能源皮卡质量问题数——行业水平4.127.245.235.294.333.66轿车皮卡27%73%28%72%29%71%29%71%21%79%32%68%好差本次质量调研行业平均质量问题数为4.12个,其中故障问题占比27%,感知问题占比73%。

只有轿车市场单车质量问题数优于行业平均,皮卡在所有市场中表现最差,且皮卡的故障问题占比也是最高。

【行业】质量问题数故障问题占比感知问题占比10.22 9.18 10.68 12.81 13.4914.3714.2712.4115.2419.3217.2233.21行业平均轿车SUV MPV 新能源皮卡质量负面表现——行业水平24.49 25.9221.59 47.5830.7132.13抱怨系数较大MPV 皮卡行业平均质量负面表现为24.49,仅有轿车车型优于行业平均。

由于抱怨系数较大,MPV 与皮卡车型的质量负面表现较差。

新能源的抱怨系数为所有车型中最低。

【行业】质量负面表现抱怨系数5.945.995.906.575.876.070.580.390.12 0.400.350.710.560.790.24外观内饰座椅配置影音娱乐发动机变速箱驾驶系统空调质量问题数——问题部位静态维度1.80动态维度2.25问题数相对较多但总体差距不大动态部位将质量问题按发生部位进行划分。

驾驶系统、发动机、外观位列质量问题数前三名。

动态相对静态的质量问题数较多,但动静态的差距不大。

【各部位】质量问题数3.232.330.66 2.05 1.964.493.904.481.39外观内饰座椅配置影音娱乐发动机变速箱驾驶系统空调质量负面表现——问题部位静态维度10.23动态维度14.26负面表现较差动态部位三个各部位的质量负面表现排名相比质量问题数发生了变化,变速箱从第四名,顶替外观上升到第三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