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学弈》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学期 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学期  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原 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 而取义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不能同时
译 文
都得到时,我选择熊掌而舍弃鱼。生命是我所想 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生命和正义不能同时
都得到时,我选择正义而舍弃生命。
你 知 道 之 的 不 同 意 思 吗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正在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 问是什么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一些。”(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 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 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惟弈秋之为听。 3.一人虽听之。 4.思援弓缴而射之。 5.虽与之俱学。 6.弗若之矣。
“之”在这里有4种不同的意思。有的相当于 “的”作用,如:例1和例2中“之”相当于 “的”的作用;有的指某件事情,如:例3中 “之”指“弈秋的教导”;有的指某种事物, 如:例4中“之”指“它”,即上文的鸿鹄 天鹅;有的指人物,如:例5和例6中的“之” 指他,前一个人,即专心听弈秋教导的那个人。

学弈两小儿辩日教案

学弈两小儿辩日教案

学弈两小儿辩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章;(2)理解并掌握《学弈》中的“专心致志”和“治理国家”的道理;(3)理解并掌握《两小儿辩日》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通过举例、讲解等方法,向他人阐述文章中的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文章;(2)理解并掌握两篇文章中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理解《学弈》中的“专心致志”和“治理国家”的道理;(2)理解《两小儿辩日》中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章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两篇文章中的道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内容;(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词典,辅助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阐述文章中的道理;(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指导;(2)教师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深入阐述文章中的道理。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2)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将两篇文章朗读给家长听,并背诵;2. 请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举例阐述文章中的道理,并与家长进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学生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学生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空间。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言文两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翻译《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理解其大意,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班级展示等环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中领悟道理,培养热爱学习、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翻译《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理解其大意。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文言文原文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尝试翻译全文。

3.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翻译和理解,探讨有争议的部分,并总结小组的学习成果。

4.班级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班级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

5.拓展延伸:教师提供类似的文言文篇目,学生自主阅读并翻译,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展示、自主学习等方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等多种手段相结合。

3.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师设计的针对性练习,如翻译句子、填写表格等。

2.作业:学生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如阅读类似的文言文篇目并翻译、总结课堂所学等。

3.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演示文稿、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背景。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_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_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本文是关于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三、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

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寻找节奏1、自由读,学生提出学习困难:不好读;读不懂2、老师逐句领读。

(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速度,准确处理轻重音和语调。

《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学弈》教案

《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学弈》教案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学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小儿辩日》。

(2)能够理解《两小儿辩日》和《学弈》的文意,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学会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式、修辞等方法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小儿辩日》。

2. 理解《两小儿辩日》和《学弈》的文意,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 学会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故事中道理的理解和领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课件。

2. 相关文言文资料或故事。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读并熟悉课文。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查找生僻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师通过举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情感教育:(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

(2)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模拟古代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熟读成诵: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次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节奏的训练,提高记忆力。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 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 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14 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安排了《学弈》《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这两篇文言文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虫所蕴涵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些启发。

二、教学目标1.会写“援、俱”等4个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4.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三、教学重点1.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四、教学难点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五、教学准备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课文朗读配乐。

2.准备字理识字微视频。

学生:1.搜集孟子、孔子的资料。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说说课文的意思。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活动1 看图猜题1.出示两个人对弈的图片。

(1)你能结合画面内容,给图片拟个题目吗?(2)相机板书:对弈。

(3)学习“弈”的意思:下棋。

2.出示带有老师的课文插图。

《(学弈)(两小儿辩日)》教案【】

《(学弈)(两小儿辩日)》教案【】

《学弈(两小儿辩日)》word版教案【可编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学会对比阅读,找出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2)懂得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学会对比阅读,找出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原文及译文。

(2)生字词列表和相关解释。

(3)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板书重点。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查阅生字词,了解词语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主题和寓意。

3. 对比阅读:(1)让学生找出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2)讨论两篇课文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对比阅读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篇课文。

2.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3. 总结两篇课文的寓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文言文学弈《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学弈《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

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初步阅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1、读题,引用古诗解题:锄禾日当午、白日依山尽。

日,是太阳的意思。

2、题意。

二、探究阅读方法1、读这篇课文遇到什么困难?⑴很难读。

⑵有些词语很难理解。

2、你用什么方法解决?3、归纳总结学习本课的有效方法:⑴多读几遍。

⑵联系上下文、结合书上注释理解。

三、初读课文1、学生阅读课文。

分两步解决问题:⑴结合注释读明白。

⑵理解大意读通顺。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阅读。

3、检查学生初读情况:⑴生分段读古文、说古文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
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从理解课文方面来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

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相关链接
1.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

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

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其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

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著作有《孟子》。

2.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其学以仁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

“仁”的思想的强调,表现了对一般人的重视。

自汉以来,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极大。

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

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3.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

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误差、错觉。

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

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

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

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

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同时,在
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形近字组词。

俱()援()盂()弈()惧()缓()孟()奕()二、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2)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
三、翻译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
2、为是其智弗若与?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不能决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品质。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①并壳入口。

②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A我非不知,并壳者,③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B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④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连同。

②有的人。

③想要。

④因为、由于。

(1)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句子的意思。

A
B
(2)本文对你的启发,可以用《论语》中的句子来说明。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人不学而不蕴,不亦君子乎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学奕》这篇文言文讲述了关于学习的问题,告诉我们学习要。

我们曾学过的《论语》也有关于学习的论述,请写出其中的两则。

(1)
(2)
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形近字组词。

俱(俱乐部)援(援助)盂(盘盂)弈(学弈)
惧(惧怕)缓(缓慢)孟(孟子)奕(神采奕奕)
二、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全神贯注)
(2)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开开心心)(平平安安)(红红火火)
三、翻译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四、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弈秋的教导)(天鹅)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前一个人)(前一个人)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告诉我们(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3、孔子不能决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实事求是)的品质。

五、(1)A。

我不是不知道,要将壳脱去,想脱去但是太热了。

B.菱角生于水中是一种土特产,由于你逞强,不懂就装懂才这样的。

(2)A
六、专心听讲(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