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名人故事
茅以开励志的故事

茅以开励志的故事
茅以升是我国建造桥梁的专家。
他小时候,家住在南京。
离他家不远有条河,叫秦淮河。
每年端午节,秦淮河上都要举行龙船比赛。
到了这一天,两岸人山人海。
河面上的龙船都披红挂绿,船上岸上锣鼓喧天,热闹的景像实在让人兴奋。
茅以升跟所有的小伙伴一样,每年端午节还没到,就盼望着看龙船比赛了。
可是有一年过端午节,茅以升病倒了。
小伙伴们都去看龙船比赛,•茅以升一个人躺在床上,只盼望小伙伴早点儿回来,把龙船比赛的情景说给他听。
小伙伴们直到傍晚才回来。
茅以升连忙坐起来,说:“快给我讲讲,今天的场面有多热闹?”小伙伴们低着头,老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秦淮河出事了!”“出了什么事?”茅以升吃了一惊。
“看热闹的人太多,把河上的那座桥压塌了,好多人掉进了河里!”
听了这个不幸的消息,茅以升非常难过。
他仿佛看到许多人纷纷落水,•男的女的老的小的,景像凄惨极了。
病好了,他一个人跑到秦淮河边,默默地看着断桥发呆。
他想:我长大一定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永远不会倒塌!
从此以后,茅以升特别留心各式各样的桥,平的,拱的,木板的,石头的。
出门的时候,不管碰上什么样的桥,他都要上下打量,仔细观察,回到家里就把看到的桥画下来。
看书看报的时候,遇到有关桥的资料,他都细心收集起来。
天长日久,•他积累了很多造桥的知识。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成为一个建造桥梁的专家。
茅以升立志造桥故事(精选)

茅以升立志造桥故事(精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造桥被视为一项崇高的工程,它代表了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茅以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桥梁工程师、黑龙江省人。
他投身桥梁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桥梁设计和修建。
他的先进思想和勇于开拓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桥梁工程师。
本文将介绍茅以升的传奇人生和他创造伟大工程的故事。
茅以升出生于1901年,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他没有接受到什么好的教育。
但茅以升很有自己的想法,他总是在想着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他之所以选择了桥梁工程这个行业,是因为他认为桥梁是连接人们之间的纽带。
他希望自己通过桥梁的建设,能够为人民做出一份贡献。
茅以升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一个工地上当过工人。
在那里,他学会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并且认识了很多同行。
他很快就成为了工头,并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他首次参加桥梁设计是在1923年,当时他年仅22岁。
虽然缺乏工程技术的经验,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天分和勤奋,成功地设计出了第一座桥梁,那是一座120米长的吊桥。
茅以升的桥梁设计不仅实用,而且艺术。
他总是追求卓越,把桥梁设计当成一门艺术。
他喜欢用简单的线条和明快的颜色来展现桥梁的结构。
他经常说,桥梁不仅是给汽车、火车和行人通行的设施,更是建筑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
他的理念得到了当时工程界的认可和推崇。
茅以升的一生中,最著名的成就就是设计和建造哈尔滨大桥。
哈尔滨大桥是一座跨越松花江的桥梁,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公路桥梁。
设计和施工过程非常艰苦和危险。
茅以升亲自到工地上察看和监督工作,并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最终,在1936年,哈尔滨大桥成功建成,成为了当时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
哈尔滨大桥建成之后,茅以升又先后打造了《大兴安岭公路的设计方案》和《黑龙江省桥梁设计规范》等一系列成果。
这些成果标志着茅以升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桥梁设计和施工领域的领军人物。
茅以升并没有因此停止他的探索和创新。
志者事竟成的事例50字

志者事竟成的事例50字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
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就是他设计的。
茅以升十一岁那年的端阳节,南京秦淮河上举行热闹非凡
的龙船比赛。
他和小伙伴约好,一块儿到河畔看个痛快。
但不巧得很,
头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里。
端阳节一天,茅以升身子躺在床上,心儿却飞向了秦淮河。
他多么羡慕自己的小伙伴啊!
晚上,小伙伴回来了,一个个无精打采,眼泪盈眶。
茅以
升很是奇怪,一问才明白,原先秦淮河上出了事。
由于看龙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桥的古老拱侨给挤塌了,许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
这太不幸了。
茅以升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好半天才说出
一句话来:“我长大了必须要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
从此,茅以升的头脑几乎被桥占据了。
他出门只要见到桥,总要上上下下看个仔细;读书读到有关桥的资料,就立即将其抄在本子上。
他收藏的各种桥的图画、照片,更是数不胜数。
因为这个,他还得了个“小桥迷”的绰号呢!
志者事竟成的事例50字
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此刻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
小贝从3岁就开始踢球,尽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练”球,但父亲一向苦心培训他,顽皮的他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常规“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
总是赢到零花钱的小贝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经典故事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经典故事
茅以升是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在桥梁工程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和成就。
他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关于他设计的广东江门长江大桥的施工问题。
当时,江门长江大桥的施工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主要是由于江门江的潮汐和潮汐涌的原因,导致施工困难重重。
很多专家都表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但茅以升坚信自己的设计。
他经过精确计算和深入研究,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
他设计了一种独特的施工方法,利用了潮汐和潮汐涌的力量,将桥梁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首先,他利用潮汐涌的力量使桥墩沉入河床,然后再利用潮汐的退潮将桥梁的桥面连接起来。
这个方法不仅解决了施工问题,还大大减少了施工时间和成本。
最终,江门长江大桥成功建成,成为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工程,茅以升也因此成为了国内外著名的桥梁专家。
茅以升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就能够创造奇迹。
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的爱国故事

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的爱国故事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美国有些人劝他留在美国,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的爱国故事,相信你们有兴趣!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的爱国故事1937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的铁路桥通车。
眼见着列车从桥上飞驰而过,茅以升心中涌起无比自豪,那造桥的日日夜夜又闪现在眼前。
茅以升是1933年8月辞去北洋大学教授工作,南下杭州开始建钱塘江大桥,着手大桥设计。
1935年4月,正式动工。
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大桥建成,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他以水治砂,用高压水枪冲开江底坚硬的泥沙层,解决打桩困难,由一天只能打一根增至一天打30根。
他用“沉箱法”,克服水下施工水流急的困难;用“浮运法”,利用江潮涨落将巨型钢梁运到江心安上桥墩,前后共攻克80多个难题。
工程进行到最紧张阶段时,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多次狂轰滥炸,工程始终没停,反而加快了。
铁路桥的提前通车为支援上海保卫战作出贡献。
11月17日,公路桥又正式开通,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公路两用桥诞生,耸起铁路桥梁史上一个里程碑,当时每天乘船逃难的人多达数万,公路桥一开通,从早到晚,桥上拥挤得水泄不通。
然而,就在开通的前一天,茅以升接到密令,最高当局要炸钱塘江大桥5自己造的桥要自己炸,数万人的心血毁于一旦,他心中十分难过,而且铁路桥通车才仅仅三个月暇,他服含泪花、心如刀绞地说:“这真比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还不忍下手啊!”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茅以升知道,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造桥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炸桥为阻挡日寇的侵略铁蹄。
当晚,在茅以升的指导下,埋放炸药忙了一个通宵,全部到位。
也就是在公路桥通行的当天,桥下已埋下炸药,只不过对外严加保密,以免过桥群众惊慌。
茅以升立志造桥故事通用版

茅以升立志造桥故事通用版莫以升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桥梁专家之一,他所从事的桥梁建设遍及全中国,参与设计和建造的桥梁总长度达到数百千米。
但事实上,他并非出生在一个良好的条件下。
本文将介绍一个茅以升立志造桥的故事,并阐述他的成长历程和为之奋斗的动力。
茅以升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县一个贫穷家庭。
在童年时期,战火肆虐,流离失所使他不得不离开家乡。
在流浪过程中,他面临着生存的压力,但从未放弃过对未来的向往。
根据相传的故事,当他在慕名来到北平(今天的北京)时,他看到了一位外国大人骑着自行车过桥,但桥梁上人行道没有任何保护栏杆。
当时茅以升还不识字,但他留意到此桥的著名建筑师的名字是美国工程师Lindon Bates。
进入北京大学后,茅以升一直对工程学感兴趣,他开始研究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并阅读了Lindon Bates所编写的《桥梁工程》一书。
1946年,茅以升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
在大学期间,他对桥梁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兢兢业业、努力学习,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在毕业之后,他受到了毛泽东的委任,担任中国公路桥梁建设的总工程师。
在这个职位上,他设法把自己的才能和经验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并对道路和桥梁的建设规模做出了贡献。
茅以升的最高峰是两座桥梁,一座是建在雅鲁藏布江上的桥,另一座是跨越松花江的桥。
这两座桥的建造是对中国桥梁工程的一次重大突破,茅以升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这些工程不仅在技术上超越了过去面临的任何挑战,而且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仍是绝无仅有的设计和施工工程。
那么,茅以升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当他开始专注于桥梁建造时,他发现每个桥梁都有一个独特的挑战,他意识到他必须了解多领域知识。
茅以升走访了世界各地,研究不同区域的建筑标准和装备,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了解了各种桥梁的结构和材料,学会了修建桥梁所需的协调和团队合作技能。
此外,他很快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难题:金融资助。
他开始致力于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与商人、政治家和热心人士合作,克服了这一障碍。
茅以升的故事

茅以升,原名茅以升,字子乔,号石泉,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他是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茅以升生于1896年,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的父母非常重视他的教育。
在他的父母的影响下,茅以升从小就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擅长数学和物理。
在当时的中国,这些科目对于一个男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培养一个人成为工程师的基础。
茅以升在完成中学学业后,赴美国留学。
他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了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在美国求学期间,茅以升接触到了先进的桥梁设计理念和技术,这对他后来的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0年,茅以升学成归国,开始了他在桥梁领域的事业。
他首先在上海建立了一座公路桥,这是中国第一座由西方工程师设计的桥梁。
这座桥梁的成功建设,标志着中国桥梁事业的起步。
此后,茅以升先后主持或参与了众多重要桥梁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
茅以升不仅在桥梁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他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并参与创建了清华大学。
在教育工作中,茅以升倡导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
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民生问题,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茅以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他的精神品质和崇高品德,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范。
他的一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辉煌的篇章。
然而,茅以升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他在桥梁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
他的坚韧不拔和毅力,成为了中国科技界的楷模。
茅以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他的精神品质和崇高品德,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范。
他的一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辉煌的篇章。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发明家成长故事_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

1896年1月9日,茅以升出生于江苏镇江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的祖父茅谦是我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水利专家,著有《水利刍议》等书。
祖父所开创的墨儒家风,对童年、少年时代的茅以升产生了直接影响。
母亲则是茅以升的“首席教官”。
茅以升的母亲韩石渠,虽然没有上过学,但自从进入茅家后就刻苦自学,经过许多年的积累,便有了相当的文化修养。
她学文化,是为了准备教子成才。
茅以升母亲特意在门前河边修筑了个小平台,夏天有石凳,冬天放木椅,小以升每天一大早就起床,洗好脸后就来到河边背诵诗词文赋,不到几岁就装了半肚子文章,亲友们都夸他是个小秀才。
熟读勤背,不仅让小以升的智力得到了最充分的开发,还有效地增强了他的记忆能力。
有一天,爷爷要抄汉代大学者班团的《东都赋》,有意叫孙儿为他研墨。
祖孙俩一个端坐着抄写,一个站在一旁侍墨,爷爷边抄边吟诵着那赋文,孙儿边看边听边默记着那字句,等爷爷抄完搁下毛笔时,孙儿竟然背诵起来:“万乐备,百礼暨(lì),皇欢浃,群臣醉,降烟煜(yūu),调元气……” 这下可把爷爷给惊呆了,他没想到孙儿的记性这么好。
爷爷心里乐开了花,决定奖赏他。
元宵节到了,家家户户的孩子都玩灯,祖父就送给孙儿一只灯。
这只灯不是一般的照明灯,也不似那普通的彩花灯,而是一只巧妙异常的“走马灯”。
“呀,这个灯真的会走啊!” 小以升对着灯仔细瞧着,越瞧越觉得奇怪。
“为什么会走呢?” 他提着灯去问爷爷了,爷爷把“走” 的原理跟他细细讲了,小以升认真地听着,不住地点头,而后再仔细观察、思考,竟然从中悟出“科学” 意趣来。
除了爷爷,就数三叔令他难忘。
茅以升10岁生日那天,三叔过来看他,抚摸着他的头,带有几分神秘和夸耀的神情逗他:“给你一样好东西,要不?” 说着就从衣兜里拿出一本地图册。
小以升接过去只看了一眼,是本没有着色的世界地图册,当时并没有特别的兴趣,也就礼节性地说了声“谢谢”。
三叔发现他似乎兴趣不大,就大声叮嘱:“以升,你好好看一看这本书吧!在这里面,你可以看到好大的世界呢!” 过后,他翻开地图册,果真越看越动心,越看越兴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我国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名人故事
1989年11月12日,我国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茅以升是江苏镇江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工学博士学位。
他1920年回国后,曾任河海工科大学、天津北洋大学校长。
1933年至1937年,他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铁路大桥——钱塘江大桥。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唐山工学院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
他1949年出席中国长、 30建筑从技术上作了总结。
他主持铁道技术研究所和铁道科学研究院长达30年之久。
为我国铁路运输生产建设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