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读后感3000字
尘埃落定读后感模板(三篇)

尘埃落定读后感模板尘埃落定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小说,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描绘了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和令人动容的故事情节。
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
首先,这部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是主人公的形象。
他是一个年过五十的中年男人,经历了职业的高峰和失意的低谷,也经历了家庭的起伏和生活的波澜。
他的思考和感悟带给我了很多启发。
他漫长的人生旅程中的一次次选择和抉择,使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他的苦苦追求和迷茫,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尊重和关注。
在他的人生的末尾,他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认识到了生命的宝贵和短暂,学会了珍惜眼前的一切,包括自己和身边的人。
其次,小说的情节设置也很引人入胜。
作者以一个寻找真相的故事为线索,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背后的秘密交织在一起,让人读来如痴如醉。
小说的情节设计非常紧凑,每个情节都引人注目,引发了我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
作者以精妙的叙事技巧和细腻的描写,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挣扎和激情。
小说以寻找真相的线索为引子,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真实。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明白了生活不仅仅只有黑白之分,还有无数的灰色地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权衡。
最后,这本小说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令人深思。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故事,让我产生了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思考,传递出许多关于人生和存在的哲理。
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权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追求,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
此外,小说中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的辩证关系,让我明白了人性的本质是复杂而多元的。
这些价值观和思想内涵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也让我对自己和他人更加关注和尊重。
总的来说,尘埃落定是一部充满思考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生命旅程和经历,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无常。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和令人动容的故事情节。
尘埃落定读后感优秀范文(优质5篇)

尘埃落定读后感优秀范文(优质5篇)1.尘埃落定读后感优秀范文第1篇这本在我书架上躺了很久的《尘埃落定》,终于在这个暑假中“尘埃落定”了。
曾记得在区里的一节语文公开课上有一位老师用阿来的这篇《尘埃落定》作为导入,上了一节关于科幻小说的课。
所以,印象中,一直以为《尘埃落定》是一篇曾经获得过矛盾文学奖的科幻小说。
直到读了后,才纠正了我这个错误的认知。
事实是,《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曾经是杂志《科幻世界》的主编,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小说中出现了对巫术、预言等情节的大量描写,使小说带上了一点魔幻的色彩。
比如,土司太太嘬着嘴,尖着手指,“咯吱咯吱”吃老鼠的声音成为“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噩梦;“我”穿着从死囚身上扒下来的衣服,满足了它在世间行走的愿望,最后,哥哥穿着它被人杀死……这些描写也让小说具备了超越世俗生活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部兼具通俗性和传奇性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为我们奏响了一首独特异域风情中亲情、爱情、友情的交响曲。
在这部荡气回肠的家族史诗中,作者以一个“傻子少爷”的眼光见证了以麦其土司为代表的土司制度的兴衰史,也在“傻子少爷”不停的追问“我是谁”“我在哪儿”中,传达出作者对普通人在历史巨变中将何去何从的拷问。
土司,作为西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部落的头目,虽然他们的头衔是中原的皇帝给的,但他们实行“世袭制”,管辖“东西三百六十里,南北四百一十里的地盘”,拥有广袤的土地,自己的军队和为自己服务的活佛、喇嘛等宗教僧侣阶层,以及大批的奴隶,无尽的财富和至上的权利,他们是逍遥在正统王权之下的小土王。
作者以其轻巧活泼而富有魅力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藏族地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这些雄踞一方的土司们,都曾坚定地相信这高高在上的土司之位会千秋万代地传下去。
可当历史的巨轮滚滚而来时,那些连同所有人在内的巍峨官寨轰然倒塌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所有的新仇旧恨,落寞繁华都化作一粒尘埃,在飞跃落定之间见证一个时代的落幕。
《尘埃落定》读书感悟五篇

《尘埃落定》读书感悟五篇《尘埃落定》读书感悟1得也好,失也罢,富也好,贫也罢,天才也好,傻瓜也罢,不管茫茫人海中的你曾经多么辉煌,也不管你曾经多么惨败,总有一天,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化作浮云,一切都会尘埃落定。
没有谁会想到一个世人眼中的由汉人和麦其土司醉酒后生下的儿子——傻子,每天起床总会问两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却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什么都看得见,不仅今天,明天也看到了”,常常道破天机。
而他的父亲——麦其土司,是皇帝册封的辖制数万人众的土司,是一个贪恋、占有欲强的王者,为了不让其他的土司发展壮大,不顾喇嘛们的阻止,靠黄师爷引进的致富,成为最强的土王,为了一个漂亮的女人,不顾后果,杀了他那世世代代忠诚如一的头人查查,还放过他的家人,引来他的孩子的复仇……他的哥哥,因为他傻,所以爱他,怜他,当然,也因为他傻,所以没有像别的土司家庭一样,为了继承土司之位而不顾兄弟之情,残杀同脉骨血,但,他始终为了继承土司之位而奋斗。
土司们的官寨是一个个浓缩相连的世界,贪欲、阴谋、争夺、猜忌在其间纠积弥漫,处于政治漩涡的权贵们始终无法从盛世之梦中清醒过来,更有一些自作聪明的权贵们为了毫无意义的事而用那“傻呼呼的劲头”费尽心机。
而作为傻子的他,心底一片光明,早早地明白金钱、势力,不过过眼云烟,老一辈源用的制度早已不再适用,因此,他的思想脱去了矫情与虚伪,比其他的藏民更加超前,更加纯净,如同高空中的流云,没有一丝杂质。
《尘埃落定》读书感悟2欲望起尘埃,时间归罗定。
在喧闹人世,我们是如阿来《尘埃落定》中的主人公一般做一个聪明的“傻子”还是让自己的聪明展现出来呢?我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
但于我而言,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远比“深藏不露”要来得更有意义。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但机遇往往给了有准备的人,而有准备的人无疑是聪明人,而非隐藏自己聪明的“傻子”。
一个人遮遮掩掩,不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示人,而是整天装疯卖傻,那么这个人得到他人欣赏而遇见机遇的机会微乎其微。
尘埃落定读后感范文(四篇)

尘埃落定读后感范文好久以前就看完阿来的《尘埃落定》了,断断续续有过不少感触,今天把这些零零碎碎的感触用文字总结起来,也算是让那些感触“尘埃落定”吧。
尘埃无论飞得多远,终究会落下。
遥远的青藏高原,神秘的血域之巅,文明与蛮荒共存。
亘久的土司制度,强大的麦其家族,一个傻瓜少爷,一段苍凉的梦境,诉说着一段尘缘历史。
着笔于历史,小说带有很浓重的历史味道。
在书中的土司时代,人与人之间,主子与下人的关系非常明显。
土司占有着自己土地上的一切,人与财富。
有自己的行刑人,有自己出口就是法律的权力。
然而,这毕竟是末代的土司,外来势力非常明显。
罂粟的引进,正是麦其土司发达的关键。
而这关键人物却是黄特派员,国民政府的省特派员。
黄的想法是扶助一个土司,这个幸运人就是麦其土司。
通过黄特派员我军事支持,麦其土司得到了现代军火,也得到了现代军队,因而在与其他土司的战争中,轻易取胜。
这个黄特派员的到来,理由却是过于简单,作为土司的麦其,因为要报一个小仇,一个家奴的背叛。
黄与麦其的结合,虽然理由简单,却很符合实际。
土司要成就成土司的权威,却又没有必要的实力。
历史是最强大、最有力的推动者。
末落的土司制度,无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如何飞扬,终将落定于历史的净地上。
风起云涌,尘起尘落。
正因为有一个高潮,也就必然有低潮的来临。
解放军的脚步响起的时候,麦其家也就到了消亡的时候。
局部来交待整体,整个西藏也就随之解放。
当麦其土司的傻瓜少爷,最后死于仇人刀下。
当身体变冷、当血变黑的时候,所有这个世界就从少爷的视角消失,尘埃最终落下。
土司制度连同土司的官寨轰然飞上天空,扬起漫天的尘埃,然后徐徐落下。
那伴随着的一切野蛮,生活在土司阴霾下的尘俗人物,也像那漫天的尘埃一样徐徐落定,大地重归于安静、平和。
小说的主人公,麦其家的二少爷,是个傻子!傻子,傻子却最终做了许多当时公认的聪明人都做不出的事!傻子有福,不用像自认为聪明人的人们那样担惊受怕;不用一辈子活在自己的计谋和别人的阴谋里;他不用被人时时提防。
《尘埃落定》读后感

《尘埃落定》读后感《尘埃落定》读后感「篇一」一读这本书,仅仅是一时的冲动,只是背后还有着永恒的感动。
在高考前的第N 天,心突然迷惘起来,失去了自己的方向。
我寻找着自己,摸索着道路,想找一个出口让自己冲出这‘围城‘。
不知怎的就突然想看这本书。
于是,便开始向身边的朋友去借,借了一两天,结果却令我失望。
在我将要放弃看着本书的时候,辉哥把这本书给我借来了。
据说是在一个很远的图书社借的,他打听了几天才借到这本书,只想在这里对他说,辉哥,谢谢你。
二在刚翻前几页时看到对这本书的介绍:阿来,藏族人《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心中不由一怔,不,应该是两次,一直都很喜欢藏族人,觉得他们都是那样的纯洁,他们住在西藏,守侯着美丽的布达拉,守侯着洁白之神,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到西藏去感受那里的美,在那悠远的天空下,为自己的灵魂找一片净土,找一个守护灵魂的天堂,再一看是获茅盾文学奖,就更欣喜三《尘埃落定》写的是我由一个傻子变成一个聪明人的故事。
本故事大约发生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写西藏土司制度瓦解之前他们做的事情。
感觉我的转变过程就象是一个人从童年走到成年,一个慢慢长大的过程。
小孩子说的带稚气的话语在大人们眼中只是一个傻子说出来的,一些真实都被当作愚蠢,一些谎言都被当作经典,当成聪明人说的话。
我在成长过程中,渐渐明了事理,只是仍然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仍然别人当成傻话。
是的,在我还只是一个傻子时,哥哥是那样的疼爱我,并且不会担心我会和他抢土司的位置,只是随着我慢慢的聪明起来,他便开始成为我的敌人,时刻提防着我。
或许,那一些成熟的人总喜欢关心那些思想还幼稚的朋友,关心着他们,照顾着他们,只是当这些孩子长大了,他们也不在会有兄长似的照顾。
没有变的是自己的真实,坦诚,变化的是别人对我的看法,也曾尝试过沉默,只是自己想对这个世界的抗争,想用沉默抗争所有的假恶丑,我宁愿不说话也不愿说违心的话,或许一些孤独的人总喜欢沉默。
一直苦于找不到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其实是自己缺少沟通,只是虽然沟通能解决问题,但孤独的人不愿说出违心的话来。
《尘埃落定》读后感6篇

《尘埃落定》读后感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研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search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尘埃落定》读后感6篇写好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启发他人的思考和理解,读后感是一种阅读的反思,让我们在书中找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尘埃落定》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尘埃落定读后感(通用10篇)

尘埃落定读后感尘埃落定读后感(通用1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尘埃落定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尘埃落定读后感篇1《尘埃落定》是阿来1998年发表出版的,这部作品讲述了藏族的土司制度的兴衰历程,具有很高的藏族历史文化价值,并且带有浓厚的科幻色彩。
这部作品有很多处都描写了麦琪土司的二儿子与侍女的情节,有些地方描写得比较露骨,而有些地方则写得很含蓄,但是看起觉得很可笑,因为能把那样的情节写得那样的和谐。
麦琪土司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麦琪土司与藏族女人所生,英武彪捍、聪明勇敢。
二儿子是麦琪土司酒醉后与一个汉族女人所生,但是二儿子却是个“傻子”。
但文章中却多次描写“傻子”少爷与侍女桑吉卓玛的情节,作者为什么要在小说中多处描写?(一)二儿子刚生出来的时候,就被人认定为“傻子”,但是结合他后来的表现,他这个“傻子”在关键时刻可比聪明人有智慧。
比如麦琪土司在麦琪的辖地的边界上修了很多的堡垒,他问他的大儿子为什么在边界上修这么多的堡垒,他大儿子没有回答正确。
但是二儿子却回答正确了,说是为了存储粮食,在这一点上,麦琪土司也解释不清楚。
我觉得作者需要用那样的方式来告诉人们,他们眼里的“傻子”可不傻啊。
因为真正的傻子是不会做那样的事的。
(二)小说中第一次描写“傻子”少爷与侍女是在二少爷15岁的时候,这种事情也是男人懂事、成熟的标志吧。
因为小说是通过二少爷的眼睛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的,二少爷则是小说的主线,也是他见证了藏族土司制度的兴衰历程,到民国时期的尘埃落定。
因此故事也从二少爷开始懂事的时候写起。
(三)我觉得小说有这样的情节,也是吸引读者的一种方式。
毕竟藏族也是少数民族,社会发展进步得比较慢,因此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还丁柳在奴隶时代,写出那样的情节,表示可以理解,并且也是为了刚好的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
读《尘埃落定》心得体会(精选5篇)

读《尘埃落定》心得体会(精选5篇)读《尘埃落定》篇1得也好,失也罢,富也好,贫也罢,天才也好,傻瓜也罢,不管茫茫人海中的你曾经多么辉煌,也不管你曾经多么惨败,总有一天,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化作浮云,一切都会尘埃落定。
没有谁会想到一个世人眼中的由汉人和麦其土司醉酒后生下的儿子——傻子,每天起床总会问两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却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什么都看得见,不仅今天,明天也看到了”,常常道破天机。
而他的父亲——麦其土司,是皇帝册封的辖制数万人众的土司,是一个贪恋、占有欲强的王者,为了不让其他的土司发展壮大,不顾喇嘛们的阻止,靠黄师爷引进的鸦片致富,成为最强的土王,为了一个漂亮的女人,不顾后果,杀了他那世世代代忠诚如一的头人查查,还放过他的家人,引来他的孩子的复仇……他的哥哥,因为他傻,所以爱他,怜他,当然,也因为他傻,所以没有像别的土司家庭一样,为了继承土司之位而不顾兄弟之情,残杀同脉骨血,但,他始终为了继承土司之位而奋斗。
土司们的官寨是一个个浓缩相连的世界,贪欲、阴谋、争夺、猜忌在其间纠积弥漫,处于政治漩涡的权贵们始终无法从盛世之梦中清醒过来,更有一些自作聪明的权贵们为了毫无意义的事而用那“傻呼呼的劲头”费尽心机。
而作为傻子的他,心底一片光明,早早地明白金钱、势力,不过过眼云烟,老一辈源用的制度早已不再适用,因此,他的思想脱去了矫情与虚伪,比其他的藏民更加超前,更加纯净,如同高空中的流云,没有一丝杂质。
简单地说,他是活在自己的那一片星空,带着真诚、亲善、大度,一种说傻又不傻,说不傻有非常傻的方式在无数权谋、残忍的藏民家庭中理所当然、优哉游哉地活着。
即使偶尔手下故意以下犯上,他也不会怪他,因为他认为,即使是奴隶,也有权更被宠溺一点,就连当因为父亲的缘故,仇家找上门,誓要杀他的父亲和哥哥、甚至是在哥哥、父亲没了以后,仇人来杀他时,他还是那么理所当然、那么坦然地接受了,没有一丝的幽怨,没有一丝的后悔,“你该动手了”、“来吧”……说得那么自然,仿佛那人不是要杀他,而是他的好朋友,在帮助他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尘埃落定读后感3000字
《尘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曾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描写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
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
小说展现了独特的藏族风情及土司制度的神秘。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简直可以用“享受”二字来形容都不为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秀丽恢宏的蜀藏河川风光,还有那古老而又神秘的藏族风情和土司历史。
这是独属于藏族文化的历史载体,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形象各异的藏族人,更为小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动而又鲜明的人物形象,幽默而又风趣的语言,使得作者在描写着令人压抑的土司制度的同时,还穿插着藏族风情,这些都为小说的内容增添了浪漫的底色。
无不让人沉醉在其中,心生向往,实在是享受在其中,“无法自拔”了。
《尘埃落定》中以主人公傻瓜少爷的视角来描绘那个时代等级制度森严的土司制度,来铺展着一幅属于古老而又神秘的藏族风情卷轴。
作者阿来巧妙地通过侧面描写,即傻瓜少爷的父母都叫他“傻子”,连下人都敢叫他“傻瓜少爷“,可想而
知他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
但主人公之所以会被称为”傻子“,是因为他违背了当时地域的主流文化,违背那个时代的生存规则,他是特立独行的存在,可以说是一个不适时的人。
正是因为在当时人们的眼里,主人公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所以才没有卷入权利斗争的漩涡中去,能在土司制度下很好的活着。
他没有权欲,他在大家的眼里是个“傻子”,所以他才能拥有着美好的少年时光,能和家奴的孩子在一起玩耍。
反观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比如主人公的大哥在争权夺利的漩涡中越陷越深,一生都被土司制度束缚着,活在仇恨化的世界里。
还有更多的人,他们时刻牢记着首先是土司,土司的下面是头人,头人管百姓,然后是科巴(信差),最后才是家奴。
等级森严的土司制度日益腐蚀着人们的观念,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了。
恰恰是这种强烈的反差对比,使得地位卑贱的人们对“傻瓜少爷”视他们地位平等的观念而心存感激之情,为后来“傻瓜少爷”受到英雄般的待遇而埋下了伏笔。
但是在面临着紧要关头的事情时,“傻瓜少爷”却又展现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比任何人都要聪明,也比任何人都高瞻远瞩。
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说中描绘因种植罂粟而引发的事件。
老麦其土司在郭明政府的特派员的劝说下同意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罂粟。
这也让老麦其土司大赚了一笔,并且购置了大量的武器让他组装了一
只强大的武装力量队伍,之后便成为了土司中的霸主。
然而,罂粟的种子又被其他的土司盗的,使得罂粟广泛种植,而在这个时候,“傻瓜少爷”却鬼使神差地说:“麦其家今年不种罂粟,改种麦子。
”于是在高原地区漫山遍野的罂粟花的海洋里倔强生长着麦其家的青青麦苗。
然而这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而鸦片供过于求,价格大跌,无人问津,阿坝地区笼罩在饥荒和死亡的阴影下。
大批的饥民投奔到麦其麾下,使得麦其家族的领地和人口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傻瓜少爷”这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官寨,在这里歌舞升平,人人平等,一片繁荣的景象。
这里是“傻瓜少爷”用心建立的,根据自己的意愿建立的。
因为他坚信只有在这里他才不是世人眼中的傻子,只有在这里他才能像一个平常人一样,不会卷入一场血雨腥风的家族内部斗争。
所以,他宁愿永远呆在这样一个与世不争的世界里。
如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般,高潮迭起。
主人公一步步地赢得了族人们的爱戴,娶到最美丽的土司之女为妻,并如同先知那样在麦其土司家势力达到盛极之时预言土司制度十年后将土崩瓦解。
小说的内容涉及了与权利紧紧交缠之下的亲情、爱情、友情、复杂的人性,背叛、斗争、复仇、以及人物冥冥中的宿命。
但高潮总有谢幕的一天,麦其家的仇人早年发下了复仇的毒誓,最后麦其土司一家死于仇人的儿子之手。
这一个个神奇的故
事情节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紧密交缠着的圈环,将整个小说框架完美的和故事情节契合在一起。
说到复仇,让我深感意外的是酒家店主身上颇有江湖中的武林侠士的作派,质朴而动人。
不同于那些凶狠残暴、嗜血成性之人的丑恶嘴脸,他们心中尚存着仁义道德。
他们讲求复仇的“规矩”要按规矩行事,“不然要被人笑话”。
仇人的弟弟已经把刀架在了“傻子少爷”的脖子上,却因为想到事发的时候他还小,又是个傻子,杀他不合规矩,便放了他。
似乎在一个傻子面前,大家都放下了机巧、猜忌和伪装,人性中的单纯都自然地流露出来。
尽管他们是异族人,却在无意间契合了汉族所推崇的儒家思想。
这就是人性的光辉和共同之处,不管是哪族的人,灵魂上总有相互感召的地方。
历史总是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摒弃那些落后腐朽的思想和制度,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停滞不前。
终于在解放军来到这里围剿国民党残部,在隆隆的炮声中麦其家的官寨坍塌了。
欲望、仇杀同时也被绞杀了,一个旧的腐朽的世界终于尘埃落定。
然而,土司世界里留下的只是那个与世无争的官寨,只因为他是“傻子少爷”的。
此时,我们再看看那个“傻子少爷”,他正说着:”我看见麦其家的精灵,已变成一股旋风飞到了天上,剩下的尘埃落下来,融入大地,我的时候就要到了,我当了一辈子的傻子,现在,我知道自己不是傻子也不是聪明人,不过
是在土司制度将要完结的时候到这片奇异的土地上来走了一遭似的,上天叫我看见,听见,叫我置身事外,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傻子。
“他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因而他不属于那个时代,这就导致了他的命运走向终究是迎来了毁灭。
书的结尾部分,酒家店主到傻子少爷家送酒,敲门的时候,傻子少爷预测到自己将命丧于他手,便淡定地说:”是我的命来敲门了。
” 作者通过傻子之口流露出神秘主义宿论,向读者们暗示一切都是注定的——无论是时代的变革还是微小的个体的命运,一切都如同飞扬的尘土,顺着定好的轨迹在空中晃晃悠悠地飘荡,最后落定在一汪变作黑夜颜色的鲜血里——“血慢慢在地板上变成了黑夜的颜色”。
历史的车轮永远会碾向前方,是我们无法改变的。
它总会用一种文明取代另一种低级的文明。
我们可以想象那消失的土司制度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辉煌灿烂的历史,又是如何以尘埃的形式烟消云散的,最终落在历史的这片净土上。
而这本书的名字恰好叫“尘埃落定”,一切仿佛都昭然若是了。
尘埃落定,书中人们的命运是早已经注定好了的,无法改变。
而作者恰巧的把自己对于老麦其土司一家的命运通过“傻子少爷”的话暗示出来,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他们最终还是会无法避免的走向毁灭。
当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响起的时候,麦其家迎来了毁灭,土
司制度也随之土崩瓦解,也预示着整个西藏将迎来另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制度,新文化,他们的思想不再被土司制度所束缚,这是充满光明与希望的西藏。
而“傻子少爷”也最终死于仇人之手。
当身体变冷、当血变黑的时候,所有的这个世界就从“傻子少爷”的视角消失,尘埃最终落下。
历史的更迭,文明的交替,生命的倏忽而逝,最终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烟消云散。
就像土司制度的土崩瓦解,“傻子少爷”闭上双眼的那一刻,一切都像尘埃一样飞舞,在阳光下不停的旋转漂浮,最终还是洋洋洒洒的落在了这片早已沉寂了的土地。
一切是那样的平静,平静有些过于不真实了,连一丝一毫的痕迹也捕捉不到。
而在岁月的打磨之下,沉淀下来的,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和生命体验,它们在无数发黄的纸页中、在那些口耳相传的故事中永远默默地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