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诠解

合集下载

论语诠解读后感

论语诠解读后感

论语诠解读后感《论语》诠解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基石。

作为一部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通过阅读《论语》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哲学智慧。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和启迪。

书中描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了儒家的精神内涵。

通过阅读《论语》,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在思考着如何将其应用到现代社会中。

首先,我被《论语》中强调的孝道深深触动。

孝敬父母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在《论语》中孔子说过:“吾道一以贯之”,意思是孝顺父母是一条贯穿始终的道路。

这一观念在中国社会中一直流传至今,强调尊敬和照顾年长者的责任。

在当代社会,尽管价值观念有所改变,但我们仍然应该铭记和尊重这一传统价值,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其次,《论语》中对于教育的重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孔子非常注重教育的力量,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他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这对我有很大的影响,让我明白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保持竞争力。

此外,《论语》中的其他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子强调了仁爱之道,他认为只有通过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才能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

他还提到了忠诚、诚实、正直等品德,这些品德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更是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这些思想和观点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论语》,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论语》中的思想启示不仅仅是中国的,它们也具有普世的意义。

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在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困境时,也可以从《论语》中找到答案和启示。

综上所述,《论语》是一部具有非凡智慧和深刻思想的著作,它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本书的价值和魅力。

论语诠解读后感

论语诠解读后感

论语诠解读后感《<论语诠解读后感>》在翻开《论语诠解》这本书之前,我对《论语》的认知,就如同在迷雾中摸索,只能偶尔捕捉到几句耳熟能详的名句,却始终无法看清其全貌。

然而,当我真正深入到这本书中时,仿佛是推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殿堂的大门。

说实话,一开始读的时候,真觉得有些吃力。

那些晦涩的文言词句,就像一道道难以跨越的沟坎,让我心生退意。

但想着不能轻易放弃,我硬着头皮,逐字逐句地去琢磨、去理解。

书中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诠解,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以前,我一直觉得这句话就是在说学习了要时常复习,是件快乐的事。

但通过这本书的解读,我才明白,“习”不仅仅是复习,更是实践、应用。

这就好比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不是光在脑子里反复回想怎么骑就算完了,而是要真正骑上车,在道路上自由驰骋,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说乎”的快乐。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

之前我心血来潮,想学做蛋糕。

从网上找了一堆教程,看了个遍,觉得自己已经胸有成竹了。

什么面粉、鸡蛋、白糖的比例,烤箱的温度、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

可当我真正动手做的时候,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第一次做,面糊搅拌得不均匀,烤出来的蛋糕一半高一半低,像个歪歪扭扭的小山丘。

我心里那个郁闷啊,觉得自己明明都记住步骤了,怎么还会搞砸?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光“学”不“习”,根本不行。

于是,我又重新开始,仔细回想教程里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动手操作。

这次,我不再是机械地按照步骤来,而是一边做,一边思考。

比如,在搅拌面糊的时候,我会感受面糊的浓稠度,判断是不是达到了理想的状态;在设置烤箱温度的时候,我会根据蛋糕的大小和形状,适当调整时间。

经过几次的尝试和失败,终于,我做出了一个香喷喷、松软可口的蛋糕。

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那种快乐,不仅仅是因为吃到了自己亲手做的蛋糕,更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实践、摸索,最终掌握了一项新技能。

还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以前觉得就是要每天反省自己,可具体反省什么,并没有太清晰的概念。

论语诠解读后感

论语诠解读后感

论语诠解读后感《<论语诠解读后感>》以前吧,我总觉得那些个经典古籍离咱普通人的生活远得很,没啥实际用处。

可最近读了这本《论语诠解》,嘿,还真颠覆了我不少想法。

书里那些句子,初看时觉得平平无奇,不就是些古人说的话嘛。

但细细咂摸,越品越有滋味。

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句。

以前觉得,不就是学了知识要时常复习嘛,多简单的道理。

可现在想想,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

咱上学的时候,老师教了新知识,布置一堆作业让回家做,那时候心里那个不情愿啊,觉得是负担。

但现在明白了,这“习”可不单单是复习作业那么简单,它更是把学到的东西在生活里用出来。

比如,学了怎么跟人好好说话,那在和朋友、家人相处的时候就用上,看到大家关系更融洽了,心里能不乐呵?这才是真正的“不亦说乎”。

还有“吾日三省吾身”,以前觉得,天天反省自己,多累啊。

可经历了一些事儿后,发现不反省还真不行。

有一回,我和朋友闹了别扭,心里那个气啊,觉得都是对方的错。

可晚上躺床上,静下心来一想,哎呀,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说话太冲,没考虑对方的感受。

要是早能像孔子说的那样,每天反省反省自己的言行,也不至于闹得这么僵。

从那以后,我就试着每天睡前想想自己这一天的表现,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第二天就改。

慢慢地,发现人际关系都变好了不少。

再说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道理谁都懂,可真做起来不容易。

有次在公交车上,人特别多,挤得要命。

我旁边站着一个阿姨,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

我被挤得心烦意乱,就想着能有个宽敞点的地儿。

这时候突然想到这句话,我自己都不想这么挤着难受,那别人肯定也不想啊。

于是我就尽量给阿姨让了让地方,虽然自己还是挤,但看到阿姨感激的眼神,心里还挺舒服的。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就像在和一位智慧的长者对话。

他不跟你讲大道理,就是用平实的话语,把生活中的种种道理给你点透。

而且越读越觉得,这些道理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实实在在能指导咱过日子的。

以前总觉得《论语》是老古董,和现在的社会脱节了。

论语诠解读后感

论语诠解读后感

论语诠解读后感《<论语诠解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论语》的诠解书籍,这可真是给我带来了不少独特的感受。

说起《论语》,以前总觉得它高深莫测,是那些学富五车的大儒们才会深究的经典。

可当我真正深入这本诠解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时,才发现它就像是一位亲切的长辈,用最朴实的话语,讲述着人生的大智慧。

书中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诠解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以前,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简单地学习然后时常复习,就能感到快乐。

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它说,“学”不仅仅是指学习知识,更是指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习”也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在实践中去运用和检验所学。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次经历。

那时候,我正在学习骑自行车。

一开始,看着别人骑得那么轻松自在,我觉得这有什么难的。

可当自己真正跨上自行车,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我不停地摔倒,膝盖都摔破了,疼得我直咧嘴。

当时心里那个懊恼啊,真想放弃算了。

但想到“学而时习之”这句话,我就告诉自己,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得继续练习。

于是,我又一次次地扶起自行车,重新开始。

每次摔倒,我就琢磨到底是哪里没掌握好平衡,是上车的姿势不对,还是转弯的时候太急。

就这样,在不断地实践和总结中,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当我骑着车在小路上自由穿梭的时候,那种快乐和成就感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不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真实写照吗?通过学习骑车的方法,然后不断地实践练习,最终掌握了这项技能,收获了快乐。

还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也让我感触颇深。

以前总觉得反省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谁愿意天天找自己的错啊。

但看了这本书的诠解,我明白了反省是自我成长的关键。

有一次,我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去看电影。

可是那天我因为临时有事,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等朋友打电话来问我怎么还没到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

当时朋友虽然没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他的失望。

后来,我就想起了“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论语全文 详解

论语全文 详解

论语全文详解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以下是一部分《论语》的全文和详解: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在平时学习到新的知识后,能够经常去复习和运用,这不是一件很令人愉快的事情吗?这表明孔子认为学习并实践是十分重要的。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是,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聪明的。

这表明孔子认为我们应该有谦虚的学习态度,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学习和提高。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复习旧的知识,可以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和领悟,这是可以作为老师的水准了。

这表明孔子认为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中获得新的启示和收获。

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是,我每天都要多次自我反省自己的行为: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用了呢?传授给他人的知识是否去实践了呢?这表明孔子认为我们应该自我反省,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原则。

以上只是一部分《论语》的内容和解释,这部经典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智慧和见解,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理解。

《论语》全文及解释

《论语》全文及解释

《论语》全文注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有得道的人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致力于根本。

根本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

孝顺和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孔子说:“满口是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是讨人喜欢的伪善颜色,(这种人)仁德是很少的!”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不够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掌握得是否不够熟练?”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做到严肃认真地对待各项工作、讲信诺;节省开支、爱护人材;顺应农时节气调用百姓。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孔子说:“年少后生,在家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严谨守信,博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文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子夏说:“(对妻子)注重品德而不注重相貌,侍奉父母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豁出姓命,结交朋友讲话守信。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学习过,我也要说他学习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曾子说:“慎重对待死亡,追思悼念先祖,百姓的道德自然就引归淳厚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有子说:“礼的用处,和是最宝贵的。

先王的道之所以美好,大小事都根据它。

有不遵守的,知和而和,不用礼去对待它,也是不可行的。

论语诠解读后感

论语诠解读后感

论语诠解读后感《<论语诠解读后感>》《论语》,这本承载着千年智慧的典籍,一直以来都像是一座神秘而又庄严的宝藏,让人怀着敬畏之心去探寻。

最近读了《论语诠解》,才发现原来这座宝藏里藏着的不是冷冰冰的金石玉器,而是温暖如春风、亲切似家常的人生真谛。

以前总觉得《论语》高高在上,是圣人们的高深言论,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遥不可及。

但这次深入阅读《论语诠解》,就像有一位耐心的长者,拉着我的手,逐字逐句地给我解释,让我看到了那些文字背后鲜活的生活场景和真实的情感。

比如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前觉得这就是一句督促学习的话,没啥特别的。

但这次读诠解,我仿佛看到了孔子微笑着对弟子们说这句话时的情景。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鼓励,就像我们的老师在考试前给我们加油打气一样。

而且我还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每次学会一项新技能,比如学会做一道特别好吃的菜,然后隔几天又做一次,做得越来越熟练,那种成就感真的是“不亦说乎”!家里人吃得开心,我自己更是心里美滋滋的。

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前觉得这就是一句道德口号。

可现在想想,生活中这样的事儿太多了。

就说我自己吧,我特别讨厌别人在我耳边不停地唠叨,那我就得提醒自己,别对着别人唠叨个没完。

我不爱吃香菜,所以我出去吃饭跟朋友一起点菜的时候,也不会强迫别人不许点有香菜的菜。

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真要做到,那得避免多少矛盾和不愉快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以前觉得这是要我们虚心学习,可这次读,我想到了那次和朋友一起出去旅游的事儿。

我们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个大哥特别会规划路线,能找到又好玩又省钱的地方,这就是他的“善”,我赶紧跟着学,也学着提前做好规划。

还有个姑娘,一路上老是丢三落四,搞得大家都很麻烦,这就是“不善”,我就提醒自己可别像她那样没个条理。

读《论语诠解》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孔子并不是一个只会板着脸讲道理的老夫子。

他也有风趣幽默的时候,也会和弟子们开开玩笑。

论语诠解读后感

论语诠解读后感

论语诠解读后感《<论语诠解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论语》的诠解书籍,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啊!《论语》这部经典,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但说实话,以前我对它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课本上的那些只言片语,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总觉得这些话虽然听起来有点道理,但离我的生活似乎很遥远。

然而,当我真正深入阅读这本《论语诠解》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论语》中的智慧是如此的贴近生活,如此的实用。

比如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以前我总是觉得学习就是不停地看书、做题,从来没有想过要停下来思考一下。

结果呢,很多知识都是一知半解,考试的时候稍微变个形式就不会了。

读了这句话之后,我开始试着在学习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去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

嘿,你还别说,效果真的不错!以前觉得很难的题目,现在也能轻松应对了。

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以前我可骄傲了,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谁都不如我。

可是后来我发现,身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就拿我的同桌来说吧,他的数学成绩不如我,但是他的英语特别好,而且还特别会画画。

我以前总是瞧不上他,觉得他这不行那不行。

但是读了《论语》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态度。

我主动向他请教英语学习的方法,还跟他一起学画画。

慢慢地,我的英语成绩提高了,画画水平也进步了不少。

再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一次,我和我妈因为一件小事吵了起来。

我妈让我去做一件我特别不愿意做的事情,我当时就特别生气,冲着她大喊:“你自己都不愿意做,为什么要让我做!”喊完之后,我突然就想到了这句话。

我想,如果我是我妈,我肯定也不希望别人强迫我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于是,我冷静下来,跟我妈好好地沟通,最后我们找到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这本书对《论语》的诠解真的是非常详细,每一句话都有深入浅出的解释,还有很多生动的例子。

让我这个对文言文不太感冒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诠解
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t??之。


【注释】
①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治理国家应该依据道德,即“德治”。

②北辰:北极星。

③所:处所,位置。

??t??共:同“拱”,拱卫、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凭着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治理国家,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相关成语】
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

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后比喻四方归向一处。

【评析】
孔子认为,为政主要就是教化,教化的工具就是道德。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德治的主体问题。

孔子的本意在于使为政者本人有德,因以治国,而非强民有德。

第二,为
政者如何以德治国。

为政者内心的道德外化为美好行为,用德行教育、感化群众。

为政者一方面要修德,一方面要用德,把提高为政者的道德素养放在首位。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