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实验探究题选
2024-2025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学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绍兴市袍江中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第一单元独立作业班.级: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为什么能从鸡蛋里浮出小鸡B. 哪种品牌的牛奶味道更好C. 昆虫为什么会“蜕皮”D. 插在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折断”2. 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图甲:被腐蚀性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B. 图乙:试剂溅入眼睛时,立即用手揉搓眼睛C. 图丙:实验中不慎被烧伤或烫伤时,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D. 图丁:燃着的酒精灯被打翻在桌上导致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3. 有一款“暖心熊自发热鞋垫”,它在冬季能起到足部防寒保暖的作用。
请你估测“自发热鞋垫”在使用时温度最接近 ( )A. 10℃B. 20℃C. 45D. 80℃4.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观察一定要借助于工具进行B. 观察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方法C. 观察除了用眼看,用耳听外,更需用脑想D. 为了扩大观察范围,可以借助工具进行观察5. 下面是四位同学作的单位换算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1.8米=1.8米×1000 =1800毫米B. 1.8米=1.8×1000=1800毫米C. 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D. 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6. 正确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7. 下列关于测量工具“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有零刻度线B. 都是量程越小,精确度越高的工具C. 刻度线都是均匀的D. 测量的精确度都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8. 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9.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七上科学实验探究题

PS:双击获取文档,ctrl+A,ctrl+C,然后粘贴到word即可。 未能直接提供word版本,抱歉。
2.小敏同学对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进行研究时: (1)提出问题是: (2)建立假设:假设一:蝗虫的呼吸系统在头部; 假设二: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 (3)设计实验方案:把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蝗虫的腹部浸入 水中。 (4)获得证据:10 分钟后甲蝗虫仍活着,而乙蝗虫却死了。 (5)得到的结论:
科学七年级上科学探究题
1.鲜花人人喜爱,但“好花不常 是,鲜花保鲜问题便成为喜爱鲜花 作之余所关注的问题。 为了探索 “延 保鲜的条件”,小亮和小华提出种 并设计如下试验: A 鲜 花 水 清 + 维 生 第 36 题 B 鲜 清 花 水
开”。于 的人工 长鲜花 种假设,
素 a、取两只等大的锥形瓶,分别标上 A 和 B;图 E b、在 A 和 B 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在 A 中加入 2 颗维生素 E,并 搅拌使之溶解; c、在 A 和 B 中各插上一支同样新鲜的玫瑰花(如图) 察记录。 (1)他们设计这个试验想要检验的假设 是 (2)他们准备 B 组的作用是 ; 分) (2 。 分) (2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观察(练习)(解析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科学观察【同步练习-解析】一.选择题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最恰当的观察结论是()A.水和酒精都会蒸发B.水蒸发的速度比酒精快C.酒精蒸发的速度比水快D.水和酒精都是液体【答案】C【解析】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因此水和酒精都会蒸发,由图像可知一天后酒精剩余的更少,因此酒精的蒸发速度比水快。
A.水和酒精都会蒸发与分析不相符;B.水蒸发的速度比酒精快与分析不相符;C.酒精蒸发的速度比水快与分析相符;D.水和酒精都是液体与分析不相符。
2.在做“观察蜗牛”的实验时,为达到实验目的,最适合借助以下哪种工具()A.显微镜B.试管C.放大镜D.停表【答案】C【解析】A.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不能使用显微镜观察蜗牛,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试管不能放大,不属于观察仪器,不能用来观察蜗牛,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蜗牛较大不需要放大很多就能观察,因此可以放大镜观察蜗牛,故选项C符合题意;D.停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不能用来观察蜗牛,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3.下图中各个格子中不同形状的脸部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
通过细致观察,你认为空格中的脸部形态应是()A .B.C .D.【答案】C 【解析】通过观察发现,每一排都会有一个开心的表情、微笑的表情、难过的表情;根据这个规律,第三排缺少的表情是微笑的表情;故C 项符合题意、ABD 项不符合题意;4.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这里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A .文字描述法B .表格记录法C .图形记录法D .以上都不是【答案】C 【解析】小科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观察结果绘制成结构图形,因此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图形记录法。
5.某校在九年级劳技与实践考核中,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项目任务:为不同类别人群设计一周营养均衡的食谱。
如下是某小组的项目学习记录单(部分):驱动性问题如何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一周的食谱?成果周一食谱(其他略)早餐:馒头、凉拌黄瓜、牛奶、鸡蛋午餐:粗粮面、清炒豆腐、木耳炒山药、炒青菜晚餐:南瓜饭、清炒大虾、炒娃娃菜、凉拌海带该项目学习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包含的重要环节有:①查阅相关食物资料;②学校公布食谱评分标准;③小组合作制作食谱;④项目成果展示。
七年级上科学探究题

41.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 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 作出假设:。
(3) 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
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4)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
结果如下表:为了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还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1.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助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
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晴纶的。
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取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
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各一块,足够的水。
将三个烧杯中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将观察现象记入下表:(1) 实验研究的问题是?(2) 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尽量采用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2.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某小组同学正在讨论探究计划,他们按甲、乙、丙、丁的顺序依次发言。
你看,一个人一个主意。
请你来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1) 鳍是鱼的器官。
(2) 丙与丁提出的实验方案,可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
因此,生物科学研究中,在同时有活体和模型可供选用的情况下,应首选作为实验材料。
(3) 丁提出的实验方案中的A、B分别探究、在游泳中的作用,它们是布料种类涤纶麻棉杯中所剩水量最多较少最少布快所含水量最少较多最多直接观察不行!好几个鳍同时摆动,你怎么能看出每个鳍的作用?要想知道哪个鳍的作用。
易错考点:实验探究专题1-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考点3 实验探究专题1.(2020浙江阶段)某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
图中A为小烧瓶,B为玻璃管,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玻璃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
在不同温度下,兴趣小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h值,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18 20 22 24 26 28h/cm 27.5 22.3 17.2 12 6.9 1.8前后两次测量的h的差值/cm 5.2 5.1 5.2 5.1 5.1试分析回答:(1)由实验可知h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在玻璃管上刻有不同的温度值,则温度的数值从上到下越来越。
(3)若此时的h值为53cm,则所对应的温度约为℃。
2.(2020浙江单元)草莓成熟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买回来的鲜草莓很容易腐烂变质.为了探究鲜草莓在低温下能否延长保鲜时间,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一个草莓园里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草莓,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组别实验材料环境温度其他环境条件保存时间变质个数甲草莓50个4℃相同2天无乙草莓50个常温2天46个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选取甲、乙两组新鲜草莓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
(2)设置乙组的作用是。
(3)你认为草莓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2021绍兴阶段)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取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C.墙纸厚度不均匀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4.(2021浙江期中)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期中复习 实验探究题2 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某课外科学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发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按照表中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黑暗中,大量浇水5号室温(20℃),黑暗中,不浇水(1)该实验主要采用了实验方法,该实验中花盆组合可用来研究光照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其中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
(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请说明理由。
2.小明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有关系。
为此他制作了几不同的小风扇,并用一个转速为300转/分的电动机分别带动这几个风扇转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所示)。
下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序号扇叶宽度/cm扇叶长度/cm扇叶倾斜的角度θ纸片被吹起的角度α13730°30°22730°20°33430°20°43745°40°(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的。
(2)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的两次实验数据。
(3)根据序号为1、2的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4)小明的父亲对他说:“生活中电风扇转动的速度都比较快,因此空气流动强度应与风扇的转动速度有关。
”针对这个猜想,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3.斑马身上的条纹非常醒目,如图甲所示,条纹有什么作用呢?科学家提出以下假说:①防虫说:条纹能驱虻科昆虫(如舌蝇)。
7年级上册 第一章 科学入门 实验探究题 专项突破 (含答案)

7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实验探究题一、走进科学实验室1.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1)Ⅰ:如图是酒精灯的火焰的示意图,如图的火焰中的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
Ⅱ: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 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温度最高。
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2)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___。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 _____。
2.(分析题)为了探究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水。
1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厘米处加热;2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3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用的时间,分别是60秒、35秒、27秒。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至少答出两点)①_ _______ 。
②___ _____ 。
(2)在加热时,操作不当常常引起试管炸裂,请和其他同学交流总结可能的原因。
___ _____ 。
3.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阿杜同学取来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
七年级上册科学探究题

七年级上册科学探究题一、生物部分。
题目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
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得出的结论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解析:- 科学探究往往从提出问题开始,根据生活中观察到鼠妇的生活环境可能与光有关,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 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一种推测性回答,这里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生活,为后续实验提供方向。
- 变量是在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素,本实验探究光的影响,所以光就是变量。
设置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除光这个因素不同外,其他条件如温度、湿度、土壤等都应相同,这样才能形成对照。
- 只用1只鼠妇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可能会因为这一只鼠妇的特殊情况而使实验结果不准确。
10只鼠妇可以减少这种偶然性。
- 通过实验观察到鼠妇在阴暗环境中的数量较多,从而得出光会影响鼠妇生活且鼠妇喜欢阴暗环境的结论。
题目2: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绿豆种子,分成4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在4个罐头瓶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绿豆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编号 1 2 3 4。
处理方式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不洒水,拧紧瓶盖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然后拧紧瓶盖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放置环境 25℃有光 25℃有光 25℃有光 4℃有光。
实验结果种子萌发种子不萌发种子不萌发种子不萌发。
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水分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1号瓶和3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1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
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1)设计实验A 的目的是。
(2)从实验A 和B 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 来发现障碍物的。
(4)是什么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0空,每空2分,共20分)36.A 同学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温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3534333231303030⑴ 当时的室温大约为 ℃,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 分钟。
⑵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
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
A B C D实验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 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 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000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35(3)B同学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步骤如下:① 在温度计的液面不再升高时读取示数②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③ 估计液体的温度④ 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几分钟。
合理的顺序是:。
37.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交流②设计验证方案③建立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假设⑥收集事实与证据。
正确的步骤应该是:(用数字表示)。
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
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填序号”)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填序号”)38.一天晚饭后,小强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
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
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
小强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
小强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3)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4)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5)小强将现象记入右表,根椐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布料;34.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吗?(2)猜想与假设: 。
(3)制定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表: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5.一天晚饭后,孙青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
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
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
孙青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
孙青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提出问题: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10只9只8只10只8只(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4)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的水(选填“等量”或“不等量”),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5)孙青将现象记入右表,根椐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布料;36.中国女排北仑主场的吉祥物“圆圆”,其原型是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
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
它和大鲵同属于_______类动物。
(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中科院的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cm、5cm、10cm、15cm、20cm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
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与_______是否有关?37.某同学想要测量一根较长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量出圆形铅笔杆上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1;B.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细铜丝的长为L;C.……D.将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绕在铅笔杆上的铜丝的圈数n;(1)以上不必要的步骤是。
(2)请你补充以上步骤中缺少的步骤C 。
(3)实验步骤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30、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
松树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于是他产生了疑问,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得啃起来。
⑴他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他的猜想:松鼠可能喜欢吃竹笋;⑶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___环节;⑷他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他的假设是______ __。
(填“正确”、“错误”)28.小周同学用温度计、电子表等仪器,测量了一杯水在不同时间的温度变化情况。
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这些数据,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小周现有两支温度计,一支是水银温度计(测量范围是0℃—120℃)、一支是酒精温度计(测量范围是-10℃—60℃),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应该用哪支温度计?▲。
(2)表格中“?”的读数如右图所示,其数值是▲。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热水在玻璃杯中至少经过多少时间后才不再是“热水”了?▲。
(一般认为低于体温时就不再是“热水”)(4)从表格中的数据,你可以归纳出这杯热水的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29.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如甲图)。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吗?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苍蝇搓“脚”是不是为了清除“脚”上的“脏物”。
(1)仔细观察发现:苍蝇与其它昆虫一样,在外形也是三对足、两第28题图第28题甲图第28题乙图对翅,身体分 ▲ 三部分。
(2)设计实验:①在A (瓶内 ▲ )、B (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一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如乙图);②在相同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 、B 两个玻璃瓶中 ▲ 。
(3)实验评价与交流:小红认为小明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该如何改进? ▲ 。
27.金属丝被拉断时所挂物体质量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做实验时,提供了如下表中所列的 9 个品种(每个品种有许多根),根据有关猜想请选择实验的金属丝金属丝名称金属丝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 2A 铜 10 0.5B 铜 10 1C 铜 10 1.5D 铜 20 0.5E 铜 20 1.5F 铜 30 0.5G 铁 30 0.5 H铝300.5(1)猜想一: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所挂质量大小与金属丝横截面积有关。
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的金属丝的序号为 ▲ 。
(2)猜想二: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所挂质量大小与金属丝的长度有关。
为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的金属丝的序号为 ▲ 。
(3)猜想三: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所挂质量大小与金属丝的材料有关。
为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的金属丝的序号为 ▲ 。
28.现在大棚蔬菜的种植相当普遍,同学们为了探究提高栽培植物的产量的方法,做了一个实验:同学们选择大白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相同数量、生长状况相似的大白菜幼苗,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情况如右表所示:(1)根据同学的表格设计,他提出的假设是大棚栽培植物的产量可能与 ▲和▲有关。
(2)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栽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应选择▲(填序号)两组进行对照实验(3)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第②组大白菜比第③Array组长得茂盛,可以得出结论:在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栽培大白菜的产量就越▲。
(填“高”或“低”)(4)若实验发现,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第①组大白菜比第②组大白菜长得茂盛,再结合(3),请你说说提高栽培植物的产量的方法▲29.为了探究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班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第一组同学发现大瓶矿泉水的质量比小瓶矿泉水的质量大,由此认为“液体的质量可能跟液体的体积有关”。
于是就利用仪器测得不同规格瓶装矿泉水的质量,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第二组同学发现用他们选用了水、酒精和牛奶三种液体,并分别测得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表二实验序号456789液体种类水水酒精牛奶酒精牛奶102010102020体积(厘米3)质量(克)10▲810.31620.6(1)请将第二组同学的假设填写完整。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中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倍数关系,可初步得出:▲(3)结合表一得出的结论请将表二填写完整,同时你认为第二组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在表二中应选用▲(选填实验序号)的数据进行分析。
30.我市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10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给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温度(℃)171921232527高度h(cm)30.024.919.714.69.4 4.2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M 5.2(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2)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是由.三、实验探究题(共15分)32、(7分)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