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公共艺术(高教版音乐篇)教案第三单元--璀璨的乐器第六节交响曲(文化艺术与体育类音乐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二单元美妙的歌声)

通过“听—唱—
析”的步骤形成
学生体验;进一
步体会到江苏
民歌《茉莉花》
委婉流畅、柔美 抒情的音乐风 格
通 过对比欣赏 江苏、 东北两首 《茉莉花》 ,帮
助 学生理解南
北 民歌风格的
迥 异与人们的
地域、 文化、 语
言、风俗习惯等
有 着极大的联
系。
东 1、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的
北
MTV,学生欣赏
情感目标
通过中国民歌欣赏,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激 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聆听欣赏中国各地民歌,了解民歌的形成、作用、特点,感受风格特点。
教学 难点
分析民歌类型、特点,体会歌曲的内在感情。
教法
启发引导法 视听法
积极评价法
学法
体验法
总结归纳法
讨论法
1
教学 环节
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①山歌的定义。 ②歌曲描述的是阿妹在月色下歌唱,呼唤远方阿哥
的场景。 1、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
2、提出问题: ①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 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歌曲旋律。 再
次
旋律从容舒展、节奏自由
欣 4、总结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赏
云南民歌具有浓厚的山野气息,自然、坦率、色彩
▏ 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4、总结蒙古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 牧
旋律舒展悠长 节奏自由 句幅宽大 速度适中
蒙
歌
古
短
族
调
民
1、多媒体播放《嘎达梅林》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 民
考:
歌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新部编本(第四单元舞蹈的魅力)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舞蹈的特性与分类》教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认识舞蹈1、多媒体展示舞蹈图片,图片上的人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舞蹈2、什么是舞蹈舞蹈是一种经过提炼、加工、美化了的人体动表演艺术,舞蹈动作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人体动作,因为它能够表现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人与自然的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它是一种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艺术。
3、引出本堂课的课题《舞蹈的特性与分类》走进舞蹈世界。
观看图片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对舞蹈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舞蹈基础知识了解舞蹈1、舞蹈的审美特征(舞蹈的特性)1、舞蹈具有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造型性、动作性、抒情性等特点。
2、舞蹈的种类划分角度、方式种类按体裁分类叙事舞蹈和抒情舞蹈按风格特点分类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当代舞、体育舞蹈按表现形式分类独舞、双人舞、多人舞、群舞集体学习聆听了解初步具有欣赏舞蹈的理论知识,为下一步的欣赏舞蹈、分析舞蹈奠定基础。
苗族民间舞┃反排木鼓舞初赏作品1、多媒体播放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①舞蹈画面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②看完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2、教师介绍我国苗族舞蹈的有关知识苗族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服饰特点、花鼓舞的风格特点。
欣赏思考讨论总结聆听了解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来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与含义。
再次1、再次欣赏,感受鼓点节奏,模仿脚上动作,感受不同动作所表现的深刻含义。
聆听节奏观察动作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舞蹈审美能力和感受能力总结归欣赏踏步、翻身、甩同边手2、利用所学知识总结舞蹈特点纳能力。
踢踏舞┃雨中曲、大河之舞观赏舞蹈1、多媒体播放《雨中曲》,学生欣赏并思考:①这段舞蹈的特色在哪?②舞者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2、教师介绍踢踏舞的相关知识说出自己的观点欣赏感受聆听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舞蹈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荐)(高教版音乐篇)教案第三单元--璀璨的乐器第四节管弦乐曲(文化艺术与体育类音乐

《管弦乐曲》教案一.完整聆听在每个主题音乐出现时教师在屏幕上出 现故事线索,让同学们循着1821年俄法之战 历史事件的线索边聆听边感受联想,对比每 一段的音乐情绪和所表现的场景,说出你的感受和联想到了什么?播放图片,提问学生学生 设计 活动意图新 课 导 入小提琴 单簧管 小号1、 你认识这些乐器吗?它们属于民族兀器,还是西洋乐器?2、 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属于西洋管弦乐器故事讲解观看图片 认识怎器学生对各种 器乐有初步 的认识激发 学生的学习 兴趣。
为学习 管弦乐曲打 好基础。
《1812》年序曲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了解乐曲背后故事悄聆听故事, 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为学习感受 乐曲奠定基 础,同事故事 讲解激发学 生的学习积 极性。
欣赏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 力.感受力。
乐“音乐之父”巴赫的管弦乐组曲共有4首, 每首序曲之后乐章基本都为舞曲构成。
如:加伏特舞曲作品作者介绍库朗舞曲、加伏特舞曲、佛拉纳舞曲、小步舞曲、布雷舞曲、波兰舞曲、萨拉邦舞曲、巴瑟比舞曲、吉格舞曲、滑稽曲、轮旋曲等。
第三首管弦乐组曲包括序曲、歌调、加伏特舞曲、布雷舞曲与吉格舞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 巴洛克时期德国伟大的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羽管琴演奏家。
西方现代“音乐之父”,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b小调弥撒》、《马太受难曲》、《管弦乐组曲九《歌德堡变奏曲》等。
播放音乐,提出问题:1、乐曲的有怎样的节奏特点?2、乐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3、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师生总结:这首《加伏特舞曲》采用三部曲了解作品.作者聆听感受思考问题让学生了解作品,为欣赏音乐打好基础。
力口深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音乐分析能力。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教案资料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音乐表现形式》教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两段视频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音乐的表现形式。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乐▏我和你1、想一想:同学们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是哪首歌曲吗?2、介绍作曲家——陈其钢歌手——刘欢、莎拉·布莱曼3、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4、师生交流①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5、学唱歌曲聆听体验感受声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
讨论对音乐的感受感受《我和你》的内在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感受能力。
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
6、师生共同分析歌曲旋律,学生思考: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了解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7、深入理解,启发学生这首歌的名字紧紧指“我”和“你”两个人吗?它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8、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讨论旋律的特点,从而了解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轻轻哼唱,感受音乐的中国风味,体会音乐传递的信息。
器乐曲▏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序奏”1、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①乐曲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的?②在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3、了解《蓝色多瑙河》的创作背景4、认识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欣赏听辨:音乐的变化及乐器的运用。
讨论总结聆听了解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器乐这一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器乐曲▏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及其主要音乐作品。
5、再次赏析乐曲并思考:音乐的速度、力度、音量是怎样的?学生从音乐要素上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加深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第一首圆舞曲”1、多媒体播放第一圆舞曲音乐,学生聆听感受。
《公共艺术音乐篇》全套教案(第二单元美妙的歌声)

▏ 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4、总结蒙古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 牧
旋律舒展悠长 节奏自由 句幅宽大 速度适中
蒙
歌
古
短
族
调
民
1、多媒体播放《嘎达梅林》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 民
考:
歌
歌
①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
②与《牧歌》对比分析,它的音乐特点是怎样的?
嘎 2、学生分组讨论。
达 3、师生共同分析乐曲并总结。
情感目标
通过中国民歌欣赏,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激 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聆听欣赏中国各地民歌,了解民歌的形成、作用、特点,感受风格特点。
教学 难点
分析民歌类型、特点,体会歌曲的内在感情。
教法
启发引导法 视听法
积极评价法
学法
体验法
总结归纳法
讨论法
1
教学 环节
聆听感受侗 族大歌的音 乐特点
感受多声部民歌 的音 色特 点。
作
1. 欣赏不同演唱版本的民歌《绣荷包》,把握它的演唱风格。
业
2. 找出三首你喜欢的不同地域的中国民歌,与同学分享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外国民歌》 教案
学科
音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课时
6
课题
《外国民歌》
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公共艺术》音乐篇
通 过听赏认 识
感受音乐,想象 音乐所表达的
景象
劳动号子, 并在 一 系列互动 中 加 深对劳动 号 子 音乐特征 的
认识和理解。
学生思考讨论
分析总结
公共艺术(高教版-音乐篇-)教案-第三单元璀璨的乐器-第一节-中国民族器乐曲

《中国民族器乐曲》教案2、听一听点击乐器, 听一听各种乐器的声音。
引出本课课题: 《中国民族器乐曲》。
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初赏乐曲1.多媒体播放资料, 学生欣赏并思考:①《二泉映月》的演奏乐器及形式是什么?②听完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2.教师介绍我国民族弓弦乐器——二胡的有关知识二胡的构造音色特点演奏方式3、走进阿炳, 了解创作背景3.走进阿炳,了解创作背景3、走进阿炳,了解创作背景欣赏感受聆听了解达成知识目标再次赏析1.再次欣赏, 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2.提出问题:①《二泉映月》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②乐句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3.深入分析乐曲乐曲运用了句句紧扣, 环环相连, 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 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4.师生分析总结聆听二胡的音色, 并表述出来感受音乐, 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景象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音乐感受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琵琶独奏┃十里埋伏初听乐曲1.多媒体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 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3.介绍我国民族弹拨乐器——琵琶的有关知识音色特点演奏技巧代表作品琵琶曲分类(文曲武曲)4.作品简介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和创作背景。
聆听了解在听赏中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 感受琵琶的音色特点。
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再次欣赏1.学生再次欣赏并思考:聆听感受乐曲思考问题理解音乐片段的含义①乐曲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②乐曲分为几部分?展现了怎样的场面?③乐曲运用了怎样的演奏技法?2、多媒体出示乐曲标题, 师生共同赏析(1)乐曲分段第一部分: ①列营②吹打③点将④排阵⑤走队第二部分: ⑥埋伏⑦鸡鸣山小战⑧九里山大战第三部分: ⑨项王败阵⑩乌江自刎(2)演奏技法——轮指轮指, 是五指循环周而复始的演奏;是弹琵琶时获得长音的主要方法, 即不同手指轮流在同一根弦上匀速弹奏。
第三单元-璀璨的乐器-室内乐

第三单元璀璨的乐器}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几首好听的室内乐作品。
1、欣赏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1)、背景介绍:1869年,青年柴科夫斯基住在他妹妹的家里。
一天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在哼唱一支动人的民歌,柴科夫斯基立即被这支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
第二天,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把民歌记录下来,配上和声,收进了他在这一年中编成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
两年以后,他在写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时候,又用这首民歌做为第二乐章的主题,这第二乐章就叫《如歌的行板》。
(2)、聆听音乐、分析主题: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
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这就是第一主题,也就是《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曲调,由四二拍与四三混合作成,但是过渡却很自然、流畅。
(片段1)问题一:同学们,这段旋律给你怎样的感觉?(旋律委婉,给人忧郁、沉思的印象,情绪十分压抑。
)第二乐段的旋律是第一乐段的变奏:此后,再重复第一乐段的内容。
乐曲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二主题,由两段旋律构成。
(片段2)问题二:同学们,从这两段旋律中,你感受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特别注意大提琴的固定音型,制造了怎样的气氛?(前一段带有忧郁的情调,好像在祈求什么;后一段的情绪则悲伤而不安。
特别是大提琴拨奏的固定音型及两个内声部的切分音伴奏,犹如沉重的脚步声和不断的喘息声,从而使忧郁不安的情绪更为鲜明地突显出来。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
它好像有说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讨论此曲的音乐特征和给大家心灵上的震撼。
作品色彩忧郁、朦胧、暗淡,旋律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似诉说、似哭泣、似叹息。
这首《如歌的行板》,以轻吟低回、如泣如诉的琴声传达了沙俄时代专制统治下人民的悲惨生活与难言的苦楚,这就是让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并说:“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的原因。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大纲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大纲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通用执笔人:适用学期:审核人:学时:36制(修)订时间:2019.8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公共艺术—音乐篇》是中职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声乐艺术、器乐艺术、戏剧艺术、影视和舞蹈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欣赏与鉴别音乐艺术作品。
同时,本课程还以课堂互动、音乐名片和拓展提高等方式丰富课程内容,采用艺术欣赏、讲座、学生演示等方式作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好地对其进行艺术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明确音乐艺术的基本概念、类型等,奠定其专业学习与艺术创造的理论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欣赏和分析音乐艺术作品,可以了解民族和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情况,深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从中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激发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和人文修养。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可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也可作为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进行艺术实践,为学好其他艺术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一)知识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
(2)了解音乐艺术的各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了解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发展情况。
(4)了解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规律。
(5)掌握音乐艺术鉴赏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观察力、判断力和感受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艺术观,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响曲》教案
附页
教学环节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新课
导
入
播放图片,提问学生认识这些音乐家吗?
海顿贝多芬莫扎特
交响曲的发展过程中,以“交响曲之父”
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
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
丰碑。
观看图片
认识作曲
家
学生对交响
乐影响较大
的作曲家初
步认识,激发
学生的学习
兴趣。
为学习
交响曲打好
基础。
交响曲
交响曲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一齐响”,后
来经过发展,指的是由交响乐队演奏的由若干个独
立但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乐章组成的大型器乐套曲。
了解交响曲
的演奏形式
为学习感受
乐曲奠定基
础,激发学生
的学习主动
性。
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作
者
作
品
介
绍
1、故事讲解惊愕交响曲的由来你作品特点
与结构。
2、了解海顿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聆听
介绍作品
的同时让学
生了解作品
为欣赏乐曲
做好铺垫。
聆
听
欣
赏
多媒体播放音乐,提出问题:
1、乐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乐曲的情绪
是怎样的?
2、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这个乐章叫做“惊愕”?
师生总结:这是人们最熟悉的慢板乐章,
优美的旋律具有一种内在的美和魅力。
乐曲
中出现了变奏,音乐中的不和谐音的造成惊
愕的特别效果。
欣赏
讨论
交流
启发学生对
音乐的想象
力、感受力及
音乐的谈就
能力。
音
乐
知
识
了解交响乐队的配置
聆听、感受
了解了解交
响乐队的配
置,相关知
识,更好地欣
赏音乐。
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作
品
作
者
介
绍
教师简单介绍作者作品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了解《第四十交响曲》是一部带有
戏剧成分的抒情性交响曲,感情丰富、细腻,
充满内在的激情,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莫扎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了解作品、
作者
让学生了解
作品,为欣赏
音乐打好基
础。
聆
听
欣
赏
分段欣赏,播放音乐,提出问题:
1、乐曲的第一主题在哪首歌曲中出现过?
2、乐曲的有着怎样的音乐形象?
3、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音乐情绪有变化
吗?
4、感受每个主题音乐的发展变化,展开想象
谈谈你的感受。
师生总结:带有戏剧成分的抒情性交响曲,
感情丰富、细腻,充满内在的激情,有一种
震撼人心的力量,沉思性质的第二主题与第
一主题形成对比。
聆听感受
思考问题
加深对乐曲
的感受与理
解,培养学生
音乐感受力、
音乐分析能
力。
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作
者
作
品
介
绍
贝多芬对交响曲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
他的交响曲思想内涵深刻、戏剧性强烈,英
雄形象和革命精神在他的交响曲中得到了完
美的体现。
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展示了一幅与命
运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英雄的力量如排
山倒海之势,向命运发起猛烈的冲击。
了解作者及
作品的创作
背景
为聆听乐曲
做好铺垫。
聆
听
欣
赏
一、引导学生分段欣赏并提出问题:
1、乐曲的开始要表达的是什么?展现给你怎
样的画面?
2、乐曲的第二个主题音乐形象是怎样的?
3、乐曲有着怎样的冲突与发展,它想告诉我
们什么?谈一谈你对命运的理解与感受。
师生总结:音乐一开始出现了命运敲门
式的动机主题,顽强、威严、凶险。
它是整
部交响曲的“核心”。
第二主题,旋律抒情、
安谧而温暖,仿佛是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
求,命运再次出现,光明与黑暗的音乐之间
的较量愈演愈烈,形成了全乐章的最高潮;
乐曲表现了英雄和命运的抗争,乐章结尾,
命运主题用敲门动机的强烈音响宣告了自己
暂时的胜利。
欣赏
思考
感受
讨论
想象
让学生展开
想象,提高学
生的音乐感
受、理解能
力,同时带给
学生美的享
受。
教师介绍乐曲的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
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作
者
及
作
品
介
绍
让学生知道《第四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
获得国际声誉的第一部交响曲,也是他3部
命运交响曲中的一部,是他对贝多芬《第五
交响曲》基本意念的仿照。
乐曲有四个乐章,第四乐章在整部作品
中的思想和艺术构思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它用乐观的信念总结了全曲的发展。
了解作者及
作品的创作
背景
聆
听
欣
赏
一、欣赏乐曲,提出问题:
1、这首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有什么特点?
2、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3、这首乐曲有着怎样的情感表现?
4、乐曲的主题在演奏中有怎样的变化?
二、交流与探讨
通过感受音乐的色彩、节奏、旋律,谈
谈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与感受。
师生总结:乐曲表现了欢乐的场景。
乐曲在
发展中出现了另一个民间舞曲性的旋律,它
那清晰的节奏和全奏的力度,体现出无尽的
意志力,在一片欢腾中突然闯进了在第一乐
章开始出现的命运动机,打破了节日的欢乐,
但是音乐很快重又现出欢乐、明朗的形象,
最后在长时间的欢腾轰鸣中结束了全曲。
1、交响曲有较大的规模,能通过多种音乐形
欣赏
思考
感受
讨论
想象
提高学生的
音乐感受、理
解能力,音乐
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