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及钠的化合物解析

合集下载

《钠及其化合物》钠化合物的鉴别

《钠及其化合物》钠化合物的鉴别

《钠及其化合物》钠化合物的鉴别《钠及其化合物——钠化合物的鉴别》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等。

准确鉴别这些钠化合物在化学研究、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氯化钠,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食盐。

氯化钠是一种白色晶体,味道咸。

鉴别氯化钠相对较为简单,我们可以通过焰色反应来初步判断。

焰色反应时,氯化钠的火焰呈黄色。

另外,向其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这也是鉴别氯化钠的常用方法。

接下来是碳酸钠。

碳酸钠是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鉴别碳酸钠可以先观察其溶解性,它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进行焰色反应时,火焰同样呈黄色。

若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会产生大量气泡。

如果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碳酸氢钠也是一种常见的钠化合物。

它是白色细小晶体,溶解度相对碳酸钠较小。

焰色反应时火焰呈黄色。

与碳酸钠不同的是,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

此外,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它会分解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性物质,通常为白色片状或颗粒状固体。

鉴别氢氧化钠可以通过其强碱性来判断。

将其溶解在水中,用 pH 试纸测试,溶液的 pH 值会大于 7。

另外,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镁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在实际鉴别这些钠化合物时,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比如,在进行焰色反应时,要用洗净的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蘸取溶液或固体,然后放在火焰上灼烧。

观察沉淀的生成时,要注意试剂的滴加顺序和用量。

除了上述化学方法,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进行初步的区分。

例如,通过观察外观、颜色、状态等。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对于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合理的处理。

总之,鉴别钠化合物需要我们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灵活运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巧。

高中化学第6讲 钠及其化合物(讲)解析版

高中化学第6讲   钠及其化合物(讲)解析版

第6讲 钠及其化合物【学科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能从钠的原子结构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微观结构理解其性质,领悟结构决定性质。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究方案,并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得出相关结论。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能从钠原子的结构(微观)分析认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宏观)。

2.设计实验探究钠与氯气、水的反应,会分析钠与酸、碱溶液的反应,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1.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熟知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应用。

2.会设计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并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学会焰色试验操作,增强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知识点解读】 知识点一 钠与碱金属 一、钠的性质及应用 1.钠的物理性质2.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Na―――――――――→O 2、Cl 2、H 2O 、H +等失去e-Na +(1)与非金属单质(如O 2、Cl 2)的反应O 2⎩⎪⎨⎪⎧常温:4Na +O 2===2Na 2O加热:2Na +O 2=====△Na 2O 2Cl 2:2Na +Cl 2=====点燃2NaCl (2)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钠与水(含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3)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

【特别提醒】Na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先酸后水。

(4)与盐的反应△Na与盐反应的原理△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分析方法第一步: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第二步:生成的NaOH如果能与溶质反应,则发生的是NaOH与溶质的复分解反应。

(5)与羟基化合物的反应2Na+2C2H5OH―→2C2H5ONa+H2↑(6)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因此,钠久置在空气中,最终变成Na 2CO 3粉末。

1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

1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1.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熔点 硬度 密度 导电、导热性 银白色低 小 比水的小,比煤油的大 良好2.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如O 2、Cl 2)的反应①2Na +Cl 2=====点燃2NaCl(现象:剧烈燃烧,产生白烟)。

②4Na +O 2===2Na 2O(现象:银白色固体变暗)。

③2Na +O 2=====△Na 2O 2(现象: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与水的反应①化学方程式:2Na +2H 2O===2NaOH +H 2↑。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与解释(3)与乙醇的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2Na +2CH 3CH 2OH ―→2CH 3CH 2ONa +H 2↑。

②实验现象:钠沉入乙醇底部,缓缓反应产生气泡。

(4)与盐(如CuSO 4)溶液的反应①化学方程式:2Na +CuSO 4+2H 2O===Cu(OH)2↓+Na 2SO 4+H 2↑。

②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剧烈反应,产生气体和蓝色沉淀。

3.钠的制备、保存与用途(1)制备:电解熔融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通电2Na +Cl 2↑。

(2)保存:密封存放。

少量: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大量:用石蜡密封于铁桶中。

(3)用途①制取Na 2O 2。

②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③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④冶炼某些金属,如4Na +TiCl 4=====熔融4NaCl +Ti 。

(1)钠的取用方法: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取黄豆粒大小的钠,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2)钠失火的处理:沙土盖灭。

(3)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缓慢,反应实质相同,都属于置换反应。

(4)钠性质的巧记口诀银白轻低软,传导热和电;遇氧产物变,遇氯生白烟;遇水记五点,浮熔游响红;遇酸酸优先,遇盐水在前。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6讲:钠及其化合物(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6讲:钠及其化合物(教师版)

钠及其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钠的性质;2.钠的重要化合物及其相互转化。

知识点一.钠1.钠的原子结构特点:N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Na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因此Na 很容易失去1个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是强还原剂,具有金属的通性。

由于钠的活泼性很强,在表现金属通性的同时,又有其特殊之处。

2.钠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2)与非金属反应:钠除了能跟氧气直接化合外,还能与很多非金属直接化合。

如与硫化合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生成Na2S。

2Na + Cl2 2 NaCl 2Na + S Na2S(3)与水、酸、盐的反应:①.钠与水(滴有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与结论。

3.钠元素的存在:由于钠的强还原性,在自然界中不会以游离态存在,全部以化合态(钠盐)存在。

4.钠的存放和取用。

由于钠极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发生反应,所以保存钠应隔绝空气和水,钠应保存于石蜡油或煤油中。

取用时一般先用镊子把钠从煤油中夹出来,并用滤纸把表面的煤油吸干,然后用小刀切下黄豆粒大小的一块再做有关实验。

知识点二. 钠的化合物1.钠的氧化物知识点三.焰色反应1.焰色反应: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称为焰色反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铂丝的清洗与灼烧如下图甲所示,观察钾的焰色如下图乙所示。

3.操作方法。

(1)洗:用稀盐酸洗净铂丝,目的是使铂丝上的高沸点杂质转化为沸点相对较低的氯化物。

(2)烧:将用盐酸洗涤过的铂丝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除去铂丝上的杂质。

注意:①所用的火焰应是无色或浅色的;②要一直烧至火焰恢复到原来的无色或浅色为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含解析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巧判断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1)金属钠能存放于煤油中,也可存放于 CCl4 中。( × ) (2)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 × )
(3)钠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 √ )
(4)实验中取出的药品都不能再放回原瓶。( × )
(5)等质量的钠无论生成氧化钠、过氧化钠还是它们的混合物,转移的电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2.(2021·榆林市二中月考)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将金属钠放在坩埚里用酒精灯加热,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
焰,生成淡黄色固体氧化钠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研习一 研习二 研习三 研习四 研习五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 1.科学态度: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
钠表面___变__暗___,生成 反应现象
____白____色固体
钠受热先___熔__化___,
产生___黄_____色火焰,生成
__淡__黄____色固体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3)钠与水的反应
新教材·化学(RJ) 必修·第一册
①反应方程式:____2_N__a_+__2_H_2_O_=_=__=_2_N_a_O__H_+__H__2_↑_______。 ②现象及解释

钠元素及其化合物(共10张PPT)

钠元素及其化合物(共10张PPT)

体验热身
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钠的还原性很强,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B.钠质地柔软,可用小刀切割,保存在煤油中 C.钠失火后可用大量水或泡沫灭火器扑灭 D.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可用在雾天做指示灯
答案:C
解析:钠失火后生成Na2O2,它与水或CO2反应会生成O2使得火势增大,应 用沙子 扑灭。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由于钠极易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钠把居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钠之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 ③2Na2O2+2H2O===4NaOH+O2↑;
钠失火后可用大量水或3泡沫灭火器扑灭
钠的还原性很强,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金属钠还N用a来H制C取钛O,3及+生H产C氢氧l=化=钠=、N氨基a钠C、l+氰C化钠O等2。↑+H2O
钠的用途:
金属钠用途非常广泛,工业价值非常大。 其主要用于:氨钠法制 氰化钠;利用钠的强还原性,置换氧化钾制金属钾;还原四氯化 用钠金具属 有钠很与强氨的钛反还应原制生性成,海氨可基以绵钠从作一钛为些染熔,料融还工的业金可制属选卤制靛化兰物稀粉中的把有中金间属金体置;换属出来钽。 和铌;利用钠易形成合金的性质, 高纯度钠可以配作为制原子铅反应钠堆的合热载金体生。 产四乙基铅,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增加抗爆能力; ⑤Na22NCaOO3H++HCC配Ol=2===制=N=aNH钾aC2COO钠3+3N+合HaC2Ol 金; 作冷却剂;利用钠易被氧化的性质,生产过氧化钠 还原四氯化钛作制海为绵钛漂,还白可制工稀有业金的属钽漂和铌白; 剂,不可制成超氧化钠作为人工氧源;生产 钠Na具H有CO很3强+H的C氢还l==原=化性Na,C钠可l+H以作2从O+一为C些O2熔治↑融金的金工属卤业化物锌中把铁金属板置换的出来去。 锈剂;用金属钠与氨反应生成氨 2金可C属利O钠 用3、与沉Na汞淀H反法C基 三O应,加3生和入钠 甲成盐Ba汞酸作 醋C齐反l2,溶应为 、这液种,染 甲产合生金料 酸白是色工 三一沉种淀业 乙活的泼是制 酯的N还a2选等原CO剂靛医3,;也在兰药可许利多粉中用时气候的间体比法纯中体,滴钠加更间;稀适盐体高用酸。,;纯立即生度产生产钠气泡硼可的是氢以Na化作HCO钠为3,开,原始无原子气泡甲反产生酸应的是 Na2CO3。 堆的热载体。

2022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8讲 钠及其化合物 Word版含解析

2022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8讲 钠及其化合物 Word版含解析

第8讲 钠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 1.把握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把握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考点一|钠的性质和应用 焰色反应(基础送分型——自主学习) 授课提示:对应同学用书第37页[巩固教材学问] 1.物理性质(1)软——质软,硬度小,能用小刀切割 (2)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3)轻——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

(4)低——熔点低。

(5)导——可导电、导热。

2.化学性质 (1)完成化学方程式:Na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 常温:4Na +O 2===2Na 2O 点燃:2Na +O 2=====点燃Na 2O 2Cl 2:2Na +Cl 2=====点燃2NaCl与水反应:2Na +2H 2O===2NaOH +H 2↑与盐溶液(如CuSO 4溶液)反应:2Na +CuSO 4+2H 2O===Cu (OH )2↓+Na 2SO 4+H 2↑与酸(如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2Na +2H +===2Na ++H 2↑(2)钠与含有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3.钠的制取、保存(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液态石蜡或煤油中。

4.钠的用途(1)制取Na 2O 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

如4Na +TiCl 4=====熔融4NaCl +Ti 。

5.焰色反应 (1)概念: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

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2)操作步骤:铂丝――→酒精灯灼烧无色――→蘸取待测物――→酒精灯灼烧观看火焰颜色――→用稀盐酸洗涤铂丝――→酒精灯灼烧无色 (3)常见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看)。

6.正误推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钠和钠的化合物

钠和钠的化合物

钠及钠的化合物一、钠⑴物理性质钠,银白色的金属,密度小(0.97g/cm³),熔点低(97ºC),硬度小﹙可用小刀切割﹚,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注意:钠在空气中的变化:银白色的钠变暗(生成了氧化钠)变白(生成氢氧化钠)潮解变成白色固体(生成碳酸钠)。

⑵化学性质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

所以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

⒈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验实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②熔成小球﹙熔点比水低﹚③有哧哧的声音﹙有气体生成﹚④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有碱生成﹚⒉钠和非金属反应①钠+氧气: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表面变暗4Na+O2==2Na2O在空气或央企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2Na+O2点燃 Na2O2②钠+硫:2Na﹢S点燃 Na2S﹙研磨易爆炸﹚③钠+氯气:2Na﹢Cl2点燃2NaCl﹙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烟﹚⒊钠和酸反应①钠+盐酸:2Na+2HCl==2NaCl+H2↑②钠+硫酸:2Na+H2SO4==Na2SO4+H2↑注意:钠与酸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剧烈,极易爆炸⒋钠和盐溶液反应①钠+硫酸铜溶液:Na+H2O==Na(OH)2+H2↑2NaOH+CuSO4 ==Na2SO4+Cu (OH )2↓总方程式:2Na+CuSO4+2H2O == Cu(OH)2↓+Na2SO4+H2↑注意:①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盐反应②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③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时会生成黑色物质,这是因为钠与水反应生成大量热,使Cu(OH)2分解,生成CuO⒌工业制钠: 2NaCl(熔融) 通电 2Na + Cl2↑。

⒍钠的储存:①钠易与空气和水反应,所以隔绝空气和水②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钠的密度,所以四氯化碳不能储存钠③汽油的密度虽然小于钠的密度,但汽油易挥发,所以汽油不能储存钠⑶钠的用途:⒈制取过氧化钠⒉在熔融的条件下钠可以制取一些金属,如钛、锆、铌、钽等3Na+ALCL3高温3NaCl+Al﹙历史上制铝﹚⒊钠钾合金是快中子反应堆的导热剂⒋钠蒸气可作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和之比为2:1 和之比为2:1⑴物理性质: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及钠的化合物一、钠的性质1.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IA 族。

原子结构示意图:2. 物理性质:质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低。

3. 化学性质:性质 化学方程式 有关反应现象 原因或结论 与与非金属反应O 2(常温) 4Na+O 2=2Na 2O 2切开小块钠,先看到银白色而后变暗钠块在常温下即可被氧气氧化O 2(加热)2Na +O 2=====点燃Na 2O 2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钠块在点燃的情况下可以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与常温时的生成物不同 Cl 2 2NaCl 黄色火焰,白烟 钠块可以与氯气反应 S2Na+S=Na 2S研磨混合物,爆炸钠块可以与S 反应与H 2O 反应2Na+2H 2O=2NaOH+H 2↑浮:钠块浮在水面上 游:钠块在水面上游动 熔:钠块熔化为小球 响:发出嘶嘶声或爆鸣声 红:溶液变红密度比水小 有气体生成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生成气体生成物显碱性与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 2↑ 若HCl 不足再与H 2O 反应与H 2O 相似(更剧烈)与盐溶液反应:(1)与氯化铵反应:Na + 2NH 4Cl=2NaCl+2NH 3↑+H 2↑ (2)与NaCl 稀溶液反应: 2Na +2H 2O=2Na + +2OH -+H 2↑ (3)钠与CuSO 4溶液反应: 2Na+2H 2O+CuSO4=Cu(OH)2↓+Na 2SO 4+ H 2↑(1)有氢气和氨气逸出(2)有氢气生成(3)有氢气和蓝色沉淀 生成反应实质:Na 与H 2O 先反应,生成物再与盐溶液反应制备2NaCl(熔融)2Na+Cl 2↑8 +112 1二、钠的氧化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比较2. 过氧化钠的氧化性:三、Na2CO3和NaHCO31. 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比较物质性质Na2CO3NaHCO3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粉末白色晶体水溶液的酸碱性碱性原因:CO32-的水解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碱性原因:水解:HCO3-+H2O-H2CO3+OH-电离:HCO3--CO32-+H+水解大于电离水溶性易溶于水可溶于水与盐酸总反应:CO32-+2H+=CO2↑+H2O第一步:CO32-+H+ =HCO3-第二步:HCO3-+H+=CO2↑+H2O 更剧烈HCO3-+H+=CO2↑+H2O与NaOH反应(离子方程式)不反应HCO3-+OH-=CO32-+H2O与Ca(OH)2反应(离子方程式)Ca2++CO32-=CaCO3↓碱不足:Ca2++2OH-+2HCO3-=CaCO3↓+CO32-+2H2O碱充足:Ca2++OH-+HCO3-=CaCO3↓+H2O技巧:少定多变(所谓“少定”,即量少的反应物,其离子的化学计量数按化学式确Na2O2与SO2:Na2O2+SO2Na2SO4与FeCl2溶液现象:生成红褐色沉淀原理:3Na2O2+6FeCl2+6H2O4Fe(OH)3↓+6NaCl+2FeCl3与氢硫酸现象:溶液变浑浊原理:Na2O2+H2S2NaOH+S↓与Na2SO3溶液:Na2O2+Na2SO3+H2ONa2SO4+2NaOH与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与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同时产生无色气泡定;所谓“多变”,即过量的反应物,其化学计量数根据反应的需要量确定,不受化学式中的比例制约,是可变的)与BaCl 2反应(离子方程式) Ba 2++CO 32-=BaCO 3↓ 不反应热稳定性(化学方程式) 稳定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与CO 2反应(离子方程式) CO 32-+CO 2+H 2O=2HCO 3- 不反应用途制取化工原料(如工业制玻璃)、洗涤剂食品发酵、治疗胃酸过多、泡沫灭火器相互转化CO 2或H ++H 2O△或OH-2. 区分Na 2CO 3和NaHCO 3的方法(1)若为固体,则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NaHCO 3(2)若为液体,则可测试两种溶液的pH 值,pH 值大的为Na 2CO 3。

稀溶液(0.1mol /L )中碳酸钠溶液的pH 在12左右,而碳酸氢钠溶液的PH 在8左右;或者取少量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红色更深的为Na 2CO 3 (3)用盐酸进行鉴别:把NaHCO 3往盐酸中滴加与盐酸往NaHCO 3中滴加现象相同,都是立刻产生气体。

把Na 2CO 3往盐酸中滴加与盐酸往Na 2CO 3中滴加现象不同,具体现象为: ①把Na 2CO 3往盐酸中滴加:开始时,盐酸相对过量,即开始就有CO 2气体放出。

CO 32-+2H +=CO 2↑+H 2O②盐酸往Na 2CO 3中滴加:开始时,Na 2CO 3相对过量,发生反应:CO 32-+H + =HCO 3-,继续滴加发生进一步反应: HCO 3-+H +=CO 2↑+H 2O 。

即开始阶段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才有气体生成。

反应的图像如下:3. 侯氏制碱法原理: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

根据 NH 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 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 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 278K ~ 283K(5 ℃~ 10 ℃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 NH 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利用Na 2CO 3NaHCO 3 HClCO 2 Na 2CO 3滴加入HClHClCO 223NaHCO3在常见可溶盐中溶解度较小的特点。

先制得NaHCO3,再加热分解制得Na2CO3。

反应方程式:NaCl + CO2 +NH3+H2O=NaHCO3↓+NH4Cl(可作氮肥)(注意:此处NaHCO3有沉淀符号)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CO2循环使用)即:①NaCl(饱和溶液)+NH3(先加)+H2O(溶液中)+CO2(后加)=NH4Cl+NaHCO3↓(NaHCO3能溶于水,但是侯氏制碱法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由于氯化钠溶液饱和,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氯化钠,所以碳酸氢钠以沉淀析出)(先添加NH3而不是CO2:CO2在NaCl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产生高浓度的HCO3-,才能析出NaHCO3晶体)②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 %;NH4Cl 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CO 转化成CO2,革除了CaCO3制CO2这一工序,减少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例题:例 1. 将一小块金属钠分别投入盛a水、b乙醇、c稀H2SO4的三个小烧杯中,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解释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钠与水、酸反应的实质都是与H+的反应。

钠与上述三种物质反应的实质都是钠与H+间的置换反应,H+浓度的大小决定了反应速率的快慢,由三种物质电离H+的能力可知H+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a>b,因而反应速率为c>a>b 答案: c>a>b。

例2.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__。

①MgSO4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饱和澄清石灰水⑤Ca(HCO3)2溶液⑥CuSO4溶液⑦饱和NaCl溶液解析:2Na+2H2O===2NaOH+H2↑,①中Mg2++2OH-===Mg(OH)2↓;④中反应消耗水,溶液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降低,析出Ca(OH)2产生沉淀;⑤中Ca2++HCO-3+OH-===CaCO3↓+H2O;⑥生成的Cu(OH)2是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⑦水减少,c(Na+)增大,使NaCl(s) -Na+(aq)+Cl-(aq)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①④⑤⑦例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Na2O2的有关性质探究如下: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投入一定量的Na2O2,观察到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过一会儿溶液又变为无色。

对上述实验中溶液变红,过一会儿又褪色的原因,甲、乙两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是Na2O2与水反应放出氧气,氧气有氧化性,将酚酞氧化而使溶液褪色;乙同学则认为是Na2O2与水反应时产生了H2O2,H2O2的强氧化性使酚酞褪色。

(1)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的H2O2溶液并振荡。

①若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针对乙同学的上述验证实验提出还应增做实验才能更直接证明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H2O2,甲同学提出要增加的实验是什么?(2)试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甲同学的解释是否正确(画出简易装置图,说明简要步骤)。

解析:(1)①溶液的红色褪去,是因为H2O2有漂白性,能漂白酚酞。

②H2O2在MnO2催化下能放出氧气,可在加入过氧化钠后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有气泡放出可直接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H2O2生成。

(2)如果要验证是氧气氧化酚酞,则可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直接通入氧气来检答案:(1)①溶液的红色褪去②在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足量过氧化钠,待反应完成后向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有气体放出,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有H2O2生成。

(2)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氧气,若红色褪去,证明甲同学的推测正确,反之,则不正确。

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可用广口瓶等其他仪器代替烧杯,合理即可)例4 . Na2CO3固体粉末中混有少量NaHCO3,用什么方法除杂?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HCO3,用什么方法除杂?NaH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用什么方法除杂?答案用加热法可以将Na2CO3固体粉末中混有的NaHCO3转化为Na2CO3;向混合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可以将其中的NaHCO3转化为Na2CO3;向混合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可以将Na2CO3转化为NaHCO3。

例5. (2011上海,17)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A.2.0mol/L B.1.5 mol/L C.0.18 mol/L D.0.24mol/L解析:由反应过程可知,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盐酸,先生成碳酸氢钠再转化为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根据题意两种方式均产生气体,且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不同,可判断出盐酸的量不足以把碳酸钠全部反应完全,故所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应大于碳酸钠物质的量,且小于碳酸钠物质的量的2倍,即0.20mol<n(HCl)<0.40mol,所以盐酸的浓度在1.0mol/L 与2.0mol/L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