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的原因
赤潮发生的原因

赤潮发生的原因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那么,赤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赤潮的预防措施有哪些?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赤潮发生的原因吧!赤潮发生的原因1、浮游生物所谓海洋浮游生物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而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一类海洋生物。
其中,能通过自身光合作用使海水中的无机化合物转化成生物新陈代谢所需有机化合物者,我们称之为浮游植物,不具备这种能力,即必须以浮游植物为饵者则称为浮游动物。
据初步统计,世界各大洋中能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有180余种,其中在中国浮游生物名录上登载的有63种。
赤潮能够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有一个别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赤潮生物”。
在被称之为赤潮生物的63种浮游生物中,硅藻有24种,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l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
在中国,已有赤潮资料记载的赤潮生物达25种。
其余的38种在中国海域均有分布,只是尚未形成过赤潮而已。
因此说,有赤潮生物分布的海域并非一定会发生赤潮,这要看其密度能否达到足以使局部海域水体变色的水平。
2、人类活动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赤潮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首先,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其次,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
解决赤潮措施

解决赤潮措施1. 背景简介赤潮是指海洋中某些浮游植物(特别是硅藻和甲藻)大量繁殖,导致海水变红、淤塞渔网,严重时还会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紊乱。
赤潮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对渔业和旅游业等经济产业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寻找有效的解决赤潮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 原因分析赤潮是由于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其产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养分过剩赤潮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海洋中的养分过剩。
过量的养分,如氮、磷等,会促使浮游植物快速繁殖,从而导致赤潮的发生。
2.2 温度变化海洋水温的变化也是引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温度升高会加速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赤潮的爆发。
2.3 水体流动水体流动情况对赤潮的发生和传播也有一定影响。
水体流动不畅或者缺乏对流现象,容易造成赤潮的发生和滋生。
3. 解决赤潮措施针对赤潮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3.1 养分控制控制海洋中的养分过剩是解决赤潮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减少农业和工业废水等进入海洋的养分排放量来限制养分过剩,从而抑制赤潮的发生。
3.2 水质改善改善水体的质量也可以有效减少赤潮的发生。
可以通过加大水体的处理力度,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和养分,使水质达到一定的标准,从而降低赤潮的发生几率。
3.3 提高监测能力加强对赤潮的监测能力也是有效解决赤潮问题的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测网络,及时发现赤潮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赤潮造成的损失。
3.4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方法进行赤潮的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可以引进天敌来捕食赤潮的主要成分,如硅藻和甲藻,以减少其数量,从而达到控制赤潮的目的。
3.5 应急处置在赤潮发生后,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利用喷洒抑制剂、置放屏障等技术手段来减少赤潮的扩散和影响范围,保护渔业和旅游资源。
4. 结论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对生态环境和经济产业都带来了巨大影响。
针对赤潮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包括养分控制、水质改善、监测能力提高、生物防治和应急处置等,来解决赤潮带来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保护海洋生态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赤潮原因措施

赤潮原因措施1 赤潮的定义和原因赤潮,又称“藻华”,是一种海洋生态现象,指的是大量高浓度的浮游植物在海水中繁殖、积聚而引起的水色变红、污染、鱼虾等水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赤潮会使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严重变化,对于海洋环境和经济产业造成破坏。
赤潮的发生原因一般是与天气、水温、海水营养盐含量或污染相关。
2 主要的赤潮原因及说明2.1 营养盐过量营养盐的过量是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营养盐过量主要是指海洋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使得赤潮植物源源不断地得到养分,导致大规模繁殖。
营养盐过量的原因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活动对水体的污染造成的环境压力。
2.2 气象环境因素气象环境因素也是赤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气象因素可以影响海水温度、盐度、流速等因素,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平衡。
常见的气象因素包括风力、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等。
2.3 海洋动力学因素海洋运动将营养盐和生物进行了强烈的混合和运动,它们的影响可以扩散和影响赤潮物种发生的区域、程度和深度。
3 赤潮对环境和经济的危害赤潮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了双重打击。
对生态环境方面,赤潮首先会导致水质恶化,对海洋植物和动物群体造成毒害,构成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威胁;其次会使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破坏生态稳定性。
对经济方面,赤潮会导致渔业、海产品产量减少,破坏渔业生态环境和现有的渔业布局,这极大地破坏了海洋经济甚至整个地方经济的稳定性。
4 赤潮防治措施赤潮的防治应该综合从源头和后续两方面进行:4.1源头防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作,对排污源进行严格监管;推广低氮、低磷肥料,减少养殖量,对农业等污染源进行管理;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增加植被种植,改善养分平衡;增加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投入,加强海岸带的管理和保护,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4.2 后续防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投入生物控制和化学物质处理,可起到缓解赤潮的效果;开展赤潮的监测任务。
5 总结赤潮的发生主要是与水体中营养盐过多、气象环境因素、海洋动力学因素相关。
赤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潮发⽣的原因是什么 ⾚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中某些浮游植物、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度聚集⽽引起⽔体变⾊的⼀种有害⽣态现象。
那么,⾚潮发⽣的原因是什么?下⾯就由店铺告诉⼤家吧! ⾚潮发⽣的原因是什么 ⾚潮是⼀种复杂的⽣态异常现象,发⽣的原因也⽐较复杂.关于⾚潮发⽣的机理虽然⾄今尚⽆定论,但是⾚潮发⽣的⾸要条件是⾚潮⽣物增殖要达到⼀定的密度,否则,尽管其他因⼦都适宜,也不会发⽣⾚潮,在正常的理化环境条件下,⾚潮⽣物在浮游⽣物中所占的⽐重并不⼤,有些鞭⽑⾍类(或者假藻类)还是⼀些鱼虾的⾷物.但是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使某些⾚潮⽣物过量繁殖,便形成⾚潮.⼤多数学者认为,⾚潮发⽣与下列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潮的历史记载 ⾚潮是⼀种灾害性的⽔⾊异常现象。
⼈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7:17-21中就有关于⾚潮的描述:“耶和华这样说,我要⽤我⼿⾥的杖击打河中的⽔,⽔就变作⾎,因此,你必知道我是耶和华。
河⾥的鱼必死,河也要腥臭,埃及⼈就要厌恶吃这河⾥的⽔。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对亚伦说,把你的杖伸在埃及所有的⽔以上,就是在他们的江,河,池,塘以上,叫⽔都变作⾎。
在埃及遍地,⽆论在⽊器中,⽯器中,都必有⾎。
摩西,亚伦就照耶和华所吩咐的⾏。
亚伦在法⽼和⾂仆眼前举杖击打河⾥的⽔,河⾥的⽔都变作⾎了。
河⾥的鱼死了,河也腥臭了,埃及⼈就不能吃这河⾥的⽔,埃及遍地都有了⾎。
⾚潮发⽣时,海⽔变得黏黏的,还会发出⼀股腥臭味,颜⾊⼤多都变成红⾊或近红⾊。
在⽇本,早在腾原时代和镰时代就有⾚潮⽅⾯的记载。
1803年法国⼈马克· 莱斯卡波特记载了美洲罗亚尔湾地区的印第安⼈根据⽉⿊之夜观察海⽔发光现象来判别贻贝是否可以⾷⽤。
1831—1836年,达尔⽂在《贝格尔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发⽣的束⽑藻引发的⾚潮事件。
据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潮现象,⼀些古书⽂献或⽂艺作品⾥已有⼀些有关⾚潮⽅⾯的记载。
赤潮形成的原因赤潮的危害

赤潮形成的原因赤潮的危害由于能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繁多,它们爆发性生长所需的条件各异,因此赤潮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在《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1—中国海洋学会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究会论文集》中提到赤潮形成有一个共识——即赤潮生物的存在与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海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水文气象、海流、海况等是形成赤潮的自然因子,在海水交换较差的内湾、叫封闭的海湾交汇面、封面及排污口附近沿海、海水有上升流的海域等,君可成为赤潮形成的条件。
l、海洋污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沿海地区人口的膨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地表径流将大量陆源污染物质排人海洋,海洋遭受严重污染,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海水中大量氮、磷、微量元素和有机营养物质的增加,为赤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
铁、锰螯合剂在一定的剂量下,可使赤潮生物卵甲藻和真甲藻达到最高增殖率;一些有机物质也会促使赤潮藻类急剧增殖。
用无机营养盐培养裸甲藻时,加入酵母提取液或土壤浸出液和维生素B12时,简裸甲藻和光亮裸甲藻生长都特别明显。
2、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 ~30℃ 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
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 是赤潮发生的先兆。
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
盐度在26%~ 37%。
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 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
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
由于海域径流、涌5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营养盐上升到水上层,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营养化。
营养盐类含量急剧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
这些硅藻过盛,特别是骨条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
硅藻类又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使夜光藻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粉红色的夜光藻赤潮,2021年5月秦皇岛扇贝养殖区大面积的赤潮就属于此类。
赤潮发生的原因

赤潮发生的原因1、全球气候的变化海洋中的赤潮生物种类繁多,它们都有适宜各自生长的季节。
当适合某种藻类的季节来临时,海水里又含有藻类生长所需要的足够养分,那么这种藻类就可能大量繁殖,引发赤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激化,地球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
当存有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赤潮出现的数量和规模都大大增加。
在厄尔尼诺活跃的1998年,我国沿海从南到北出现多次大规模的赤潮事件,给水产养殖业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毁坏。
2、受风、流等的影响赤潮生物就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其移动范围非常有限,它的原产、涌入和集中轻易受水体运动的影响。
赤潮的构成与水体运动有关。
水体运动可以将赤潮生物带回适宜其生长产卵的水域。
风对赤潮生物的影响是两方面的。
一是在风大的条件下,赤潮生物很难聚集,形成不了赤潮。
二是在风力适当,风向适宜的情况下,会促进赤潮生物的聚集,使赤潮容易发生。
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湾就是这个原因。
3、人类活动的促进作用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引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可分为自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
海水的生态平衡、生物资源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人为富营养化。
造成人为富营养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海洋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不断将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废水等排入海洋,污染了海洋,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海水积累了太多的营养物质,就成为赤潮藻生长的雄厚物质基础。
这是赤潮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过度的海产养殖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由于许多地方片面追求效益,违反生态环境规律,致使养殖业自身污染日趋严重。
过度投放的饵料和养殖对象排出的大量排泄物,富含营养物质,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养殖区成为赤潮生物的理想栖息地。
1997年10月及今年7月在饶平发生的赤潮,其重灾区就是一些养殖密集区。
3、国际交流催生赤潮传播世界各地活跃的贸易活动,促进了船运业的发展。
奔忙于世界各地的船舶成了赤潮生物的运输者。
当这些赤潮生物到达合适的环境条件,便会暴发形成赤潮。
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渤海湾等近海海域中,曾出现大面积的红色潮水,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赤潮”,赤潮的出现不适无缘无故的。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赤潮是伴随着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现象。
本来是渔业方面的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水面发生变色的情况甚多,厄水(海水变绿褐色)、苦潮(按即赤潮,海水变赤色)、青潮(海水变蓝色)及淡水中的水华,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
构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但甲藻、硅藻类大多是优势种。
当发生赤潮时的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是102;106细胞/毫升。
在日本近海淡水流入的内湾,自春至秋均有发生。
随着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增加而出现了富营养化,在东京湾、濑户内海、有明海等赤潮频繁发生。
赤潮有时可使鱼类等水生动物遭受很大危害,这是由于赤潮浮游生物堵塞鱼鳃,引起机械障碍,和它们死后分解,迅速消耗氧气,水中氧气不足,以及分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尤其是裸甲藻属(Gymnodinium)和Olisthodiscus等为害甚大〕。
一般以为是由于水不流动、富营养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关于赤潮成因尚没有定论,科学家们认为,赤潮是近岸海水受到有机物污染所致。
在正常的情况下,海洋中的营养盐含量较低,这就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有些鞭毛虫类(或者甲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
但是,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主要是食品、造纸和印染工业)和农业废水流入海洋后,再加上海区的其他理化因素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时,赤潮生物便会急剧繁殖起来,便形成赤潮。
赤潮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赤潮发生的原因有哪些赤潮发生的首要条件是赤潮生物增殖要达到一定的密度,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赤潮发生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赤潮发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赤潮的防控措施1. 海区进水需经过沉淀、过滤或消毒后才进入养殖池,如有条件的池塘最好备有蓄水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科学清塘、肥水培藻、加强水质管理、科学投饵,保证池塘中优质种群优势,尽量杜绝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增加赤潮生物繁殖的物质基础;3. 可以科学套养一些鱼类(鲢鱼)、贝类等,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4. 海区赤潮发生时,要“保水”,停止换水,避免赤潮的发生。
常见赤潮生物种群的清除方法1. 夜光藻(1)外用:先用黑臭净(1包2亩)干撒,消除底污,截断营养源,傍晚用纳米氧+百安威(1+2用2~3亩)混合泼洒。
可酌情连用2天。
第三天用解毒超爽/净水王兑水后全池泼洒,降解毒素,防止养殖生物因藻类死亡而中毒;接着用黑金神+2包粉剂活菌王+1桶六抗培藻膏提前浸泡一夜全池泼洒,可用4~5亩,调节水色,培育有益藻类。
(2)内服:可用清源、活性蒜宝/新菌克、金多维/酶解多糖拌料,一天两餐,连用3~5天,目的是解毒排毒,保肝护肝,增强虾的抗应激能力。
2. 鞭毛藻或甲藻(1)外用:先用2瓶百安威+1瓶纳米氧兑水后拌匀全池泼洒,可用2~3亩,杀灭有害藻类;晚上酌情可用1包降解灵+1包超C拌匀后全池泼洒,可用1~2亩,或者使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各500克干撒,目的是增强水体通透,提高虾抗应激能力,酌情可按以上方法再操作一次。
第二天可用净水王/解毒超爽(1瓶用3~4亩)兑水后全池泼洒,降解毒素,防止中毒,同时有利于有益藻类生长,接着用1桶乳酸宝+1包黑金神+2包粉剂活菌王/灵活100+2包藻健康/1桶六抗培藻膏提前加水浸泡24小时后全池泼洒,可用5~6亩,调节水质,培育有益藻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潮的原因
近年,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些城市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海水中,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再加上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引发赤潮。
下面就由告诉大家赤潮的原因吧!
赤潮的原因
1、气候原因
春夏温暖季节,水温较高,海流缓慢,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赤潮的发生,如气候异常是厦门海域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2、生物原因
引起赤潮的生物主要是甲藻、硅藻,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细菌等。
这些生物的暴发性繁殖或大量聚集产生赤潮。
在适宜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赤潮生物以几何级数繁殖,在2d~3d内即可形成大规模赤潮。
从1986年至今,厦门海域已发生十几次赤潮,除了1987年5月11日~25日在厦门西海域发生的短角弯角藻赤潮,由“厦门赤潮调查研究”协调组预报并自始至终跟踪监视、监测外,其余十几次赤潮都是待赤潮发生并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被发现。
3、化学原因
赤潮的发生与海域的富营养化密切相关,海水中的营养盐(主要
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存在,直接影响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这些化学因素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
厦门海域属轻度富营养化海域,海水中无机氮和无机磷年平均比值约为45∶1(原子比),由于大多数浮游植物生长繁殖过程中基本是以16∶1的恒定比值自海水吸收无机氮和无机磷,因此,对于厦门海域来说,无机氮比较丰富,而无机磷相对较贫乏,无机磷成为厦门海域浮游植物繁殖的限制因子。
理论上讲只要控制无机磷的排海量就可减少海域赤潮的发生,但由于厦门海域底泥中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磷和无机磷,在适宜的理化条件下,有机磷可转化为无机磷并溶入海水中,以满足浮游生物繁殖的需要。
从对厦门海域进行多次观测的分析中可发现,在发生赤潮前以及赤潮初期,海水中无机磷含量仍相当高。
因此,尽管市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大量减少磷的排海量,但目前仍无法控制海域赤潮的发生。
4、环境原因
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使排放出来的各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养殖污水中都含有N和P。
这些污水未经处理源源不断地流入江河,最后汇入大海,便使海洋中N和P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生物大量繁殖。
所以,环境污染造成的海洋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