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要点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课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课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课思考题1、结合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初步认识,谈谈你所认识到的中国现代文学。

答案答案要点:1、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是近代社会变革、文化转型的历史产物;2、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有血肉般的内在关联,同时有受到外国文学(文化)思潮的直接影响;3、中国现代文学在文学性质上完成了现代的转变,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创新性特征。

参考: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2、本课绪论部分2、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因素有哪些?答案答案要点: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形势2、近代文学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3、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催生参考:1、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2、本课绪论部分思考题1、中国现代文学在初始阶段,创作上有哪些表现特征?答案要点:(1)个性解放思想的确立与理想精神的充分显现(2)传统价值观的失落与寻找新的终极关怀的感伤(3)新文体的建构与新语言、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努力追求(4)多种创作方法的尝试与多样化创作的认真实践2、新文学作哪些方面显示出文学革命的实绩?答案要点:1.在思文化观念上,显示了现代文学的现代观念和价值标准的确立。

2.在文学理论建设上,"人的文学"理论的建构,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建设的高起点。

3.在创作上,各种新型的文体和语体的出现,适应了现代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需求,充分表现了现代中国人的心声和思想情感。

思考题1、鲁迅的小说创作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1. 具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主题与创新的模式特点2. 具有新的形式、新结构和新的表现方式3. 具有个性化的人物典型塑造的特点2、鲁迅的杂文创作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答案要点:(须从鲁迅杂文创作的特点上入手来回答这个问题)1. 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2. 在"反常规"、"多疑"思维中批判的犀利与尖锐3. 杂文创作中的"个"与"类"4. 鲁迅杂文的主观性5. 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然后,再从中国现代社会状况的需要和现代文学的发展上来予以总结定论)思考题1、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具有哪些表现特征?答案要点:1、个性解放走向社会解放,文学的社会性进一步加强。

现代文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先声

现代文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先声

现代文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先声1、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历史条件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社会历史条件:辛亥革命失败后,内忧外患使国家和民族陷于垂危之中。

封建帝制复辟与反复辟的尖锐斗争;尊孔与反尊孔的激烈交锋。

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反思与启蒙主义觉悟。

晚清以来,留学生译介大量西方文学、哲学、社会学著作,直接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和世界文化交流参照系。

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有了明显发展,新兴阶级壮大,国内政治力量发生有利于新文化生长的变化。

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陈独秀、吴虞、李大钊、鲁迅等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与三纲五常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胡适、周作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理论倡导。

这个反封建的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爱国浪潮的推动下,不仅壮大了声势,而且逐渐转换着自身的思想性质,其左翼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坚。

2、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前期内容: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4、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2、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即反对“文以载道”、“代圣贤立传”等封建文学观念,提倡“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社会文学”。

这一点侧重文学表现内容。

自考现代汉语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考现代汉语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考现代汉语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节汉语和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区?你所在的地方属于哪个方言区?这个方言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有那些明显的特点。

答:十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晋语方言、平话方言。

北方方言区2.说明文言与白话、口语与书面语、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的关系。

答:(1)文言与白话的关系:文言和白话都指书面语,两者是相对而言的。

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它最初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可是当它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种书面语言的传统以后,就不再跟着口语一起变化,久而久之,就逐渐和口语脱节,最后变成了一种不但读出来听不懂,而且不经过专门学习连看也看不懂的书面语言。

文言在语法和词汇方面与口语有较大差别。

白话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

它的产生是由于文言与口语完全分家,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人民群众中间就逐渐产生了与口语直接联系的这种新的书面语言。

白话始终是和口语密切联系的,语法和词汇方面与口语比较一致。

白话和文言虽然也相互影响,但基本上是分道扬镳,各有各的应用范围。

但长期以来,白话文著作一直被看作是“俗”文学,在书面语言在始终是文言文占统治地位,直到19 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的资格。

(2)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①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不同的语体。

书面语表诸文字的记述,口语经过口头发音而传播。

两者的载体是不同的,前者是文字,后者是语音。

两者的主要不同,还在于语体。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其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因而常见短句。

这种风格的形成,是由于口语常呈现为当面交谈,有特定的语境存托,又有身手势态和语音变化的帮助。

从而具有较多的辅助性信息作为支持。

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但具有与口语不同的语体风格。

书面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

这种风格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信息,不得不要求语句自身得以规范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语的基础。

现代文学思考题答案

现代文学思考题答案

现代文学思考题答案第八章茅盾1、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蚀》是茅盾的小说处女作,由三个系列中篇所作成:《幻灭》《动摇》《追求》。

三部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整个作品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中的各种矛盾和阶级分化。

作者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个时期:幻灭、动摇、追求:(1)《幻灭》中,作者描写了一个抱着美好幻想的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悲剧。

主人公静女士从小在恬静的家庭中长大,把革命也看作是一件诗情画意的事,但现实的社会带给她精神世界的“幻灭”。

“幻想破灭”成了她思想弊病。

从静女士的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踏入革命道路前后的思想境界,毫无准备的投入革命,革命动荡中必然就回出现个人主义的悲观幻灭心态。

(2)《动摇》反映的是1927年春夏之交,“武汉政府”蜕变之前,湖北一个小县城的风波。

主人公方罗兰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定的知识分子典型,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面前,他表现得软弱动摇,以致让人有机可趁。

他对反动势力打击不够,立场也不分明。

在对待爱情上也表现出“动摇”的本性。

一方面是结发之妻的纯情包围;另一方面是时代女性的性感诱惑。

方罗兰是属于即保留着传统道德,同时又呼吸时代新鲜空气的知识分子,在两者的选择中,他永远处在矛盾和动摇中。

(3)《追求》是描写在大革命失败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各自的追求中所遭受的不同悲剧命运。

在上海悲观、颓废等是他们流行的通病,然而,不甘黑暗现实的压迫,企图作一次新的挣扎和追求。

通过对张曼青的描写揭示教育救国梦的破灭;通过王仲昭揭示爱情至上主义的美梦破灭;通过史循揭示了“失败主义者“的失败;通过章秋柳揭示病态反抗者的悲哀。

《蚀》中的这些主人公,都难以摆脱精神上的枷锁,只能用这种病态的反抗来宣告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他们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根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所以才在黑暗中盲目地、消极地追求新的出路。

(0479)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资料

(0479)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资料

(0479)《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括号内)1、中国诗歌会的主要成员有( a )A、穆木天、蒲风等B、陈梦家、朱湘等C、汪静之、应修人等D、冯至、冯雪峰等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论著《人的文学》的作者是(c)A、胡适B、李大钊C、陈独秀D、周作人3、七月诗派的主要特色是( c )A、主张新诗格律化,主张“三美”。

B、主张诗歌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C、主张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形式。

D、主张诗歌远离政治,否定文学的阶级性。

4、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农民诗人”的诗人是(c)A、刘半农B、艾青C、臧克家D、何其芳5、散文集《绿天》的作者是(d)A、朱自清B、周作人C、陆蠡D、苏雪林6、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b)A、冯雪峰B、冯至C、徐志摩D、戴望舒7、茅盾小说《蚀》三部曲包括( c )A、《春蚕》、《秋收》、《残冬》B、《春蚕》、《林家铺子》、《腐蚀》C、《幻灭》、《动摇》、《追求》D、《幻灭》、《动摇》、《腐蚀》8、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是( a)A、孔厥、袁静B、张志民C、马烽、西戎D、柳青9、孙犁小说的特点是(c)A、有很强的故事性B、运用现代派的表现手法C、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征D、善于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个体形象10、老舍在中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批判国民性弱点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小说是(b)A、《四世同堂》B、《二马》C、《猫城记》D、《离婚》11、在诗歌创作中具有农民的“忧郁”和“漂泊的情愫”的诗人是( a )A、艾青B、田间C、袁水拍D、田汉12、茅盾的日记体长篇小说是( b )A、《蚀》B、《腐蚀》C、《动摇》D、《幻灭》13、老舍以北京市民社会为描写中心的小说中所塑造的老派市民代表是( a )A、老马、祁老者等B、老马、祁瑞丰等C、赵四、李子荣等D、牛老四、张天真等14、鲁迅写作《故事新编》的时期是( c )A、“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B、“四.一二”事变前夕C、在上海的最后十年D、留学日本时期15、小说《边城》中被人们称为“善”的化身的人物是( c )A、翠翠B、天保C、老船夫D、傩送16、戏剧《日出》的戏剧结构是( b )A、戏中戏的结构B、人像展览式的结构C、糖葫芦式的结构D、回溯式结构17、属于李广田的散文集是( d )A、《画梦集》、《银狐集》B、《囚绿记》、《银狐集》C、《画梦集》、《鹰之歌》D、《画廊集》、《银狐集》18、对抗战期间“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力透纸背”的描写的小说是( d )A、萧军的《八月的乡村》B、萧红的《呼兰河传》C、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D、萧红的《生死场》19、被称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的诗人是( a )A、臧克家B、田间C、艾青D、胡风20、无名氏长篇六卷集的现代主义小说是( b )A、《北极风情画》B、《无名书稿》C、《塔里的女人》D、《风潇潇》21、小说《家》中的高老太爷是一个( b )A、独断专横、风流放荡的封建官僚B、他既是一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代表,但又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C、他是一个没有半点人情味的、非常专制冷酷、阴险狡诈的封建家长D、是一个风流放荡、荒淫无度的地痞流氓22、《边城》的主题追求在于(b)A、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B、展现了人性美和人情美C、展示了悠久的苗族文化D、批判了中国旧军阀制度23、《山峡中》被盗贼同伙扔进江里的人是( c )A、野猫子B、野老鸦C、小黑牛D、鬼冬哥24、《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特色最充分地体现在(c)A、具有地域特色的滑稽语言B、大量运用有趣的绰号C、漫画式夸张的描写手法D、恰当地运用了反语25、《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的时代特征是(a)A、新旧文化交织的时代B、封建文化占据着整个文化阵地C、“五四”新文化已经取得了绝对胜利D、社会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26、小说《荷花淀》的文体特点是( d )A、结构完整、情节连贯、故事性强B、运用白描等传统手法塑造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C、小说主要采用了意识流等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和结构方式D、融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于一体27、《我是一条小河》是一首( a )A、爱情诗B、叙事诗C、史诗D、歌词28、《发现》中的“发现”有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发现的双重含义,其中对客观世界的发现是指( a )A、挂在悬崖上如噩梦般的祖国的现实B、如花似锦般繁荣的祖国现实C、梦中的现代化的祖国D、诗人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操29、《再别康桥》在对康河美景的描写中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其中诗人描写康河的时空秩序是( d )A、从黄昏到夜晚、从上游到下游B、从夜晚到黎明、从上游到下游C、从夜晚到黎明、从下游到上游D、从黄昏到夜晚、从下游到上游30、《手推车》形成的整体气氛是( c )A、欢腾的喜悦气氛B、火热的劳动场面C、浓郁的悲剧气氛D、严肃的紧张气氛31、《断章》这首哲理小诗共有几节( b )A、一节B、两节C、三节D、四节32、下列作品中,属于诗人臧克家的诗集是( a )A、《烙印》B、《红烛》C、《云游》D、《我底记忆》33、散文《风景谈》借鉴了电影的表现手法,全文共描写了六个画面感很强的场景,其中小号兵清晨吹喇叭的场景是文中的第几个( d )A、第一个B、第三个C、第四个D、最后一个34、《压迫》中女房东有房不租单身男客的原因是( b )A、因为她房间里闹鬼B、她封建,怕女儿自由恋爱C、她有迫害狂,害怕单身男客抢劫她家D、她以为单身男客是革命党35、《金锁记》的结构线索是( d )A、以曹七巧为自己的婚事与其哥嫂进行争斗的过程为线索B、以曹七巧为自己女儿的婚事与女儿进行争斗的过程为线索C、以曹七巧为自己儿子的婚事与儿子进行争斗的过程为线索D、以曹七巧的生活经历、感受及心理变化的时空顺序为线索36、政治讽刺喜剧《升官图》创作于哪一时期( c )A、民国初年B、抗日战争前夕C、抗日战争胜利后D、军阀混战时期37、小说《断魂枪》的故事背景是(b)A、明末清初B、晚清时期C、民国时期D、抗战时期38、《在其香居茶馆里》中回龙镇上邢幺吵吵与方治国争斗的原因是( d )A、两人分赃不均B、因为邢老二婚姻问题产生的矛盾C、地主邢幺吵吵与雇农方治国关于地租发生的矛盾D、围绕邢老二是否服兵役的问题产生的矛盾39、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的性格内容是( b )A、性格狡诈而又封建愚昧B、性格厚道但软弱胆小C、他的愚昧是假装的愚昧D、思想解放、积极上进40、《大堰河——我的褓姆》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b )A、对偶、反问、象征B、对比、排比、反复C、白描、对偶、夸张D、欲扬先抑的手法41、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的作者是( b )A、冰心B、叶绍钧C、张天翼D、丁玲42、在冰心小说中,表现出她思想中萌生了某种阶级观念的小说是( c )A、《斯人独憔悴》B、《超人》C、《分》D《悟》43、以典妻故事来揭示黑暗社会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是( d )A、《二月》B、《绅士的太太》C、《丈夫》D、《为奴隶的母亲》44、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口号的团体是( b )A、中国诗歌会B、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C、“左联”D、“民族主义文学”45、鲁迅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是(a)A、“五四”时期B、“五四”退潮以后C、大革命失败以后D、抗战爆发以后46、属于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d)A、《我的童年》B、《反正前后》C、《创造十年》D、《漂流三部曲》47、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塑造的古人形象包括(a)A、大禹、眉间尺、后羿等B、大禹、吕纬甫、后羿等C、大禹、眉间尺、子君等D、子君、眉间尺、后羿等4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是( d )A、《女神》B、《雨巷》C、《猛虎集》D、《尝试集》49、许地山小说“浪漫三要素”是指( a )A、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B、象征手法、爱情线索、异域色彩C、象征手法、宗教氛围、爱情线索D、象征手法、宗教氛围、异域色彩50、诗人郭沫若的爱情诗集是( c )A、《星空》B、《前茅》C、《瓶》D、《恢复》二、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到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当代文学思考题答案十七年的文艺运动

当代文学思考题答案十七年的文艺运动

当代文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十七年的文艺运动1、第一次文代会(名词)1949年7月2日到19日,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后通称"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茅盾和周扬分别总结了国统区和解放区文艺的成绩;大会选出了由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联领导机构;毛泽东文艺思想确定为新时代为工农兵服务、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文艺总方针;起到了继承革命文艺传统,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为创造新时代文艺而奋斗的重大历史作用;第一次文代会被视为当代文学的起点。

2、"双百方针"(名词)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具体内涵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这一方针的实施界限和范围"是人民内部的自由";这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逐渐从胡风事件的阴霾里走出,文学创作出现勃勃生机。

3、"两结合"创作方法1958年3月,毛泽东提出"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第三次文代会认为"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最好的创作方法","不只适用于文艺创作,也适用于文艺批评"。

4、建国后毛泽东文艺思想是如何确立起来的?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根本思想。

毛泽东文艺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组成部分。

在1949年以后,一直到文革结束,毛泽东文艺思想始终是中国大陆的唯一合法的文艺思想,也是唯一的最高文学准则。

建国以后,建立新中国的文艺包含着两个基本思想行为:一是正面建设:确立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唯一的合法的权威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下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下篇

《中国现当代⽂学史》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下篇教学效果下篇思考题:1、简述“⼗七年⽂学”赖以产⽣的社会风尚表现在哪些⽅⾯?2、谈谈“⼗七年⽂学”对外来影响的吸收。

3、60年代初党中央⽂艺政策调整的重⼤举措主要表现在哪些⽅⾯?4、简述“⽂学是⼈学”和⽂学与⼈性、⼈道主义问题讨论的主要观点。

5、试析“⼗七年⽂学”中政治抒情诗的特点。

6、试述解放后赵树理短篇⼩说创作的特⾊。

7、谈谈孙犁战争题材短篇⼩说的艺术特⾊。

8、试述“⼗七年”长篇⼩说创作的特点。

9、试以《林海雪原》和《红岩》为例分析“⼗七年⽂学”中⾰命英雄传奇的特点。

10、试述杨朔散⽂的特点。

11、试述⽼舍话剧的艺术特征。

12、“⽂化⼤⾰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与思想解放运动对新时期⽂学产⽣了哪些重要的影响?13、在80年代的⽂化碰撞与⽂化融合中,当代⽂学受到了哪些影响?14、刘再复的“⽂学的主体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5、新时期⽂学思潮中关于西⽅现代主义的争论和探讨主要集中在哪些⽅⾯。

16、试论艾青“归来”后的诗歌创作。

17、论北岛的“朦胧诗”创作。

18、试论“伤痕⼩说” 的艺术特征。

19、试论王蒙的“反思⼩说” 创作。

20、试论张贤亮的“反思⼩说” 创作。

21、80年代“寻根⼩说” 的中短篇作品有哪些类型?22、以马原、洪峰的形式实验为例,谈谈拟现代派⼩说在叙事⽅式上的⾰新。

23、⽐较《平凡的世界》和《浮躁》的异同。

24、试论徐迟报告⽂学的创作特点。

25、试论⾼⾏健的实验探索性话剧在艺术上的表现形态。

26、90年代⽂学相对于此前时段的⽂学⾯貌⽽⾔发⽣了巨⼤变化,引起这⼀变化的历史社会根源有哪些?27、试述市场经济对90年代⽂学所产⽣的重要影响。

28、90代长篇⼩说主要表现出哪⼏种创作倾向?29、《⼼灵史》中对哲合忍耶历史的叙述被作者寄寓了哪⼏个层⾯的意义?30、《⽩⿅原》是从哪⼏个层⾯来体现其史诗品格的?31、在王蒙的“季节系列”中作者是如何展开他独特的历史叙述的?32、《马桥词典》中作者是通过哪些层⾯来体现其叙述意指的?33、浅析《务虚笔记》中情爱故事的特点及其所寄寓的哲学思考。

文学理论思考题(1--9章)

文学理论思考题(1--9章)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答题要点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品格。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以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

这就是说,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如图所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一、内容提要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概而言之,以下五个基本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性是“自由自觉”。

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与展示。

(2)文学反映论。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运用于文学活动中,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并非刻板的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创作的发展:(1) 从题材和主题来看,《家》主要描写封建大家庭新老几代的冲突,歌颂青年一代的追求和抗争;《寒夜》虽也写家庭内部的冲突,着力于对旧社会的批判。

虽都是悲剧,前者悲痛、悲愤,后者悲哀、悲良。

(2)从人物形象来看,前者富有英雄色彩,理想色彩,后者则是社会重压下的卑微小人物。

前者展示的是一种充实的人生,后者则展示的是灰色的人生。

(3)艺术氛围:前者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激情,后者笔调冷峻婉曲,气氛肃杀。

(4)艺术手法:前者是比较平面的直线式写法,反映现实直面揭露;后者注重比较立体的,曲折的揭示人物心灵深处的隐秘。

这一切,表明作家的艺术功力更臻于深厚完美,表明《寒夜》不愧是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创作水平和艺术风格的一部力作。

24、沈从文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边城》为例谈沈从文小说的理想人生):⑴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主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审视和剖析人生,抨击现代异化的人性,讴歌古朴美好的人性,由此而造成的文学图景就是湘西与都市的对立。

描写湘西人民的生活(爱情生活)是沈从文作品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包含着作家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关注与赞美欣赏,体现了作家的人道主义,寄托着作家对民族精神的思考和审美理想。

⑵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在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即现实的人生形式和理想的人生形式:展示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安命的生存状态和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创造出理想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⑶沈从文小说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爱情生活简单纯净,悲剧结局悲凉惆怅;人物勤劳和善、宽厚诚挚、重义轻利、乐观坚韧,充满人情美与人性美,男性外表雄强勇武,性格温和谦顺,女性外表温柔恬静,性格纯洁忠贞;环境风俗融洽和谐欢乐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⑷小说的艺术风格恬淡优美,无论写意点染皆细腻传神;结构连贯完整,衔接自如,行云流水;充溢着诗的意境和韵味;语言从容自然、古朴简约。

25、结合具体诗歌评析、论述戴望舒诗作的内容与艺术特色:内容上:早期和成熟期诗作写爱情苦闷和个人忧愁,表现忧郁感伤的情绪。

《我底记忆》、《断指》、《寻梦者》、《乐园鸟》等。

变异期诗作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在民族苦难中审视个人的不幸。

思想上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情。

格调明朗、雄健。

如《我用残损的手掌》表达了对破碎山河的切痛,对光明之地的向往和礼赞。

艺术上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但将法国象征派诗和中国诗歌传统相融合,将象征与浪漫抒情相结合形成新诗史上具有"古典美"意义的现代诗。

如《雨巷》。

诗体形式上最早的诗篇受新月格律诗派影响,注重音乐性,句式大体整齐,押韵且韵位固定,如《雨巷》是他的格律诗的代表作,诗中ang韵的词反复出现,且句中有韵,音乐性极强。

后向以散文美为特征的自由体诗形式转化,以情绪的节奏代替了字句的节奏,诗风转向"厚朴"。

26、分析周朴园的形象:30年代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他的性格特征,专制、冷酷、自私、虚伪,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

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以及感情问题暴露了他虚伪的本质,考察了他的历史,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集中展示了现实中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

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26、分析蘩漪的形象:《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

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

(1)矛盾而复杂的性格特点。

她既是要求个性解放,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具有"雷雨"般性格的资产阶级女性,又有自私、阴暗、乖戾的一面。

既是剧中的受害者,也是悲剧的导演者。

(2)蘩漪"雷雨"般性格在剧中通过复杂剧烈的矛盾冲突表现出来的。

另外,她与四凤、鲁贵等人的矛盾关系,则表现了她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3)形象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认清了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的罪恶;也说明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虽有反封建意义,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剧中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虽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

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

27、为什么说曹禺剧作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⑴曹禺1933年完成第一部话剧《雷雨》,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1935年发表《日出》,表现了都市社会的黑暗,1936年发表《原野》,艺术视野扩展到农村,1941年12月出版《北京人》,1942年12月改编《家》,这两部作品的主题与《雷雨》相同。

话剧在20年代只是出现,只有到了30年代的《雷雨》才达到成熟。

《雷雨》对中国现代话剧的独特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⑵首先是主题的深刻性与独特性:通过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关系矛盾的描写,表现了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家庭的腐朽丑恶。

揭示出资本家家庭的特征是封建性和虚伪性的结合,作家选取了家庭伦理道德的角度揭露和控诉。

⑶其次是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典型化。

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周朴园,最雷雨的性格的繁漪,矛盾懦弱的大少爷周萍等。

⑷第三是艺术手法的民族化、群众化,包括故事的传奇性、冲突场面的紧张性、结构的明了性、戏剧境界的抒情化诗意化、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含蓄化。

其它还有三一律、回溯式、封闭式、塑造人物形象较细腻等。

28、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杂文是鲁迅最早采用、终生运用的体式,在鲁迅的全部创作中占有最大的比重,是鲁迅一生的主要文化和文学业绩。

从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起到1936年逝世前未完篇的《因太炎先生想起的二三事》止,杂文创作贯穿了鲁迅文学活动的始终。

主要内容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文化批评、政治批评与文艺批评。

与前期杂文相比,后期杂文的思想更为锐利,文笔更为圆熟,内容更为丰富。

鲁迅杂文的文类特点:文体很杂,计有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文化评论、时事评论、杂感、随笔;题材很杂,其单篇虽都是独立的艺术作品,但从其整体与编年来看,则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1)鲁迅的杂文是诗化的政论,是政论化的诗,做到了绵密的逻辑和生动的形象的高度统一、思想家的卓识和文学家的才华的高度统一。

(2)从“贬锢弊”的立意出发,抓住本质勾勒社会相类型形象,塑造出否定性的类型形象体系。

(3)样式的多样化。

这是鲁迅自由的心灵、天马行空的笔法的体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4)精辟凝炼、曲折冷峭、幽默讽刺、炉火纯青的语言。

29、分析方鸿渐的形象:(1)《围城》是一部反映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生活及精神面貌的作品,方鸿渐是一个善良、软弱、嘴上机敏而内心怯懦无能、能够洞察环境又无力自拔的知识分子形象。

(2)方鸿渐出身于败落的绅士家庭。

受封建家庭的影响,他气量狭小、处处软弱、怯懦、妥协、脆弱。

(3)方鸿渐是一个灰色形象,他诚实、有正义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真诚的爱情。

(4)作品通过方鸿渐的经历及其爱情婚姻的悲剧,表现了特定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及其复杂心态,表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哲理性思考。

29、说明“围城”的意蕴:⑴长篇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1946年出现后震惊了读书界和著作界,它通过对方鸿渐学习工作、恋爱婚姻的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三个逐步深入的层面。

⑵在社会批判的层面上,勾画出抗战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和现实中的人群,尤其是知识分子人群。

⑶在文化批评的层面上,挖掘出造成腐朽黑暗社会和灰色知识分子的文化层面的因素。

⑷在作品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意义之所在的人本的、形而上的层面上,由主人公的荒诞处境和无意义的人生经历而生发、拓展到对人的基本存在困境和无意义、人的根性和人际间的基本关系等人生的根本问题进行的探询,表达了对人生的感伤和讽刺。

30、《围城》的讽刺艺术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犀利传神的心理讽刺。

作者善于将笔深入到人物灵魂的深处,捕捉人物心理的瞬间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情感变化,细腻多层次地展示人物复杂的情感。

(举例略) (2)客观描述与蕴涵深邃的哲理性议相结合。

客观描述的的同时,往往插入精辟的议论,表现作者对人生的透彻理解和认识。

(3)机智的讽刺风格。

讽刺语言充满了智慧,机智和幽默,与鲁迅的辛辣,老舍的温和、沙汀的苦涩迥然不同。

31、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⑴内容上主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生的风貌:通过都市发现、凡人传奇来关心现代社会里迷失的人性与金钱诱惑下冷漠的人情;描写女性生存困境与性格缺陷,剖析女性人格;描写男性的形体残缺、精神残障,剖析父权社会。

⑵艺术上,受《红楼梦》等传统小说与西方现代派的影响,做到了现代与传统(先锋与通俗、“雅”与“俗”、新与旧)的交融:流畅、典雅、精巧的叙事风格;丰富而深远的小说意象表达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对人性冷静痛苦的思考、对世界乃至整个苍凉人生的怀疑与否定;擅长心理刻划;富有色彩感的语言。

32、试析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⑴曹七巧是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

是一个生活在封建宗法家庭中,在金钱的异化作用下扭曲变态的复杂的人物形象,她自私、阴毒、刻薄、乖戾,具有倔强的个性和强大的破坏力。

她自己爱情上不幸福,也不允许儿女幸福,丧心病狂地破坏女儿的婚事,并害死两任儿媳,从受害者变成迫害狂。

⑵张爱玲小说的内容主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生的风貌,通过都市发现、凡人传奇来关心现代社会里迷失的人性与金钱诱惑下冷漠的人情,通过描写女性生存困境与性格缺陷来剖析女性人格,通过描写男性的形体残缺、精神残障来剖析父权社会。

曹七巧这一形象的“被虐—自虐—虐子”过程,体现了对封建宗法制度和黄金伽锁的深刻控诉,体现了旧中国的文化关系“被食—自食—食人”。

33、《金粉世家》体现的道德理想是什么?从哪个人物身上体现的?小说体现的道德理想是东方式的玉洁冰清的传统风范。

这种风范从冷清秋身上体现出来,她典雅清逸,才学出众,聪明善良,坚强忍耐,淡泊自甘,洁身自好。

虽然陷入金燕西的感情陷阱,进入金家后如置身牢狱,但她出污泥而不染。

虽然孤独无助,但最终乘大火焚毁自己闭门学佛的小楼之际勇敢离开了金家。

作者赋予冷清秋出众的才艺、诗情,细致刻画了她的操守、风范,对她表示了由衷地赞美,寄托了对东方式的玉洁冰清的传统风范的倾心,这种道德理想被摧残后引发了人们伤痛的感慨。

34、为什么说《啼笑因缘》是现代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1)《啼笑因缘》是一部糅合了社会内容、带上了武侠招数的言情小说。

囊括了通俗小说的所有套路,成为一个兼容并包的小说样式库。

(2)注重人物心理的细致分析和白描手法的运用。

(3)特别讲究结构布局(4)暗示和虚写的手法。

35、评析艾青诗作的意象特征(艾青诗作营造的"土地"与"太阳"两大中心意象群包括哪些深刻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