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专业能源与动力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航天航空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航天航空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二〇一四年六月目录航天航空学院基本情况 (2)工程力学、航天航空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6)清华大学与空军航空大学联合培养(飞行学员教学方案) (17)-------------航天航空工程专业工程力学(钱学森力学班) (24)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列表 (29)《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目录...............................................32. 航天航空学院课程介绍 (34)院系介绍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1、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概况清华大学的航空与力学学科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1938年创立航空系、1958年为了我国的力学与航天航空事业培养专门人才成立了工程力学系,在2004年复建航天航空学院(简称航院),聘请了我国首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担任院长。
学院拥有国际一流的力学、工程热物理学科和发展中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
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如钱学森、钱伟长、张维、杜庆华、黄克智、过增元、杨卫等院士,他们为各学科的发展付出了智慧和力量,奠定了清华航院发展的坚实基础。
清华航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含十几位院士,他们在祖国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事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华航院设有工程力学系、航空宇航工程系和挂靠的清华大学宇航中心。
航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院士3名,53名正教授,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获奖者1名。
学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在2009年在本科生中创建了“钱学森力学班”,2011年开始与空军联合创建飞行学员班。
2、研究生教育航天航空学院具有一流的学科水平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学院目前设有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并都设有相对应的博士点和硕士点。
工程力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是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各种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运动规律。
工程力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力学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力学专业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 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 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工程力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3. 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开展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研究和工程设计论证;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工程实际问题的相关人员合作开展工作;5. 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国际化工程力学领域的发展需求。
二、培养内容1. 理论知识(1)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为工程力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提供数学基础;(2)物理基础:包括物理学、工程物理学等,为工程力学的学习提供物理基础;(3)工程力学基础知识:包括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4)工程力学相关学科知识:包括流体力学、热力学、固体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技能(1)实验技能:包括力学实验、结构实验等实验技能的培养;(2)计算机技能:包括有限元分析、数值计算等计算机技能的培养;(3)工程实践技能:包括结构设计、工程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等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4)创新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等创新能力的培养。
3. 知识结构工程力学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应该具备广度和深度,具体包括:(1)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工程力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动态;(3)工程力学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
三、培养方法1. 教学环节(1)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开设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3)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4)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

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科人才,为能源与动力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学院特色三个方面来介绍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
一、课程设置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的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基础课程方面,学院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基础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专业课程方面,学院设置了能源工程、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多个方向的课程,涵盖了能源转换与利用、热能工程及其自动化、核工程与核技术等领域,为学生的进一步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选择。
此外,学院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引入技术创新课程和实践教学项目,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探索和解决,增强了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践环节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旨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院与一些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
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院还注重搭建学生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学院设立了科研项目,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三、学院特色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培养划具有以下几个学院特色。
首先,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院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和学术合作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交流项目、留学,了解国际前沿科技动态,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
其次,学院注重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学院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学院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工学院2023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以能源动力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关键,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同步具有较强团体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意识,适应现代能源行业需求旳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专业以清洁能源运用为特色培养方向,重要波及液化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与环境保护制冷空调。
毕业生能在大型石油天然气企业、制冷与空调设备企业、新能源企业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院校进行深造或从事科研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规定1、具有良好旳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旳体魄。
2、通过高等数学、工程材料、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电工学与电子技术等专业关键课程旳学习和训练,掌握能源与动力领域广阔旳理论基础知识。
3、在液化天然气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可再生能源运用技术、能源系统安全工程等专业课程中,培养能源与动力领域尤其清洁能源运用所必须旳理论分析能力和应用技能。
4、纯熟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旳基础,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旳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应用能力。
5、具有国际视野,理解国际科研前沿,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研究开发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6、具有优良旳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一定旳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规定完毕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课时五、专业基础课程能源科学导论、工程热力学(1)、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热工基础试验、工程材料、电工学与电子技术、电工电子试验。
六、专业关键课程热质互换设备、燃烧原理与设备、制冷与低温技术、工程热力学(2)、流体机械与管网、一般化学、工程应用技能训练。
七、专业特色课程:如“双语教学课程”、“精品课程”等。
工程热力学(2)为双语课程。
八、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九、专业学分课时分布状况表(见附表二)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见附表三)十一、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参照附表一)十二、独立开班旳留学生教学计划附表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1包括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1.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电气工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掌握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技术,能够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需要。
3.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和工程设计。
4.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各类工程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学科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热能工程基础、动力机械及传动基础、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控制基础、能源与环境工程、能源系统分析与优化、动力工程热力学与传热、能源与环境建模与仿真等。
3.专业选修课程电力系统优化与调度、电力市场运行与规划、供热供燃气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源经济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实验、能源与环境管理等。
三、实践教学设计1.实习安排学生到能源与动力工程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
2.实验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课程设计,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对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和工程设计。
四、培养要求1.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知识,以及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
2.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独立设计、运行和管理能源与动力系统。
3.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
4.团队合作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各类工程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就业方向及前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在能源公司、电力公司、工程公司、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随着国家对能源和动力工程领域的高度重视,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薪资待遇优厚。
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钱学森力学班本科培养方案

本/硕/博课程统筹设置,本科阶段学制四年,按学分制管理,前两年实行动态流动机制,高年级 学生安排到国际著名大学研学 3-6 个月。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 160,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 138,夏季学期实践教学环节 12 学分,综合 论文训练 15 学分。
修读外文系认定的其他院系开设的全英文授课课程,可减免相应的大学英语课程学分,最高可减 免 4 学分。外文系认定课由教务处定期更新。外语课程开课目录请参考每学期选课手册。
设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必修,不设学分,学生进入大三后报名参加。 一外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必修 6 学分。 关于免课、英语水平考试免考、实践环节认定等详细规定详见《清华大学本科大学外语课程规定 及要求》(教学门户)。
先秦史 秦汉史 魏晋南北朝史 隋唐五代史
日本史 俄国史 德意志史
中国哲学史(1) 中国哲学史(2) 西方哲学史(1) 西方哲学史(2)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新雅课程
10691093 10800163 11510033 10691133
10440111
大学化学实验B
3.工科基础课模块 30学分
30310765 320310274 30310815 20120163 20220044
动力学与控制基础 流体力学 固体力学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1) 电工与电子技术
航院以小学期开设的《暑期科技英语》(2 学分)作为外语实践课程,部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 暑期外语实践及活动经教学办审核后可作为替代课程。
航天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机械航空与动力类)本科

航天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机械航空与动力类)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1.拥有健康身心,具有优良的职业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能够在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完成前沿的研究生学习和/或专业项目研究,具有突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能够综合运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恪守学术和工程伦理,采用先进理念和方法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复杂的学术和/或工程技术问题。
4.具有团队意识和良好的跨学科、跨行业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具有对专业和社会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取得学术、技术和/或管理上的领导地位。
二、培养成效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成效如下:a.运用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b.设计和实施实验及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c.考虑经济、环境、社会、政治、道德、健康、安全、易于加工、可持续性等现实约束条件下,设计系统、设备或工艺的能力;d.在团队中从不同学科角度发挥作用的能力;e.发现、提出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f.对所学专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理解;g.有效沟通的能力;h.具备足够的知识面,能够在全球化、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下认识工程解决方案的效果;i.对于终生学习的认识和实施能力;j.具备从本专业角度理解当代社会和科技热点问题的知识;k.综合运用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来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按本科四年学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本科最长学习年限专业学制加两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航天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总学分为171学分,其中通识教育44学分,专业培养总学分要求117学分(春、秋季学期课程90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夏季学期和实践训练12学分),自由发展课程学分10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教育 44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1061018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1061019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106102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106102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13、清华大学本科生各专业培养方案-165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专业、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清华航院的使命是为国家航空航天及力学和能源动力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工程力学、航空航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的建设目标是:面向现代航空航天,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骨干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1)道德和人文素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基础知识。
具有理工科人才所应具有的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3)本专业核心工程理论知识。
从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核心工程理论知识,基本掌握所学领域的专门知识;(4)了解学科前沿。
了解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趋势;(5)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能区分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确定优先级。
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在决策时能权衡、判断和平衡。
(6)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7)终生学习。
具有终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主动获取信息和追求职业进步的学习能力;(8)管理组织、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9)心理素质。
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承受项目压力,沉着冷静,管理好时间和资源,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10)国际视野。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172,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3,夏季学期实践教学环节14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22门电工与电子技术(4学分)、信号与系统(4学分)、机械设计基础A(1)(3学分)、机械设计基础A(2)(2学分)、机械设计基础A(3)(2学分)、制造工程基础(2学分)、程序设计基础(3学分)、理论力学(4学分)、材料力学(4学分)、工程材料(3学分)、工程热力学(4学分)、传热学(3学分)、流体力学(4学分)、基础力学系列实验(2学分)、力学实验技术(3学分)、热物理量测技术(3学分)、飞行器基础实验(3学分)、航空航天基础系列实验(2学分)、飞行器结构力学(3学分)、推进原理与技术(3学分)、空气动力学(3学分)、航天器动力学(3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2) 体育 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3) 外语 8学分英语课程共计8学分(其中至少4学分为英语必修课组课程),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完成。
夏季学期设置2学分外语实践,为各专业必修环节,学生可以在1-3年级完成。
外语实践是指学生在本科阶段,自主参加的各类外语实践课程或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
外语实践的具体要求由各院系负责落实。
其实践方式包括海外交流、海外实习、海外研修、用外语交流的各类校外实践活动,以及校内展开的实践性强的外语课程等。
外语实践环节的时长至少相当于两周(全时)。
设清华大学本科生英语水平考试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检测,学生在校学习满一年后可以报名参加。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本科毕业需完成三学期的课程,取得6学分。
2. 文化素质课 13学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新生研讨课、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和一般文化素质教育课,除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新生研讨课外,其它所有课程划分为八个课组:①哲学与伦理、②历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环境、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人生与发展、⑧数学与自然科学。
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13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必修,1-2学分;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和新生研讨课为限选,至少5门或8学分,建议其中1门为新生研讨课;一般文化素质课程为任选。
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核心课程目录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3.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35学分(1) 数学 20 学分1)必修 18学分10421055 微积分A(1) 5学分10421065 微积分A(2) 5学分10421094 线性代数(1) 4学分 10421102 线性代数(2) 2学分 10420262数理方程引论2学分在下列课程中选修1门课程(或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更专业的数学课程) 2) 限选/任选 2学分 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力学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3学分 10420252 复变函数引论2学分 10420243随机数学方法(航空航天专业)3学分(2) 物理课 12学分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4学分 10430344 大学物理B(1)(英) 4学分 10430494 大学物理B(2) 4学分 10430354 大学物理B(2)(英) 4学分 10430782 物理实验A(1) 2学分 10430792物理实验A(2)2学分(3) 生物与化学课 3学分 10440103 大学化学A 3学分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2学分 10450021现代生物学导论实验1学分4.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 10学分20220044 电工与电子技术 4学分 (必修)10310013程序设计基础(工程力学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必修) 3学分 30310584 信号与系统(航空航天专业必修) 4学分 20220233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3学分其他信息类平台课 3学分 20740042计算机文化基础 (任选)2学分5.机械类课程 7学分20130613 机械设计基础(1)-制图 3学分 20130442 机械设计基础B(2)-原理 2学分 20130452 机械设计基础B(3)-设计 2学分30130043制造工程基础2学分6.航院平台基础课 30学分20310394 材料力学 4学分20310474 材料力学(英) 4学分20310334 理论力学 4学分 30310674 理论力学(英)4学分20310372基础力学系列实验(工程力学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必修) 2学分三选一二选一 二选一二选一航空航天必修,其他专业二选一多选二二选一二选一航空航天基础系列实验(航空航天工程必修)2学分30310484 工程热力学4学分30310493 传热学3学分20310274 流体力学4学分20310464 流体力学(英) 4学分30310503 飞行器结构力学3学分30310473 空气动力学3学分30310513 航天器动力学3学分30310553 推进原理与技术3学分7.专业相关课程(1) 工程力学专业 22学分1)必修 6门 19学分30310084 弹性力学4学分30310572 振动理论基础2学分40310103 粘性流体力学3学分40310362 振动量测2学分计算力学基础(流2+固2)4学分力学实验技术(流2+固2)4学分2)选修 3学分固体力学方向计算固体力学(固体方向必修)2学分30310212 断裂力学2学分30310262 塑性力学2学分30310622 固体力学实验技术2学分30310282 复合材料力学2学分30310543 有限元数值模拟与虚拟工程3学分00310233 先进材料与力学行为试验与分析3学分20120103 工程材料3学分流体力学方向30310233 计算流体力学(流体方向必修)3学分40310632 先进实验流体力学测试技术及应用2学分40310522 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2学分00310142 生物世界中流体力学2学分00310042 非牛顿流体力学2学分00310192 流固耦合及其控制实验技术基础2学分00310032 自动化中气动技术2学分其他及交叉方向40310122 振动模态分析2学分40310662 力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中的力学视野2学分00310182 细胞与分子力学2学分00310222 趣味力学试验及制作2学分四选三二选一(2) 航空航天专业 20学分 必修 3门 10学分 40310533 航天器总体设计 3学分40310543 航空器总体设计3学分40250074自动控制理论(1) 4学分 20120103 工程材料 3学分 选修 10学分 40310643 飞行器基础实验 3学分 30310454 弹性力学基础及有限元 4学分 40310042 飞行器结构设计 2学分 40310422 飞行力学基础2学分30310633 飞行动力学与飞行控制 3学分40310552 可靠性工程 2学分 30310572 振动理论基础2学分 40310482 飞行器热控制与能源管理 2学分 40310502 火箭发动机 2学分 40310602 航空发动机2学分 40310592 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 2学分 40310693 航空发动机控制 3学分 40310703 航空发动机原理 3学分航空发动机设计 40310713 航空发动机系统与结构 3学分 40310362 振动量测 2学分 00310072 航空概论 2学分00310212 航天概论 2学分30310233 计算流体力学 3学分 40310832 飞机空气动力设计 2学分 40310522 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 2学分 人机工程 2学分 制导与导航原理 3学分 综合航电2学分 航天器轨道设计与深空探测 2学分 飞行器品质分析2学分结构分析与空间结构力学 2学分 40310063 燃烧学 3学分 其他任选课程 30310282 复合材料力学 2学分 40310122 振动模态分析 2学分 30310052 能源工程2学分 00120102 航空航天材料及其应用基础 2学分 最优化理论与最优设计 2学分 系统工程2学分空间飞行器的科学与工程应用2学分40310662 力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中的力学视野2学分40310581 新概念卫星设计1学分实用分析方法3学分(3)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22学分必修 5门 14学分30310523 热物理量测技术3学分40310063 燃烧学3学分40310103 粘性流体力学3学分40310492 新概念热学2学分40310623 热物理数值计算3学分选修 8学分40310252 传热设备与技术2学分40310082 燃烧技术2学分40310172 辐射换热2学分40310482 飞行器热控制与能源管理2学分40310502 火箭发动机2学分40310512 分析传热学2学分40310192 统计物理基础2学分40310441 燃烧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分析1学分30310052 能源工程2学分其他任选课程00310282 MATLAB与科学计算2学分30310233 计算流体力学3学分40250074 自动控制理论(1) 4学分40310703 航空发动机原理3学分40310602 航空发动机2学分8.实践环节 14学分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3学分21510123 金工实习B(集中) 3学分10310062 科技英语实践课2学分40310314 专题实验4学分40310305 生产实习5学分9.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40310320 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综合论文训练不少于15周,集中安排在第8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