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初步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1.先秦时期:-《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创作集合,包括《风》、《雅》、《颂》等三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和源头。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集合,以辞章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称为《论语》,内容主要是经典言论和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镜鉴之作。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是唐·刘义庆编纂的散文,以短篇记事形式描写魏晋时期的文化名流和事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青年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表达了对乱世的失望与对宁静农村生活的向往。

3.唐宋时期:-唐代的诗歌达到了巅峰,唐诗流派主要有初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

其中,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两位杰出的女才子,她们的诗歌以清新、细腻的表达著称。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描写了贾宝玉一家的兴衰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4.宋元明清时期:-宋代诗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多样丰富,从山水田园到政治理念皆有涵盖。

-元曲是元代的戏剧形式,以《西华山》、《窦娥冤》等著名作品闻名于世。

-明代诗人杨雄和吴兆兰在女才子的传统上成为前人后辈的典范,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坠》是杨雄的代表作。

另外,为了探究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流派:如唐代的豪放派、婉约派,宋代的词派,元代的辽东派等。

-诗体:主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词等。

-诗歌创作技巧:包括押韵、对仗、象征等。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辉煌和变革的历史,通过对不同朝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中国文学史基本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学史基本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学史基本知识点总结一、原始文学时期原始文学时期是指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初期,这一时期主要是以神话、宗教文学和口头文学形式存在的。

《诗经》记载了先秦时代周朝的社会生活,也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

《诗经》中的《国风》体裁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而《小雅》和《大雅》则是以周室及时的典礼进行文学表现的。

《易经》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艺术文学著作,以占卜为载体,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宇宙观和生活态度。

二、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先秦文学最为繁荣的时代。

此时期产生了诗、楚、吴、越、齐、鲁六国间的文学交流,这些作品被称为《楚辞》、《国风》和《王者之风》。

这些篇章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繁荣时期的文学特色和审美趣味,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时期还孕育了诸多文学家和作家,如屈原、孔子和老子等。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散文方面。

此时期为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也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创作和积累。

《汉书》中收录了许多当时的文学作品,被誉为文学的宝库。

在这个时期,韩非和李斯也成为了两位著名的散文家。

除此之外,还有《论衡》等一些散文作品,用文语形式回答了许多古代哲学和社会问题。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散文和小说方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期,诗歌成为了当时最为流行和发达的文学体裁。

此时期出现了王之涣、陶渊明、陶潜、谢灵运等一大批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宝藏。

在散文方面,《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其中探讨了中国古代诗歌、韵文、章句、文论等理论问题,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在小说方面,《红楼梦》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小说作品,该作品之后产生了大量的续篇和改编作品。

古代文学知识点归纳

古代文学知识点归纳

古代文学知识点归纳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对古代文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一、古代文学发展阶段1. 古代文学的形成:古代文学起源于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的阶段,这些文学作品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

2. 诗经时期: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集合了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三百多首古代诗歌,成为古代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3.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出现了众多重要的著作,如《尚书》、《易经》、《孔子传》等,这些作品为后来的古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4.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古代文学的繁荣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和文学思潮,如《红楼梦》、《论语》、《诗经》等。

二、古代文学的体裁与代表作品1. 诗歌: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主要有四大诗歌体裁,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和《律诗》。

代表作品有《李白集》、《杜甫集》等。

2. 散文:古代散文主要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兼具哲理性和艺术性。

代表作品有《庄子》、《韩非子》等。

3. 骈文:骈文是古代文学中一种特殊的文体,注重对对偶和对称的运用。

代表作品有《骈文选编》等。

4. 戏曲:戏曲是古代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有京剧、评剧和豫剧等。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三、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1. 崇尚品德:古代文学注重道德伦理的传承和宣扬,强调人类情感和生活的价值。

2. 艺术追求:古代文学以高度的艺术表达为特点,注重形象和意境的描绘,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3. 社会意义:古代文学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也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批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4. 价值传承:古代文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精髓传承下来。

四、古代文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 文化自信: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古代文学可以增强个人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诗、词、曲、小说等文体为主,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片广阔而悠久的文学土地上,不仅孕育出了无数经典之作,更呈现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风貌和文化精神。

本文将针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和主要流派进行一些知识点整理,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历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不仅蕴含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也呈现出了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特点。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1、古代先秦时期的文学:从《诗经》、《楚辞》到《左传》、《史记》,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诗歌为主,以及历史记载、典籍等文体。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以歌颂爱情、祭祀等日常生活及其向往为主。

2、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以《红楼梦》为代表,以小说为主,兼有诗歌、散文等文体。

其特点是注重形象和意境的表现,强调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3、唐代文学:以诗歌为主流,有诗歌辞、歌、赋等文体,以及散文。

唐代文学的特点是兼容并蓄,兴于诗歌,以太宗李世民为主导,充分发挥了汉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4、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以《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为代表,同时也有散文、戏曲等文体。

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艺术性为重,特别是在小说创作上,呈现出了丰富的魔幻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1、诗歌流派: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大代表,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诗人,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如唐代的“长安派”“洛阳派”“杨州派”等,它们各有其特点,如“长安派”注重气势磅礴,描写宏大的场景与壮美的事物;“杨州派”主张淡雅诗风,崇尚清新朴素的生活风貌。

2、文言文流派:文言文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语言,历史上也形成了不少流派,如汉代的“刘向流”“班固流”等官方历史记载的文言文流派;唐代的“碑帖派”“题跋派”等,这些文言文流派各有各的特点,但都注重辞章的理性与规范。

3、散文流派:散文是不限文体结构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有不同的流派。

古代文学演变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演变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演变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经历了漫长而瑰丽的发展历程。

从先秦到清代,整个古代文学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秦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元明清文学。

本文将对这四个阶段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帮助读者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一、先秦文学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也是当时的礼仪文学,内容主要是歌颂社会风尚和周王朝统治。

2.《楚辞》:集中体现了楚国人民的悲悯与离愁,被誉为“诗中有史,史中有诗”。

3.《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行为准则。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1.乐府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一种民歌体诗,内容广泛包括爱情、战争、自然等,有着浓郁的民间情调。

2.骈文:又称“八股文”,是兴起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严谨的结构和格律要求,代表作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3.散文: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飞速发展,出现了陆机的杂言、干宝的悬镜、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重要作品。

三、唐宋元明清文学1.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代表形式,以杜甫、白居易、李白等著名诗人的作品为代表,内容广泛包括抒情、写景、咏史等。

2.宋词:在唐诗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音乐元素,以辛弃疾、李清照、苏轼等著名词人的作品为代表,表达了更为细腻的情感。

3.元曲:以杂剧、传奇、散曲等形式为主,以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等著名剧作家的作品为代表,融合了音乐、舞蹈、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

4.明清小说:以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为代表,以长篇小说形式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

总结:古代文学经历了先秦、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四个阶段的演变,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整理
一、简介
古代文学史是指古代中国自先秦以来的文学发展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宏观、最全面、最具深度的文学史总览。

它涉及古代中国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史,特别是清末近现代的重大文学变革,将古代文学以及近现代的文学现象框定出来,从光大中国文学才思和创新艺术革新的历史视野,通过文学活动、文学体裁的转变、文学思想热潮的变迁以及文学局部活动、文学发展的实现,形成出一部深刻而完整的中国文学历史,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学发展中各个时期文学体裁及文学思想的发展趋势。

二、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史诗创作的兴起时期。

史诗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体裁,它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大族政治、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意义。

最重要的史诗有六一《诗经》、《山海经》、《楚辞》、《周易》、《尚书》、《论语》、《春秋》、《孝经》、《商君书》、《礼记》等,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特点,在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时代。

新手必看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新手必看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新手必看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点梳理古代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点,可以帮助新手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本文将对古代文学中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梳理,包括古代文学的分类、代表性作品和主题等方面。

一、古代文学的分类古代文学可以分为诗、赋、词、曲、文言小说和史传等几个主要类别。

1. 诗: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古代文学的精华。

古代诗歌形式多样,包括《诗经》中的民歌、《楚辞》的抒情诗等。

2. 赋:赋是古人用以描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学形式。

其中,《古文观止》中的《鸟鸣涧》和《涉江采芙蓉》等都是著名的赋篇。

3. 词:古代词是一种以唐宋时期为主要发展阶段的文学形式,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要特点。

《唐诗三百首》中的《静夜思》和《水调歌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古代词作品。

4. 曲:曲是古代戏曲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元曲、杂剧等。

元曲《西华山》和《窦娥冤》是古代曲艺中的经典之作。

5. 文言小说:文言小说是古代小说的主要形式,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这些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史传:史传是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传记和历史记载。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二、古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古代文学中有一些代表作品,通过了解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风格。

1. 《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诸多民间歌谣。

它记录了古人的生活、情感和哲理,是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2.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现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爱情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3. 《水浒传》:这是一部以英雄豪杰为主题的古代小说,通过描写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故事,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与民众的呐喊。

4. 《西游记》:以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取经之旅为主线,描写了一幅宏大且奇幻的神话世界,同时也蕴含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1.曹操字孟德诗歌特色:对乐府旧题的改造,悲凉慷慨、刚健有力,古朴、率真散文与诗歌“去骈化”改造文章的祖师2.汉末实录: 《薤露行》《蒿里行》3.《观沧海》可说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4.曹丕字子桓(魏文帝)诗歌风格:细腻缠绵、清新流丽题材:1.军事征伐《至广陵于马上作》2.游宴诗《芙蓉池作》3.游子思妇诗《杂诗》游子,《燕歌行》是思妇诗代表,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5.《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又含生命流逝与建功立业之深沉感慨6.曹植字子建(陈思王)前期:(贵公子生活)1.游宴诗、建功立业诗《白马篇》2.抒发个人理想怀抱3.反映社会现实《送应氏》后期: 1.悲愤与壮志难酬《杂诗》2.抒发痛苦和不幸《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七步诗》3.游仙诗和情诗《七哀诗》《美女篇》《弃妇篇》抒情小赋《洛神赋》7.诗歌特色:乐府形式(第一个使乐府诗文人化)、词采华茂、工于起调(少平铺直叙,结构精巧)、善用比喻8.文学成就:他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他真正实现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五言诗的转变;代表建安风骨的最高成就以及此后五言诗的发展趋势9.“建安七子”: 孔融(文举)、王粲(仲宣)、刘桢(公干)、陈琳(孔璋)、阮瑀(元瑜)、徐干(伟长)、应玚(徳瑾)10.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怜、王戎、阮咸11.阮籍:五言《咏怀诗》是政治抒情组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咏史12.嵇康:《幽愤诗》他好玄学、尚老庄13.太康文学特点:繁缛、华丽词藻、描写繁复、句式骈偶14.太康文学:指西晋太康年间的文学。

这个时期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中左思成就较高,代表作《咏史》表现了对门阀制度的抗议和批判15.陆机:(文辞繁复)“太康之英”《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16.潘岳:(清靡流丽)二十四友之首《悼亡诗》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悼念亡妻的先河17.左思风力: 是对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言二拍:“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冯梦龙对宋话本和明代拟话本加工、编辑而成的短篇白话小说集、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二拍”指凌濛初应书商要求编写的两部短篇白话小说集、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共七十八篇。

三言二拍: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明,冯梦龙编辑、加工别人的作品而成。

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潆初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

二拍:(1)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2)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外,实有七十八篇。

(3)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在艺术上也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性. (4)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也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三言:(1)指冯梦龙编辑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2)每集各40篇,共120篇。

(3)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三言二拍】指的是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

它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凌濛初对“三言”的模仿之作。

三言:是冯梦龙编篡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外,实有七十八篇。

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在艺术上也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性,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也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常州词派:(1)清中期以张惠言为代表的词派;(2)强调比兴寄托;(3)提倡“深美闳约”的词风。

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和周济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词的比兴寄托和社会作用。

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流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

常州词派:清中叶兴起的词派,创始人张惠言不满浙西派主张、强调词贵有比兴寄托、推尊词体、编有《词选》以宣传主张,后经周济弘扬、最终取代浙西派。

常州词派(1)清代嘉庆年间出现的文学派别。

(2)“主寄托”,发起者张惠言,集大成者周济。

(3)援引儒学诗教入词学,虽然提高了词的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词的本色,并未给词学创作带来更广阔的道路。

童心说:晚明李贽提出的,他把文学作为其反传统和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之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童心说:(1)童心说是晚明李贽提出的。

(2)李贽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童心说:李贽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童心说是晚明李贽提出的:“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他把文学作为反传统、反权威。

桐城派: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

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清朝中期,以方苞、姚鼐为代表的文学流派,由于他们大多是桐城人,因此称他们为桐城派。

桐城派鼓吹程朱道学,提倡唐宋八大家文体,特点是雅洁严谨,为清朝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也是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学流派。

桐城派:产生于康乾时期、是请代占统治地位的散文流派,由方苞开创、提倡“义法”,后由刘大、姚鼐进一步发展、提出“义理、考证、文章”的理论,他们三人并称“桐城三祖”。

桐城派:(1)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

(2)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3)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前七子:指明弘治、正德时期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包括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提倡文学复古和拟古、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后七子:指嘉靖、隆庆年间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文学主张与前七子同。

南洪北孔:指清代著名戏剧家钱塘的洪升和曲埠的孔尚任,因洪的《长生殿》和孔的《桃花扇》齐名而得此称谓。

南洪北孔:是对清初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合称。

洪昇是钱塘人,有著名历史剧《长生殿》传世;孔尚任是曲阜人,有著名历史剧《桃花扇》传世。

这两部著作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并代表了清初感伤审美思潮的重要实绩。

南洪北孔:(1)是对清初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合称。

(2)洪昇是钱塘人,有著名历史剧《长生殿》传世;孔尚任是曲阜人,有著名历史剧《桃花扇》传世。

(3)这两部著作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并代表了清初感伤审美思潮的重要实绩。

清初三大家:(1)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

(2)他们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

(3)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较为突出。

清初三大家:三位作家是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他们的散文比较注意从文章风格上纠正晚明散文的放诞的纤佻习气,主张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

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较为突出。

常州词派: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及周济等崛起于词坛。

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比兴寄托。

为了矫正阳羡派的粗犷和浙西派的轻弱,他提倡“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手法达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要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

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流行,张琦、周济、董士锡、周之琦等积极追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

前后七子:(1)从明朝中期开始,诗歌掀起了一场以复古面目出现的革新活动。

(2)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的“前七子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目的是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

(3)后期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在复古道路上比前七子走得更远。

他们成员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它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前后七子:从明朝中期开始,诗歌掀起了一场以复古面目出现的革新活动。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称“前七子”。

他们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目的是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力图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

但由于他们的创作理论落后,缺乏创新,有泥古不化的倾向。

至嘉靖、隆庆时期,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称“后七子”。

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在复古道路上比前七子走得更远。

他们成员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它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前七子: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

皆为弘治进士,少年新进,多以才气自负。

在京任职,常相聚倡和,研讨艺文,倡导复古。

对国运危机感受敏锐、对官场腐败和士风苟且的现状深刻不满,以挑战的姿态面对政治和生活。

代表作李梦阳《空同集》、何景明《大复集》。

后七子:明代嘉靖中期文学复古群体,有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七人。

他们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

但是比起前七子,他们在学古过程中特别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

前七子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出现的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有李梦阳、何景明、徐桢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

其文学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扫荡台阁体文风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但他们在创作上字摹句窃、矜才使气,未能给文学找到真正的出路。

是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合称。

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后七子以李、王为首,他们继承了前七子的复古文学主张,互相标榜,在当时文坛上影响极大。

后七子的复古文学主张并不能为文学的发展指出一条健康的道路,但他们强调先秦、盛唐的文学模式对明代的八股文也有所冲击。

小品:原为佛教用语、指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明代后期用来指一般文章、以区别那些关于国家政典和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包括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

小品:“小品”一词原为佛教用语,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以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

它不专指某种文体,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

晚明时期,这种文章风格正好适应了当时人们抒张个性、追求自由的社会心理和公安派“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于是便在社会上普遍流行起来。

公安三袁、陈继儒、王思任、祁彪佳、张岱等均为著名的小品文作家,其中以袁宏道和张岱成就最高。

小品:(1)“小品”一词原为佛教用语,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

(2)晚明时期,这种文章风格正好适应了当时人们抒张个性、追求自由的社会心理和公安派“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于是便在社会上普遍流行起来。

(3)公安三袁、陈继儒、王思任、祁彪佳、张岱等均为著名的小品文作家,其中以袁宏道和张岱成就最高。

小品文:指体制短小的散文,体裁上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问题都可适用。

风格轻灵隽永,反映了晚明时期文人文学趣向的某种变化。

大多描写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风貌,真实细腻地表现他们新的生活情调,形成了个人化、生活化以及写实求真的创作特征。

代表作有公安三袁、张岱、王思任等,代表作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张岱的《西湖七月半》。

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至清代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

它在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