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奇兵”---斑马鱼》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合集下载

模式生物-斑马鱼PPT课件

模式生物-斑马鱼PPT课件
213112036 赵秋萍
1
斑马鱼简历
中文学名:斑马鱼
中文别名:蓝条鱼、花条鱼、蓝 斑马鱼、印度鱼、印度斑马鱼
英文名:Zebrafish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目:鲤形目 Cypriniformes
科:鲤科
Cyprinidae
揭开谜底,保护人类的毛细胞免受损伤、并推动毛细胞的再生。
9
二、斑马鱼在医学中的应用
3、水质的监测 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到87%,这意味着在它身上得出的
水质监测结果,多数情况下都适用于人类。香港水务署研发生物感应预 警系统,利用斑马鱼配合计算机和互联网作24小时监测和预警,并透过 发光菌进行快速毒性检测,60分钟内可甄别逾1000种水中有害物质,每 次成本亦只需50元港币。署方估计每年可节省200万元港币的开支 。
2、突变鉴别 斑马鱼产出单倍体后代的可能性较大,在这样的个体中,许多隐性基因
决定的胚胎表现型都可以暴露出来。也可以快速育成二倍体斑马鱼的同基 因品系。因而一些隐性突变仅需一代或两三代就可得到鉴定,由于斑马鱼 繁殖一代仅需三个月左右,从而保证隐性突变的快速鉴别,大大节约了时 间。利用斑马鱼的这种遗传特点很快就鉴定出许多重要的突变
属:短担尼鱼属
Danio
种:斑马鱼
Danio rerio
分布:分布于孟加拉、 印度、巴基斯坦、 缅甸、尼泊尔 的溪流。
2
特征: 斑马鱼起源于印度,为小型热带淡水硬骨鱼,因其体
侧具有5条延伸至尾部的水平蓝色条纹而得名。大多成 鱼体长约为3~4厘米,寿命约为2~3年。
成熟的雌鱼每隔一周可产几百粒卵子。卵子体外受精, 体外发育,胚胎发育同步,且速度快,在25~31℃之间发 育正确,约3个月可达性成熟。

生理学实验--斑马鱼视动反应讲义

生理学实验--斑马鱼视动反应讲义

斑马鱼视动眼动反应实验目的:观察视觉行为学的表现掌握评判视觉功能的行为学手段实验原理:行为学虽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至今仍是神经生理研究中不可或缺(indispensable)的一个活跃领域。

经典行为学实验一般不依赖或很少需要精密的测量仪器,而是靠我们去观察和思考。

眼动(optokinetic response, OKR)和视动(optomotor response, OMR)反应均是视觉刺激诱发的运动行为。

脊椎动物从低等的鱼、蛙到高等的灵长类和人都有此行为反应。

此现象无需学习训练就易诱导、较稳定、易观察,所以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广泛运用于视觉功能的检测和评价。

脊椎动物为了获得对运动图像刺激在视网膜上稳定清晰的成像,通过视觉通路和相应的运动神经参与做出生理性行为的适应调整从而能够对视觉刺激做出良好反应,这些表现涉及视动、眼动或视动性头震颤(Optokinetic head nystagmus, OKHN)。

如果行为学的表现不正常,可以推测它们的固有神经连接出现异常。

斑马鱼具有脊椎动物类似的视觉通路,经典的视觉行为学有眼动反应和视动反应。

眼动(光动)反应:斑马鱼在光适应一段时间后会对移动的光栅进行注视,试图确保移动视觉图像能稳定地高分辨地呈现在视网膜上。

如果光栅是在一个围绕幼鱼的圆筒上移动时(图1),斑马鱼的眼睛就会一直追随光栅直到其眼睛不能再转动,然后有一个急速的眼颤动(ocular nystagmus)以回复到最初水平。

之后又进行下一个追随反应,如此循环。

周围视觉环境周期性运动时引起的有规律的眼或头追踪运动(慢相运动)即为眼动反应或视动性头震颤。

五天龄(5dpf) 的幼鱼视觉系统就已非常成熟(viewed in Bilotta, 2001),适合行为学检测。

该行为学指标常用于筛选与视功能相关的不同遗传背景或操作的幼鱼。

视动反应:视动反应是指斑马鱼对移动的目标有一种追逐的行为。

当将成年斑马鱼放在一个圆形光栅的内部时,斑马鱼对光栅的追随行为会表现为一种圆周性运动(图2)。

初中生物实验说课比赛说课稿

初中生物实验说课比赛说课稿

初中生物实验说课比赛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中学的XX,今天我要给大家说一说我在初中生物实验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此,我要感谢学校给我这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要感谢我的老师们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指导。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我要说的是实验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那么,这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这次实验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了解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实验的内容。

这次实验的内容是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我们将选取两盆相同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透明的塑料瓶里,然后在一个相对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

通过观察这两盆绿豆种子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现在,我要说的是我们实验的具体步骤。

我们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绿豆种子、塑料瓶、水、土壤等。

然后,我们要将绿豆种子放入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和土壤,使种子充分吸水。

接着,我们要把装有绿豆种子的塑料瓶放在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如阳光充足、温度适中的地方。

我们要每天观察绿豆种子的生长情况,记录下它们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我们要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我们要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不要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生长阶段。

我们要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性。

它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懈奋斗。

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指导。

是你们用无私的爱和辛勤的汗水为我们筑起了通往成功的桥梁。

斑马鱼实验报告

斑马鱼实验报告

斑马鱼胚胎发育实验报告斑马鱼(zebra fish),体长约4公分,具暗蓝与银色纵条纹,由于其基因与人类87%相似,因此广泛应用与生命科学的研究。

对水质要求不高,孵出后约3个月达到性成熟,成熟鱼每隔几天可产卵一次。

卵子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发育同步且速度快,胚体透明。

发育温度要求在25-31℃之间。

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受精卵经2-3天可孵出仔鱼,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而且产卵量高。

斑马鱼的胚胎发育分为7个阶段:1.合子期;2。

分裂期;3.囊胚期;4.原肠胚期;5.体节期;6.咽囊期;7.孵化期。

1.合子期:合子是一个包括卵黄和细胞质的半透明混合物,在动物极存在一个小的清晰的细胞质断层,即细胞泡的残余。

2.卵裂期:该时期的特点是细胞分裂间期短;细胞变小;不等裂。

斑马鱼的受精卵为端黄卵,卵裂局限于胚盘部分,为不完全卵裂。

斑马鱼受精后40分左右卵裂开始,平均约每隔15分卵裂一次。

3.囊胚期:从第八次卵裂开始,就进入囊胚期,与其他真骨鱼不同的是,斑马鱼的囊胚期不形成囊胚期腔,只在胚盘的下层细胞的一些小的细胞形成一些细胞外间隙;同时细胞分裂周期开始延长,标志着中胚囊转换开始。

4.原肠胚期:原肠作用是指囊胚细胞有规则的移动,在此时期斑马鱼的生殖层开始形成,斑马鱼的原肠运动主要为外包。

5.体节期:最显著的特征是近轴中胚层节律性分节形成体节。

此外,还有眼原基和耳原基开始出现:脑神经外胚层变厚;脊索细胞开始延展到胚胎尾部6.咽囊期:体轴从原来的弯曲变为伸直;鳍条开始发育7.孵化期:完成基本器官系统的快速形态发生。

以下是对各时期鱼卵的观察记录:左上和左下示未分裂情况合子期右下示1细胞时期示1细胞时期示64至1000细胞时期示。

初中生物实验说课比赛说课稿

初中生物实验说课比赛说课稿

初中生物实验说课比赛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来给大家上一堂枯燥的课,而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生物实验的小故事,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小王同学对显微镜里的细胞世界充满了好奇。

他问:“老师,为什么那些小小的细胞能做出这么多复杂的动作呢?”我笑着回答:“因为它们是一群聪明的小精灵,每天都在上演一场精彩的生命舞蹈。

”还有一次,我们在做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时,发现有些植物长得特别茂盛。

同学们都想知道原因。

我趁机说:“这是因为这些植物懂得节约资源,它们把太阳光的能量储存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使用,就像我们的小朋友一样,懂得节省开支,长大后就能过上好日子。

”在讲解动物的呼吸系统时,我带大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只青蛙趴在装有空气的透明玻璃罩里。

刚开始,青蛙紧张得不得了,不停地扑腾。

但慢慢地,它开始适应了这种环境,甚至还能听到它在“咕噜咕噜”地享受新鲜空气呢!我笑着说:“看,这就是大自然的智慧,它们知道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存下去。

”通过这些实验,我发现学生们对生物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体验。

这样的课堂氛围,我觉得非常棒!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有时候实验操作过于复杂,导致学生们的注意力不集中。

下次我会尽量简化步骤,让大家都能跟上节奏。

我也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

这次说课让我收获颇丰。

我深刻感受到了生物实验的魅力,也认识到了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我会继续努力,用心去教好每一堂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生物的世界里找到乐趣,感受生命的奇迹。

我想说的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热情。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生物学成为孩子们心中最美的风景线吧!谢谢大家!。

实验模式动物--斑马鱼

实验模式动物--斑马鱼

Chuck Kimmel
3
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逐渐受到关注 Turn Eyes to Fish
• Christiane Nü sslein-Volhard
Wolfgang Driever
• 1995 诺贝尔奖获得者
was able to identify and classify a small number of genes that are of key importance in determining the body plan and the formation of body segments, turned eyes to fish and find a wide range of mutations
20
2.方法:实验前一天禁食。取成体斑马鱼分别臵 于含有30~ 50mL溶液的瓶中, 保持瓶中溶液温 度恒定在25℃,随机分为空白对照, 溶剂对照及 各药物浓度给药组, 每组含15条。分别给予纯净 水, 含不同浓度药物的纯净水。
记录不同浓度药液中斑马鱼在24h内的死亡数量 (只), 计算死亡率(% )。根据实验结果, 采用Bliss 法计算LC50值。
21
3.结果:雷公藤甲素、苦参碱和大黄素对于斑马 鱼的LC50值依次为5.02 x10-3、113.2和1.18 x103 ug /mL, 毒性大小顺序与12
心脏切除后心室肌的再生
Regenera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 in the resected zebrafish heart
13 DECEMBER 2002 VOL 298 SCIENCE
13
斑马鱼在药物评价中的应用
1.一般毒性评价 2.发育毒性评价 3.心血管毒性评价 4.肝脏毒性评价 5.神经毒性评价 6.肾毒性评价 7.肠胃毒性评价 8.视觉毒性评价 9.耳毒性评价 10.软骨毒性评价

实验室新明星——斑马鱼

实验室新明星——斑马鱼

21世纪实验室新明星——斑马鱼斑马鱼基本简介斑马鱼(Zebrafish, Danio rerio),原产于印度,孟加拉国。

斑马鱼成鱼体长约4 ~ 5公分,体呈纺锤形,稍侧扁。

体侧从头至尾布满多条蓝色条纹,酷似斑马,故得名斑马鱼。

栖息在溪流、沟渠或静止的水中,孵出后约3个月达到性成熟,每2至3天可产卵一次,每次可产约200颗以上的卵,卵子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发育同步且速度快,胚体透明。

发育温度要求在25-31℃之间。

经过30多年的研究应用和系统发展,已有约20个斑马鱼品系。

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近年来已成为研究脊椎动物发育与人类遗传疾病的新兴模式动物。

研究人员发现,斑马鱼共享了人类70%的蛋白编码基因,而且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中有84%可以在斑马鱼中找到对应基因。

这说明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对于人类疾病研究非常重要。

◆斑马鱼是脊椎动物,具有近似人类的各种器官系统,适合用于研究脊椎动物的胚胎及器官发育◆斑马鱼是体外受精的动物,且早期胚胎是透明的,利于观察发育过程中完整形态的变化◆斑马鱼养殖设备比老鼠简单,且花费也低◆斑马鱼成熟快,且繁殖力强,利于遗传学之研究◆斑马鱼可以很容易进行诱发突变及基因转植,利于研究基因功能斑马鱼在基因研究中的应用今年早前,英国桑格研究所完成了斑马鱼的参考基因组,并比较了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组的异同,进行了系统性的全基因组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斑马鱼共享了人类70%的蛋白编码基因,且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中有84%可以在斑马鱼中找到对应基因。

斑马鱼作为脊椎动物可以用来进行大规模的饱和突变,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为人类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发开辟新的道路。

近年应用于斑马鱼研究的热门基因组编辑技术(genome editing):■锌指核酸酶锌指核酸酶(ZFNs)不是自然存在的,而是一种人工改造的核酸内切酶,由一个 DNA 识别域和一个非特异性核酸内切酶构成,其中DNA识别域赋予特异性,在DNA特定位点结合,而非特异性核酸内切酶赋剪切功能,两者结合就可在DNA特定位点进行定点断裂。

孟安明透过斑马鱼探索生命奥秘

孟安明透过斑马鱼探索生命奥秘

正是 以这种小小鱼类 的胚胎发育过程 博士 阶段专攻 的是 分子遗传 , 到美 国做访 都需 要多 次重复 。搞 科学研究 , “ 要对一个 为研 究对象 , 安明带领科 研 团队揭示 了 问 学者 时又 对发 育生 物学 产 生 了巨大 兴 问题孜孜 不倦地探索 答案 , 孟 而不 是遇难 而
这个发 育过程 受到基 因表达 、 信号传 导 以 等方 面的功能 , 了解 相关 的人类 出生缺 为
及环 境等多方 面的影 响 , 如果任何 一个环 陷的分子机理提供借鉴数据。

种新 机理 ” 被评 选 为 2 0 0 4年度 “ 国高 中
校 十大科技进展 ” 0 7 , 。2 0 年 他获得 了“ 何
观测方便 。如果通过 实验 , 育的调控作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20 年 1月 , 04 0 孟安明与陈哗光教 授带 的生长发育 。孟安 明主要关注的是 T F 领科研团队在著名的《 G B、 科学》 杂志上发表 了 Wn、 G 等信 号通路 中的介导 因子和调节 论 文 , tF F 阐述 了 在 世 界 上 首 次 发 现 的一 种 动 因子 , 了解它们 对相关信 号通路 的作用机 物胚胎 发育调控 的新机理 , 为揭示人 的 出
节失常 , 都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 , 造成畸形
和缺陷 。
与生物 学 的其 他分支不 同 , 由于斑 马 梁 何利科学 与技术进 步奖 ” 。在 畜禽分 子
鱼 的性 成熟周 期是三个 月 , 每天像人 一样 遗 传育种领域 , 他最早将 D A指纹技术 引 N
破解遗传基 因在生命诞生 和成长过程 昼夜 作息节律 , 这使 得相应 的研究工作 必 入 我 国 , 以其 预测杂种 优势 和寻找蛋重 的 中的作 用机 理一 直是人类 的梦想 。发育生 须配 合动物 的生活规律 ; 而且胚胎 的发育 分子标记 都取得 了杰 出成果 , 为骨 干完 作 物学就 是这样一 门探 索生物体从精 子和卵 是 一 个 连 续 的 过程 , 要 随 时 观察 。 需 子 的发生 、 精 、 受 发育 、 生长直 至衰老死 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实验“奇兵”---斑马鱼》说课稿一、实验教学目标(一)教材分析: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人体血液循环》第十三章第一节《保护生物圈---环境在恶化》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八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一节《远离烟酒》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二)课标分析:概述血液循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建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学情分析:我校为每位生物老师配备生物学科生物实验教室,日常的生物课堂教学在生物实验教室进行,学生接触实验机会多,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乐于探究和钻研,小组实验协作和操作能力强,不拘泥于课本实验,课后主动探索。

(四)制定目标:(一)学生发现现实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设计并实施方案,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二)《观察斑马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后,学生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阐述毛细血管、动脉、静脉及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并作图,树立生命观念。

(三)学生利用结构与功能观,完成《探究鱼鳍与运动的关系》实验。

了解鱼鳍在运动中的作用,提升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探究模拟酸雨对斑马鱼生命活动的影响》,通过实验,学生学会定性定量分析实验数据,提升科学思维的能力,增强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五)《探究酒精对斑马鱼幼鱼心率的影响》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健康的生活观、珍爱生命的意识。

(一)实验设计创新图1一种实验材料完成课本中不同章节的多个实验原实验中使用金鱼、植物种子、鲫鱼及水蚤,实验改进后使用斑马鱼这一种实验材料,就可以完成课本中不同章节的多个实验,做到了实验材料的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二)实验设计思路图2 实验设计思路-思维导图(一)实验材料:斑马鱼、显微镜、智能手机、手机支架、载玻片、棉花、小号弯尖剪刀、不同pH的模拟酸雨溶液、计数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等。

实验一《观察斑马鱼尾鳍血液流动》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如何限制斑马鱼在显微观察过程中乱动?学生结合渔网捞鱼的生活经验,选用一层薄薄的棉花纤维覆盖在斑马鱼头部和躯干部,露出尾部。

既限制了鱼的乱动,又保证了鱼体湿润和氧气。

图3 载玻片---棉花纤维覆盖在小鱼头部和躯干部2、如何获取显微观察的图片,视频等可保存资料?用眼睛观察显微镜,不方便保存最佳的实验观察过程中的图片和视频,不便于学生间交流与分析。

选用价廉物美的支架固定智能手机实时获取图片、视频,节约实验时间,更方便学生间的交流与分析。

3、如何快速找到斑马鱼各种血管?先找到斑马鱼尾鳍的末梢,找到毛细血管,顺着血液流动方向,找到静脉、动脉。

学生参考课本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二)实验步骤:1、用湿润的一层棉花纤维覆盖在斑马鱼的头部和躯干部,露出尾部。

2、将斑马鱼平躺在载玻片上,使鱼鳍平贴在载玻片上。

3、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

4、用手机支架固定好的智能手机进行图片及视频的实时拍摄。

5、实验结束后,将斑马鱼放回鱼缸。

(三)实验过程1、将湿润棉花斑马鱼平躺在载玻片上,使鱼鳍平贴在载玻片上。

2、显微镜观察:学生在手机支架固定的智能手机帮助下,实时拍摄斑马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图4斑马鱼尾鳍血液流动图(四)实验结果:1、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让学生根据自己拍摄视频画出动脉到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到静脉的示意图。

学生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阐述毛细血管、动脉、静脉及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并作图,培养了理性思维。

实验二:《探究鱼鳍与运动的关系》通过课堂学习,学生了解鳍是鱼的运动器官,但是每种鳍与它的运动有什么关系呢?原实验采用鲫鱼,实验改进后使用斑马鱼的原因有:成本低,实验效果更明显。

表1 鲫鱼、斑马鱼价格比较鲫鱼斑马鱼价格(元/条)8元0.5元图5斑马鱼的鱼鳍于是学生尝试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鱼鳍与运动的关系。

学生选用小号弯尖剪刀,不易伤到鱼体。

学生查阅资料,斑马鱼的鱼鳍具有再生功能,损失后,可在10天左右,重新拥有一个完整的鳍。

而且发现背鳍与臀鳍、胸鳍与腹鳍功能相似,设计了三组实验组,每组三个平行组。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图6 设计《探究鱼鳍与运动的关系》实验方案(一)实验步骤:1、每组分别对四个500mL烧杯标注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实验组三和对照组。

2、每组三只斑马鱼,用一层湿润的棉花包裹鱼体,露出鱼鳍,用小号的弯尖剪刀进行处理,得到实验组一(去尾鳍组)、实验组二(去背鳍、胸鳍组)、实验组三(去胸鳍、腹鳍组)和对照组(全留鳍组)。

3、观察每组斑马鱼的运动情况,实时拍摄视频,并记录现象。

4、每个实验组的平行组之间可共享数据。

5、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二)实验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去尾鳍组鱼体向前运动变缓,转弯较慢,鱼尾扭动幅度较大。

实验组一:说明尾鳍在游泳时产生推力 ,控制运动方向。

去背鳍和臀鳍组鱼体出现侧偏现象,失去垂直平衡。

实验组二:说明背鳍和臀鳍参与调节鱼体在水中垂直平衡。

去胸鳍、腹鳍组鱼体遇到障碍物转弯时,灵活度减小,游速减慢。

实验组三:说明胸鳍和腹鳍能维持身体平衡和改变运动方向。

学生利用结构与功能观,完成《探究鱼鳍与运动的关系》实验,了解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提升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验三《探究模拟酸雨对斑马鱼生命活动的影响》学生在七下《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课程中发现用植物种子做实验,周期过长。

学生联想到能对环境污染快速预警检测的斑马鱼,开始实验三《模拟酸雨对斑马鱼生命活动的影响》的探究。

学生在实验开始前,讨论以下问题:1、怎么模拟酸雨呢?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

我国大部分地区酸雨的降水pH为5,其他严重地区达pH3左右。

学生查阅资料发现:我国的酸雨主要为硫酸型酸雨,可以用硫酸和硝酸模拟酸雨,按比例配置成pH3、pH4、pH5、pH6、pH7,5个梯度的模拟酸雨。

但是这种方法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危险性。

于是有学生提出是否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白醋来代替硫酸和硝酸来模拟酸雨呢?图7 不同pH模拟酸雨对斑马鱼生命活动的影响结果统计表通过预实验发现,不同模拟酸雨对斑马鱼生命活动影响的结果来看,这两种模拟材料实验效果相似。

并且硫酸硝酸模拟酸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且材料不易获得的,所以选择白醋来模拟酸雨相对比较安全的,而且材料容易获得。

2、如何对斑马鱼呼吸频率计数呢?如何反应斑马鱼的生命活动受影响情况呢?学生自然联想到斑马鱼呼吸频率,鱼的鳃盖每分钟开合的次数为呼吸频率。

由于斑马鱼在水中运动较快,不方便观察计数。

所以学生想到:用智能手机拍摄一分钟视频。

用计数器对呼吸频率进行计数。

图8 斑马鱼呼吸图图9 计数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图10 设计《探究模拟酸雨对斑马鱼生命活动的影响》实验方案(一)实验步骤:1、使用5%的白醋配制pH3、pH4、pH5、pH6、pH7的模拟酸雨。

2、每种pH梯度有3个平行组,每个平行组准备5条体型相近、健康状况相同的斑马鱼。

其中pH3、pH4、pH5、pH6为实验组,pH7为对照组。

3、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观察斑马鱼体表、鳃丝、活动能力及呼吸频率并记录。

4、完成实验表格的记录。

5、每个梯度的平行组之间可以共享数据,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二)实验过程图11 不同pH的模拟酸雨图12 刚放入斑马鱼图13 斑马鱼出现死亡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观察斑马鱼体表、鳃丝、活动能力及呼吸频率并记录。

(三)实验结果: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学生用类比法和观察法,获得模拟酸雨对斑马鱼体色、鳃丝、活动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影响。

表2 不同pH模拟酸雨对斑马鱼生命活动的影响记录表不同模拟酸雨对斑马鱼体色、鳃丝、活动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影响。

学生观察,发现随着pH的降低,体色鳃丝逐渐变白,斑马鱼活动能力逐渐下降。

结论一:酸雨对斑马鱼的生命活动是有害的。

实验后得到如下数据。

根据数据制作了折线图。

能够清晰的看到,得出结论。

表3 不同pH模拟酸雨对斑马鱼呼吸频率的影响记录表pH时间组别pH=3pH=4pH=5pH=6pH=70 min 1294282240324306 2288240241294318 3318270246294240 42882762522702762 min 10210138318264 20204252270288 30222246204286 40204192276246501921963002764 min 1034144312276 2027198240264 3030174198268 402419225426450311931802836 min 100189294306 200192216306 300184168246 4001932222288 min 1000114288 2000168276 3000102240 400012030610 min1 0 0 0 0 272 2 0 0 0 0 281 30 0 0 0258 4 0 0 0 0 239图14 不同pH 模拟酸雨对斑马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折线图实验结论二:pH 越小,斑马鱼的呼吸频率下降越明显。

通过实验学生学会了定性定量分析实验数据,提升科学思维的能力。

课后拓展:1、学生从自己家乡带不同地区的雨水用来探究对斑马鱼的生命活动的影响。

2、制作生态鱼缸。

课后延伸通过对酸雨的探究,学生懂得了酸雨对生物圈的生物及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从而增强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实验四《探究酒精对斑马鱼幼体心率的影响》学生在斑马鱼的生态缸研究过程中,意外观察到了斑马鱼的胚胎生长和发育的过程,对学生了解鱼类胚胎发育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并且还惊喜的发现,斑马鱼幼体的心脏跳动。

学生联想到是否可以代替心率较快、不方便计数的水蚤来探究烟酒对斑马鱼幼体心率的影响呢?于是,开始实验四《探究酒精对斑马鱼幼体心率的影响》(一)实验步骤:1、配置0.25%、0.5%、0.75%、1%的低浓度酒精溶液,及5%、10%、15%、20%的高浓度酒精,蒸馏水为对照组。

每种酒精梯度有3个平行组,每个平行组准备5条的斑马鱼幼体。

2、用胶头滴管将斑马鱼幼体滴在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再滴加1-2滴酒精溶液,等待1min,在显微镜下拍摄斑马鱼幼体心率10s。

3、完成实验斑马鱼幼体的心率的数据记录。

4、每个梯度的平行组之间可以共享数据,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表4 低浓度酒精对斑马鱼幼体心率的影响00.250.500.75 1.00酒精浓度(%)1132105169150152212512916616615131381301131751784125133138146150图15 低浓度酒精对斑马鱼幼体心率的影响折线图表5 高浓度酒精对斑马鱼幼体心率的影响酒精浓度(%)0 5.0010.0015.0020.00113212078370212512310065031381186754041259783320图16 高浓度酒精对斑马鱼幼体心率的影响折线图学生通过实验及得到的数据发现:低浓度时,斑马鱼胚胎心率随着酒精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