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题
经济生活计算题练习(含答案)

《经济生活》计算题汇总练习1.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万亿元。
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 B )A.5万亿元B.6万亿元C.7.5万亿元D.10万亿元2.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 C )A.0.5次/年B.1次/年C.2次/年D.3次/年3.假设某国2011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
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2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2年的价格分别是( A )A. 5元 6元B.10元 12元C. 20元 24元D.8元 16元4.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
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
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C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5.假设某企业2012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价值为6 元,产量为10万件。
2013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C )A. 4元、4元、60万元B. 6元、8元、90万元C. 4元、6元、90万元D. 8元、6元、120万元6.某商品的价格p变化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x变化,这种变化可表现为两种关系:① x*p<0,②x*p >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A.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B.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C.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D.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7.2012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训练

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训练一、考查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考核内容】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反比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正比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比反比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反比正比无关1.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10倍,且2件A 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4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10克B.20克C.30克D.40克。
2.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8040B.24020C.48020D.416040。
3.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
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A.30元B.60元C.90元D.120元。
4.假设2009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2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上升25%(升值2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0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0元B、12.5元C、8元D15元。
5.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2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2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2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240亿和264亿B、264亿和240亿C、240亿和240亿D、264亿和264亿。
6.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5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A、8元B、10元C、12元D、15元。
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题

二、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问题 1、含义:汇率(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 的兑换比率。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 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100单位外币 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 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2、表示方法 :汇率可以有两种表示方式: 一是用别国货币表示本国的货币(外汇汇 率), 一是用本国的货币表示别国货币 (本币汇率)。
•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2008年某国 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 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 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 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 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 6元
•
• • • •
例:2008年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 示为210元,2009年该商品的价值 用货币表示只有140元。如果其他条 件不变,是因为生产该商品的社会 劳动生产率 A、提高了70% B、降低了60% C、提高了50% D、降低了40%
• 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 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 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 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 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使 用价值量分别为 • A.110亿元 13.2亿件 B.120亿元 12亿件 • C.130亿元 13.2亿件 D.132亿元 12亿件
2、单位纸币的购买力 公式:单位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需 要的货币量/实际流通纸币量
• 3.纸币贬值率 (1)含义:纸币贬值率即纸币的贬值 幅度。 (2)a、 公式纸币贬值率=(纸币发 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 币发行量 b、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原 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
经济生活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训练 文科必备

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训练文科必备一、价值量的计算(一)设问角度1、计算单位商品价值量2、计算价值总量3、计算使用价值量(二)例题解析1.(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例1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仍然是600万元。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09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
所以选C。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以后,单位时间内产量由原来的1件变为1.2件,也就意味着生产1.2件商品付出的劳动价值为6元,所以每件就应为6/1.2=5元)2. (09全国Ⅰ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D.不变【例2解析】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
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
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信,即1 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 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
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题课件

不是:1美元= 6.8元人民币× (1+5%)!
一个数,先升值x再贬值x,与它先贬值x再升值x,结果是一样的,但结果不等于原来的数。例:100(1+10%)(1-10%)= 100(1-10%)(1+10%)=99≠100
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题课件
【解析】2012年12月甲商品单价为10元,2013年4月甲商品单价为12.5元,则纸币贬值幅度为(12.5-10)÷12.5=20%,物价上涨幅度为(12.5-10)÷10=25%。
B
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题课件
纸币升值率 =(需要的纸币量-发行的纸币量)/发行的纸币量 纸币贬值率 =(发行的纸币量-需要的纸币量)/发行的纸币量
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题课件
纸币升值率 = (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 纸币贬值率 =(现期物价水平—贬)值率=差价 / 现价
三、关于纸币升值率、纸币贬值率的计算
通过物价变化计算
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题课件
1.一个国家去年的商品平均价格100元,由于纸币贬值,今年商品的平均价格150元,那么,纸币贬值率为
(150-100)/150=1/3
2.某商品原来价格6元,由于纸币升值,现在该商品的价格为5元,那么,纸币升值率为
(6-5)/5=1/5
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题课件
3.如果现在一件商品A价格5元,货币贬值20%后,商品A价格应该是
设货币贬值20%后,商品A价格为x,则 20%=(x-5)/ x 即,x=6.25
B
1、需要的货币量为(1500 × 20)÷3=100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12500亿元) 2、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需要的货币量)/ 需要的货币量=( 12500 -10000)/10000=25% 3、纸币贬值率= (发行的纸币量-需要的纸币量)/发行的纸币量=( 12500 -10000)/12500=20% 。
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题

1.假设某国2013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8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万亿元。
若2014年该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0%,货币流通速度下降20%,若商品价格水平不变,2014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3.6万亿元B.3.75万亿元C.4.5万亿元 D.3万亿元【答案】C解析:货币流通公式:货币量=(待售商品总量×物价水平)÷货币流通次数2013年流通次数:18÷3=6次2014年的流通次数:6×(1-20%)=24/5;2014商品价格总额18×(1+20%)=18×6÷5;2014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8×6÷5÷(24/5)=4.5万亿元。
2.假设2013年甲国由于物价总水平上涨,货币贬值20%。
同时甲国货币对乙国货币汇率升值20%。
其他条件不变,那么每120元甲国货币可购买甲国商品的购买力、购买乙国商品的购买力,分别相当于取来的_______元?乙国居民购买甲国生产的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多少?A.96元、150元、上涨40%B.100元、144元、上涨40%C.96元、144元、上涨50%D.96元、150元、价格不变【答案】C解析:甲国商品的购买力:120×(1-20%)=96购买乙国商品的购买力:120÷(1-20%)=144;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144-96)÷96×100%=50%。
3.(2011年四川文综)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全为流通股,共5000万股,当银行利率为3%时,该股票的总市值为100000万元。
如果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期股息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该股票的价格约为A.18.46元 B. 21.33元 C. 23.08元 D. 24.75元【答案】C解析: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根据题意:原股票价格=100000万元÷5000万=20元;原预期股息=20元÷3%=0.6元;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后,银行利率:3%+0.25%=3.25%;预期股息提高25%后,预期股息:0.6元×(1+25%)。
《经济生活》计算题集锦

题型复习一:计算题专题复习公式1: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上一年度商品数量×(1+本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公式2: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 / 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公式3: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量×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 价格总额/ 商品数量公式4:单位商品价格= 单位商品价值/ 单位货币价值公式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总时间/商品数量一、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交换价值(量)、价格、价值总额(量)、价格总额(量)、的计算。
(一)、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
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
假设原来生产x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1+50%)(二)、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
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假设原来M商品价值为x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M商品的价值=x/(1+50%)(三)、交换价值:由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大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就是变相计算,因此,只要计算出价值,也就计算出交换价值。
(四)、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价格=单位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
(五)、价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值量(六)、价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格典型例题:(一)2007-2009各地高考题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T)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 新人教版

题型一: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一、价值量、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关系的计算;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关。
2、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关;与个别劳动时间成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比。
3、去年某厂生产某商品的价值量是A,产量为X;(1)如果今年该厂和全社会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均提高了B%,那么今年该厂生产的该商品的价值量为,产量为,价值总量为;(2)如果今年该厂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了B%,那么今年该厂生产的该商品的价值量为,产量为,价值总量为;例1: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例2: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4克B.8克C.16克D.32克二、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计算1、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2、纸币是由发行并的。
纸币的发行量应以为限,如果超出这一限度,将会出现。
例1: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1.8万亿元B.2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例2: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A.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B.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三、外汇汇率变动计算1、一个单位的外币兑换的人民币数量增加,意味着外汇汇率,人民币汇率,外币值,人民币值;2、一个单位的外币兑换的人民币数量增加,意味着外汇汇率,人民币汇率,外币值,人民币值;例1:欧元兑美元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A.中国对美国的出口B.欧元区对中国的出口C.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D.欧元区对美国的出口四、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关系的计算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表现在:(1)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2)某商品价格提高,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计算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经济生活》中涉及到的计算部分,大致能够分为六大类。
一是价值量的计算;二是货币发行量的计算;三是汇率的计算;四是互补品、替代品的变动量的计算;五是利息的计算;第一类:价值量的计算这类计算题涉及到的经济学名词比较多,理解和使用起来比较困难,明确经济名词的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类计算题的关键。
1.含义:行业劳动生产率:指绝大部分商品被生产出来时的劳动效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企业的劳动效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绝大部分商品被生产出来的时候平均消耗的劳动时间(或劳动量)。
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价值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的总和。
使用价值量:商品的数量。
2.关系(1)马克思说:“商品是个天生的平等派。
”同样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
无论个别商品生产者耗费多少劳动量生产出单位产品,也得按照绝大部分商品被生产出来时消耗的劳动量为标准实行商品交换。
所以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单位商品消耗的劳动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越大,价格往往越高。
所以,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例1:甲乙丙三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同样的茶杯,甲消耗3小时,已消耗2小时,丙消耗1小时,茶杯的价值量是A. 3小时B. 2小时C. 1小时 D.无法确定【解析】茶杯的价值量由生产茶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根据题意无法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D准确。
例2: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一件M商品能够换两件K商品,甲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费的时间为2小时。
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升5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企业生产的一件M商品与某乙企业生产的一件K商品的交换比例应该是A.1:1 B.1:2 C.1:4 D.1:8【解析】根据题意,生产M和生产K的行业劳动生产率都没有变化,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升,但变化的是个别劳动效率,与M商品无关,所以1M=2K。
例3: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10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1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8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9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那么2007年某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 8小时B. 8.9小时 C.9小时 D.10小时【解析】因为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而且两家产量相当,因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家生产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即:总时间除以总件数。
因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1×8+9×10)÷(11+9)=8.9(小时)(2)行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价值量降低,因而商品价值量与行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个别劳动生产率只能决定个别劳动时间,即本企业的劳动消耗。
因而个别劳动效率与商品价值量无关。
此类计算题中,劳动效率如果提升用加法,降低用减法;正比例关系用乘法,反比例关系用除法。
例1:如果某国2009年某种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300元,如果预计2010年该国劳动生产率提升50%,那么,2010年该种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是多少钱?【解析】劳动效率提升用加法,反比例关系用除法。
那么2010年该种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是300÷(1+ 50%)=200例2:2008年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10元,2009年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只有140元。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是因为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A、提升了70%B、降低了60%C、提升了50%D、降低了40%【解析】设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了x%,210÷(1+ x%)=140。
故选C。
例3:2008年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300元,某企业2009年劳动效率提升50%,行业劳动生产率降低5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009年该企业生产产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是A.300元B.200元 C.500元 D.600元【解析】该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与个别劳动效率无关,由行业劳动效率决定。
劳动效率降低用减法,反比例关系用除法。
那么2009年该种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是300÷(1-50%)=600元。
(3)当行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时,单位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但是,在与过去同样多的时间里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会成比例增加,所以,价值总量不变。
即行业劳动效率与价值总量无关。
而个别劳动生产者如果率先提升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提升),商品生产者在与过去同样多的时间里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增加,但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发生变化,即价值量不变,那么,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增加。
即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例1: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升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解析】劳动效率提升用加法,反比例关系用除法,因而价值量为6÷(1+20%)=5(元)。
商品的价值总量与行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无关,因而仍为6×100=600(万元)。
故选C。
例2: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升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解析】因为商品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实行交换,所以该企业08年销售收入为6×10=60万元,该企业09年劳动效率提升10%,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所以销售收入为60×(1+10%)=66,故选B。
例3:某行业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假定甲商品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1小时生产两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400元,那么,该行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升了A.25%B.30%C.35 %D.40%【解析】因为甲商品生产者1小时生产2件商品,2件商品价值总量为400元,因而一件商品的价值量为200元。
设该行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升了x%,260÷(1+x%)=200. 故选B。
(4)只要劳动效率提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都会增加,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都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例1: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D.4 160 40【解析】A企业在4小时内生产4件商品,因而使用价值量为4;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因而仍为40元;交换价值总量为4×40=160元。
故选D。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数量与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例1: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2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 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使用价值量分别为A.110亿元 13.2亿件 B.120亿元 12亿件C.130亿元 13.2亿件 D.132亿元 12亿件【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无关,故,在人员不增加情况下,08年价值总量仍为100亿元。
但劳动者数量增加10%,故08年价值总量为100×(1+10%)=110(亿元)。
使用价值量为10×(1+10%)×(1+20%)=13.2(亿件)。
(6)在不考虑供求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一致;如果考虑供求关系,价格与价值则不一致。
例1: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其价值等于10元;甲企业生产一件M 商品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2小时。
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升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今年销售一件M商品的价格是A.6元 B.8元 C.10元 D.12元【解析】本题不考虑供求关系,所以价格与价值相等。
因为个别劳动效率的提升与商品价值量无关。
所以选C。
例2: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解析】本题属于价格与价值不相等的情况。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无关,劳动者数量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所以08年价值总量为100×(1+10%)=110(亿元)。
价格总额=总件数×单价。
总件数为10×(1+10%)×(1+10%)=12.1(亿件)。
题目中表明其他条件不变,即价格不变,价格总额为12.1×10=121(亿元)。
各类关系图示:第二类: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题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代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例1.某国全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 1.8万亿元B. 2万亿元C. 2.2万亿元D.2.4万亿元【解析】由题目可算出货币的流通次数为16÷2=8(次),那么依据公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6×(1+10%)÷8=2.2万亿元。
例2: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5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一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的()元的实际购买力。
在这个时期,该国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0.80 物价上涨B 1.25 投资减少C 0.40 物价上涨D 2.50 物价持续下跌【解析】(1+20%)÷(1+50%)=0.8,一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的0.8元的购买力,会引发物价上涨。
2.纸币贬值率含义:纸币贬值率即纸币的贬值幅度。
公式: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例如,一个国家某个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是100亿元,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纸币贬值率=(1-100÷200)×1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