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板机械
甲板机械操作规程

锚机操作规程1.通知机舱送电。
2.打开锚机电源,空车运转,逐级变速查看正反转是否正常。
3.抛锚前,移开防浪盖,合上离合器,打开掣链器,松开刹车带,使链轮得力,开动锚机将锚机送出锚链筒,根据水深松出一定链长后,刹紧刹车带,再脱开离合器。
4.得到驾驶台抛锚命令后,大副立即指示水手长松开刹车带,让锚凭自重落下。
视情况将锚链刹住,锚链吃力后再反复松链,使锚能抓底抓牢,一直松至所需链长。
5.抛锚妥后上好掣链器,切断电源,罩好锚机操纵台的帆布罩。
6.起锚前确认一切正常后合上离合器,打开掣链器和刹车带,让锚机受力。
7.接到驾驶室命令后,大副根据锚链受力情况指示水手长以适当速度绞锚。
开启锚链水冲洗锚链上的污泥。
8.锚出水后,观察锚爪上是否挂有杂物,若有应及时清理,然后将锚慢慢绞进锚链筒直到锚爪与船舷紧贴为止。
合上掣链器,用锚机倒出一点锚链,使掣链器吃力,然后刹上刹车,脱开离合器。
盖上锚链筒防浪罩,切断电源,罩好锚机,封好锚链管口,通知机舱关闭锚机电源。
舵机操作规程一.将机组选择开关由停止位置转到I或II的位置来接通I或II舵机机组。
二.航向匹配:将航向匹配开关转至“允许”“禁止”中间位置,按“功能”键,选择“2”航向匹配模式,按“增加--减小”键。
将显示屏数值调至与罗经航向一致,按“确认”键,显示屏与主罗经同步,然后将航向匹配开关转至“禁止”装置。
三.手动操舵:将操纵选择开关转到手动位置,操作手柄即可操纵舵机至所要的舵角位置。
四.随动操舵:将操纵选择开关转到随动位置,转动手轮至所要的舵角位置,即可操纵舵机进行左、右操舵。
五.自动操舵:1.随动操舵把定航向后,舵角打到正舵位置,按“功能”键,选择“1”航向设定模式,按下“确认”键,将操纵选择开关转到自动位置,自动舵即开始工作。
2.若需改变航向,按“功能”键,选择“1”航向设定模式,按“增加-减小”键改变设定值,完成后按“确认”键即可。
改向范围不得大于5°。
液压甲板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范本(2篇)

液压甲板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机械概述液压甲板机械是一种用于卸货和装货的重型设备,主要由液压系统、甲板结构、控制系统和电动机等组成。
该机械具有承载能力强、操作灵活、稳定可靠的特点。
为了保证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请严格按照以下规程进行操作。
二、操作人员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并经过相关培训和合格考核。
2.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液压甲板机械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精神状况良好,并定期进行体检。
三、安全装备1.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等。
2. 在操作区域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确保人员不会误入危险区域。
3. 在液压甲板机械上安装和悬挂合格的安全绳、安全网等安全装置,以防止意外坠落。
四、操作前准备工作1. 检查液压甲板机械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如液压系统、电动机、控制系统等。
2. 检查液压甲板机械的传感器、阀门和管路是否有异常,如泄露、松动等。
3. 清理操作区域,移除障碍物和杂物,确保操作平台整洁、无障碍。
4. 核对货物的重量和尺寸与液压甲板机械的承载能力是否适配。
五、操作步骤1. 操作人员操作前必须与指挥人员进行沟通,确保所有操作步骤得到明确的指示。
2. 按照指令打开电源开关,并确保电压和电流稳定。
3. 启动液压系统并进行预热,保证各个液压元件在工作温度下。
4. 操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或遥控器控制液压甲板机械运动,确保操作平稳、流畅。
5. 操作人员必须随时关注液压甲板机械工作状态,如液压压力、温度、速度等,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6. 在装货和卸货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与指挥人员密切配合,保持沟通畅通,确保操作安全。
7. 操作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离开操作平台,以防止意外发生。
六、应急措施1. 在遇到突发情况或有人员受伤时,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2. 如液压机械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必须及时报告,并等待维修人员到场处理。
液压甲板机械安全操作规程(3篇)

液压甲板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液压甲板机械是在船舶上进行货物装卸操作的重要设备,为了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必须严格遵守液压甲板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
下面将介绍液压甲板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1. 仔细阅读操作手册在操作液压甲板机械之前,操作人员必须仔细阅读操作手册,并且理解其中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作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相关专业人员咨询并获得指导。
2. 登记培训记录所有操作液压甲板机械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并且在培训结束后登记相关培训记录。
只有经过培训并且取得相关证书的人员才能够操作液压甲板机械。
3. 确保机械安全在操作液压甲板机械之前,要进行日常的检查,确保机械的安全性能完好。
检查项目包括液压系统的管路连接是否牢固,液压油的油位是否正常,电气系统是否正常运转等。
如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相关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
4. 确定工作区域在操作液压甲板机械之前,要确定好工作区域,并且确保附近没有人员。
禁止在机械运作时进入工作区域。
同时,还要考虑到工作区域的安全因素,比如有没有地面的坡度,有没有地面的障碍物等。
5. 合理分配货物重量在进行货物装卸操作时,要合理分配货物的重量,避免超过机械的承载能力,从而导致机械的破坏或者事故的发生。
在进行货物装卸时,要遵循合理的操作步骤,确保货物的平衡和稳定。
6. 操作员需戴好个人防护用具在进行液压甲板机械操作时,操作员必须戴好个人防护用具,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如有需要,还可以佩戴防护鞋和防护服等。
7. 操作员需保持专注和集中在操作液压甲板机械时,操作员必须保持专注和集中,不分散注意力。
在操作过程中,禁止接打电话、聊天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操作员应时刻观察机械的运行状态,并及时调整操作,确保安全。
8. 禁止随意操作机械任何时候都禁止随意操作液压甲板机械,必须按照操作手册的规定进行操作。
在机械运行过程中,禁止操作人员躺卧在机械上,禁止抓住运动部件等危险行为。
船舶甲板机械专题培训

国内甲板机械制造企业引进或合作: LIEBHERR; MacGREGOR ; IHI;TTS; Kawasaki; HATLAPA;Hydraulik。 合资或独资: 上海:Rolls-royce ; 大连:Pusnes; 南通:政田;BLM; 天津:MacGREGOR; 舟山: Pusnes
国家法规
《起重设备法定检验技术规则》(1999) 起重类绞车《海上拖航法定检验技术规则》(1999) 拖缆机
涉及甲板机械的CCS规范
《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12及其修改通报) 产品检验-第1篇第3章; 舾装-第2篇第3章; 液压系统-第3篇第4章; 锚机装置-第3篇第13章第2节《钢质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2009及其修改通报) 甲板机械-第2篇第9章
锚泊设备常用标准(GB、CB、JT)
GB/T3893-2008《造船及海上结构物-甲板机械-术语》GB/T4446-1995《系泊绞车》GB/T4447-2006《海船用起锚机和起锚绞盘》GB/T4555-1995《船用绞盘》GB/T11869-2007《远洋船用拖曳绞车》GB/T1392-1985《舷梯绞车》CB/T3179-2013《锚链轮》CB/T3242-1995《电动起锚机和起锚绞盘试验方法》CB/T3729-1995《舱口盖绞车》CB/T3877-2005《甲板机械一般要求》JT/T262-1995《内河船舶起锚机和起锚绞盘》
附录D-系泊绞车《海上拖航指南)(2011) 第2章第6节-锚泊设备 第5章第2节-拖缆机
船用甲板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船用甲板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船用甲板机械通用技术条件是指船舶上用于船舶运输和操作的各类机械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船用甲板机械主要包括起重机、绞车、舱盖板、船用风机、船用泵等设备。
这些机械设备在船舶运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船舶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船用甲板机械的通用技术条件的制定至关重要。
船用甲板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需要考虑船舶的特殊环境。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面临着海洋风浪、腐蚀、湿度等极端条件,因此船用甲板机械设备需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耐用性。
船用甲板机械还需要考虑到船舶的震动和运动,因此机械设备需要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船用甲板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需要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规范。
船用甲板机械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和国际海事法规的要求,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船用甲板机械设备还需要符合相关的船级社和船级社的认证要求,确保机械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船用甲板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需要考虑到船员的安全和操作便利性。
船用甲板机械设备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机工程学设计,确保船员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安全、便利地操作设备。
船用甲板机械设备还需要具有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点,提高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船用甲板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的制定是为了确保船用甲板机械设备在船舶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只有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才能确保船用甲板机械设备在海上运输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保障船舶和船员的安全。
希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船用甲板机械设备能够更好地适应船舶运输的需求,为海上运输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船用甲板机械通用技术条件是指用于船舶甲板上的各种机械设备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船用甲板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的制定是为了确保船舶甲板上的各种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船舶甲板上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起重机、绞车、容器吊装设备、缆绳等,这些机械设备对船舶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甲板机械_船舶辅机

液压甲板机械通常为中高压(10-20MPa)系统
第二篇 甲板机械
液压系统的组成
1.动力元件——液压泵。其功用是 将泵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油的压力 能(液压能)。 2.执行元件——液压缸或液压马达。 其功用是将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以 带动工作部件运动。 3.控制元件——如各种方向、流量和 压力控制阀。其功用是控制液压系统 中的液压油的流动方向、流量大小和 压力的高低,以满足工作部件的运动 职能符号原理图 方向、速度和所需力的要求。 4.辅助元件——如油箱、滤油器、蓄 能器、压力表、热交换器、油管和管 接头等。
价格 吸合 电流 交流 直流 低 高 大4-10 倍 小
换向 冲击 大 小
电磁 操作 吸合 工作 线圈 频率 速度 寿命 易烧 30 快 数十万干 数百万湿 次 /分 不易 120 慢 千万次 次/分 1/10
8-1-2-1 电磁换向阀
均压槽
• 理想状况下,阀芯不存在径向力, 但是加工精度的影响而存在径向力。 并增加了发新的移动阻力。 • 为了减小阀芯的移动阻力,使阀芯 四周所受的液压力大致相等。 – 通常都在阀芯的凸肩上开设数 圈环形均压槽 – 一般宽0.3~0.5mm,深0.8~ 1mm – 间距为1~5mm • 开设一条均压槽 – 将可使摩擦阻力降低到不开槽 时的40%左右, • 开设三条均压槽 – 可降低到6%左右。
N
根据阀芯处于中位时的油路 沟通情况,换向阀可有H、 P、O、T。K、X、M、Y等 不同型式,如图8—5所示。
中位符号
中位形式 中位AB不通 中位AB相通 中位PT相通 执行机构锁闭 执行机构浮动 油泵卸荷
液压甲板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液压甲板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液压甲板机械是一种常见的装载设备,广泛应用于船舶、港口、码头等场合。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转,制定液压甲板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是十分必要的。
本规程旨在规范液压甲板机械的使用和维护,确保操作过程中安全可靠。
一、安全操作要求1.操作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包括安全鞋、工作服、手套、防护眼镜等。
2.报告机长或值班主任,做好机械启动检查、系统压力调整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操作前应检查机械的工作环境,包括地面坚实平整、场所无障碍、环境温度适宜等。
4.操作人员应认真阅读液压甲板机械使用说明书,掌握机械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5.操作人员不得让无关人员进入机械操作范围内,必要时应采取隔离措施。
6.操作人员不得解除或修改安全装置,避免因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造成意外事故。
7.操作过程中应随时关注机械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机并报告机长或值班主任。
8.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操作过程中产生声音、烟尘等污染物,做好安全环保工作。
9.操作结束后,对液压甲板机械进行彻底清洁、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长期、安全运行。
10.在液压甲板机械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保持清醒和专注,养成严谨的操作习惯。
任何喝酒、吸烟等不良习惯均不得出现。
二、安全操作流程液压甲板机械的安全操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装载前准备1.安排好机械的作业区域,清除作业区域的障碍物。
2.检查气动系统、冷却系统及润滑系统的油位、油品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起重机械的钢丝绳、液压油管、软管和各紧固件是否锈蚀、老化。
2. 启动运行1.开始启动操作前,应关好所有开关,检查一遍安全保护装置的动作是否灵敏,确保安全设施有效。
2.启动操作,操作人员应站在距离机械工作区域外1.5米远的地方进行手柄操作。
3.尽量避免突然变速或急停等危险动作。
4.液压甲板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应配备专人操控,对危险情况有时刻准备做好应急处理。
3. 施工作业1.进行施工作业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进行。
液压甲板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液压甲板机械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液压甲板机械的安全操作,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液压甲板机械是指通过液压系统驱动的用于起重、装卸和搬运货物的机械设备,包括液压起重机、液压缓冲器、液压升降装置等。
第三条液压甲板机械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取得相应的操作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第四条液压甲板机械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作业。
第二章操作前的准备第五条操作人员在上岗操作前,应仔细阅读液压甲板机械的操作手册,了解机械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安全要求。
第六条操作人员应对液压甲板机械进行日常检查,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液压油的油位、油质的检查;各部位的润滑情况;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等。
第七条液压甲板机械操作前,应对工作区域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品的存在,排除其他安全隐患。
第八条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必须穿戴安全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操作人员还应按照作业要求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
第九条在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当检查设备的工作控制台和控制按钮的正常运行,确保操作按钮的功能正常。
第三章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第十条操作人员在操作液压甲板机械时,应按照操作手册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严禁擅自调整操作参数或改变操作方式。
第十一条在操作液压甲板机械时,操作人员应保证所操作的货物符合设备的额定重量范围。
严禁超载操作,以免造成机械设备的故障和事故。
第十二条在操作液压甲板机械时,操作人员应保持警惕,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上级。
第十三条在操作液压甲板机械时,操作人员应遵守机械设备的运行要求,合理利用设备功能,确保货物的安全稳定卸载。
第十四条在操作液压甲板机械时,应禁止站在货物上方或机械设备的移动范围内,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第十五条在操作液压甲板机械时,应远离设备的移动部件和操作机构,以免被夹、被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板机械》的发展现状
甲板机械即船舶甲板机械,是装在船舶甲板上的机械设备,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板机械是为了保证船舶正常航行及船舶停靠码头、装卸货物、上下旅客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和装置。
甲板机械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系泊、营运和作业的设备。
各种甲板机械的任务是有所不同的,它们的品种和式样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操舵装置、锚装置、起货装置、减摇装置、舱盖装置等。
按其动力源不同,甲板机械主要有人力、蒸汽、电动、电液传动四种。
与其他传动形式相比,电液传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调速范围广,工作寿命长和操纵方便等优点。
船舶甲板机械可以分为大甲板机械和小甲板机械。
主要包括电液操舵装置、锚装置、起货装置、舱盖装置和减摇装置。
现代甲板机械已逐步向电动—液压驱动式、封闭式,自动化、遥控化方向发展,他们融合了当代多项高新技术,具有快速、稳定、节能、可靠,便于操作与维护等诸多优点,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粗糙机械”;它们本身已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生产利润颇丰。
这也是欧洲造船工业虽已衰落,但其甲板机械工业却依然劲头十足,在世界甲板机械工业与市场中独占鳌头的主要原因之一。
世界甲板机械生产与市场的分布虽然比船舶市场离散得多,但仍呈现不均衡性。
主要的生产厂家集中在西北欧和日本,主要的市场分布在东亚、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区。
在近十年的改革开放期间,船舶甲板机械在原有的技术和产品基础上,一方面推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品种,改进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在
自力更生基础上,开展了国内外的技术交流,有计划地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技术,使我国甲板机械产品能满足国内船舶配套的需要。
随着造船行业的和液压技术的发展,目前各类甲板机械已逐步普遍采用电液传动技术。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液压系统的发展现状。
液压系统主要由:动力元件(油泵)、执行元件(油缸或液压马达)、控制元件(各种阀)、辅助元件和工作介质等五部分组成。
其中动力元件(油泵),它的作用是把液体利用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是液压传动中的动力部分。
执行元件,又称液动机,它是将液体的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其中,油缸能将液压能转变为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的机械能,输出的通常为推力及直线运动或摆动;油马达能将液压能转变为连续回转的机械能,输出的通常为扭矩及回转运动。
控制元件,它们的作用是根据需要无级调节液动机的速度,并对液压系统中工作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流向进行调节控制,并保证执行元件具有完善的性能和准确的动作,主要是一些阀件,包括压力阀、流量阀、方向阀和特种阀等。
辅助元件,包括油管接头、滤油器、蓄能装置、冷却器、密封元件及油箱等,它们在系统中虽然处于辅助地位。
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元件,如果使用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甚至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因此也应给予重视。
工作介质,工作介质是指各类液压传动中的液压油或乳化液,它经过油泵和液动机实现能量转换。
液压技术包括的内容很多,应用也很广泛。
根据其工作特性,一般将液压技术分为液压传动和液压控制的两种类型。
液压传动又可以分为液压传动和液力传动,船舶上主要是以液压传动为主。
液压传动是以油液作为工作介质,通过动力元件将原动机的机械效率转变为油液的压力能,再借助于辅助元件、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将油液的压力能转变为机械效率,驱动负载,实现直线运动或回转运动。
通过对控制元件的操纵,可以调节执行元件的力和速度。
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气压传动和电气传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易于获得很大的力或力矩,油泵和油马达与同功率的电动机相比,其外形尺寸小,重量轻,单位重量传递功率大,灵敏度高;能实现无级调速,且变速范围大,低速性能好;具有自润滑性能和吸振性能,因此传递运动均匀平稳,元件寿命长,负载变化时速度稳定,易于防止过载事故;液压元件易于实现标准化、系列化,便于设计制造和推广使用;操纵方便,液压与电气配合,易实现远距离控制和自动控制。
同样的液压传动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如下:难于避免液压油泄漏,油液泄漏不仅影响传动效率,而且还会污染环境,影响执行机构的动作精度,空气进入液压系统后容易产生噪声、振动和爬行等不良现象;油液粘度易受温度影响,是执行机构工作不稳定;液压传动的总效率低;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高,使用和维护技术要求高。
液压控制与液压传动一样具有一些相同的缺点,但是液压控制系统不仅对元件的制造精度要求高,而且对油液的清洁度要求也特别高。
液压传动是以流体作为工作介质对能量进行传动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利用有压的液体经由一些机件控制之后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近代液压传动技术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