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

内蒙民居
• 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 吉克族等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一般为园 形,古代称“穹庐”“毡帐”。蒙古包一 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包羊毛毡,再在顶 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园形天窗,是一种可移 动式园形住宅。在柳条两侧涂料灰草泥代 替毡子,即成为半永久式的固定蒙古包。 在两个园形住宅之间,联以土墙,成为并 列的3间房屋而演变成土房。
西藏民居
• 藏南碉房。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 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 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 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 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 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 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 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 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 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陕北民居
• 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 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 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 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 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 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 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 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 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 少。
上海民居
• 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 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 具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 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 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 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 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 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东北民居
• 吉林-蒙古族马架房。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 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 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 马架房。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 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 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 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 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8 各具特色的民居PPT、优质教学课件

西藏
diāo
碉房
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 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 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 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 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 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 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 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 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五、指导写字
复备栏
1. 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2. 出示打乱顺序的词。指读,齐读。 3. 看笔顺表里的生字,自学后描红。 4. 反馈检查。 5. 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教师指导。 静:左边是青
字旁,跟读两遍。 “月”字的撤要改为竖。整个宇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
:左右同宽,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紧下
动的场面)
①看,这时人群像什么?这就是“沸腾”。 ②这里用上了什么样的写法?(打比方) (5)指导有感情
朗读。
(6)指导背诵。 ①教师引背:2001 年 7 月 13 日晚上,—
—,北京就——o ②学生齐背。
’ 3.教学第 3 自然段。
(1) 人们怎么庆祝的?教师范读第 3 自然
段。 (2) 自己轻读第 3 自然段,边读边用‘一” 画出表示人多的词和句。 (3) 学生汇报自己画的词句。为什么画这 些 词句呢?教师指导:
陕北
窑洞
北京
四合院
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 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 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 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 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 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 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 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 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 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8、各具特色的民居
2020/4/7
8、各具特色的民居
2020/4/7
2024/7
2020/4/7
2020/4/7
四合院 内景
2020/4/7
2020/4/7
2020/4/7
皖南民居
2020/4/7
2020/4/7
2020/4/7
和湿气
竹
楼
竹子
1、竹楼呈正方形,分 上下两层;
2、结构简单; 3、宽敞别致
团结和睦, 乐于助人
2020/4/7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 1、列数字 2、打比方 3、作比较 4、举例子
2020/4/7
小练笔: 写写自家的房子
2020/4/7
2020/4/7
读 读 记 记:
崇山峻岭 点缀 奇葩 秩序井然 竹蔑 傣族 安然无恙 贮仓 偏僻 一幢幢 撼动 侵蚀 魅力
2020/4/7
想一想?
1.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2.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3.课文运用了那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
2020/4/7
建造环 境
客 家 崇山峻岭 民 居
建造原 因
为了防备盗 贼的骚扰和 当地人的排 挤
建造材
特点
文化内
料
涵
1、房屋是“营垒式”的;
在土中掺石 2、大多为三至六层楼, 灰,以竹片、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 木条做筋骨 瓣状排列;
3、圆形房屋均按八卦布
阵排列;
向往吉祥、 幸福、安宁;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平等互助
4、平等分配房屋,不分
贫富、贵贱
傣 藏在浓绿的 为了防酷热
家
竹林中,傍 水而居
8、各具特色的民居
2020/4/7
8、各具特色的民居
2020/4/7
2024/7
2020/4/7
2020/4/7
四合院 内景
2020/4/7
2020/4/7
2020/4/7
皖南民居
2020/4/7
2020/4/7
2020/4/7
和湿气
竹
楼
竹子
1、竹楼呈正方形,分 上下两层;
2、结构简单; 3、宽敞别致
团结和睦, 乐于助人
2020/4/7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 1、列数字 2、打比方 3、作比较 4、举例子
2020/4/7
小练笔: 写写自家的房子
2020/4/7
2020/4/7
读 读 记 记:
崇山峻岭 点缀 奇葩 秩序井然 竹蔑 傣族 安然无恙 贮仓 偏僻 一幢幢 撼动 侵蚀 魅力
2020/4/7
想一想?
1.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2.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3.课文运用了那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
2020/4/7
建造环 境
客 家 崇山峻岭 民 居
建造原 因
为了防备盗 贼的骚扰和 当地人的排 挤
建造材
特点
文化内
料
涵
1、房屋是“营垒式”的;
在土中掺石 2、大多为三至六层楼, 灰,以竹片、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 木条做筋骨 瓣状排列;
3、圆形房屋均按八卦布
阵排列;
向往吉祥、 幸福、安宁;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平等互助
4、平等分配房屋,不分
贫富、贵贱
傣 藏在浓绿的 为了防酷热
家
竹林中,傍 水而居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8 各具特色的民居PPT、优质教学课件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 当作 ──(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 如同我第二 个母亲的人。(齐读)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 未谋面的苏 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四、布置习作 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名言激趣 1、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 惜。
──鲁迅 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 我把《 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 ──海明威 2、交流习作 大声朗读习作,根据教师的批阅内容,同桌间交流,互相讨论、 评点。
小组辩论 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 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班级辩论 3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 点要言之有理等 。 4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 二、辩论 师生点评辩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 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3学生交流谈感受。 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 人,可能会 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 面对一个从未 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 如同我第二 个母亲的人。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 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 。 5、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 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 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 一 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扎根!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 当作 ──(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 如同我第二 个母亲的人。(齐读)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 未谋面的苏 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四、布置习作 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名言激趣 1、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 惜。
──鲁迅 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 我把《 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 ──海明威 2、交流习作 大声朗读习作,根据教师的批阅内容,同桌间交流,互相讨论、 评点。
小组辩论 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 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班级辩论 3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 点要言之有理等 。 4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 二、辩论 师生点评辩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 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3学生交流谈感受。 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 人,可能会 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 面对一个从未 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 如同我第二 个母亲的人。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 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 。 5、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 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 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 一 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扎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8 各具特色的民居PPT、优质教学课件

傣家竹楼
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 防酷热和湿气 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竹楼呈正方形;横梁穿柱;结构简单,但宽敞且别致美观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傣家竹楼
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 防酷热和湿气 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竹楼呈正方形;横梁穿柱;结构简单,但宽敞且别致美观
D.蓑.衣(suō) 应和.(hè) 自诩.(xǔ) 2、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蓦.地 (mò)
莫名其妙 、卑躬曲膝
) A、长年累月 随声附和 栩栩如生
一筹莫展 B、雷励风行
鬼鬼祟祟
侧隐之心 肆无忌惮
如法炮制 C、 刚愎自用
浮想联篇 D 惹事生非
混然一体
素味平生 A. 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 3.下面句子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显得老.气.横.秋.。
B.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 .
看.。 C. 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 可能
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D. 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
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傣家竹楼
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傣家竹楼
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 防酷热和湿气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傣家竹楼
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 防酷热和湿气 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8各具特色的民居人教新课标(共41张PPT)

2019/7/31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 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 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人家为什么“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 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傣族祖先因地制宜 创造的这种特殊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体现了傣族先 民的聪明才智。
2019/7/31
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 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 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唱“贺 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从傣家建造竹楼可以看出怎样的民风? “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独特的风俗体现了傣 族人民团结友好、互帮互助的民族文化传统。“架竹 楼”的仪式像过节一般热闹,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团结 和睦。“贺新房”的曲子又给“架竹楼”的仪式增添 了文化内涵。
2019/7/31
辨析词语 侵蚀 剥蚀
相同点:都有“使损坏”的意思。
不同点:“侵蚀”既可用于自然现象,也可以用于思想等 抽象事物;“剥蚀”多用于自然现象。
造 句:1.我们不要读不健康的书籍,以防被其宣扬的不 良思想侵蚀。
2019/7/31
2.经过风霜雨雪的剥蚀,这个石碑上的字模糊不 清了。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 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 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2019/7/31
课文结构
位置、特点、地位——世界民居奇葩
建筑特点——营垒式住宅
各 客家 房屋布局——八卦式布局
具 特 色 的
民居 内部构造——体现民族文化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 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 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人家为什么“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 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傣族祖先因地制宜 创造的这种特殊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体现了傣族先 民的聪明才智。
2019/7/31
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 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 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唱“贺 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从傣家建造竹楼可以看出怎样的民风? “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独特的风俗体现了傣 族人民团结友好、互帮互助的民族文化传统。“架竹 楼”的仪式像过节一般热闹,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团结 和睦。“贺新房”的曲子又给“架竹楼”的仪式增添 了文化内涵。
2019/7/31
辨析词语 侵蚀 剥蚀
相同点:都有“使损坏”的意思。
不同点:“侵蚀”既可用于自然现象,也可以用于思想等 抽象事物;“剥蚀”多用于自然现象。
造 句:1.我们不要读不健康的书籍,以防被其宣扬的不 良思想侵蚀。
2019/7/31
2.经过风霜雨雪的剥蚀,这个石碑上的字模糊不 清了。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 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 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2019/7/31
课文结构
位置、特点、地位——世界民居奇葩
建筑特点——营垒式住宅
各 客家 房屋布局——八卦式布局
具 特 色 的
民居 内部构造——体现民族文化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8《各具特色的民居》优质课件

材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 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 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 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 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20
思考:
1、读一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
话来写的?
第一段,说明地位,点明是“世界民居奇葩”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这是 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 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 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 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 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临近。“多 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为傍 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楼为主。
46
②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 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傣族竹楼原本就“藏在浓绿的竹林 中”,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家家 户户的竹篱内栽种凤尾竹、槟榔、芒果、 香蕉,使村寨更充满诗情画意,真正可 以说是“树满寨,花满园”。
47
我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有了整 体的了解。那么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 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
不同点:
两篇短文都讲了民居的形成原因,但原因是不同的。
中国内4 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国际知名作家韩素
音均是客家人。国内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
有17个省、185个市县。广东的客家人有
2 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
16
17
18
19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填表:客家民居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8 各具特色的民居PPT、优质教学课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 护环境,爱护
家园。
三、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 相关的 情感。 四、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 己生存 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 了解印第
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段。 4.引读2.3自然
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客家民居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客家民居
位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客家民居
位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客家民居
位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陕北
窑洞
北京 四合院
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 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 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 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 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 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 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 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 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 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3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 4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家园。
三、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 相关的 情感。 四、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 己生存 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 了解印第
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段。 4.引读2.3自然
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客家民居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客家民居
位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客家民居
位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客家民居
位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陕北
窑洞
北京 四合院
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 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 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 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 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 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 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 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 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 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3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 4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傣族竹楼
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傣家民居)
地位(环境) 外形特点 布局 内部结构 文化特征
地位
世界民居奇葩
外形特点
和睦相处
客家民居
营垒式建筑
环境
竹林之中
文化特征
八卦式布局 三至六层
文化特征
乐于助人
傣家竹楼
正方形 上下两层
布局 外形特点
简单 宽敞
内部结构
关于客家人
客家人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 的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 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 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 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
1、找出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点的 语句。
(1)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2)营垒式住宅。 (3)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4)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 匀,宏伟壮观。 (5)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6)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 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客家围屋
2、那么傣家竹楼有什么特点呢?
(1)傣家竹楼有“藏在竹林”的特点。 (2)傣家竹楼还有“傍水而居”的特点。主要 是因为他们住在亚热带,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 气。 (3)傣家竹楼还有“树满寨,花满园”的特点。 (4)傣家竹楼结构简单。 (5)傣家竹楼也有别致美观的特点。 (6) 它还有“宽敞和通风很好”的特点。 (7)傣家建造竹楼的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 忙。这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团结友好,也算是傣族 盖房的一大特点。
藏式风格
合作九层佛阁
江南水乡民居
无锡民居
四川羌寨民居
云南版纳傣族民居
云 南 瑞 丽 傣 族 民 居
客家围屋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 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 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 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 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 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 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 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 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 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 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 • • • • •
闽:(min)福建省的别称。 粤:(yue)广东省的别称。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奇葩: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营垒:军营和四周的围墙。 夯筑:夯:砸实地基用的工具。本课指客家人在 崇山峻岭中夯实地基,筑厚墙,建造了营垒式的 土楼。 • 贮仓:贮:储存,积存;仓:库房,仓库。 •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 “──”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 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 的事物。 • 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没 有病。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害。
关于傣族
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 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主要从事农业。寺塔 和竹楼、竹桥显示出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傣族是 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傣”为本民族自称。
一、完成下列表格。
特色民居 地位(环境) 外形特点 布局(结构) 文化特征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二、借助英才教程完成文章段意。
人教新课标Leabharlann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组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 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 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
北京四合院
大门
使合 夏 空 古 适 种 蒙 用于 凉 气 包 于 房 古 。经 , 流 呈 牧 子 包 常不通圆业。是 转怕,形生建蒙 场风采,产造古 放吹光有和和族 牧雨条大游搬牧 民打件有牧迁民 族,好小生都居 居非,。活很住 住常冬室。方的 和适暖内蒙便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