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寒闺怨》赏析
寒月的诗句

寒月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寒月的诗句有哪些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李白月的诗句有哪些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唐· 李白《静夜思》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3月下扬州——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5.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唐· 李白《渡荆门送别》7.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唐· 李白《秋浦歌107首》8.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5月落梅花——唐·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黄鹤楼闻笛》9.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唐· 李白《蜀道难》10. 长安1片月,万户捣衣声——唐· 李白《半夜吴歌·秋歌》 10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 李白《关山月》102.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唐· 李白《357言 / 秋风词》10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唐· 李白《古朗月行》104. 幽州思妇102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唐· 李白《北风行》105.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唐· 李白《赠孟浩然》106.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唐· 李白《玉阶怨》2.描写寒月的诗句《水调歌头》(无名氏)泽国嫩寒月,天气小阳春.萱堂今朝生日,瑞霭郁轮囷.身佩铜章墨绶,手捧霞觞玉液,献寿太夫人.且喜藤舆稳,共戏彩衣新.发垂鹄,瞳点漆,倍精神.麻姑来庆,笑道沧海几扬尘.伫看起居8座,更好回班百辟,异数耸朝绅.此母生此子,再拜谢宸恩.《虞美人》(辛弃疾)夜深困倚屏风后.试请毛延寿.宝钗小立白翻香.旋唱新词犹误、笑持觞.4更山月寒侵席.歌舞催时日.问他何处最情浓.却道小梅摇落、不禁风. 《鹧鸪天》(韩元吉)山绕江城腊又残.朔风垂地雪成团.莫将带雨梨花认,且作临风柳絮看.烟杳渺,路充满.千林犹待月争寒.凭君细酌羔儿酒,倚遍琼楼102阑. 《蝶恋花》(毛滂)红影斑斑吹锦片.露叶烟梢,寒月娟娟满.更起绕庭行百遍.无人祗有栖莺见.觅个薄情心对换.愁绪偏长,不信春宵短.正是碧云音信断.半衾犹赖香熏暖.《偈颂2百零5首》(释正觉)非男女之相,出有无之量.透万机之前,超3界之上.穷而通,简而当.松含月兮夜寒,溪带雨而春涨.《菩萨蛮》(纳兰性德)晓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余香咽.春已10分宜,东风无是非.蜀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朝中措》(张抡)沙明波净小汀洲.枫落洞庭秋.红蓼白苹深处,晚风吹转船头.鲈鱼钓得,银丝旋鲙,白酒新篘.1笑月寒烟暝,人间万事都休.《阮郎归》(秦观)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馀.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3.寒月的诗词《水调歌头》(无名氏)泽国嫩寒月,天气小阳春。
古代闺怨词赏析

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宁静的春宫夜深,花 香袭人,本为乐景,在此以反衬宫中人的 怨情。
⑵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4分)
诗中写的是一位幽闭深宫的少女,作 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她曲折复杂 的内心活动,在宫中花香月色无边的 春夜,她百无聊赖地卷珠帘斜抱琴瑟, 凝望昭阳宫,写出了幽闭深宫的深深 怨情。
习
题
⒈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苏扬州中学2007—2008高三模拟考试)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 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 妹居处。 ⑴诗中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有什么作用? (4分)
2.商妇
• 《罗贡曲》刘彩 春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埋怨
后悔 思念
盼归
温庭筠《望江南》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 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 悠悠,肠断白蘋洲”
• 【唐朝】温庭筠《菩萨蛮》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 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 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简析】作者摄取了“梳洗”、“弄妆” 生活细节,表现闺妇幽怨孤寂心情和笃情 善感的形象。 • 三处反衬。以懒起弄妆反衬寂寞空虚;以 花面相映反衬命薄如花;以成双鹧鸪反衬 形单影只的孤独,表现对爱情渴望。
•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 水 研墨,和泪作书。”(3分)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 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 ,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3分)
2023年《闺怨》原文赏析

2023年《闺怨》原文赏析2023年《闺怨》原文赏析1《闺怨》原文: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译文:译文一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译文二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注释1.闺怨:少妇的幽怨。
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
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2."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
3. 凝妆:盛妆。
4.陌头:路边。
5.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
觅,寻求。
6.悔教:后悔让《闺怨》赏析:唐代描写闺怨的诗不少,这一首就是描写闺怨的名篇。
题目“闺怨”,即闺中之怨。
前两句写闺中少妇不知愁。
首句点出诗中女主人公和她的心情:不知愁。
次句承接首句,具体写女主人公如何不知愁: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她着意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然后高高兴兴地登上翠楼去观赏景物。
后两句写闺中少妇的所见和所悔。
上句写少妇登楼所见的景物,引发了她的愁感。
少妇看到路边的杨柳长得青青可爱,猛然勾起了满腔的愁感。
这愁绪的内容,作者没有写出,但联系下一句诗,不言而喻。
少妇长年生活在深闺,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消逝和季节的变化,当她看到柳树青青,才猛然意识到时间又过了一年,而自己与夫婿分别又是一年,在这赏心悦目的春天季节,没有夫婿做伴,登楼赏景显得多么孤寂和无聊,刚刚产生的高兴情绪一扫而光,换来了满怀思夫的忧愁。
下句写由愁生悔:深梅自己当初让夫婿从军,谋取封侯的爵赏,以致自己一人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
诗写到这里,还没有写出怨来就结束了。
联系到作者所写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还不是因为边将无能,让战争持久地打下去,致使夫婿立功未成,又迟迟未能回来。
《闺怨》鉴赏

《闺怨》鉴赏闺怨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题材,通常用来表达女性内心的哀怨和无奈。
这种诗歌形式于唐代首次出现,盛行于宋代。
闺怨主要以女子内心独白的方式呈现,以表达女性对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矛盾情感和不满。
本文将对一首闺怨诗进行鉴赏,以展现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闺怨》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诗中忧思悠悠,妇人犹自含羞。
第一句“绿窗红烛隔窗纱,明月满庭花影斜。
”用意于表现女子关在闺房之中,只能透过窗纱观赏窗外的明月与花影,而无法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好。
这种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也象征了她的孤独和无奈。
第二句“几度相思何堪受,寂寞峨眉无限嗟。
”用意于强调女子内心的相思之苦,她多次思念着心爱的人,却无人可倾诉,只能将寂寞与惆怅藏于心中。
峨眉指女子的双眉,寂寞峨眉则象征了她内心深处的悲伤。
第三句“绡帐不御幽梦苦,青袍已成断肠花。
”暗示女子的幽梦缠绵,她不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相思之痛。
青袍与断肠花合为一体,则表达出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和追求带来的伤痛。
最后一句“思君郁郁伤心切,思君万缕泪满家。
”则集中了女子对心爱之人的深情思念,她的心被牵动,几丝愁思一直执着于她的心头,悲伤已经成为她家中最常见的景象。
在这句诗中,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展示了女子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
这首《闺怨》采用了清新朴素的语言和形象,抓住了女性内心的痛苦,以及她们在封闭的环境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苦闷。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她们的哀怨情感。
诗歌以苦、孤、悲为主旨,表现出了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中长期受到束缚和压抑的心理状态。
总之,《闺怨》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心路历程,通过深情款款的文字和形象感染读者。
它是对女性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女性在特殊社会环境下所受压抑的体现。
这种诗歌形式流传至今,一方面反映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另一方面也启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重要性。
寒月 绝美诗句

寒月绝美诗句
寒月绝美诗句如下: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何景明《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白居易《寒闺怨》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李白《望月有怀》
缥缈佳人双飞凤,紫萧寒月满长空。
——张可久《普天乐·西湖即事》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杜甫《捣衣》
夜深悉听,胡笳吹彻寒月。
——文天祥《酹江月·南康军和苏韵》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杜甫《北征》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卧笛长吟,层霾乍裂,寒月溟濛千里。
——吴文英《齐天乐·齐云楼》
霜风吹寒月,窈窱虚中上。
——张说《山夜闻钟》
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
——纳兰性德《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
鹡鸰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
——王中《干戈》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秋天关于树叶的古诗

以下是秋天关于树叶的古诗100首,供您参考赏析:一、落叶飘飞之美1.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李白《秋下荆门》2.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秋风辞》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5.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陶渊明《酬刘柴桑》6.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7.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8.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王维《山中》9.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10.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二、秋叶色彩斑斓1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1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13.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14.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15.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16.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
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萨都剌《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17.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18.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王昌龄《送狄宗亨》19.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20.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三、秋叶寄托情思21.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22.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陆游《秋思》23.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24.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偶成》25.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26.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闺怨诗赏析

闺怨诗赏析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闺怨诗赏析古代的闺怨诗大致可分为闺怨诗和宫怨诗两大类,都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意象】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感情基调】忧怨,感伤,怅恨。
【思想内容】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以及寂寞孤独之感。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牵挂之情。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3、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和美人迟暮的伤感。
《宫词》朱庆余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这首宫怨诗,构思独特,新辟蹊径。
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
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
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
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
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
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4、借宫女红颜易老,抒发王朝盛衰之感。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
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
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
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引用记叙文中好处及例句

引用记叙文中好处及例句记叙文中引用的作用:引用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还可以让文章言简意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从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
记叙文中引用诗句,名言的作用:一、引用名句,搭建文章框架。
江苏高考范文在《人生三部曲》中,借用了“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三个诗句,分别隐喻人生的三个阶段,也分别引出了王勃、斯宾诺莎、殷雪梅三个典型人物与他们的感人事迹,形成了文章的整体框架。
这样的归类分叙显现了作者宽阔的视野,说理自然而有厚实凝重之感,立意脱俗又显气度不凡,文章更富有形象性。
二、为引出观点,引出故事,作出结论而引用。
例如2002年中考中浙江一位考生写的《读懂母亲》一文,开头直接引用丰子恺文中的妙句:“母亲啊,您是苍天耸立的大树,我是树下一朵弱不禁风的小花,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绿阴?”作者引用名句,其目的是为全文定下抒情的基调,同时开门见山,给文章镶嵌了一个美丽的“凤头”。
巧用名句,考生的才气和睿智可见一斑,也给读者美好的第一印象,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引用名句,蕴涵诗意之美。
《圆润锋芒》(福建高考范文)的第二段,“‘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
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无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
”古典诗句的引用,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质与审美趣味,蕴涵着一股浓浓的诗意美,让读者回味无穷。
作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考生引用了《说苑》里的一句话:“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寒闺怨》赏析
白居易《寒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问题:
1,诗中闺中女子心有何“怨”?请结合原诗简要概括。
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
(2分)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3分)
2,从表达技巧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感觉冷了。
(2)诗人于此不直接写主人公的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了女子的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
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
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
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
后两句写情。
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示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缝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
秋霜欲下,玉手先知。
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
(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
但征戌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
所以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
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
)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
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
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
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习而不察,但敏感的诗人,却能将它捕捉起来,描写出来,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鲜,这首诗艺术上就有这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