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护理论文 关于脑出血急救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论文

关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论文

关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论文问:护理论文范文答:关键字:急诊护士压力护士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呵护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对于急诊护士而言,院前急救工作社会性强,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除了专业技术,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工作性质紧张,设计疾病多样复杂,现场急救环境差,干扰因素多,人力物力有限,急救灶余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需要护理队伍的相对稳定。

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缘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强度,护士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化、躯体化、焦虑、敌对。

1压力源分析1.1居于第一位的当是工作量太大,倒班多、工作量饱和。

夜班使人体生物钟紊乱,长期熬夜,缺乏休息和睡眠,造成人体生理机能失调,及易搏锋发生疲劳,对人的神经行为影响也是很严重的。

1.2随着护龄的延长,许多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也随之增多,但工作时间越长,越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在指导护生时害怕出现问题而产生心理压力。

1.3来自护理管理者、医生及同事的不理解;护士的深造机会少,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不高,使护士的自身价值与现实发生矛盾。

2应对方式2.1给予人力资源的倾斜,适当增加科内护士人员编制,减轻其工作负担;同时改善工作环境,必要时采取人员轮换制度,缓解工作压力。

护士长应做好护士的宏观调配,合理排班。

在工作中尽力以“人本原则”为基隐银滚础,做好“以人为本”的管理,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

2.2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及心理耐受力。

护士应学会从容面对压力,积极采取放松技巧,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有利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问:高血压脑出血护理论文综述怎么写问:脑出血的护理措施答:多做口护,这个护士裤知门都不会太做的乎纯码彻底,还有就是要时常给病人翻身,活动病人肢岁哪体,病人一般都会昏迷很久,注意不要让病人生褥疮,最好点一些软的垫子,我知道的也不多,希望能帮到你答: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发病2周内,应尽量减少卜答探望,保持平和、稳定薯枯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及其效果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及其效果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及其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及其效果。

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脑出血量的不同,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脑出血量小,则采用内科控制,如果患者脑出血量大,则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急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采用内科治疗患者中,由于控制病情的效果不理想,转外科手术治疗;而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病情得以缓解。

由于脑出血量大,6例患者错过最佳时机,治疗无效死亡。

结论根据脑出血患者病情的不同,合理确定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却大幅上升。

在高血管疾病中,脑血管的致死率已上升到70%,比例相当高[1]。

因此,高度重视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提高脑出血急诊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过从实际情况看,高血压脑出血抢救效果,整体不容乐观[2]。

该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探讨急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56例,女性84例,患者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63.4±3.5)岁。

所有患者中,84例收缩压<180 mmHg患者,108例患者收缩压在180~195 mmHg,>195 mmHg的48例。

而舒张压<105 mmHg患者82例,>105 mmHg158例。

脑出血部位,174例为内囊基底、22例丘脑、6例额叶、8例脑干、26例颞顶和4例小脑。

240例患者全是突发性脑出血,CT 检查(型号为东芝/toshiba/TOSCANER)与MRI 检查(型号为MAGNETOM Sonata)结果显示,无脑血管炎、脑动脉瘤和凝血功能差等导致的出血,且患者均有的呕吐、大汗和呼吸微弱等临床症状。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护理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护理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护理论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46例,均为发病后6h内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6.7岁。

脑出血量均>30ml。

入院时深昏迷6例;中度昏迷8例;浅昏迷12例;嗜睡20例。

46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

Glasgow评分:4~5分8例,6~8分22例,9~12分16例。

入选标准为基底节、丘脑、小脑或脑干区出血患者。

排除标准:(1)全身衰竭状态、体温过低或并发低血压者;(2)伴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

随机分为亚底温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2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亚低温组:全组患者均于入院或开颅手术后6h 内行亚低温治疗。

行床旁心电监护和颅内压监测,q12h抽血测定血气、血糖及电解质。

降温方法采用冰毯降温,同时输液泵控制静脉滴注冬眠肌松合剂(NS500ml+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哌替啶100mg),冬眠合剂用量和滴速根据患者体温、心率、血压、肌张力等进行调节。

肛温均在8h内降至33℃~35.5℃研究表明此低温区间对脑出血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本组亚低温治疗时间为1~7d。

对6分以上非手术治疗者维持48~72h,4~5分病情危重者维持3~7d。

采用控制性复温方法逐渐减少冬眠药物剂量,调整冰毯的温度,平均每4h复温1℃。

在12~16h之后将患者肛温缓慢恢复至36.5℃~37.5℃左右,在24h内停用冬眠肌松合剂。

(2)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监测项目与亚低温组相同。

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等方法将患者肛温控制在36.5℃~38.5℃。

1.3疗效评定2组患者均于3个月后根据GLS评估法判定疗效。

结果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内科护理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内科护理论文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内科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措施进行统计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60例,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乙组患者62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10天的内科治疗及临床护理;甲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10天的内科治疗及临床护理;甲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高血压疾病是老年患者多见的慢性疾病,由于多种原因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但对于出血量较少的的患者,临床上较常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方法。

但是出血量多少为少量出血尚未明确一般按多田氏公式进行计算,单个血肿体积或出血量在 30ml以内为少量出血[1]。

高血压脑出血一般为急性发病、病情发展较快,如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救治,会导致死亡的发生。

所以,我院为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活力措施,具体如下:3.1 环境护理: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对于脑出血患者的常用药应在抢救室内按照次序,摆放好,对抢救药物进行每天检查,替换掉已经过期的药物,及时补充使用缺少的药物。

抢救床要设有安全装置,并设有专人看护,防止患者躁动跌落床下。

3.2 急救护理: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首先建立全面急救体系,所进行急救的医护人员应有专业的医疗技术,及对工作高度的积极负责的态度。

应先辅助主治医生进行早期的诊断,采用监护仪,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详细的监护及观察,对重要的体征及发生异常的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及时的告知主治医生。

在进行生命体征监护的同时,应快速给予患者吸氧及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以便抢救药物的使用。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探究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探究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探究1. 引言1.1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进行深入探究,从病因分析、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抢救处理以及合并症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抢救指导,最大限度地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

高血压脑出血的急救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在抢救过程中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减少病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的过程中,我们也将深入探讨预防措施和治疗前景,为临床工作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高血压脑出血病因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可以追溯到长期患有高血压的个体。

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结构发生改变,变得脆弱易碎。

当高血压达到一定程度时,血管壁可能无法承受血液的压力,发生破裂导致出血。

此外,高血压还会引起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变得狭窄,增加了出血的风险。

除了高血压,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脑出血,如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

遗传因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脑出血的发生。

总的来说,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诱因之一,因此控制好血压可以有效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另外,定期体检、饮食控制和避免过度劳累也可以帮助减少脑出血的风险。

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进行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2.2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表现1. 急性起病:患者通常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病情发展迅速。

2. 昏迷:严重的脑出血可导致患者昏迷,甚至昏迷时间较长,需要密切监测及有效抢救措施。

3. 用语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言语不清或说话含糊,甚至完全失语的情况。

4. 瞳孔异常:出现瞳孔不等大、不明显对光反应等情况,表明患者可能存在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

5. 肢体瘫痪:脑出血常常导致肢体一侧瘫痪或肌力减退,患者在活动时会明显感觉到异常。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高血压脑出血护理论文 :15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高血压脑出血护理论文 :15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高血压脑出血护理论文:15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与护理脑出血是一种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在美国和欧洲,脑出血占卒中比例的15%,在亚洲占30%。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其是因血压突然升高,致使颅内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

脑出血预防大于治疗,切实做好预防护理,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2005~2007年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0例,男100例,女50例,年龄45~85岁。

恢复良好110例,中残20例,重残12例,死亡8例。

2预防措施采取以下措施可有效预防脑出血:①稳血压:控制血压是关键,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一般维持在20·0~21·3/12·0~13·3kPa为宜;②调情志: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讲究心理精神卫生;③戒烟酒:烟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促使动脉硬化,甚至促使血管破裂;④调节饮食:“三低一高”,即低油,低糖,低盐,高纤维饮食,宜食高蛋白饮食,少吃胆固醇含量高及油炸食物,少吃鹌鹑蛋,多吃鱼类、豆制品、蔬菜水果,忌饮浓茶、咖啡,忌暴饮暴食,晚餐不要过饱;⑤避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劳过累;⑥防便秘: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开塞露, `番泻叶通便;⑦不蹲便:避免蹲便,防止用力大便导致血压升高;⑧防跌倒:老年人应防止跌倒,注意安全,避免头部受伤;⑨动左手:可减轻大脑左半球负担,又能锻炼大脑右半球。

医学研究表明,脑出血最容易发生在血管比较脆弱的右脑半球。

最好在早晚时分,用左手转动两个健身球;⑩饮足水:平时养成多饮水的习惯,特别是晚睡前,晨起时,饮1~2杯温开水;○11保暖:冬季是脑中风好发季节,血管收缩,血压容易上升,要注意保暖,进行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体操,以不感疲劳为宜;○12摇头晃脑可减少脑出血脑卒中;○13美国研究出咖啡+酒精混合食用可使中风损害下降80%;○14重先兆:脑卒中先兆如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厥。

脑出血术后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护理医学论文】

脑出血术后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护理医学论文】

第1篇:脑出血术后护理治疗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其发病突然、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治疗及防治术后并发症是促进患者最大程度康复的关键。

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再出血、感染、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脑水肿、肾功能不全、高糖血症及压疮等。

我科自年至年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6例,其中57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形式的并发症。

1临床资料年至年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6例,男103例,女73例,年龄51~75岁,平均(66.2士45)岁;血压142~220/95~143mmHg。

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及出血量不同,采取以下3种手术方式:(1)出血量幕上>40ml、幕下>10ml,意识处于昏迷状态,脑疝形成者,行(2)患者出血量30~50ml意识未出现昏迷,骨瓣开颅手术,共11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48例;脑疝中线移位小于0.5cm者,行小骨窗开颅手术,共3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3)患者出血量小于30ml或一般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或主要表现为脑室出血者,行脑室穿刺引流术或血肿腔穿刺引流术,共3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

术后并发症的类型:术后再次出血12例,感染22例,上消化道出血9例,中枢性高热8例,高糖血症8例,肾功能不全5例,脑水肿4例,部分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

2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2.1术后再出血多发生在术后12~48h常见原因:(1)术后血压过高或患者躁动;(2)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再次形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1)术后抬高头部1^~30°,避免颈部扭曲,以利静脉回流通畅。

(2)保持患者安静,躁动者给予镇静^(3)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4)控制血压,防止波动过大,血压高者采取降压措施,一般维持在原血压的2/3。

(5)注意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如发现患者术后意识好转后又突然恶化或术后意识恢复不理想,清醒患者头痛加重,出现恶心、呕吐,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

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论文

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论文

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论文1方法结合患者病情,在对于患者进行脱水降颅压处理后,对患者进行止血以及抗炎、脱水、脑代谢改善、神经营养等综合治疗。

在此基础上,为改善和提升患者的病症治愈率,减少患者病残情况的发生,还给予患者以下急诊护理。

①在治疗期间,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以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比如,在患者病症治疗期间对患者意识以及体温、呼吸、瞳孔、脉搏、血压进行严密观察,一旦患者出现昏迷水准加深或者是血压升高、脉搏增快、呼吸不规则等变化,则表示患者有可能已经形成脑疝,这时就需要对患者采取相对应的紧急治疗和处理,以控制患者病情的变化,使患者病症趋向稳定。

②在进行治疗期间,还应做好患者各种并发症的治疗护理,这主要是因为患者意识出现昏迷,治疗期间极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或者是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状,对治疗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就需要在治疗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1次,以实现呼吸道刺激,使患者肺部膨胀,并注意做好患者导尿管护理,避免出现逆行感染,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③注意针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的颅内高压情况,及时采用甘露醇或者是利尿剂等脱水药物,对患者的颅内高压进行控制,避免患者脑疝的发生和扩大,以减少患者死亡率。

④随着患者颅内出血情况的加重,患者的呼吸也会发生相对应的变化,因此还应注意对患者呼吸节奏、深浅、规则性等进行观察,在患者呼吸不规则情况下,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并且尽量采用侧卧位,减少患者呕吐的发生,一旦发生呕吐,注意及时清理呕吐物,给予吸痰处理,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⑤还应做好患者的饮食与生活护理,通过鼻饲流质食物,给予患者相对应的营养支持,并且在中后期注意保证患者维生素以及高热量、高蛋白的摄取,注意对患者的胃部颜色变化进行观察,对症处理。

同时注意保证患者皮肤的干燥、清洁,帮助患者进行按摩、翻身,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提升病症治疗的有效率。

2结果48例脑出血患者,经临床救治与急诊护理后,30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趋向稳定,13例患者经治疗后自动出院,5例患者治疗后无效死亡,患者抢救治疗的有效率约为89.6%;此外,治疗期间患者家属对于急诊护理的满意度约为9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论文关于脑出血急救论文
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像。

方法对比分析75例接受院前急救和52例未行院前急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死亡率、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该组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

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院前急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

而急性脑出血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进展快、致残率高、预后差,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迅速危及患者的生命。

据报道,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病死率达15%~40%[1]。

本研究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12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比分析。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7例脑出血患者,均于发病后24 h内就诊,平均就诊时间(152±35)min,且均未在外院就诊治疗,入院后均行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出血;其中男69例,女58例,年龄35~82岁,平均63.2岁;75例经院前急救来院就诊(救治组),余52例发病后
由家属送至我院急诊科(对照组)。

救治组中有高血压病史者45例,发病后出现昏迷34例,嗜睡19例,烦躁抽搐7例,失语15例,平均出血量(36.21±8.92)ml;对照组中有高血压病史者31例,发病后出现昏迷24例,嗜睡13例,烦躁抽搐5例,失语10例,平均出血量(36.91±9.07)ml;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均进行电话回访。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患者多于疲劳、情绪激动等状态下发病,可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偏瘫、昏迷和大小便失禁等。

现场由于情况紧急,一般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起病情况、临床表现及体检多可以做出诊断。

但同时需与中毒、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心脏病、醉酒、颅脑外伤等加以鉴别。

1.3 主要院前急救措施
(1)准确及时的电话指导:接到求诊电话后向家属简单了解病情后,如初步判断为脑出血,指导家属采取一些必要的处理措施:如保持患者平卧,避免过度搬到等。

(2)派遣有经验的救护人员在3 min 内出车(急救箱内背冰块),尽快赶赴现场实施急救,到达现场时间(26±6)min。

(3)采取的急救措施为:急救人员快速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作出初步诊断,立即进行急救。

①保存呼吸道通畅,吸氧2~4 L/min;②有时现场难以与脑梗死鉴别,可采用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速尿20~40 mg,并用冰块行头部局部降温;③呕吐或昏迷者给予头偏向一侧、清理呕吐物、吸痰、放置
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等措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④如有血压高(220~240/110~130 mm Hg),给利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50/90 mm Hg左右;⑤监测控制血糖;⑥烦躁、无缺氧征、血压高者,适当给予安定注射液5~10 mg肌内注射;⑦必要时可行窗旁心电图检查;⑧发现呼吸、心跳骤停者,迅速实施心肺复苏,待生命体征稳定再行转运;⑨行平稳搬运:病情稳定后,以多人双手插入患者头、背、臀、下肢下,平托搬至单架上,杜绝用手直接提拿或搂抱患者,以免增加刺激引起呕吐,下楼保持头高脚低,长途转运注意防震。

(4)到院后给予绿色通道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及病变情况,再依据病情安排神经内科或外科进一步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a=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2 结果
治疗6个月后随访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救治组患者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重症脑出血是院前急救中的常见病,病死率极高。

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男多于女,且多于过度活动、劳累、并发其他疾病、情绪激动等诱发,有颅内压增高或眩晕表现,其中大多数患者出现血压增高,部分患者短时间内出现昏迷
并出现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而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动静脉畸形最多,年龄40岁以前,一般占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的85%;出血性烟雾病则多见于青少年,年龄20~39岁[2];本组病例中患者发病情况与此基本相符。

急性脑出血院前急救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本文中有2例患者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已发现呼吸心跳停止,经过就地及时抢救,待生命体征稳定后顺利转入医院治疗(抢救时间达20 min以上),6个月后随访患者康复良好;对于伴有昏迷或者颅内压升高导致严重呕吐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对那些现场无法明确鉴别脑出血还是脑梗死的患者可及早选用中性治疗方法,应用甘露醇、速尿及头颅局部降温等治疗,防止脑疝发生,而脑水肿、脑疝,压迫脑干是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这与本组死亡原因也基本相符;另外,还要严密监测患者血压,避免其过高导致出血量加大,以将其控制在150/90 mm Hg左右为宜;对过度烦躁的患者可在严密监护的情况下适当的应用镇静药物,避免引血压过度波动,诱发出血加重,同时还要防止药物过量掩盖病情。

对那些由患者家属自行送入医院的患者,由于其家属缺乏必要的医疗常识及有效的医疗措施,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的因素;另外对脑出血患者不恰当地搬运也是增加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因为它可诱发患者发生呕吐、窒息,还可引起脑内出血量加大,发生脑疝,甚至导致血肿破入脑室,引起患者死亡,这与文献报道相符[3]。

另外经过院前急救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我院为急诊患者开辟的绿色通道,第一时间接受院内CT、MRI检查,第一时间接受院内专家会诊,第一时间住院接受药物及手术治疗,这为患者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目前认为,脑内出血量一般在30 ml以上,采用超早期手术或脑内穿刺抽吸等方法[4],即发病后6~24 h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治疗,提高治愈率。

这与我们实验结果完全一致。

因此,良好的院前急救是保证患者安全顺利康复、改善其预后的有效手段,应加大对广大患者地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阮继.急性脑卒中.基础生命支持,2004,8(1):40-45.
[2]孔静波.多发生非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治体会.中国急救医学,2003,23(9):665.
[3]黄丹.老年高血压急症的院前救治.临床急诊杂志,2004,5(4):41-43.
[4]王纯.重症心脑血管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