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器人的研究与实际应用

合集下载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

农业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产领域之一,也开始逐渐引入机器人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1. 自动化收割机器人自动化收割机器人是目前农业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机器人之一。

它们能够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成熟程度,自动收割农作物,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比如在水稻种植中,自动化收割机器人能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判断稻谷的成熟度,并精确地进行收割操作,减少了人力成本和资源浪费。

2. 智能灌溉机器人农田的灌溉管理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智能灌溉机器人通过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温度和养分含量等参数,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化的灌溉操作。

这不仅减少了人工巡查的工作量,还能够保证作物获得适当的水分,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 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无人机在农业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搭载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无人机能够对农田进行高效的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等问题。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进行农药喷洒、施肥等工作,减少了繁重的人工劳动,并且可以提高作物的喷洒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

二、机器人在农业中的未来趋势1. AI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和模式识别技术,机器人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判断疾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通过分析大数据,提供农业生产的决策支持,帮助农民更加科学地进行农作物的管理和调控。

2. 农业机器人与农业物联网的融合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农业机器人也开始与农业物联网相互融合,形成更为智能化的农业生产系统。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机器人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应用,机器人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对机器人在农业种植、农业收割、农产品包装与运输、农业灌溉与喷洒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对其优势和挑战进行了讨论。

1. 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村发展的关键,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劳动力短缺、低效率、成本高等。

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机器人在农业领域中可以帮助解决现有问题,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2. 机器人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机器人可以帮助农民完成种植任务。

例如,机器人可以用传感器和图像识别技术来监测土壤中的湿度、温度和营养物质的含量,以确定种植的最佳时机和地点。

机器人还可以自动播种、喷洒农药和施肥,减少农民的劳动力成本和工作强度。

此外,机器人还可以通过机械臂和视觉系统来定位和摘取成熟的果实,提高采收的效率和质量。

3. 机器人在农业收割中的应用在农业收割过程中,机器人可以承担大部分收割工作。

传统的农业收割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和时间,而机器人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和机械臂等技术来自动识别成熟的农作物,并进行自动收割。

机器人的收割速度和准确性更高,同时还能在无人区域或是危险环境下完成任务,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安全风险。

4. 机器人在农产品包装和运输中的应用农产品的包装和运输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非常重要,而机器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系统和机械臂等技术来自动识别和分类农产品,并进行适当的包装。

此外,机器人还可以通过自动导航和运输系统来将农产品从田间运送到仓库或市场。

机器人的自动化特性可以提高包装和运输的效率,减少损耗和浪费。

5. 机器人在农业灌溉和喷洒中的应用灌溉和喷洒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机器人在这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机器人可以使用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监测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植物的生长状况,并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灌溉和喷洒。

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前景随着人口增多和城市化的加速,全球粮食需求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失,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和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农业机器人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一、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现状1. 农用机器人目前,农用机器人已经应用于若干领域,如植保、播种、收割等。

例如,无人机可以利用植保喷雾技术,使化学农药更加精确地喷洒在作物上,提高作物的产量。

自动播种机械能够自动化种植过程,并显著提高种植效率。

海星收割机械能够自动化采收海带、藻类等,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

2.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机器人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农业领域。

以图像识别为例,相机可以搭载在机器人上,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图像识别,分析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病害情况,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农作物。

3. 农业物流机器人随着物流业发展和互联网经济的崛起,农业物流机器人已经成为一种新型智能物流方式。

这种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移动、智能化操作、追溯管理等功能。

例如,在菜市场,机器人能够通过RFID识别技术、视觉感知技术和悬臂式机械臂装置,完成水果蔬菜的挑选、分类和包装等任务。

二、农业机器人技术的前景1. 农业智能化趋势在未来的几年,农业机器人技术将成为农业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化管理农作物,并通过数据分析来实现精准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农业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农业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

2020年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了16.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3.8亿美元。

这将促使更多的公司投入到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业机器人市场需求。

3. 农业机器人技术的创新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农业生产环境,农业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可以通过数据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土壤状况等进行智能分析,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降低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机器人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与挑战研究

机器人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与挑战研究

机器人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与挑战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农业领域,为农业监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农业监测对于保障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优化资源利用以及保护环境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机器人的应用使得农业监测更加精准、高效和全面,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难题。

一、机器人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1、作物生长监测机器人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如光谱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获取农作物的光谱信息,能够分析出作物的养分状况、水分含量以及病虫害情况。

图像传感器则可以捕捉作物的形态、颜色和纹理等特征,帮助判断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健康程度。

例如,一些农业机器人可以在田间自动行走,定期采集作物的图像数据,并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迹象,为农民提供精准的防治建议。

2、土壤监测土壤的质量和状况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

机器人能够深入土壤,测量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肥力等参数。

这有助于农民了解土壤的状况,合理施肥、灌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有的机器人还可以进行土壤采样,并将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更详细的分析,为土壤改良和精准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3、气象监测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机器人可以安装气象传感器,实时监测田间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气象数据。

这些信息对于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防范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比如,在暴雨来临前,机器人监测到降雨量的增加,及时向农民发送预警信息,帮助农民提前采取排水措施,减少农作物受灾损失。

4、动物监测在畜牧业中,机器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监测牲畜的健康状况、行为模式和饮食情况。

通过在牲畜身上安装传感器,机器人能够收集到牲畜的体温、心率等生理数据,及时发现疾病的征兆。

此外,机器人还可以监控牲畜的活动范围和运动量,确保其有足够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机器人在农业监测中面临的挑战1、技术难题(1)复杂的农田环境农田环境通常较为复杂,存在着地形起伏、泥泞道路、杂草丛生等情况,这对机器人的行走、导航和避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机器人技术在农田作业装备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机器人技术在农田作业装备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机器人技术在农田作业装备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农业作为人类的重要生产活动之一,也开始逐渐引入机器人技术来提高农田作业效率和农作物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机器人技术在农田作业装备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前景展望。

一、机器人技术在农田作业装备中的应用1. 智能种植机器人智能种植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完成农田种植任务的机器人。

它能够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自动测量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并根据需要自动给予适当的灌溉和肥料。

智能种植机器人的应用能够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同时还能够避免对农作物的过度施肥和灌溉。

2. 无人驾驶农机无人驾驶农机是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农田作业自动化的一种应用。

传统的农机需要人工操作,而无人驾驶农机则可以根据预设的路径和任务自动完成农田作业,如耕地、喷洒药物、收割等。

相比传统农机,无人驾驶农机具有工作效率高、准确性好、无人风险等优点,能有效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3. 无人采摘机器人无人采摘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进行农作物采摘任务的机器人。

它能够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识别并定位农作物的位置,然后根据特定的采摘方式进行采摘。

无人采摘机器人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采摘效率,减少采摘过程中的损耗和人为误伤,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和口感。

二、机器人技术在农田作业装备中的前景展望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其在农田作业装备中的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以下是机器人技术在农田作业装备中的前景展望: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机器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农田作业任务,如种植、喷洒、采摘等,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和人力资源。

2. 优化农作物品质机器人技术能够根据作物的需求,精确控制灌溉、施肥或喷洒药物的量和时间,避免对农作物的过度施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例如,智能种植机器人根据土壤和环境参数进行精确的灌溉和施肥,可以使农作物的生长更加健康、快速,提高产量和质量。

农业机器人在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农业机器人在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农业机器人在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领域也迎来了智能化的变革,农业机器人作为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正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业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还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农业机器人的分类及特点农业机器人种类繁多,根据其功能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种植机器人这类机器人主要用于播种、移栽等种植环节。

它们能够精准地控制种子或幼苗的种植深度、间距和位置,提高种植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一些种植机器人还具备施肥、浇水等功能,实现了种植过程的一体化操作。

2、采摘机器人采摘机器人是农业机器人中的重要类别,它们能够自动识别成熟的果实,并进行采摘作业。

采摘机器人通常配备了先进的视觉系统和机械手臂,能够准确地判断果实的成熟度和位置,避免对果实造成损伤,提高采摘的效率和品质。

3、除草机器人除草机器人可以自动识别农田中的杂草,并进行精准的除草作业。

与传统的化学除草方法相比,除草机器人更加环保和高效,能够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4、灌溉机器人灌溉机器人能够根据农田的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因素,自动进行精准的灌溉作业。

它们可以有效地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确保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

农业机器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高精度农业机器人能够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高精度的作业,如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采摘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2、高效率相比人工操作,农业机器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作业任务,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尤其是在一些劳动强度大、重复性高的作业环节。

3、适应性强农业机器人可以适应不同的农田环境和作物类型,通过调整参数和配置,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农业生产场景中发挥作用。

4、智能化农业机器人具备一定的智能决策能力,能够根据实时获取的信息,自主调整作业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生产条件和需求。

农业生产中的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

农业生产中的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

农业生产中的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农业生产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结合农业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农业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农业种植领域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在农业种植领域,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种植管理、农田施肥浇水、植物病虫害监测等方面。

智能机器人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自动执行种植管理任务,如精准播种、智能施肥、定量浇水等。

同时,智能机器人还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农田的环境参数,及时发现植物的生长情况,预警并处理病虫害。

二、畜牧业领域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在畜牧业领域,智能机器人技术可以帮助养殖户对牲畜进行管理和监控。

通过智能摄像头和传感器,智能机器人可以实时监测畜禽的生长状态、饮食情况以及疾病预警等。

此外,智能机器人还可以协助进行饲料投喂、清洁卫生等工作,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养殖质量。

三、果蔬采摘领域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在果蔬采摘领域,传统的人工采摘劳动成本高、效率低,难以满足农产品市场需求。

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通过视觉识别和机械臂操作技术,智能机器人可以准确识别和采摘不同种类的果蔬,提高采摘效率和质量,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供应。

四、智慧农业发展的前景与挑战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智慧农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智慧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智慧农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成本高昂、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完善,智慧农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推动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农业产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和管理效率,越来越多的农业领域开始采用机器人技术作为解决方案。

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着重探讨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

一、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农业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家公司研发出了第一台农业机器人,它可以自主控制移动和作业,包括拔沟、开沟和播种等。

20世纪80年代,农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开始扩大,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产品涌现。

21世纪初,随着新一代农业机器人的不断出现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机器人技术进一步发展了。

二、机器人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1. 种植管理农业机器人可以按照事先编程的轨迹和速度移动,施肥、喷药等。

机器人在过程中可以持续监测土壤情况,确保作物在最佳温度、湿度、光照和营养条件下生长。

2. 收割机器人可以在农田中自主搜索并识别农作物,并收割、分拣,进一步提高农民的产出效率。

机器人还能在收割过程中对农民减少手工操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病虫害防治传统的农业防治方法依靠人工,成本较高且难以高效管理。

机器人技术则能计算数量、精准施药,提高防治效果。

此外,机器人还能对植物病虫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实现快速报告。

三、机器人在农场管理中的应用1.自动化管理机器人可以通过在地面和天空中使用传感器和摄像头,对气象、气候、土壤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监测,从而为农民提供准确数据,提高农业生产。

2. 区域管理机器人可以对农场进行分类管理和分区管理,结合分析实时数据和长期统计数据,轻松监控农场运营状况,减少损失和浪费。

农民在收集复杂数据是可以做更好的决策,以优化农场布局。

四、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机器人技术在农田中的应用,未来几年中,农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将得到更大的扩展。

更多的生产商将会开发出更节能、智能和高效的机器人产品,为农业带来高质量、高产出的产品和运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机器人的研究与实际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机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在逐步发生改变,农业机器人出现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农业机器人是使用机械来模拟人工进行农业活动的机器人,它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程度的标志。

从20世纪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展了诸多的关于农业机器人的研究,我国对农业机器人的研究也有很长一段时间。

本文介绍了农业机器人的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同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农业机器人的应用。

关键词:农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应用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工业生产、太空和海洋探索、国防以及人民生活等领域。

但在农业领域,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特殊性,还没有达到实用化。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和一些欧美国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开始进入了应用阶段。

我国在该领域中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加快步伐,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农业机器人的开发要点
农业机器人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是多领域技术的综合,其研究开发需要各学科相关知识的配套与支援。

虽然因为用途的不同,农业机器人的功能和结构有所差异,但一般农业机器人的结构都包括五官、头脑、神经、手脚和心脏等部分。

为了使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农作物,研究开发农业机器人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良好的适应性
农业机器人通常工作在恶劣的、危险的和变化的环境中,例如:温室作业经常是在温度超过40度和湿度超过100%的环境中;而露天作业面对的是风沙和强光的照射。

农业机器人必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根据环境和机械本身的情况,自动进行调整。

1. 良好的通用性和可编程性
由于农业机器人的操作对象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要求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编程性。

只要改变部分软、硬件,就能变更判断基准,变更动作顺序,进行多种作业。

例如:温室作业的机器人,更换不同的末端执行器就能分别完成施肥、喷药和采摘等作业。

1. 操作对象和价格的特殊性
农业机器人操作者是农民,不是具有机电知识的工程师,因此要求农业机器人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另外,农业生产以个体经营为主,如果不是低价格,就
很难普及。

2.农业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应用举例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农业机器人的研究开发。

虽然由于农业生产所具有的技术和经济的特殊性,还没有达到实用化。

但是,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已经开发出来的农业机器人有:耕耘机器人、施肥机器人、除草机器人、喷雾机器人、蔬菜嫁接机器人、移栽机器人、收割机器人、采摘机器人、林木修剪机器人、果实分拣机器人等。

2.1嫁接机器人
嫁接机器人技术,是近年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集机械、自动控制与园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它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蔬菜苗茎杆直径为几毫米的砧木、穗木切口嫁接成活。

因此,嫁接机器人技术被称为嫁接育苗的一场革命。

日本从1986年开始了对嫁接机器人的研究,以日本“生物系特定产业技术研究推进机构”为主。

一些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商参与研究开发,其成果已开始在一些农协的育苗中心使用。

上世纪90年代初,韩国也开始对自动化嫁接技术进行研究,但其研究开发的技术,只是完成部分嫁接作业的机械操作,自动化水平较低,速度慢,而且对砧、穗木苗的粗细程度有较严格的要求。

在欧洲,农业发达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等,蔬菜的嫁接育苗相当普遍,大规模的工业化育苗中心全年向用
户提供嫁接苗。

南于这些国家尚未有自己的嫁接机器人,嫁接作业仍采用手工为主,一部分采用日本的嫁接机器人作业。

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在我国开展了自动化嫁接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研制成功了自动插接法、自动旋切贴合法嫁接技术,填补了我国自动化嫁接技术的空白,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嫁接技术。

如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F了嫁接苗子叶方向的自动识别、判断。

因此,发展自动化嫁接技术,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2. 采摘水果机器人
日本开发了一系列不同用途的农业机器人,除嫁接机器人外还有采摘水果的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有他自身的特点:它们一般是在室外工作,作业环境较差,但是在精度上却没有工业机器人那样要求高。

以一种西瓜收获机器人为例作简单介绍。

一般的机器人多数是采用电气驱动,但是为了降低成本,这种西瓜收获机器人却是采用汽油机作为动力,比以蓄电池为动力源的电气驱动要经济的多。

试验结果表明,当机械手的中心与西瓜的中心偏离不超过54mm时,机械手都能抓住西瓜。

当手指尖端的滑轮沿西瓜表面向下滑动时,利用手指关节的动作可以求H{西瓜的大小,利用手上附加的力传感器可以求出西瓜的重量.误差仅仅在2%以内。

这样就可以在现场对西瓜进行初步的分级,另外也可以根据力的变化
判断是否抓住了西瓜。

收获西瓜的作业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采摘西瓜机器人比较理想,机械手抓到的西瓜占西瓜总数的76.5%,对于一般的农业机器人能达到此标准已经很不错。

3.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展望
从研究现状上看,农业机器人正在由试验研究阶段向实用化阶段过渡。

随着高科技农业发展的需要和机械电子技术日益紧密的结合,农业机器人将不断涌现与完善。

在今后的发展中,农业机器人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突破。

3.1智能化识别和定位
在果蔬收获采摘机器人系统中,由于作业环境的复杂性,采摘对象的智能化识别和定位还没有完全解决。

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光照条件的不确定性和果实的部分或完全遮
挡问题。

因此,还需要在视觉传感器技术、视觉与非视觉传感器技术的融合、图像获取和图像处理的算法等方面进行更深人的研究。

3.2机械本体的优化设计
机械结构直接决定机器人运动的灵活性和控制的复杂性。

收获采摘机器人必须紧凑,行走、转弯灵活。

因此,在满足机器人性能的前提下,结构应尽可能简单、紧凑和轻巧,而且还要尽可能保障机器人运动平稳和灵活避障。

设计末端执行器要求在准确快速切除果实的同时,不损伤果实。

所以,为了设计出合适的收获采摘机器人,必须进行机构的运动学
和动力学分析,同时运用优化理论来设计机器人结构。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农业机器人技术远不如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得成熟,由于农业机器人在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特殊性,目前还没有普及,但随着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多样化、精确化发展,以及逐步出现的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向农业领域的渗透,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农业工程技术的日趋成熟,农业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农业生产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沈明霞,姬长英.农业机器人开发背景及技术动向.农机化研究,2000,(2):31-35.
[2]铃木正肚,小林研,等.科野菜用接木装置开发(第2报).一机械接木可能性检讨农业机械学会志,1995,57(3):103-110.
[3]赵匀,武传宇,胡旭东,等.农业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Ⅱ.农业工程学报,2003,19(1):20-24.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