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检验报告书模版
药品质检报告模板电子版

药品质检报告模板电子版篇一:药品检验报告书摩达公司药品检验报告书检验项目 [性状] 比旋度 [鉴别] HPLC [检查] 吸光度有关物质干燥失重炽灼残渣重金属 [含量测定] 标准规定应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应-1°~+1°应与对照品保留时间一致A450nm应≤应≤% 应≤% 应≤% 应≤10ppm以干燥品计,含C18H20FN3O4 不得少于 %检验结果为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红外光谱鉴别应与对照品红外图谱一致溶液的澄清度应符合规定与对照品保留时间一致与对照品红外图谱一致符合规定 % % % <10ppm %结论:本品按内控质量标准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
质保部部长:xxx QC主任:xxx 检验员:xxx篇二:药品检验报告模板_胶囊剂水分检验日期:年月日仪器:电子天平编号:干燥条件:温度℃干燥时间计算公式:水分%=/W2*100%标准规定:结论:□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检验日期:年月日温度: ℃湿度: %仪器:电子天平编号:取供试品10粒,结果:标示装量:平均装量:限度:标示装量(或平均装量)的±10%上限: ×=下限:×=10粒的情况:标准规定: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1粒超出装量差异限度1倍。
结论:□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崩解时限检验日期:年月日温度: ℃湿度: %仪器:ZBS-6E崩解时限仪编号:YWH-003溶剂:溶剂温度: ℃是否加挡板□是□否崩解时间:分钟崩解情况:片均在分钟内全部崩解标准规定:□硬胶囊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软胶囊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肠溶胶囊先不加挡板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小时,每粒的囊壳均不得有裂缝或崩解现象,继加入挡板在人工肠液中检查,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结论:□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微生物限度见微生物限度检查表。
篇三:食品药检所检验报告书模板XXXXXXXXXXX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报告书报告书编号: 20XXA 二维码第3页共3页检验项目【检查】【含量测定】(以下空白)【性状】性状【鉴别】标准规定检验结果结论:本品按,结果符合规定。
正确解读药品检验报告书【范本模板】

正确解读药品检验报告书药品检验报告书是判定抽验药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法定依据,也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不合格药品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依据之一。
然而,对同一份药品检验报告书,可能会因理解不同而得出假药或劣药两种不同的结论。
因此,正确解读药品检验报告书所反映的药品质量信息,对判定假药、劣药,正确实施行政处罚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文阐明了药品标准与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剖析了药品检验报告书各个项目的实际内涵,并提出了“否定优先”的原则,有助于基层药品监督和检验人员更准确地依据药品检验报告书对抽验药品做出正确的判断。
由于受版面等因素限制,一份药品检验报告书所反映的药品质量信息是较为抽象的,这就要求药品监督人员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专业知识,读懂、读透药品检验报告书中各项目的内涵。
■符合标准也可能是假药药品监督人员要正确解读药品检验报告书,首先要清楚药品检验报告书的法定依据——药品质量标准的由来。
药品质量标准是根据药品在正常的生产工艺及投料情况下,对该药品从整体上进行的综合评定;是反映个体是否符合群体要求的一个尺度。
药品质量标准受科技水平、检验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不可能是完美的,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瑕疵、缺陷甚至漏洞,因此,对于药品非正常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人为因素,按照药品质量标准去检验,并不一定都能检验出来;也就是说,按照药品质量标准检验合格的药品并不一定都合格,有可能是假药。
例如,在中药制剂中加入化学药品或者在药品中人为加入药品质量标准以外的成分及对检测的任何项目有干扰的成分,都有可能使检验结果呈现假相,导致假药被检验成合格药品。
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假药,披上检验合格的“外衣”,往往更具迷惑性,对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危害也更大。
■剖析检验项目内涵正确解读药品检验报告书,要熟悉药品检验报告书各检验项目的实际内涵。
不论是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还是中药材,药品检验的内容通常分为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四大项,但由于每个药品品种检验的内容不尽相同,各个项目中包含的子项目也会有所不同。
药品检验报告书模板(共7篇)

药品检验报告书模板(共7篇) (一)药品检验报告书模板本次检验的药品信息如下:药品名称:xxx生产厂家:xxx药品批号:xxx生产日期:xxx有效期:xxx检验部门:xxx检验时间:xxx检验结论:xxx检验人员:xxx检验主要参数:xxx检验结果:xxx检验结论及建议:xxx(二)药品检验报告书模板检验药品信息:药品名称:xxx生产厂家:xxx药品批号:xxx生产日期:xxx有效期:xxx检验部门:xxx检验时间:xxx检验结果:外观质量:xxx理化性质:xxx残留量:xxx微生物限度:xxx重金属含量:xxx感官性状:xxx检验结论:xxx检验建议:xxx(三)药品检验报告书模板检验药品信息:药品名称:xxx生产厂家:xxx药品批号:xxx生产日期:xxx有效期:xxx检验部门:xxx检验时间:xxx检验项目:外观质量:xxx薄层色谱:xxx高效液相色谱:xxx峰纯效果:xxx理化性质:xxx检验结论:xxx检验建议:xxx(四)药品检验报告书模板检验药品信息:药品名称:xxx生产厂家:xxx药品批号:xxx生产日期:xxx有效期:xxx检验部门:xxx检验时间:xxx检验项目:理化性质:xxx药效物质:xxx抗病毒检测:xxx感官性状:xxx检验结论:xxx检验建议:xxx(五)药品检验报告书模板检验药品信息:药品名称:xxx生产厂家:xxx药品批号:xxx生产日期:xxx有效期:xxx检验部门:xxx检验时间:xxx检验项目:理化性质:xxx抗菌活性:xxx毒性测试:xxx稳定性测试:xxx感官性状:xxx检验结论:xxx检验建议:xxx(六)药品检验报告书模板检验药品信息:药品名称:xxx 生产厂家:xxx 药品批号:xxx 生产日期:xxx 有效期:xxx 检验部门:xxx 检验时间:xxx 检验项目:外观质量:xxx 理化性质:xxx 细菌检测:xxx 感官性状:xxx 检验结论:xxx 检验建议:xxx(七)药品检验报告书模板检验药品信息:药品名称:xxx生产厂家:xxx药品批号:xxx生产日期:xxx有效期:xxx检验部门:xxx检验时间:xxx检验项目:理化性质:xxx流变性质:xxx药效物质:xxx感官性状:xxx检验结论:xxx 检验建议:xxx。
《中药检验报告书格式及书写细则(试行)》-1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11
XXX 药品检验所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
检品名称 生产单位/产地
(一)2013 年下旬启动了中药检验报告书格式及书写细则实施规范工 作。
(二)2013 年年底,在我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的鼎力支持下,完成了 初稿。
(三)2014 年 3 月份面向全国省级、副省级、口岸、计划单列市共计 46 个相关药检所发放了征求意见稿。
(四)2014 年 9 月,在武汉召开了“中药及药包材检验报告书格式及
检验报告:适用于除常规进口检验外所有中药的检验报告书(见附件 一:“检验报告书”模板)。
进口药品检验报告:适用于常规进口的检验报告书(见附件二:“进 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模板)。
二、封面
1.封面 CMA 的标识为必备标识。CNAS 等其他标识根据各单位实际通过 情况及检验要求在封面左上角依次排列填写。
四、本《实施规范》的特点
本规范是在《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试行)》附件三“检 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书写细则”、《化学药品检验报告书格式及书写细 则实施规范(试行)》的基础上做出的修订,具有以下特点:
(一)主要针对检验报告格式和内容书写细则的规范,不包含检验原 始记录的书写细则。
(二)统一了检验报告书写的总原则。 1、“标准规定”按照质量标准内容书写,对不易用数值或简单的语言 确切表达的,此项可写“应符合规定”。 2、“检验结果”合格时不做说明,不合格时需在结果后加写“(不符 合规定)”(注:圆括号为全角)。对数值型的,填写具体数值,如不符 合规定,应在具体数值后注明不符合规定。检验结果的有效位数应跟检验 标准上的要求一致。不易用数值或简单的语言确切表达的,此项可写“符 合规定”或“具体描述(不符合规定)”。
安徽省所黄曲霉毒素检测报告模板

报告编号:AH2016-YS0046 2016021628S
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检验报告
检品名称:陈皮
供样单位:悦康药业集团安徽天然制药有限公司
送检目的:委托检验
签发日期:2016-02-18
AHIFDC/JSJL-010-1 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检验报告书
报告编号:
检验项目标准规定检验结果
【检查】
黄曲霉毒素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不得过5μ黄曲霉毒素B1:未检出(检出限
g,含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为0.3μg/kg);含黄曲霉毒素G2、
G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
的总量不得过10μg 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未检出
(黄曲霉毒素G2为0.1μg/kg、黄
曲霉毒素G2为0.2μg/kg、黄曲
霉毒素B2为0.1μg/kg)
*****以下空白*****
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检验上述项目,结果符合规定。
授权签字人:。
药品检验报告书模板

药品检验报告书模板
参考文档如下:
检验单位:XXXX检验中心
检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被检验药品:XXXX
规格:XXX
批号:XXXX
报告单号:XXXX
一、检验依据
本报告所检验的药品按照《药品检验技术规范》(2023年9月1日)(GMP:2023)的要求进行检验。
二、检验内容
本次检验按照药品检验技术规范所列出的检验内容进行检验,共检验
X项内容,明细如下:
1、外观检验
2、形状检验
3、性状检验
4、成分鉴定
5、重量检验
6、容量检验
7、熔点检验
8、溶解度检验
9、流变性检验
10、稳定性检验
11、菌落总数检验
12、质量指标检验
三、检验结果
1、外观检验:本批药品外观正常,未发现异议。
2、形状检验:本批药品形状检验结果符合标准,未发现异议。
3、性状检验:本批药品性状检验结果符合标准,未发现异议。
4、成分鉴定:本批药品成分鉴定结果符合标准,未发现异议。
5、重量检验:本批药品重量检验结果符合标准,未发现异议。
6、容量检验:本批药品容量检验结果符合标准,未发现异议。
饮片鉴别报告模板

饮片鉴别报告模板1. 鉴别背景在药材市场上,饮片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剂型。
鉴别饮片的真实性和质量对于保证药材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提供饮片鉴别的标准和步骤,以便药材专业人士准确鉴别饮片的真实性和质量。
2. 鉴别方法鉴别饮片的真实性和质量需要综合应用以下方法:2.1 外观观察外观观察是最基本的鉴别方法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外观颜色:观察饮片的外观颜色,是否符合正常范围。
•形状特征:观察饮片的形状特征,是否具有典型的形态。
•质地:观察饮片的质地,是否饱满,无杂质。
2.2 化学鉴别利用化学性质对饮片进行鉴别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可以进行以下测试:•碘酸钾试验:用稀碘酸钾溶液滴在饮片上,观察是否出现蓝黑色反应。
•酚酞试验:用酚酞溶液滴在饮片上,观察是否出现颜色变化。
•高锰酸钾试验: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滴在饮片上,观察是否出现紫色沉淀。
2.3 显微鉴别显微鉴别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饮片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特征,可以进行以下测试:•细胞形态: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等。
•细胞壁:观察细胞壁的厚度和结构特征。
•细胞质:观察细胞质的颜色和细胞器的分布情况。
2.4 色谱鉴别色谱鉴别是通过色谱分析仪器对饮片进行分析,可以得到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化学特征,包括以下测试:•薄层色谱:将饮片制成薄层,在薄层板上进行色谱分离,观察色谱图并与参考物质进行比对。
•气相色谱:将饮片提取物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通过峰的形状和相对保留时间进行鉴别。
3. 鉴别结果与结论根据以上鉴别方法,对饮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鉴别结果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片的真实性:鉴定饮片是否为目标药材种类。
•饮片的质量:从外观、化学性质、显微鉴别、色谱鉴别等方面评估饮片的质量。
4. 鉴别报告附录在鉴别报告中,可以附上以下内容:•饮片外观照片:通过照片的方式展示饮片的外观特征。
•饮片显微镜照片:通过显微镜的方式展示饮片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特征。
•饮片色谱图:将色谱图作为鉴别报告的附录,以便查看和参考。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范本(2篇)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范本一、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和药品研发的进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不良药品反应(ADR)是指在正常用药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预期或非预期的有害反应。
药品监测与报告制度旨在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
为此,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度目标1. 确保药品不良反应的及时发现和报告,减少患者用药风险;2. 加强药品安全监管,提升医疗机构和药企的管理水平;3. 完善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为科研和临床提供可靠数据支持;4. 促进药物研发创新,提高药物质量和疗效。
三、制度内容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设立(1)设立专门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协调全国范围内的监测工作;(2)设立医疗机构内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科室,负责具体的监测任务;(3)建立药物监测网络系统,实现监测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流程与方法(1)患者和医务人员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时,应及时报告给监测机构;(2)监测机构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病因;(3)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停药、调整剂量等,以避免患者进一步损害;(4)及时将不良反应信息录入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
3.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要求(1)医疗机构必须及时、准确地向监测机构报告不良反应;(2)监测机构要对报告进行认真核实,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给报告单位;(3)医疗机构要保护患者隐私,严禁泄露不良反应患者的个人信息;(4)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药物信息、患者信息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4. 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1)建立全国统一的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集中管理和分析不良反应信息;(2)确保数据库的及时更新和完整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3)加强数据库的安全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使用。
5.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发布和应用(1)通过互联网和其他途径,向公众发布药物不良反应信息;(2)定期向医疗机构和药企发布不良反应数据分析报告,以促进药物研发和临床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