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毕业论文: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其思考论文(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其思考论文(1)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庞大的上市公司市场的国家中,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不得不使用各种手段,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财务舞弊。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旨在探讨财务舞弊的原因、特点以及对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与原因所谓财务舞弊,是指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篡改、隐瞒或虚增财务数据、财务报告等方式,掩盖其真实经营情况,达到欺骗投资者、误导市场、追求短期利益的目的。
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竞争激烈,上市公司为了保持业绩增长,增强市场竞争力,利用财务操作来夸大业绩,获取更多融资支持,从而扩大生产和经营活动。
二、财务舞弊案例分析1.神华能源公司虚增营收案神华能源公司虚增营收案是我国知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
该公司在2019年年报中虚增营收30.8亿元,涉及超过50家子公司,影响巨大。
其虚增营收主要是通过伪造广告服务等费用来实现的。
2.东方通信公司虚假交易案东方通信公司虚假交易案也是一起较为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
该公司在2010至2013年间,通过虚构双方交易、虚报收入、提高净利润等手段,披露虚假财务信息,欺骗股民和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中弘股份借款标的虚构案中弘股份借款标的虚构案也是一起严重的财务舞弊案例。
该公司在2015年到2016年期间,虚构抵押、质押标的物,违规收取借款服务费等行为,造成银行多次鉴定、评估、检验的标的物并不存在,这意味着该公司销售及借款金额的超额夸大,拉高投资者期望值。
三、财务舞弊的危害1.给投资者带来损失财务舞弊行为直接违背了投资者获取真实信息的权益,投资者在欺骗下进行的投资必然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损失,造成对于公司的很大质疑。
2.影响市场的公正和透明财务舞弊行为会破坏市场公正和透明,使得市场的活力和秩序被破坏,降低市场活力。
3.破坏企业声誉财务舞弊行为劣化了企业形象,严重者会导致公司主体地位、信用等方面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引发的思考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引发的思考摘要:中国股市发展进程中的造假案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极大损失,同时给人以思考。
文章从会计诚信、证券监管等问题出发,进一步探讨了前进中挫折给今后发展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银广夏;安妮股份;财务造假一、时代背景,发现问题前不久,安妮股份这支上市仅三年的股票再度陷入诚信危机:经查,其2008年虚增营业收入6900万元,虚增营业成本5292万元,虚增利润1609万元。
在该公司随后召开的网络致歉会上,公司高管向公众草草道歉,却并未谈及根本问题。
这不禁让人陷入思考:自银广夏事件以来,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件层出不穷,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据相关媒体调查,87.1%的中小投资者认为,财务造假现象在中国股市中普遍存在。
曾备受投资者追捧的银广夏,1998至2001年间屡次虚增利润,瞒报亏损,制造虚假财报。
负责对银广夏进行审计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却由于工作流于形式,对外发布多份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之前曾对银广夏做出财务状况无问题结论的证监会也不得不再次介入调查。
这一事件使广大的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并对会计行业乃至政府丧失了信心。
其掀起的风波至今仍未能完全平息。
银广夏之外,琼民源、东方锅炉、红光实业、郑百文到今天的安妮股份,再到中国境外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引发的退市潮,那些曾光彩夺目的“绩优股”相继陨落,成为了中国股市及上市公司成长过程中一个个挫折。
这些挫折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呢?我们可以看到公司治理结构、会计诚信、证券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都将指导我们的未来之路。
二、回顾历史,分析问题第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首先,许多公司存在内部人控制。
如银广夏高层队伍基本都是围绕着陈川而渐次成形的。
陈川是银广夏的创始人,1984年曾南下深圳创业。
公司发起人之一为宁夏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而曾任银广夏总裁的张吉生,即担任过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后任银广夏总裁的李有强曾与陈川合作创业,而身兼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董秘等多职的丁功民则常驻深圳。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论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论文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会导致许多严重的问题,它不仅会对投资人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对上市公司本身造成影响,影响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论文,供大家参考。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论文范文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对策[摘要] 根据审计署发布的《2005年4号审计结果公告》(以下简称《4号公告》)中对10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披露,笔者提出我们的分析及对策,供投资者和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对策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根据4号公告所涉及的十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情况如下:1.2003年湖南某上市公司,据分析是天一科技,为掩盖其利用募股资金和银行贷款1.94亿元,转移账外买卖股票的事实,与其在当地的开户银行相互串通,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的方式,多记存款1.31亿元,少记贷款7100万元,造成资产、负债均不实。
2.在2003年山西省的漳泽电力公司所属的发电厂违反了国家规定,累计提取了3965.8万元的“地方电力建设基金”,计入了生产成本。
2003年末,发电厂以“能源基金”名义,将上述资金金额上交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直接将此笔资金在“其他应付款”挂账,造成2003年生产成本多计了3965.8万元。
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未能查出上述问题。
3.四川省天科股份于委托购买国债的名义,将3000万元资金交给深圳几家公司,实际用于股票买卖,截止2004年3月已损失1623万元。
2004年3月,该上市公司为掩盖上述委托理财损失,与其大股东控制的某公司签订了虚假协议约定由该公司出资3000万元。
受让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形成全部财产。
双方在当月另签合作备忘录,约定原投资损失仍由上市公司承担,该上市公司未能将此重要信息对外披露。
该公司已被证监局立案调查,该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称:2004年3月,公司将3000万元委托理财项目转让给成都博宏,实质是以受控证券投资账户内的1400余万元资产换取了3000万元无保障的债权,扩大了公司风险。
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的思考一般来说,公司通过会计信息向外界反映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收支状况、现金流量等问题。
上市公司是我国资本市场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经济主体,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证劵市场的发展,所以上司公司会计信息做到真实、可靠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近几年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却屡禁不止。
本文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现象的现状、根源、解决手段等几个方面做了简要探讨。
标签: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一、引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现象愈演愈烈,虚假的会计信息已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社会活动,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解决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问题势在必行。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乱象1.挂牌上市,伪造财务报告,吸引资金后消失2012年广西的信德投资公司诈骗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家公司经过贿赂手段得到了上市资格,上市后立即增发股票融资金额已达到了3200万人民币,人们之所以相信这家公司,是因为在此公司的年终财务报告中,既有注册会计师的签字又有相关主管部门的签字,就这样,在筹资到一定规模后,这家公司消失了。
在此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会计造假的威力,所以,整治会计造假现象已经迫在眉睫。
广大的投资者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特别关注的,因为通过会计信息可以从正面和侧面反应出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给投资者指明一个正确的投资方向。
对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更应该重视,因为它直接关系着股市,股市关系到经济的流畅程度,这一连串的反应,会导致经济秩序的极大混乱,所以我们有理由去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
2.收买政府监察主体,虚假的会计信息变成真的会计信息信德投资公司财务主管在伪造了财务报表后,通过贿赂手段,收买审理上市公司管理人员,让一家不大的企业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上市公司,这种转变不只是名字上的变化,而是随之产生的经济利益有了隐形的提升,这提醒我们在公司上市的问题上必须要有一个严格的审批,这同时还要求国家公职人员要各司其职,对于那种违反规定的审批人员要从严依法惩处,要守住上市公司这一方净土,当然,各个经济部分只有充分合作才能使经济更好更快的得到发展。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毕业论文
标题: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原因、影响与对策
摘要:
财务造假作为一个长期困扰上市公司的问题,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财务造假的定义、原因以及对公司和股东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发生。
1.引言
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状况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股东权益和市场信心。
然而,近年来财务造假问题频频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本文将围绕财务造假的原因、影响以及对策进行研究。
2.财务造假定义
财务造假是指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虚假的财务目标而采取欺诈性行为,通过篡改财务信息、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手段虚构或隐藏真实的财务状况。
3.财务造假的原因
财务造假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管理层的个人动机,市场竞争压力,财务报表监管滞后与财务困境。
4.财务造假的影响
财务造假不仅对公司自身造成严重影响,还对股东、债权人、投资者以及整个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具体表现为:股权争议加剧、投资者信心动摇、市场乱象蔓延等。
5.对策建议
为了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发生,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实的改进: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加大惩罚力度、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加强舆论监督等。
6.结论
财务造假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上市公司和整个市场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从根本上减少财务造假的发生,才能够恢复市场信心,保护股东权益,保障市场的稳定发展。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公司越来越注重在市场上的竞争,因此在尽可能地扩大公司影响力的同时,也面临着财务造假的风险。
财务造假是指公司以欺骗的手段来进行财务报表的虚假呈报,以达到误导股东、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目的。
财务造假已经成为市场文化的一种变形,其中的风险不仅会影响公司本身的信誉度,也会对整个市场带来难以预测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应对的方法。
1.法律层面上的原因目前,国内存在一些钻法律漏洞的人,他们会通过制造虚假财务报表的手段,来非法获得融资和资本收益。
同时,当前监管部门的能力还比较脆弱,针对问题公司的处罚力度也较小,这使得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2.公司内部管理层面上的原因有些公司的管理层缺乏风险意识,他们可能会披着假账的外衣来掩盖公司盈利水平的下降。
而一旦这种行为得到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发现,公司的信誉度将严重受损,进而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
市场环境的变幻也是导致财务造假的原因之一。
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持自己的发展势头,这其中就包括信息的滞后和虚假财务报表的制作。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可能孕育的风险1.公司信誉度的下降财务造假会使公司的信誉度急剧下降,投资者会失去对公司的信任,进而降低对其的投资价值。
2.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利益是最重要的。
如果上市公司继续制造虚假财务报表,投资者的权益将会受到损害,有可能引发夺权或股东斗争等问题。
3.监管部门的执法难度增大监管部门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罚问题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就会在市场上流传开来,这将进一步削弱社会信心,增加了监管部门的执法难度。
三、对策1.加强法律监管针对当前市场上的财务造假问题,监管部门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尤其是强化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对财务造假等行为持续加大处罚力度。
公司的高管团队应该提高风险意识,定期过会,审查并约束会计部门的行为,确保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并符合会计准则。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浅析——基于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的思考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浅析——基于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的思考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频频出现,给投资者和整个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其中,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典型案例。
本文将从这一案例出发,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如何加强监管和防控,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一、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的背景与原因康美药业是一家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药企。
在2018年,一份匿名举报信揭露了康美药业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经过调查,康美药业被发现虚增了销售额、减少了费用支出等财务造假行为,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造假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些根本原因。
首先,康美药业高管追求短期业绩表现,为了达到市场预期,采取了肆意夸大业绩的手段。
其次,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强大的市场压力和监管层的要求导致了企业高管在财报中不断地夸大利润和业绩。
同时,康美药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审计监管体系也存在漏洞,给了高管们造假的机会。
二、财务造假案的影响和教训财务造假不仅对康美药业和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损害了整个市场的信任度和稳定性。
一方面,造假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竞争的原则,造成了投资者的财产损失。
另一方面,由于康美药业作为上市公司的重要代表,造假行为让投资者对整个上市公司体系产生了质疑和怀疑,使得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投资活动减少。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广泛的重视和思考。
首先,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审计监管体系,及时发现和惩罚财务造假行为。
其次,上市公司自身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监控,完善内部控制流程,推动公司治理水平提升。
此外,还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审慎性和辨别力,增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能力。
三、提升市场透明度和公信力的建议为了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审计监管体系。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然而,部分上市公司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采取了不正当手段,其中包括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
本文将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防范和打击财务造假行为提供参考。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公司通过虚增收入、虚减成本、虚构利润等手段,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状况,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案例分析(一)案例一:某科技公司财务造假案某科技公司通过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等手段,制造出虚假的财务报表。
该公司为了维持股价高位,不断进行再融资,以获取更多的资金。
然而,随着监管机构的深入调查,该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逐渐浮出水面。
最终,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二)案例二:某制造业公司财务造假案某制造业公司通过虚构采购、虚增库存等手段,虚增利润。
同时,该公司还通过关联交易将资金转移至关联方,以逃避监管。
然而,这些行为最终被监管机构发现,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四、财务造假的原因及危害(一)原因1. 利益驱动:部分上市公司为追求更高的利润、维持股价或进行再融资,不惜采取财务造假手段。
2. 内部控制不健全:部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为财务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外部监管不足:部分地区监管力度不够,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检查不够严格,为财务造假提供了空间。
(二)危害1. 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取真实的财务信息,误导投资决策,损害投资者利益。
2. 破坏市场秩序:财务造假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扰乱了市场秩序。
3. 降低市场信心:财务造假事件频繁发生,降低了投资者和市场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理财毕业论文: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思考目录摘要 (2)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问题的提出 (3)二财务造假的手法 (4)(一)虚构资产,骗取上市资产................................................4 (二)利用会计科目造假。
......................................................5 (三)虚构客户,虚构交易,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5 (四)利用关联方,玩弄现金流................................................6 (五)地方政府的财务支持 (6)l、降低税负 (7)、地方财政补贴……………………………………………7 2、减免利息…………………………………………………8. 34、给予资产价值方面的优惠 (8)三财务造假的识别……………………………………………………………8.(一)剔除关联交易 (8)(二)剔除不良资产 (9)(三)剔除异常利润………………………………………………9.(四)分析现金流量 (9)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治理建议 (10)(一)道德层面………………………………………………10.(二)公司治理 (10)(三)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财务造假成本 (11)(四)管理制度,法制层面 (11)(五)会计行业自身的规范化………………………………12.(六) 股民要加强自身素质 (12)五结论 (12)参考文献 (13)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思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思考(经管学院会计系河南焦作)摘要:股份公司为骗取上市资格,或者为避免因连年亏损而丧失壳资源以及保留配股与增发资格和配合二级市场炒作,往往会采取种种手段诸如关联交易、滥用会计政策与估计以及利用地方政府支持等来进行财务造假。
针对这些造假行为,广大报表使用者可通过剔除不良资产、关联交易、异常利润并结合现金流量分析的方法进行判别。
关键词:财务造假; 关联交易; 会计政策与估计; 地方政府财务支持Abstract: In order to defraud of the listing qualification,avoid losing shell resources because of loss year after year,keep ration shares,issue additional qualifications and cooperate with the secondary market operation,joint—stockcompany usually adopt all sorts of means such as related trade,abusing accounting policy and accounting estimation and utilizing local government support to make the fake of thefinancial affairs (Making the fake behavior to these,thefinancial report users can differentiate through rejecting non —performing assets,related trade,unusual profit and combining with the method of cash—flow analysis.2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思考Key words: making the fake of the financial affairs; related trade; accounting policy and estimation; local governmentsupport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问题的提出自从我国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到飞速发展,然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财务舞弊也如影随形,大有层出不穷之势, 其行为手法之繁复、负面影响之严重已经到了侵蚀资本市场基石的程度。
最早是以银广夏、琼民源和郑百文案件为代表,随后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等舞弊事件频频发生。
虽然它们造假方式不全一样~但都无一例外对资本市场的运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财务舞弊的频繁发生,表现出了资本市场诚信的缺失、社会信用危机的存在,危害了市场信心,并导致市场低迷,而低迷的市场又导致融资困难,企业利润率下降,而后又引发财务舞弊,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极大影响了证券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严重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虽然,多年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针对国内上市公司及注会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使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财务造假问题仍然屡见不鲜。
由于受到虚假财务报告的严重误导,使许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
究竟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们采取了何种手法欺骗了股民,本文3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思考试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广大投资者有所借鉴。
二财务造假的手法上市公司为了向行政管理部门显示所谓政绩、为了避免由于连年亏损而造成的壳资源丧失、为了追求一定的净资产收益率而保留配股资格或者为了配合二级市场炒作,通过各种方式隐瞒或粉饰真实的经营业绩,超过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进行利润调节,这就是所谓的财务造假。
(一)虚构资产,骗取上市资产为达到上市目的,ST大地不惜大肆虚增公司资产和收入。
仔细阅读绿大地2007年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其中多项资产的实际价值存在疑问。
说明书显示,截至2007 年6 月30 日,绿大地的固定资产净额为5066.35万元,然而该公司在昆明开发区内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额为942.59万元,总共26.5亩土地,其总部所在地除房屋、道路及庭前绿化外的“外地坪、沟道”,也作价107.66万元。
另一处固定资产“马鸣基地”围墙的固定资产值为686.9万元,其招股说明书上显示的该基地4块地(原为荒山)共3500亩,如果其围墙只围地块的周长,折算下来,其每米围墙的价格高达1268.86元。
此外,马鸣基地的3口深水井也造价惊人,计入固定资产216.83万元,每口价值72.27万元。
而该招股说明书上的另一口深井,金殿基地深水井却只值8.13万元,价格相差近10倍。
所以该公司显而易见的利用虚构资产这一造假手段。
4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思考(二)利用会计科目造假。
会计人员都知道利用资产减值损失或者坏账准备金可以迅速提高公司的利润。
2009年度绿大地对马龙县月望基地土地使用权和文山广南林地使用权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5830.05万元;绿大地2010年度生物资产盘盈、盘亏净损失779.69万元,生物资产减值损失2103.72万元;按照绿大地账面价值为4355.86万元的北京基地温室资产现有用途的收益状况,判断该项资产已出现明显减值迹象,然而绿大却地基于对该项资产的产业规划及经营方式转变等原因而认为该项资产不会发生减值。
这些方式无一不是公司借会计政策选择之便,利用会计科目进行财务舞弊。
(三)虚构客户,虚构交易,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根据绿大地2010年年报全年收入总额为35,905.95万元,而其中绿化工程占据了34484.67万元,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中绿化工程是不是其主要客户,或者二者存在关联方交易;除此之外,绿大地公司还采用虚假苗木交易销售,编造虚假会计资料或通过受绿大地公司控制的公司将销售款转回等手段虚增营业收入2.96亿元。
据调查,某种苗木市场上报价是60元,但是到了绿大地就变成了300元。
所以流动资产中的存货一定存在问题;在2007年到2009年间,绿大地公司通过伪造合同和会计资料,虚增马龙县月望乡猫猫洞村9000亩荒山土地使用权、月望基地土壤改良及灌溉系统工程、文山州广南县128305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思考亩林业用地土地使用权的资产2088万元等等。
全是虚构进行财务造假。
(四)利用关联方,玩弄现金流根据已经公开的消息公司前董事长何学葵和同伙通过组建多家地下关联公司的方式,以实现操控资金流转、虚增营业收入的目的,所涉金额多以亿计量。
他们可以进行相互交易,进行虚假现金传送。
这样就可以将500万变成1500万。
绿大地打给A,A打还给绿大地,绿大地再打给B,B还给绿大地,再一次转给A。
在报表上你可能看见绿大地往A公司打了500万,绿大地给B打了500万,绿大地再给A 公司打了500万。
现金流看上去就有了1500万。
在绿大地2010年一季报中,仅合并现金流量项目就有多达27项差错,其中8项差错为几千万元,几亿元的差错多达12项。
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下: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1.57亿元、1.57亿元、6.14亿元,更正后均为空白。
绿大地到底借到1.57亿元现金了没,6.14亿元债务究竟还了还是没还,为何会有巨额虚构数据,原因不得而知。
所以我们很有可能怀疑*ST大地利用关联方交易,虚构现金流。
利用合并现金流量玩弄现金。
(五)地方政府的财务支持由于争取发行上市指标的难度大、“壳资源”依然稀缺,地方政府作为本地的上市公司的行政领导和直接或间接所有者,不愿其失去宝贵的上市资格,所以一旦出现无法配股或面临摘牌的状况,地方政府常常伸出“看得见的手”予以行政支持。
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提出要对壳资源加以综合利用,即地方财政先补贴一点,提高上市公司业绩并进而提高股价。
通过配股多募集资金发展当地经济,从而增加地方税收。
地方政府这种对上市公司的直接行政性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6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思考面:l、降低税负按照我国现有说法规定,除说法统一规定、经济特区和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外,地方无权减免内地企业所得税。
但为了扶持上市公司,许多地方政府相互攀比,越权给上市公司税收返还政策,多数上市公司所得税的实际税负仅为15,甚至更低。
另外,增值税退税收入所占比重不容忽视,增值税退税收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出口退税、进口设备原材料退税、经济特区地产地销部分产品减免征收、外商投资企业改征增值税税负增加部分返还、增值税地方财政25,分成部分返还、个别企业享受所在行业的税收优惠。
在这些增值税类型出口退税对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长期稳定的利好作用以外,其他形式的增值税退税均有严格的具体适用范围及年限的规定,只是地方政府应急性扶持措施,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很难构成上市公司稳定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