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的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风光摄影的拍摄技巧

风光摄影的拍摄技巧

风光摄影的拍摄技巧风光摄影是众多摄影爱好者钟爱的题材之一,它能够展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记录下那些令人心醉神迷的瞬间。

要想拍摄出精彩的风光作品,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拍摄技巧。

首先,选择合适的拍摄时间至关重要。

清晨和黄昏时分往往是风光摄影的黄金时段。

在清晨,天空通常呈现出柔和的色彩,地面可能会有薄薄的雾气,为画面增添一份神秘的氛围。

而黄昏时,太阳的余晖会给景物染上温暖的金色或橙色,形成美丽的光影效果。

此外,阴天的散射光可以减少明暗对比,有利于展现景物的细节和层次。

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比如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密布,或者雨后的彩虹,都能为风光摄影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其次,要注意构图。

常见的构图方法有三分法、对称构图、引导线构图等。

三分法是将画面分为九宫格,将重要的元素放置在四条分割线的交叉点或沿着分割线分布。

对称构图则能营造出平衡和稳定的感觉,适用于拍摄平静的水面、对称的建筑等。

引导线构图可以利用道路、河流、桥梁等线条元素,引导观众的视线深入画面,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在构图时,还要注意画面的简洁,避免过多杂乱的元素干扰主体。

拍摄角度的选择也能极大地影响作品的效果。

可以尝试俯拍,展现广阔的大地和山川的全貌;或者仰拍,突出景物的高大和雄伟。

低角度拍摄可以让前景中的物体显得更加突出,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同时,不要总是以平视的角度拍摄,多变换角度,寻找独特的视角,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光线的运用是风光摄影的灵魂。

侧光能够勾勒出景物的轮廓,增强立体感;逆光可以创造出迷人的剪影效果,使主体与背景分离。

在拍摄时,要注意观察光线的方向和强度,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整拍摄参数和构图方式。

比如,在强光下,可以使用小光圈来获得大景深,确保整个画面都清晰;在弱光环境中,可以适当提高感光度,但要注意控制噪点。

景深的控制也是一个关键技巧。

如果想要展现整个场景的清晰细节,就需要使用大景深,通常采用小光圈(如 f/8 或更小)。

但如果想要突出主体,虚化背景,营造出层次感,就可以选择大光圈(如 f/28 或更大)。

拍风景的8个摄影技巧

拍风景的8个摄影技巧

拍风景的8个摄影技巧
拍摄风景是摄影爱好者最常尝试的一种摄影类型,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包括如何捕捉最美的光线和最具艺术性的构图。

以下是8个拍摄风景的技巧,帮助你提高你的风景摄影水平。

1.选择正确的光线。

光线是拍摄风景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尤其是在拍摄日出和日落时。

建议提前计算好日出和日落时间,来捕捉拍摄当日最柔和的光线。

2.使用三脚架。

使用三脚架可防止相机移动或晃动,保持拍摄的稳定,同时也允许你更精确地调整构图。

3.执行前景规划。

直接拍摄天际线可能会显得单调。

想办法将一些接近镜头的对象,如花草或建筑物,放在前景中,以增加照片的深度和兴趣。

4.利用加边光线。

在特别光亮的环境拍摄时使用滤镜,可以防止光线过度暴露而损坏你的照片,同时也可以增加景深的感觉。

5.利用反光水面。

如果周围有池塘或湖泊等反光水面,不妨将它们纳入构图,为照片增加更多兴趣。

6.考虑HDR/长时间曝光。

高动态范围(HDR)和长时间曝光之类的技术能够为你捕捉一些你眼睛不能完全观察到的细节和颜色。

7.掌握景深。

懂得控制景深可以使你的照片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现实感。

8.执行后期处理。

最后值得提醒的是,进行后期处理是消除照片缺陷和增强照片色彩的必要步骤,因此建议你掌握图像编辑工具的使用技巧。

风光的拍照技巧

风光的拍照技巧

风光的拍照技巧
1. 利用自然光线:拍摄风光时,最好选择早上或傍晚的黄金时间,这时阳光较柔和,照片效果更好。

避免在中午拍摄,因为阳光过强会产生过曝的问题。

2. 利用景深:在风光拍摄中,常常使用大光圈来获得较浅的景深,这样能够突出主题,同时创造出虚化背景的效果。

3. 考虑构图规律:尝试使用第三分割法、对角线构图等常用构图方法,能够使照片更具视觉吸引力。

4. 使用滤镜:利用滤镜可以增强照片的色彩和对比度,特别是在日出或日落时使用渐晕镜可以平衡亮度差异,增加层次感。

5. 利用长曝光:将相机设置在三脚架上,使用较长的曝光时间来拍摄流水、星轨等风光细节,可以创造出令人震撼的效果。

6. 寻找独特的角度:不要害怕尝试不同的角度,通过改变视角可以突破常规,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照片。

7. 运用前景:通过添加前景元素,可以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深度,使整体画面更丰富。

8. 注意横平竖直:保持水平线和垂直线的水平和垂直,这样能够避免照片被倾斜。

9. 多拍多试:尝试不同的设置和角度,多拍多试,通过审查照片效果的不同,来提升自己的拍摄技巧。

10. 注意细节:在拍摄风景照时,留意画面中的细节,如远处的小树、云彩等,这些细节可以增加照片的魅力和趣味性。

常用摄影手法

常用摄影手法

常用摄影手法1. 前景引导前景引导是一种通过摆放物体来吸引观众眼球的摄影手法。

在构图时,将物体放置在镜头前方,用以引导观众的视线进入画面,并增加层次感和深度。

对于风景摄影,可以使用树木、建筑物或其他元素作为前景,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和动态感。

2. 虚化背景虚化背景是一种突出主题的摄影技巧。

通过调节光圈和焦距,将主要焦点集中在物体上,使背景模糊化,以突出主题的清晰度和立体感。

这种手法常用于人物摄影、商品摄影以及室内外景摄影中,能够使主题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

3. 高角度和低角度拍摄高角度和低角度拍摄是通过改变摄影角度来表达不同的观点和情感。

高角度拍摄视角较高,可以突出被摄主体的小样和脆弱感,适合拍摄儿童、小动物等。

低角度拍摄则将视角放低,能够突出主体的威严和力量感,适合拍摄建筑物、风景和人物等。

4. 运动拍摄运动拍摄是一种通过捕捉运动瞬间来表达活力和动感的摄影手法。

在拍摄运动时,可以使用快门速度较快的拍摄速度,以冻结运动瞬间,使图片更加生动和震撼。

运动拍摄常见于体育摄影、舞蹈摄影以及自然界的动物行为摄影中。

5. 利用对比利用对比是一种通过对比来突出主题的摄影技巧。

可以利用明暗对比、颜色对比、大小对比等来创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种手法常用于黑白摄影、人物摄影以及抽象摄影中,能够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视觉效果。

总结:常用摄影手法包括前景引导、虚化背景、高角度和低角度拍摄、运动拍摄以及利用对比。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手法,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并使照片更加吸引人、生动和有趣。

风光摄影的常用表现手法

风光摄影的常用表现手法

风光摄影的常用表现手法风光摄影是一门艺术,它能够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在风光摄影中,有许多常用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风光摄影的常用表现手法。

一、构图构图是风光摄影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一个好的构图可以让照片更加吸引人,更加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常见的构图方法有以下几种:1、三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是将画面分为九宫格,将主体放在九宫格的交叉点上或者沿着分割线分布。

这种构图方法可以让画面更加平衡和和谐,避免出现过于集中或者过于分散的情况。

2、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是将画面分为左右或者上下两部分,让两部分在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呈现出对称的效果。

这种构图方法可以让画面更加稳定和庄重,适合拍摄一些具有对称美的场景,比如建筑、桥梁等。

3、引导线构图引导线构图是利用画面中的线条来引导观众的视线,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

这些线条可以是道路、河流、栏杆等,它们可以将观众的视线从画面的边缘引导到主体上,增加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4、框架构图框架构图是利用画面中的框架来框住主体,让主体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

这些框架可以是窗户、门框、树枝等,它们可以为画面增加层次感和趣味性。

二、光线运用光线是风光摄影的灵魂,不同的光线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在风光摄影中,我们需要善于观察和利用光线,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光线运用方法:1、顺光顺光是指光线从摄影师的背后照射到主体上,这种光线可以让主体的颜色更加鲜艳,细节更加清晰,但是立体感相对较弱。

适合拍摄一些色彩丰富、细节丰富的场景,比如花海、草原等。

2、逆光逆光是指光线从主体的背后照射到摄影师的镜头上,这种光线可以让主体的轮廓更加清晰,产生美丽的光晕效果,但是主体的细节容易丢失。

适合拍摄一些轮廓分明、有层次感的场景,比如日出日落、人物剪影等。

3、侧光侧光是指光线从主体的侧面照射到主体上,这种光线可以让主体产生明显的明暗对比,立体感更强。

风景摄影中的四季拍摄技巧

风景摄影中的四季拍摄技巧

风景摄影中的四季拍摄技巧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镜头捕捉到的画面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美丽的自然风景。

而四季的变化给风景摄影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色彩和氛围。

在拍摄四季风景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季节的特点和美感。

一、春季拍摄技巧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呈现出一片新绿。

在春季拍摄中,我们可以利用鲜花、嫩绿的叶子等元素来增加画面的生机和活力。

此外,春季的天气多变,我们可以利用雨后的湿润地面来营造出清新的氛围。

在拍摄时,可以选择低角度拍摄,将花朵和嫩绿的叶子置于画面的前景,以突出春季的特点。

二、夏季拍摄技巧夏季是炎热的季节,阳光强烈,天空湛蓝。

在夏季拍摄中,我们可以利用阳光的照射角度和光线的强度来创造出丰富的色彩和明暗对比。

在拍摄时,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的时段,利用柔和的光线来拍摄。

此外,夏季的天空常常出现云彩,我们可以利用云彩的形状和颜色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三、秋季拍摄技巧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大自然呈现出金黄色的景象。

在秋季拍摄中,我们可以利用秋叶的颜色和纹理来增加画面的丰富性。

此外,秋季的天气多变,我们可以利用雾气和露水来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在拍摄时,可以选择逆光拍摄,将阳光透过秋叶的缝隙照射在地面上,以突出秋季的特点。

四、冬季拍摄技巧冬季是寒冷的季节,大自然呈现出银白色的景象。

在冬季拍摄中,我们可以利用雪景和冰冻的湖面来增加画面的纯净感。

此外,冬季的天空常常出现云彩,我们可以利用云彩的形状和颜色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在拍摄时,可以选择逆光拍摄,将阳光透过冰雪的晶莹剔透照射在地面上,以突出冬季的特点。

总结:风景摄影中的四季拍摄技巧需要我们对季节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善于捕捉和利用自然元素来增加画面的美感。

无论是春季的新绿、夏季的阳光、秋季的金黄还是冬季的银白,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

通过运用适合季节的拍摄技巧,我们可以将这些美丽的景色永远定格在镜头中,与他人分享我们眼中的四季之美。

风光摄影的拍摄技巧

风光摄影的拍摄技巧

风光摄影的拍摄技巧风光摄影是摄影的一种重要分类,拍摄风光的摄影师一般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拍摄上,更多的关注环境的和谐及拍摄的细节之间的关系,以及简单的形式内容上的传达,而不是专注于把某种具体对象传达给观众。

因此,拍摄风光摄影的技巧也相对特殊。

一、视角技巧拍摄风光摄影时,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来突出所拍摄的风景特色,令风景的整体形象更加完美。

例如,拍摄山谷风光时,可以考虑从山谷的高点下面拍摄;川谷风光,可以考虑从河流的两侧角度拍摄;湖泊风光,可以考虑从正对湖面拍摄,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曝光技巧当拍摄风光摄影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曝光技巧,以期达到比较完美的风景效果。

可以考虑使用匹配曝光技巧,通过控制相机的快门速度来控制色彩对比度,从而达到心仪的效果。

此外,可以考虑使用曝光补偿技巧,补偿曝光值可以更好地控制特定元素的亮度,以达到有效平衡的效果。

三、点景技巧在拍摄风光摄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点景技巧。

拍摄者可以选择多个具有特色的眼睛点,如树木、花朵等。

这些对象可以作为关注点,让拍摄出的作品更加鲜明。

此外,拍摄者还可以考虑找到一些位于其中的突出背景,以增加其中的深度感。

四、色彩技巧色彩技巧在拍摄风光摄影中也非常重要。

在拍摄风景时,可以考虑使用合适的白平衡技巧,让前景和背景的深浅程度搭配得更合理。

此外,可以考虑把握颜色的搭配,使用相关的色彩来控制前景和背景的和谐性,达到更具艺术感的效果。

五、光线技巧风景摄影中,光线技巧也非常重要。

在拍摄风景时,可以考虑使用太阳光照射的瞬间,让图片中的前景和背景都带有明显的阴影,从而达到更好地把握光线的效果。

此外,拍摄者还可以考虑使用夜景拍摄,让黑暗中的前景特色弹射出更加惊艳的光彩。

总之,拍摄风光摄影,需要结合上述技巧,才能让拍出来的作品更精彩,更有艺术感。

拍摄者可以根据具体的拍摄地点,结合自身的技术水平,对上述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运用,从而达到自己的拍摄效果。

风光摄影基础

风光摄影基础

– 而狭义所指的“时”,是一天里自早晨至黄昏,甚至 晚上。摄影最主要的条件是光源,而拍摄大自然风光 所靠的光源,却是唯一的阳光。因此,应把这唯一的 光源,非摄影者能主宰的,得以恰当的利用。首先对 季节性光的方向来源和可能投射到的地方和位置要了 解,一般只知太阳东升西落,而实际上升降的方向都 是随季节而移动的,因此光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画面 的效果,冬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是偏于南,而投射偏向 北;夏天的太阳却升自偏北,下地是射向偏南。两者 位置的变易,都是移动很少的,正如一年太阳从正东 升起一样,只有两天(三月二十一春分、九月二十三 秋分),每天变化0.258度。光源对景物产生的效果, 纵然只是一线之差,但都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拍摄大 自然的风光唯一可靠的阳光,关于它的升降位置的投 射方向,不仅是必须清楚,而且绝对重要。
• 例如桂林山水风光,山川必然有山有水,究竟应以山作主
体,还是以水作为主体呢?这就要根据所拍摄的景物情况 来决定了。如果河流近而山层远的山川风景,就应以河流 作主体,反之,则应以山作为主体。拍摄以河流为主体的 照片时,必须把河流安排在画面上最明显的地位,把远山 安排在河流的远处或两旁,作为陪衬河流的陪体。河流景 物的水平线一般都是很明显的,最容易把画面划分为二, 影响宾主物体的联系。因此,如果采取的河流是横过画的, 它的水平线必须很明显,我们就要选择有明显直线条的物 体(如木船、桅杆和可作近景物的树木枝干等)冲破横的 水平线,或以较远距离的船艇作为近景。如果采取的河流 是弯曲的,它的水平线就不会很明显地划分画面。但为了 显示出河流的深远,就应站在较高的位置以俯视角度拍摄。 这样不但能显示景物的深远,使弯曲的水平线在画上形成 弧线而增加了线条的美感。
• 中景:
– 通常一张风光照片的主体都是放在前景与中景 之间,所以中景的处理亦非常重要。有些照片 的主体则在中景,是色调变化的中心地区,运 用前景和远景为中景服务,能达到表达主题思 想的目的,但是主体位置亦不能过于正中,而 放在中间的左或右侧,这样较为活泼。如果主 体在正中,很容易犯着四面的景物重重包围, 而弄到局促不安、呆滞而缺乏生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光摄影的表现手法风光摄影的手法可归纳为四个字:知、观、表、现(即知其时、观其势、表其质、现其伟)。

1、知其时:“时”在意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

从广义来讲,是指季节性的春、夏、秋、冬。

大家都知道,把大自然装点得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它们的孕育、茁长、枯落,无不随着天时气候的变迁而变化。

因此同一地点的风光景物,四季就有不同的景色特点(如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等),还有跟随着季节气候转移而呈现着各种不同的姿态,变幻莫测。

就连浮游在天空的云,都是展现在眼前的一幅幅壮观的奇景,而直接与这云有密切关系的就是雨和雾。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一般景象,但云和雨的形与势,实际上也是四季不同的。

因此为要表现大自然,而又要具典型性的风光,对这广义的“时”,便不能不细加分析、深入了解,才能有效地予以恰当的时机和把握。

而狭义所指的“时”,是一天里自早晨至黄昏,甚至晚上。

摄影最主要的条件是光源,而拍摄大自然风光所靠的光源,却是唯一的阳光。

因此,应把这唯一的光源,非摄影者能主宰的,得以恰当的利用。

首先对季节性光的方向来源和可能投射到的地方和位置要了解,一般只知太阳东升西落,而实际上升降的方向都是随季节而移动的,因此光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画面的效果,冬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是偏于南,而投射偏向北;夏天的太阳却升自偏北,下地是射向偏南。

两者位置的变易,都是移动很少的,正如一年太阳从正东升起一样,只有两天(三月二十一春分、九月二十三秋分),每天变化0.258度。

光源对景物产生的效果,纵然只是一线之差,但都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拍摄大自然的风光唯一可靠的阳光,关于它的升降位置的投射方向,不仅是必须清楚,而且绝对重要。

2、观其势是指观察拍摄景物的整个环境和形势。

大家知道,当我们身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满眼都是景物,撩乱杂阵,那些应该删去,那些应该取舍,至于采景的位置,最佳角度等也不是仓促间能够作出决定的。

为此,必须细心有耐性地、不大厌其烦、不畏其劳地,从任何位置和角度去探讨。

深观而默察,结合积累的经验,选取认为理想的角度去拍摄心目中已打好草稿的景物,随之再加以细致的剪裁。

所谓剪裁是要对最微末的地方也要注意,不容疏忽。

不管一草一石,一枝一叶,都要列入需要推敲的范围。

因为秀多时在开阔的情况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和毫不重要的地方,当在一张作品的完美要求上,每每起着建设和破坏的极端作用。

因此,选景与拍摄是要相当细致的。

画家黄宾虹说:“纵游山水间,既要有天以腾空的动,也要有老僧补衲的寻静。

”意思是说我们对眼前的景色要有无比的热情,不辞劳苦的四处奔跑、观察、寻景,跟着就是要总代表地去思考,去认识眼前的景色,从而了解这些景色。

画家们又讲:“山峰有千姿百态,所以气象万千,它如人的状貌,百个人有百个样。

”所以我们观察山、景、,不是停留在表面上,更多注意的是山景的气势与当地的特色,五代时期的画家荆浩说:“搜妙创真”。

妙是指客观的存在,搜是作者主观的努力。

这些都是前人的艺术家们的体会,对我们是一个教侮。

3、表其质谈到表其质,我们都知道万物都有它的独特的本质,尤其拍摄大自然风景的,对于充满整个大自然环境的花、草、木、石、泥的本质更要深切认识,然后熟悉和掌握它的本质,使其有效地重现于画面中、照片中。

在我们摄影的述语事所谓“质感”,质感的意思就是要求在表现景或物的时候,不是徒具其形貌的轮廓,重要的目的要表现到有质的感觉,既有骨,又有肉。

4、观其伟这个“伟”字涵义很广,好像雄伟、奇传等等。

拍摄崇山峻岭,参天乔木等,大可运用镜头角度去达“伟”的章法,也可以衬托对比方法,去把“伟”更易彰明。

而“伟”的另一种意义,也可以引申为美,把景色最美之处给以突出,亦是现其“伟”的一个范畴内。

那么,我们拍摄风光照片如何去观其“伟”呢?关键是在于抓景物的特点、气派。

如黄山,有四个特点:云海、云雾、奇松、怪石。

但是我们把视野放到大处,便有各具奇景,各具奇险的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若把视界略放,更有不少郁郁苍苍的茂林、清幽深还的岩谷。

再把视线带回身边,便有许多自由自在的小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令人心醉神迷。

至于峨眉山之得名,在于苍秀,青山可称得是清幽。

至于五岳亦不过是雄伟巍峨,险峻磅礴而已。

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甚至比桂林不胜的阳朔,亦不过在于山的峭拔、水的澄澈。

因此,当我们进入名山大川的时候,是要凭自己的眼力和经验,但这经验是前期的艺术修养,缺乏这些修养,便不能把景物最美的一面发现。

利用摄影镜头的动能,把景物的特景尽收镜头只能得到一些曾到此一游这类的纪录片。

二、风光摄影的形式感我们对大自然的风光景物要表现得淋漓尽至,必须要注意它的形式感,而形式感的表现着重强调具备四个特点:即气氛、气势、气质、气魄。

1、气氛一般都将气氛偏指为能见于画面上的蒙胧、苍茫、缥缈而言,这是表面容易看到气氛。

但关键的气氛在于画面的内涵,因此我们要注意它的热烈、肃穆、萧瑟、冷寂、寥落、恐怖、欢乐等等,这一切都是气氛。

这都是不靠烟、雾、云的渲染、哄托,而是靠呈现在画面那种精神、感情所构成,而这种气氛不独是直觉看到那么单调,更是内涵动情绪的感受。

2、气势“势”字我们容易理解到姿势、形势,但加上“气”字,而构成气势,便不再是表面肤浅的姿势和形势了。

俗语所说;“山不在高而在势,水不在深而在动。

”这就是气与势的表现力。

故气和势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气,势便显不出来,只有势没有气,便是死板而不生动。

3、气质单说:“质”在摄影术语就是质感。

如拍摄黄山,最主要是表现石的质,这是它特具的肌理和层次,使人看到真实而富有立体感。

气和质连结在一起来便是气质,气质是较重于内涵的。

艺术最重要的就是有内涵,没有内涵便不成艺术了。

内涵而见于作品,是作者对作品的精神投入,借作品去表达他的艺术热情和有心,个性。

我们可以从作品气质中,了解作者的学问、性格、人品和艺术修养,也即是作者气质最忠实的反映,所以气质是由积聚而养成,潜藏于内在,而形成外在个别因有的独特风格,神采的面貌及艺术作品的表现个性和手法。

4、气魄就是要求直接见于画面上的视觉感,有大气磅礴,岳峙渊亭,一种感人心魂,气概迫人,使人产生惊奇和感动的画面。

这前题首先是在于客观上景物要具有这种形势和气魄。

不过,如果拍摄的技巧和经验不足的,是不能把既有的气魄无遗地显现出来的。

反之,拍摄技巧高超,经验丰富,不但能把既有的气魄显现,而且还能把它夸张,甚至有些不大够气魄的景色,也能于选取拍摄的角度上,技巧地强调气魄。

作品能够有气魄同样是作者气魄的反映。

三、风光摄影的构图手法风光摄影的画面构图经营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有六个构图的原则:1、平衡画面的布局彩对称或非对称式。

2、对比采用大小、高低、远近的对比手法。

3、主题主题布局在画面的位置突出。

4、画面的连接性画面的连接性是从线条的连接性和物体中产生,必定要有龙去脉。

来龙是画面的引点,而去脉是消失点,这些来去的表现,都是一脉可寻。

这样才能有效地表现透视感。

5、画面的节奏画面的节奏主要也是从景物的线条中产生,有见于画面的直线、曲线、斜线、弧线、上下屈曲线、左右转折的线,有些是明显的实线,也有些是隐晦的虚线;有些是错综复杂,而矛盾统一;有些是简单纯洁,却活泼流动;有些强弱对比,有些刚健有力。

这些线条在我们的画面上都能有效地产生着画面的节奏感和连接性。

因此,我们在风光摄影中,一定注意运用景物的线条。

6、画面的分格方式为了使画面的严敕的处理,也可将画面进行分格方式来处理,目的衡量画面布局的份量。

四、前景、中景和后景的运用前景:如果要表现画面上的透视、立体感、纵深感等,前景是非常重要的了。

如果是早晨、晚霞或是阴天,前景色调则较深,但是如果有阳光,且前景的物体色浅,那么又形成背景7深色而前景又显得浅色,这种情况多数是逆光照片。

前景往往是注目,所以前景之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是风光照片成败所在,对于前景要特别注意。

有些风光照片在放大时还加上前景,加强风光照片之表现力。

中景:通常一张风光照片的主体都是放在前景与中景之间,所以中景的处理亦非常重要。

有些照片的主体则在中景,是色调变化的中心地区,运用前景和远景为中景服务,能达到表达主题思想的目的,但是主体位置亦不能过于正中,而放在中间的左或右侧,这样较为活泼。

如果主体在正中,很容易犯着四面的景物重重包围,而弄到局促不安、呆滞而缺乏生气。

远景:远景之作用将风光的景物扩展开去足以烘托意境的气氛,加强画面的美,增加人们的想象力和感染力,远景的色调以浅色调的居多,中色调和深色调也有,不过很少。

但是从整幅风光照片来看,未必前景、中景和远景都有,有些只有近景和远景,有些只有中景和远景,那就看具体情况了。

五、题材的选择风光摄影题材是很广泛的,除了名山大川、森林原野和名胜古迹外,城市风光、工矿场景、夜景、农村面貌、湖滨公园及一切大自然景物等等,都属于风光的范围。

拍摄风光照片与其他内容一样,在拍摄前,首先要确定拍摄景物的主题,然后再考虑怎样表现主题。

这样,在照片上才有中心内容,才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意图。

任何一张没有中心内容的照片,即使这张照片的光线怎样好,构图怎样美,层次怎样多,色彩怎样鲜,也终于是失败的。

正如一篇文章没有中心内容一样,使人看起来还是乏味的。

所以,风光作品要求和写文章一样,要有章有法。

照片上的光线、构图、层次和色调都是表现内容的技术手段,是从属于内容的,不能作为决定画面的目的。

选择每一类风光摄影的题材,事先必须对景物作充分的了解,并要深入地知道景物的各类特点和情况。

例如拍摄城市风光,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不同内容和特点,那些是新建的,那一些是有历史意义的古代建筑,那个公园最优美,那条马路最宽阔,那一段高楼大厦林立较多,什么时候最热闹,以及什么时候照射得最适宜等等。

这一切都要经过详细地观察了解后,才能选择出较好的题材作为我们拍摄的主题,才能确定每个景点应用的光线和采取的镜头角度。

六、取景和角度一幅完美的风光照片,除了要有表现主题的主要景物以外,还应该有其他的物体作为衬托。

这主要景物和衬托的物体在摄影术语中就叫做主体和陪体,物体是有主次之分,在画面上就应有适当的安排,一般是把主体安排在画面上重要而明显的地位,陪体只位于画上或上或下,或左右的一部分地方。

绝不能把陪体彼此要互相联系互相呼应,不然就会形成一个主、次分散的画面了。

有显著建筑物作为景物目标的风光,应当以建筑物作为主体,有些景物的主体物不只是一个而是很多个,甚至可以占满整个画面。

我们拍摄这类景物时,首先要决定它在画面上应该占有的位置,然后决定采取的数量,再选择拍摄的镜头角度。

没有建筑物作景物目标的自然风光的景物是比较多的,正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景物目标,所以自然风光的景物范围就比较广,可取的拍摄位置也比较灵活,在没有固定主体目标的自然风光里,应根据景物的自然条件并结合理想的太阳光线来决定景物范围和拍摄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