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摄影技巧 - 风光摄影师的8个拍摄技巧
十大经典拍摄技法

十大经典拍摄技法经典拍摄技法是指在电影、电视剧或摄影等视听媒体制作中常用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实用性的拍摄技巧。
以下是十大经典拍摄技法:1.高空俯视高空俯视是指摄影机从高处向下拍摄场景或对象,能够给人一种宏大、壮丽的感觉。
常见于电影中的开场镜头或场景转换的过渡,在展示场景整体布局或人物关系时尤为有效。
2.底往上拍摄底往上拍摄是指低角度向上拍摄场景或对象,使被拍摄者显得庄重、威严或具有权威感。
常用来表现英雄、争斗者、权力角色等形象。
3.过渡镜头过渡镜头是指通过特效或剪辑技巧将两个或多个镜头连接起来,使得场景或主题之间的转换更加流畅。
常用的过渡镜头有淡入淡出、剪影、剪切等。
4.镜头运动镜头运动是指摄影机在运动中拍摄场景或对象,如移动、旋转、推拉等动态镜头。
运动镜头可增加动感,使画面更生动有趣,常用于追逐、动作等情节。
5.拍摄逆光逆光拍摄是指摄影机将被拍摄对象的光线从背后射过来,使画面中的需要突出的人物、物体或轮廓更加突出。
常用于人物或主题的独立展示。
6.焦准镜头焦准镜头是指通过调整焦距等手法,使画面中的其中一点或一些区域保持清晰,其他部分模糊或虚化。
常用于展示主题或人物眼神的聚焦。
7.慢镜头慢镜头是指将画面的播放速度放慢,使动作或运动变得缓慢而流畅。
常用于表现激烈的场景、情感的细腻变化或揭示细微的细节。
8.特写镜头特写镜头是指将画面中一些细节、物体或人物的局部放大,以突出其重要性或细节。
特写镜头在表达情感、展示道具或塑造形象时尤为常见。
9.手持镜头手持镜头是指摄影师手持摄像机进行拍摄,不使用稳定器或支架等固定器材。
手持镜头可以增加画面真实感和紧张感,在记录纪实、运动场景或追逐镜头中应用广泛。
10.长镜头拍摄长镜头拍摄指通过使用长焦距镜头,将远距离的对象拉近,增强其影像的压缩感和细节感。
长镜头常用于拍摄远距离的风景、人物或对象的逐渐放大,以及丰富画面层次。
以上是十大经典拍摄技法,这些技法在电影、电视剧或摄影中广泛应用,能够丰富影像表达手法,打造出视觉震撼和情感传达,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九寨沟风景摄影技巧

九寨沟风景摄影技巧技巧一:相机和镜头的选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选择合适的器材对拍摄至关重要。
要想拍出较高画质的风光照片,最好选用功能比较强大,成像质量高,对焦系统先进的单反相机,虽然1DX,5D3具有更高的画质和功能,对于一般需求的摄友来说EOS70D 是拍摄风光性价比较非常高的机器,性能较高,价格也不贵。
广角镜头最适合拍摄风光,因为广角镜头视野比较宽广,比较适合拍摄大场景的照片。
佳能的EF17-40mm是性价比很高,焦段最实用的广角风光摄影镜头,价格实惠,成像也很好,是拍摄风光的必入镜头。
技巧二:使用三脚架有人疑惑三脚架不是在拍摄夜景时候才必备的附件么?其实不然,三角架因其具有稳定性,在我们拍摄过程中,长时间曝光的照片拍摄会常常使用它。
人们拍摄迷人的风光照片都希望把眼前的美景尽收眼底,这就需要用较小的光圈(如f16、f22等)来加深景深,从而把前景和远景都清晰的拍摄下来。
拍摄较高质量的照片需要较低的感光度,这时快门速度就会较慢,达到1/15秒或者更慢,手持的话就容易虚,最好利用稳定的三脚架固定相机,再结合使用快门线,使反光板预升,相机的自拍设置等小技巧尽量减少快门产生的震动,拍摄出清晰的高清大片。
技巧三:滤镜的选择拍摄风光时,天空和地面的景物曝光量差别较大,最亮的部分往往是天空,根据天空的读数曝光的话地面就会曝光不足,黢黑一片;如果根据地面的测光读数曝光的话,天空就会过曝,失去层次。
为了平衡曝光,中灰渐变镜非常必要,可以根据天空和地面曝光读数选择合适倍数的滤镜,这样天空和地面都会有较准确的曝光。
技巧四:对焦的技巧自动对焦模式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拍摄者半按快门按钮即可启动对焦,相机对焦迅速、准确;使用自动对焦拍摄时还可以使用对焦锁锁定对焦,这样可方便拍摄者移动相机重新构图;拍摄者应优先选择自动对焦模式。
手动对焦通常用于自动对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如透过水面或玻璃拍摄、画面中出现与相机距离不同的景物、对焦画面色彩变化较小等。
摄影师必知的场景布光技巧

摄影师必知的场景布光技巧灯光在摄影中毫⽆疑问是⾮常重要的⼀个环节,作为摄影师在进⾏场景拍摄时,拥有⼀定的布光技巧是⾮常受⽤的,下⾯这⾥,⼩编就场景中的布光技巧简单介绍⼀下给⼤伙:⼀、塑造⽴体感1.避免正⾯平光,多⽤侧⾯或背⾯的光线就可以,只要光源在摄影机旁边或后⾯,就很有可能产⽣平⾯的、不⽴体的光线,画⾯看起来会很没有层次感。
2.使⽤背光、强聚光之类的技巧,以及背景环境光,将演员从背景中分隔出来,强调演员的形象,创造⽴体的图像效果。
3. 请注意阴影并利⽤他们制造明暗对⽐、深度、塑造场景和情绪。
不要害怕阴影,有些摄影师会说:“没有打开的灯和已经打开的⼀样重要”。
(电影《⾊戒》多次利⽤侧光和背景环境光,和明暗对⽐从⽽凸显场景的⽴体感,进⽽塑造场景的情绪)⼆、交叉背主光摄影师场景拍摄中,最实⽤和常⽤的⼿法之⼀就是交叉背主光,这种⼿法简单,直接、快速且有效。
仔细观察⼤多数甚⾄所有的场景可能都是⽤这种⼿法布光的。
该⼿法的概念很简单,对于⼀个两⼈对话的场景来说(这占了⼤部分电影中的⼤部分场景),⼀盏后场的灯光将作为⼀位演员的主光,同时是第⼆位演员的背光;第⼆盏灯与之相反,将作为第⼆位演员的主光及第⼀位演员的背光。
基本就是这样,但是也许你还需要加⼊⼀些补光、背光或任何场景需要的灯光。
《杀死⽐尔》交叉背主光三、环境光增添场景特质对于较⼤型的场景来说,要⽤不同的硬光和软光组合给场景的每个⾓落都打上灯是⾮常困难、⼏乎不可能的任务。
更好的⽅法是设置⼀个环境基础光,即简单地⽤柔和⽽平淡的顶部光源填充整个场景。
这给了整个场景⼀个基础曝光量,但通常这种灯光的效果扁平、缺少对⽐。
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就是你想要的效果,例如⼀幅冰天雪地的风景。
然⽽,在更多情况下,你需要向场景⾥加⼀些风格化的元素,以此突出演员或强调场景中的某样事物。
要设置环境基础光可以使⽤⼀下⼏个⽅法:(1)顶部光通常会使⽤上⽅反光布。
(2)鸡笼灯、太空灯或柔光箱。
高手必知的12条万能法则

高手必知的12条万能法则摄影是一门技术,同样也是经验的积累。
下面是无数摄影师的经验汇聚而成的12条最经典、实用的摄影技巧Tips,将其熟记于心,将帮助你应对很多难以掌控的拍摄场景。
1、Sunny 16 Rule (阳光十六法则)“Sunny 16 Rule”是在没有测光表时,正确估算日光下曝光数值的方法,所以这条法则只有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合使用。
将光圈设为F/16,快门与ISO 同步,或者略快。
如,ISO设为100时,快门应该设为1/100秒(1/125秒)。
所以,根据这个法则,在海滩上摄影时,应该使用F/22光圈,在多云时应使用F/11光圈。
2、Moony 11,8, and 5.6 Rules (月光11,8和5.6法则)如果你想拍摄月亮,那么这里有一条很好的法则。
快门与ISO同步的时候,拍摄满月用F/11光圈,弦月的时候用F/8光圈,新月则使用F/5.6光圈。
3、Camera Shake Rule (相机抖动法则)当你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的速度不能小于镜头焦距的倒数。
如果快门速度越慢,那么拍摄抖动时就越可能降低锐度。
如果用50mm焦距的话,快门就要达到1/60秒以上为宜,只有当环境实在昏暗时,用闪光灯、脚架或者把相机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动。
4、Anatomical Gray Card (灰板法则)随身携带18%的中灰度板是拍摄的利器。
可是如果身上没有灰度板怎么办呢?可以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进行测光,然后加一档曝光。
5、Depth of Field Rules (景深法则)当被摄无题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处,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
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则。
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就越大。
6、Largest Digital Print Rule (数码冲印尺寸法则)如果你想把你的作品打印成大尺寸的照片时,照片的尺寸不能大于数码图片的长宽像素各除以200。
拍摄技巧(30招)

拍摄技巧----数码相机拍摄技巧30招(转)数码相机拍摄技巧30招永远记住摄影界里有一句格言:一流摄影靠想法,二流摄影靠技术,三流摄影靠器材。
照片达到如下3个标准,就是出色的作品。
第1招:让你的照片具备一个鲜明清晰的主题,(是人、是静物还是一件事?)你需要清晰的表达出来,而不是模棱两可或面面俱到。
第2招:一幅好照片必须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你需要观众一下子注意到你的主体,因为这个主体是你要表达的核心。
第3招:让你的照片更简洁,那些不能烘托你主体、甚至分散注意力的元素要统统压缩或排除。
人物数码摄影技巧:世界上有很多摄影师以拍摄人物著名。
在他们的照片中,你感觉得到被摄人物都在为你“讲述”一个故事或表达一种感情。
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身边的照片不具感染力?很多情况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不管是单人像或是多人拍摄,在我们做到让人物传神(或讲故事)之前,还是先看看经常犯的毛病,并设法改变它。
1 单人像1)不让肖像变形的简单方法:有些顶尖的摄影师为大人物拍摄人像时故意让肖像变形,那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表达。
而对于大众摄影,肖像变形却是低级和致命的失误。
第4招:让肖像不变形的简单方法,是离被摄人物站位尽量保持距离,尽量不用广角镜,肖像照适于用80-90mm镜头拍摄。
2)如何获得浅景深以凸出人物:如果人物的周围场景,不能帮助或衬托该主体“讲故事”,我们尽量删剪或模糊掉背景。
第5招:获得浅景深(让主体背景模糊)的方法,是尽量使用大光圈,长焦距,(如果有条件),让人物站位离背景尽量远。
3)让你的拍摄对象更自然“当我拍什么人的时候,我总是想回避他们那种自己在被拍摄的样子。
”著名摄影师约翰-洛恩加德说。
显然,在拍摄中人物放松是很重要的。
人物放松的时候才会更自然地流露情感,如果不是抓拍(或偷拍),生活中的人物在面对镜头时通常很别扭(不自然),这需要沟通,让他/她忘记拍摄。
4)POSE要领:借助环境道具和摆姿势有利于让形象更生动,不至于让画面呆板。
摄影师用的拍摄技巧有哪些

摄影师用的拍摄技巧有哪些摄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对于摄影师来说,掌握各种拍摄技巧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关键。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摄影师常用的拍摄技巧。
一、构图技巧构图是摄影作品的骨架,它决定了画面的整体布局和视觉效果。
1、三分法构图这是一种最为常见和基础的构图方法。
将画面横竖平均分为三等分,把拍摄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叉点上或者沿着分割线分布,这样可以让画面更加平衡和吸引人。
2、对称构图适用于拍摄具有对称结构的物体或场景,如建筑、倒影等。
这种构图方式能够给人一种稳定、庄严的感觉。
3、框架构图利用窗户、门框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可以突出主体,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4、引导线构图利用线条,如道路、河流、栏杆等,将观众的视线引导至拍摄主体,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和动感。
二、光线运用技巧光线是摄影的灵魂,不同的光线条件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1、顺光光线从拍摄者背后照射到主体上,能清晰展现主体的细节和色彩,但可能会使画面显得比较平淡。
2、逆光光线从主体背后照射过来,会产生轮廓光,使主体边缘清晰,营造出一种神秘和艺术的氛围,但要注意控制曝光,避免主体过暗。
3、侧光能够突出主体的立体感和质感,产生明显的明暗对比。
4、顶光从上方照射下来的光线,一般不太常用,但在特定场景,如拍摄人物的顶光效果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此外,摄影师还可以利用清晨和傍晚的柔和光线、阴影来创造出独特的效果。
三、拍摄角度技巧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
1、俯拍从高处向下拍摄,能够展现出主体的全貌和所处的环境,适合拍摄风景、城市景观等。
2、仰拍从低处向上拍摄,可以突出主体的高大和威严,常用于拍摄建筑、人物等。
3、平拍与拍摄主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能够呈现出真实自然的效果,适用于大多数场景。
四、景深控制技巧景深指的是画面中清晰的范围。
1、大景深通过缩小光圈(如f/8 或更小),可以使前景、主体和背景都清晰,适用于拍摄风景、集体照等需要展现全貌的场景。
摄影师的摄影技巧分享与展示话术

摄影师的摄影技巧分享与展示话术摄影,是一门用光线和色彩作画的艺术。
作为摄影师,掌握一些实用的摄影技巧,并能够清晰地向他人展示和分享,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摄影水平,还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摄影的魅力。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分享一些关键的摄影技巧以及相应的展示话术。
一、构图技巧1、中心构图中心构图是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这种构图方式能够突出主体,使观众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主要元素上。
展示话术可以是:“大家看这张照片,我把主体放在画面正中央,周围的环境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让主体更加突出,一下子就能抓住您的眼球。
”2、三分法构图将画面平均分为九宫格,把主体放在四条分割线的交叉点或者沿着分割线分布。
比如这样说:“这张照片运用了三分法构图,主体放在了左边的交叉点上,画面看起来更加平衡和有层次感,是不是让您感觉很舒服?”3、对称构图适用于具有对称美的场景,比如建筑、倒影等。
展示时可以讲:“这是一张对称构图的作品,两边完全对称,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美感,是不是非常独特?”二、光线运用技巧1、顺光顺光拍摄时,主体正面受光均匀,色彩鲜艳。
分享时可以说:“这张照片是在顺光条件下拍摄的,主体的细节和色彩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看起来非常清晰和亮丽。
”2、逆光逆光能够营造出强烈的氛围感和轮廓光。
比如:“您看这张逆光拍摄的作品,主体的轮廓被光线勾勒得非常清晰,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3、侧光侧光可以突出主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可以这样展示:“这张照片用侧光拍摄,主体的立体感一下子就出来了,纹理和质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拍摄角度技巧1、平视角度平视角度拍摄的画面与人眼的视觉感受接近,给人一种真实和亲切的感觉。
展示时说:“这张照片采用平视角度,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场景一样,让您能够身临其境。
”2、仰拍角度仰拍可以使主体显得高大、雄伟。
比如:“大家看这张仰拍的照片,是不是让主体看起来更加高大壮观,充满了力量感?”3、俯拍角度俯拍能够展现出广阔的场景和整体的布局。
风光摄影实用摄影技巧

风光摄影实用摄影技巧篇一:最全最实用的风光摄影拍摄技巧最全最实用的风光摄影拍摄技巧摄影人中有许多是从风光摄影中入门,而且对风光摄影情有独钟的不在少数。
我们时常能看到发烧友背着几十斤重的器材,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在黎明前苦苦等待就是为了一张照片,可这历尽千辛万苦的照片还可能被其他发烧友曰为糖水片。
你是否希望自己拍出漂亮的风景作品?是否为大师们所拍的作品感到震撼?是否觉得同样的风景你总是拍不出满意的效果?看完下面这篇文章,希望你能有所收益,也许将来还能成为风光摄影大师。
现在大概有两种人,一种是:我拍的风景照很漂亮,陶醉于自己的作品之中,不需要别人告诉他怎么拍,很有自信。
另一种恰恰相反:拍得再好的照片,只要别人没说好看,总感觉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
刚开始学摄影的时候这种想法会天天在脑海中徘徊。
所以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公认的标准风光摄影照片是什么样子的。
标准风光图标准风光图其实拍摄风光摄影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我们只需要记住三点:时间、地点、构图。
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品,要有合适的时间才能有合适的光线,有了合适的光线才能拍出好的摄影作品。
风光摄影的时间则比较适合早晨或者傍晚时分。
当然蓝天下,强光下的色彩也会显得很丰富和饱和,而这时候能否拍出好片,则取决你能否用好这时候的光线地点,对拍摄风光摄影尤为重要,它确定了你拍摄此张照片的主题。
当然,想拍出漂亮的风光作品首当其冲要选好拍摄地点。
以上时间、地点都是外界因素,我们不能左右于它。
而构图则是靠我们自己来掌握的。
画面中保留什么内容,镜头对准那个焦点,你想体现的主题,完全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所以对构图的训练是我们拍好风光摄影的重点。
可利用山峰・云层变化对地面景物造成的光线变幻★大景深好的照片最基本的是什么?对了,清晰不模糊。
为了保证风光摄影的前后都清晰,一般我们都采用大景深来拍摄。
风光摄影一般包括海滨公园、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一切大自然的景物。
每个风景都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来了解、来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灵活使用光圈一般来说,风光摄影要将从前景到背景的景物都拍得十分清晰。
比起长焦镜头,广角镜头能拍出更大的景深;比起大光圈,小光圈能拍出更大的景深,而准确对焦十分重要。
我们都知道,光圈收得越小,景深就越大,清晰的部分越多,因此,一般建议使用非常小的光圈,比如f/16和f/22。
但是,光圈收得过小反而会有损于影像的清晰度,这是因为一种叫“衍射”的光学效应的缘故。
衍射,最简单地说,就是当光线穿过镜头光圈时,镜头孔边缘分散光波。
光圈收得越小,在被记录的光线中衍射光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影像就变得越不清楚,结果影像里显现的细节就越少。
一般来说,在以下情况下你就会开始看到衍射效应:ASP-C尺寸传感器的相机光圈收小到f/11以下;全画幅传感器的相机光圈收小到f/16以下。
为了说明不同光圈下的衍射效应,我们在这里展示在f/8、f/11、f/16和f/22光圈下拍摄的一系列照片——对焦和整体曝光保持不变,唯一的变化就是光圈大小。
这些照片的后期处理都是使用同一软件和设置。
光圈设在f/8时,照片中所有景物都很清晰,背景中树木的细节表现得也不错;光圈f/11时,景色还算清楚,但光圈收得更小时,随着景深的增大,影像明显越发不清晰,细节不显明。
这是风光摄影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制作大尺寸影像时。
正是这种看上去“糊状”的植物,损坏了很多摄影师的数码风景照片。
二、理解快门我们通过拍摄水体来探讨快门的选择。
如何拍摄水体的运动,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一些摄影师喜欢以真实的方式来捕捉水体,使用高速快门速度来“凝结“水体的运动。
另一些人喜欢有意将水体“模糊化”,以营造运动感。
这两种技术在合适的场合都能产生好的效果。
重要的是,两者定要取其一,如果介于两者之间的话,水体既不模糊也不清晰,那就往往会给人以凌乱感和无意识感。
如果你希望停住水体的运动,一般得使用1/500秒或更高的快门速度——确切的快门速度要视水体的流动速度而定。
风光摄影师一般都是用小光圈(大f/数)来获得足够大的景深,使前景和背景细节都合焦清晰。
这样一来,通常就要采用相对长的曝光时间,尤其在弱光条件下。
很多摄影师喜欢走另一个极端——使用长时间曝光来使流水模糊化,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对于观者的眼睛来说,这种“模糊化”的效果为影像增添了活力和动感,所以更加赏心悦目。
1/2秒的曝光应该足以实现这个效果,长达数秒的曝光会更好——这就能保证营造动人的白色的、丝绸般模糊感。
为了能长时间曝光,要使用最小光圈(一般是f/22),并确保照相机的ISO设在最低。
至此如果快门速度还不够低,你就需要滤光镜的帮助了。
三、安排前景我们都知道,世界是三维的,而照片是二维的。
风景照片拍摄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照片无法传达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那种深度感。
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构图技巧来克服这个相当让人不快的小问题。
创造照片深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摄入一个有力度的前景,通常要使用广角镜头来拍摄。
用这种方式突出前景,就为眼睛创造一个“进入点”,将观者拉入场景中,赋予照片一种距离感和规模感,这样就为照片添加了深度。
广角镜头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原因在于它能延展透视,将靠近镜头的成分进行夸张性的展现,从而打开了前景以远的景致。
但是,你得留神,这样做会使中距离景色看上去有空洞感,缺乏趣味。
一个弥补的办法就是采用低视点拍摄。
这就压缩了中间的距离,构图中就不会出现太多的空白空间。
你还需要使用小光圈,仔细调焦,以达到最大景深,使前景和远处景物都焦点清晰。
正确处理:母牛欧芹和金雀花都是很诱人的前景,能将观者的视线引入场景之中,并为远处的景致构成恰如其分的框架。
广角镜头加上f/22的小光圈营造出很大的景深。
我们一起听听著名风光摄影师亚当-伯顿怎么设置前景:应该指出的是,我首先关注的并不是前景,毕竟最重要的是拍摄主体。
但对我来说,前景仅次于拍摄主体。
因此,不管什么时候出去拍风光照,我总要寻找一个存在很多潜在拍摄机会的拍摄点。
到了场地,我会各处察看,寻找最吸引人的拍摄主体,最好的拍摄角度。
一旦选择了拍摄地点,我就开始寻找前景兴趣物。
什么样的前景兴趣物算得上好,这没有现成的规则,但是你总是得考虑几个因素。
重要的是,你必须仔细斟酌要纳入哪些东西,不能看到什么就拍什么。
我喜欢风光摄影,所以我总是寻找天然元素作为我的前景——岩石、花卉、水是通常的成分。
我知道,这些东西能融入我所构思的大画面中,相反,一个人造的物体就会显得不协调。
试着蹲下来,靠近你想拍摄的前景物,你的照片就会凸显生机!但也要注意不能降得太低,否则,有可能你的前景比你的远景更突出,使影像失去平衡。
同样道理,你的被摄物必须干净、简洁——奇妙的背景会被混杂的前景所淹没!最后一点,使用小光圈也很重要,把焦点对在场景纵深范围的三分之一处,能让你获得好的景深。
做到了这样简单的几条,你就能大大改进你的风光影像的构图。
四、了解色彩色彩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它还能表示不同的情调,激发不同的情感,并产生与文化背景相关的象征意义。
想想你的影像中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颜色能产生什么效果。
可能你需要减弱或者加重这种颜色。
在构图、光线照明和使用滤光镜的时候应该认真考虑色彩。
红色是一种强烈的颜色,特别在与黑色背景相对照时更显强烈。
红色被普遍用来表示警告或危险的标记,让人难以忽视。
在摄影中,红色是最有力量的颜色,最抓人眼球,但红色也可能成为让人分心的颜色,如果风景中出现一个小红点,比如远处的一辆红色小车,一只红色小船,或一个红色邮箱。
蓝色是一种与世无争的颜色,能用来表达平和、悲伤或宁静。
在摄影中,蓝色通常用来传达寒冷之情,特别当蓝色与水体和冬日景物相搭配时,效果尤其好。
(摄影教程) 蓝色是风光摄影师的重要颜色——色彩饱和的蓝天往往成为绝佳的背景。
绿色常用来表示健康和生机。
很显然,绿色是植物的主导颜色,因此成为很多植物照片的主导颜色。
绿色很容易被明亮的、具有前进感的颜色(比如红色)所掩盖,一般说来,视觉冲击力不强。
不过,当单独使用时,绿色依然能使影像气氛强烈、生动有趣。
黄色是另一种明亮的、具有前进感的颜色,常用来代表幸福或光明。
黄色能为你的影像增添暖意,与蓝色相配合或映衬之下效果特别好。
黄色与其他类似的鲜艳颜色(比如金色和橙色)是秋天的代表色。
黄色可成为静物影像的很好背景。
五、手动输入色温不同的光源会产生不同的色调,一般以光线的“暖”或“冷”以及其中存在的绿色或品红色的量来表示。
比如,家用的钨丝灯泡发出的光线比阴天室外的光线要暖和得多。
荧光灯光则带有一种绿色调。
光源的暖度或冷度被称为“色温”,用开尔文(K)来表示。
数值越低,光线就越暖。
比如,日落的色温为3000K左右,中性的日光(晴日中午)约为5000~5500K,阴天约为7000~8000K。
我们的眼睛能很快很容易地适应不同光源的颜色,会把白色物体看成白色,不管这物体是在钨丝灯光下还是在多云天的室外。
不过,要是想用数码单反照相机来准确呈现色彩,就必须设置正确的白平衡,你可以在照片拍摄时设置,也可以在RAW转换器中处理你的影像时设置。
依我个人经验,我建议在用RAW格式拍摄时就设定好白平衡,这样就能有更多的灵活性。
在拍风景照时,我们并不追求绝对准确的颜色,重要的是捕捉到令人愉悦的色彩。
所以,数码摄影师可以利用不同的白平衡设置来获得相似的效果。
日光白平衡多云白平衡阴影白平衡荧光灯白平衡自定义白平衡在这些图片中,摄影师马克-鲍尔遴选出多云白平衡这张作为最终的影像。
六、使用RAW文件很多风光摄影师会认为RAW格式过于繁琐,他们宁愿使用JPEG来拍摄美景,photoshop 专家卢克•马西会告诉你:使用RAW格式的各种好处。
下面的两张图片是借助Element4.0调整的前后对比图,欣赏一下你就会发现二者的不同。
第一张是尚未调整时的RAW文件,表面看起来层次不够,影调也不够丰富,好像细节也不到位,实际上只需要调整一下,就会出现第二张的效果。
从前后两张图片的对比就能看出RAW格式的强大。
虽然RAW文件打开麻烦,处理麻烦,但是细节多、实现了无损压缩,而且还能在后期调整白平衡,所以,拍摄精细的风光片,一定要使用RAW文件。
七、学会使用偏振镜为什么选择偏振镜不选择UV镜?大部分人,确切地说是绝大部分摄影爱好者,在镜头前面都安装了UV镜。
在使用UV镜方面,他们进入了一些误区:1.用UV镜来保护镜头镀膜;2.UV镜安装上从来都不拿下来;3.UV镜不过几十块钱。
可以说,有这三个毛病的摄影爱好者,建议你们还是扔掉手中的UV吧,一方面几十块钱的UV镜不仅无法消除紫外线,反而会影响画质;另一方面,个人推荐还是使用偏振镜而不是UV镜。
UV和偏振的区别在于:在雾天或紫外线比较强烈时,拍出的照片有蓝紫色调。
加了UV镜可以将紫外线吸收,排除紫外线对CCD的干扰,有助于提高影响的清晰度和色彩的还原效果,但是,数码单反相机由于成像原理与胶片有本质区别,所以紫外线对成像的影响并不大。
偏振镜是能有选择地让某个方向振动的光线通过,在彩色和黑白摄影中常用来消除或减弱非金属表面的强反光,从而消除过减轻光斑。
偏振镜的原理及作用光线是以波长的方式传播的。
光线以直线的方式行进,以波的形式以各个角度向各个方向振动。
当光线达到一个表面,一部分波长被反射了,而其他部分则被吸收了。
正是被吸收的那一部分波长决定了光线所照的这个表面的色彩。
例如,一个红色的物体将反射红波长而吸收其他波长。
偏振光就不同。
偏振光的产生是因为光波经过了反射和散射,并且只沿一个方向行进。
正是这些波长产生眩光和反射,减少了色彩的强度。
偏振镜正是设计用来阻挡偏振光的,从而恢复对比度和饱和度。
偏振镜由薄薄的偏振材料做成,这个薄片夹在两片圆形玻璃片之间,旋入镜头的前端。
装置的前部可以旋转,以改变偏振的角度,这样,通过镜头的偏振光的数量可以改变,以控制偏振量。
旋转偏振镜时从取景器中观看(或使用带Live View的LCD监视器),反光就会忽有忽无,色彩的强度就会加强随即又减弱。
当你感到效果达到最佳时,就停止旋转偏振镜。
第一张是没有使用UV镜的效果,第二张则是加有偏振镜后的效果。
在使用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偏振镜有两挡滤光镜因素,虽然你的照相机的自动测光系统允许调整,但应记住,这会影响你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的使用范围。
不管什么时候使用偏振镜,你一定要将你的数码单反照相机装在三脚架上,以避免照相机震动。
八、三脚架对风景摄影来说,三脚架应被视为整套装备中的重要部分。
你通常会使用最小光圈来将景深最大化,同时用低ISO感光度来获得最清晰的效果,这样的话快门速度就会很低。
有些拍摄,手持照相机就可以,但使用三脚架你就再也不用担心震动。
你还会发现将照相机置于支撑物上,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去调整取景,获得尽可能好的构图。
三脚架的种类很多,要挑选一副并不难,但要考虑两个关键因素:首先是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