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熔化与凝固

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时间/min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
(5)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 Nhomakorabea于液态。
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图
温度/℃
时间/min
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 升。
海波、冰、 蜡、松香、 各种金属 玻璃、沥青
晶体凝固时的确定的温 度。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小结
➢基本概念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 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要达到熔点; (2)要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 (1)温度要达到凝固点; (2)要继续放热。
熔化与凝固
熔化: 固态→液态 温度上升 需要吸热
例子:冰变成水 铁变铁水
晶体:有固定熔点的物体 熔点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的物体
晶体 熔化图像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熔化图像
温度/℃
认识熔化曲线
D
(1)AB段物质处于固态, 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B
C
(2)BC段物质处
A
凝固 5、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
放 低 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熔化凝固知识点

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放热)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4、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要点诠释: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2、晶体凝固的条件是:(1)达到凝固点(3)继续放热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1)相同点:都是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2)不同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同。
4、晶体熔化凝固图象: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间t1~t2;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FG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间t3~t4。
5、凝固放热的考例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 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 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 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热)6、熔化吸热的考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因为冰熔化吸热 冷空气下沉 )。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因为雪熔化吸热) 。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 )。
7、熔点与凝固点的考例①萘的熔点为80.℃当温度为79℃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时 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 为了加快雪熔化 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
(因为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第2讲 熔化和凝固(教师版)

第10讲熔化和凝固课前预习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叫凝固.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如冰、海波、石英、水晶及各种金属.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3.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4.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能继续吸热;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能继续放热。
知识点解读与典例突破知识点一: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物质有三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三种状态之间能发生相互变化。
2.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注意区别熔化和溶化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加热。
所以用“火”旁“熔”,例如加热冰熔化为水,蜡加热要熔化。
溶化指固体溶解,是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
此过程不需要加热,但是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糖水。
3.固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1)注意:酒精灯外焰加热,水浴加热、并且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者海波(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
(2)现象: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完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停止加热,变成液态的海波又逐渐变成固态,温度还是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等到所有的海波全变成固态时,温度才又继续下降。
石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停止加热,由稀变软,又变成固态,温度不断降低。
【例题1】(2019广西北部湾)下列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冰雪消融 B.霜满枝头 C.滴水成冰 D.樟脑片变小【答案】A【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霜满枝头是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滴水成冰是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C 不符合题意;D.樟脑片变小是固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常见晶体有很多只要记住常见非晶体之外的就好了常见非晶体有蜂蜡玻璃、松香、沥青、橡胶、蜡石蜡、塑料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几种晶体的熔点/℃石英、云母、明矾、食盐氯化钠、硫酸铜、糖、味精、海波、冰、水晶、荼、铝等各种金属就是常见的晶体。
告诉你几个诀窍,你实在弄不懂时能用晶体不是一开始熔化变软,要一点时间非晶体熔化就会变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a.单晶体都具有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例如,食盐晶体是立方体、冰雪晶体为六角形等,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外形。
单晶体之所以有规则的外形,是由于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排成整齐的行列,构成所谓的空间点阵。
例如,实验观察到的食盐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等距离交错排列构成的。
b.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
例如,云母的结晶薄片,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沿平行于薄片的平面裂开。
但要使薄片断裂,则困难得多。
这说明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力学性质不同,而非晶体玻璃在破碎时,其碎片的形状是完全任意的。
又如,在云母片上,涂上一层薄薄的石蜡,然后用炽热的钢针去接触云母片的反面,则石蜡沿着以接触点为中心,向四周熔化成椭圆形,这表明云母晶体在各方向上的导热性不同;如果用玻璃板代替云母片重做上面实验,发现熔化了的石蜡在玻璃板上总成圆形,这说明非晶体的玻璃在各个方向上的导热性相同。
c.晶体必须达到熔点时才能熔解。
不同的晶体,具有各不相同的熔点。
且在熔解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而非晶体在熔解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熔点,随着温度升高,物质首先变软,然后逐渐由稠变稀。
晶体和非晶体可以相互转化。
许多物质既可以以晶体形式存在,又可以以非晶体形式存在。
如把水晶的结晶溶化,再使它冷却,可得非晶体的石英玻璃。
而非晶体的玻璃,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在它里面生成了微小的晶体,形成透明性减弱的模糊斑点。
这说明晶体转化为非晶体需要一定的条件,而非晶体经过一定时间会自动变成晶体。
这是因为非晶体是不稳定的,所谓非晶体物质并不是什么永不结晶的物质,而是在非晶体凝固过程中,分子还没有来得及达到能量最低处,已过早地被一定大小的内摩擦粘住,凝成固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
(8)EF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熔化★ 6 616二凝固★ 2 2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特点:吸收热量;(或者:遇到高温物体,从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物质;例如: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非晶体是没有熔点的)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6.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例题1】谚语“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中,雪水化成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答案】D【解析】解:雪化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故选:D。
【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答案】A【解析】解:A、冰雪的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故A符合题意;B、雾凇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C、云海的形成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白雾的消散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题2】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A.100℃B.37℃C.20℃D.0℃【答案】D【解析】解:冰是晶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0℃。
故选:D。
【变式2】雪天为了使积雪尽快熔化,环卫工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A.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C.盐使积雪的熔点升高D.撒盐后的雪不再属于晶体,不需要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答案】A【解析】解:寒冷的冬季,空气温度低于雪的熔点,为了使雪尽快熔化,向积雪撒盐,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杂质,使雪的熔点降低,从而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A正确。
专题03 探究晶体熔化与凝固特点的实验题(解析版)

专题03 探究晶体熔化与凝固特点的实验题抓住考点学探究晶体熔化实验需要学通的基础知识1.安装装置时,应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
2.石棉网的作用:时烧杯受热均匀。
3.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的目的:使物体受热均匀4.实验选取小颗粒目的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容易受热均匀。
5.采用水浴法的优点:(1)使物体受热均匀;(2)是物体受热缓慢,便于观察温度变化规律。
6.试管放置要求:(1)试管中所装物体完全浸没水中;(2)试管不接触烧杯底或烧杯壁。
7.烧杯口处出现白气的成因:水蒸气预冷形成的小水珠。
8.融化前后曲线的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不同。
9.收集多组数据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
根据考点考【例题1】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
(3)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
(5)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自下而上;(2)B;(3)98;保持不变;(4)减少热量散失;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5)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解析】(1)实验器材的安装遵循由左到右,自下而上的原则,首先确定点燃酒精灯的高度,再把铁圈固定在酒精灯的外焰处,然后依次放烧杯纸板温度计;(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故B正确;(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由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是98℃。
(4)使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盖住烧杯,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同时也可以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
熔化热与汽化热的异同

熔化热是不同压强熔点下的;汽化热不同压强不同温度下的,一般研究同一压强的。
一般压强增大,熔点降低,主要原因压强大会使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得活跃汽化是将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一种过程。液体中分子的平均距离比气体中小得多。汽化时分子平均距离加大、体积急剧增大,需克服分子间引力并反抗大气压力(气体对外做功)做功。因此,汽化要吸热。单位质量液体转变为同温度蒸气时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简称汽化热。汽化热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为在较高温度下液体分子具有较大动能,液相与气相差别减小。在临界温度下,物质处于临界态,气相与液相差别消失,汽化热为零。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但需要持续吸热。
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实验表明,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solidifying)。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熔化热与凝固热相等。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熔化热与汽化热的异同
我们知道熔化与汽化是物态变化的两个过程。
熔化
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相变过程。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固体存在两种形式: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态。此时单位质量的晶体吸收的热量叫熔化热;反之是凝固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蜡蜡烛水晶铝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答案: 非晶体:松香石蜡(初二第一册就是用石蜡做实验说明的) 奶酪
晶体:食盐水晶铝
告诉你几个诀窍,你实在弄不懂时能用
晶体不是一开始熔化变软,要一点时间
非晶体熔化就会变软<松香\奶酪\石蜡(蜡烛烧了会变软)>
这些是要靠死记的:
玻璃是非晶体,海波(水晶)是晶体,金属都是晶体
Aaaaaaaaaaaaaaaaaaa
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海波的熔化图象是
A
(填写序号).分析图象A还可获得的信息有:
(1)
海波的熔点是48℃
(2)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填一条即可).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专题:简答题.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知道海波是晶体,而石蜡是非晶体.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并且能够识别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解答:解:A图象中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A是晶体海波的熔化图象;B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B是非晶体石蜡的熔化图象.
从A图中可知:固态海波的初温是20℃、海波的熔点是48℃、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液态海波的末温为90℃.
从B图中可知:石蜡的初温是20℃、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故选A;
(1)海波的熔点是48℃;
(2)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以及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