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的熔化

合集下载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

银 962 铝 660 铅 328 锡 232
奈 80 海波 48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氮 -210
冰0
固态氧 -218
固态水银 -38.3 固态氢 -259
讨论: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或锡? 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吗? (南极最低气温-94.3℃)
小结:
共同 点
熔化
都需吸热

不体
有熔点和凝固 点,熔化和凝 固过程吸热, 温度不变
吸热,达到熔点
没有熔点和凝固 点,熔化和凝固 过程吸热,温度 不段升高
吸热
放热,达到凝 固点
放热
返回
2.考点延伸
1.纯铁的熔点是1535℃,液态纯铁的凝固点(1535℃ ),俗话说: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过程要( 吸热)。
2.如图是某晶体溶液的凝固图象, T/℃
n
0
t/min
熔点: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温度 海波的熔化条件:吸热,达到熔点
蜂蜡熔化的条件:吸热
有固定熔点的固体。
固 晶 体 晶体熔化的条件:吸热,达到熔点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食盐、奈、石英、各种

金属等
分 类
没有固定熔点的固体。
非晶体 非晶体熔化的条件:吸热
常见的非晶体:蜂蜡、松香、沥青、玻璃、橡 胶等
铁架台
温度计
试管 烧杯 石棉网 酒精灯
加热的固体有:海波(硫代硫酸钠) 或蜂蜡
从实验现象及描绘出的图象容易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 (上升),当温度达到(48℃ ),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 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熔化凝固知识点

熔化凝固知识点

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放热)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4、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要点诠释: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2、晶体凝固的条件是:(1)达到凝固点(3)继续放热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1)相同点:都是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2)不同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同。

4、晶体熔化凝固图象: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间t1~t2;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FG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间t3~t4。

5、凝固放热的考例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 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 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 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热)6、熔化吸热的考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因为冰熔化吸热 冷空气下沉 )。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因为雪熔化吸热) 。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 )。

7、熔点与凝固点的考例①萘的熔点为80.℃当温度为79℃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时 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 为了加快雪熔化 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

(因为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晶体熔化过程分子势能

晶体熔化过程分子势能

晶体熔化过程分子势能
在物理化学领域,晶体熔化是一种重要的相变过程,它涉及到
固体晶体结构内部分子之间的势能变化。

晶体熔化是指固体晶体在
升高温度下,分子间的势能逐渐减小,使得晶体结构逐渐失去有序性,最终形成液体的过程。

在晶体熔化过程中,分子间的势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固体
晶体内部的分子通过键合相互作用在特定的排列方式下形成有序的
结构,这种有序结构使得晶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稳定性。

而随着温
度的升高,分子间的势能逐渐减小,原子或分子的振动增加,使得
固体晶体结构逐渐变得不稳定,最终导致晶体熔化成液体。

分子势能的变化是晶体熔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当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势能减小,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弱,排列有序的结构
开始解体,分子间的间隙增大,最终形成液体状态。

这一过程中,
分子势能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晶体的熔化温度和熔化速度。

研究晶体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对于理解相变过程和材料
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分子势能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晶
体熔化的机理和规律,为新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
深入理解分子势能的变化还有助于优化材料的熔化工艺,提高熔化效率,降低能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晶体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物理过程,它直接影响着晶体的相变行为和材料性质。

通过深入研究分子势能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晶体熔化过程

晶体熔化过程

晶体熔化过程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晶体熔化过程!你想啊,晶体就好比是一个有个性的小伙伴。

晶体原本好好地待在那,有着自己固定的形状和规则。

这就像咱平时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一样。

可一旦温度升高啦,就像是给这个小伙伴来了一场特别的挑战。

它开始慢慢地变软,从原本的硬邦邦变得有点柔了。

这过程不就跟咱有时候面对一些困难,从开始的坚定变得有点犹豫差不多嘛。

然后呢,随着温度继续上升,晶体就开始真正地熔化啦!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哇,这变化可真不小啊!这就好像一个人突然打破了自己的束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状态。

你说神奇不神奇?晶体熔化的时候,温度可是一直保持不变的哟!就好像一个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有那么一段关键时期,得咬牙坚持住,不管遇到啥,都不能动摇。

你再想想,这晶体熔化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行的呀。

得有合适的条件,温度得够呀!这就好比咱要做成一件事,也得有足够的准备和条件,对吧?而且哦,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呢,这热量就像是给它注入了新的力量。

咱们人不也一样嘛,在成长的过程中,得不断吸收知识、经验这些“热量”,才能变得更强大呀。

你看那晶体,一点点地从固态变成液态,多有意思。

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程,看着它一点点地改变,真的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晶体熔化过程可真是充满了奥秘和惊喜呀!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其中的道理说不定能让咱在生活中也变得更聪明、更有办法呢!它告诉咱,变化是必然的,但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和坚持,就能实现华丽的转身。

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想要改变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像晶体熔化一样,坚定地走下去,等待那个美好的转变呢?所以啊,可别小瞧了这晶体熔化过程,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熔化★ 6 616二凝固★ 2 2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特点:吸收热量;(或者:遇到高温物体,从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物质;例如: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非晶体是没有熔点的)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6.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例题1】谚语“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中,雪水化成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答案】D【解析】解:雪化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故选:D。

【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答案】A【解析】解:A、冰雪的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故A符合题意;B、雾凇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C、云海的形成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白雾的消散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题2】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A.100℃B.37℃C.20℃D.0℃【答案】D【解析】解:冰是晶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0℃。

故选:D。

【变式2】雪天为了使积雪尽快熔化,环卫工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A.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C.盐使积雪的熔点升高D.撒盐后的雪不再属于晶体,不需要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答案】A【解析】解:寒冷的冬季,空气温度低于雪的熔点,为了使雪尽快熔化,向积雪撒盐,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杂质,使雪的熔点降低,从而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A正确。

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 5.2 熔化和凝固知识点常见的晶体有: :常见的非晶体有 :一、熔化定义: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

需要热量。

1、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热量,但温度保持。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热量,且温度不断。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①②。

3、熔化图像二、凝固定义: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需要热量。

1、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热量,但温度保持。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热量,且温度不断。

2、晶体凝固必要条件:①②。

三、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注意:热量只能从温度的物体传给温度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 ;§ 5.4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凝华定义: 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需要 热量。

凝华现象:① ② ③ ④ ⑤ 。

升华定义: 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需要 热量。

升华现象:① ② ③ ④ ⑤ 。

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5.4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凝华定义: 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需要 热量。

凝华现象:② ② ③ ④ ⑤ 。

升华定义: 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需要 热量。

升华现象: ② ③ ④ ⑤ 。

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 .“飘渺的雾”是气化现象 B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 .“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A .“飘渺的雾”是气化现象B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 .“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5.3 汽化和液化液化定义: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需要热量。

1.液化现象:①②③④⑤。

2.液化的方法分为: ①②。

汽化定义: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需要热量。

汽化现象分为:、,两种形式都要热量。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1.沸腾:⑴沸腾现象: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关于晶体熔化实验的几点建议

关于晶体熔化实验的几点建议

关于晶体熔化实验的几点建议晶体熔化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观察晶体在加热条件下的熔化过程。

下面给出几点关于晶体熔化实验的建议:1.选择合适的试剂:在进行晶体熔化实验前,应首先选择合适的试剂。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需要,选择易于溶解并具有明显熔点的晶体试剂。

如果需要观察晶体的形态变化,可以选择透明晶体;如果需要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可以选择带有色素的晶体。

2.准备实验装置:准备一个适当的实验装置,以确保安全和准确观察实验过程。

可以使用显微镜、热板、烧杯、试管等简单的实验设备。

确保实验设备干净,并做好防护措施,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控制加热速率:在进行晶体熔化实验时,应控制加热速率。

过快的加热速率会导致晶体迅速溶解,难以观察熔化过程;而过慢的加热速率则会延长实验时间,不利于实验观察。

一般来说,可以以每分钟1-2摄氏度的速率加热。

4.记录实验结果:进行晶体熔化实验时,应及时并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可以使用实验记录表格或笔记本,记录晶体的初熔点、完全熔化的温度范围、熔化的形态变化等信息。

同时可以拍照或录像,用于后续分析和报告。

5.进行对照实验: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对照实验。

选择一个已知熔点的晶体试剂,通过和待测晶体试剂进行熔化实验对比观察,以确定待测晶体的熔点范围。

6.注意安全问题: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要佩戴安全眼镜和实验手套,避免皮肤接触试剂。

加热时要小心火源,避免产生大面积的火焰。

实验后要及时清理实验设备,避免试剂残留。

7.发展进一步研究:基于晶体熔化实验的结果,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例如,可以探究晶体的熔化温度和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探索不同晶体结构对熔点的影响等。

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晶体熔化的原理和机制。

总之,进行晶体熔化实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试剂、准备好实验装置、控制加热速率、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实验、注意安全问题,并有可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这些建议将有助于您顺利进行晶体熔化实验并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第2.3熔化和凝固知识梳理

第2.3熔化和凝固知识梳理

2.3 熔化和凝固1姓名:日期:【知识梳理】一、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作熔化,熔化时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作凝固,凝固时放热。

二、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晶体。

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非晶体。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2.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三、熔化、凝固的应用1.熔化吸热: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2.凝固放热:反过来,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液体在凝固时温度不变,但要放热。

3.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C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3)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4)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5)EF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6)FG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四、探究晶体(冰)熔化实验(1)把晶体研碎;(2)水浴法加热,使晶体受热更均匀;如果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晶体受热会不均匀;(水浴法在冰熔化实验中还可以起到减慢熔化过程,便于观察的作用)(3)实验过程中记录时间、温度和状态;【典型例题】1、夏天,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此过程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 凝固B. 熔化C. 汽化D. 液化2、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 A.沸点较高 B.沸点较低 C.凝固点较低 D.凝固点较高3、在0℃的温度下,把-5℃的冰放入0℃的水中,则 ( )A.水凝成冰,可能所有的水都会结为冰 B.冰化成水,且水的温度始终为0℃C.如果放入得冰多,水就凝固,如果水多,冰就化 D.冰、水的多少都不变4、冰雕艺术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有时冰雕作品也要在夏天或在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巡展,为了防止冰雕熔化,陈列冰雕作品的房间温度要足够低,但是每多降温1℃,制冷系统的耗电量就要增加很多.为了既不使冰雕熔化又能节约用电,房间温度控制的最佳数值是( )A.5℃B.0℃C.-5℃D.-10℃5、如图所示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6、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7、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与科学内容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突出。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认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理解科学的本质,挖掘智力潜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熔化和凝固》这一节课,教材第一次以旁注的形式完整展示科学探究过程的七个基本要素。

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做好“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这一探究实验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研究海波的熔化过程这一实验难度很大,实验的成功率很低,不容易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设计熔化和凝固教学时,我注重科学探究情境的创设,把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这一探究实验改为固体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研究水和液态蜡的凝固过程。

一方面水结冰、蜡凝固实验的探究难度低,实验的成功率高;另一方面水结冰、蜡凝固虽然都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但是对于只在冰箱里见过水结冰现象的南方学生,在课堂上探究水结冰的现象能激起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

而且,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科学探究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亲历了科学探索的全过程,还通过突出科学探究过程的某些具体步骤,如学生设计实验,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并做出固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让学生把凝固的冰握在手心感受冰的熔化并通过逆向思维理解固体的熔化等,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理解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状态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能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联系起来。

·学会画出固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知道图像是描绘物理过程的重要方法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科学探究情境,把科学探究的七要素自然的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熔化和凝固的教学,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探究方法并不神秘,人们经常使用科学方法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

【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