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特点

11.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特点
11.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特点

知识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及其特点

科学思维

我们可以用4个步骤来解释和验证物理学问题。这4个步骤是“科学思维”,“模型建构”,“质疑创新”,“科学论证”。

例如用手在树上摘下一个苹果,是否会落到地下呢?这个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来分析,这就是模型建构。然而如果离开了地球,没有了万有引力,那就要切换到用相互作用力模型来分析,这个就是科学思维。最好的科学论证方法就是用实验探究,简单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情境

如图所示是“探究某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

讨论

(1)根据图像分析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持续了多长时间?

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中均有一段与横轴保持平行,这个保持平行的一段就是熔化和凝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一平行段维持的时间为熔化或凝固所需的时间,所以是3min。

【理解-保持平行】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表现在图像中是与时间轴平行的一段,表示在这一段时间里温度保持不变,这一平行段维持的时间为熔化或凝固所需

的时间。

(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中平行段对应的温度是什么?

【理解-熔点】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中平行段对应的温度是该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熔点=凝固点。

(3)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析: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表现在图像中温度持续上升;而凝固过程不断放热,表现在图像中温度持续下降。

【理解-区分】晶体的熔化图像中温度持续上升,而凝固图像中温度持续下降。

(4)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处于什么状态?

【理解-状态】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实战演练

导学号 47152225)如图是晶体的凝固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导学号

A.晶体在EF段呈液态,温度不变

B.晶体在FG段处于凝固过程,温度上升

C.晶体在FG段处于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D.晶体在GN段呈固态,温度下降

点拨:根据【理解-状态】、【理解-保持平行】进行分析。

实验二 探究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实验二探究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1、下图是某种晶体的熔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 (1)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 (2)其熔化过程共经历了min。 (3)第4min时,该晶体处于态。 (4)第8min时,该晶体处于___________态。 (5)第10min时,该晶体处于___________态。 答案:80,4,固、固液共存、液态 2、下表为小丽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3℃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4)温度为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5)温度为1℃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6)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 (7)该物质熔化时需要对它加热,这是通过改变其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 (8)5至8分钟,该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其内能。(选填“不变”或“增大”) (9)下表是小明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从开始计时起,到第min时的数据有明显错误 答案:0,晶体,固、固液共存、液、不变、增大、热传递、1.5 3、如图13甲所示,是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还进行搅拌,这样做是为了使试管中的萘受热,而且萘的温度上升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②除图13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③萘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3乙所示,由图可知,给萘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的萘所处的物态是态。 答案:均匀、慢、秒表、固液共存

晶体的熔化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与科学内容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突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认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理解科学的本质,挖掘智力潜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熔化和凝固》这一节课,教材第一次以旁注的形式完整展示科学探究过程的七个基本要素。在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做好“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这一探究实验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研究海波的熔化过程这一实验难度很大,实验的成功率很低,不容易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设计熔化和凝固教学时,我注重科学探究情境的创设,把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这一探究实验改为固体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研究水和液态蜡的凝固过程。一方面水结冰、蜡凝固实验的探究难度低,实验的成功率高;另一方面水结冰、蜡凝固虽然都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但是对于只在冰箱里见过水结冰现象的南方学生,在课堂上探究水结冰的现象能激起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而且,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科学探究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亲历了科学探索的全过程,还通过突出科学探究过程的某些具体步骤,如学生设计实验,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并做出固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让学生把凝固的冰握在手心感受冰的熔化并通过逆向思维理解固体的熔化等,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理解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状态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能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联系起来。 ·学会画出固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知道图像是描绘物理过程的重要方法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科学探究情境,把科学探究的七要素自然的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熔化和凝固的教学,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探究方法并不神秘,人们经常使用科学方法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 【教学流程】

河南省中考物理晶体熔化实验专题

河南省中考物理晶体熔化实验专题 1.在探究“同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取两个相同的试管A、B,在A 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姑晶体,且蜂蜡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如图甲所示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清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 为℃。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观察发现,冰熔化后的升温比熔化前的升温慢,这是因为。 (3)第22min时B试管中的水(填“能”或“不能”)沸腾。从第12min到第 16min,蜂蜡的内能(填“增加”或“不变”)。 2.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这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 (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是℃。 (4)组装图1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如图甲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是几种晶体的熔点表。 ①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晶体可能是。 ②图甲中段表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它的内能。 4.小强对热现象的有关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使冰;根据图甲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非晶体”)。(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强换用其它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是通过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图乙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结合两次实验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5.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6.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11.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特点

知识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及其特点 科学思维 我们可以用4个步骤来解释和验证物理学问题。这4个步骤是“科学思维”,“模型建构”,“质疑创新”,“科学论证”。 例如用手在树上摘下一个苹果,是否会落到地下呢?这个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来分析,这就是模型建构。然而如果离开了地球,没有了万有引力,那就要切换到用相互作用力模型来分析,这个就是科学思维。最好的科学论证方法就是用实验探究,简单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情境 如图所示是“探究某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 讨论 (1)根据图像分析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持续了多长时间? 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中均有一段与横轴保持平行,这个保持平行的一段就是熔化和凝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一平行段维持的时间为熔化或凝固所需的时间,所以是3min。 【理解-保持平行】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表现在图像中是与时间轴平行的一段,表示在这一段时间里温度保持不变,这一平行段维持的时间为熔化或凝固所需

的时间。 (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中平行段对应的温度是什么? 【理解-熔点】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中平行段对应的温度是该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熔点=凝固点。 (3)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析: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表现在图像中温度持续上升;而凝固过程不断放热,表现在图像中温度持续下降。 【理解-区分】晶体的熔化图像中温度持续上升,而凝固图像中温度持续下降。 (4)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处于什么状态? 【理解-状态】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实战演练 导学号 47152225)如图是晶体的凝固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导学号

【初二】3.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详解

【初二】3.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详解 同学们在学完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后,一定需要把物体在各个阶段的状态、吸放热情况、及温度变化等相关特征进行理解掌握。下面张老师以下面的图像为例作为一个讲解: 1.该物质属于晶体。因为其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和放热,其温度都保持不变。我们将这两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分别称为熔点和凝固点。 2.ABCD过程为晶体的熔化曲线,该过程持续吸热。DEFG过程为晶体的凝固曲线,该过程持续放热。 3.AB过程晶体为固态。吸热,温度升高。B点晶体开始熔化,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230℃);BC过程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固液共存态。此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点为230℃,晶体熔化时间为4min;C点晶体刚好熔化结束,为液态。CD过程晶体为液态,吸热,温度升高。 4.DE过程晶体为液态。液态晶体放热,温度降低。E点晶体开始凝固,为液态。物体达到凝固点(230℃)。EF过程为晶体凝固过程,为固液共存态。此过程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凝固点为230℃,晶体凝固时间为2min;F点晶体刚好凝固结束,为固态。FG过程晶体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 5.一般而言,同一种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例题1:如图所示是-10℃的冰受热后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开始加热的最初5min内冰是______态。 (2)5—15min内冰逐渐______,此过程中是______态与______态共存的状态。 (3)到20min时,冰全部变成了______℃的水。 (1)固(2)熔化,固,液(3)10 例题2:下图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根据图象可知:这种晶体的名称是_________,其熔点是_________,液态名称是_________,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加热6分钟时,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加热8分钟时的温度是_______,这种晶体熔化经历了_______分钟。 冰 0℃水固液共存液态100℃3min

实验三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实验三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 一、预习与思考问题 l 阅读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教材内容,了解教材中晶体的熔化与凝固探究活动的设计思路。 2.使用“水浴法”有何优点,怎样正确使用这种方法? 二、阅读 根据晶体物态变化的特性,晶体在加热熔化和冷却凝固时保持温度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且熔点温度与凝固点温度相同。 以前常选用萘晶体进行实脸,典型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如图所示。 这个实验做起来比较困难,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测量的温度难以保持不变.由于萘有剌激性气味,对身体有害,在中学物理实验中已不再使用。 现在选用的晶体是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它具有熔点较低(48C0左) 没有剌激性气味、溶于水易于清洗等特点。但在凝固时会出现过冷现像.即温度降至熔点时不凝固(想一想:如何应对这一情况),如果能保证冰块的供应,用水来做凝固和熔化的实验也比较理想. 三、实验内容与过程指导 (一)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实验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秒表,硫代硫酸钠晶体(海波)。

1 .按图所示.选纯净的海波20g左右,碾成粉未装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请思考温度计应如何放置? 2.在烧杯中倒入温度在35C0左右的水,水量以能够浸没试管中的海波粉为准。 3.点燃洒精灯,间隔lmin 读取1 次温度(接近45C0时每隔0.5min读取l 次),读到60C0为止。实验中控制水和海波的温差是成功的关键,可用移动酒精灯的方法来控制烧杯中的水温,使之上升不太快。当水温升到48C0左右时,就应加以控制,使水温高于正在熔化的海波的温度1.5C0以下。 接近45C0时每隔0.5min读取l 次 4到60C0时将酒精灯盖灭、撤去.使熔化的海波和烧杯中的水一起在空气中冷却,在降温的同时,每隔1min记录1次温度,读到40C0左右。 5 .将升温和降温的记录列表.并在方格坐标上画出随时间变化的曲浅.从而确定海波的熔点, 你绘制的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有何特点?所得到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6 .阅读:搅伴的注意事项 温度计插入海波中的位置应靠近管壁.但不要碰到管壁 在实验中搅拌器进行搅拌是十分必要的,其搅拌是使海波受热均匀,尽快达到热平衡;在固液共存的阶段,应搅拌使其成为糊状.达到固、液均匀混合,熔化成液体;在凝固过程中应沿试管管壁搅拌,以破坏首先沿试管壁形成的妨碍热交换顺利进行的凝固层。使海波均匀冷却,搅拌器最好做成螺旋状,这种搅拌器比棒式的搅拌器效果更好 三、报告与作业 1.通过“海波的熔化与凝固实验”,你体会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你认为通过这个实验应培养学生哪些实验能力?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应提出些什么要求? 3.试分析晶体熔解前后曲线斜率显著不同的原因。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复习:晶体熔化与凝固实验

晶体熔化与凝固实验 中考题欣赏: 1.(2015.28)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冰加热的目的是。 (2)冰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发现冰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物质在第6min时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第4min时具有的内能。 (3)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变式训练: 2.图(1)、(2)分别是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⑴图(1)所对应的固体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⑵图(2)是冰的熔化图像,处于冰水混合状态的是图中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需要热量,总体积; ⑶已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图(2)中C点对应冰刚好完全熔化,若此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则水温随时间变化和图线是.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

晶体熔化与凝固实验 中考题欣赏: 1.(1)使冰均匀受热(2)晶体;固液共存;大于(3)不会 变式训练: 2. ⑴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⑵BC;吸收;减小⑶CF 3.(1)80;(2)液态;(3)小于;(4)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2020年晶体熔化规律和图像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熔化和凝固 晶体熔化规律和图像: 1、晶体熔化时温度,(升高、不变、降低)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2、晶体熔化的条件:(1) ;(2)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熔点温度的晶体一定会熔化. B.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C.晶体吸收热量一定熔化 D. 晶体吸收热量不一定熔化 4、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图线表示熔化过程中有两段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 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5、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 C.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D.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 6、把盛有碎冰的试管插入盛有碎冰的烧杯的中间,然后用酒精灯 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那么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半B.熔化不到一半 C.熔化多于一半D.没有熔化 7、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时,可采取物理疗法。即将冰或水放在病人 的额头上,利用这两种物质吸热来降低人体的温度。问:为什么质量相等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更好? 8、某晶体在加热时,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该图像是图像. (2)该晶体的熔点是,熔化时共用了 min. (3)该晶体在B点的状态是,C点的状态是, BC段处于状态,在此过程中需,但温 度. (4)该晶体可能是 9、在严寒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非常艰苦,经常从野外取雪加热成开水供饮水,图中能正确描述这个过程的图像是 ( )

固体熔化规律实验学生版

2020 实验复习专题——固体熔化规律实验 一.基础复习 1、在研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2、实验中采用水浴法的好处是什么? 3、器材的组装方式从到。 4、实验中大试管的放置应注意什么?,此实验装置_______做所有晶体熔化的实验(填“能”或“不能”) 5、请写出本实验中规范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请说出两条) 6、用冰做实验时,小明向试管中加入的是碎冰而不是冰块,采用碎冰的好处 是:。 7、实验片段1、冰开始熔化了,小明发现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了,小聪的实验也出现 了这种现象。该现象说明: 8、实验片段:小明在观察海波熔化时。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海波不继续熔化了,将试管放入又开始熔化,说明: 9、实验中不同组选用了不同的材料,每组都得到一大堆数据,怎样处理这些数据,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什么? 10、请设计你能够记录实验现象、数据的记录表格 11、实验中记录温度时,时间间隔能否过长,为什么? 12、晶体熔化的规律? 13、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14、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哪些? 二.基础题: 15、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收集到的海波熔化的数据和现象: (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上面的坐标中绘出“温度一时间″的图像。 (2)通过探究可得,此类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实验探究的问题, 你对探究过程还有什么补充? 16、结合熔化时分子模型图,从微观角度解释晶体熔化的原因: 晶体中分子呈排列,每个分子只能在自己的附近振动,加热时, 分子振动的变大,当足够高时,有些分子就可以脱离它的固有位置, 就开始了。 17、根据水的凝固曲线,完成右侧填空。 二.中档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4 -3 -2 -1 0 0 0 0 0 1 2 3 4 )实验中除了图示的装置外,还需要。 (2)实验装置中,被加热的物质放在试管中,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这种加热方法与直接 用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加热相比,优点是什么? (3)该物质的熔点是℃。 (4)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或“液”) (6)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热量。 19.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所 示,海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____(填写序号).分析图象A 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20.图是表示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过程的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是图象上的段。

熔化和凝固(提高)知识讲解

熔化和凝固(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知道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5.掌握熔化和凝固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 6.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 状态形状、体积的 固态(冰)有固定的形状,很难被压缩 液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很难被压缩 气态(水蒸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 要点诠释: 1、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体一般称固体,如:钢铁、食盐等;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液体,如:水、酒精等;在常温下呈现气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2、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情况下都有三种状态,如:常温下铁是固态,加热至1535℃时变成液态;加热至2750℃时,变成气态。 要点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3、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4、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要点诠释: 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2、晶体凝固的条件是:(1)达到凝固点(2 )继续放热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1)相同点:都是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2)不同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同。 4、晶体熔化凝固图象:

熔化和凝固_知识点总结

熔化和凝固 一、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 称为物态变化。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 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 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固态(放热降温) 该图说明:①该物质是晶体。②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③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5)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C。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C时,萘 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C, 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6)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凝固【重点】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3)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5)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5、热传递: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热传递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注:热传递必须要有温度差,就像开空调的卧式没有关门,而客厅的“热空气”就传递到卧式,使得卧式的温 度上升。所以为了节能,我们开空调时要关好门窗,早上要开窗通风。

晶体熔化规律和图像

熔化和凝固 晶体熔化规律和图像: 1、晶体熔化时温度,(升高、不变、降低)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2、晶体熔化的条件:(1) ;(2)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熔点温度的晶体一定会熔化. B.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C.晶体吸收热量一定熔化 D. 晶体吸收热量不一定熔化 4、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图线表示熔化过程中有两段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 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5、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 C.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D.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 6、把盛有碎冰的试管插入盛有碎冰的烧杯的中间,然后用酒精灯 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那么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半B.熔化不到一半 C.熔化多于一半D.没有熔化 7、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时,可采取物理疗法。即将冰或水放在病人 的额头上,利用这两种物质吸热来降低人体的温度。问:为什么质量相等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更好? 8、某晶体在加热时,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该图像是图像. (2)该晶体的熔点是,熔化时共用了 min. (3)该晶体在B点的状态是,C点的状态是, BC段处于状态,在此过程中需,但温 度. (4)该晶体可能是 9、在严寒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非常艰苦,经常从野外取雪加热成开水供饮水,图中能正确描述这个过程的图像是 ( )

实验三___晶体的熔化和凝固gaoyang

实验三___晶体的熔化和凝固gaoyang 实验七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研究一、实验内容与过程指导 (一)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实验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秒表, 硫代硫酸钠晶体(海波)。 1.按图所示(选纯净的海波约占试管的1/3左右(插入温度计,温度计位于海波中心处。 02.在烧杯中倒入温度在40C左右的热水,水量以能够浸没试管中的海波粉 为准。 这里用热水时为了节约时间。 003.点燃洒精灯,间隔20S读取1次温度(接近43C时开始读数),读到55C 为止。 实验中控制水和海波的温差是成功的关键,可用移动酒精灯的方法来控制烧杯中的水温,同时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使之上升不太快。 4.当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搅 间隔20S读取1次温度 时间/20s 0 1 2 3 4 5 6 7 8 9 10

40 45 46 47 47 47 47 47.8 47.8 47.8 47.8 温度/ 时间/20s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7.8 47.8 47.8 温度/ 47.8 48.3 49 49 52 53 56 0C5.到60时将酒精灯盖灭、撤去.使熔化的海波和烧杯中的水一起在空气中0C冷却,在降温的同时,每隔1min记录1次温度,读到40左右。 这里海波和烧杯中的水一起在空气中冷却是为了不让海波冷却的太快,便于实验数据的记录。 间隔lmin 读取1 次温度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55 54.3 54.1 53.7 53.1 52.9 52.1 时间 /min 7 8 9 10 11 12 13 温度/ 51.9 50.9 50.5 50.3 49.9 49.6 48.9 时间/min 14 15 16 17 18 19 20 温度/ 48.5 47.9 47.5 46.9 47.3 47.2 47.1 时间/min 21 22 23 24 25 26 27 温度/ 47 47 47.2 47.1 47.5 47.3 47.3 时间/min 28 29 30 31 32 33 34 温度/ 47.3 47.3 47.2 47 47 47 46.8 时间 /min 35 36 37 38 39 40 41 温度/ 46 45.6 45 44.4 43,8 42.7 41.8 5 (将升温和降温的记录列表(并在方格坐标上画出随时间变化的曲浅(从而确定海波的熔点, 6.绘制的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 由图可知所得到的熔点和凝固点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搅拌不均匀。 搅伴的注意事项:温度计插入海波中的位置应靠近管壁,但不要碰到管壁.在实验中搅拌器进行搅拌是十分必要的,其搅拌是使海波受热均匀,尽快达到热平衡;在固液共存的阶段,应搅拌使其成为糊状(达到固、液均匀混合,熔化成液体;在凝固过程中应沿试管管壁搅拌,以破坏首先沿试管壁形成的妨碍热交换顺利进行的凝

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3.根据熔化规律的不同,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4.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自然界中的各种金属、冰、海波、萘等物质都是晶体。 5.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例如塑料、松香、玻璃、沥青。 6.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7.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8.认识晶体熔化曲线: (1)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9.非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10.认识非晶体熔化曲线: 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11.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12.(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3.根据熔化规律的不同,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4.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自然界中的各种金属、冰、海波、萘等物质都是晶体。 5.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例如塑料、松香、玻璃、沥青。 6.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7.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8.认识晶体熔化曲线: (1)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9.非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10.认识非晶体熔化曲线: 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11.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12.(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实用文库汇编之晶体熔化规律和图像

*实用文库汇编之熔化和凝固* 晶体熔化规律和图像: 1、晶体熔化时温度,(升高、不变、降低)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2、晶体熔化的条件:(1) ;(2)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熔点温度的晶体一定会熔化. B.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C.晶体吸收热量一定熔化 D. 晶体吸收热量不一定熔化 4、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图线表示熔化过程中有两段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 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5、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 C.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D.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 6、把盛有碎冰的试管插入盛有碎冰的烧杯的中间,然后用酒精灯 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那么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半B.熔化不到一半 C.熔化多于一半D.没有熔化 7、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时,可采取物理疗法。即将冰或水放在病人 的额头上,利用这两种物质吸热来降低人体的温度。问:为什么质量相等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更好? 8、某晶体在加热时,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该图像是图像. (2)该晶体的熔点是,熔化时共用了 min. (3)该晶体在B点的状态是,C点的状态是, BC段处于状态,在此过程中需,但温 度. (4)该晶体可能是 9、在严寒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非常艰苦,经常从野外取雪加热成开水供饮水,图中能正确描述这个过程的图像是 ( ) 10、对甲、乙、丙三块晶体加热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可能是同种物质,这两 块晶体中的质量较大.

初中物理晶体熔化实验中考复习题

中考题欣赏(晶体熔化) 中考题欣赏: (2015.28)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冰加热的目的是。 (2)冰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发现冰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物质在第6min时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第4min时具有的内能。 (3)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变式训练: 1.图(1)、(2)分别是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⑴图(1)所对应的固体属于(选填“晶体” 或“非晶体”),理由是; ⑵图(2)是冰的熔化图像,处于冰水混合状态的是 图中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需 要热量,总体积; ⑶已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小.图(2)中C点对应冰 刚好完全熔化,若此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则水温随时 间变化和图线是. 2.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军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 体”). (2)BC段表明该物质处于______态. (3)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______.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__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

晶体熔化过程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用温度计测量晶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课) 班级名称深圳市罗湖区罗芳中学初二二班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熔化与凝固》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学生参与的实验课,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和掌握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的操作技术并不难,但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而在其他时间段水温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实验过程中药品的量,读数的时间间隔,温度计的液泡位置等都要重点注意测某个环节的温度时,读数要快,否则,温度就要下降 学情分析 用温度计测晶体的温度时,由于温度计开始时的示数与室温相同,温度计中的液体(测温物质)要从晶体中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增加,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教学目标 1、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 2、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温度计测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时,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的动手操作,组装实验仪器的能力,同时还要使学生懂的各种实验器材的实验原理,有什么作用,温度计读数的方法和读数的速度,难点是药品多少和读数时间间隔的把握,药品太少,融化快,时间间隔就要小一些不然可能观察不到熔化过程温度变化规律,药品太多,时间间隔就要长一些不然工作量太大,课堂时间紧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复习 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复习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然后教师进行测水温的示范操作。 学生回答问题,明确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例如:(1) 、下列测液体温度的示意图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在哪里?使用温度计还可能发生什么错误?(通过此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1)倒一杯热开水,用温度计测出它的温度,记在表头上。(2)让开水冷却到你的手指可以插进去但还觉得烫的程度,估计这时水的温度,再用温度计实际测量。把这次及以后每次的估计值和实测值都记在表格里。继续让水冷却,到手指伸进去觉得热的程度;到手指伸进区觉得不热的程度。每次都事先估计水的温度,然后用温度计实际测量。把每次测量的温度值计在表格里。

(完整版)(完整word)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1.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________变化,物质就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物质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从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固. 3.固体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________、________、都是晶体.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 5.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凝固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凝固时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 6.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________ ,继续________ . 7.冰的熔点是_____℃,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________℃. 8.晶体物质在熔点温度时的状态,可能是________态,也可能是________态,也可能是________. 9.寒冷的冬天,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而使油污的缘故. 10.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理变化是和,反映一个共性是.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填“晶体”或“非晶体)。 12.夏天喝饮料加些冰块,是利用冰_________时_________而使饮料温度降低,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热.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 11.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信息二:.(多选)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 ) 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14.用铜块烧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多选)15.萘的熔点是80.5℃,则当萘的温度处于80.5℃时,它() A.一定在熔化着 B.可能在凝固着 C.吸热就熔化 D.放热就凝固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是因为冰熔化吸热的缘故 B.铸造车间里,铁水烧铸成机器底座是凝固现象 C.夏天卖海货的人,在泡膜箱子内放上冰,目的是为了让水结冰 D.“下雪不冷化雪冷”表明雪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17. C.-50℃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D.选钨丝做灯丝 18.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 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物态变化图像专题

问题44. 如何区分物态变化的图像? ◇学生提问 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的图像应是() 老师,我学习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以及液体的沸腾这几种物态变化的图像,但区分起来我感到存在困难,您再给我讲讲吧? ◇问题探究 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重要性:★★★) 老师:别急,有句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就先来绘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寻找它们的特点加以区分。 这是我校某班学习小组探究海波和蜡的熔化特点时得到的数据及现象记录:海波的熔化过程:当海波温度上升到30℃开始记录,固态海波温度不断升高;第8分钟时,海波温度达到48℃,看到试管中开始出现液态海波,到第14分钟时试管中的固态海波完全消失,这一时间段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从第14分钟开始,液态海波温度继续升高。 蜡的熔化过程:从蜡温度升高到35℃开始记录,蜡的温度不断升高,慢慢由不透明的固态变成了透明的液态。 海波: t/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t/℃30 35 40 44 48 48 48 48 51 55 蜡: t/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t/℃30 35 41 44 47 50 54 58 62 65 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自己动手绘制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 1

学生:老师,我绘制出来了,您看对不对? 海波蜡 老师:绘制得很规范!你从这两个图像中有哪些发现? 学生:第一,这两个图像表示的都是温度---时间关系图像,都是温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说明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第二,海波与蜡的熔化图像不同,海波有一时间段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海波有熔点,是一种晶体;而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没有熔点,所以是非晶体。 老师:很好,那你会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了吗? 学生:我想想,如果图像“一波三折”,有温度不随时间延长而变化的一段,这就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如果图像基本上是一条光滑的近似直线,这就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上面的题目答案就是A。 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重要性:★★★) 老师:概括的很好!你再来观察下面两个图像,看看这是不是熔化图像? 学生:老师,这绝对不是熔化图像!因为从图像上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温度都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物质熔化时由于不断吸热,温度应随时间的延长而升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