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听课记录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听课记录

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听课记录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图表等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物态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导入教师行为:•展示一块冰逐渐融化成水的视频或实物演示,同时询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过程中冰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由此引出熔化的概念。

•接着,展示水慢慢结冰的图片或简短视频,提问:“这又是什么现象?与刚才的过程相反吗?”引出凝固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或实物演示,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通过对比两个过程,初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直观的视觉材料,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教学过程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教师行为:•详细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强调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是熔化,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是凝固。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铁水凝固成铁块等。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思考并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熔化和凝固现象。

过程点评:•教师讲解清晰,举例贴切,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

•学生的分享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容。

2.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教师行为:•介绍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说明它们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特点。

•演示海波(或冰)和松香的熔化和凝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绘制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小组讨论,分析数据,尝试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与凝固知识点精细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与凝固知识点精细梳理

3.2 熔化与凝固一、定义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生活中熔化与凝固的现象:蜡烛点燃后,蜡熔化;炼钢铁时,钢铁熔化;冬天水结冰了……二、实验: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1. 海波熔化实验:用水浴法加热——为了海波受热均匀。

三、固体的分类——晶体与非晶体1.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时和沸腾时的特点)常见晶体:冰、金属、萘、海波。

2.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继续上升。

常见非晶体:松香、石蜡、沥青、玻璃。

3.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没有熔点,也没有凝固点。

4. 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1)AB:固态,吸热,T上升;BC:固液共存,吸热,T不变;CD:液态,吸热,T上升。

2)EF:液态,放热,T下降;FG:固液共存,放热,T不变;GH:固态,放热,T下降。

5. 晶体熔化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降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 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边吸热边升温,状态先是变软、变稠、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热;2.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想用量筒一次准确获得密度为0.8g/cm3的酒精100g,可选用的量筒的量程及分度值最好是A.100ml,5ml B.100ml,10mlC.150ml,5ml D.150ml,10ml2.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A.1.0×103 kg/m3 B.1.16×10 3 kg/m3C.1.75×103kg/m3 D.1.2×103kg/m33.下列场景中,我们观察到的像属于实像的是A.用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像B.斜插入到水中的物体在水面处变弯C.通过平面镜里的像整理衣冠D.夏天浓密树萌下出现圆形的“光斑”4.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甲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得光路示意图。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的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准备】教师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多媒体等。

学生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海波、蜡、萘、铁、铜、铝、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等——5组。

【教学过程】——评估——交流合作2.熔点和凝固点【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 °C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次【成果展示】分别选择2—3小组将海波或石蜡熔化图像投影在黑板上。

海波的熔化图像石蜡的熔化图像【提出问题】比较海波和石蜡熔化图像,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晶体非晶体像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晶体除海波外,还有冰、萘、铁、铜、铝等各种金属学生交流讨论评估写出实验报告。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更好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思考、交流生1:海波在AB段温度不断上升,在BC段温度却保持不变,在CD段温度又再上升生2:海波在AB段为固体;在BC段为固液共存,且固体减少,液体增多;在CD段为液体生3:AB段是熔化前;BC段为正在熔化;CD段为熔化后生4: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生5: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状态变化,先变成粘稠状态,后变稀,最后是液体学生交流、思考、总结温度/℃时间/min温度/℃时间/min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熔化凝固知识点

熔化凝固知识点

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放热)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4、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要点诠释: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2、晶体凝固的条件是:(1)达到凝固点(3)继续放热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1)相同点:都是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2)不同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同。

4、晶体熔化凝固图象: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间t1~t2;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FG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间t3~t4。

5、凝固放热的考例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 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 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 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热)6、熔化吸热的考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因为冰熔化吸热 冷空气下沉 )。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因为雪熔化吸热) 。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 )。

7、熔点与凝固点的考例①萘的熔点为80.℃当温度为79℃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时 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 为了加快雪熔化 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

(因为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4、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5、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对比讨论、探究式、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2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感悟物质世界的美丽多姿。

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二、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本节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

三、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过程本节安排3个教学板块:(1)认识晶体;(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3)液体的凝固。

08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像、晶体与非晶体、噪声(学生版)

08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像、晶体与非晶体、噪声(学生版)

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练08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像、晶体与非晶体、噪声1.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像【知识点的认识】要明确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分清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凝固、熔化图象: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命题方向】中考时判断那个图象是熔化那个是凝固图象,且判断那个是晶体的熔化图象那个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或判断那个是晶体的凝固和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时一个重点;在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时,像每一段物质所处状态的判断也是一个重点.例1: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例2:图是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A.蜡的熔化过程B.蜡的凝固过程C.海波的熔化过程D.海波的凝固过程一.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像(共8小题)1.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该物质()A.是晶体,熔点是30℃B.是非晶体,熔点是0℃C.熔化前,升温比熔化后升温快D.熔化时,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2.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为液态3.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冰是一种晶体B.冰的熔点为0℃C.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4.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的特征和信息。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C.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分钟的时间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是放热的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所给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其内能增加B.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2min到第3min内是固液共存状态,其内能不变C.该物质的熔点是﹣4℃,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液态,其内能增加D.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第5min到第6min内是气态,其内能增加6.(多选)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

3.用图 22 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 热量相同)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 22,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 23,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 (3)t2 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
针对练习:如图所示的非晶体凝固曲线,说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填“上升”、“下 降”或“不变”)没有固定的凝固点;在此过程中,非晶体_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 热也不放热”).
例 3: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观察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过程,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全部 熔化后再过几分钟为止.该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乙、丙所示, 其中图_________为松香的熔化图象,海波与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
C.玻璃
D.松香
例 4:海波的熔点是 48℃,那么 48℃的海波是(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针对练习 1:在 0℃的房间里,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投入到 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水质量增多 B.冰质量增多
C.水和冰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此部分的内容作为一个考点,经常以选择或填空的题型出 现,应注意。
教学内容
概念: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思考:
• 海波的请求: 0 我是海波,我现在的温度是48 C, 我现在是该熔精灯 烧杯
石棉网 试管 温度计 火柴 搅拌器 铁架台 钟表
实验药品: 海波 石蜡
注意:酒精灯使用!
海波熔化实验
石蜡熔化实验
观察海波的熔化过程:
思考:海波在吸热时温度如何变化?状态如何变化?
观察石蜡的熔化过程 石蜡在加热的时候温度如何变化,状态又如何变化?
比较两种物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完成下表
基本规律: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
二是
温度到达熔点 继续吸热 相同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 (3)熔化
不同
吸热
,不同物质的
。 ,凝固
放热

(4)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a. 高烧病人利用冰袋降温 b. 北方的冬天里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可防止窖里 的蔬菜不被冻坏。
基本概念: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 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固体 海波
相同点
不同点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都要吸热
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石蜡
固体可以分为两种:
1、晶体:有些固体如海波、冰、金属,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种固体叫晶体。
2、非晶体:
有些固体如松香、石蜡、玻璃等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 不断升高,这种固体叫非晶体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几种晶体的熔点/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
熔化与凝固
熔化
凝固
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滴等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各组讨论:
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 的规律一样吗?
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 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 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 量。这时温度可能: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下降?
晶体凝固时的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
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 同种物质其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
思考:
如图是几种液体变成固态时温度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图像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熔化、凝固的应用
认识晶体熔化曲线:
(1)晶体熔化特点:
温度/℃
D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2)AB段物质处 于固态,表示晶体 吸热升温过程。
B
C
时间/m
A (3)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5)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 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 态。
物质
金刚石 钨 纯铁 各种钢
熔点
3550 3410 1535 1300-1400
物质
金 银 铝 铅 萘
海波
熔点
1064 962 660 327 80.5 48
物质
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固态氮 固态氢 固态氦
熔点
0
-39 -117 -210 -259 -272
各种铸铁 1200左右 1083 铜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温度/℃
非晶体熔化特点: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持续上升。
时间/min
认识非晶体熔化曲线:
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收热 量,温度持续上升。
观察海波的凝固过程:
思考:海波在放热时温度如何变化?状态如何变化?
观察石蜡的凝固过程 石蜡在放热的时候温度如何变化,状态又如何变化?
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