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第三章国家性质答案
宪法第1次作业 答案

《宪法》作业一、辨析题(辨别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1、立宪主义意义宪法的基本特征是制定统一的成文法典。
(错)答:立宪主义意义宪法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制定法律来限制国家权力而保障人权2、凡成文宪法也必然属于刚性宪法。
(错)答:凡成文宪法不必然属于刚性宪法。
3、宪政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
(对)4、宪法渊源指的是近代宪法的起源、来源。
(错)答:宪法渊源就是宪法的表现形式5、宪法惯例也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宪法规范。
(错)答:宪法惯例不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宪法规范。
6、宪法性法律的效力与普通法律相同。
(错)答:宪法性法律的效力比普通法律的效力强。
7、宪法关系的主体中,通常有一方为国家或国家机关。
(对)8、我国的宪法修正案与宪法本文相同,具有独立的宪法规范价值。
(错)答:我国的宪法修正案是宪法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具有独立的宪法规范价值。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到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宪法的分类中,属于本质分类的有(B)。
A、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B、社会主义宪法与资本主义宪法C、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D、原始宪法与派生宪法2、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的渊源有(AC)。
A、宪法典B、宪法性法律C、宪法解释D、宪法判例3、宪法在结构上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ACD )。
A、序言B、修正案C、正文D、附则4、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共同性有(ACD)。
A、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B、国家最高的行为准则C、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D、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则5、以宪法关系的主体为标准,可以把宪法关系分为(ABD )。
A、国家与公民的关系B、国家与国内各民族的关系C、国家与政党的关系D、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6、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惯例的有(AB)。
A、全国人大会议每年第一季度召开B、政协委员可以列席人大会议C、国家主席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D、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公布宪法7、宪法规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它的(ACD)。
第三章宪法练习题国家性质

宪法练习题(第三章)一、名词解释国家性质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爱国统一战线精神文明二、选择题(一)单选题1.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一切权力属于 ( )。
A.人民 B.公民 C.选民 D.居民2.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
A 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B.深入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C.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全面进行西部大开发3.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
A.根本制度 B.政治制度 C.国家性质 D.根本的政治制度4.现行宪法明确指出:( )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A.个体经济 B.国有经济 C.集体经济 D. 私营经济5. 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A.指导 B.保护 C.监督 D.保障6.根据( )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国家的根本任务。
A. 1954年宪法 B.1978年宪法 C. 1982年宪法 D.2004年宪法修正案7.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D.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监督8.关于经济制度与宪法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自德国魏玛宪法以来,经济制度便成为现代宪法的重要内容之一B.宪法对经济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的确认与调整构成一国的基本经济制度C.我国宪法修正案第十六条规定,法律范围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9.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B.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D.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二)多选题1.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论述正确的有()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属于重要的国家机关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2. 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宪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宪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1.宪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具有怎样的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如国家制度及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设置及相互关系等),而法律规定的内容只涉及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制定:宪法一般要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而普通法律的制定一般由常设的立法机关负责;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制宪机关成员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以上同意,有的需全民公决,而普通法律的通过一般只要代议机关的议员或代表半数通过。
修改:1.特点主体;2.的通过程序更严格;3.内容的限制(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2.如何理解“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法律一般是指有关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是从部门法意义上按法律调整的对象所作的一种学理分类。
两种含义:(1)不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一般立法程序、效力与规定其他内容、调整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相同)(2)成文宪法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内容的法律。
(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作为宪法的表现形式,宪法性法律应当是指不成文宪法国家规定宪法内容、作为宪法构成部分的一系列法律。
宪法性法律仅具有一般法律效率而不具有高于法律的效率。
3.如何理解宪法制定、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的关系?宪法制定是指宪法制定主体依照一定的理念、基本原则和程序并通过制宪机关创制宪法的活动。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根据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对宪法规定的含义、界限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依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宪法制定不同于宪法修改,后者是在原有宪法的基础上对宪法内容作全部或部分的变动,但不改变原有宪法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都是使原有的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保持一致、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方法。
宪法学练习题

《宪法学》练习题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一、填空题:1.从宪法是否具有统一法典形式,把宪法分为________和 __________。
2.______是世界上最早制定成文宪法的国家,________是欧洲大陆上最早制定宪法的国家。
3、宪法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现行宪法序言宣告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__________,具有________法律效力。
5.我国宪法的修改,须由_______或者_________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___________以上的多数通过。
6.我国宪法规定,__________和_________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二、名词解释:1.宪法2.刚性宪法3.钦定宪法三、选择题:1.世界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
A1776年《独立宣言》 B1789年《人权宣言.》C1918年《苏俄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把宪法区分为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宪法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方法,因为它________。
A解释了宪法的本质属性 B总结了宪法形式上的特点C指出了国家不同的类型 D指出了宪法的内容3.按宪法的修改是否遵循特定的程序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
A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B钦定宪法和民定宪法C原始宪法和派生宪法 D刚性刑法和柔性宪法4.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________。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四、简答题:1.宪法作为根本法有哪些基本法律特征?2.如何来理解宪法的作用?3.我国宪法的实施有哪些主要的保障?五、论述题:我国现行宪法的特点?六、判断:“人民主权”原则中“人民”在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指“社会全体成员”。
第三章-国家性质

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规定 第24条第1款 普及理想、道德、文化、 纪律和法制教育,培养“四有”公民 第24条第2款 提倡“五爱”教育,树立 和发扬社会公德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国家制度”? 2.国家性质与宪法的关系如何? 3.如何理解我国政权的阶级属性?
4.我国宪法如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
一、经济制度概述
(一) 经济制度的概念 经济制度是国家通过宪法、法律等在调 整经济关系时所形成的制度。
(二) 经济制度的特点
1.经济制度在形式上表现为相关宪法和
法律规定的有机统一体;
2.经济制度的调整对象是经济关系,它
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关系为基础和出发点;
3. 经济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确认生产关 系的制度(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产品的分 配制度等)和经济管理制度。
的地位。
二、国家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1.社会经济基础是国家性质的根本、首要 决定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是 国家性质的直接决定因素和具体体现; —— 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 生活中的地位”
3.社会文化制度也是影响和体现国家性 质的重要因素和集中表现;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独立于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文化制度 独立并反作用于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二) 不同国家性质直接决定相应宪法的 性质和内容 —— 社会经济基础 —— 制宪权归属 —— 宪
法实质
四、各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一) 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关于“国家性质”的规 定
—— 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一般都用“人民主权”或 “主权在民”取代资产阶级专政的规定;
——这一宪法规定与资本主义国家性质之间矛盾的 成因: 其一:受到资产阶级的影响
第三章宪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宪法的特征,了解使我国宪法的一般原理和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
着重掌握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深刻领会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增强宪法观念和公民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保障宪法的实施,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严格发行公民的义务。
重点问题:宪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宪法结构与宪法规范的特点;社会变革与宪法的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与基本特征;选举制度的原则与民主程序;中国国家机构的基本体系;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教学时间:2学时。
授课班级:03物流1、2;航海,轮机,制冷1、2;计算机1、2、3;机电,一体化,楼宇;电子1、2,计控;计机4,电气1、2。
教学日期:教学内容:一、宪法的基本原理。
1、宪法的概念2、宪法的主要特征:3、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
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法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平等原则。
二、国家基本制度——我国的国家性质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概念及特征2、公民的基本权利3、公民的基本义务4、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指导原则四、国家机构。
1、国家机构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国务院课后总结:通过教学, 学生已经了解宪法的一般原理和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
掌握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深刻领会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也增强了学生的宪法观念和公民意识,为维护宪法的尊严,保障宪法的实施,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严格执行公民的义务奠定了理论基础.一、宪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法律常识]1、宪法的概念和分类宪法是指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基本原则的国家根本大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2、宪法的主要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它有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解释与监督实施均与部门法不同。
宪法确认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确认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题目
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 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
D.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解析
D
依据教材知识,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我国的国家性质,D正确;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B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题意;C是我国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认真审题,把握我国的国家性质,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 宪法学 第三章 国家性质 本章练习测验答案

第三章国家性质一、单选题。
1.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巩固人民民主主专政的根本保证,改善党的领导要()。
选择一项或多项:ABCDA. 要实行党政职能分开,革除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弊端B. 必须改进党的作风C. 要加强党的制度的建设D. 必须解决好党与宪法和法律的关系问题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责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BCDA. 行政管理B. 民主监督C. 政治协商D. 参政议政3.下列选项中决定国家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CDA.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B. 国家的历史条件、传统和习惯C. 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D. 经济基础现状4.()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选择一项:BA. 民主集中制B.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主共和制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下列哪些选项时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的正确表述()。
选择一项或多项:ABCA.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B.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基本活动准则C.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任期是()。
选择一项:AA. 五年B. 四年C. 两年D. 七年7.根据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ABCDA. 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B. 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C. 参加国家政权D.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8.下列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职能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BCDA. 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宪法、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B. 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C. 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D. 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9.在我国,各民主党派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练习题(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国家性质,即国家阶级本质,又称”国体”。
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或在统治集团中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地位。
经济制度,即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它是上层建筑的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它是指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并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爱国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以壮大的自己力量,同其它革命阶级以及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所结成政治联盟。
精神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或精神世界的成果。
精神文明的内容决定着一个国家活动的方向,对国家政策的制定起着巨大的作用,对国家性质的确定有着很大的影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
前者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后者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A.
2、C
3、D
4、B
5、B
6、C
7、D
8、D
9、D
(二)多选题
1、ABD
2、AC
3、CD
4、ABD
5、CD
6、ABCD
7、AC
8、CD
9、ACD 10.BD
三、判断说明题
1.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营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错,将“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
2.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对
3.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错,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后应增加“非公有制经济”。
4.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对
5.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错,“高度文明、高度民主”应改为“富强、民主、文明的”。
6.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
7.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对
四、简答题
1.宪法关于经济制度的主要规定?
(1)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经济体制“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7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5)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6)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7)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适宜的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它是指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并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1)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
(3)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
(4)既能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能保证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五.论述题
1. 试论非公有制经济地位规定变化的意义。
(省略)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逻辑起点。
(2)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前提。
(3)以人大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核心。
(4)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