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__竞争性市场经济与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

合集下载

财政学《网络课程》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分析题、论述题、简答题

财政学《网络课程》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分析题、论述题、简答题

名词解释1、财政支出答:财政支出,即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而发生的一切开支的总和。

2、财政收入答:财政收入,即公共收入或政府收入,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资金的总和,包括税收收入、公债收入、收费收入、国有企业收入、捐赠收入及其他收入。

3、帕累托效率答:帕累托效率是福利经济学中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常用的标准。

一种资源配置,如果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使某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效率的。

4、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答: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也叫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会自动产生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5、外部效应答:外部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利益,但又没有负担应有的责任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

6、一致同意规则答: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计划,必须得到所有参与者的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的一种决策规则,在这种决策规则下,每一个参与者都对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

7、中间投票人定理答:中间投票人定理:只要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值的,简单多数规则一定可以产生出一个唯一的均衡解,这个均衡解和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一致,即中间投票人偏好的议案或公共产品会被通过。

8、税收的经济归宿答:税收的经济归宿指的是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说明由征税引起的个人真实收入的变化。

9、税收的法律归宿答:税收的法定归宿指的是谁对政府税收具有法律上的责任。

10、税收资本化答:税收的资本化指的是供给固定的耐用品价格的下降额等于未来税收支付额的现值,也就是税收合并到资产价格中的过程。

11、税收超额负担答: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由政府征税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大于政府获得的税收数额的那部分损失。

12、社会消费性支出答: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指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要经费的总称。

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科教文卫支出以及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

福利经济学之第一基本定理

福利经济学之第一基本定理
y
夏娃
r
0’
每年消費之無花果葉
u
v
w
0 亞當
x
s 每年消費之蘋果
圖3.1 艾吉渥斯箱形圖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9
3-1 福利經濟學
r
E2 每年消費之無花果葉 E3 E1
夏娃
0’
A3 A2 A1 0 s 每年消費之蘋果
亞當
圖3.2 在艾吉渥斯箱形圖中的無異曲線
第三章
規範分析之工具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9
3-1 福利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 (welfare economics):經濟理 論分支,探討不同經濟狀況下社會的滿意 程度。
純粹的經濟交換:「兩種商品-兩個人」 情況導出的重要結果。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9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9
3-2 福利經濟學之第一基本定理
定義:所有生產者與消費者之行為如同完 全競爭者;每一種商品都存在一個市場。
亞當的效用極大化之必要條件:
夏娃的效用極大化之必要條件: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9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9
3-1 福利經濟學
r
Eg 每年消費之無花果葉 g h
一個柏雷拖 效率分配
夏娃
0’
p Ap
Ah
Ag 0 s 每年消費之蘋果
亞當
圖3.3 使亞當更好而沒有讓夏娃變得更差

中级微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中级微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辨析1。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不涉及价值判断,只讲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也就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方法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提出的问题是可以测试真伪的,如果一个命题站得住脚,它必须符合逻辑并能接受经验数据的检验。

规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以某种标准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回答经济现象“应当是什么"以及“应当如何解决”的问题,其命题无法证明真伪.2.无差异曲线与等产量线;无差异曲线是指这样一条曲线,尽管它上面的每一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是不同的,但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却是相同的。

等产量线表示曲线上每一点的产量都相等,是由生产出同一产量的不同投入品组合所形成的曲线.3。

希克斯补偿与斯卢茨基补偿;希克斯补偿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后,要维持原有效用水平所需补偿的货币数量。

斯卢茨基补偿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后,要维持原有消费水平所需补偿的货币数量。

4。

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增加额外一单位商品X之后,若要保持满足水平不变而必须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边际替代率就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当只有一种投入品可变时,要增加产量,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另一种投入品;当两种投入品都可变时,企业往往会考虑用一种投入品来替代另一种投入品。

等产量线斜率的绝对值就是两种投入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5.边际产出与边际收益产出边际产出,就是指在其他生产资源的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增加某种生产资源一个单位的投入,相应增加的产出量。

当产出以产量表示时,即为边际产量;当产出以产值表示时,即为边际产值。

边际收益产出是指,额外单位劳动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与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

6。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福利经济学基础理论讲义

福利经济学基础理论讲义
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福利 必然下降。
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有两种情况:
(1)能够维持原有的消费,福利必然增加。 (2)不能维持原有的消费,福利有可能增加,条件?
X
Y
Y
A
A
X
X
一个例子:取消养路费,开征汽油 税的福利影响
• 近年来,国家准备取消养路费,开征汽油税。假设每年的养路费为a 元。汽油税的税率为t。那么这项政策的福利经济学后果是什么?
其他商品支出
要必然增加消费者的福利,征税后 汽油价格提高的幅度,应当使原有 消费仍然可行。
即使原有消费不再可行,消费者的 福利仍有可能增加。
燃油消费量
享乐函数分析( )
• 没有任何两个商品或服务是相同的。 • 同一类商品或服务在不同的质量特征上存在差异。 • 汽车、教育、出租车、医疗、电脑、住房 • 价格歧视 • 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个商品或服务的评价不同。 • 同一个消费者对同一个商品或服务的不同数量评
•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福利的是: • 第一,国民收入的大小; • 第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 • 庇古在《福利经济学的几个方面》一文中写
道,“在福利经济学中有两个命题,粗浅地 说,即第一,对于一个人的实际收入的任何 增加,会使满足增加;第二,转移富人的货 币收入于穷人会使满足增大。”
通过转移支付增加社会福利的前提 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
• 我们是否应该赞成自由贸易,即使这样的贸易会 引起本国某些行业的崩溃?
• 我们应当如何限制污染?课税、禁止、配额? • 经济适用房制度的效果怎样?应该取消吗?
一些相关的问题
• 快乐和痛苦可以衡量吗? • 幸福可以衡量吗? • 吃一个苹果、打一分钟的电话给我或你带

竞争性市场经济与福利经济学两条基本定理

竞争性市场经济与福利经济学两条基本定理

竞争性市场经济与福利经济学的两条基本定理推荐参考教材(1)初级约瑟夫·E·斯蒂格利兹,《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Anthony·B·Atkinson,Joseph·E·Stigliz,“Lectures on Public Economic”,McGraw-Hill Book Company.(2)中级John Leach, “A Course in Public Econom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3)高级加雷斯·D·迈尔斯,《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1、经济学是思考什么问题的(1)经济学的两块基石或两个基本假设:资源是相对稀缺的——无限资源是不需要经济学的;人是理性的——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它包括两层意思:自利及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计算)。

(2)经济学要思考的基本问题:在一个充满着理性人的社会里,如何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即如何使得社会从有限资源中获得尽可能大的福利,也就是所谓的资源最优配置。

(3)经济学是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科学或研究选择的科学2、经济学是如何思考问题的(1)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及其苏格兰启蒙理性的回答: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或个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冲突问题;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回答是:二者可以自动地和谐一致(2)关于“苏格兰回答”的例子:英国囚犯运送安全问题;看不见的手——在竞争性市场经济的引导下,每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与资源最优配置是一致的。

二、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1、最大化(1)例子: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企业在生产技术约束下最大化自己的利润;政府在各种约束(如税收能力的约束)下最大化全社会的福利或自己的统治租金。

(2)个体是如何进行选择的:首先依据约束条件找出自己的选择空间;对所有的备择对象按照自己的偏好进行排序并作出最优选择。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政策含义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政策含义

标题: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政策含义在福利经济学中,第一定理是指当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时,资源分配是最有效的。

这一定理对于制定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政策含义来更好地理解福利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指导作用。

1.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资源配置效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是效率最高的,供求达到平衡,市场价格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和价值。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告诉我们,在政策制定中应该鼓励和维护市场竞争,避免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的情况。

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反垄断法等手段来促进市场的竞争,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2. 政府干预的局限性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也提醒我们,政府的干预可能会影响市场的自由竞争,从而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谨慎选择干预的方式和程度,以避免对市场的扭曲。

在很多情况下,市场机制可能比政府干预更有效,因此政府应该尽量使其政策与市场机制相协调。

3. 市场失灵与政策调整虽然完全竞争市场下资源配置最有效,但现实中存在着市场失灵的情况,例如外部性、公共品等问题会影响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社会最优配置。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提醒我们要警惕市场失灵的情况,并通过政策调整来解决这些问题。

4. 探索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政策含义通过对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政策制定中的指导意义。

政策制定者应该在促进市场竞争的避免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政府也需要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以更好地实现社会最优配置。

只有充分理解并运用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才能更好地引导政策的制定与落实。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经济学爱好者,我深刻理解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对政策制定的重要指导作用。

在实际社会中,政府需要在维护市场竞争的警惕市场失灵的情况,并通过政策调整来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在政策制定中充分考虑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社会最优配置,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福利经济学基础

2福利经济学基础
Adam Eve
MCa/MCf = MRSaf = MRSaf
二、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
The First Fundamental Theorem of Welfare Economics
As long as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act as perfect competitors, that is, take prices as given, then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 Pareto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merges.
• Results orientation: Welfare Economics concerns only the results, it does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es used to achieve results. • Coherent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policy
MRSaf
= MRSaf
• 在纯交换经济下,帕累托效率的实 现条件为社会所有成员的边际替代 率相等
2 生产经济Production Economy (有生产,有交换)
• 生产可能性曲线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 • 边际转换率The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wy MCa MRTaf xz MCf • 产品组合效率条件Efficiency conditions with variable production
Adam’s utility
U p3 p5 q
U
Eve’s utility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2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2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第十二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适用?答:(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的差别①局部均衡是指不考虑所分析的商品市场或经济体系内某一局部以外因素的影响时,这一局部所达到的均衡状态。

它是经济体系中单独一个消费者、一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一家厂商或一个行业的均衡状态。

局部均衡分析即只考虑这个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如何达到均衡状态。

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

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

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②局部均衡模型在一定的合理假设下,不但可以达到说明问题的目的,而且可使问题简单化、明了化。

特别是当把所研究的变量限于两个经济因素时,可以借助数、表、图进行综合分析,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般均衡模型相对局部均衡而言,更为复杂,但是能更全面的考察经济现象,对影响该经济现象的因素,以及那些因素如何影响经济现象能够有更深刻的领会。

一般均衡分析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之上,考虑不同市场的相互依存关系。

(2)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适用的情况局部均衡适用于经济体系局部以内的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适用于整个经济体系的供求均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竞争性市场经济与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像经济学那样思考一、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1、经济学是思考什么问题的(1)经济学的两块基石或两个基本假设:资源是相对稀缺的——无限资源是不需要经济学的;人是理性的——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它包括两层意思:自利及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计算)。

(2)经济学要思考的基本问题:在一个充满着理性人的社会里,如何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即如何使得社会从有限资源中获得尽可能大的福利,也就是所谓的资源最优配置。

(3)经济学是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科学或研究选择的科学2、经济学是如何思考问题的(1)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及其苏格兰启蒙理性的回答: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或个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冲突问题;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回答是:二者可以自动地和谐一致(2)关于“苏格兰回答”的例子:英国囚犯运送安全问题;在竞争性市场经济的引导下,每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与资源最优配置是一致的。

看不见的手代表了管理的最高境界与智慧,这就是无为而治的精髓。

二、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1、最大化(1)例子: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企业在生产技术约束下最大化自己的利润;政府在各种约束(如税收能力的约束)下最大化全社会的福利或自己的统治租金。

(2)个体是如何进行选择的:首先依据约束条件找出自己的选择空间;对所有的备择对象按照自己的偏好进行排序并作出最优选择。

2、均衡:理性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形成的所有人不得不接受的最终局面,即没有人愿意单方面改变自己的行为选择。

(1)例子:竞争性市场均衡与纳什均衡(2)均衡观念在管理制度设计与运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追求管理制度的均衡实施应该成为管理者的基本追求。

(3)特别注意:均衡不等于稳定性3、福利评价:对均衡进行好坏评价(0)好坏评价的标准可以是多方面的。

经济学最常用的价值标准就是看该均衡是否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1)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的这样一种状态,无论怎样重新调整既定资源的配置都无法使某个人的效用在不损害其他人的效用的情况下得到增进。

(2)对帕累托最优的进一步理解:它是经济学对效率的准确理解,是现代经济学家对效率的共识;它是经济学评价经济、政治制度好坏的最常用的价值准则,尽管不是唯一的;它意味着根本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的机会了,因此帕累托最优并不是什么理想准则,而是一个非常底线的准则,它只是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所有的帕累托改进机会;帕累托最优是个人主义及消费者主权导向的。

(3)一点补充:帕累托改进是指重新调整资源的配置可以在不损害其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增进某个人的利益;帕累托改进及帕累托最优意味着对既得利益的认可;社会改革的技巧之一就是将非帕累托改进转化为帕累托改进,这是中国改革的基本智慧之一。

三、竞争性市场均衡 1、竞争性市场:单个消费者及企业均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从长期看个体进入与退出市场没有任何障碍。

2、竞争性市场上消费者的最优决策(1)消费者的决策目标:给定消费者的收入及物品的价格,寻找一个物品购买组合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2)效用及其边际效用A 效用是人们从拥有、消费物品中所获得的主观满足程度。

B 效用的两种度量形式基数效用:对物品带来的效用用基数来度量;序数效用:对物品带来的效用用序数来度量。

早年,消费者行为理论建立在基数效用理论之上,这就面临效用测量问题;在20世纪初,经济学家用序数效用理论取代基数效用理论,解决了效用度量问题;今天,消费者决策理论是建立在序数效用理论之上的。

C 效用函数:效用函数的一般形式:(,)i i U U x y =D 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物品的拥有、消费给消费者i 所带来的总效用变化量,例如可以表示为i x U MU x∂=∂;边际效用具有递减倾向,它保证了人类消费的多样性。

注意,经济学最重要的分析方法是边际分析方法,有了它,就可以很好地研究如何作出最优决策;边际思想的核心在于让自变量做微小的改变,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3)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①(回顾)人们进行选择的一般程序:确定所有可行的备择对象;对全部的备择对象按照某种标准进行优劣排序;按照排序选择最优的备择对象。

②如何描述消费者的可行的购买组合——预算线A 预算线:x y p x p y I +=g g ;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相对价格x yp p ,表示了一种由市场价格所决定的客观的交换比例;所有在预算线以内的购买组合都是可行的,有支付能力的,所以,所有在预算线以内的购买组合就构成了消费者i 的选择集。

B 对预算线的体会:这是一个消费者的私有财产有保障的社会,因而存在收入与市场价格的强硬约束。

C 预算线的移动之一——平行移动:由收入变化引起的D 预算线的移动之二——扇形移动:由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③如何对购买组合排序——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A 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对购买组合进行排序。

也就是说,消费者对物品购买组合的排序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关系,将这种偏好关系用数字对应起来,就成为了效用函数,当然这是基于序数效用的效用函数。

B 理性的偏好:理性的偏好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完备性,即对于选择集任意两个组合11(,)x y 与22(,)x y ,消费者i 一定有偏好关系:1122(,)(,)x y x y f 或者1122(,)(,)x y x y p 或者1122(,)(,)x y x y ≈。

二是传递性,即如果有:1122(,)(,)x y x y f ,2233(,)(,)x y x y f ,则一定有1133(,)(,)x y x y f 。

C 偏好关系或效用函数的几何表示方法: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就是所有能够给消费者i 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购买组合所构成的曲线(无差异曲线是指具体某个人的无差异曲线,在经济学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体现为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或偏好不同,即效用函数不同)。

在同一坐标平面中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即多多益善);因此无差异曲线表示的就是消费者的偏好。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D 边际替代率(xy MRS ):它表示消费者为了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每增加一单位x 商品所愿意放弃的y 商品的数量,通常的教材是这么计算的:xy MRS =y x∆∆,但是真正规范的计算方法是:xy MRS =x yMU MU (思考它是怎么来的,),它代表了消费者内心里的主观的交换比例。

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倾向。

④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等于边际替代率(即商品之间的边际效用之比),xy MRS =x y p p 或x x y yP MU P MU =。

(4)需求法则与需求曲线A.需求法则:假定影响需求的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商品的需求量是其自身价格的减函数。

B.需求曲线:以数量为横轴,以价格为纵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当然也会有例外,如吉芬商品、珍藏品、炫耀品。

3、竞争性市场上企业的最优决策 (1)企业的决策目标:给定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及生产要素、物品的价格,寻找一个产量水平使该企业的利润实现最大化。

(2)生产函数A 生产函数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品(或服务)的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即给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最大产出;或给定产出时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的最小投入量。

B 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Q f l k =,其中Q 代表产出,l 代表劳动要素的投入量,k 代表资本要素的投入量,f 反映了生产技术水平,技术实际上就体现在生产要素的比例关系之中。

(3)边际报酬(或产量)递减规律A 边际产量是指在生产技术、所有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变化量,例如可以用l Q MP l∂=∂表示。

B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随着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终归会出现总产量增长速度越来越慢的现象。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极其巨大。

(4)规模报酬递减规律A 假设只有资本与劳动两种投入要素,资本与劳动的投入量同比例变化,即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B 规模变化的三种情形: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产量的增长速度快于投入规模的增长速度;规模报酬不变——产量的增长速度等于投入规模的增长速度;规模不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减——产量的增长速度慢于投入规模的增长速度。

C 规模扩大的好处:专业化与分工细化,节约管理、销售及仓储等费用,大规模企业有利于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

D 规模扩大的不利影响:会导致管理、协调、组织的成本急剧上升,出现大企业病。

显然,当规模扩大的好处大于规模扩大的不利影响时,就会出现规模经济;当规模扩大的好处小于规模扩大的不利影响时,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

E 不要混淆规模经济概念与范围经济概念。

(5)成本A 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机会成本与沉淀成本机会成本源于资源稀缺,源于选择,因为要作出选择就必须要有所放弃,即有所得必有所失。

这是决策时千万不应该忘记的成本。

机会成本必须用所放弃的机会中价值最大的机会来度量。

管理者决策时应该具有明确的机会成本意识。

沉淀成本是指投资者退出时无法回收的成本,这是一个必须学会忘记的成本,沉淀成本容易发生在资产专用性程度比较高的领域。

公共管理尤其要重视沉淀成本。

外显成本与内隐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使用他人的生产要素而支付的成本。

内隐成本是指企业使用自己的生产要素而必须支付的成本。

经济成本与会计成本A 会计成本是指外显成本。

B 经济成本则是外显成本+内隐成本。

C 会计成本也是机会成本,只不过它没有包括全部的机会成本。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与产量水平无关的成本。

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B 成本函数与边际成本成本函数的一般形式是()TC TC Q边际成本(MC )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总成本变化量,它具有递增性质。

(6)收益A 经济学所说的收益是指企业从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中所获得的总收入。

收益函数可以表示为:()TR TR Q =B 边际收益(MR )边际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总收益变化量。

它具有不变(竞争性市场上边际收益永远等于竞争性市场价格)或递减性质(非竞争性市场就是如此)。

(7)利润A 利润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经济学所说的利润均是指经济利润。

B 如何确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一般条件:MR MC =C 竞争性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在竞争性市场上,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可以表现为P MC =。

(8)供给法则与供给曲线A.供给法则:假定影响供给的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商品的供给量是其自身价格的增函数。

B.供给曲线:以数量为横轴,以价格为纵轴,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