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中消防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高楼建筑的消防逃生系统

高楼建筑的消防逃生系统
高楼建筑消防逃生系统的 挑战与解决方案
REPORTING
逃生通道的堵塞问题
总结词
逃生通道堵塞是高楼建筑火灾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逃生时间延误,甚至造成 人员伤亡。
详细描述
逃生通道如楼梯、走廊等,在火灾中容易因烟雾、恐慌等原因被堵塞。解决这一 问题的方法包括设置防烟门、加强通道管理、定期进行疏散演练等。
紧急照明与指示标志的失效问题
总结词
紧急照明和指示标志在火灾中对于指引逃生方向至关重要,但常常因为电源故障或设备老化而失效。
详细描述
为确保紧急照明和指示标志的有效性,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备,并配备备用电源。同时,在建筑 内部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为人员提供明确的逃生方向。
消防设施的故障问题
应急预案与演练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等紧急情况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疏 散路线、通讯联络、救援措施等

进行演练
定期组织消防逃生演练,以提高员 工和居民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
评估与改进
对应急预案和演练进行评估,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以提高消防逃生系统的有效性。
PART 04
消防设施的配置与布局
01
灭火器与灭火器材
配置在建筑内的关键部位,便于人 们及时使用。
消防报警系统
及时发出火灾警报,引导人们采取 应对措施。
03
02
消防栓与水枪
布局合理,易于快速取用,并配备 足够的水源。
消防通道与集合点
设置明确的消防通道和集合点,便 于人员集结和组织撤离。
04
PART 03
高楼建筑消防逃生系统的 运行与维护
历史与发展
历史
高楼建筑消防逃生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高层建筑刚刚兴起 ,人们开始意识到消防安全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消防逃生系统也在不 断改进和完善。

超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设计要点分析

超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设计要点分析

超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设计要点分析摘要:超高层建筑对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要求极高,其设计难度较大。

为增强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障超高层建筑给排水正常与消防安全,本文结合某超高层建筑项目,重点就给排水系统中的给水方式、消防系统中的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超高层;给排水;转输水箱,消防设计一、工程概况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4万m2。

含地下三层地下室,功能为汽车库,其中地下2、3F部分区域为人防。

地下室总建筑面积约6万m2,机动车停车数960辆,非机动车停车数1200辆,建筑埋深12.35m。

1#楼主楼为办公,裙房为商业、餐饮,总建筑面积约9.7万m2,总层数42F,总高度211.66m。

其中12F、21F、30F、39F为避难层。

此外,2#塔楼主楼为办公,裙房为商业,总建筑面积7.5万m2,3#、4#、5#楼为商业、餐饮,总建筑面积1.06万m2。

以本项目最高楼1#楼为例分析相关设计要点。

二、超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要点1.生活给水系统⑴本项目生活用水采用分区供水,B3~3F由市政给水直供,最不利用水点压力不低于0.10MPa,各用水点水压大于0.20MPa时设置支管减压阀。

(注:当市政压力不稳定或停水时,无法保证1~3F生活用水,由上部第一个避难层内生活水箱供给)。

分区如下:1区(1F~9F)由12F避难层生活水箱D重力供给;2区(10F~18F)由21F避难层生活水箱C重力供给;3区(19F~27F)由30F避难层生活水箱B重力供给;4区(28F~36F)由39F避难层生活水箱A重力供给;5区(37F~RF)由39F避难层生活水箱A+变频设备加压供给。

⑵生活水箱D和生活水箱C补水由设置在B1层的生活泵房1内的生活水箱1和两组转输泵提供(一组供12F避难层生活水箱D、一组供21F避难层生活水箱C)。

生活水箱B和生活水箱A补水由设置在21F避难层的生活水箱C和两组转输泵提供(一组供30F避难层生活水箱B、一组供39F避难层生活水箱A)。

民用建筑高大空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民用建筑高大空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民用建筑高大空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摘要:民用建筑高大空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和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民用建筑、高大空间、流量、扬程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需设自动灭火系统的场所,一般宜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于难以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高大空间场所可设置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或固定消防炮等灭火系统,下面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固定消防炮系统做个分析。

一、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情况随着《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的实施,对于民用建筑高度8~18m的高大空间提出了新的规定。

对比GB50084-2001版老规范,民用建筑高度12<h<18的高大空间可采用湿式系统。

其作用面积为160m2,并应采用K>=161的非仓库型特殊应用喷头。

中庭、体育馆、航站楼等喷水强度不小于15L/(min•m2),理论流量40L/s,影剧院、音乐厅、会展中心等中喷水强度不小于20L/(min•m2),理论流量53.3L/s。

上图为某高大空间,净空高度12~18m,采用K=161的喷头,分别采用(主管DN150,环管DN100,支管DN50)的格栅管网和枝状管网进行水力计算,按23个喷头开放计算,作用面积161m2,喷水强度不小于15L/(min•m2)时,格栅管网的流量为44.83L/s,压力13m,单个喷头的流量为1.9~2.06 L/s,枝状管网的流量为49.9L/s,压力23m,单个喷头的流量为1.9~2.84 L/s;喷水强度不小于20L/(min•m2)时,格栅管网的流量为55.06L/s,压力19.4m,单个喷头的流量为2.33~2.53 L/s,枝状管网的流量为60.4L/s,压力33.1m,单个喷头的流量为枝状管网的流量为2.31~3.42 L/s。

对于民用建筑高度8<h<12的高大空间,其作用面积为160m2,可采用K=115的喷头,或采用K>=161的非仓库型特殊应用喷头。

浅谈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设计——以某高层建筑为例

浅谈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设计——以某高层建筑为例

间, 喷淋给水泵后至报警 阀前管 道采用加厚内外壁热镀锌 钢管. 其余 管道采用普通内外壁热镀锌钢管。 每个报警阀连接的喷头数不 大于 8 0 0 个. 每个 报警 阀最高喷头与 最低喷头的高程差不 大于 5 O 米 喷淋主泵必需保证双 电源 供电遇 到紧急情况可以 由应急 发电机
发电。 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在低 区设有 2 套水泵结合器, 高 区与消火 栓系 统共用水泵 接合器 。每套水泵接合器流量为 1 0 ~ 1 5 L / s 。 2 . 4 气体灭火系统 本工程发电机房 、 变配电房、 供 电开关房及 电信进 线机 房 、 网络机 房均设置 F M 2 0 0 气体灭火 系统 。系统设 计浓度: 变 配电房 、 开关房为 8 . 3 % . 其余为 8 %浸渍时间不小 于 3 m i n 气体灭火控制系统应能 向消防控制屏 反馈信号. 并按 以下 两个步 骤进行报警、 灭火操 作。 ( 1 ) 探测点第 一次 给出火灾信号时, 消防警铃报警疏散保护 区域的 逗 留人群 。 ( 2 ) 探测点第二次给 出火灾信号时, 关闭通风管道 中的防火阀, 气体 动压 大于 0 . 5 M P a 时. 室 内消火栓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 系统立管 上部 和下部都连接成环状管 网, 以满足规范要求 并保证 供水安全 。当 迅速释放 至房间扑灭火灾 f 3 ) 为 了使房 间回到正常使用状态, 火灾扑灭后消防人员远程 开启 管 网的一部分检修 时, 其余 部分的管网仍 能供应 全部的用水量 通风管道 中的防火 阀清除室 内的气体和烟雾。 低 区消火栓系统 由地下五层消 防水池通过 消火栓给水泵 直接供 防护区要设置泄压 口以防止 防护 区内部超压 防护区应设置通风 给 。避难层 2 5 层设置 6 0 m , 消防转输水箱, 平 时由生 活给水管补水, 火

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要点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列举了超高层建筑中消防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消防中的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

其中重点探讨关于超高层消火栓及自动喷淋系统的分区、以及供水方式。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区供水气体灭火1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发达城市的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也逐渐增多。

由于消防车的供水高度有限,对于这些超高层建筑,消防车扑救火灾已经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消防队员登临起火地点的时间比较长。

为此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应完全立足于自救,自救主要依靠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特别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因此可靠的消防给水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以广东某超高层项目为例简述消防系统的设计2.1项目概况该项目为1栋230m的超高层公建,地上51层、地下4层,共设4个避难层分别为12层、23层、34层及43层。

电房设置于23层、43层及地下车库内,屋面设置有配电间。

建筑内设有3层通高、高度15m的宴会大厅、办公区域、酒店区域。

2.2消防系统的设计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条文规定,该建筑设置以下消防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大空间智能水泡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系统。

2.2.1 消防给水系统本建筑采用下部楼层常高压、上部楼层临时高压的消防给水系统。

分别于负一层、二十三层避难层设置转输水池,在屋顶设备房上方设置高位消防水池,采用转输水池串联加压。

具体消防供水方案设计如下:消防转输用水和室外消火栓用水合用消防水池设置于地下车库负一层,消防水池有效容积V1=室外消火栓用水量+转输水量=40×3600×3÷1000+100=532m3。

消防水池按照规范要求分为两格,消防转输泵、室外消火栓泵合用泵房设置于负二层以减少消防水池无效水深。

负二层转输泵将水加压提升至二十三层中间转输水池,中间转输水池分两格,总有效容积60m3;再通过中间转输泵加压提升至屋顶消防水池,有效容积V2=室内消火栓用水量+自动喷淋用水量=40×3600×3÷1000 + 45×3600×1÷1000 =594 m3。

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然而,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复杂性也给消防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因此,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至关重要。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高层建筑火灾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火势蔓延快高层建筑中,垂直的楼梯间、电梯井、通风管等犹如一座座高耸的烟囱,为火势的迅速蔓延提供了通道。

火灾发生时,烟火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向上蔓延,形成立体燃烧。

2、疏散困难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疏散距离长,疏散通道有限。

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容易恐慌,加之烟雾弥漫,视线受阻,给疏散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3、扑救难度大由于高层建筑高度较高,消防云梯车的高度有限,难以直接到达着火楼层。

同时,消防水枪的射程和水量也受到限制,难以有效控制火势。

4、火灾荷载大高层建筑内部装修豪华,电气设备众多,存放的物品也较为复杂,这些都增加了火灾的荷载,使得火灾一旦发生,燃烧猛烈,难以扑灭。

二、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眼睛”,它能够及时发现火灾的发生,并发出警报。

该系统通常由探测器、报警器、控制设备等组成。

探测器包括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等,应根据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和使用功能合理选择和布置。

2、消防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是灭火的重要保障,包括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管网等。

消防水池的容量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的消防用水量要求。

消防水泵应具备足够的扬程和流量,确保消防水能够送达建筑物的各个部位。

消防管网应布置合理,管径大小应满足消防用水量的要求。

3、消火栓系统消火栓系统是建筑物内最基本的灭火设施之一。

在高层建筑中,应保证室内消火栓的布置间距符合规范要求,并且每个消火栓的充实水柱能够到达建筑物的任何部位。

同时,还应设置室外消火栓,为消防车提供灭火水源。

对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与安装进行

对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与安装进行

对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进行探讨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目前在我国日益增多,相应的消防问题也日益严重,我国对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与安装的要求也日趋严格,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本文就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进行探讨,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系统;室内消防栓;自动喷水灭火一、高层建筑内消防栓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室内消防栓系统主要流程为:消防专用贮水池→消防泵→总分配管和环状干管→消防环状管网。

高层建筑中一般要求消火栓系统布置成环状管网,在某些大面积的建筑内,由于各方向均布置了消火栓和消防立管,此时我们可将底层与顶层的消防干管均连成水平环路,立面又形成以立管相连的竖直环路,这种立体管网对消防供水最为安全。

可是对于某些条形建筑,设计中我们只要将管网竖向成环即可,不必刻意追求这种立体管网,如果强行将消防干管绕成环路,将人为的使系统复杂化,且无太大意义。

同时需要注意在高层建筑内应控制使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代替两组单阀消火栓,并且需要正确计算消火栓充实水柱长度,按照水枪充实水柱长度,我们可以确定消火栓保护半径,但是在设计中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保护半径画圆来布置消火栓。

因为高层建筑平面中隔墙、内走道、门的布置会影响消火栓的使用,设计中应该用水龙带长度、充实水柱的水平投影去校核消火栓保护半径最远点。

合理布置消火栓。

另外在设计中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通常将消防电梯前室内消火视为消防电梯间前室专用,而不保护其余部位,因为其实为了便于消防队员使用消火栓并开辟通路,不能计入总消火栓数内。

二、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与安装要点1、安装双阀双出口消火栓代替两组单阀消火栓《高规》规定“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达到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

”在某些条形高层建筑中,其端部是否可以采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从而省去1 组单阀消火栓的设置呢?《高规》中规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 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的塔式住宅,当设两根消防竖管有困难时,可设一根竖管但必须采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

浅谈高层建筑中庭消防报警系统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中庭消防报警系统设计
高度 处时, 其 温 度 和 烟 雾 浓 度 已大 大 降低 , 使 火 灾 初 期 不 足 以 触 发 普 通 火 灾 探 测 器 报 警 。 延 误 了早 期 灭 火 的有 利 时机 。
所 有类型 的中庭 中, 开 敞 式 中 庭最 不 利 于 火 灾 烟 气 及 火 焰控 制。具有 这种 中庭的建筑 毫无 分隔可言 , 建 筑 的 各楼 层
型。
由 于 中 庭 空 间 层 间 靠 防 火 卷 帘隔 断 , 形似烟 囱, 火 灾 发 生
后 会 迅 速 扩 展 。 由于 中 庭 与 周 围楼 层 间 无 分 隔 , 如 果中庭 中 间楼 层 起 火 , 烟 气 将 沿着 火层 的 顶棚 流 入 中 庭 , 再 沿 中 庭 边 缘
浅谈高层建筑 中庭 消防报警 系统设计
周 新
摘要 : 应 当 高度 重视 高层 建筑 中庭 的 火灾报警 系统设 计
工作 , 做到科 学、 合 理地设 计。火 灾报 警 系统 能准确 、 及 时地 对 中庭 区域所发生的 火灾进行报 警 , 并 能联动相 关消防设 备。
较强。
2 .图像 监 控 式 探 测 器 。 它 采 用 电荷 耦 合 器 件 ( C C D) 摄 像机 , 将 一定 区 域 的 热 场 和 图像 清 晰度 信 号 纪 录 下来 , 经 过 计
灾。
3 . 使 用 普 通 火 灾 探 测 器 难 以及 时 发 现 火 灾
回廊式 中庭通过 回廊与建 筑主体 空间连接 , 火 灾烟 气 的
蔓 延 比封 闭 式 中 庭 快
由于 中庭 建 筑 空 间 高 大 , 如安装普通火 灾探测器时 , 探 测 距离较 远 , 难 于 实现 早 期 报 警 , 当烟 气 升 达 十 几 m 或 几 十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高层建筑中消防系统的设计
【摘要】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安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认识和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提高,对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就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对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整理,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问题;对策
一、引言
高层建筑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

高层建筑具有中上层部位视线开阔,采光通风良好;建筑挺拔,建筑立面造型与色彩一般时尚、富于时代感和都市感;高容积率,节约土地资源等优点,因此在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但高层建筑存在防火要求高、火灾扑救难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从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阶段就开始着手考虑。

正确处理建筑设计中的消防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当前,由于部分设计、施工人员对国家规范标准理解不够透彻、全面,导致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等人员疏散场所的消防设计、施工上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工程在设计、施工中存在一些明显的火灾隐患。

具体例如:
2.1消防加压泵的选型问题.
消防加压泵的选型必须满足流量和扬程的需要,经计算,消防流量为20l/s,消防泵所需扬程为105m。

水泵选型时,很难选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泵,设计选择的水泵扬程超过所需的压力,为解决压力过大的问题,设计提出切削水泵叶轮,从而满足扬程的需要。

2.2消防泵管道的泄压装。

消防泵运转初期,由于管道流量比较小、扬程又偏大,会给管网造成非常大的负担,且不稳定,因此需要在消防泵出水管上设置泄压阀,当管网压力超过设定工作压力(30)时,泄压阀自动打开放水泄压,以防管网超压。

随着消防用水量的增加,管网压力逐渐下降,当下降到泄压阀的压力设定点时,泄压阀自动关闭。

2.3双阀双出口消火栓的采用及消火栓间距。

(内容里没提及间距的问题,是删除这部分还是添加说明)
当高层建筑在我国较普遍兴建的初期,伴随着产生了单阀双出口消火栓。

虽然在栓口上设置了闷盖,实际用起来还是存在很多弊端。

但在当时都视为“宝贝”,争相采用,还有人大力推广,这是可以理解的。

时至今日早已产出双阀双出口消火栓,完全克服了单阀双出口消火栓之弊端。

全国各大设计院也有采用。

几年来南京市部分建筑在经过市级以上机关审查时,他们也同意使用及建议某些场合改为双阀双出口消火栓。

如18层及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高层塔式住宅,当无走道或走道长度小于5m,
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时,可在消防电梯前室设带消防卷盘双阀双出口消火栓和一根消防竖管。

三、消防系统的设计的建议与对策
3.1总平面布局要合理。

现代建筑十分讲究街道或小区环境设计,小桥、流水、假山、绿化等园林设计被大量使用,但有些景观设计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云梯车登高等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认为在规划街道或小区总平面布局时,高层建筑的长边应尽量沿街道或小区的边缘布置,充分利用临近的市政道路,这样消防车有时不进入小区内部,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火灾扑救和人员营救,而小区内最低可只设计一条消防车道(此消防车道应能够承载消防车的压力),从而大大节约了土建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在建筑间距上,应以满足防火间距为优先,确有困难时,也应将相邻墙设计为无窗、无阳台的防火墙。

3.2 要有可靠的供水源。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用水与消火栓给水系统用水一样,其供水来源:一是室外给水管网;二是消防水池;三是江、河、湖、海、水库等天然水源。

当采用天然水源作为消防用水时,因其水位和水量变化较大,必须确保枯水期最低水位的消防用水量,当采用河、塘等地表水作为水源时,应在吸水管上加装滤水器等设施,以阻止河、塘水中的杂物吸入系统,保证系统内水流的畅通。

3.3消防水池。

由于《高规》对不设消防水池的条件规定得比较严格,以南京市为例,基本上所有高层建筑均设有消防水池,以至于全市布有大大小小的消防水池,这样做既占用了大量的建筑面积(平均每座水池占用100多平方米的面积),增加了投资,也因长期不用,造成水污染。

针对高层建筑防火措施较完备和火灾不易蔓延,以及建筑同时发生火灾的概率低等特点,采用以下几种解决方法:一是增强整体规划意识,临近的需要建设消防水池的建筑,共同建造一个共用的消防水池,其余几家共同出资,由水池所在的建筑统一管理;二是修建水池的条件确实不允许时,可论证考虑在建筑物的合理位置均匀布置室外消火栓及水泵接合器,适当加大屋顶水箱的贮水量,发生火灾时大功率消防车从消火栓取水,利用水泵接合器加压供水;三是在建筑中心位置设消防加压泵房,从市政管网直接取水(适用于市政管网允许消防水泵直接从管网抽水);四是综合设计利用建筑小区设计的喷泉、游泳池等室外蓄水池,通过一定的过滤措施,在发生火灾时用作消防用水。

3.4火灾报警系统。

目前大部分的一类高层建筑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这主要是出于对控制消防电梯和防排烟系统的考虑,探测器大多采用感烟型,设置在电梯厅、走道、楼梯等公共部位,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因为烟气要从户内穿过密闭性能良好的分户门到达探测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起不到早期发现火灾的作用。

我们认为有条件的高层建筑可考虑把烟感探测器设在建筑内厨房、客厅等易早期探测到火灾发生的部位,效果会很好。

所以高层建筑的火灾报警系统设计应从早期发现火灾,合理地配置。

火灾报警系统还可结合楼宇智能化设计通盘考虑,把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传感器件纳入智能化系统之中,统一设置,统一管理。

3.5地下室排水。

消防泵房、变配电站、柴油发电机房常常设于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如果地下室积水甚至被淹,灭火将从何谈起?所以地下室排水与消防电梯井底之排水某种意义上说同等重要。

事实上如何及时排出造成地下室水患之水往往不为设计者重视。

消防电梯井底排水设施设计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1)电梯下到地下室,又在电梯基坑下设集水坑(初设中常见),这是不行的,结构上不好处理,施工也困难,更主要的是潜水泵及压力排水管从哪里进出集水坑?除非加大集水坑面积,使之大于电梯井,但带来不必要的结构困难、施工困难、投资大等。

建设电梯不要下到最下一层,至多下到半层。

(2)集水坑容积不够、排水量不满足规范要求。

(3)多数设计没考虑备用泵,个别设计考虑了备用泵,然而排水泵之电源却是普通电源,一旦发生火灾,普通电源都是要切断的,无论有无备用泵,排水将成为一句空话,此条应务必引起重视。

我们主张,消防电梯井底排水及地下室其他部位,至少有一处的排水集水坑及排水泵应满足gb50045-95,6.3.3.11之要求,另外必须设备用泵,宜为一用一备,自动切换,集水坑高、低水位自动控制水泵之启、闭。

必须是消防电源,建议采用qw型无堵塞潜水排污泵,一用一备时压力排水管宜为两条独立的排水管。

四、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应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本文对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系统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是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多发性的问题,仅供参考和探讨。

在选择消防给水方式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
进行综合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