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与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带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带答案(人教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机械运动1.1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1.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自转,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通常所描述的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个参照物而言的。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3相对静止的条件:两个物体向同一方向,以同样的快慢前进。
1.4运动的形式机械运动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沿直线运动的,有沿曲线运动的;有在同一平面上运动的,也有不在同一平面上运动的;有运动得快的,有运动得慢的······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从广义来讲,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从狭义来说,运动是指机械运动。
(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静止都是相对运动而言的,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机械运动:(3)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通常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2.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4.1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章节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甲、乙两车,它们的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5,时间之比是2∶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2∶5 B.1∶2 C.3∶5 D.1∶52.在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3.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200cm.B.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的距离约为2mC.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D.一支新中华铅笔的长度约为17.5dm4.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A.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B.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C.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D.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5.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6.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图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7.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汽车都向东行驶,甲车速度大于乙、丙两车的速度,而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三车均向东运动B.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C.以丙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丙车静止8.某同学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4.82cm、4.83cm、4.95cm、4.81cm、4.83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1mmB.错误数据是 4.95cmC.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D.物体的长度应取 4.8225cm9.一个人从甲地出发朝同一方向运动,5min后到达距甲地400m的乙地,休息2.5min后继续前进,又走了5min才到达距乙地350m的丙地.则这个人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A.60 m/min B.70m/min C.75m/min D.80m/min10.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v2 v2−v1B.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v1 v2−v1C.钢轨的长度为v1v2t v2−v1D.钢轨的长度为(v2﹣v1)t二、填空题1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速度为5m/s,则5m/s表示。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8所示,图9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2、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3.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4、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7 m/sB、9 m/sC、10 m/sD、11 m/s5.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50m/s B.25m/s C.24m/s D.10m/s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D.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7.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钟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 1米/秒B. 15米/秒C. 2米/秒D. 1.5米/秒8.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C.相对于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9.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2.56 cm=12.56×10-2 m=0.125 mB.12.56 cm=12.56 cm×10-2 m=0.125 mC.12.56 cm=12.56÷102 m=0.125 mD.12.56 cm=12.56×10-2 cm=0.125 m 10.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11.大海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A.18.77 cmB.18.76 cmC.18.74 cmD.18.89 cm1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14.小明为了测自己步行的速度,他从400 m跑道的起点从8时10分0秒开始记时,沿着跑道走一圈到终点(即起点),表针指到8时18分20秒,则小明的平均速度是()A.1.25 m/s B.0.73 m/s C.0.67 m/s D.0.8 m/s15.如果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20m/s B. 10m/s C. 5m/s 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6、“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________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我们说卡车静止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卡车B.联合收割机C.地面D.地面上的庄稼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第5s时的速度为1m/s,则在前2s的速度是()A.0.5m/s B.0.4m/s C.1m/s D.2m/s3.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路程增大时,速度也增大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不变,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4.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 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A.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B.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C.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D.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测量错误造成的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C.0℃的水与0℃冰的冷热程度相同D.地球自转不属于机械运动6.并列在火车站的两列火车,突然甲车上的人发现乙车好象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A.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B.甲车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D.甲乙两车正以相同的速度前进7.“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A.B.C.D.8.甲、乙两位同学在操场的平直跑道上作匀速直线跑步,他们同时经过MN线,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
图中分别作出了两人运动的s与t或v与t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A.B.C.D.9.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B.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程第2s至第4s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10.如题图所示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以39秒584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代表队夺得了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也创造中国男子冰上竞速项目在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武大靖加速滑动时,他的惯性增大B.武大靖转弯时,处于平衡状态C.在滑行的过程中,以冰面为参照物武大靖是运动的D.当武大靖静止站立在冰面上时,他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1.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中有诗一首,即“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A.满眼风光多闪烁B.看山恰似走来迎C.仔细看山山不动D.是船行12.如图所示,人用水平向左的力推讲台,没有推动,则这个过程中()A.人对讲台的推力小于讲台受到的摩擦力B.讲台受到的惯性大于推力C.讲台的运动需要很大的力来维持D.讲台桌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二、填空题1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则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结果用v1、v2表示).14.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3×105km/s,科学家向月球发射激光,经过大约2.56s接受到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_____m;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到达月球,由此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_____km;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就是16光年,“光年”是_____的单位(选填“时间”或“路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一、填空题1.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_______.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___ _m。
2.小华乘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物是的。
如图所示的s-t图象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上的运动情况,由图象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m/s,它在3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m。
3.百米比赛中,记时员记时是以看见枪冒烟为准,而不是以听见枪声为准。
这是因为如果以枪声为准,由于声音传播较慢,当声音传播到记时员耳朵时,已经慢了一段时间,这样记录的时间就会比实际时间偏__________。
(填“大“或“小“)2题图 4题图 5题图4.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二、选择题5.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运动5s所通过的路程不同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6.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 )A.课桌的高度为1.6mB.物理书的长度为26cmC.中学生百米跑平均速度为9.1m/sD.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7.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前4 min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 m/sC.乙同学第4 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 m8.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9.如图所示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C.两物体在t=10 s时刻相遇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 m/s10.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三、实验题11.张刚同学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1章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 (word版含答案)

章末测试(一)机械运动(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A.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60次左右B.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可达72 km/h C.中学生脚的长度约为250 mm D.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 m2.为了使测量更准确,在实验中应该()A.尽量使每一次的测量结果完全一致B.当发现测量数据相差太大时,可以修改数据C.记录数据和计算时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越多越好D.按实验要求认真测量,如实记录数据3.对一个匀速直线运动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运动时间成反比C.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D.速度既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又与运动时间成反比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C)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5.小明家有一个乒乓球,他想知道该乒乓球的直径是多少,于是他用了下列四种测量方法,其中正确的是()6.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7.小明陪着妈妈在奥体大街散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小的物体是大卡车8.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记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A.90 km/h B.70 km/h C.50 km/h D.40 km/h9.若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直道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小车都相对于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那么,关于三辆车的行驶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车可能向西行驶B.乙车可能向西行驶C.丙车一定向东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一定是相同的1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 s相遇,且0~15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 s相遇,且0~20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1.(石家庄40中期末)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__ __,一位初二的学生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1__ __,某同学测得物理教材的长度为26.12 cm,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 __mm.12.如图甲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 __min__ __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 __(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 ____ __cm.13.如图所示是国庆阅兵式上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的情景,呈“口”字形展开的战斗机群,好长一段时间队形不变,甚为壮观.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队形不变时,飞机之间相对__ __(填“运动”或“静止”);机群必须速度大小__ __(填“相等”或“不等”),方向__ __(填“相同”或“不同”).14.(连云港中考)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__ __cm,平均速度为__ __m/s.15.近几年,不少地区推行“区间测速”作为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5 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 km/h,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__ __min.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 km/h和100 km/h,该车在此路段的平均车速为__ __km/h.该车__ __(填“会”或“不会”)被判为超速.第15题图第16题图16.图象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1)甲物体做的是__ __直线运动,乙做的是__ __直线运动(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甲物体在3 s内通过的路程为__ __m.(2)聪明的小燕发现: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如图阴影部分),这一猜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是正确的.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乙在前4 s内的平均速度为__ __m/s,乙在前4 s内通过的路程为___ __m.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0分,共18分)17.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 __;错误的步骤是__ __,应改正为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 ____ ____ __.18.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小车的位A B C D E F置距A点距0.0 10.0 20.0 30.0 40.0 50.0离/cm小车运动0 5 9 12 14 15时间/s(1)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__ __cm/s.(2)小车在运动的过程中是做__ 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3)小刚认为做实验时斜面的倾角不能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__ 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4)在实验前要熟练掌握使用停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F的平均速度将会__ __(填“偏大”“偏小”或“一样”).理由是: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6分,共12分)19.(石家庄桥西区期末)假期,小明从自己家出发到学校交一份调查表,然后去奶奶家吃饭,整个过程中有步行、有骑行,其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1)步行过程对应的图象是哪一段?(2)骑行的速度是多少?(3)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0.“复兴号”动车组以350 km/h的速度开跑,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如图甲是乘客放在窗边的随身物品,即便在350公里的时速下,列车运行得相当平稳,这些物品“纹丝不动”.(1)某段高铁全长1 296 km,某列“复兴号”动车组,跑完全程用时约4.5 h(其中包含途中站点停车时间总计30 min),则该列动车组在这段高铁上运行得平均速度约是多少?(2)若运行过程中“复兴号”动车组以图乙所示的速度匀速完全通过一座桥用时10 s,已知该桥长800 m,则该动车组的全长是多少?章末测试(一)机械运动答案版(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0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B)A.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60次左右B.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可达72 km/h C.中学生脚的长度约为250 mm D.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 m2.为了使测量更准确,在实验中应该(D)A.尽量使每一次的测量结果完全一致B.当发现测量数据相差太大时,可以修改数据C.记录数据和计算时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越多越好D.按实验要求认真测量,如实记录数据3.对一个匀速直线运动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运动时间成反比C.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D.速度既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又与运动时间成反比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C)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5.小明家有一个乒乓球,他想知道该乒乓球的直径是多少,于是他用了下列四种测量方法,其中正确的是(D)6.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A B C D7.小明陪着妈妈在奥体大街散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小的物体是大卡车8.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记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B) A.90 km/h B.70 km/h C.50 km/h D.40 km/h9.若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直道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小车都相对于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那么,关于三辆车的行驶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A.甲车可能向西行驶B.乙车可能向西行驶C.丙车一定向东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一定是相同的1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C)A.两物体在0~1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 s相遇,且0~15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 s相遇,且0~20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1.(石家庄40中期末)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__cm__,一位初二的学生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1__min__,某同学测得物理教材的长度为26.12 cm,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1__mm.12.如图甲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3__min__7.5__s.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B__(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1.36(1.35~1.37均可)__cm.13.如图所示是国庆阅兵式上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的情景,呈“口”字形展开的战斗机群,好长一段时间队形不变,甚为壮观.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队形不变时,飞机之间相对__静止__(填“运动”或“静止”);机群必须速度大小__相等__(填“相等”或“不等”),方向__相同__(填“相同”或“不同”).14.(连云港中考)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__7.50__cm,平均速度为__0.15__m/s.15.近几年,不少地区推行“区间测速”作为判断是否超速的依据之一.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5 km,该路段最高限速120 km/h,车辆通过测速路段的最短时间为__7.5__min.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通过两监测点的速度分别为110 km/h和100 km/h,该车在此路段的平均车速为__150__km/h.该车__会__(填“会”或“不会”)被判为超速.第15题图第16题图16.图象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1)甲物体做的是__匀速__直线运动,乙做的是__加速__直线运动(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甲物体在3 s内通过的路程为__9__m.(2)聪明的小燕发现: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如图阴影部分),这一猜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是正确的.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乙在前4 s内的平均速度为__1.5__m/s,乙在前4 s内通过的路程为__6__m.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0分,共18分)17.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A__;错误的步骤是__C__,应改正为__用铜丝的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_d__.(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DBEC(或DEBC)__.18.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小车的位A B C D E F置距A点距0.0 10.0 20.0 30.0 40.0 50.0离/cm小车运动0 5 9 12 14 15时间/s(1)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从B 点运动到F 点的平均速度是__4__cm/s.(2)小车在运动的过程中是做__加速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3)小刚认为做实验时斜面的倾角不能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__斜面的倾角越大,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__.(4)在实验前要熟练掌握使用停表,如果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F 的平均速度将会__偏大__(填“偏大”“偏小”或“一样”).理由是:__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运动时间偏小__.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6分,共12分)19.(石家庄桥西区期末)假期,小明从自己家出发到学校交一份调查表,然后去奶奶家吃饭,整个过程中有步行、有骑行,其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1)步行过程对应的图象是哪一段?(2)骑行的速度是多少?(3)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1)由图象可知OA 段速度大于CD 段速度,AB 段速度为0,所以步行对应CD 段(2)OA 段为骑行,骑行速度:v 骑=s t =1 500 m 5×60 s=5 m/s (3)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 平均=s 总t 总=2 400 m 25×60 s=1.6 m/s20.“复兴号”动车组以350 km/h 的速度开跑,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如图甲是乘客放在窗边的随身物品,即便在350公里的时速下,列车运行得相当平稳,这些物品“纹丝不动”.(1)某段高铁全长1 296 km ,某列“复兴号”动车组,跑完全程用时约4.5 h(其中包含途中站点停车时间总计30 min),则该列动车组在这段高铁上运行得平均速度约是多少?(2)若运行过程中“复兴号”动车组以图乙所示的速度匀速完全通过一座桥用时10 s ,已知该桥长800 m ,则该动车组的全长是多少?解:(1)动车组运行整段高铁的平均速度为: v =s t =1 296 km 4.5 h =288 km/h(2)由图乙知,v ′=351 km/h =97.5 m/s由v =s t 得,动车组完全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 ′=v ′t ′=97.5 m/s ×10 s =975 m所以动车组的长度:s 动车组=s ′-s 桥=975 m -800 m =175 m。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乘客倒背坐在向东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边的树向西运动,是因为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路边的树B.远处的山C.近处的路面D.乘客乘坐的车2.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全国各地在车站、机场等地开展体温检测。
请你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红外测温仪的高度。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20μm B.20mm C.20cm D.20dm3.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4.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A. 3.81cmB. 3.68cmC. 3.80cmD. 3.8cm5.如图是物体运动的s﹣t,v﹣t图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6.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s﹣t图象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
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甲=4m/s,v乙=3m/s,s=16mB.v甲=1m/s,v乙=2m/s,s=8mC.v甲=1m/s,v乙=3m/s,s=16mD.v甲=3m/s,v乙=2m/s,s=8m7.如图是某辆汽车的速度表。
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则()A.此时汽车的速度的大小是90m/sB.此时汽车的速度的大小是90km/hC.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90m/sD.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90km/h8.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C.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D.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消除误差9.球体积与半径的三次方成正比,假设实心球体在空中下落时受到空气阻力大小与球体半径与球体速度平方的乘积成正比。
八上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八上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对速度公式v=s的理解,正确的是()tA. 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 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D. 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小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相等时间的情况下,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长,其速度v越大B. 在通过相等路程的情况下,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t越小,其速度v越大C.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由s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tD.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3.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200m自由泳金牌。
以每50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慢的赛段是()A. 一B. 二C. 三D. 四4.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9.1mm、19.2mm、21.1mm、19.1mm、19.3mm。
下列相关说法中()①“21.1mm”的测量记录是错误的②五次测量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mm③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19.2mm④求平均值记为物体的长度,可以消除误差A. 只有①③正确B. 只有②④正确C. 只有①④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5.两位同学同时去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其结果分别为7.30dm和0.728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这两把尺子的分度值分别是1dm和1mB. 这两把尺子的分度值相同C. 这两个测量值中必有一个是错的D. 后面的测量结果比前面的测量结果精确6.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车内,小芳在座位上,小明在固定位置给小芳先后拍下甲、乙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可判断()A. 车向西运动,小芳相对车一定是静止的B. 车向西运动,小芳相对车一定是运动的C. 车向东运动,小芳相对车可能是静止的D. 车向东运动,小芳相对车一定是运动的7.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C.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D. 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8.某段铁路由长度为25m的铁轨一根一根铺设而成,一列火车匀速前进,车内一名乘客想要测出火车运行的速度,他经过长时间测量得出火车经铁轨接缝时每5秒振动8次,则火车的速度是()A. 25m/sB. 35m/sC. 40m/sD. 45m/s9.如图所示,小海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过程的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实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小车下滑过程在做变速运动B. 测量下半程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中点处静止滑下C. 为了延长小车在斜面运动时间,可以减小倾斜程度D. 实验时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将会导致上半段平均速度偏小10.近来共享电动汽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车30min行驶20k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A. 40km/ℎB. 1.5km/minC. 15m/sD. 40m/s1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B. 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则平均速度越大C.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D.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12.关于速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B.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C. 通过相等的路程时,所用时间越短的物体速度越大D. 物体运动越快,它的速度越大13.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13八年级物
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题所示,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的关系如图2 (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分。
共40分)一、选择题(每题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内的速度是的路程,那么它前2s、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4s内通过20m 全程中,两人跑
步的平均速度相同2s内,小明跑得较快D.C.前无法确定)A.20m/s B.10m/s C.5m/s D.(,则它们的速度3:214、甲、乙两物
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冲9m/s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短
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2、某百M10秒,如果他在前9 、4:4 C、2:3 DA ()、1:1 B、9:之比是 ( ) 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
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5、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11m/s C.10m/s A.8m/s B.9m/s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空,速度可达108km/h可跑40m。
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3、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5km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1min能飞。
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C.
旗鱼速度最大褐海燕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猎豹速度最大 A. B.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4、甲、乙
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16( ) s-t 图像如图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处..甲在乙前面06MA .火车车箱.走动的列车员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 DA.路边的树木 B 处B.甲在乙前面1.2M。
乙机驾驶员感到自己在下乙<v丙 17、甲、乙、丙三架直升机同时上升,v甲<v 处.6M.乙在甲前面C0 降,这是因为他把参照物选为()处1.乙在甲前面.2MD .丙机C.乙机DA.地面B.甲机s5、若喷气式客机以1080km30m //h的速度飞行,特快列车用、一位勇敢的漂流者乘橡皮船在湍急的河水中顺流而下。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8 )的速度行驶,则喷气式客机的速度是
特快列车速度的()(倍..A60倍 B10 C倍.倍 D6.36 、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AB、以船为参照物,河水是流动的的110m栏决赛中,以12.91s6、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年轻的跨栏名将刘翔,在男子、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D、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C )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勇夺冠军。
他在上述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
运动。
乙看到:甲静止不动。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1911m/s 10m/s D、
C、、A7.7m/s B8.5m/s 、
( )
7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一般人步行10min ()7000m
、700m D70mC、、7mBA、 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8、
如图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行甲乙都向西运动C.甲乙都向东运动 D. )(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某同学在公路
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20
B30.km.35kmA )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题图8. D45kmkm.C40
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 B.A.静止的由东向西运动 C.2/3行驶了、一辆汽车
以速度9v跑完了其余的=v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20km/h21分,共28分)二.填
空题(每空1 的值为,则v=27km/hv ()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1高空飞行时,能顺手抓住一颗2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A.32km/h B.345km/h C.56km/hD.90km/h
.
______状态窗外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此时子弹相对于飞机处于远,他步行到
学校要花、小明家离学校10600m,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10min( )它飞______km/h,
内飞行了180 km,它的速度是______m/s,合10 min22.一架飞机在min Bs /.A60m../1m.s /6mCs D1m/____m.
行30 s通过的路程是( )
20m11、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s/的是_______________. 正在
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 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23. B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的汽车.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24.单位换算:(要求写出过程)(2分) D
赛跑的运动员M.正在进行百C747.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客机54 km/h= 54
×______=______m/s 5 m/s= 5× ______=______km/h
内,我们30km/s、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121min,当我们站在地面上不动时,
在25.甲、乙两名同学在相距1000 m的跑道两端同时相向起跑,甲的平均速度
是6 ( )
已随地球绕太阳经过了
相遇时甲跑过的路______m/s,后与乙相遇,那么乙的平均速度是100 s,经过
m/s108 800km
、A500km C、30km B1800km D、、1 / 3
_________m.
乙跑过的路程是程是_________m,若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 m,26.甲、乙两人进
行百M赛跑,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先到达终点,要让甲、乙同时起跑,并同时到达10 m,甲、乙同时起跑,则 ______.
处起跑终点,则乙应从起跑线前______m四、综合应用题(24分)这个物体在最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 m,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7.200 s37、一列火车长200m,以20m/s的速度通过长1800m的铁路桥,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______s. 所用的时间是后100 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______m/s,了多少时间?(10分)
,所测物体的长度________28. 如图5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
是________。
倍,乙运动的时间是甲29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2 ______.
倍,那么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的1.5 的;30.公共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______ .
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如果以______的速度行、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38. _的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31.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该汽车在模拟山路1的速度行驶100s。
求:(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_____32.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做参照物的分))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7上行驶的路程;(2.
______做参照物的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的,相33.小明坐在一辆行驶的轿车上,自西向东运动,他相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是___ 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同的另一辆汽车是___对于乘坐的车是 _的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反的另一辆汽车是____
8分)分,共分,35小题536小题3三、实验与探究题(
、小明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35
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在每隔20m.M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2.9s、5.5s7.9s、)小明跑1100 m的平均速度是;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10.7s12.8s.
(2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小明在第个20m
)小明在第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的3(,求汽车在全程中行V2、一汽车由甲站开往乙站,前半程速度为V1,后半程速度为39 建议是。
7分)驶的平均速度?(.
3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小明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1(
,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t片的时间 s;11)小明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2(
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s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t;22,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vv小明发现)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3.21。
为什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妥当吗?.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
么?
2 / 3
、24、列车每秒行驶15m的路程。
300,1080,9000. 2321、静止,22、5/18m/s 15,3.6Km/h 18.
、运、20. 293:1. 30、、、甲,、254,600,400.2610.274,25. 28、运31动,车,、静止,运动,32、地球,飞机。
、10,28. 34 33 动,
静止,静止建议:39.5m/s (1) 7.8m/s (2)535、,()第一、第二、第四个20m
加强起跑和增强耐力的训.
练因为在实验中探究的是小车下滑全过程的速度变化,小车过中.36、不妥当点时有一定速度,不能设定为零,故不妥当vv?212vv21 21、。
100s、3738、—,6000m10m/s 392第二次速度大(
2v?1v即得)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