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件:好吃的种子
大班教案好吃的种子

---------------------------------------------------------------最新资料推荐------------------------------------------------------大班教案好吃的种子大班教案好吃的种子第 1 页大班教案好吃的种子篇一:大班科学:好吃的坚果大班科学:好吃的坚果大班科学:好吃的坚果活动目标:1.观察比较坚果的外形特点,了解坚果的作用。
2.品尝坚果,懂得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各种坚果、介绍坚果作用的 ppt、各种果实图片。
活动过程:一、游戏猜一猜‛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篮子,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谁来摸一摸,猜猜看摸到的是什么?(核桃、花生、开心果)幼儿摸坚果,说一说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它的壳怎么样?二、品尝坚果。
大班教案好吃的种子第 2 页 1.提问:你们吃过这些吗? 2.每人选一个坚果品尝。
谈话:你吃的是什么?吃起来怎么样?师总结:坚果是植物的一类果实,它由坚硬的果皮和种子组成,一般我们1 / 18吃它的种子,就是坚硬的外壳里面的果仁,坚果的果仁香香的,里面油。
三、幼儿交流讨论:你还吃过哪些坚果?四、欣赏 ppt,了解坚果的作用。
1.观看 ppt,了解榛子、松仁、葵花籽、开心果、核桃、杏仁等几种常见坚果对人体的作用。
2.T:认识了这么多的坚果,你们知道坚果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呢?3.小结:多吃坚果有美容补脑、还可以防止衰老、补充微量元素等好处,不过小朋友也不能贪吃,避免营养过剩引起发胖。
五、游戏:《我是谁》大班教案好吃的种子第 3 页游戏规则:教师发各种果实(有坚果、有水果、还有其他干果)的图片,幼儿选择一种贴在胸前。
幼儿分 2 组传球,音乐停则停止传球,球在手里的小朋友就介绍自己的图片!例如:我是核桃,核桃是坚果!篇二:教案种子旅行大班科学种子旅行大二班李玲一活动目标:1 萌发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好吃的种子教案

好吃的种子教案教案标题:好吃的种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不同种子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种子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最喜欢的食物,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食物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2. 准备一些常见的食物种子(例如苹果、橙子、西瓜、番茄、黄瓜等),展示给学生观察。
探索种子: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食物种子。
2. 学生观察和描述种子的外观、大小、颜色等特点,并记录在观察表中。
3. 学生讨论并推测这些种子的营养价值和可能的用途。
实验探究: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他们的推测。
提供一些实验设备和材料(例如试管、水、土壤等)。
2. 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种子的发芽速度、生长情况和营养含量。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分享成果:1.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2. 学生讨论并总结不同种子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种子食谱或制作种子小食品的方法。
拓展活动:1.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学校分享种子的知识和种植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植物园,了解更多关于种子和植物生长的知识。
3. 鼓励学生自主种植一些食物植物,关注它们的生长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对种子特点的观察和描述是否准确。
3. 评估学生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方面的能力。
4. 评估学生在分享成果和总结知识方面的表现。
教学资源:1. 不同种子的样本(苹果、橙子、西瓜、番茄、黄瓜等)。
2. 观察表和实验记录表。
3. 实验设备和材料(试管、水、土壤等)。
4. 图书、图片或视频资源,介绍种子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教案扩展:1. 将种子的营养价值与学生的日常饮食习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选择更健康的食物。
2. 继续探究种子的保存方法和利用价值,例如制作坚果糖果或种子油等。
可以吃的种子科学教案

可以吃的种子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提高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探究种子的可食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的萌发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种子萌发过程,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三、教学过程1.教师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种子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种子的生长过程。
2.学生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种子萌发的实验,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种子的生长过程和实验结果,并汇报讨论结果。
4.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和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反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5.课外拓展:让学生在家里进行种子萌发的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提交实验报告。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种子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种子的生长过程和实验结果,汇报讨论结果。
2.个人作业:学生提交种子萌发实验的观察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和讨论结果进行评价,给出反馈和建议。
4.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快速问答和小组抢答等活动,检验学生对种子知识的掌握情况。
5.期末测试:在学期末进行综合性的测试,评价学生对种子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种子、培养皿、滤纸等。
2.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包括种子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种子科学知识。
3.教学工具:如实物模型、挂图等,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种子》课件【】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种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种子。
通过观察不同种子的外形、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让幼儿对种子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种子的外形、结构和生长过程,了解种子的多样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外形,了解种子的多样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种子、放大镜、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种子生长的动画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胶棒、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引出种子的主题。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见过的种子,讨论种子的外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种子的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种子的外形。
讲解种子的结构,通过图片和动画视频介绍种子的生长过程。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观察一种种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用画纸、彩笔、胶棒等材料制作种子贴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讨论种子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植物。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种子》2. 内容:种子的外形:各种图片种子的结构:文字描述+图片种子的生长过程:图片+简单文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找出它们的种子,并描述它们的外形。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种子的外形和生长过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观察种子结构时,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不同种子的实物。
开展“种子生长日记”活动,让幼儿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种子的结构与生长过程的讲解。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种子食品品尝会》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种子食品品尝会》第一章:活动背景1.1 活动目的: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食品产生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品尝能力。
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种子的来源和营养价值,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促进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1.2 活动对象:幼儿园中班幼儿1.3 活动时间:1课时(40分钟)1.4 活动地点:幼儿园教室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教具材料:各种种子食品(如花生、玉米、豆类、坚果等)品尝盘和餐具种子食品的图片和介绍卡片白板或黑板彩笔和擦子2.2 环境布置:将教具材料摆放整齐,准备一个品尝区。
在教室内布置一些种子食品的图片和介绍卡片,增加活动氛围。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起幼儿对种子的兴趣,例如讲述一个关于种子的故事。
引导幼儿观察和分享他们对种子的已知知识。
3.2 观察和介绍(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种子食品,引导幼儿观察其外观和特点。
教师向幼儿介绍每种种子食品的来源、营养价值和食用方式。
3.3 品尝和表达(5分钟)教师将种子食品分给每个幼儿,引导他们进行品尝。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他们对种子食品的口感、味道和喜好。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品尝体验和感受。
教师将幼儿的分享内容记录在白板或黑板上,供大家观看和回顾。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种子食品的环保意义和重要性。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种子食品,讨论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如何保护环境。
4.2 小组分享(5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教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和讨论,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幼儿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5.2 幼儿表达能力:评估幼儿在品尝和分享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点阐述。
5.3 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幼儿在小组讨论和分享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5.4 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幼儿对种子食品的来源、营养价值和环保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食品品尝会 (2)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食品品尝会一、教学目标1.认识种子食品;2.了解种子食品的营养价值;3.学习用各种方式制作种子食品;4.学习品尝和欣赏不同种类的种子食品。
二、教学内容1.种子食品的定义和种类;2.种子食品的营养价值;3.种子食品的制作方法;4.种子食品的品尝与欣赏。
三、课堂活动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方式展示各种种子食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种子食品是什么?有哪些种类?”2.讲解:通过PPT等形式,介绍种子食品的定义、种类和营养价值。
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翻课本,在学习中增加互动性和参与度。
3.制作:选择一两种常见的种子食品,比如瓜子、花生等,设计几种不同的制作方式,比如盐烤瓜子、糖炒花生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4.品尝:将制作好的种子食品拿出来,让学生品尝和欣赏,比较不同种类、不同制作方式的口感。
这里需要注意一些过敏等安全性问题,可以提前询问学生有没有过敏情况,选择不同的食材。
5.总结:总结本课的内容,把不同种类的种子食品及其制作方法做一个小结,再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此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孩子在制作和品尝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后续问答的方式评价孩子的掌握情况。
2.评价标准:看孩子制作和品尝的效果,比较不同种类、不同制作方式的口感,是否有新的创意和想法,以及询问的时候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改进:如果发现孩子某些方面的理解存在问题,可针对性地调整讲解内容,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可以在课后补充一些相关的阅读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五、教学思考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种子食品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制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动手操作的体验感。
同时需要注意食材的选择和安全性问题,保证孩子身体健康。
如果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家里尝试制作更多的种子食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本次的学习。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食品品尝会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食品品尝会简介在日常生活中,种子食品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食品之一,它既美味又健康。
本次课程以种子食品为主题,通过品尝和观察种子食品,让孩子们了解种子食品的来源和种类,探究它们的营养价值和作用,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品尝品质和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种子食品的来源和种类;•探究种子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作用;•培养孩子们的品尝品质和观察能力;•提高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活动1:种子食品品尝让孩子们品尝不同种类的种子食品,例如:•瓜子、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类种子食品;•芝麻、葵花籽等油料类种子食品;•黑米、玉米、小米等粗粮种子食品;•橄榄、柿子、西瓜等果实中的种子食品。
孩子们可以先观察种子食品的外观、颜色、质地等特征,然后品尝,品尝时可以尝试不同的口感和味道,例如咸、甜、酸、苦、辣等。
品尝完后,孩子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种子食品的味道和口感。
活动2:种子食品图谱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一份种子食品的图谱,画出种子食品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并注明种子食品的名称和分类。
可以在图谱上标注一些简单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纤维等。
活动3:做种子食品根据不同的种子食品,引导孩子们一起制作一些简单的美食,例如:•制作花生酱;•制作瓜子盐;•制作黑米粥。
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讨论制作过程、原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等问题,让孩子们从制作中获取知识和趣味。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尝试制作自己的种子食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让孩子们了解本次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2.活动1:让孩子们品尝不同种类的种子食品,让他们自己描述种子食品的味道和口感。
3.活动2:让孩子们画出种子食品的图谱,认识不同种类的种子食品。
4.活动3:让孩子们一起制作一些简单的种子食品,动手实践。
5.总结:让孩子们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教学评估1.观察孩子们的品尝表现,了解他们对不同种类的种子食品的感受和描述是否准确;2.观察孩子们的图谱和制作过程,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辨认不同种类的种子食品,并展示出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

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1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索种子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生长和作用。
3、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1、收集各种种子(黄豆、绿豆、赤豆、黑豆、白芸豆、花芸豆、花生、瓜子)2、苹果、梨子、石榴、刀四把、石磨六个、白纸、木棍、水3、种子生长图、音乐磁带4、食物“豆浆”一袋活动过程:一、游戏环节1、问好:嘿!小朋友好,我是李老师。
今天一起来到智慧屋,我们的口号是:“智慧树下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下做游戏,快乐多又多。
2、游戏“公鸡头、母鸡头”二、引导幼儿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特征1、秋天,兔妈妈收获了许多的豆宝宝,它想请你们去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它们是什么豆宝宝?长得什么样?有什么不同?(幼儿观察种子)2、提问:请你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这些豆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3、问:“这些豆子都是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4、除了你们发现的XX不同,还有哪些是不同的?5、师小结:我们刚才说的豆宝宝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种子,它们是各种各样的,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形状不同,很有趣。
三、了解种子的生长1、说了种子的特征,你猜猜种子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幼儿猜想)2、谁说说你知道书上的种子有哪些?(板栗、松果、白果)3、谁说说你知道泥土里的种子有哪些?(花生、土豆)4、谁说说你知道藏在果实里的种子有哪些?(苹果、梨子、石榴)5、到底种子怎么长大的呢?(师出示种子生长图,幼儿讲述)6、师小结:种子是种在地里,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又长出新的种子的,真奇怪。
7、那我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一起来表演(放音乐,师幼互动)四、探索“种子变变变”,了解种子的作用1、师:老师这有一袋豆浆,你知道它是怎么变的?(幼儿答)2、那老师变给你们看看(师示范磨豆浆)3、师说:“除了黄豆可以磨成豆浆,你们还知道其他种子还有什么用?4、幼答:瓜子好吃,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芝麻榨油,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5、师小结:种子除了可以做成食品、做药给人治病,榨油,还可以种植,有的人还动脑把它们做成工艺品来美化打扮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