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包括设计目的、设计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二、设计目的本次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交流电路实验:包括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测量和计算。
2. 相量图实验:通过相量图演示交流电路中相位关系和功率因数等概念。
3. 三相平衡与不平衡实验:通过三相负载情况下的电压、电流测量,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并进行不平衡状态下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
4. 变压器实验:通过变压器测量和计算一定条件下变压器的效率,并掌握变压器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
5. 发电机组实验:通过发电机组测量和计算一定条件下发电机组的效率,并掌握发电机组保护装置使用方法。
四、实验步骤1. 交流电路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并打开电源;(2)测量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3)计算功率因数,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2. 相量图实验步骤:(1)连接相量图仪器,并打开电源;(2)调整相角,观察相位关系变化;(3)计算功率因数,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3. 三相平衡与不平衡实验步骤:(1)连接三相负载并打开电源;(2)测量三相负载的电压、电流等参数;(3)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若不平衡,则进行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
4. 变压器实验步骤:(1)连接变压器并打开电源;(2)测量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参数,并计算效率;(3)学习和使用变压器保护装置。
5. 发电机组实验步骤:(1)连接发电机组并打开电源;(2)测量发电机组的输入输出参数,并计算效率;(3)学习和使用发电机组保护装置。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方法;2. 相量图演示了交流电路中相位关系和功率因数等概念;3. 三相负载情况下的电压、电流测量,可以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并进行不平衡状态下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4. 变压器效率计算方法,以及变压器保护装置使用方法;5. 发电机组效率计算方法,以及发电机组保护装置使用方法。
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课程设计报告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 10月 29 日目录一、设计目的 (1)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1)2.1设计要求 (1)2.2设计指标 (2)2.2.1网络参数及运行参数计算 (2)2.2.2各元件参数归算后的标么值: (2)2.2.3 运算参数的计算结果: (2)三、设计内容 (2)3.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原理 (2)3.1.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原理 (2)3.1.2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原理 (3)3.2潮流计算与分析 (4)3.2.1潮流计算 (4)3.2.2计算结果分析 (8)3.2.3暂态稳定定性分析 (8)3.2.4暂态稳定定量分析 (11)3.3运行结果与分析 (16)3.3.1构建系统仿真模型 (16)3.3.2设置各模块参数 (17)3.3.3仿真结果与分析 (21)四、本设计改进建议 (22)五、心得总结 (22)六、主要参考文献 (23)一、设计目的学会使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
通过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实例分析,加深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所给的电力系统,绘制短路电流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调试,最后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电力系统计算应用程序,通过自己设计电力系统计算程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短路计算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熟悉电力系统分析综合这门课程,复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的方法。
了解Simulink 在进行潮流、故障分析时电力系统各元件所用的不同的数学模型并在进行不同的计算时加以正确选用。
学会用Simulink ,通过图形编辑建模,并对特定网络进行计算分析。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2.1设计要求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是系统受到大干扰后如短路等,系统能否恢复到同步运行状态。
图1为一单机无穷大系统,分析在f 点发生短路故障,通过线路两侧开关同时断开切除线路后,分析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山东大学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电气工程学院胡明200719010682010/7/5前言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
电网是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电网结构能便利地实现电的供需平衡,更好地使电源结构优化。
良好的规划方案是良好的电网结构的基础,它应能保证系统在安全稳定的方式下运行,并且在此前提下获得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良好的规划方案是电力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本体工程的总体规划,是具体建设项目实施的方针和原则,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对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投资费用和建成投产后的运行安全可靠性和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及运行的根本任务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统筹安排下,合理开发、利用动力资源,用较少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提供充足、可靠和质量合格的电能。
电力系统包括发电、送电、变电、配电、用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通信、安全自动装置、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等设施。
国内外大量事实表明,供电的可靠、经济以及电能的质量水仅取决于系统中各种设备的性能和质量,而且还取决于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及远行管理水平。
电力系统规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现有电力系统实际情况,结合能源和交通条件,分析负荷及其增长速度,预计电力电量的发展,提出电源建设和系统网架的设想,拟定科研、勘测、设计以及新设备试制等任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电力系统课程后的一次综合性训练,复习巩固本课程及其他课程的有关内容、增强工程观念,培养电力网规划设计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1)熟悉国家能源开发策略和有关的技术规程、规定、导则等,树立供电必须安全可靠、经济的观点;2) 掌握电力网初步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3)熟练电力网的基本计算;4)学习工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及原始资料1.1 设计任务课程设计的主内容有:1)电网接线方案的技术论证及经济比较; 2)发电厂、变电所主接线选择; 3)潮流计算和电压计算; 4)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图。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方案设计方案报告

摘要本文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潮流计算,对给定题目进行分析计算,再应用DDRT软件,构建系统图进行仿真,最终得到合理的系统潮流。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最基本最常用的计算。
根据系统给定的运行条件,网络接线及元件参数,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各母线的电压幅值和相角,各元件流过的功率,整个系统的功率损耗。
潮流计算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发供电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工作环节。
因此,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计算,生产运行,调度管理及科学计算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画出系统的等效电路图,在计算出各元件参数的基础上,应用牛顿—拉夫逊Newton-Raphson法以及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对给定系统图进行了四种不同负荷下的潮流计算,经过调节均得到符合电压限制及功率限制的潮流分布。
其次,轮流断开环网的三条支路,在新的系统结构下进行次潮流计算,结果亦均满足潮流分布要求。
牛顿—拉夫逊Newton-Raphson 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上诉计算过程经过四到五次迭代后均能收敛。
最后,应用DDRTS软件,构建系统图,对给定负荷重新进行分析,潮流计算后的结果也能满足相应的参数要求。
关键词:牛顿-拉夫逊法MATLAB DDRTS 潮流计算1 •系统图:两个发电厂分别通过变压器和输电线路与四个变电所相连。
2 •发电厂资料:母线1和2为发电厂高压母线,发电厂一总装机容量为 300MV V 母线3为机 压母线,机压母线上装机容量为 100MMW 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分别为 40MW 和 20MW ;发电厂二总装机容量为200WM3 •变电所资料:(一)变电所1、2、3、4低压母线的电压等级分别为:10KV 35KV 35KV10KV(二) 变电所的负荷分别为:(3) 50MW 40MW 55MW 70MW (三) 每个变电所的功率因数均为cos © =0.8;题目原始资料变电所 235kV 母线线路长线路长为90km线路长为80km为 100km 线路长为90km11母线3电厂二变电所110kV 母线一次侧电压 A220kV 变电所335kV 母线一次侧电压220kV线路长为9线路长为80 km母线1母线2变电所410kV 母线2*QFQ-50 -22*QFs-50_2电厂一 TQN-100-22*TQN-100 -2(四)变电所1和变电所2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75MVA的变压器,短路损耗414KW,短路电压(%)=16.7;变电所3和变电所4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63MVA的变压器,短路损耗为245KW,短路电压(%)=10.5;4•输电线路资料:发电厂和变电所之间的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及长度标于图中,单位长度的电阻为0.17门,单位长度的电抗为0.402门,单位长度的电纳为2.78*10-6S。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题 目 35KV 变电所的常规设计 变电所线路的设计、高压设备的选择 课 程 名 称 电力系统及分析 院 部 名 称 龙蟠学院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M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 生 姓 名 黄 景 军 学 号 1121109023 课程设计地点 C304 课程设计学时 一周 指 导 教 师 张 静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成绩摘要 (1)1 变配电所的主结线方案 (4)1.1 概述 (4)1.2变配电所的分类 (4)1.2.1按等级和规模分: (4)1.2.2根据配电电压的不同分: (4)1.3主结线图的作用和类型 (4)1.3.1定义: (4)1.3.2类型 (5)1.4对电气主结线的基本要求 (6)1.5 变配电所常用主结线类型和特点 (8)1.5.1线路—变压器组单元结线 (8)2 单母线结线 (8)2.1 结线方案 (8)2.1.1 单母线分段结线 (9)2.1.2单母线带旁路的结线 (9)3.双母线结线 (10)4变配电所主要电气设备的配置 (11)4.1.变压器的配置 (11)4.2.高压母线的受电开关配置 (11)4.3.高、低压母线的分段开关配置 (11)4.4.高压配电出线的开关配置 (11)4.5.变压器二次侧开关的配置 (11)5 主变台数、容量和型式的确定 (12)5.1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 (12)5.2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12)5.3 变电站主变压器型式的选择 (12)6 供电方案6.1实例 (12)6.2 技术指标计算 (13)总结参考文献摘要本设计根据某某工厂的电力负荷资料,作出了该区地面35kV变电所的初步设计。
包括主接线的设计、负荷计算与变压器选择、高压电器的选择、变电所的防雷及变电所的布置等。
本设计以实际负荷为依据,以变电所的最佳运行为基础,按照有关规定和规范,完成了满足该区供电要求的35kV变电所初步设计。
设计中先对负荷进行了统计与计算,选出了所需的主变型号,然后根据负荷性质及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拟定主接线设计,考虑到短路对系统的严重影响,设计中进行了短路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_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电力系统三相对称短路计算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电力系统分析........................................................................................................................... - 0 -第一章设计目的与任务 ......................................................................................................... - 2 -1.1设计目的.................................................................................................................... - 2 -1.2设计任务.................................................................................................................... - 2 -第二章基础理论与原理 ......................................................................................................... - 2 -2.1 对称短路计算的基本方法 ....................................................................................... - 2 -2.2 用节点阻抗矩阵的计算方法 ................................................................................... - 4 -2.3 用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方法 ................................................................................... - 6 -2.4 用三角分解法求解节点阻抗矩阵 ........................................................................... - 7 -2.5 短路发生在线路上任意处的计算方法 ................................................................... - 8 -第三章程序设计..................................................................................................................... - 9 -3.1 变量说明................................................................................................................... - 9 -3.2 程序流程图............................................................................................................. - 10 -3.2.1主程序流程图 .............................................................................................. - 11 -3.2.2导纳矩阵流程图 .......................................................................................... - 12 -3.2.3三角分解法流程图 ...................................................................................... - 13 -3.3 程序源代码见附录1 ............................................................................................ - 14 -第四章结果分析................................................................................................................... - 14 -第五章收获与建议............................................................................................................... - 15 -参考文献................................................................................................................................. - 17 -附录......................................................................................................................................... - 17 -附录1: 程序源代码..................................................................................................... - 18 - 附录2: 测试系统数据与系统图 ................................................................................... - 23 - 附录3: 测试系统的运行结果- 25 -第一章设计目的与任务1.1设计目的1、加深理解并巩固电力系统发生短路的基本知识。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稳定计算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一、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赋予人们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娱乐等方面的便捷性,还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它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这可以导致电力系统失控,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因此,我在课程设计中选择了“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作为我要研究的主题。
二、研究背景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保持正常电压、电流和频率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负荷变化、故障等因素稳定运行的能力。
在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电网稳定性的分析和计算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
所以,有必要进行电力系统稳定计算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1.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提高系统稳定性;2.研究电力系统稳定计算方法,提高电网可靠性和安全性;3.提出关于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意见。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 稳定性分析:首先,根据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了解稳定性分析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
其次,针对电力系统的装置、线路等元件进行可靠性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掌握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 计算方法研究: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电力系统稳定计算。
设计算法,使用MATLAB等软件,计算并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通过模拟电力系统稳定计算中的各种故障情况,考虑各种情况可能带来的影响,以此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五、预期成果本次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有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2.在MATLAB等软件上,建立电力系统稳定计算模型;3.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
六、参考文献[1] 许玉明.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3):74~86.[2] 洪波,李春江.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理论与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2015.[3] 王振福,吴浔.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七、结论电力系统稳定性计算是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关乎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力系统保护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保护课程设计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电力系统保护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和分析。
我们团队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深入研究了电力系统保护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并通过实时模拟实验进行了验证和实践。
本报告将介绍课程设计的目标、方法、结果以及相关的讨论和结论。
2. 目标我们的课程设计旨在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深入理解电力系统保护的重要性和原理;- 研究电力系统保护的相关逻辑原理和运行模式;- 掌握电力系统保护设备的选择和配置;- 通过实时模拟实验验证电力系统保护的有效性。
3. 方法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实现目标:- 研究电力系统保护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 设计和搭建了一个小型电力系统模型,并配置了保护设备;- 运行实时模拟实验,模拟不同场景下电力系统故障,并观察保护装置的响应;- 分析实验数据,评估电力系统保护的有效性和性能。
4. 结果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取得了以下结果:- 深入理解了电力系统保护的原理和运行模式;- 了解了电力系统保护设备的选择和配置方法;- 验证了电力系统保护在实时模拟实验中的有效性;- 掌握了分析和评估电力系统保护性能的方法。
5. 讨论和结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研究到了电力系统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也对电力系统保护的应用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认为,电力系统保护在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和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以应对电力系统的复杂变化。
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3]以上是我们的电力系统保护课程设计报告,请批阅。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在创新的同时,对运行维护以及装置保护原则等相关内容也有了新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维护与检修传统的保护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复杂,而且而保护性能不强,难以满足当前电力系统的使用需求,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护,降低故障概率。
相比之下,继电保护系统不仅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有效的保护,还能增加电力系统技术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对整个电力系统有着高效的防护和监视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结构相对简单,安装简便,在安装过程中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较少,安装工作的时间较短,成本较低,减少了企业的资金投入,有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零部件通常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继电保护装置采用绝缘材料可以有效的对装置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可以避免设备遭到腐蚀。
从当前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趋势来看,采用新型的保护材料是一种必然趋势,这不仅可以保证装置的有效运行,还可以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确保电力作业人员的安全。
有效维护电力系统数据信息安全;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电力行业作为社会运行的基础,其信息安全值得重视。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电力系统设备,不仅能够降低系统痴线故障的几率,保证继电保护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还能对电力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保护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减少电网运行投资成本;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构造简单,运用现代新型材料制成的回路系统成本相对更加低廉,其体型较小,质量不大,方便于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施工,也利于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人力物力投入相对较少,减少了资金投入。
继电保护装置性能优越;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以提高装置的抗腐蚀能力,避免其在运行过程中因为受外在因素影响而发生腐蚀问题,另外,其特殊的材质还可以防止电磁效应对继电保护装置产生影响,从而大幅度提升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自动化优势;电力系统如果出现系统性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就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出系统以及设备元件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切断保护,并且能够提醒运行维护管理人员设备故障的准确位置,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故障进行排查检修,与其它设备相比,其优势十分明显。
能耗损失小,安装方便;随着电力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继电保护装置的综合性能越来越好,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需的能耗也越来越小,其经济效益相对较高。
此外,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与拆卸比较简单,只需按照安装图纸操作即可。
破坏计量数据;电力企业在进行电费的收缴过程中,电力用户一般是根据电能表的电力计量数据缴纳电费,然而,电能表的运行状况决定着用户电费缴纳的准确与否;因此,如果继电保护装置的差动保护装置出现了问题,就会造成电能表所计量的数据与用户的实际用电量出现较大的偏差,用户实际缴纳的电费并不代表用户的实际用电量,这样就容易造成用户的投诉以及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
电力线路受损;如果差动保护出现了严重的运行故障后,差动保护装置直接被损坏,就是直接导致电路断开,引发严重的短路现象,这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
造成电能的损耗;如果电力系统的差动保护装置出现故障,则其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进而造成其性能不能充分发挥,在实际工作中,差动保护的受损通常可以分在铜损和铁损两方面,差动保护受损会导致电力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能耗增加,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容量破坏;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出现异常就会引起电力系统各部件功能的受损,例如断路器、电缆、差动保护等多方面功能的受损,从而导致电网的整个电容受损。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是否正常决定着整个配电系统能否正常运转,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故障甚至可能会引起电厂内部安全事故和用电终端设备的损坏,给电力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威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继电保护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技术水平,重视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检测和维修,做到防患于未然。
检修维护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负荷;任何用电设备都有其额定的工作状态,在额定条件下运行有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概率,对继电保护二次回路而言也是一样。
正常情况下,回路的负荷值出于安全标准之内,基本不会出现问题,而一旦进入超负荷工作状态,故障发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检修人员在对继电保护二次回路进行检修时,要对回路的运行状态加以注意,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控制其工作电流,尽量避免超负荷工作状态地出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检修维护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质量;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系统细部构造复杂,组成元件繁多,只有所有元件都处于完好状态,整个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系统才能完美运行,任何部件的质量缺陷都可能引起整个回路的失效,从而造成电力系统故障的发生。
因此,在二次回路系统检修过程中,要加强各个部件质量的检查,一旦发现质量缺陷,要及时对有问题的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保护二次回路的安全。
检修维护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电流;电流检查是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维护与检修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保障回路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电流传感器能够为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提供差动保护,是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
要想保障回路系统中的电流质量,必须选择能够支持差动保护的D级电流传感器,D级传感器性能优良,能够对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系统中的电流进行检修,可以在电流超出标准范围是对其进行调整,减少故障的发生,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检修维护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回路性能;回路性能决定着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工作质量,对回路性能的检修与维护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工作人员在检修回路性能时,要对回路的结构设计图和部件配置有清晰的了解,并对电力系统的信息数据进行检测,以此来对回路的性能进行评估,采取相应措施提升系统的性能水平,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检修前需做好相关的技术准备工作;进行检修工作之前,检修人员需要仔细研究图纸,对系统中的一次及二次设备进行比对,对于检修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隐患要预先排除。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检修维护人员的基本要求;首先,继电保护误差回路检测与维修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进行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持证上岗,掌握较全面的继电保护专业知识;其次,为了保证检测与维修的质量,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的相关知识;最后,工作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继电保护图纸,有较强的读图和识图能力。
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支持,电力系统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蝴蝶效应,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干扰。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是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装置,对回路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尤为重要,应当引起行业的重视。
刘斌,刘青松.电力继电保护的主要问题及维修方法.南方农机,XX,47(9):82+85.徐世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原因及解决办法研究.工程技术研究,XX,(4):29+52.何涛.基于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分析.通讯世界,XX,(7):104-105。
王艳红.史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检修维护中的问题探究.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XX,(21):186.李巍.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检修及其维护对策探析.硅谷,XX,(13):88+79.第二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原因及解决措施受到电力系统内外运作环境的影响,其经常会出现接地短路、相间短路等故障,如果这些故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便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稳定性运作的要求,从而容易出现一系列的电力安全事故,不利于给用电者带来人身财产安全上的维护。
为了推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运行,必须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在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进行相关故障元件的切除,进行电力系统负荷的减少,实现对电力系统重要部件的保护,满足电力系统安全性及稳定性的运行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步伐的逐渐加快,电力系统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电力结构及系统运作模式日益复杂,这对继电系统的功能及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工作,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落实好相关的继电保护系统运作方案,有效解决系统运作过程中的故障问题,进行故障产生因素的深入性分析,落实好相关的设备检修及维护工作,进行继电保护不稳定性因素的分析,进行相关安全策略的应用,实现继电保护体系内部各个工作程序的协调,实现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某电力系统110kV一次侧的继电保护如图1所示。
硬件因素;;硬件装置是促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客观环境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硬件模块故障问题的产生,容易导致继电保护不稳定性现象的出现,这需要从装置接口、通道、通信、继电保护辅助装置、二次回路、继电保护装置等方面展开分析。
继电保护装置起到保护系统元件的核心性作用,在系统故障中,其将被保护元件及时性的进行切除,确保剩余元件的稳定性工作,这装置系统由中央处理模块、数字量模块、模拟量模块、电源供应模块等构成。
辅助装置是促进继电保护体系稳定运作的重要条件,常见的有交流电压切换箱、继电箱等装置,通过对辅助装置的应用,可以为继电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运作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继电器箱又分为分相操作继电器箱、三相操作继电器箱。
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导致继电保护故障的因素诸多。
比如二次回路绝缘问题、产源故障问题、隐形故障问题等。
二次回路绝缘老化问题是最常见的故障现象,在这个环节中,装置接口、通道也是影响继电保护正常运行的因素。
比如光纤通信接口、高频保护收发信机等容易出现通信阻断状况,从而不利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的稳定性运作。
软件因素;随着现代化计算机体系的不断应用,各种电力系统应用软件不断得到开发,其实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体系的健全,满足了继电保护智能化、自动化等的工作要求,实现了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运作。
在这些系统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旦出现应用程序设计上的问题,必然不利于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运作。
在继电器保护环节中,无论出现控制系统软件错误还是继电保护设备上的设计;程序错误,都容易导致继电器保护出现误动或者拒动等状况,从而不利于继电器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系统保护过程中,如果不能进行系统软件需求的充分性分析及掌握,就可能导致软件设计编码问题、设计不规范问题等,这不利于继电保护装置系统的稳定性运作。
人为因素;整体来看,我国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程序尚不健全,其尚未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及智能化,在一些设备安装及维护模块,依旧需要展开人工操作。
但在实践工作中,我国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难以实现复杂设备及技术问题的解决。
比如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不能按照工程标准展开操作,导致设备工作中的接线错误问题,不利于继电保护设备的正常使用。
人为故障解决方法;人是继电保护系统的关键性构成要素,在实践工作中,人为操作问题是导致继电保护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