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未来教案

合集下载

《宇宙的未来》的教学教案

《宇宙的未来》的教学教案

《宇宙的未来》的精选教学教案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学习宇宙的膨胀和宇宙背景辐射。

1.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介绍宇宙从何时开始,大爆炸理论的提出。

宇宙的膨胀:解释宇宙膨胀的概念,引用哈勃定律。

宇宙背景辐射:介绍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和意义。

1.3 教学活动:观看宇宙起源的科普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实验模拟宇宙膨胀。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加深对宇宙起源的理解。

第二章:恒星的诞生与死亡2.1 教学目标:了解恒星的诞生过程,学习恒星的生命周期。

探讨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形成。

2.2 教学内容:恒星的诞生:介绍恒星形成的条件,分子云和恒星胎的发育。

恒星的生命周期:学习恒星的稳定期、红巨星、白矮星等阶段。

超新星爆炸和黑洞:探讨恒星死亡时的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形成。

2.3 教学活动:观察恒星形成区域的图片,分析恒星的诞生过程。

学生角色扮演,模拟恒星的不同生命周期。

小组讨论,研究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形成过程。

第三章:星系和星系团3.1 教学目标:了解星系的定义和分类,学习星系团的概念。

探讨星系的红移和宇宙的膨胀。

3.2 教学内容:星系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星系的特征,螺旋星系、椭圆星系等类型。

星系团:探讨星系团的组成,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星系的红移和宇宙的膨胀:解释红移现象,学习宇宙膨胀的证据。

3.3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类型的星系图片,进行星系分类的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研究星系团的特点和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观察星系红移的图像,探讨宇宙膨胀的证据。

第四章:宇宙的大尺度结构4.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学习宇宙的纤维结构和宇宙网。

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宇宙的纤维结构:介绍宇宙中的纤维结构,包括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宇宙网:探讨宇宙网的构成和暗物质的作用。

宇宙的膨胀:解释宇宙膨胀对大尺度结构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观察宇宙纤维结构的图像,了解其特征。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2、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3、感受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教学重点】提炼本文的要点,增强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本文的内涵,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预习1、作者简介: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

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

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霍金的作品(1)《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2)《时间简史续篇》(3)《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4)《时空本性》(5)《果壳中的宇宙》2、写作背景《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

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二、互动(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明确:本文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预测了两种结局:或膨胀,或收缩。

2、文章较长,内容丰富,试根据提示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一→科学预言,更可靠些巫师的预言模棱两可一→其预言不可靠、荒谬宗教的预言屡测屡败物理方程的方程具有混沌性一→不能预言人类的'未来制约大脑的方程具有混沌性宇宙的行为大尺度下简单不混沌一→可以预言宇宙的未来继续膨胀下去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收缩以至坍缩成一点(二)合作探究具体研讨1、归纳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的主要观点明确:(1)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它就会永远膨胀。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掌握宇宙膨胀、黑洞、暗物质等基本概念;(3)推测宇宙未来的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宇宙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2)运用科学推理和想象,探讨宇宙的未知领域;(3)学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和处理宇宙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关注人类和地球的未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宇宙膨胀、黑洞、暗物质等基本概念;(3)宇宙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1)宇宙的演化过程;(2)黑洞和暗物质的本质;(3)宇宙未来的预测方法。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宇宙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宇宙的未知领域;4. 科技辅助: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天文望远镜、宇宙模拟软件等,增强学生对宇宙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宇宙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预习宇宙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3. 教学器材:天文望远镜、宇宙模拟软件、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宇宙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简要介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课堂讲解:(1)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如大爆炸理论;(2)介绍宇宙膨胀、黑洞、暗物质等基本概念;(3)探讨宇宙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宇宙大坍缩、多宇宙理论等。

3. 案例分析:(1)分析典型的宇宙现象,如星系碰撞、黑洞吞噬星体等;(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推理和想象,探讨宇宙的未知领域。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宇宙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各自的观点;(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3)全班交流,总结宇宙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

《宇宙的未来》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案《宇宙的未来》教案4篇《宇宙的未来》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就作者所阐发的观点作广泛深入的研讨,以提高探究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像作者一样,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审视数学文化,激发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目标启发学生具有宏观的文化视野,以科学精神励志,以人文精神向学,开辟出一个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

难点:1.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就作者所阐发的观点作广泛深入的研讨,以提高探究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3.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屈指可数”“弹指一挥见”,手指在生活中的计数功能,直接催生了数学这门科学,丹齐克的《指印》为我们揭开了这二者的关系(板书课题)。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丹齐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学求学。

1910年去美国,入美国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讲授数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2)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在当代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宇宙的未来》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掌握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

了解黑洞和宇宙的命运。

2.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和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自然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2. 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

3. 黑洞和宇宙的命运。

三、教学难点:1. 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

2. 黑洞和宇宙的命运。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具和教学课件。

2. 宇宙模型和图片。

3. 相关科普书籍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对宇宙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讲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解释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

利用多媒体和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的概念。

3. 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讲解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解释宇宙的加速膨胀和暗物质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和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

4. 黑洞和宇宙的命运:讲解黑洞的概念和特性,解释黑洞对宇宙的影响和宇宙的命运。

利用多媒体和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黑洞和宇宙的命运。

5. 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相关的科普书籍和资料,让学生阅读和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6. 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宇宙的起源、膨胀、暗物质和黑洞的概念。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体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自然的态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相关作业,包括阅读笔记、探究报告和问题解答等。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精选5篇)《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与说明顺序2、合作探究掌握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其中议论与抒情的作用3、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真理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的精神,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人的胸怀到底有多么宽广呢?请让我们先来了解天空——宇宙的宽广。

今天我们学习卡尔萨根的科普名篇《宇宙的边疆》大家来看这个题目《宇宙的边疆》,很明显,文章的对象是宇宙,那么老师请问一下大家,宇宙有没有边疆?带着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从文中让我们来找出答案。

2、整体感知1) 作者介绍: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本文的作者是卡尔萨根,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

被称为“公众天文科学家”。

他引导了美国几代年轻人,探索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

他解说的电视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

同名科普书籍《宇宙》与电视片《宇宙》配套,八十多个国家出版,是历史上英语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

主要作品还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而本文正是作者对《宇宙》的解说词。

那什么是解说词呢?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一定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

经常出现在运动会、晚会等场合2)速读全文,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并思考文章的说明顺序宇宙(1-6)——星系(星系群、子星系)(7-9)——恒星(12-14)——太阳系(15-16)——地球(17、18)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星系星系(7-9) 离地球80亿光年本星系群(10) 离地球200亿万光年银河系(11) 离地球4万光年太阳系彗核离地球1光年由远到近3)下面大家思考一下文章为什么运用这样的说明顺序?1、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1 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能量。

1.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包括宇宙的膨胀和暗能量的概念。

宇宙的演化:探讨宇宙的演化过程,包括星系的形成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1.3 教学活动:观看宇宙起源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能量的概念,并进行小组分享。

1.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短文,加深对宇宙的理解。

第二章:黑洞和星系2.1 学习目标:了解黑洞的性质和形成原因。

探讨黑洞与星系之间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黑洞:介绍黑洞的性质和形成原因,包括黑洞的吸积和喷流现象。

星系:探讨星系的结构和演化,包括星系的分类和星系间的相互作用。

2.3 教学活动:观看黑洞和星系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黑洞和星系的性质和演化。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黑洞与星系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小组分享。

2.4 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黑洞和星系的展示,加深对黑洞和星系的理解。

第三章:恒星的生命周期3.1 学习目标:了解恒星的生命周期和演化过程。

探讨恒星死亡的形式和遗迹。

3.2 教学内容:恒星的生命周期:介绍恒星的生命周期,包括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等阶段。

恒星死亡:探讨恒星的死亡形式和遗迹,包括超新星爆炸和中子星、黑洞的形成。

3.3 教学活动:观看恒星生命周期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恒星的生命周期和演化过程。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恒星死亡的形式和遗迹,并进行小组分享。

3.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恒星生命周期和死亡的文章,加深对恒星的理解。

第四章:宇宙的极限4.1 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观测极限和暗物质、暗能量的概念。

探讨宇宙的膨胀和宇宙学原理。

4.2 教学内容:宇宙的观测极限:介绍宇宙的观测极限,包括宇宙的可见部分和暗物质、暗能量的存在。

宇宙的膨胀:探讨宇宙的膨胀和宇宙学原理,包括哈勃定律和宇宙的加速膨胀。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第一章:宇宙的起源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

3. 了解宇宙的膨胀和演化对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宇宙的起源:古代观念和现代理论。

2. 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和演化。

3. 宇宙的演化: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形成的顺序。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让学生举例说明古代人对宇宙起源的认识。

2.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膨胀和演化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宇宙演化对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性。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宇宙的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结构和层次。

2. 掌握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概念。

3. 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对宇宙学的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宇宙的结构: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2. 宇宙的层次:从小尺度到大尺度的结构。

3. 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宇宙的纤维结构和宇宙网。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结构,让学生举例说明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概念。

2.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宇宙的结构和层次,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宇宙大尺度结构对宇宙学的研究的重要性。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宇宙结构和层次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宇宙的膨胀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膨胀现象。

2. 掌握宇宙膨胀的原理和证据。

3. 了解宇宙膨胀对宇宙学的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宇宙的膨胀:宇宙的加速膨胀现象。

2. 宇宙膨胀的原理:宇宙的膨胀和暗能量的关系。

3. 宇宙膨胀的证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膨胀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宇宙膨胀的证据。

2.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宇宙膨胀的原理和证据,让学生了解宇宙膨胀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宇宙膨胀对宇宙学的研究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的未来》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文中作者对宇宙未来预测的观点和依据;2.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3.掌握从文章语段中寻找重要信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和互动探究来了解文章内容;2.先浏览文章,后细品文意,再深入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素养;2.学习霍金面对难题迎难而上的决心和信念,树立良好的科学观。

【自主预习】一、作者:斯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

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

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

霍金被确诊患病已30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

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二、注音:模棱.(léng)两可扑棱.(lēng)一声混混..(hùn)沌沌混.(hún)水摸鱼坍.缩()彤.云()水涨.船高()头晕脑胀.()狭隘.()谥.号()自缢.()不可逾.越()坚贞不渝.()崩溃.()尴尬..()三昧.()诘.问()告罄.()迄.今()三、通读全文划分层次,写出起止段落和层意: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直揭主题,总起全文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写巫师、牧师、宗教狂热者等非科学家们对未来的妄测,反衬科学家观测的可靠性第二部分():说明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科学家可以对宇宙作可靠的预言第三部分():说明宇宙未来是坍缩还是膨胀,要看它的密度是大于还是小于临界值,而预言宇宙的未来,关键是要弄清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多少,这是本文探讨的核心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再次阐明对宇宙未来的认识态度四、总结文章主旨:这篇演讲,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的预言,然后过渡到自己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作者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未来作出了两种预测,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可“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所以两种结果都有可能明确:本文要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作者预测了宇宙的两种结局:或者永远膨胀,或者停止膨胀开始收缩,并最终坍缩成一点。

【合作交流】1、作者演讲的题目是“宇宙的未来”,却先讲了许多历史故事,这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认为这是“跑题”了还是与话题有关联?明确:如同中国古代说书人先讲一段别的故事以引起正题一样,这篇讲演先从古代的先知和女巫谈起,以引起听众的兴趣,起到了引出话题的作用。

作者敢于更次那些古代预言家,正是代表科学界表明了一种自信,因为科学的预言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是可以用科学原理加以说明的。

所以说,“讲史”是为了“衬今”,不是“跑题”,而是与话题相关的。

2.根据作者的论述,宇宙中存在暗物质的证据是什么?作者又列举了哪两种假说,说明现在的宇宙密度可能就在临界状态?答:设计此题,是为了让学生提炼出作者所论证的一些观点及论据宇宙中存在暗物质的证据有两个“一个来自于螺旋星系”,如果没有暗物质的引力作用,这些旋转的星系早就被甩开了“另一个证据来自于星系团”,这些星系团“成团地集中在一起”,其中个别星系运动速度非常高,若不是存在暗物质,“这些星系团就会飞散开去”作者在说明现在的宇宙密度可能就在临界状态时,列举了两种假说一是“人择原理”:可能存在多个宇宙,只有那些接近临界密度的宇宙,才有我们这些“智慧生物”去问这个问题二是“暴涨理论”:宇宙可能从一个微小的尺度暴涨到我们现在的临界状态3、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常常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事理。

下列两个比喻句各自说明了什么道理?1、“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

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明确:用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即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

2、“这有一点像是再投胎。

如果有人声称一个新生的婴儿是和某一死者等同,如果该婴儿没从他的以前的生命遗传到任何特征或记忆,这种声称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可以同样地讲,它是完全不同的生命。

”明确: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宇宙在大挤压处终结后,并不是任何发生在“之后”的事件都是另一个相分离的宇宙的部分。

总结比喻的作用用比喻的方式将深奥的理论说得通俗易懂4、举出文中几个语言幽默风趣的例子加以分析,体会霍金这位科学大师的演说风格[答案] 文章中幽默的话语很多,如,说古代的女巫“通常是被毒药或火山隙溢出的气体弄得精神恍惚的女人”,说明她们作预言需要借助于神秘的力量,语言夸张而带有讽刺意味;同样,在讽刺近代宗教预言家时说:“幸运的是,数人名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将“末日预言者”的尴尬处境含蓄幽默地揭露出来;一句“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将“轮赌盘”的不确定性和“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的物理方程的解具有混沌性质一语说透,妙趣横生另外尚有:“为何世界的终结会使人愿意用股票来换钱,假定你在世界末日什么也带不走的话”;“无论如何,假定在太阳爆炸的时刻,我们还没有把自己毁灭的话,我们应该已经掌握了恒星际旅行的技术”;“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等等【反馈提升】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尴尬(gà)眼睑(jiǎn)奇(jī)数模棱(líng)B. 混(hún)沌恍(huǎng)惚隘(ài)道估(gū)量C. 坍(tān)缩焙(bèi)干星宿(xiù)琵琶(pá)D. 诘(jié)问暴涨(zhǎng) 逃逸(yì) 憎(zèng)恨1.C (A模棱léng B混hùn沌 D 憎zēng恨)2、下列词语的注音、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混沌(húndùn):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尴尬(gān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B 、诘问(jiéwèn):反问倚重(yǐzhòng):倚靠,器重。

C 、三昧(sānwěi):指心神专注而不散乱比萨(bíshā):一种意大利式馅饼D 、告罄(gàoxìng):指能源枯竭黑洞(hēidòng):一种特殊的天体。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A 别出心裁映入眼帘赞叹不已如烟似雾B 明察秋毫幅圆广阔轻而易举瞬息万变C 瞻养父母归根到底晶莹透明模棱两可D 推陈出新疏疏朗朗因地治宜臭名昭著4、作者及其相关内容:霍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

其作品《时间简史》在全世界行销千万册,本文是霍金在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震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B.应聘的外国专家的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C.凡事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D.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5. B (A项"震慑"意为"震动使害怕"和"令人"重复C项应去掉"单靠自己"D项"截止日期"和"最后一天"重复)6.下列各句中的题辞,哪一项使用恰当()A.贺演讲比赛优胜用“妙笔生花”B.贺人大代表当选用“松柏长青”C.贺友人迁居用“蓬荜生辉”D.贺医院开业用“妙手回春”6.D(A口若悬河B为民喉舌C乔迁之喜)【知识链接】一、讲演稿:讲演稿也叫演说词,是在较隆重的集会和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文稿。

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一般正文的写作有如下步骤:1、开头语。

开头语的任务是吸引观众,引出下文。

有六种形式:(1)由背景和问候、感谢语开始;(2)概括讲演内容或揭示中心论点;(3)从讲演题目谈起;(4)从讲演缘由引起;(5)从另一事件引入正题;(6)用发人深思的问题开头。

2、主体。

主体即中心内容。

一般有三种类型:(1)记叙性讲演稿。

(2)议论性讲演稿。

(3)抒情性讲演稿。

3 、结语。

是讲演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常用总结全文,加深印象;提出希望,给人鼓舞;照应题目,完整文意等方法在激动人心的结语中结束全文。

二、霍金语录:1、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2、宇宙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3、活着就有希望。

4、时间有没有尽头?5、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

6、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7、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女记者提出一个苛刻的问题,但霍金还是以恬静的微笑这样回答,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8、虽然我行动不便,说话需要机器的帮助,但是我的思想是自由的!三、霍金轶事:霍金虽然身体的残疾越来越重,但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

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些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查尔斯王子的脚趾,被查尔斯王子臭骂一通。

四、霍金的预言:预言移民斯蒂芬霍金2012年1月8日迎来70岁生日,霍金6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节目听众提问,则预言核战及全球暖化等灾难将于千年内摧毁地球,而人类将在约一百年后殖民外层空间。

火星是最佳移民地英国广播电台四台为庆祝霍金生日,推出“问问霍金”电台节目,听众透过社交网站及电子邮件向霍金提问。

有听众问:“你认为人类能否逃过所有灾难,并最终在其他星球殖民?”霍金说:“人类可能会绝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