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负荷分级及计算
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的划分依据

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的划分依据摘要:一、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的定义与划分1.一级负荷2.二级负荷3.三级负荷二、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的划分依据1.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2.电力设备的合理运行与维护3.电力负荷的峰谷特性与需求响应正文: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是电力系统中根据用电设备对电力需求的紧迫程度进行划分的。
这种划分有助于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电力设备的合理运行与维护,以及更好地满足电力负荷的峰谷特性与需求响应。
1.一级负荷一级负荷是指对电力需求较为紧迫的用电设备。
这类负荷通常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如大型工厂的生产线、重要部门的办公设备等。
一级负荷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要求较高,一旦断电,可能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或影响社会正常运行。
2.二级负荷二级负荷是指对电力需求较为稳定的用电设备。
这类负荷包括一般工业设备、商业用电设备等。
二级负荷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要求较高,但相较于一级负荷,其对电力中断的容忍度相对较高。
在一定范围内,二级负荷可以承受短时断电,不会造成重大影响。
3.三级负荷三级负荷是指对电力需求较为宽松的用电设备。
这类负荷通常为居民生活用电、照明设备等。
三级负荷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即使在电力中断的情况下,也不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太大影响。
电力系统的运行需要根据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调度与控制。
根据负荷的划分依据,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实现电力设备的合理运行与维护。
此外,通过分析电力负荷的峰谷特性与需求响应,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负荷等级的用电需求,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总之,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的划分有助于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满足各类负荷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要求。
发电厂一类负荷二类负荷计算公式

发电厂一类负荷二类负荷计算公式发电厂负荷分类及计算公式是对发电厂产生的负荷进行分类和计算的一种方法。
负荷可以分为一类负荷和二类负荷,其计算公式如下:一、一类负荷:发电厂的一类负荷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直存在并且稳定的负荷。
这类负荷通常包括基本负荷和固定负荷。
1.基本负荷:基本负荷是指在发电厂负荷曲线上相对稳定的部分负荷,通常是发电厂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需要一直保持的负荷,如供应给城市常用电力、工业企业的基本负荷等。
基本负荷的计算公式如下:基本负荷=A*平均负荷系数其中,A为设备或区域需要的平均负荷,平均负荷系数为根据历史数据或经验所得到的值,反映了基本负荷的变化情况。
2.固定负荷:固定负荷是指发电厂在一定时间内必须承担的固定负荷,通常是一些设备或系统的负荷,如照明负荷、通信负荷等。
固定负荷的计算公式如下:固定负荷=B*峰值负荷系数其中,B为设备或系统需要的峰值负荷,峰值负荷系数为根据历史数据或经验所得到的值,反映了固定负荷的变化情况。
二、二类负荷:发电厂的二类负荷是指不稳定的负荷,通常是在基本负荷之外的变动的负荷部分,如季节性负荷、突发性负荷等。
1.季节性负荷:季节性负荷是指由于季节变化引起的负荷变动,如夏季空调负荷、冬季供暖负荷等。
季节性负荷的计算公式如下:季节性负荷=C*季节性负荷系数其中,C为设备或系统根据季节需要的负荷,季节性负荷系数为根据历史数据或经验所得到的值,反映了季节性负荷的变化情况。
2.突发性负荷:突发性负荷是指由于意外事件或突发情况引起的负荷变动,如突发停电、突发事件等。
突发性负荷的计算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或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预测。
总结:发电厂负荷分类及计算公式是对发电厂负荷进行分类和计算的一种方法。
一类负荷包括基本负荷和固定负荷,二类负荷包括季节性负荷和突发性负荷。
根据不同负荷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和系数来估算发电厂的负荷。
课题2负荷分级及其计算-PPT课件

备在实际运行中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与等效负荷
产生的热效应相等,产生的最大温升与等效负荷 产生的最高温升相等。按照等效负荷,从满足发 热的条件来选择用电设备,用以计算的负荷功率 或负荷电流称为“计算负荷”。
在设计计算中,通常将“半小时最大负荷”
作为计算负荷,用Pc(Qc、Sc或Ic)表示。
2.2 负荷曲线 2.2.1 负荷曲线的概念
负荷曲线是表征用电负荷随时间变动的一种图 形。它绘制在直角坐标系中,纵坐标表示用电负荷,
横坐标表示对应于负荷变动的时间。
按负荷性质,负荷曲线可分为有功负荷曲线(纵 坐标表示有功负荷值,单位为kW)和无功负荷曲线 (纵坐标表示无功者应为三级负荷。
2.1.2 民用建筑中常用重要电力负荷的分级
民用建筑中常用重要电力负荷的分级如表2.1
所示(见P16)。
2.1.3 用电设备的工作制
用电设备种类很多,它们的用途和工作的特
点也不相同,按其工作制不同可划分为三类。
(1) 长期工作制
此类用电设备连续工作的时间比较长(至少在 半小时以上),超过其稳定温升的时间,如各类泵、 通风机、压缩机、机械化运输设备、电阻炉、照 明设备等。
(2)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
① 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 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 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 产等。
② 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 力负荷受到影响以及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等人 员集中的重要的公共场所出现秩序混乱。
③ 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
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
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
负荷计算及负荷分级

#$!+ 全国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书 重点难点解析与典型例题精讲 供配电专业
依据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 ( $ ( !) ("##* ! 第 96 "6 !6 ! 条 , 9 ! 重要通讯枢纽 的重要用电负荷属于一级负荷 # 第 96 "6 !6 " 条 , " ! - 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 正常 工 作或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 属于二级负荷 # 选 , # 依据 %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 ' $ %&##&" ("##' ! 第 96 #6 !6 ! 条 , 9 ! - 中断供电将影响 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 应视为一级负荷 # 按该条条文说 明 - 在 民 用 建 筑 中 $ 重 要 的 交 通枢纽 ) 重要的通讯枢纽 ) 重要宾馆 ) 大型体育场馆 $ 以及经常用于重要活动的大量人员集 中的公共场所等 $ 由于电源突然中断造成 正 常 秩 序 严 重 混 乱 的 用 电 负 荷 为 一 级 负 荷 #. 依 据 主条 $ 选 0 $ 依据条文说明 $ 选 0和 , # 点评 该题若为单选题 $ 选 0 $ 若为多选题 $ 选 , ) 0 # 因为 $ %&##&" ("##' 与 ( $ ( !) ("##* 无论按行政级别优先次 序 $ 还 是 按 时 效 标 准 的 优 先 次 序 $ 前 者 均 高 于 后 者 # 标 准 冲突现象偶有发生 $ 一般处理原则如下 , ! ! 按行政级别的优先次 序 , 依 次 为 国 标 部 标 行标 企业标 # " ! 按标准性质 的 优 先 次 序 , 强 制 标 准 推 荐 性 标 准 # 9 ! 按 时 效 标 准 优 先 次序 , 晚颁布的标准 早颁布的标准 $ 即 $ - 后来者居上 . 的原则 # !+ 某车间一台电焊机的额定容量为 *$, 0 2 电焊机的额定负载持续率为 #$6 额定功 率因数为 $" %& 则该电焊机的设备功率为下列哪项数值 #$!$ 下 #$!! 下 ', ! &"78 答案 * 2 + 依据 根据 %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 & 第三版 3 "# ! #5 = > ? *# C 槡 #6 "C #6 )& "978 4槡5 '% ! 9978/// ' 0 ! ")78 '2 ! "978
分级循环负荷计算公式

分级循环负荷计算公式
分级循环负荷计算公式是根据分级循环系统的电气负荷特性和电气参数,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的公式。
通常,分级循环负荷计算公式包括以下参数:
1. 电流:表示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单位为安培(A)。
2. 电压:表示电路中的电压大小,单位为伏特(V)。
3. 功率:表示电路的功率大小,单位为瓦特(W)。
4. 电阻:表示电路中的电阻大小,单位为欧姆(Ω)。
5. 电抗:表示电路中的电感或电容大小,单位为欧姆(Ω)。
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和所需的负荷计算目标,可以使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常见的分级循环负荷计算公式有:
1. 单相电路负荷计算公式:
负荷(W)= 电流(A) ×电压(V)
2. 三相电路负荷计算公式(三相平衡负荷):
负荷(W)= √3 × 电流(A) ×电压(V) ×功率因数
3. 三相电路负荷计算公式(三相不平衡负荷):
负荷(W)= √(电流1² + 电流2² + 电流3²)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代表一般情况下的分级循环负荷计
算公式,实际应用中可能还需要考虑其它因素,如功率因数、谐波、电网电压波动等对负荷的影响。
因此,在具体的分级循环负荷计算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5负荷分级及计算」

「5负荷分级及计算」负荷分级及计算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以1200字以上介绍负荷分级及计算的相关内容。
负荷分级指的是根据负荷的性质、用途和功率等级等因素将电力系统中的负荷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根据负荷的性质,可以将负荷分为工业负荷、商业负荷和居民负荷等;根据负荷的用途,可以将负荷分为照明负荷、动力负荷和空调负荷等;根据负荷的功率等级,可以将负荷分为大型负荷、中型负荷和小型负荷等。
负荷分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负荷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供电的规划,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运行效果。
负荷计算是指根据负荷的性质、用途和功率等级等因素,对负荷进行量化分析和计算。
负荷计算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电力系统各级负荷的容量和负载率等参数,以便于系统规划和供电能力的评估。
常用的负荷计算方法有静态负荷计算方法和动态负荷计算方法。
静态负荷计算方法是指在恒定运行条件下,根据负荷的功率特性和供电能力等因素,对负荷进行计算。
常用的静态负荷计算方法有潮流计算方法和电能计算方法。
潮流计算方法是通过求解电力系统的潮流方程,来计算负荷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
电能计算方法是通过对负荷的用电设备进行测量或估算,来计算负荷的耗电量和用电费用等参数。
动态负荷计算方法是指在变动条件下,根据负荷的时间特性和变化规律等因素,对负荷进行计算。
常用的动态负荷计算方法有负荷曲线法和统计法。
负荷曲线法是通过对历史负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来确定负荷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
统计法是通过对负荷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求解,来估计负荷的概率分布和变化范围。
负荷分级及计算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它可以为系统规划、供电能力评估和经济运行等方面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通过合理的负荷分级和计算,可以更好地调整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因此,对负荷分级及计算的研究和应用是电力系统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3-负荷计算与负荷分级

缩式制冷者,吸收式制冷为25~40W/m2 ,其他公建可类推。又如高层建 筑的地库、裙房、主体,可分列指标。)
b. 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区发展水平、 居民生活习惯、建筑规模大小、建设标准高低、用电负荷特点、节能 措施力度等。
1
0
7.4
0
30×4 、 22.5×2 、
195
5063
0.15
0.5
1.73
29.3
50.6
15×2
7.5~2.2 (5.3×70)
371
1966
0.1
0.5
1.73
37.1
64.2
电力合计
nyx
照明合计
总计
1674
48980
Klav
87
0.8
0.6
1761
445.4
462.9
1.11
494.4
513.8
负荷计算的方法(续)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设备功率已知的各类项目,尤其是工业企业负荷计算。
313.3 单位指标法 包括单位面积功率法、综合单位指标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等。 -1 简介 a.基础:实用数据的归纳。 b.特点:用相应的指标直接求出结果。 -2 评价 计算过程简便。计算精度低。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设备功率不明确的各类项目,如民用建筑中的分布负荷;尤其 适用于设计前期的负荷框算和对计算结果的校核。
3.1.4 设备功率的计取
314.1 单台设备 a. 电力:应把额定值换算为负载持续率ε=100 ﹪下的有功功率,但对 需要系数法中的周期工作制电动机ε取25﹪。 b. 照明:气体放电灯应计入镇流器的功率损耗。
注电考试-负荷计算与负荷分级

負荷計算的方法(續)
-3 適用範圍 適用於設備功率已知的各類專案,尤其是工業企業負荷計算。
313.3 單位指標法 包括單位面積功率法、綜合單位指標法、單位產品耗電量法等。 -1 簡介 a.基礎:實用數據的歸納。 b.特點:用相應的指標直接求出結果。 -2 評價 計算過程簡便。計算精度低。 -3 適用範圍 適用於設備功率不明確的各類專案,如民用建築中的分佈負荷;尤其適用於設計前期 的負荷框算和對計算結果的校核。
3.1.3
負荷計算的方法
要求:可信的理論基礎;可靠的實用數據;可接受的計算誤差;計算簡便。 313.1 需要係數法 -1 簡介 a. 基礎:負荷曲線。b. 特點:逐級打係數。c.步驟:設備功率乘需要系 數,再逐級乘同時係數。 -2 評價 計算過程較簡便。計算精度一般;用電設備台數少時,誤差較大。 -3 適用範圍 適用於各類專案,尤其是變電所負荷計算。 313.2 利用係數法 -1 簡介 a. 基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b.特點:先求平均負荷,再求最大負荷;不逐級打係數。c. 步驟:設備功率乘利用係數,求平均利用係數和用電設備有效台數,乘最大係數得結果。 -2評價 計算精度高,設備台數不多亦然。計算過程較繁,特別是有效台數之演算,但可簡化、改 進。
3
3.1.1 概述
負荷計算與負荷分級 3.1 負荷計算
-1 目的 求得設計所需的各項負荷數據——計算負荷,用以選擇和校驗網路及其元件。 -2 實際負荷 通常,電氣負荷是隨時變動的。 -3 計算負荷 假想的持續性負荷,它在一定的時間間隔中產生的特定效應與變動的實際負荷相 等。 -4 按用途分類 各類不同的用途,應取不同的負荷效應和時間間隔,得出的計算負荷也不同,詳 見3.1.2。 例如:按發熱條件選擇網路元件用的計算負荷,其最大熱效應(溫升和/或 絕緣熱老化)應與實際負荷相同;所取的時間間隔應為元件達到穩定溫升所 需的時間,即其發熱時間常數的3至4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页只供所有备考人员使用,不得在任何未经许可的网站上转贴、下载
有疑问请联系作者:zzljq@ 1
以下内容为本人参加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供配电专业),复习时总结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 )内为复习《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复习指导书》上对应页数
5 负荷分级及计算(44)
5.1 负荷分级的原则及供电要求
5.1.1 负荷按重要性分级的原则: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的损失或影响进行分级。
一级负荷(特别重要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低规(规范中)P1892;民规(规范上)P488}
5.1.2 一 ~ 三级负荷供电要求(44):一级负荷两个电源,特别重要(增应急电源);二级宜两回供电或专线(两根电缆供电);不间断电源供计算机功率1.5倍,如带其他负荷为1.3倍;应急照明与发电机配合≦10min;两回路宜同级电压供电;柴油发电机选择:{民规(规范上)P488};
5.2 负荷的计算方法(45):
5.2.1 负荷计算的内容和目的
1、计算负荷(需要/最大)30min最大平均负荷(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
2、尖峰电流:1s左右的最大负荷电流;
3、平均负荷
5.2.2 负荷计算的方法及用途:需要系数法(需要/同时系数,台数多,容量差不大);利用系数法(平均-最大系数-计算负荷);二项式法(基本/附加,偏大,台数少,容量差大);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方案)/单位产品耗电量法(估算);4台乘0.9
5.2.3 设备功率的确定:(45)先按用电性质分组,(Kx, COSΦ相同;有功/无功相加)
换算为统一负载持续率下的有功功率Pn:1、连续制=Pr;2、短时/周期制:需要/二项法—换为负载持续率ε为25%时的Pn(5-2-1);利用法--换为负载持续率ε为100%时的Pn(5-2-2)(46);3、电焊机(100%);
4、电炉(额定COSΦ);
5、整流器=直流功率;
6、成组用电设备(不包括备用)
7、荧光灯(+20%,高压钠灯8%,低压卤钨灯+变压器损耗)
5.2.4 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46):1、用电设备组Pjs,Qjs,Sjs功率三角形;2、配电干线/变电所计算;用电设备Kx,COSΦ,tgΦ选用表(表5-2-1、5-2-5);3、配电所/总降变计算:乘以同时系数。
起重机断续:Kx=0.3, COSΦ=0.5。
COSΦ0.5→tgΦ1.732;0.55→1.518; 0.6→1.33; 0.65→1.17; 0.7→1.02;
0.75→0.882; 0.8→0.75; 0.85→0.62; 0.9→0.484; 0.95→0.329;(5-2-5)(49)
5.2.5 利用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49)先求出:有效台数/最大系数
1、用电组在最大负荷班内的平均负荷Pp计算:利用系数表(表5-2-6)(50);
2、平均利用系数计算(5-2-14)Klp=Pp/Pn;
3、确定有效台数Nyx,换成相同设备功率/工作制的等效值。
(4↑m≤3, Nyx=n(<5%可略去);m>3,Klp≥0.2;m>3,Klp<0.2计算(51));
4、计算负荷及计算电流:Km最大系数(根据有效台数,平均利用系数查表(5-2-8),母线/干线时间1H需换算(53)
5.2.6 二项式法确定计算负荷(54):计算公式,二项式系数表(表5-2-9),先分组,不应分级计算,不考虑同时系数,{民规(规范上)P494}
5.2.7 单位面积功率法和单位指标法确定计算负荷(56)
1、单位面积功率(负荷密度)法;
2、单位指标法,乘同时系数。
5.2.8 单相负荷计算(56)
1、计算原则:单相(<15%,视为三相平衡)换算为等效三相,三相加;计算功率,线间负荷√3+(3-√3)、单台√3,相负荷3倍
2、单相换算为等效三相的方法(57):由相、线:线→相;最大相X3 计算(57)
3、简化方法:(1)只有线;(2)只有相,最大相3倍;(3)单相小于15%时,不需换算。
5.2.9 功率损耗计算(58)
(1)三相线路中有功/无功功率损耗计算:有功损耗/线路负荷关系,温度20O C换为55O C或60O C-温度校正系数1.14~1.16;电缆x系数0.61
本页只供所有备考人员使用,不得在任何未经许可的网站上转贴、下载
有疑问请联系作者:zzljq@ 2
(2)变压器的有功/无功损耗(59):当负荷率≧85%,概ΔPt=0.01Sjs,ΔQt=0.05Sjs;两台变压器应带100%一、二级负荷,或最大60%负荷。
(3)高压电机的有功/无功损耗(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