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中药注射剂生物活性试验的指导原则- 修改稿

中药注射剂生物活性试验的指导原则- 修改稿

中药注射剂生物学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讨论纲要)中药注射剂具有成分复杂多变,活性成分和未知成分多,功能和主治面广,作用部位和作用靶点多等特点。

为保障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在质量标准中理化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与功能主治、主要药效相关的”生物学活性测定”项目,可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提高药品质量。

中药注射剂可参考本指导原进行设立”生物学活性测定”项方法学研究和适用性研究。

一.方法选择:应选择与功能主治相关的1-2(或更多)种主要药效学动物模型作为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方法力求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指标明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尽可能使用小动物,以限度试验为主。

可用体内试验,也可用离体器官、血清、培养细胞、微生物等进行试验。

试验设计:可采对照组和给药组进行比较、或给药前后比较的方法,用质反应或量反应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

小动物5~10只一组、也可根据试验要求用更少的动物。

初试时可仅设阴性对照组和给药组比较,结果统计学处理如为阳性(差异显著)则符合要求。

结果评价:如结果为阴性或可疑阳性(差异不显著),在复试中再增加动物数并增设阳性对照组,复试结果可单独评价,也可与初试结果合并统计计算综合评价,如阳性对照组结果阳性而供试品仍为阴性,则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阴性”。

鉴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及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在试行标准生物活性测定项目中可考虑采用2项以上生物活性测定方法,规定其中有1项阳性即为结果”阳性”而符合规定。

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内容:内容一般包括试验设计、操作方法、供试品配制、给药限值剂量、阳性对照品、观察指标、结果评价(初试和复试)二.剂量限值:按临床用药剂量(平均公斤剂量)的30倍以下(一般20倍以下)计算最大给药剂量,以不同剂量静脉注射或其他注射途径,一次或多次给药,按观察指标观察量效反应关系,选择作用明显和确切的剂量作为剂量限值。

限值一般应低于急性毒性试验的最小致死量(MLD)。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生物活性测定法是以药物的生物效应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控制药物有效性的一种方法,从而达到控制药品质量的作用。

其测定方法包括生物效价测定法和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

中药的药材来源广泛、多变,制备工艺复杂,使得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相对困难,此外,中药往往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和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仅仅控制少数成分不能完全控制其质量和反映临床疗效。

为了使中药的质量标准能更好地保证每批药品的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有必要在现有对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基础上增加生物活性测定,以综合评价其质量的可靠性和可控性。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规范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研究,为该类实验设计、方法学建立等过程和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提供指导性的原则要求。

基本原则符合药理学研究基本原则 建立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应符合药理学研究的随机、对照、重复的基本原则;具备简单、精确的特点;应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体现中医药特点 鼓励应用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探索中药质量控制,拟建立的方法的测定指标应与该中药的“功能与主治”相一致。

品种选择合理 拟开展生物活性测定研究的中药材或中成药应功能主治明确,其中,优先考虑治疗适应症明确单一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对急重症用药、保护品种应重点进行研究。

方法科学可靠 优先选用生物效价测定法,不能建立生物效价测定的品种可考虑采用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待条件成熟后可进一步研究采用生物效价测定法。

基本内容1.实验条件试验系选择 生物活性测定所用的试验系,包括整体动物、离体器官、血清、微生物和组织、细胞、亚细胞器、受体、离子通道和酶等。

试验系的选择与试验原理和测定指标密切相关,应选择背景资料清楚、影响因素少、检测指标灵敏和成本低廉的试验系统。

应尽量研究各种因素对试验系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如采用实验动物,尽可能使用大鼠和小鼠等来源多,成本低的实验动物,并说明其种属、品系、性别和年龄。

实验动物的使用,应符合“优化、减少、替代”的“3R”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中有关生物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中有关生物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中有关生物测定部分的增、修订情况介绍作者:唐黎明陈桂良来源:《上海医药》2016年第07期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将前版药典一、二、三部分别收载的附录整合归为四部,作为药典的通用要求。

四部中有关生物测定部分除整合了热原检查法、异常毒性检查法等原附录外,还新增了组胺物质检查法等,同时对部分原附录进行了修订。

本文介绍相关情况。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生物测定通则增、修订中图分类号:R92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07-0009-02Introduction of the revis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biologic test in general principle(volume IV)of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 version)TANG Liming*, CHEN Guiliang(Division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Shanghai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Shanghai 201203, China)ABSTRACT The appendices in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P)(2010 version) volume I, II and III were integrated into volume IV in ChP (2015 version),which can be served as the common requirement for pharmacopoeia standards. The histamine test and so on were added in the biological test of volume IV besides the intergradation of pyrogens test and abnormal toxicity test and meanwhile some appendices on bioassay were revised as well. In this paper,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is introduced for reference.KEY WORDS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 version); biologic test; general principle; revision《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为“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自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生物活性物质药理活性鉴定与药物设计原则

生物活性物质药理活性鉴定与药物设计原则

生物活性物质药理活性鉴定与药物设计原则药物设计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它旨在开发出具有理想药理活性的化合物,以用于治疗或预防疾病。

对于药物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现和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并研究其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生物活性物质药理活性鉴定和药物设计原则的相关内容。

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理活性鉴定是在发现新的药物分子之前的关键步骤。

药理活性鉴定旨在确定化合物对特定生物目标的药理效应。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体外和体内实验,以评估化合物的活性、选择性和效能。

1. 体外活性鉴定体外活性鉴定是通过使用细胞系或酶系统来测试化合物对生物靶标的作用。

这些实验可以提供初步的药理活性信息,帮助筛选和优选化合物。

常用的体外活性鉴定方法包括:a. 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实验 - 通过检测化合物对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影响,评估其抗癌或抗炎症活性。

b. 结合实验 - 通过测定化合物与目标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来评估其亲和力和选择性。

例如,药物分子与蛋白质的结合可以通过放射性标记药物分子或荧光标记药物分子等方法进行测定。

c. 酶抑制实验 - 检测化合物对特定酶的抑制活性,以确定其潜在的药理效应。

例如,抗生素通常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酶来发挥抗菌活性。

2. 体内活性鉴定体内活性鉴定是通过使用动物模型来评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这些实验提供了更接近人体内环境的信息,并可以评估化合物对整个生物系统的影响。

常用的体内活性鉴定方法包括:a. 动物模型 - 使用小鼠、大鼠或其他动物模型,在实验条件下评估化合物的药理活性。

例如,使用小鼠模型来评估化合物在抗癌治疗中的疗效。

b. 药动学和药效学实验 - 评估化合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特性,以及对疾病模型的药理活性。

这些实验可以提供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血浆半衰期和最佳剂量等信息。

药物设计的原则是在药理活性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化合物的结构和活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设计原则:1. 靶点选择 - 确定适合治疗疾病的生物分子靶点,并设计具有高亲和力和选择性的化合物。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解读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解读

分组或抽样时指按照机遇的原则进行,使各受试对象被分配到各组的机 会均等,而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随机化的方法有抽签法、抛硬币法、随机数字表等。
设置对照,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影响,消除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可 比性和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正常对照、模型对照、阳性对照、溶剂对照。
重复是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研究或多次观察。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解读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解读
标准品或对照品
生物效价测定法:首选中药标准品,也可以考虑化学药 作为标准品
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可采用中药成分或化学药品作为 方法可靠性验证用对照品。
采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均应有理论依据和/或实验依据。 国家标准中采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 规定要求。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解读
基本内容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的指导原则解读
✓ 效价测定结果:由于金纳多注射液在药典中尚无效价的规定,因此假设 对照品(s)金纳多注射液的效价为100 u/mL,由于舒血宁注射液与金纳多 注射液成分相同,且基本成分的含有量也相同,如果舒血宁注射液抑制 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与金纳多相同,则其测得效价也应为100 u/mL,结果 见表1。
中间精密度
考察实验室内部条件改变(如不同人员、不同仪器、不同工作日和实验时间) 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至少应对同实验室改变人员进行考察。
重现性
生物活性测定试验结果必须在3家以上实验室能够重现。
3. 方法适用性考察
按拟采用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和剂量对10批以上该产品进行测定,
以积累数据,考察质量标准中该测定项目中药的生适物活用性测性定。的指导原则解读
✓ 试验方法:家兔颈总动脉放血75 mL,加3.8%枸橼酸纳(1:9)抗凝,1 000 r/min

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一、前言对药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生物活性/效价为反映生物制品有效性的关键质量属性,对相应的测定方法进行规范的验证是保障其适用性的前提。

本指导原则从验证方案的制定、各验证指标的具体验证策略、验证结果的记录和方法的监控及再验证的角度阐述了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验证相关的要求,旨在对新建的或拟修订的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方法所开展的验证工作进行规范与指导。

本指导原则中的生物活性/效价测定主要是指相对效价测定,该法系将供试品的生物反应与已知标准品产生的反应相比较,从而定量测定供试品相对于标准品的效价。

二、方法验证的基本要素1.验证方案方法验证需根据验证方案来完成。

验证方案不仅应包括验证设计、验证指标、合理的可接受标准和数据分析计划,还应涵盖不符合可接受标准时可采取的措施等。

1.1验证设计验证设计主要涉及样品的选择、实验变异来源的考量及试验重复策略等。

应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验证试验,并在验证方案中注明所需样品的类型及数量。

实验变异的来源主要包括样品的制备、试验内和试验间的影响因素。

试验内变异可能受方法开发阶段所确定的实验条件(温度、pH、孵育时间等)、实验设计(动物数量、稀释度组数、每个稀释组的重复数、稀释度间隔等)、试验过程、系统适用性和样品适用性要求、统计分析等因素的影响。

而试验间变异主要受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试验时间、不同仪器设备和试剂批次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一个设计良好的验证方案应综合考量试验内和试验间变异的来源。

此外,每轮验证试验中标准品和供试品均应独立制备。

验证中使用的重复策略应尽量反映影响效价测定结果的实验因素。

1.2验证指标与可接受标准由于相对效价测定方法各具特点,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因此需视具体方法拟订具体的验证指标,关于常见验证指标的具体讨论见本节“2.各验证指标的验证策略”项下。

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评价技术

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评价技术

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评价技术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评价技术是研究中药药效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评价,以确定其在治疗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和潜在的药理活性。

本文将从实验步骤、评价方法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对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评价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实验步骤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取纯化中药成分、制备样品溶液、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确定实验参数、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

1. 提取纯化中药成分首先,从中药中提取需要评价的活性成分。

这通常包括溶剂提取、分离纯化等步骤,以得到纯净的活性成分。

2. 制备样品溶液提取得到的纯净活性成分需要制备成适当浓度的样品溶液以供后续实验使用。

溶解剂的选择要考虑到活性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

3. 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根据需求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进行生物活性评价。

常见的实验模型包括原代细胞、细胞系、动物模型等。

4. 确定实验参数在实验前需要确定实验的参数,包括溶液浓度、实验时间、实验温度、实验剂量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要根据前期的文献调研和实验经验来确定,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5. 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活性成分的生物活性。

二、评价方法中药药效物质的生物活性评价通常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评价其活性。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体内药理学评价、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外化学实验。

1. 体内药理学评价体内药理学评价是指将活性成分在动物体内进行药理学研究,通过测定生物体内的代谢变化、生理指标的影响等来评价其生物活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药效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

2. 体外细胞实验体外细胞实验是通过将活性成分添加到细胞培养基中,观察和测定细胞对该成分的生物学响应,评价其活性。

常见的细胞实验包括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凋亡实验、细胞迁移实验等。

3. 体外化学实验体外化学实验主要通过评估活性成分对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影响来评价其活性。

《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20年9月目录一、概述 (1)二、基本原则 (1)(一)体现中医药特点,反映有效性和安全性 (1)(二)与现有理化检测方法相互补充 (2)(三)方法应科学可行 (2)三、基本内容 (2)(一)检测方法的选择 (3)(二)供试品的制备 (4)(三)参照物的选择和标定 (4)(四)试验系的选择 (5)(五)检测指标的选择 (5)(六)其他 (6)四、参考文献 (6)五、著者 (6)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征求意见稿)23一、概述4生物效应检测是利用药物对试验系所产生的生物效应,5以生物统计为工具,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测定药物有效性、6安全性的一种方法,从而达到评价药品质量的作用。

7中药具有多成份、多靶点,整体发挥作用等特点。

目前8以指标性成份检测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与药品9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关联性不强,难以充分反映药品的整体质10量,需研究探索反映中药有效性、安全性及整体质量的控制11方法。

生物效应检测能够弥补指标性成份检测的不足,与现12有方法互为补充。

13为鼓励探索研究中药生物效应检测方法,完善中药质量14控制体系,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15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指导原则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

16二、基本原则17(一)体现中医药特点,反映有效性和安全性18生物效应检测研究应尽可能体现中药多成份、多靶点、19多功效及整体作用等特点,反映中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20量一致性。

由于中医的病证、症候及中药的功效难以用单一21指标表达,开展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时,应尽可能考虑采22用多个指标进行研究,可通过加权拟合使其成为具有中医药23特点的评价指标。

24(二)与现有理化检测方法相互补充25中药成份复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薄弱,现行以化学成26份检测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虽简单易行,但不能较好地反映27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整体质量;生物效应检测方法相28对复杂,但可以较好弥补指标性成份检测的不足,两种方法29互为补充,提高中药质量可控性,较为全面地反映中药的整30体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
生物活性测定法是以药物的生物效应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测定药物有效性的一种方法,从而达到控制药品质量的作用。

其测定方法包括生物效价测定法和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

中药的药材来源广泛、多变,制备工艺复杂,使得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相对困难,此外,中药往往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和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仅仅控制少数成分不能完全控制其质量和反映临床疗效。

为了使中药的质量标准能更好地保证每批药品的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有必要在现有含量测定的基础上增加生物活性测定,以综合评价其质量。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规范中药生物活性测定研究,为该类实验设计、方法学建立等过程和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提供指导性的原则要求。

基本原则
符合药理学研究基本原则 建立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应符合药理学研究的随机、对照、重复的基本原则;具备简单、精确的特点;应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体现中医药特点 鼓励应用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探索中药质量控制,拟建立的方法的测定指标应与该中药的“功能与主治”相一致。

品种选择合理 拟开展生物活性测定研究的中药材或中成药应功能主治明确,其中,优先考虑治疗适应症明确单一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对急重症用药、保护品种应重点进行研究。

方法科学可靠 优先选用生物效价测定法,不能建立生物效价测定的品种可考虑采用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待条件成熟后可进一步研究采用生物效价测定法。

基本内容
1.实验条件
试验系选择 生物活性测定所用的试验系,包括整体动物、离体器官、血清、微生物和组织、细胞、亚细胞器、受体、离子通道和酶等。

试验系的选择与试验原理和测定指标密切相关,应选择背景资料清楚、影响因素少、检测指标灵敏和
成本低廉的试验系统。

应尽可能研究各种因素对试验系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如采用实验动物,尽可能使用小鼠和大鼠等来源多,成本低的实验动物,并说明其种属、品系、性别和年龄。

实验动物的使用,应遵循“优化、减少、替代”的“3R”原则。

供试品选择 应选择工艺稳定,质量合格的供试品。

若为饮片,应基源清楚。

应至少使用三批供试品。

标准品或对照品选择 如采用生物效价测定法,应有基本同质的标准品以测定供试品的相对效价,标准品的选择应首选中药标准品,也可以考虑化学药作为标准品。

如采用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可采用中药成分或化学药品作为方法可靠性验证用对照品。

采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均应有理论依据和/或实验依据。

国家标准中采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2.实验设计
设计原理 所选实验方法的原理应明确,所选择的检测指标应客观、专属性强,能够体现供试品的功能与主治或药理作用。

设计类型 如采用生物效价测定法,应按中国药典二部附录“生物检定统计法”的要求进行实验设计研究;如采用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试验设计可考虑设供试品组、阴性对照组或阳性对照组,测定方法需建立动物模型时,应考虑设置模型对照组。

重现性好的试验,也可以不设或仅在复试时设阳性对照组。

剂量设计 如采用生物效价测定法,供试品和标准品均采用多剂量组试验,并按生物检定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剂量设计,使不同剂量之间的生物效应有显著性差异。

如采用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建议只设一个限值剂量,限值剂量应以产生生物效应为宜;但在方法学研究时,应采用多剂量试验,充分说明标准中设定限值剂量的依据。

给药途径 一般应与临床用药途径一致。

如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应说明理由。

给药次数 根据药效学研究合理设计给药次数,可采用多次或单次给药。

指标选择 应客观、明确,与“功能主治”基本一致。

3.结果与统计
试验结果评价应符合生物统计要求。

生物效价测定法应符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生物检定统计法”的要求,根据样品测定结果的变异性决定效价范围和可信限率(FL%)限值;生物活性限值测定法,应对误差控制进行说明,明确试验成立的判定依据,对结果进行定量和/或定性统计学分析,并说明具体的统计方法和选择依据。

4、判断标准
生物效价测定,应按品种的效价范围和可信限率(FL%)限值进行结果判断。

生物活性限值测定,应在规定的限值剂量下判定结果,初试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者,可判定为符合规定;初试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者,可增加样本数进行一次复试,复试时应增设阳性对照组,复试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判定为符合规定,否则为不符合规定。

方法学验证
1.测定方法影响因素考察 应考察测定方法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考察确定最佳的试验条件,以保证试验方法的专属性和准确性。

根据对影响因素考察结果,规定方法的误差控制限值或对统计有效性进行说明。

2.精密度考察 应进行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考察。

重复性 按确定的测定方法,用3批供试品、每批3次或同批供试品进行6次测定试验后对结果进行评价。

生物活性测定试验结果判断应基本一致。

中间精密度 考察实验室内部条件改变(如不同人员、不同仪器、不同工作日和实验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至少应对同实验室改变人员进行考察。

重现性 生物活性测定试验结果必须在3家以上实验室能够重现。

3.方法适用性考察 由生产企业按拟采用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和剂量对10批以上该产品进行内部质量控制测定,以积累数据,考察质量标准中该测定项目的适用性。

药品检验研究机构应收集不同生产企业的同种产品进行生物活性比较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