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感觉和知觉 普通心理学

合集下载

感觉和知觉学习教材PPT课件

感觉和知觉学习教材PPT课件

漏报
N
虚报
正确否定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19
信号侦察论
绝对阈限绝对吗? 判断的必要: Sensitivity Vs. Response bias 信号侦察论的基本假设

感觉能力短时间不会有多大变化,但判断标
准却可以随时变化(愿望、奖惩等)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26
3 视觉
视觉系统 视觉刺激 色觉理论 主要视觉现象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27
3.1 视觉系统

眼睛的构造与功能

视觉中枢神经机制
2.2 差别阈限

最小可觉差(jnd)
刚刚(50%)能觉察到刺激变化时的刺激强
度变化最小量。

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
绝对阈限是差别阈限的一个特例
韦伯定律 费希纳(对数)定律 斯蒂文思幂定律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15
韦伯定律 (Weber Law)
差别阈限与刺激量呈正比关系 (I2-I1)/I1=K
1/60 1/60 1/30 1/10 1/7 1/4 1/3
17
费希纳(对数)定律 斯蒂文思幂定律

S=KlogI+C

S=KIb
b<1 b>1
等同于对数定律(物理量快于心理量) 心理量增长快于物理量
2018年5月1日星期二
PSYCHOLOGY
18
2.3 信号侦察论
反 应

3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3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第五节 时空知觉
–图形的组成:
• • • • • • • • 邻近性:其它条件相同,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共同命运: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 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线条方向:根据不同的方向容易组成图形。 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的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
–共鸣理论:
• 人物:赫尔姆霍茨 • 观点: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 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象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对 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 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基底膜的 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 评价: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知觉特性:
A:接近性 B:相似性 C:连续性
D:封闭
E:良好图形
第五节 时空知觉
–眼动与形状知觉
• 微动:一开始对感知事物形状没有作用,但对其后维 持物体形状知觉的稳定性是有作用的。 • 跳动: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移动。 眼跳的模式受到观察任务的影响。
第五节 时空知觉
• 二、大小知觉
第三节 其它感觉
• 一、皮肤感觉
–肤觉概述
• 内涵: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叫~。 • 种类: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触压觉
• 内涵: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 • 种类:触觉(皮肤轻微变形)、压觉(皮肤明显变形)
–温度觉
• 温度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决定的。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课后习题(感 觉)【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课后习题(感 觉)【圣才出品】

第3章感觉1.什么是感觉?感觉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答:(1)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具有直接性的特点。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2)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因而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

没有感觉提供的信息,人就不可能根据自己机体的状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人要正常的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包括信息的平衡。

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感觉剥夺”的实验表明没有感觉提供的外界信息,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③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

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

因此,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2.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

答:(1)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关系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感受性就越小;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大。

因此,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是指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差别阈限越少,差别感受性就越大。

3.什么是神经特殊能量学说?如何评价它?答:(1)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的含义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由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提出。

认为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如视神经受到刺激产生视觉、听神经受到刺激产生听觉等。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共 同作用,形成我们对世界 的认知和理解。
知觉依赖于感觉提供的信 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组 织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在个体和环境 互动中相互依存,共同发 展。
04
CATALOGUE
感觉与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感觉与知觉在教育中的应用广泛,它们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感知特点 ,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多种方式呈现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感知需求。
研究感知觉的神经机制,探索大脑如何处理感觉信息,揭示感知 觉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探索机器如何模拟人类的感知和认知 过程,实现机器感知和智能。
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探索感知觉如何影响人类的社 会行为和文化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科学研究
颜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 知,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组织性
知觉具有将感觉信息整合成有 意义整体的能力,即使某些部 分缺失或模糊,也能通过整体 来感知事物的完整形态。
在多种感觉信息中,人们会优 先选择某些信致的。
神经元编码机制
研究单个神经元如何编码感觉信 息,揭示神经元放电的规律和感 知觉的内在联系。
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研究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在感知觉 过程中的作用,解析不同功能区 的神经元活动和相互联系。
跨感官整合
研究不同感官之间的信息整合机 制,揭示大脑如何将来自不同感 官的信息整合成完整的感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

第3章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

第3章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
(二)感受性的发展变化
2. 感觉的变化也可以在不同分析器之间发生 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可以产生许多种感觉。这些感觉之间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 ➢ 一般来说,一种分析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一种分析器的强烈刺
激,能降低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 例如,微弱的声音刺激,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微弱的光的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 又如,强烈的噪音刺激,可以降低视觉感受性;强烈的光的刺激,可以降低听觉感受性。 生活中也可以利用这些变化,如呈现音乐的方法可以减轻牙科手术中病人的疼痛。
知觉
注意
人格
动机
《普通心理学》
思维
情绪
记忆
✩精品课件合集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感 觉 第二节 知 觉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导入
• 在实际生活中,任何客观事物的属性都不是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人们在对事物 的个别属性进行反映时,是把其个别属性作为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事物同时反映的。这种 对客观事物进行信息整合而形成客观事物的整体映象就是知觉。
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 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觉阈限就是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感觉 阈限值越小,感觉能力越强,感受性越高;反之,感觉阈限值越大,感觉能力越弱, 感受性越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三、感受性及其发展变化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的是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性的高低用绝对感觉阈限来度量。绝对感 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即达不到这个最小刺激量的刺激就不会引起感觉。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公式表示为: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知觉
精品课件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知觉活动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辩证 的、互相依存的。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 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例如:图4一3中的点子图。我们的知觉系 统把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整 体结构。
精品课件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对个别 成分(或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人的兴趣和情绪。
精品课件
二、运动知觉
▪ 内涵
►概念:人们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认知,就 是~。它对于有机体的适应行为具有重要 意义。
►人们怎样才能获得关于物体运动的信息?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真正运动的知觉
精品课件
▪ 似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知觉的理解性:
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识过 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在知觉过程中, 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 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 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 的意义。
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某些隐匿图 形来说明。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知觉整体性的作用
们给人们提供了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 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有重要的 意义。(P138,139,图4-9,图4-10)
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 常性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建立 了大小和距离、形状与观察角度、明度与物体 表面反射系数的联系。当观察条件改变时,人 们利用生活中已经建立的这种联系,就能保持 对客观世界较稳定的知觉。
精品课件
根据大小一距离不变假说,如果有两个 物体,它们在网膜上的投影相等,而环境中的距离 线索告诉我们,一个物体的知觉距离大于另一个物 体的知觉距离。那么,距离大的物体看去显大,而 距离小的看去显小。如果两个物体的知觉距离相等, 而网膜投影一大、一小,那么,投影大的物体看去 大,投影小的物体看去小。总之,人们在进行大小 知觉时,同时考虑了网膜投影的大小和知觉距离。 环境中的距离线索和网膜投影的大小,都给人们提 供了物体大小的信息。人们能保持大小恒常性,原 因也在这里。

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知觉的过程和特点
- 形成知觉的步骤:感觉信息被加工和整合,从而形成有意义的知觉。 - 知觉的主观性和可变性:知觉受个体的经验、态度和期望的影响,因此可能因人而异。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 感觉对知觉的影响:感觉提供了知觉所需的初始信息和原始材料。 - 知觉对感觉的补充和解释:知觉帮助我们理解感觉,将其解释为有意义的经验。
感觉知觉的误解
- 感觉的易被误解性:感觉受到注意力、情绪和预期的影响,可能导致感觉的 错误理解。
- 知觉的主观偏见:个体的知觉可以受到个人偏好、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的影 响。
感觉和知觉的应用
- 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觉和知觉帮助我们认知世界,做出决策, 与他人交流,以及适应环境变化。
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重要过程。感觉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 刺激,而知觉是将这些刺激转化为有意义的经验。
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感觉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而知觉是将这些感觉整合、 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感觉的过程和组成部分
- 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力、触觉、味觉和嗅觉。 - 感觉传递到大脑的路径:感觉信号经过感觉神经通路传递到大脑,进而被加 工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ppt文档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ppt文档
同域原则
3.3 知觉
(3)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知觉理解性是以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 前提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 知识与经验是知觉理解的基础,正如黎柏的 研究所表明的那样,不同的人,由于知识与 经验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知觉理解程度 也会有所差异,从而导致对该事物的不同知 觉。
4.明度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是指当照明条件改变时,人知觉到 的物体的相对明度保持不变的知觉特征。
如将黑、白两匹布,一半置于亮处,一半置于 暗处,虽然每匹布的两半部分亮度存在差异, 但个体仍把它知觉为是一匹黑布或一匹白布, 而不会知觉为是两段明暗不同的布料。
5.颜色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是指个体对熟悉的物体,当其颜色 由于照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时,颜色知觉不 因色光改变而趋于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在视觉范围内,知觉恒常性的种类有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亮度恒 常性等。
1.大小恒常性
Ames room
2.形状恒常性
3.方向恒常性
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复杂的环境,像进入了茂密树 林中时,就不容易识别出方向。
在看一些不熟悉国家的地图时,可能不清楚其所处 的地理位置。如下图是歌手脸部颠倒的照片。
在平面上,相对大的物体看起来近,而相对 小的物体看起来远。人们可以据此来判断物 体的距离或辩识立体物体。
3.1 从刺激到感知
亲自实践:台灯亮度调节实验 感觉是根据刺激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而
不是根据刺激的绝对水平 3.1.4 信号检测理论 感觉不是一种简单的有或无、是或非的体验 3.1.4感觉适应 3.1.5 感觉对比
3.2 各种感觉
3.2.1 视觉 (1)可见光谱 波长-色彩(强度-亮度) (2)视觉的生理基础 视网膜、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网膜盲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从刺激到感知
亲自实践:台灯亮度调节实验 感觉是根据刺激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而
不是根据刺激的绝对水平 3.1.4 信号检测理论 感觉不是一种简单的有或无、是或非的体验 3.1.4感觉适应 3.1.5 感觉对比
3.2 各种感觉
3.2.1 视觉 (1)可见光谱 波长-色彩(强度-亮度) (2)视觉的生理基础 视网膜、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网膜盲点
如室内的家具,在不同色光照明下,对其颜色 知觉仍保持相对不变。
3.3 知觉
3.3.2 深度知觉(视空间知觉) (一)什么是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也称立体知觉、距离知觉,是个体对
远近物体判断或辩识立体的视知觉。 视网膜作为一个两维平面,要形成三维空间知
觉,必须借助各种主客观条件,主要涉及的是 三维空间线索。 人通过深度知觉来判断自己与环境中各种客体 之间的关系。
亲自实践:光幻视
有光的感觉是大脑创造的,而不是外部世界的 本质属性
3.1 从刺激到感知
3.1.2 感觉的种类 3.1.3 感觉阈限 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
漆黑晴朗的夜晚,50km外的烛光 安静状况下,6米外的机械表的走字声 9升水中的一茶匙糖 扩散到三居室公寓空间的一滴香水 从1cm高处掉落到你面颊上的密封翅膀
在视觉范围内,知觉恒常性的种类有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亮度恒 常性等。
1.大小恒常性
Ames room
2.形状恒常性
3.方向恒常性
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复杂的环境,像进入了茂密树 林中时,就不容易识别出方向。
在看一些不熟悉国家的地图时,可能不清楚其所处 的地理位置。如下图是歌手脸部颠倒的照片。
4.明度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是指当照明条件改变时,人知觉到 的物体的相对明度保持不变的知觉特征。
如将黑、白两匹布,一半置于亮处,一半置于 暗处,虽然每匹布的两半部分亮度存在差异, 但个体仍把它知觉为是一匹黑布或一匹白布, 而不会知觉为是两段明暗不同的布料。
5.颜色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是指个体对熟悉的物体,当其颜色 由于照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时,颜色知觉不 因色光改变而趋于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征。
(三)单眼线索
单眼线索又称为单眼深度线索,指用一只眼睛观察 物体获得立体知觉时运用的有关线索。
1.线条透视
线条透视是指平面上的物体因各自在视网膜上所成 视角的不同,从而在面积的大小、线条的长短,以 及线条之间距离远近等特征上显出能引起深度知觉 的线索。
2.遮挡
遮挡是指当一个物体部分地掩盖另一个物体,被 遮挡的物体会自动地被知觉为比遮挡物离知觉者 更远些。
同域原则
3.3 知觉
(3)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知觉理解性是以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 前提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 知识与经验是知觉理解的基础,正如黎柏的 研究所表明的那样,不同的人,由于知识与 经验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知觉理解程度 也会有所差异,从而导致对该事物的不同知 觉。
如当平视由长方形大理石铺成的路面时,远处大 理石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密度大,而近处的大 理石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密度小,物体的这种 物理分布在视像密度上的变化,提供了深度知觉 线索。
4.空气透视
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由于空气的过滤和光 线的散射等作用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使远处的物体 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物清晰,个体据此推知物体的 距离。
3.3 知觉
2.知觉理解性受言语指导的重要影 响
言语指导可以为知觉理解性指引组织 方向。当刺激信息判断标志不进个体对 知觉对象的理解。
(4)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 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象的过程。知觉 恒常性是个体知觉客观事物的重要知觉特征,它在 视知觉中表现比较明显。
5.明暗和阴影
在光照条件下,物体会在背光的一面产生阴影, 因此,阴影反映了相对于光源的位置,由此产生 的物体各部分明暗差异,成为深度知觉或距离知 觉的线索,可以帮助个体了解物体的三维形状。
对明亮物体的知觉会显得近些,而对灰暗或阴影 中的物体的知觉,则会显得远些。这些都成为距 离知觉的线索。
6.相对大小
在平面上,相对大的物体看起来近,而相对 小的物体看起来远。人们可以据此来判断物 体的距离或辩识立体物体。
遮挡是一种重要的深度线索,例如,当远处的房 子和树木处于并排位置时,一般很难判断出孰前 孰后,而当远处的树木遮挡了房子一角时,就很 容易判断出树木在前,房子在后。
3.纹理梯度(质地梯度)
纹理梯度又称为结构级差,指视野中的物体在视 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有规律的、有层次 的递缩或递增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远处密集和 近处稀疏的视像,为深度知觉提供线索。
亲自实践:视网膜盲点
3.2 各种感觉
(3)三色说 红、绿、蓝 (4)色盲与色弱
3.2 各种感觉
3.2.2 听觉 (1)我们是如何听见声音的?
3
3.2 各种感觉
(2)我们如何辨别不同的声音? 音调——频率(波长,20-20000hz) 响度——振幅(分贝) 音品——复杂性 3.2.3 其它感觉 (1)嗅觉和味觉 (2)皮肤感觉 (3)动觉和平衡觉
第3章 感觉和知觉
3.1 从刺激到知觉 3.2各种感觉 3.3 知觉
3.1 从刺激到感知
刺激——换能——感觉——知觉 感觉就是将刺激转变为大脑可以理解的形
式,就像移动电话将电子信号转变为你能 听到的声波一样 知觉就是对感觉进行解释
3.1 从刺激到感知
3.1.1 换能 将物理能量转化为神经信息的感觉过程 刺激——感受器——特定的感觉处理区域
3.3 知觉
3.3.1 知觉的概念 知觉: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
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的特性 对象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对象性
3.3 知觉
(2)整体性 邻近原则
3.3 知觉
相似原则
3.3 知觉
连续原则
3.3 知觉
闭合原则
3.3 知觉
好图形原则
3.3 知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