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式立交桥设计

合集下载

互通立交设计经验

互通立交设计经验

匝道横断面
匝道横断面类型可分为四种 5)交通量等于或大于1500pcu/h 时,应采用III 型。
6)两条对向单车道匝道相依,且平、纵线形一致时,应采用IV 型。当设计 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且位于非高速公路一方时,可采用II 型。
A型为单喇叭互通的首选,优点是行车安全性好。
A型单喇叭
A型为单喇叭互通的首选,优点是行车安全性好。
互通立交的主线条件
互通立交处的主线平、纵指标要求的相对高些,因此在进行主线设计时应充分 考虑互通立交处的平、纵面指标。
互通立交的基本型式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基本型式按交叉的岔路数目可分为三岔互通式立交和四 岔互通式立交二种。 三岔互通式立交包括T 形和Y 形,T 形互通式立交是Y 形互通式立交的特 殊形式,其交叉角等于或接近90°。T 形交叉包括喇叭形、半直连式T 形。 Y 形交叉包括全部直连式匝道的Y 形和有半直连式匝道的Y 形。 四岔互通式立交主要是十字形交叉,包括菱形、苜蓿叶形、部分苜蓿叶形、 喇叭形、环形、直连式和半直连式。
喇叭型互通
T型互通
Y型互通
菱形互通
半苜蓿叶互通
苜蓿叶互通
枢纽互通
混合型互通
复合式互通
互通立交型式的选择
交通量 建设条件
匝道横断面
1) 车道宽度为 3.50m; 2) 路缘带宽度为 0.50m; 3) 左侧硬路肩(含路缘带)宽度为 1.00m; 4) 右侧硬路肩(含路缘带)的宽度:设供紧急停车用硬路肩时为 2.50m, 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1.50m,但为对向分隔式双车道时宜采用2.00m;不设供紧 急停车用硬路肩时为1.00m; 5) 土路肩的宽度为 0.75m;条件受限制时,不设路侧护栏者可采用0.50m; 6) 中央分隔带的宽度应不小于 1.00m。

互通式立交桥的设计要点

互通式立交桥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 : 互通式立交桥 ; 匝道设计; 平曲线半径; 纵坡 大小; 超 高的设 计
Ke y wo r d s :i n t e r c h a n g e ; r a mp d e s i g n ; h o r i z o n t a l r a d i u s ; l o n g i t u d i n l a ra g d i e n t ; s u p e r e l e v a t i o n d e s i g n
中图分类号 : U 4 4 8 . 1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3 3 — 0 0 8 0 — 0 2
0 引言 互 通 式 立 交桥 是 快 速 交 通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起 着 分合
线 型 好 坏 1 . 1 总体 线 形 组 合 设计 应 做 到 平 纵 横 指标 相 协调
摘要 : 本文对互通式立交桥设计阶段 进行 分析 , 明确适合的技术指标, 匝道设计 、 平曲线半径 、 纵坡 大小 、 超 高的设计合 理与否, 都 决 定 线型 好 坏
Ab s t r a c t : T h i s a r t i c l e a n a l y z e s t h e d e s i g n s t a g e o f i n t e r c h a n g e , d e t e r mi n e s t h e s u i t a b l e t e c h n i c a l i n d e x a n d i f n d s o u t t h a t r a mp d e s i g n , h o r i z o n t a l r a d i u s ,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g r a d i e n t a n d s u p e r e l e v a t i o n d e s i g n d e t e r mi n e s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l i n e s t y l e .

互通式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互通式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互通式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第一节工程说明 (1)一、工程位置及环境情况 (1)1、工程位置 (1)2、环境情况 (1)3、地下管线现状 (1)二、工程规模 (1)第二节施工条件 (2)一、本工程业主要求 (2)二、周边条件 (3)第二章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5)第一节施工管理目标 (5)第二节工期要求及工期安排 (5)第三节现场管理机构 (5)第四节项目管理人员的配备 (5)一、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机构 (6)二、公司以及项目部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7)三、项目部主要成员职责 (9)四、项目部管理要点 (12)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及资源配备计划 (15)第一节施工总体部署 (15)第二节劳动力组织与投入计划 (15)一、劳动力组织 (15)二、班组配备 (15)第三节施工机械配置 (16)一、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16)第四章测量控制方法 (17)第一节水准的控制方法 (18)第二节平面控制方法 (18)第五章道路工程施工方法 (19)第一节路基工程施工方法 (20)一、施工准备工作 (20)二、基本施工顺序 (20)三、主要施工方法 (20)四、施工过程须重点注意的问题 (24)第二节软基处理方法 (25)一、换填碾压施工方法 (25)二、软基施工时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26)第三节现状路面处理方法 (27)一、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措施 (27)二、现状沥青混凝土路面处理措施 (28)第四节道路基层施工方法 (28)一、基本施工顺序 (28)二、主要施工方法 (28)三、施工过程须重点注意的问题 (32)第五节排水工程施工方法 (33)一、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的选择 (33)二、主要施工方法 (34)第六节电力工程施工方法 (43)一、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 (43)二、电力管线施工 (44)2、沟槽开挖 (44)第七节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方法 (45)一、路面基层验收及透封层油粘层施工 (45)二、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法 (45)第八节道路附属构筑物工程施工方法 (49)一、人行步道工程 (49)二、雨水口 (49)三、树池 (50)第六章桥梁工程施工方案 (50)第一节桥梁工程施工顺序 (50)一、桥梁工程总体施工顺序 (51)二、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顺序 (51)第二节桥梁基础工程施工 (52)一、基础施工总体规划 (52)二、冲抓成孔施工工艺 (53)五、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69)六、桩基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 (71)七、桩身质量检测 (76)八、承台施工 (76)第三节桥梁下部构造工程施工 (79)一、施工方案选择 (79)二、下部构造施工规划 (79)三、下部构造施工工艺 (79)四、墩柱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86)五、墩柱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87)第四节桥梁上部构造工程施工 (88)一、施工方案选择 (88)二、上部构造施工规划 (89)三、现浇连续箱梁施工工艺 (90)第五节桥梁桥面系工程施工 (102)一、施工方案选择 (102)二、桥面系施工工期安排 (102)三、桥面系施工 (102)第七章冬、雨季、夜间施工方案 (105)第一节冬季施工措施 (105)第二节雨季施工措施 (105)第三节夜间施工措施 (106)第八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08)第一节安全施工措施 (108)第二节文明施工措施 (111)一、文明施工目标 (112)第九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115)第一节质量管理方针 (115)一、保质履约 (115)二、诚信服务 (115)三、持续改进 (115)四、创建精品 (116)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 (116)第三节质量管理制度 (116)一、技术质量交底制 (116)第十章环境保护措施 (118)第一节工程的环保目标 (118)第二节工程的环保责任体系 (118)第三节工程的具体环保措施 (118)一、施工期间噪声的防治措施 (118)二、施工期间粉尘(扬尘)的污染防治措施 (119)三、施工期间振动污染的防治措施 (119)四、施工期间水污染(废水)的防治措施 (120)五、施工期间固体废物的防治措施 (120)第十一章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122)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说明一、工程位置及环境情况1、工程位置本立交桥位于**市二环路与羊市街西沿线(蜀汉东路,父抚琴西路)交叉口,设计为全互通立交桥。

贵州某互通式立交全套设计图纸

贵州某互通式立交全套设计图纸

说明一、遵偱的规范、规程及规定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96年版)3《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4《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7《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8《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1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2《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74-94)13《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二、主要技术标准1.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2.斜交角度:90°。

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三、主要材料:3.1 混凝土1.上部结构现浇箱梁采用C50混凝土;2.上部结构预制T梁、横隔梁、现浇接头、湿接缝及T梁调平层采用C50混凝土;3.桥面铺装采用10cm厚沥青混凝土;3.防水层采用FYT-1改进型防水层;4.现浇箱梁调平层采用6cm厚C40混凝土;调平层内设D8间距为10×10cm 的冷轧带肋钢筋焊网;5.搭板、护栏采用C30混凝土;6.桥墩:墩柱采用C30混凝土;系梁采用C25混凝土;7.桥台:台帽、背墙、耳墙采用C30混凝土;肋板、承台采用C25混凝土;8.桩基础采用C25混凝土。

3.2 钢材1.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标准,其公称直径φS15.2mm,钢绞线面积139mm2。

钢绞线抗拉标准强度f pk=1860MPa,弹性模量E p=1.95×105MPa;锚具采用符合交通行业标准JT/T3291-1997《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YM锚具、连接器规格系列》要求的成套定型产品。

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

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

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互通式立交桥是现代城市交通建设中常见的一种交通设施,具有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压力等优势。

然而,由于其体量庞大、造型复杂,常常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互通式立交的建设中,景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将互通式立交融入周围环境,并提升城市形象。

本文将介绍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进行景观设计。

一、完整性与结合性原则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体化的整体形象。

首先,设计师应考虑互通式立交在整体城市规划中的定位,确保其与城市的建筑、道路、公园等相关设施相互结合,形成协调统一的景观风貌。

其次,设计师应注重保持互通式立交内部的完整性,避免视觉和空间上的碎片化,使得立交桥景观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

二、环境适应性原则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以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

例如,设计师应根据立交桥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保证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的可持续性。

同时,应考虑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结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元素,打造独特的景观形象,体现地域特色。

三、可持续性原则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追求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植物选择上,应倾向选择本地植物,减少对外来植物的依赖,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生长率。

同时,设计师应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收集雨水、设置水景等手段,减少用水量,保护水资源。

此外,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还可以融入太阳能光伏板、LED灯光等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视觉引导原则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应通过合理的构思和布局,引导交通参与者的视线并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

例如,可以运用水景、雕塑、绿化带等景观要素,组成流线型的景观组合,使人们在驾车或行走过程中感受到景观的连续性和变化性。

同时,应注重立交桥的夜间照明设计,利用科学的照明手法,提供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并打造独特的夜间景观效果。

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与规划原则分析

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与规划原则分析

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与规划原则分析立交是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一种解决方案,其中互通式立交更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设计。

本文将分析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与规划原则,探讨其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一、互通式立交的定义与分类互通式立交是指在道路交叉口,通过立交桥或隧道等结构将高速公路、快速路与主要交叉道路相互连接,实现无信号交叉的交通流动。

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和交通流量,互通式立交可以进一步分为半方互通式、全方互通式以及其他形式的设计。

二、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原则1. 交通流分离原则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应该能够将不同等级道路的交通流分开,确保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主线车道和匝道之间应该有足够的车道数目,以容纳交通流量的增长。

此外,进出口匝道的长度和坡度也需要合理设计,以确保车辆在匝道上的平稳转弯和加减速。

2. 安全原则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必须注重安全性。

建立明确的标志标线系统,并配备合适的交通信号设备,以提供准确的引导和警示。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相应的安全设施,如防撞护栏、照明设施等,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3. 通行效率原则互通式立交的设计旨在提高交通的通畅性和效率。

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交通流量的分配、交叉流量的冲突减少以及交叉口的容纳能力。

在设计中采用流线型的布局,减少转向的冲突,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4. 可持续发展原则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应该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等方面的考虑。

例如,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和渗水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互通式立交的规划原则1. 基础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进行互通式立交规划时,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基础数据,包括道路流量、交通流向、交通事故统计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交叉口的运行情况,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空间布局与连接决策互通式立交的规划需要考虑空间布局和连接决策。

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确定匝道、车道的数量和位置,确保车辆顺利进出立交。

桥梁立交设计方案

桥梁立交设计方案

桥梁立交设计方案桥梁立交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发展和交通流量的增加,立交桥作为一种高效的交通枢纽成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结构设计,提高立交桥的通行能力和交通运输效率。

一、地理条件分析本立交桥位于城市主干道上,连接东西两侧区域,附近拥有居民区和商业区。

根据实地调研,此处交通压力较大,平均交通流量高达5000辆/小时,尖峰时段时交通流量较大,需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二、设计方案1.立交桥布局本方案采用互通式立交桥设计,采用四层结构,包括地面道路、上跨道、下跨道和人行道。

地面道路包括东西双向行车道和人行道,通过两个封闭式半立交互通立交桥连接东西两侧。

上跨道用于连接东西路口,设置两个斜坡上升,分别通向上下跨道。

下跨道用于连接南北路口,同样设置两个斜坡下行。

人行道位于地面道路的两侧,为行人提供通行便利。

2.结构设计上跨道和下跨道采用钢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支撑大量车辆的通行。

桥梁设计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保证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箱梁采用H型横截面设计,具有较大的截面矩和强度,能够抵抗车辆荷载的作用。

3.交通指示标志和信号控制为了保证立交桥的通行安全和便利,将设置一系列交通指示标志和信号控制设施。

在进入立交桥前设置明确的指示标志,指示车辆进入正确的车道。

在立交桥入口设置人行天桥,行人通过天桥安全通行,不与车辆发生冲突。

在立交桥内设置导向标志,引导车辆走向正确的出口。

在各个路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控制车辆通行的顺序和时间,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设计效果预期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提高交通通行能力:互通式立交桥具有较大的通行能力,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2.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合理的布局和信号控制可以减少车辆的停留时间和交通堵塞,在尖峰时段也能保持良好的道路畅通。

3.提高交通安全性:明确的指示标志和信号控制可以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减少事故的发生。

互通式立交桥

互通式立交桥

互通式立交桥互通式立交桥,作为现代城市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设施之一,它的设计和建设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文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互通式立交桥的定义、设计原则、建设过程及其优势。

首先,什么是互通式立交桥?互通式立交桥是一种通过交通环线或环形天桥连接多个相互交叉的道路的交通设施,它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分级转向和互通连接,使得车辆从不同出口或入口切换方向,实现快速、流畅地通行。

互通式立交桥的设计与传统的交叉路口相比,具有更高的通行能力和更好的交通安全性。

在互通式立交桥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充分考虑交通流量和道路设计标准,确保互通式立交桥的设计能够满足道路通行的需要。

其次是考虑周边道路的连接性,合理规划出入口位置和数量,使得车辆能够顺畅进出。

此外,还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地形高差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确保互通式立交桥的结构安全并符合环境要求。

互通式立交桥的建设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规划阶段,通过对周边交通流量和道路状况的研究,确定互通式立交桥的位置和设计方案。

然后是设计阶段,由交通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和土木工程师共同完成互通式立交桥的设计和施工图纸制作。

接下来是施工阶段,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土建和桥梁施工,包括地基处理、桥塔梁的建设和路面铺设等。

最后是验收和交付阶段,通过交通部门的验收,确保互通式立交桥能够正常使用。

互通式立交桥相比于传统的交叉路口,有许多优势。

首先是能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阻塞和拥堵。

通过分级转向和互通连接,可以实现车辆不停顿地快速通行,提高通行能力。

其次是提高交通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互通式立交桥通过增加出口和入口的数量,减少了车辆相互交叉的机会,更好地分流了交通流量,提高了道路的安全性。

此外,互通式立交桥还能够改善城市交通网络的布局,提高行车舒适度和城市形象。

综上所述,互通式立交桥是现代城市交通中重要的交通设施之一。

它的设计和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通过分级转向和互通连接,实现快速、流畅地通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7 国道跨金水路、郑汴路立交桥方案设计概况
1 概况
107国道北起北京南至珠海,是我国南北向交通运输的大动脉。

目前郑州以北的北京至新乡段和郑州以南的郑州至漯河段已相继建成高速公路,而郑州至新乡段仍为一级公路。

由于受一级公路的平面交叉制约,交通堵塞比较严重。

特别是郑州东出口金水路和郑汴路两处平交,双向直行和转向车交通量都很大,还有进出市区的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和拖拉机等,严重影响南来北往的车辆顺利通行。

已成为107国道上的两个卡脖子路段。

不仅严重影响了国道主干线上交通的正常通行,而且给郑州车辆进出造成极大的不便。

为解决这两个交叉口的交通堵塞问题,修建立交进行交通分流十分必要。

2 立交总体方案
要解决金水路、郑汴路与107国道交叉的交通堵塞问题,考虑到近期及远期交通量和流向可避免修建两座投资大、占地多的大型互通式立交,因为:①近期107国道的交通量是另外两条被交叉道路两倍以上;②远期郑州黄河二桥及新乡至郑州的高速公路修建必将大大缓解107国道的交通压力。

将主要流向107的交通无干扰直通,我们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以达到投资小见效快的目的。

2.1方案一
107国道上跨金水路和郑汴路,跨线桥宽17.5m,双向四车道,
桥长分别为401.0m、431.0m,两端引道均为100m。

桥下平交进行渠化并增设郑州至机场方向的右转车专用车道。

2.2方案二
金水路、郑汴路上跨107国道,跨线桥宽17.5m,双向四车道,桥长分别为401.0m、431.0m,两端引道均为100m。

107国道在下层通过,平面处进行渠化,并增设郑州至机场方向的右转专用车道。

这两种方案均增设了郑州至机场方向的右转车专用车道,能够解决郑州的车辆出市问题,设置跨线桥使直行车不经过平面交叉口而直接通过,能有效地缓解由原来直行车绕行环岛引起的交通干扰,达到解决交叉口交通堵塞的目的。

从直行车交通量分析,107国道上的直行交通量较金水路、郑汴路的直行交通量要大得多,采用107国道上跨金水路和郑汴路的跨线桥方案能最有效地分流交通。

从远期发展考虑,郑州黄河公路二桥和新乡至郑州高速公路建成后,107国道北连开洛高速公路,南通机场路和郑许高速公路,远期做为郑州市的主干线,其重要作用仍不可替代。

综合近期和远期的分析情况,推荐107国道上跨方案,即方案一(见图1、图2)。

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工程数量对比见表1。

3 立交平纵面设计
3.1直行车道设计
采用跨线桥型式,使直行车由跨线桥上的专用车道直接通过。

桥梁宽16拟设4个车道。

3.2平交口的渠化设计
直行车辆上跨后,原地面平交的交通压力大为缓解。

将平面交叉环岛半径缩至25m,设3条环型车道,增设右转弯车辆专用车道,以改善下层平交口的交通状况。

3.3右转弯匝道设计
右转弯匝道均采用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即A—R—A。

平面线形流畅,视觉效果甚佳。

充分利用原有老路,不扩大占地,节省造价。

3.4跨线桥的纵断面设计
为保证桥下净空5.0m,变坡点设在环岛中心桩号上。

3.5非机动车道设置
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特点是自行车交通占有很大比重,能否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取决于怎样妥善解决非机动车的交通问题。

由于立交范围内地下水位较高,所以靠修通道来解决非机动车通行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有在平面环交层局部设置灯管控制,在东西南北各个断面设置斑马线。

各右转车道外侧均设5m宽的非机动车道,使非机动车从立交范围以外通过,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立交范围内的通行能力,使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分道行驶,安全得以保障。

3.6立交工程排水
立交工程的排水主要考虑了桥面和地面水的处理问题。

桥面上水通过管道集中排放;地面水则直接引入集水井内。

3.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对方案技术指标的运用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利用技术标准,以达到指标运用得当,线形设计合理,行车安全顺畅,投资有效的目的。

本方案利用的主要经济技
术指标如表2。

4 桥梁结构
本着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的原则,桥梁的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桥墩柱顶、桥台盖梁顶设盆式橡胶支座。

全桥一联,只在桥台处设置MZL—É—160型模数式伸缩装置,使行车更平顺、舒适。

(1)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桥梁外形轮廓线条连续、圆顺流畅、造型美观。

对箱形梁施加纵向和横向预应
力,减小了梁体高度,达到了结构轻巧的视觉效果。

(2)下部结构为等截面圆形墩。

桥梁跨径分布和立柱布局也力求简洁、美观。

(3)桥台填土高度按3m控制。

当填土高度较小时,桥下空间小不便利用,而且桥长增加,投资加大。

即要考虑景观视觉效果又要考虑投资问题,所以桥台填土高一律按3m控制。

(4)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

整座立交主要造价集中在跨线桥上,如果能缩短桥长造价就会大大下降。

有两个方法能做到这一点:一是把纵坡由3%提高到3.5%;二是把桥台填土高度升至4m加以控制。

这两种办法均可以减少一孔桥长,此外从结构型式上加以改变,中间2~30m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余跨径均改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也可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5 路面工程
因为107国道上跨的立体交叉为交通枢纽部分,选择路面类
型和确定强度标准应当适当考虑远期要求,减少养护工作,避免近期翻修施工,妨碍交通。

其面层应选择较耐久的材料,整体结构强度应适当高于全路标准。

所以在上层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且骨料采用耐磨的玄武岩碎石,以增大摩擦系数,提高路面抗滑性。

基层、底基层使用了工业废料粉煤灰,在保证路面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造价,便于施工。

5.1机动车道的路面结构
面层: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6cm热拌沥青混凝土基层:20cm石灰、粉煤灰碎石底基层:35cm石灰、粉煤灰碎石
5.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15cm石灰、粉煤灰碎石22cm石灰、粉煤灰稳定土
6 环境保护
由于两立交均位于郑州市区,国道107基本街道化,所以我们对环境保护及绿化极为重视。

本着美化行车环境,增强行车诱导性,通过绿化工程改善因公路建设所造成的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力求公路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特别是对两座环岛的绿化进行优化。

力争在设计中使两座高架桥建成后不但解决了交通阻塞问题,且不影响观瞻。

7 结语
通过两座立交桥的方案设计,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如何合理有
效分流交通,并与桥型结构、周围自然环境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们每个设计人员追求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